赴北京上海杭州考察社区卫生汇报

2024-09-14

赴北京上海杭州考察社区卫生汇报(精选4篇)

1.赴北京上海杭州考察社区卫生汇报 篇一

赴杭州、上海等化工园区考察报告

按照长春市拟在德惠市万宝镇建设化工园区的工作的安排,在德惠市副市长张小宁带领下由长春市工信局、安监局、市委政研室、德惠市安监局、万宝镇政府和相关专家等11人组成的考察团4月8日—15日,到泉港石化工业区、杭州化工园区、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进行了考察学习。围绕着化工园区如何起步,化工项目如何承接,如何处理好化工园区同安全环保的关系等几个大问题进行了考察了解。现就有关的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化工园区基本情况

泉港石化工为业区是2007年9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为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2008年4月命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占地10.5平方公里,入驻石化企业28家,总投资54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亿元),以炼油2600-3000万吨/年、乙烯210万吨/年为龙头企业,以树脂、橡胶、合成纤维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型化工生产基地。

杭州萧山临江化工园区建于2003年3月,2006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临江通过审核正式成为省级工 业园区。占地12.3平方公里,现有化工企业34家,其中有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杭州庆丰农药有限公司等六户企业从城区迁入,开发初期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1212”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即建设12条道路、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其中,12条道路总长41.8公里;12个基建项目是一个安置小区、一个公园、一批管网、二个泵站、三个园区入口、四条绿化带,其中安置房14万平方米,排污管道38公里,供电线路53公里,绿化73公顷。

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化学工业区位于杭州湾北岸,规划面积为29.4平方公里,是“十五”期间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第一期项目总投资将达15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同时也是上海四大产业基地的南块中心。化工区建成后工业产值可达1000亿元人民币,被誉为“上海工业腾飞的新翅膀”。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引入了世界级大型化工区的“一体化”先进理念,通过对区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整合,为进区投资者提供最佳的投资环境。目前,英国石油化工、德国巴斯夫、拜耳、德固赛、美国亨斯迈、日本三菱瓦斯化学、三井等跨国公司以及苏伊士集团、荷兰孚宝、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普莱克斯等世界著名公用工程公司已落户区内,项目投资总额已达到88.2亿美元。化工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亚洲最大、最集中、水平最高的世界一流石化基地之一。

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距南京市区30公里。园区依托长江以北深水岸线而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化工产业基础雄厚,中国石化总公司在南京地区的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均分布在园区内及周边紧邻。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是我国重要的现代石化产业基地,主要发展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生命医药、新型化工材料六大领域的系列产品。园区按照“资源整合、深度加工、布局调整、环境优化”的发展战略要求,坚持“产业发展、公用设施、物流输送、环保安全、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开发方针,积极吸引国内外,尤其是国际跨国企业投资,建设国际一流的化工园区。南 京化学工业园区是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南京工业发展重点扶持区域。按照国家计委批复的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坚持区域、产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区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石化生产基地、物流中心和化工研发基地。

二、几个化工园区的主要经验及问题

我们这次考察的几个化工园区,都已跨过了起步阶段,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共同特点是产业规划思路明确,基础设施配套趋于完善,他们的主要特点:一是高点规划。由上海市政府委托国内知名专家,专门作了园区重点发展规 划,确定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公司大项目为园区的发展龙头企业,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二是推动城区内老化工企业退城进区,宽严相济,推拉结合,对城区内的化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和政府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各相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一律停止生产经营行为,对进入园区的企业除享受相关政策外,加强指导和服务,在先期进入园区的企业在选址地点,基础设施的使用上给予优先考虑。三是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政府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其余全部委托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配套,采取的方式是实施“土地空转”,资金贷款(园区的土地租给投资公司→资金交到园区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作为政府投资→返还公司),解决了政府投资效率低和不考虑投资回报率等问题。银行给予了93亿元信誉贷款额度,贷款20亿元,重点进行了基础设施投资,热电厂、道路、污水处理、土地、管廊等。国家宏观调控后,贷款必须采取物质抵押和担保方式取得贷款,成立了有限公司(与管委会一套班子,两个牌子,主要以对外洽谈、合作主体身份出现)运作实体,园区的基础设施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对原来属于园区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抵押贷款,目前管委会已建成的办公楼,管廊带等有形的资产已全部抵押出去,用于滚动发展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四是搞好区域经济发展定位,明确园区发展的行业产品产业 链,重点推出去招商,重点做好园区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并形成具有说服力的文本材料,积极为走出去招商提供良好的宣传平台。五是园区起步规格较高,如南京化学工业区:2001年化工园区管委会成立,为副厅级单位,南京市副市长李琦兼任化工园书记、主任。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园区建设,五是实行园区的一体化建设,主要思路是“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减少了消耗,提高了原料和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了区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投资回报率高;保证了化工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达到生产与生态的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营造良好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和项目。园区一体化包括: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

考察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的不利因素:沿江发展石化工业园区虽然有市场、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有环境优势和大项目带动等诸多优势,但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土地指标紧张,不得不采取围海造园,“腾笼换鸟”方式,改善土地紧张局面;二是资源供应问题。沿江石化园区都面临着电力紧张、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三是环保问题。各类化工园区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受到产业政策的限制,不得不斥巨资进行环保改 造处理。

三、我市化工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市化工企业现状

我市现有危化生产企业三十户,其中长春市城区十三户(长春鑫海集团、巨洋气体、吉达化工、三合化工、三化实业、长春艾士德涂料、华日化工、兴达乙炔、宏盛化工、大成金宝特化工、米高化工、长春燃气公司、振邦化工),有储存设施的危化经营企业24户、其他经营企业九十九户,在现有十三户危化生产企业中有八户企业是为一汽和轨道客车配套的油漆涂料和工业气体企业。另外在我市城区中还有汉高、德固赛、巴斯夫德等给一汽配套的普通化工企业和吉林大学制药厂,修正药业及长春生物制品所等医药企业。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城市的发展,有些化工企业已被新建的居民小区包围,安全环保问题非常突出,如艾士德涂料有限公司(原美国杜邦公司)位于经开区生态大街与会展大街之间的昆山路上,周边已被新建小区包围;二是德国汉高、德固赛、巴斯夫德也准备积极的投资准备扩大规模及品种,而厂内已没有建设用地;三是我市有一百多户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目前我市没有专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如中东大市场、中东瑞家等经营民用油漆和一些经营化学试剂的企业)虽经营场所不允许摆放实物,但由于我市没有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违法非法存放的问题非常突出。

四、我市化工园区建设的建议

1、我市化工园区的选址

初步定为德惠市万宝镇,万宝镇位于长春市的东北部,德惠市的西南部,距长春市25公里,距德惠市65公里。北面与农安县相邻,东部、南部、西部与米沙子镇相接壤。全镇人口35000人,幅员面积150平方公里,16个行政村,142个社,一个街道办事处。

1)交通便利,长鲍公里、哈大、哈大高速、高铁路从镇内穿过,距哈大高速米沙子出口仅3公里,距102国道9公里,距吉林物资储备管理局二三八处铁路专用线货场1公里。

2)万宝镇位于长春市的下风向,从气象和环保角度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3)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基础,现正在建设变电设施,供电能力为6.3万KVA,现征地已完成,引松入德米沙子净水场距万宝八公里,4)德惠市万宝石油化工园区规划面积起步区300万平方米,目前已为工业用地。

2、政府主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健立园区领导机 成立长春市化工园区建设机构,全面推进化构和工作机制,工园区建设,筹建长春市危险化学品园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长春市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规划,必须结合长春市发展的长期规划统筹考虑,因此应成立由市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建设开发公司,具体推进化工园区建设。

我们建议这项工作应由长春市政府牵头,发改委、安监局、工信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公用局、建委、民政局、税务局、地震局、气象局、工商局、质监局、财政局、消防大队等部门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对建设长春市危险化学品园区工作统一领导。

3、园区建设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是化工园区的基础与重要保障,是化工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指南针。因此,超前合理的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原则:在建危险化学品产业园区之初,要超前规划制定好危险化学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定位。确立建设项目分区,将园区定位生态型经济园区。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原则。按照建设一流园区的标准,综合考虑污水处理、集中供热、风险应急、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等方面,完善配套设施。三是坚持高质量招商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绿色招商,提高项目档次。注重项目的先进性和环保性。入驻企业要突出高新技术和适度经济规模,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选择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实现资源节约和减少排放。

4、基础设施建设

借鉴上海等化工园区的经验,园区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垃圾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政府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创造条件,其余全部委托园区的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配套,采取的方式是实施“土地空转”,资金贷款(园区的土 地租给投资公司→资金交到园区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作为政府投资→返还公司),解决了政府投资效率低和不考虑投资回报率等问题,园区应首先建设集约使用的公用辅助设施,以便于招商引资。

5、园区产业定位,根据长春市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市的化工园区产业定位应主要是:清洁能源、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生物化工项目。一是依托万宝气田天然气储量丰富,总量达50亿立方米,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已在此建成气井80余口,日开采天然气30万立方米。二是将长春市城区主要为汽车和客车配套的化工企业迁入园区(长春鑫海集团、巨洋气体、吉达化工、三合化工、三化实业、长春艾士德涂料、华日化工、兴达乙炔、宏盛化工)。三是我市目前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汉高、德固赛、巴斯夫德等世界知名企业在积极的投资准备扩大规模、产能及品种,在厂内以没有建设用地,园区建成后这些企业均可搬迁至化工园区内,四是引入符合园区产业政策的新型化工、新型材料的高新技术精细化工企业。

6、实行安全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及应急中心平台,强化园区的安全工作,在园区内建立由安全、消防、环保等部门组成的应急联动机制,实行一体化管理,采取全天候、全时制的运行模式,承担公共安全、消防、环境保护、化学救援、医疗救护、防灾减灾和市政抢险等七大功能,最 大限度地满足了化工园区对突发事件的要求,提高园区企业在遭遇灾害和事故后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企业自救能力。

赴江浙化工园区考察小组

二〇一四年五月八日

2.赴北京上海杭州考察社区卫生汇报 篇二

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江城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

(2009年4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劲东同志的率领下,区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分别考察了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苏州昆山民营科技产业园等三个工业园区。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考察情况如下:

一、所考察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该园区位于萧山区东北部,地处钱塘江南岸,组建于2003年3月,总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杭州市重点建设的沿江“十大新城”之一。园区环境优美,园区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配套日趋完善,已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8.7公里,桥梁11座,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收集泵站及应急处理设备各1座,110千伏长征变电站一个。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正在开工建设的有12条道路、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建设。该园区产业集聚成效明显,已有富丽达纤维、富丽达热电、汇丽印染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中纺、桥南织造、科利化工等9个项目在建。该园区的优势产业是纺织印染服装、机械汽配汽车、新型建材、环保型精细化工。

(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园区周边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园区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6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该园区位于昆山市玉山镇,始创于1997年10月,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投资创业园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园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原创企业基地、中国节能(昆山)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昆山国际模具城、工业邻里中心等功能性投资创业载体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吸引来自沪、浙、粤等1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80亿元,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民生用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乡

镇企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工业小区”。其中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已成为研发、设计、制造、展示、交易、培训等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售列全国26家模具集群之首。

二、所考察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所考察的三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他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三大园区之所以发展的规模大、膨胀的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大园区建设之初,他们就以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跟踪世界最前沿的发展动向,瞄准的国际一流的水准,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发展的大潮之中,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敢于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争论,不动摇,只发展,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从而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头。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始终坚持发挥优势、谋划长远。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大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又结合各自的人文地理风貌,形成了各自的园区建设风格。苏州工业园区选址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注重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临江工业园和地处阳澄湖畔的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则分别依托杭州和苏州两个大城市,并紧依所在萧山区和昆山市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二是规划先行、建设超前。三大园区一开始就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规划管理,确保了园区建设高档次、高水平。其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中新双方专家联合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高标准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同时,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客户进入和项目开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创新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园区开发,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他们以战略家的胆魄,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采取经营城市的办法,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滚动开发,加快推进园区的各项建设,有效突破了资金瓶颈。三大园区都立足当地实际,在把握总的原则和大方向的基础上,切实做活、做足了土地开发的文章,采取政府拔一块启动资金和银行贷一块、土地收益中留一块的办法,搞好土地储备,实现供地可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试行国有土地制度改革,向国内外投资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实行土地一级垄断、二级转让、三级搞活的办法,搞活了土地经营。苏州工业园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通过土地拍卖获得大量资金,一方面具备了补贴工业用土地的资金实力,一方面积累了发展园区其他事业和解决农民安置等现实问题的资金。

(四)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三大园区都把发展定位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大格局,这是几大园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首选之路。萧山区始终不渝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项目就是生命、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招商引资,重点组织实施了“人力向招商集中、领导精力向招商集中、自主权向招商集中”的“三集中”和“明确责任抓招商、主动登门抓招商、全程服务抓招商、委托中介抓招商、特色园区抓招商”的五大招商举措,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投入、产出大的规模型大项目。昆山市招商引资的秘诀有两点:一是靠感情投入,提出了“关系也是资源”的理念,强调文化的融合,着力于招商引资的长期性与后发优势;二是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带头招、机关干部一起招、人民群众齐动员”的大招商格局。

(五)始终坚持政策领先、优化环境。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园区快速膨胀,他们结合实际,致力于营造投资优惠政策的洼地,始终保持优惠政策领先的位次。三大园区内的投资者除了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的还享有一些类似特区的优惠政策。一是实行税外无费或低费制。对辖区内企业实行了统一扎口收费,并对外资企业实行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被国家赋予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享受优惠的所得税率和“两免三减半、两免六减半”等优惠;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对外方投资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实行“五免五减半”的优惠;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享受出口加工区有关出口、税收及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优惠。另外,三大园区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在减免有关税费外,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返还和奖励的办法。

(六)始终坚持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更高层次。所考察的几大园区不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始终保持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实行现代化的宏观管理。三大园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园区开发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萧山临江工业园由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负责管理,开发则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两大园区都实行了园区管理与投资开发的有效分离,管委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园区的发展构筑起飞的平台。二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率的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放下架子办实事,以精简的机构、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萧山临江工业园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协办”,同时实行当场办理制、督促协办制、跟踪服务制,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做到“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建立了审批时一条龙服务、建设时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的“三服务体系”,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引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了“一对一”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手续。

三、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先进地区的主要差距

一是解放思想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超前意识不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缺乏“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的气魄,还存在以前陈旧的“小打小闹”意识,眼界不够开阔,缺乏预见性,未能积极谋划、主动谋划和超前谋划园区建设。其二,创新精神不足。仍然拘泥于固有的框框,办起事来怕字当前、难字当头、畏首畏尾,观念比较陈旧,思维比较呆板,工作缺乏创造性,思想比较保守,面对江城发展园区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制约

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干事创业氛围不浓。对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没有把干劲和精力全部投入园区建设工作中,在全区上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想干事、创大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规划滞后于建设。银岭科技产业园、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布局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难以适应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屯地现象,影响了园区规划建设。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区提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也初步制定了有关招商引资的办法机制,但个别部门对招商工作重视不够,抢抓招商机遇的意识不强,招商目标不明确,招商手段单一。同时,由于对有关招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招商责任意识不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共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招商氛围,导致入园建设企业不多,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仅有40多家企业购地,已投产及动工建设的企业还不够一半,而且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项目,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初期开发全靠开发商投资,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总额不大,加上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岭科技产业园至今未能用上自来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环保工业城的污水处理厂在建未投入使用,主要交通道路旧江闸公路曲折狭窄,连通园区与江港公路的道路未开始建设,园区内主干道硬底化、水电、绿化设施等都未完善。同时,用地指标难求,征地工作难度大,这些也成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瓶颈。五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经市批准,我区成立了银岭管委会,并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园区管理办法及细则等未完善,与区直部门尤其是与市直部门衔接机制未建立,有关管理职责关系未理顺,致使园区运转不畅,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四、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所考察的三大园区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当前,我区的银岭科技产业园和埠场环保工业城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实现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要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更新观念。首先,要有一种认识。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仅关系江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且决定在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而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是我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资源向工业园区配置,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精力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共识,迅速掀起新一轮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热潮。二要有一种勇气。以我们园区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我们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坚持“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以“超常规思维”创造“超常规”发展。三要有一种氛围。坚决摒弃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树立振兴江城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服务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实现新突破。

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尽快做好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修编、扩大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银岭科技产业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来谋划,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同时,要尽快完善好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三)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要坚持构建江城招商大格局不动摇,持之以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抢抓招商机遇。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有实力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逆势扩张,希望到欠发达地区办企业、搞生产。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二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突出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网络招商,拓宽领域、降低成本,促进园区和投资商快速接洽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出台《江城区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有关奖励政策,尽快出台《关于贯彻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大奖励力度,坚决兑现奖励,充分鼓励和调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四)要创新模式、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对我区而言,单一的政府投资显然无能为力。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一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要坚持采取政府筹资储备土地自主开发、引进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开发、区镇(街道)联动开发等多种模式,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要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严格控制好土地,千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应。同时,要加快园区闲置用地的清理力度,坚决依法收回囤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创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式。要在建立扶持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方法举措,用好用活扶持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应。创造条件,科学运作,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用扶持资金贴息融资,力争贷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比如以园区内道路路灯广告权、冠名权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加大《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宣传力度,通过兑现政策,落实补助,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要求,落实包干

责任制,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当前,要突出抓好银岭科技产业园自来水管网和环保工业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要加大改革、创新机制,在园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我们要创新银岭科技产业园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园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银岭管委会、开发建设公司相应的管理职权,明确与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有限“自治”,防止相互“越位”、“错位”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能。银岭管委会要制订银岭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建立健全银岭管委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二是创新与市直部门、区直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内部门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市直部门协调,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形成了上下协调、条块协调的工作格局,更好促进园区开发建设。

(六)要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在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3.赴北京上海杭州考察社区卫生汇报 篇三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示范工业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为园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1年10月25日至10月30日,由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副书记蒋颖带领部分区县工业经委、科委及示范工业园区负责人。分别考察了深圳高新区、南昌高新区、苏州工业园等三个工业园区。通过本次考察学习,大家深入学习了先进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对今后抓好我市31个示范工业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学习考察情况如下:

一、所考察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该园区位于萧山区东北部,地处钱塘江南岸,组建于2003年3月,总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杭州市重点建设的沿江“十大新城”之一。园区环境优美,园区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配套日趋完善,已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8.7公里,桥梁11座,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收集泵站及应急处理设备各1座,110千伏长征变电站

一个。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正在开工建设的有12条道路、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建设。该园区产业集聚成效明显,已有富丽达纤维、富丽达热电、汇丽印染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中纺、桥南织造、科利化工等9个项目在建。该园区的优势产业是纺织印染服装、机械汽配汽车、新型建材、环保型精细化工。

(二)苏州工业园区。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园区周边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

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园区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6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

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 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该园区位于昆山市玉山镇,始创于1997年10月,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投资创业园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园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原创企业基地、中国节能(昆山 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昆山国际模具城、工业邻里中心等功能性投资创业载体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吸引来自沪、浙、粤等1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80亿元,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民生用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工业小区”。其中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已成为研发、设计、制造、展示、交易、培训等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售列全国26家模具集群之首。

二、所考察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所考察的三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他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三大园区之所以发展的规模大、膨胀的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大园区建设之初,他们就以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跟踪世界最前沿的发展动向,瞄准的国际一流的水准,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发展的大潮之中,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敢于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争论,不动摇,只发展,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从而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头。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始终坚持发挥优势、谋划长远。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大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又结合各自的人文地理风貌,形成了各自的园区建设风格。苏州工业园区选址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注重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临江工业园和地处阳澄湖畔的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则分别依托杭州和苏州两个大城市,并紧依所在萧山区和昆山市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二是规划先行、建设超前。三大园区一开始就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规划管理,确保了园区建设高档次、高水平。其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中新双方专家联合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高标准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同时,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客户进入和项目开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创新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园区开发,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他们以战略家的胆魄,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采取经营城市的办法,面向市场,通过市场

运作,滚动开发,加快推进园区的各项建设,有效突破了资金瓶颈。三大园区都立足当地实际,在把握总的原则和大方向的基础上,切实做活、做足了土地开发的文章,采取政府拔一块启动资金和银行贷一块、土地收益中留一块的办法,搞好土地储备,实现供地可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试行国有土地制度改革,向国内外投资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实行土地一级垄断、二级转让、三级搞活的办法,搞活了土地经营。苏州工业园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通过土地拍卖获得大量资金,一方面具备了补贴工业用土地的资金实力,一方面积累了发展园区其他事业和解决农民安置等现实问题的资金。

(四)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三大园区都把发展定位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大格局,这是几大园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首选之路。萧山区始终不渝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项目就是生命、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招商引资,重点组织实施了“人力向招商集中、领导精力向招商集中、自主权向招商集中”的“三集中”和“明确责任抓招商、主动登门抓招商、全程服务抓招商、委托中介抓招商、特色园区抓招商”的五大招商举措,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投入、产出大的规模型大项目。昆山市招商引资的秘诀有两点:一是靠感情投入,提出了“关系也是资源”的理念,强调文化的融合,着力于招商引资的长期性

与后发优势;二是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

劲”,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带头招、机关干部一起招、人民群众齐动员”的大招商格局。

(五)始终坚持政策领先、优化环境。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园区快速膨胀,他们结合实际,致力于营造投资优惠政策的洼地,始终保持优惠政策领先的位次。三大园区内的投资者除了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的还享有一些类似特区的优惠政策。一是实行税外无费或低费制。对辖区内企业实行了统一扎口收费,并对外资企业实行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被国家赋予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享受优惠的所得税率和“两免三减半、两免六减半”等优惠;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对外方投资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实行“五免五减半”的优惠;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享受出口加工区有关出口、税收及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优惠。另外,三大园区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在减免有关税费外,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返还和奖励的办法。

(六)始终坚持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更高层次。所考察的几大园区不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始终保持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

实行现代化的宏观管理。三大园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园区开发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萧山临江工业园由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负责管理,开发则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两大园区都实行了园区管理与投资开发的有效分离,管委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园区的发展构筑起飞的平台。二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率的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放下架子办实事,以精简的机构、优

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萧山临江工业园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协办”,同时实行当场办理制、督促协办制、跟踪服务制,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做到“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建立了审批时一条龙服务、建设时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的“三服务体系”,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引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了“一对一”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手续。

三、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先进地区的主要差距 一是解放思想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超前

意识不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缺乏“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的气魄,还存在以前陈旧的“小打小闹”意识,眼界不够开阔,缺乏预见性,未能积极谋划、主动谋划和超前谋划园区建设。其二,创新精神不足。仍然拘泥于固有的框框,办起事来怕字当前、难字当头、畏首畏尾,观念比较陈旧,思维比较呆板,工作缺乏创造性,思想比较保守,面对江城发展园区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制约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干事创业氛围不浓。对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没有把干劲和精力全部投入园区建设工作中,在全区上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想干事、创大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规划滞后于建设。银岭科技产业园、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布局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难以适应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屯地现象,影响了园区规划建设。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区提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也初步制定了有关招商引资的办法机制,但个别部门对招商工作重视不够,抢抓招商机遇的意识不强,招商目标不明确,招商手段单

一。同时,由于对有关招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招商责任意识不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共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招商氛围,导致入园建设企业不多,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

城仅有40多家企业购地,已投产及动工建设的企业还不够一半,而且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项目,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初期开发全靠开发商投资,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总额不大,加上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岭科技产业园至今未能用上自来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环保工业城的污水处理厂在建未投入使用,主要交通道路旧江闸公路曲折狭窄,连通园区与江港公路的道路未开始建设,园区内主干道硬底化、水电、绿化设施等都未完善。同时,用地指标难求,征地工作难度大,这些也成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瓶颈。

五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经市批准,我区成立了银岭管委会,并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园区管理办法及细则等未完善,与区直部门尤其是与市直部门衔接机制未建立,有关管理职责关系未理顺,致使园区运转不畅,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四、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所考察的三大园区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

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当前,我区的银岭科技产业园和埠场环保工业城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实现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

上来一个大转变。要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更新观念。首先,要有一种认识。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仅关系江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且决定在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而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是我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资源向工业园区配置,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精力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共识,迅速掀起新一轮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热潮。二要有一种勇气。以我们园区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我们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坚持“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以“超常规思维”创造“超常规”发展。三要有一种氛围。坚决摒弃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树立振兴江城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服务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实现新突破。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尽快做好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修编、扩大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银岭科技产业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来谋划,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同时,要尽快完善好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

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三)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要坚持构建江城招商大格局不动摇,持之以恒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抢抓招商机遇。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有实力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逆势扩张,希望到欠发达地区办企业、搞生产。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二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突出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网络招商,拓宽领域、降低成本,促进园区和投资商快速接洽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出台《江城区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有关奖励政策,尽快出台《关于贯彻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大奖励力度,坚决兑现奖励,充分鼓励和调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四)要创新模式、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对我区而言,单一的政府投资显然无能为力。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机制,加快

园区建设步伐。一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要坚持采取政府筹资储备土地自主开发、引进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开发、区镇(街道)联动开发等多种模式,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要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严格控制好土地,千

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应。同时,要加快园区闲置用地的清理力度,坚决依法收回囤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创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式。要在建立扶持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方法举措,用好用活扶持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应。创造条件,科学运作,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用扶持资金贴息融资,力争贷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比如以园区内道路路灯广告权、冠名权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加大《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宣传力度,通过兑现政策,落实补助,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要求,落实包干责任制,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当前,要突出抓好银岭科技产业园自来水管网和环保工业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要加大改革、创新机制,在园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我们要创新银岭科技产业园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园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银岭管委会、开发建设公司相应的管理职权,明确与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有限“自治”,防止相互“越位”、“错位”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能。银岭管委会要制订银岭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建立健全银岭管委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二是创新与市直部门、区直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内部门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市直部门协调,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形成了上下协调、条块协调的工作格局,更好促进园区开发建设。

(六)要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在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4.赴北京上海杭州考察社区卫生汇报 篇四

为了进一步借鉴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11月中旬,我们第二调研组赴宁波、绍兴和杭州三市就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关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参观考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很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塑造精品项目,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

宁波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近年来,主动接轨大上海,着力发展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大力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建成了天一广场、月湖公园、会展中心、万达广场、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宁波书城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提升了宁波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了宁波的大开放和大发展,充分领略了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气魄和风采。参观考察的天一广场作为宁波市最大的城市中心商业广场,是宁波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广场总占地面积19.6公顷,主体建筑有22座欧陆风情浓郁的现代建筑群组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围合式建筑群中央为3.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和6000平方米的景观水域。广场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被誉为宁波的商业航母。景致通透的广场建筑、一池碧水、一片城市绿地,使天一广场充满了现代的商业气息,也给市民提

供了一个开放的、参与性较强的城市客厅。

城市各类建设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项目的品质的好坏对于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整体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应。高品质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对塑造现代城市景观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因此,我们要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坚持“请名家高手、出名作品”的思路,着力打造“精品建筑”和“精品街区”,以此带动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如对城市重点区域和标志性地段进行重点城市设计,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进行规划设计指导或直接进行整体设计,制订操作性和实施性强的设计导则,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环境小品等提出引导性要求,为建设精品城市提供规划指导。

二、强化文化整合,打造城市独特魅力

绍兴是个具有浓郁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俊贤人杰代出。作为首批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众多的文物古迹水乡风貌串联起来,形成具有浓郁江南古城特色,彰显着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绍兴以名人故居保护、开发为切入点,突出打造独特的名士文化,彰显了城市特色。参观考察的鲁迅故里,是在原来鲁迅祖居的基础上,将周姓后裔搬迁,整合出一片鲁迅故里特色文化街区。整个文化街区的打造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开发,深入挖掘鲁迅故里的精神文化价值,成为立体解读鲁迅精神的文化场所,成为绍兴地域形象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的打造需要整合好文化资源,选准文化资源整合的切入点来打造城市特色,才能张扬城市个性,只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营造城市的文化环境,以文化塑造景观,以景观展现文化,努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景观。在工作中应突出三个层次的文化挖掘。一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延伸历史传承。二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三是精心创造现代文化,着力打造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融合、协调的城市街区。

三、保护与开发共生,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杭州的由衷赞美。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杭州的特色人文、自然景观与现代城市景观有机融合,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参观考察的西湖景区及周边区域是以一种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路,在历史和自然环境中对城市进行的可持续开发建设。重点片区的开发以文化为推动力,以城市经营为手段,借助西湖山水的大背景,通过区域景观环境的再营造,带动地块的开发建设,达到了保护遗址、彰显文化、商业开发、推动旅游的契合,给城市风貌增添了新的亮点,形成了一个相互融合,统一协调的整体,提升了城市的建设品位。如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修复和改造,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

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

上一篇:结束致辞下一篇:摇滚乐博物馆建筑模型制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