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2024-09-0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精选8篇)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研

随着农村务工家庭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日益严重,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县现有少年儿童7万多人,留守儿童14073人,其中单亲监护5530人,隔代监护8543人;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一、**县留守儿童心理的现状

1、身心不健康。受调查的1000多名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占33%,有8.37%青少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躯体化、焦虑、忧郁、强迫等。躯体化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无故头晕、胸闷,精力下降,做小动作,全身不适等占20.5%;忧郁表现为自卑,做事、学习没兴趣等占18.5%;焦虑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紧张、烦躁、恐怖等占10.3%;强迫表现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做无意义的动作等占9%.

2、成长多烦恼。调查中有23%的感到有烦恼,1%的学生有明显的消极现象。有43%的学生采用沟通的办法解决烦恼,而有21%的学生感到想沟通而没有合适的对象,以致压抑和回避。有54%的学生认为烦恼主要来自学习压力,还有51%的学生感到被排挤,同学间的沟通困难。调查中发现还有4人,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存在想结束生命的意识;9月我县两名高一学生**某,15岁,家住**县**镇**山村**组,其父亲经商,母亲在家;**某16岁,家住**县**乡**村**组,两人因自身学习成绩与家长、自己的期望值落差较大,遂产生了厌世情绪,俩人相约自杀。一名当场死亡,另一名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是留给我们血的教训。

3、学习无目的。55%的学生选择“如父母所愿上大学有个好出路”,有27%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一技之长,有5.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4、心理有障碍。在调查中,被调查的社会各界人士认为,目前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理想,集中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嫉妒,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诱惑及影响;人际关系紧张,沟通能力差,还有性早熟、早恋等。有54%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育、难管理。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父母外出务工,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从学校教育来看,学校教育措施缺位是重要原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疑惑和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等方面教育。调研中,县四完小学提到举办了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参加活动的主要是期末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孩子,这种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一些品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留守儿童”们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4、从学生自身因素来看,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是不可忽视的原因。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比较懒惰,怕苦怕累,自控能力弱,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跟不上,荒废学业,因而产生厌学心理,破罐子破摔。这种现象在问题生中非常普遍。

三、**县妇联近年所做工作

1、突出抓好基础性的工作,做到情况全知晓。在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方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努力做到留守流动儿童的情况全知晓。在宣传发动方面,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横幅、文化演出等切实有效的宣传工具深入宣传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目的、意义,通过开展宣传,使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形成了全社会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氛围。来,开展宣传活动6次,接受咨询15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多份。

2、突出教育重点,做到教育全覆盖。成立了由妇联、共青团、教育、、卫生等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为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档案。建立了每个留守流动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确保了不漏登、不错登、不重登。三是抓协作。在突出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留守流动儿童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如卫生院对留守流动儿童在新学年开展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为留守流动儿童免费体检、接种疫苗。综治办、司法所、公安等每学期深入学校讲授法律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并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少年进行重点帮教。通过联动,拓宽了教育领域,丰富了教育内容,为实现教育的全覆盖夯实了基础。

3、各方联动,做到关爱全方位。为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探索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培养留守流动儿童“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我们采取各方联动,努力做到关爱全方位。一是部门联动。学校将家庭困难的留守流动儿童民政慈善部门拿出资金重点帮助留守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公安、城管、文体部门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司法、法庭积极开展维护儿童合法权益活动,不断营造平安、和谐、卫生、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二是社会资助。由妇联牵头,积极呼吁各界爱心企业人士向留守流动儿童捐款捐物。20来,全县各级妇联共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捐款168.22万元,全县共有2021名贫困留守儿童受到资助。205月开展了“爱心・与我成长”一对一现场资助活动,当场35名企业老板和社会爱心人士为32名特困留守儿童捐款4.34万元。2014年10―11月与县教育局携手**微善风开展“行动成功?微善风助学**”活动,活动共资助255名留守贫困学生,募集现金54万元、其他物资折合人民币11多万元,总共合计65万多元。三是建立长效机制。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力求通过抓机制,让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实效。

4、妇联牵头成立**县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由县妇联组织牵头,在县人大、县教育局、县民政的大力支持下,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认证,于2014年10月成立了**县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拥有专家教授主任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优秀中小学教师三名。主要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籍庭心理治疗、宣泄治疗、精神分析、催眠治疗、团体心理辅导等。该中心主成立后向学校、家庭、社区等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人们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意识,对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品行障碍、学习障碍等提高辨别于应对能力。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1、应提高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组,搞好研究、管理、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儿童。要特别重视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从感情上拉近与留守学生的距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前提。采用多种方法,规范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抚慰对他们来说更是弥补珍贵。我们要开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对儿童的心理压力和障碍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为留守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学校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这部分孩子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测试结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尽记载,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人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4、开通“亲情与心理辅导热线”,由专门的心理疏导师帮助解答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学校每月与外出务工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鼓励子女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把学习搞好。“心理辅导热线”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决心灵的“疙瘩”.

5、组建留守儿童朋辈辅导小组。把一些住址相近,情况相似的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让他们一块玩耍一块儿学习,有问题一起想办法,有快乐也一起分享。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共同性,在日常生活和价值判断上也具有共性的困惑和问题。同时,相同的经历与境遇使留守儿童之间更易产生彼此心理上的相容,形成情感上的相互慰藉与支持。在小组的交往与活动中,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困惑和疑虑。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冲淡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孤独感,而且,从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成长小组的关注和有计划的指导和参与,可以使留守儿童的成长小组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2.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篇二

在巧家县、夏县、安定区三地分别随机抽取106、89、60名留守儿童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巧家县以集中在教室问卷调查为主, 夏县和安定区以走访问卷调查为主。调查内容涉及: (1) 儿童及家庭基本状况。主要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留守情况、家庭生活条件, 父母及监护人文化程度、收入等。 (2) 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主要包括儿童生病就诊费用支付情况、儿童及家长是否参加新农合、对新农合报销满意度、对附近定点医保单位了解程度、对新农合的建议和想法。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情况

1. 留守儿童情况。

巧家县106名留守儿童中男孩50人 (47.17%) , 女孩56人 (52.83%) ;夏县89名留守儿童中男孩41人 (46.07%) , 女孩48人 (53.93%) ;安定区60名留守儿童中男孩32人 (53.33%) , 女孩28人 (46.67%) 。

2. 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巧家县留守儿童和父母一方生活的有38人, 和祖辈一起生活的有30人, 和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的有12人, 独自生活或住校等其他方式生活的有26人。夏县留守儿童和父母一方生活的有24人, 和祖辈一起生活的有52人, 和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的有11人, 独自生活或住校等其他方式生活的有2人。安定区留守儿童和父母一方生活的有25人, 和祖辈一起生活的有25人, 和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的有8人, 独自生活或住校等其他方式生活的有2人。

三、分析讨论

1. 留守儿童生病就医时的关注因素。

巧家县106名儿童中生病时有21.7%关注就诊单位与家距离, 57.55%关注医疗技术水平, 6.6%关注医疗人员服务态度, 14.15%关注医疗费用。夏县89名儿童中生病时有27%关注就诊单位与家距离, 50.56%关注医疗技术水平, 9%关注医疗人员的服务态度, 13.48%关注医疗费用。安定区60名儿童中生病时有15%关注就诊单位与家距离, 68.33%关注医疗技术水平, 1.67%关注医疗人员服务态度, 15%关注医疗费用。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医疗技术水平、距离远近及医疗费用水平是影响三地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的重要因素。

2. 孩子生病时一般就诊医院的等级。

巧家县的106名留守儿童, 生病时选择去村卫生所就医的有43名, 乡镇医院的有36名, 县级医院的有22名, 市级及以上医院的有5名。夏县的89名留守儿童, 生病时选择去村卫生所就医的有64名, 乡镇医院的有18名, 县级医院的有5名, 市级及以上医院的有2名。安定区的60名留守儿童, 生病时选择去村卫生所就医的有23名, 乡镇医院的有22名, 县级医院的有6名, 市级及以上医院的有9名。

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留守儿童生病就诊时首选村卫生所。从访谈中得出, 留守家庭就诊时最重视的因素:一是家里到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二是就诊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由于新农合鼓励基层就医, 越向基层, 报销比例越高, 且基层医疗机构距离家一般较近, 因而三地的留守儿童生病就医多趋向村卫生所。

3. 留守儿童家庭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程度。

巧家县的106个留守儿童家庭中, 16.04%非常了解新农合;67.92%听说过新农合, 但不了解;10.37%完全不了解新农合;5.67%不关心新农合。夏县的89个留守儿童家庭中, 7.87%非常了解新农合;69.66%听说过新农合, 但不了解;16.85%完全不了解新农合;5.62%不关心新农合。安定区的60个留守儿童家庭中, 26.67%非常了解新农合;63.33%听说过新农合, 但不了解;8.33%完全不了解新农合;1.67%不关心新农合。

从调查中得出,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还不够了解新农合, 不清楚新农合待遇、报销比例及程序。其文化程度低、医疗保健意识薄弱是造成其新农合认识欠缺及参合率低的重要原因。

4. 留守儿童是否参加新农合对其就医方式的影响。

巧家县90名留守儿童参加了新农合, 参合儿童生病时有48名选择及时就医;32名自行购药;8名觉得症状轻而暂不管;16名没有参加新农合, 其中3名生病时及时就医;10名选择自行购药, 3名认为症状轻而暂不管。由此分析, 参加新农合能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 促使参合儿童选择及时就医的比率高于未参合儿童。夏县76名留守儿童参加了新农合, 其中48名在生病时选择及时就医, 13名选择自行购药, 14名认为症状轻暂不管;13名留守儿童没有参加新农合, 其中9名生病时选择及时就医, 3名自行购药。夏县留守儿童是否参合对其选择何种医疗方式没有明显的影响。安定区52名留守儿童参加了新农合, 其中12名在生病时选择及时就医, 30名自行购药, 10名认为症状轻而暂不管;8名未参合的留守儿童中, 生病时1名选择及时就医, 3名选择自行购药, 4名暂不管。安定区留守儿童中86.67%参加了新农合, 参合儿童生病时更愿意选择及时就医或自行购药。

四、建议与对策

1. 为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库。

在调查样本中, 巧家县有28.3%的留守儿童和祖辈生活在一起, 夏县有85.4%的留守儿童和祖辈生活在一起, 安定区有41.7%的留守儿童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监护人年龄较大也是造成留守儿童生病不及时就医的重要原因。所以, 应为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库, 并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前往留守儿童家中探望, 并针对自身年幼且监护人年纪较大的留守儿童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减少生病不医现象, 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 增加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数量,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据《都市时报》2013年3月12日报道, 我国每千名儿童仅有0.23个医生--儿科医生比较紧缺, 从医疗服务提供的角度来考虑, 应当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医疗资源的提供。如对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增加村卫生所的数量;完善定向医学生转入和退出机制, 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吸引和鼓励医学生基层就医、基层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 保证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3. 加大力度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增加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了解程度。

三地调查样本中, 非常了解新农合的家庭比重都比较小 (巧家县16.04%, 夏县7.87%, 安定区26.67%) , 不了解或者仅听说的比例很大, 而且有的参合留守儿童家庭因不了解定点医保单位, 而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造成了费用自负的情况。因此, 相关部门在农村家庭参保时应以各种形式告知具体的定点医疗机构及相关事宜。

4. 简化新农合报销程序, 提高对留守儿童门诊、住院治疗的保障程度。

由于经济因素等限制, 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家庭在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难以自付而放弃就医。因此, 提高对门诊、住院报销比例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生病时及时就医。繁杂的报销程序也导致一部分家庭放弃报销而加重医疗费用负担, 相关部门应简化程序, 方便参合人员及时就医, 即时报销费用。

参考文献

[1]钱渊.每千名儿童仅有0.23个医生[N].都市时报, 2013-03-12 (A06) .

[2]张浩, 余园园, 高文涛, 等.农村留守儿童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 2012, 10 (1) .

[3]段成荣, 吴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1 (4) .

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的实证调研 篇三

【关键词】留守流动儿童 心理支持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9-01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上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民工背井离乡求发展的同时无法兼顾孩子,将他们留在户籍所在地,由此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5800万人,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他们所呈现出的问题也不断增加,如自杀、打架斗殴问题、网络成瘾、早恋、未婚先孕等问题层出不穷。2015年6月初“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再次引起社会的热议,留守儿童的心理支持问题也成为各个学者研究的议题。

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逐渐增多。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父母单方、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通过走访调查,留守儿童有的仅由在家的单亲监护,有的由孩子的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监护。本课题以河南省某乡镇中学为调查地点,通过对300名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分析被选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基本问题,探讨心理健康干预的核心信息,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点,通过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及社区相关活动,探讨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支持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属于问题-对策型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分析。

1.实践调查:项目组从大李庄乡初级中学三个年级各抽取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选派调查员采用问卷发放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调查地点对抽中的被调查者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项目组发放问卷共300份,有效问卷298份,其中男生168人,女生130人,七年级100人,八年级100人,九年级100人。

2.资料处理:问卷资料收集回来以后,项目组将对问卷进行审核、整理、编码、录入计算机,并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资料分析:利用调研资料,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最终撰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三、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留守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城或父母外出务工,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研究”课题组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杏、访谈、参与式观察的形式,献查阅的基础上,首先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促使留守儿童存在自卑感。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平时没有零花钱平均每人每星期还不到5元钱,更不用说买什么营养品、水果等一些其他商品的消费。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在他们与同学交往过程中,会因为零食问题产生不愉快,觉得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会被很多同学看不起不敢与其他人交往,这些物质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2.农村家务劳动繁重带来的心理压抑。留守儿童基本上回家就要做家务,他们每周回到家里一次,70%的学生要自己洗衣服做饭,在家根本没有时间学习。虽然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而且有的孩子由于做家务而耽误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挨老师的批评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3.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广泛存在。“你觉得你与你的家人关系如何”、你觉得你与你的同学关系如何”、你觉得你与你的老师关系如何”这三个问题中可以发现,65.3%儿童表示与同辈群体的关系不好,71%的儿童表示很少与老师沟通交流,53%的留守儿童与家人的关系不好。另外,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与他们参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成正比比,参与课外活动比较多的儿童,人际关系比较好。

4.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大。通过调查,87%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他们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自己学习,其实自己想好好学习,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一些孩子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交流,造成每周与父母的通话时间减少。

四、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作为教育工作者,满足留守儿童心理需求,解决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实现留守流动儿童有效社会支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正规学校的主渠道作用,要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子女接受学校心理咨询服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不断下降,这造成许多乡镇的在校生数逐年减少,从而出现一些教育资源闲置、半闲置现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化的作用,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心理支持服务,如开放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老师,鼓励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2.提高学校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切性。要针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学习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的特殊需求研究,探索具有接纳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学校生活享受到高质量的国民基本教育。提高学校教师教育内容的适切性的重点是要考虑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的学习基础一般不太理想,因而易造成学习上的自信心不足,所以在学习内存的设计上千万下能操之过急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有效的个别指导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4.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篇四

调查时间:2011年6月15日——2011年9月10日

调查地点:垣曲县古城镇莘庄村

调查对象:古城镇莘庄村现有的所有村民

调查方法:走访、现场询问、记录

调查目的:具体了解现在留守儿童的现状,进一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 查 人:张 虎

今年6月开始,本人对古城镇莘庄村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走访了本村178户村民然后对其进行了现场询问并记录。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用工需求越来越多,为改变生活状况,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我们村野不例外。通过调查,我发现村里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有的即使没出外打工但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片空白,这对孩子成长、发展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儿童发展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本村儿童中,-1-

其中女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48%。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7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5%;另外,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 6 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

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乡2280人儿童中,有567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乡儿童的25%;其中女童有272人,占所有留守儿童的48%。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30人,占留守儿童的7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86人,占留守儿童的15%;另外,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 70 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

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

儿童表示父母很莘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3、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大多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4、家长对孩子学习介入过少。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此,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

5、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在走访中,我发现孩子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特别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已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有的父母在外,不在孩子身旁,有的父母虽然在身旁但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又因忙碌而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导致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从以上五个方面看,第一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村民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开发了养殖项目,有的则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已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弃裕的经济支持。但在经济收入、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的是如何提高家庭经济能力并不是教育问题,第二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家长整日忙于农活或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即使关注,也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完成作业这项最基本的观念上,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第三从农村学校教育来看,教育力量薄弱影响孩子成长。由于客观的家庭原因,孩子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致使孩子不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逐渐的浮出水面。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额社会各界人士各尽其责。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1、强化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一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三是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2、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掌握;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进行沟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充分发挥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功能。建立农村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儿童教育是家庭、学校、村(社区)共同的责任。在村(社区)可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农村少年儿童教育服务中心,在假期,由村(社区)组织邀请本村在外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开展对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和家教服务工作。

四、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开始,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他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他也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成长。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的积极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更应伸出援手,承担责任。只有政府,学校,社会人士通力配合,留守儿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化建设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5.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篇五

农村留守儿童一直是国家社会所关注和重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父母常年甚至多年在外打工,与祖父母或是亲戚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同时,由于身处的地域相对不发达,社区学校也很难给予有效的关爱。因此,这一群体从很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他们在教育、心理和安全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次调研中,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上。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走访了蚌埠周边十多个村庄、学校,以问卷调形式针对8至16岁留守的学龄儿童做调查。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具参考性,我们采用了逐户家访与问卷发放同时进行的方式。经过二十多天的走访调查,共收回763份有效问卷。通过这些问卷,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做出相应的分析。

1留守儿童安全现状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安全感问题。在调查中的763名留守儿童中,有451名儿童经常有受伤害或恐惧经历,占总数的59.1%,剩下的3l2名儿童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过恐惧感。有323名留守儿童因此不愿意。的监护过程中,普遍忽视了安全监护问题。调查显示仅有116名监护人重视安全监督仅占总数的15.2%,而大多数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重点集中在“日常生活”和“监督学习”上.有588人。占总数的77.1%,还有思想教育和健康方面7.7%。于此同时,外出父母对家中孩子的关注点也集中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各占总数的45.4%和29.3%.共有570人,仅有115名家中重视留守儿童强调安全问题.占总数的15.1%,剩下10.2%关注其他方面问题。可见,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提供的保护显然是严重不足的。2.2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调查中,仅有49名留守儿童经常与老师交流,仅占总人数的6.4%,223名留守儿童偶尔与老师交流,占总数的29.2%,还有491名留守儿童几乎没有与老师单独交流过,占总数的64.3%。同时,留守儿童与临时监护人的交流也呈现欠缺状态。仅有167名留守儿童经常与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占总数21.9%,263人偶尔与监护人说心里话,占34.5%,剩下的333人则从来不与监护人交流聊天。调查中,有477名留守儿童表示有心里话最想诉说的对象是父母,占总数的62.5%.还有145名留守儿童将心里话诉说给同学朋友,占总数的19.o%,只有不到18.5%的留守儿童将心理话说给老师或临时监护人。老师和临时监护人是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关系最直接的两方.而这两方与留守儿童的实际交流都很少。与此同时,孩子心里最需要的倾诉对象父母又不在身边.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孩子遭受伤害,心理、思想发生偏差都将很难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2-3学校关注不够。家校合作联系不足调查可知,仅有298名留守儿童反映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2次,占总数的39.0%.而反映从来不开家长会的学校孩子有378,比例则占到了49.6%。

于此同时,超过70%的留守儿童表示从未有过有过家访,一学期至少有一次或表示有过家访的各有13.56%和13.08%,仅有3.35%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有老师家访。家访和家长会不能正常开展,家校联系不足,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的管理真空也成为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一大隐患。

3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对策建议

(1)临时监护人重视孩子安全保障问题。临时监护人尽责与否关系着留守儿童安全健康生活的每一天。监护人应该在方方面面担负起这一份的责任,不仅仅是照顾起居,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思想动态。多与留守儿童交流。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保护留守儿童避免受到各类伤害,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积极的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以及学校之间建立起一个联系机制,给留守儿童全方位的监护。(2)父母加强对孩子安全的关注力度.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尽可能担负起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父母是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留守儿童具有重大影响,夫妻双方尽可能有一方留在家中照看留守儿童。而夫妻双方都不能在家时,则必须经常与留守儿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留守儿童交流感情,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发现、疏导、解决留守儿童可能的心理问题.给留守儿童以积极向上的引导。

6.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六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1 年 7月 5日—8月3 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县委、县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地点:花园乡

调查方法:工作驻点、走访、访谈、问卷

一、总体现状

一、留守儿童比例大。

在这次调查中,花园周边大约 405 名儿童中,有 178 名农村留守儿童,占同龄儿童的 45%; 就学 90 人,占在校生比例 35%; 辍学 20 人,占适龄入学留守儿童 10%;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二、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在被调查的留守 儿童中,2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 20% 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 70%的留 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23%被托 付给亲友。

三、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 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 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 的占 25%,中等占 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 视、游戏、网络,不良现象的约占 30%。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 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 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 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无能为力,只管“ 的放纵型。这部分儿童主要分布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的家 庭。由于家境贫困,监护人每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与 孩子沟通、交流较少。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关心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 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因 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 要多,这些孩子中 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 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

二、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隔代教育,只顾“ 的溺爱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 般都在 50 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

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 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 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过度溺爱。

三、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 的。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 的性格。对监护人的教育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有时做出 过激行为逃离出走,从而使得监护人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 任自流了。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 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 冲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 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一、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二是监护责任不 明确。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 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 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 上就失去了重心。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 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 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 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导致在经济收 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 育意识的原因。

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 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三、对策及建议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更应该站在对留守儿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 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社会培育出一代及格的接班 人。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1.家庭教育方面。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 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 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 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一、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充 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 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四、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 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 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建立对“留 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 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 暖。

⒊政府及社会方面。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 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 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 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 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 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 管理体系。

①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 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县、乡(镇)政府为 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 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 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镇)乡 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 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②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 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 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 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 实,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

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 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 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 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 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③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 的重要作用。

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 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 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 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多 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 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结束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 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 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附:调查问卷

学生卷生活中发生最能让你感到开心快乐的事或最难忘的事是什么时候? A 和父母在一起 2 是否认为自己缺少关爱? A 是是否愿意多结交朋友? A是平时多久和父母交流一次? B 每天学习压力是否大? B不大是否有时会感到自己很脆弱,生活很盲目? A 是是否认为自己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B否是否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A 是是否认为世界不公平?A 是

10遇到困难怎么办? D自己解决

11是否害怕被别人欺负? B否

12是否希望考上大学? C 如果希望,大学对你意味着什么(没来的及回答)

13支持你上学的动力是什么? 答:考上大学。

家长卷您是否注重对子女的道德培养? 答:注重。在您眼里您的子女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优点阿姨迟疑的很久,还是我们说了一些懂事啊、听话啊之类的阿姨点头认可。缺点阿姨用一句话 “缺点那就多咯” 概括。是否会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以便了解子女?

答:她们老师有的时候也经常碰见,平时就是开个家长会。您最想对子女说些什么? 答:希望她读书得行。

娄智慧

智慧的爸妈也都在家,爸爸在这街面上开了家“创维电视”,修修电视,我们文艺汇演的音响设备也是从那租的。家里条件应该算不错的,从智慧的穿着也可以看出一点来。智慧长得很小巧,人也很天真可爱。下面是智慧的调查问卷结果:

学生卷生活中发生最能让你感到开心快乐的事或最难忘的事是什么时候?

A 和父母在一起是否认为自己缺少关爱? B 否是否愿意多结交朋友? A是。因为好玩平时多久和父母交流一次? B 每天学习压力是否大? B不大。最喜欢的科目是语文。是否有时会感到自己很脆弱,生活很盲目? B 否是否认为自己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B否是否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A 是是否认为世界不公平?B 否

10遇到困难怎么办? D自己解决

11是否害怕被别人欺负? B否

12是否希望考上大学? A 是。希望上最好的大学。

13支持你上学的动力是什么? 答:考上大学,回来玩。你怎么评价学校的老师,对他们有什么期待?

答:好,不凶,只要听话就不打你。(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啊?-王显梅老师。)你认为道德是否重要,你认为什么是道德?些是良好的道德?

答:重要。道德是一种品质,是文明。良好的道德就是不打人、不骂人、不撒谎。17 如果遇到烦心的事情,或是压力你会采用什么方式排解?

答:烦心的事就是不会做题,这时就去问老师。

18父母平常与你交流时,大多关注的是哪些方面,而你希望哪些方面被关注?

答:爸爸经常说不要骂人。希望吃饭被关注。父母做的让你感到的事是什么,你有何感触?

答:奶奶生病,爸妈给奶奶买营养品。以后我也这样照顾爸妈。(我要说这是个好孩子,最令她感到的事并不是爸妈为她自己做的。)你对自己的家庭满意吗?答:满意。

实际案例之一:

乾红家算是我们班比较远、比较贫困的,虽然她跑着上学的时候只要10多分钟就能到学校。沿着学校门前的路——应该算大路了,走下去,走过钢丝吊桥,还要再往下走直到再一次看到小溪,从这拐进小路——沿着小溪往山里走。沿着小路往里走,有一段田埂兼作路,比小溪高2米多吧,很窄,还塌了一点,据说是我们来之前下的那场大雨冲的。在我看来这是让我有点发怵的一小段,虽然她们走的那么轻松自如,但我觉得那还是得算一个危险隐患吧。大路小路走了差不多一样远,看到聚集在一起的房子,幸好乾红的家就在其中,就在这山脚下。接着说她家屋里的情况,那时奶奶还正在地里忙着,姐姐和同学在屋外坐着聊天,一进屋,纯粹的木结构屋子,很暗,没有开灯,感觉这间我们叫客厅的大屋里没有窗户、除了桌凳并没有其他东西,屋顶似乎也比其他人家矮一点点,卧室的门关着,往厨房门里看去好像也比较暗。现在想来,她家里应该没有什么家用电器。再说说乾红家里的情况,在去她家的路上,问到爸爸妈妈时,乾红说了一句“爸爸妈妈离婚了”就开始哭起来。这种哭的冲动我是很理解并了解的。据她说,她上一次见到爸爸是她7岁的时候。到她7岁的时候她只见过爸爸4、5次。这已经不是一个留守儿童这么简单了,她的爸爸似乎把他抛弃了呀。后来从曾露娟妈妈那打听到,乾红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跟别人跑了,她爸爸好像死了吧,只是她不知道。听到这儿我不禁感到悲哀,似乎又有点接受不了,乾红被蒙在鼓里,如果她知道了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啊。不过问校长得知,乾红的爸爸还活着,这让我感到了希望尚在,但校长一句“这样还好?这样的爸爸有还不如死了呢”让那死而复生的希望立刻又夭折了。校长说她爸爸在外面已经有了新的家庭了。事实确是如此残酷啊!乾红还哭着说到爷爷前几年也去世了,这似乎对她是更大的损失,看的出来,她和爷爷很亲,她很想念她的爷爷。连带着说到“好多人都走了,他们都不在了。”

7.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篇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 学习问题。

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父母亲情呵护与亲子交流, 孩子的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都会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而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或者亲友照料, 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 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道德以及人格方面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隔代监护人由于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落后、家务负担过重等原因, 很难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和督促。生活在亲友家庭中的留守儿童有着寄人篱下的感觉, 心理压力较大, 而亲友对孩子进行监管的同时又担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最终导致监管不力。农村学校教育基于应试教育理念, 片面追求升学率。师资力量薄弱, 经费短缺, 教师教学和家务负担过重, 办学条件较差, 很难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教育, 加之缺乏和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监管不到位, 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 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2. 心理问题。

由于家庭生活不完整, 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发展、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与问题, 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 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父母亲情的缺失。但是, 农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 教育理念匮乏, 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心理辅导、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亲子关系缺失使留守儿童无法形成安全依恋, 而他们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面临一系列身体、心理、生活和社会问题, 茫然不知所措, 无从诉说, 长期压抑, 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常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自卑, 冷漠, 敏感, 充满敌意等, 属于心理病变的高发群体。

3. 道德问题。

任何生命个体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助的社区组织几乎空白。社会组织是发达国家的有效帮助形式, 其中对儿童的帮助是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 农村文化市场环境和安全环境较差, 一些治安盲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缺乏有效监管、心理问题无从排解的情况下极易走上错误甚至犯罪的道路。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 儿童的道德发展先后历经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过程。而留守儿童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 监护人监管不力, 学校忽视个性教育, 无法弥补亲情的缺失, 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和解决, 导致留守儿童道德发展出现危机, 丧失积极的生活态度, 形成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违反校纪, 沉溺网吧, 小偷小摸, 打架斗殴等, 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 留守女孩甚至成为性侵犯的对象。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把留守儿童工作至

于管理和服务体系中,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 加强师资配备, 改善办学条件, 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培育良好的农村风气, 提高整体的教育理念, 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快农村建设的步伐, 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打工者留在本地, 以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 兼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更有利于他们的安全。

配备专门保育人员或生活老师承担起一定的监护责任, 给予留守儿童关爱和照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 让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 顺利地渡过人生的关键时期, 让留守儿童居有定所, 情有所依。提高其安全意识,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性安全教育, 提高留守女童性安全防范意识, 强化留守儿童父母、农村社区对留守女童的监护责任。同时, 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营造积极向上、平等互助、自强不息的学校氛围, 鼓励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开朗、乐观地生活和学习。

3. 外出务工的家长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孩子进

行有效沟通, 联系留守子女的监护人、老师等, 及时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并在节假日期间和孩子团聚, 多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爱, 而非仅仅物质上的满足, 及时了解问题, 解决问题, 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4. 社会力量也要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通过宣传工作, 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

希望工程及各类基金会和社会捐赠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发挥作用。完善农村社区建设, 建立图书馆和活动室等, 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义务劳动以及各种竞赛,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之,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维系着千千万万的家庭, 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协同努力,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文化道德修养, 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段成荣, 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5, (1) .

[2]古桂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政府职责研究[J].黑河学刊, 2010, (7) .

[3]赵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4]王江荷.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问题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心理研究, 2009, 28 (2) .

8.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篇八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家庭教育

我国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在带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不断增加的留守家庭问题。留守家庭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如老人的赡养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留守家庭的安全问题等等,很多问题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也引起了很多社会人士的关注,但是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方面显得稍微薄弱一些。探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对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很多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缺失的父母关爱会对孩子的行为、性格、心理和智力发展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长时间不在子女身边,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比较淡薄。其次,由于承担留守儿童教育任务的多半是祖辈,这些长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根据儿童的实际开展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另外,由于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会隔很长时间才会跟孩子联系,无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有的是直接给钱了事,有的不痛不痒地说两句,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教育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师无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不能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1.家长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从留守儿童家长层面注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与老师进行交流。即使不在子女身边,也要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儿童的思想状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与老师进行沟通,掌握子女的学习状态,与教师探讨儿童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其次,留守的祖辈也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不要认为自身的职责就是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而是要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总结等教授给孩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

2.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能够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首先,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落后是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根本原因,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医疗、养老等各项保障制度,发展新农村经济,在改善农村生活状态的同时促进农村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好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其次,稳定和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队伍。根据上文中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缺乏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家长不在身边,优秀教师的缺乏等等人才的缺乏,甚至整个农村都没有完整的劳动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教育。因此,需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施展才华、获取经济利益的机会,让农民更加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3.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支持

首先,在政府和相关职责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给予大力的支持,在人力帮助和人文关怀等方面采取措施,减轻农村留守家庭的儿童教育压力。政府要为农村留守家庭给予一些直接的扶持措施,如为农民工儿童进城提供便利;乡镇、村和妇联单位要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重视起来,建立相关的监管体系。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家长共同研讨留守儿童的教育,共同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相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其中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亟须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政府、相关职责部门和家长、教师要全部行动起来,共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2.

[2]袁凤琴,袁真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2-84.

[3]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4):186-188.

[4]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97-200.

上一篇:交通志愿者活动心得下一篇:食品企业如何招商?食品企业如何选择招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