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钢琴培训

2024-08-21

郎朗钢琴培训(共2篇)

1.郎朗钢琴培训 篇一

跟钢琴家郎朗,学刻苦训练

全球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郎朗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为全球50多亿观众演奏。这位26岁的中国天才凭借自己的艺术才能吸引了全球的观众,成为今年开幕式的亮点。

对于这位被誉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的年轻人,人们更多地用“天才”来赞誉他。然而,透过郎朗看似青云直上的辉煌背后,你会相信这样一个事实:所谓的天才,就是1 %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父亲郎国任是文艺兵出身,在部队里是专业二胡演员。郎国任听朋友说弹钢琴有助智力发展,就在儿子两岁时,买了一架钢琴回家,还在墙上贴满乐谱,每天教儿子乐理。一天,电视里播放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阿路在何方》让3岁的郎朗听入了迷,他马上跑到钢琴旁弹了起来,说来也怪,他只听了一遍,竟然把这首歌的大部分都弹了出来!儿子的天赋让一旁的父亲惊讶不已,他决定送郎朗去学钢琴。

父亲对郎朗要求非常严格,放学后必须准时回家练琴。有一天,郎朗为校合唱团弹琴,比平时晚了两个小时回家。不知真相的郎国任很生气,他认为郎朗是故意逃避练琴,气急败坏的他不由分说便将儿子痛打了一顿!甚至口不择言地说:“要么去选择死,要么去选择练琴!”而那时的郎朗不过是个9岁的孩子。

挨了父亲痛打的郎朗擦掉脸上的泪珠,第一次显示出了一个少年向命运挑战的刚毅。他双手缓缓架起琴键的上方,吸足了气管,猛地落在键盘上,十根柔嫩的小手指具有着钢丝般的柔韧与弹性,带着他的满腔悲愤,练起了大和弦。因为用力,他两肩端起呈准备飞翔状……从此,郎朗更加刻苦地练琴,每天都要完成8个小时的近乎残酷的训练,但他却越弹越有劲头。每当邻居趴在窗口看到郎朗光着脊梁、挥汗如雨的架势,都不禁惊叹:“从没见过这样能吃苦的孩子!”

生活虽然过得艰苦,但郎朗的演奏水平却有了飞速的进步。10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此开始了系统专业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还能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这让父亲郎国任都为自己的儿于自豪——郎朗是迄今为止拿下这一难度极高曲目的最年轻的人。

俄国钢琴家普列特涅夫最近在《纽约时报》的一次访谈中说:“许多青年钢琴家一朝成名,成了耀眼的明星,然后就无声无息地从舞台上消失了,因为他们只有付出,没有充实自己的机会,把自己掏空了。”但郎朗对此却有着清醒的认识,成名后的他每天仍练两小时的琴,练习不同的乐谱。他说:“在别人眼中,我年轻,也有天分,但我一定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

或许,郎朗的天才成功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期待他在黑白键上弹出更加辉煌的乐章。

1.摘录文中的四字词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所谓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3、用“

4、文章第6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B、话语的转折C、声音的延长

5、郎朗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该向郎朗学习些什么?

2.“郎朗师妹”杨晓慧的钢琴情结 篇二

熟悉晓慧的人都说,晓慧是专门为音乐而生的,她对乐曲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6岁那年,妈妈把晓慧送到朝阳市一家幼儿园。虽然晓慧能歌善舞,但妈妈还是有些着急,因为周围的孩子都报特长班,该让女儿学点什么呢?有一天,她带着女儿逛街,正好经过一家琴行,晓慧就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钢琴可以吗?”事隔几日的一个中午,晓慧又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你给不给我买钢琴呀!我要学琴!”女儿执意想学琴,妈妈有些犯愁了,一方面家里没有那么多的钱,另一方面孩子还小,不定性,也许是她顺嘴说着玩的,如果真把琴买了,以后她“变心”怎么办?

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又避免造成经济浪费,妈妈先给晓慧买来一架电子琴。拿到电子琴的那一天,晓慧兴奋地跳了起来,两只小手就像两团棉花一样在琴键上跳来跳去。在特长班里,晓慧表现得非常出色,很快就成了小伙伴中的亮点。有一天,特长班的老师找到晓慧的妈妈,说:“晓慧真的很聪明,悟性也很强,你可要好好培养她呀!”妈妈听了很欣慰,可是苦于家里条件有限,一时买不起钢琴,所以从6岁到9岁,晓慧一直在学电子琴。晓慧一天天地长大了,对弹琴的兴致也越来越高,放学到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弹琴。妈妈看着女儿对音乐如此痴迷,决定把她送到音乐学校。

2001年,9岁的杨晓慧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沈阳乐府音乐小学,很快就被学校领导相中。不久,妈妈就回朝阳了,临走时,晓慧拉住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就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晓慧很自立,有时虽然也很想家,不过只要弹上琴她就什么都顾不上了。光靠天赋远远不够,晓慧知道在通往艺术的大道上铺满荆棘,有很多困难等待着自己。有时,为了弹好一首曲子,晓慧在琴房一练就是7、8个小时,往往是中途不吃饭、不喝水,一步不走出琴房。晓慧说:“因为在老家没有机会接触钢琴,现在可以了,我要珍惜在学校里每一天的练习。”晓慧很聪明,在弹奏的时候,她善于把腰腹部力量集中到手上爆发,用技巧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更难得的是,晓慧突破了音乐歌唱性这个瓶颈,在乐曲中糅合强烈个人情感,琴声好像在人的内心中发出的歌唱。

一个学期后,晓慧成了班里音乐表达能力最强的学生,也是校园里的一颗钢琴新星。有一天,班主任程老师找到晓慧,说:“现在省里正举办青少年钢琴大赛,你想参加吗?”晓慧先犹豫了一下,然后问:“我能行吗?”“你怎么不行?我看你就是个冠军的坯子。”在程老师的鼓励下,晓慧参赛了,那次虽然与金牌无缘,但她杀人了前三,获得了三等奖。第一次参加比赛,就取得了如此成绩,程老师很是高兴,于是经常鼓励她参加比赛。晓慧很争气,获得过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一等奖,还曾在亚洲顶级钢琴大赛亮相,展示自己光鲜的一面。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晓慧免试进入沈阳乐府音乐学校。

赴美比赛成为“朗朗师妹”

在钢琴界,晓慧最崇拜的人就是郎朗,因为郎朗的钢琴曲常常让她感动,给她带来自信和力量。虽然晓慧不敢奢望能像郎朗那样优秀,但是也梦想着能在钢琴王国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2008年2月的一天,程老师把晓慧叫到办公室,高兴地说:“机会来了,柯蒂斯音乐学院开始选拔学员……”晓慧半天没有作声,因为她知道此次选拔规格非常高,对自己没有太大信心。程老师接着说:“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你的基础不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啦!”听到程老师的话,晓慧勉强地点了点头。

晓慧并没有想到,这次选拔赛改变了她的一生。没多久,晓慧就和程老师前往美国参加世界顶级音乐学府的学员选拔考试。走在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校园里,晓慧的心情特别复杂,因为这里是音乐学生的希望之地,许多人做梦都想来这里深造。与世界各地的钢琴天才聚在一起,晓慧的情绪既激动又紧张,一方面是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另一方面她们又是竞争的对手。在比赛现场,晓慧首先弹奏了一曲巴赫的《平均律》,这是晓慧最拿手的曲子,用4个以上声部同时弹奏,听起来就像是几个人同时在弹一样。晓慧的表情很自然,琴声也很平稳,没有丝毫的杂乱。一曲终了,评委们不约而同地给晓慧打出满分。接着,晓慧又弹奏了贝多芬的《练习曲》,这首曲子需要演奏者在速度和准确性上达到完美结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晓慧将曲子的线条感淋漓尽致地演奏出来,没有一丝瑕疵。考场上再次响起掌声,程老师站在一旁,开心地笑了,他已经看到了成功在向晓慧招手。果然,在公布考试成绩时,一位外国评委伸出手向晓慧表示祝贺。那一刻是那样的漫长,又是那样的暂短,晓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评委老师向她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用汉语说了一句:“你很棒!”此时,激动的泪水已从晓慧的眼里慢慢流下来,那就好像是一场梦,然而梦想成真了。

上一篇:物品领取申请书下一篇:《三峡》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