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议(8篇)
1.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篇一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
钱学森先生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每提到科技要发展、祖国要强大时,就必然提到教育要革新、人才要培养。2005年7月30日,他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他所强调的杰出人才,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上有重大突破和发明创造的人才和帅才,他认为科学精神的灵魂就是创新。
今年夏天当他又见到温总理时,虽然他已97岁高龄,心中想说的话很多,但主要牵挂的还是中国的教育事业,因为他深深地感到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青年”。当今,科技和教育将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发展的关键因素。钱学森希望办好大成智慧教育,改革教育制度,缩短学制,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高度智能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呼唤。
大成智慧教育的方案
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和品德,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钱学森几十年来,尤其是近20年来,着力探索与思考的重大课题。他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其中凝聚着无限关爱与希望。他认为这是件大事,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年研制、发射“两弹一星”。
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简要而通俗地说,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如何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新世纪各种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大成智慧学”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在于“大成智慧学”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迅速有效地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信息、知识、智慧之大成,总体设计,群策群力,科学而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
1997年春,钱学森在对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哲学与科学技术以及微观与宏观、部分与整体等进行综合思考以后,更为明确与全面地阐述了“大成智慧”的实质与核心。他说:“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就在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哲学要指导科学,哲学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提炼。这似乎是我们观点的要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钱学森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考虑得十分具体。他认为,中国人很聪明、又勤奋、能吃苦,只要制度合理、教育得法、组织得好、具备一定条件,就没有什么高科技难关是攻不下来的,“两弹一星”的成功,就是一例。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已有很大进步,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从全国来看,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应该说仍严重滞后。需要高度重视,好好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也要认真吸取旧中国一些成功的办学经验,以及国外值得借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强调,教育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速见成效。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新的科技革命、社会革命相继到来,整个社会结构都会发生变革,我们在制订教育方针时,一定要向前看,像邓小平要求的那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全球性、国际化的教育标准,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充实教育的内容。尽快革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制度、增加教育经费。
为解决师资难的问题,钱学森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包括下岗、退休的)有经验、有学识的人,都来当教师或兼职教师,也要竭力创造宽松、民主而优越的环境,吸引外国的高科技人才和我们的出国留学生,共同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新鲜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的实践经验,不失时机地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能够使人终身受教育的教育体系,以适应信息社会逐渐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科技、高效管理、职能变换等快速发展的要求。
20多年来,钱学森在采撷时代精华、探索“大成智慧学”的同时,曾反复设计21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他结合自己和同学在北京师大附小、北京师大附中、上海交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院校受教育和成长过程的亲身体验,吸收了思维科学以及一些科学工作者对教育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成果和感悟,发表了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意见和文章,希望能够缩短学制,充分挖掘和发挥少年儿童的潜力,着重培养青年一代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的能力。
仅从1993年10月7日钱学森给我的一封信中,就可以看出他对未来教育方案的大致设想和希望办好大成智慧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殷切之情。他写道:“我在这几天又在想中国21世纪的教育,我1989年的那篇东西不够了;是要人人大学毕业成硕士,18岁的硕士,但什么样的硕士?现在我想是大成智慧学的硕士。具体讲:①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②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③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
“这样的人是全才。我们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伟人,走到19世纪中叶的理、工、文、艺分家的专家教育;再走到20世纪40年代的理工结合加文、艺的教育体制;再走到今天的理工文(理、工加社科)结合的萌芽。到21世纪我们又回到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了;但有一个不同:21世纪的全才并不否定专家,只是他,这位全才,大约只需一个星期的学习和锻炼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不同的专业。这是全与专的辩证统一。
“大致可以作为下面这几段教育:
①8年一贯制的初级教育,4岁到12岁,是打基础。
②接着的5年(高中加大学),12岁到17岁,是完成大成智慧的学习。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③后1年是„实习‟,学成一个行业的专家,写出毕业论文。
“这样的大成智慧硕士,可以进入任何一项工作,如不在行,弄一个星期就可以成为行家。以后如工作需要,改行也毫无困难。当然,他也可以再深造为博士,那主要是搞科学技术研究,开拓知识领域。
“这个大胆设想,您看如何?新一次的„文艺复兴‟呵!”
大成智慧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大成智慧的要害是:集大成得智慧!“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按照钱老的想法,集的对象主要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或称人类知识体系)中广博的科学技术知识,还有体系外围的前科学知识库,这些是形成大成智慧的科学基础和知识源泉。所以,钱学森特别强调大成智慧硕士要“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人类知识的体系结构和具体内容,才能更好地汲取、集成人类的智慧。
20世纪80年代,钱老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不单是研究一个个的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这些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些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今天,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钱学森认真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成就与趋势,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建立起一个开放复杂的人类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所有通过人类实践认知的学问。目前暂时分为11个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以及文艺理论等。“这是个活的体系,是在全人类不断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展变化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这个体系不仅结构在发展,内容也在充实,还会不断有新的科学部门涌现。因此,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以至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钱学森曾在1994年4月1日对我说:“大成智慧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界限,大家都敞开思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整个知识体系各科学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技术部门之间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人的创造性成果往往出现在这些交叉点上,所有知识都在于此。所以,我们不能闭塞。”他也时常强调,我们掌握的学科“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而大成智慧学却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的触类旁通,完成创新。”
由此,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需要更自觉地将专业课、非专业课、实验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理、工、文、艺等有关各科合理地安排进行,打开过去各门科学技术之间隔行如隔山的狭隘界限,使学生易于触类旁通,获得广博的知识,逐步走近对世界的整体性认知和规律性认识,形成全新的理念,学会从总体上、大跨度地、综合性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的理论和规律,以便能够广开思路,系统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近来,钱学森还特别强调:“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或许可以说,大成智慧与创新思维也来自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荡漾于人类知识海洋里的学问,既有认识客观世界的,也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人类知识体系的纵向结构上,每一个科学技术部门都按照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比较间接地联系改造客观世界的原则,区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技术三个层次(文艺理论的层次划分略有不同)。
科学技术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是双向的、统一的。钱学森曾说:“人首先要认识客观世界,才能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
所以,钱学森赋予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涵义,实际上体现了科学与技术原本就具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性。例如,在自然科学部门中,物理学、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数学属基础科学;空气动力学、电子学属技术科学;航空航天工程、电力工程属应用技术。又如,在行为科学中包括教育、道德和法,其中教育学、伦理学、法理学等属行为科学的基础科学;教育系统工程、道德系统工程、法治系统工程等,有些内容属技术科学层次,有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方法,可能要属于应用技术层次。但这三个层次的知识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谁也离不开谁。
科学技术三层次的区分,便于我们在进行大成智慧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地把科学技术三个层次的专业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与安排,使理论易于联系实际,培养出有高度智慧又有实际能力的人才;也便于我们迅速明确某个学科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易于找到薄弱层次和新的科技生长点,打开局面,集中人力、物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促进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钱学森调到国防科工委,主管国防科技大学,当时学校要进行教育改革,他根据自己当时熟悉的科技领域,建议在国防科技大学所设置的八个系的专业就是把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应用技术统一起来的考虑。它们是:
一系:力学与应用力学;二系:核物理与物理工程;三系:控制论与控制工程;四系:电子学与电子工程;五系:化学与应用化学;六系:计算机理论与工程;七系:数学与系统工程;八系:仪器与仪器设计。
钱学森主张每一个专业都应是理与工的结合,课程设置既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又有应用技术、工程技术。专业不要分得太细,否则学生将来适应能力差。要想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尽快出智慧、出成果、出人才,就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多学科知识的综合集成,还要注意教育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有机地、合理地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学校,有些专业还可采用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特别尊重和提炼前科学知识库里的精神财富。在人类知识体系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外围,有大量一时还不能纳入体系中的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古往今来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认知、初步的哲学思考以及点滴的实践经验、不成文的实际感受、直觉、顿悟、灵感、潜意识、能工巧匠的手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甚至梦境等等,这些都是前科学知识库里的瑰宝。
这些无数的瑰宝流动、变化很快,云蒸霞蔚,有的只是一闪念,转瞬即逝,仿佛没有什么逻辑,但在我们头脑中有,归根结底也是实践的产物,通过人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在实践中反复比较、鉴别、分析、综合,可以逐渐将其中有价值的初步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纳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使人类的知识体系和智慧不断丰富与发展,这是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历史长河,烟波浩荡,永不停息。它是科学知识和艺术创新的源泉,是我们终身都需要认真学习、积淀,注意汲取、历练的宝贵精神财富。
哲学与科学技术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人认识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科学,它的宇宙观(包括科学观、发展观)、人生观、方法论,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人类知识体系的建构、发展以及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历程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钱学森50年来一直强调科学家和年轻人要掌握科学的哲学。
记得1956年初,他刚刚回到祖国不久,有记者访问他说:“您认为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钱学森略微沉思一下说:“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当然,这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和方法论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与丰富的。
后来,钱学森在参与组织领导“两弹一星”的研制、发射和探索时代精神的精华的过程中,逐渐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各科学技术部门三个层次之上,又揭示出了一个层次,就是各学科的哲学概括。这是通向整个体系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它们是: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的历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史唯物论;数学科学的数学哲学;系统科学的系统论;思维科学的认识论;人体科学的人天观;军事科学的军事哲学;行为科学的人学;地理科学的地理哲学;建筑科学的建筑哲学;文艺理论的美学等等。
钱学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科学技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它决不是独立于现代科学技术之外的,它是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联的。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全部科学技术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就是全部科学技术。”钱学森又结合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人的一切实践的概括”。可见,它的内容更加丰富而科学,不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了。
早在1978年,钱学森就强调:“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学技术中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哲学不能反对、也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而发展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先着眼于那11架桥梁,然后再考虑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各门科学技术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其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也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从钱老的下列几例可见一斑:
他根据当前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在人们观察和研究宇宙时惯用的“宇观”、“宏观”、“微观”之外,又提出“胀观”与“渺观”。为从各个层次上研究和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打开了通道。这个统一而多层次的宇宙观,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作了更为深入的科学论证。
他关于科技革命必然引起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乃至文化革命的社会历史观;关于现代中国的三次社会革命论;关于世界社会形态等理论;以及关于要特别重视研究国际间军事和政治的斗争、要特别重视研究如何运用金融手段来发展经济的“金融经济学”等观念,都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为唯物史观增添了新的内容。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他倡导的系统科学,是从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各种复杂系统的结构、层次、功能、性质等侧面去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的;特别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的观念和理论,强调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从整体上观察和解决问题,以及运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建立总体设计部等,都是进行高层次系统管理和科学民主决策的现代理念和最佳方法,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发展。
他倡导的思维科学,是研究人脑通过思维活动,怎样处理从客观世界获得的信息的科学。侧重于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设备与技术,通过人——机结合以得到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自觉地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因而,使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了新时代的特征。
由此可见,我们不仅需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而且应看到,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补充、更新、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高峰离不开理论思维,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与哲学将更加相互交融、相辅而行。
需要教育年轻一代头脑不能僵化、机械、教条,或仅仅耽于虚无缥缈的幻想,要逐渐树立起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努力将经验——科学技术——哲学综合集成起来。使“大成智慧”不断集成出新,在哲学思想、领导艺术和科学决策上抢占制高点,赢得竞争的胜利;让人类追求和平、发展、和谐、幸福的崇高理想影响全世界!
而对复杂性事物有可能及时正确认识与决策的智慧与素质,是人脑所特有的。当然,谁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靠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要靠崇高的品德和情感;要靠在社会实践中长期的锻炼;要靠人在与计算机优势互补中,对知识的有效集成与积累;也就是要靠掌握大成智慧。这是单独依靠计算机,所永远望尘莫及的。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20世纪最具创造性才智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感情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马克思也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人非草木,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在进行学习、从事工作、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总会怀着各种各样的兴趣、情感、目的和梦想,构成其行为的动力。即便有计算机辅助,也会有成功,有失败,结果各异。
这就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工程师,提出了担负起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品德、爱国热忱和科学精神等的重要任务。从认识上、心灵上,引领青少年走进崇高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以便日后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时,能够毫不畏惧,自觉地从爱国、自强、团结、奉献、求真、务实等的热情和愿望中,激发出无尽的才智和力量,逐渐磨砺成为庸中佼佼,铁中铮铮的栋梁之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大成智慧教育要求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的重要目的。
钱学森对大成智慧学硕士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大成智慧教育的丰富内涵。“(1)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2)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3)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这三点要求,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它是要求大成智慧学硕士在思维结构中应具备如下三个层次:
一是知识层:它是由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经验、感受(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及体系中已纳入和尚未纳入体系的知识与经验)等要素构成的,是思维结构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层次。离开了各种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要素,也就无所谓思维。这些要素与从人—机结合的信息网络中检索出来的信息融通在一起,互相激发、碰撞、渗透、综合……是思维得以活跃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培育大成智慧的土壤。一般说来,知识层越深厚、越坚实、越丰富、越广阔,其思维的能力与品质就可能越高。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二是情感层:它是由人们的价值观念、需要、意识、精神、品德、意志、意向、情趣等等因素构成的,是思维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与调控层次。思维对象的选择、思维的动力、思维的效率与活力等,大体都受它们的影响与控制。钱学森认为,“科学就是追求真理。”伟大的科学精神、崇高的品德、高度的爱国热忱、集体主义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往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穷力量。而理、工、文、艺结合起来,既具备渊博的学识又能会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将会使人们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威力。
三是智慧层:它是以知识层和情感层的整体融合为基础的,是由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思维方式,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人—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等基本要素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有机地建构在一起的。是思维结构中最深刻、最复杂、最富于哲理的层次。这个层次的构筑要求:主要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灵活有效地汲取、运用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与经验。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集古今中外知识之大成,获得大成智慧与创造的灵感,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大成智慧教育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总之,钱学森要求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培养青年人具有大智、大德的思维结构和内涵,为青年人思想的奔放驰骋提供一个广阔而科学的天地。有了这样思想文化基础的学生,适应能力很强,进入任何一个专业工作都可以,改行也毫无困难,处处可以乘风破浪,他们既是全才,又是专家,是全与专辩证统一的人才;也将是全面发展的一代帅才、将才,新世纪的主人、“新的人类”。
揭开智慧之谜,是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人才,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各有奇招。多年来,钱学森一直主张逐步实行大成智慧教育,要理、工、文、艺相结合,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并强调利用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制度、教育方法以至教学内容的改革,开
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
展电化教育、网络教育,组成人—机结合的教育系统工程。让人们都能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学得更轻松、学得更有效率。
他曾说:“信息革命的一个与前几次产业革命不同之处似在于直接提高人的智能”,后来他具体解释说:“信息革命的主要影响在于,它把人脑记忆大量观察到的事实这一繁重的工作解放了。从前有个词,叫„皓首穷经‟,就是说要读一辈子的书,来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现在不必了,都在计算机中存着,只要你学会操作办法,去查就是了。怎么查?那就用我们过去说的科学技术体系,按这个体系去找。这一套东西有两个方面的启发:一是自古就有培养„神童‟的说法,但在怎么培养的问题上,各说各的,并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今天有了信息革命这套东西,在培养„神童‟问题上就有了一个可操作的路线,这就是我说的大成智慧教育。二是生产的社会变化问题。从前人类的社会生产,体力劳动是主要的,脑力劳动所占比重较少,就是到资本主义社会也如此。信息革命带来的一个变化是,体力劳动会逐渐减少,而脑力劳动会逐渐增加,所占比重会超过体力劳动。即使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要有脑力劳动。所以,人类的劳动将重点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也能够提供这样的社会条件。由此可见,我们今天搞的这种大成智慧,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2.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篇二
一、更新培养理念
幼儿音乐教育的根本性质不是应试教育, 而是审美教育。在高职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更新观念, 弱化应试教育, 强化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教师可适当通过一些歌曲、律动、器乐欣赏和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培养幼儿教师审美的能力。教他们什么是音乐, 音乐的美感是什么, 怎样把音乐的美感传递给幼儿, 怎样通过音乐激发幼儿的潜能, 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本学科, 可以结合儿童故事、科学、舞蹈等知识灵活组织教学活动, 这样做既能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 又能丰富幼儿教师的知识面, 使音乐课变得充实、厚重。
1.提高幼儿教师音乐素养。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把培养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职业技能放在首位。教师应把此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准幼儿教师心里, 指导他们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幼儿教师应提升自身音乐修养, 平日多欣赏音乐, 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储备, 使之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另外, 幼儿教师应坚持不懈的练习职业技能, 诸如:钢琴、舞蹈、视唱、声乐等, 通过长期的积累来巩固、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激发幼儿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只有富于创造能力的教师, 才能造就出富于创造力的幼儿, 只有富于创新能力的教师, 才能用创造性的教育唤起幼儿的创造性学习, 使教与学合理地碰撞出创造的火花。高职教师应注意激发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 鼓励他们多观察, 多思考, 多想象, 启发其创造力。研究表明, 创新型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观、实践观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3.培养幼儿教师反思意识。
反思是提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将教学情况、学生的音乐活动作为思考对象, 尽可能多地引导幼儿教师勤思考, 多反思, 深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 本着开放、执着、负责任的原则, 并结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加以改进。
二、改进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目标相适应, 更要依据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来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儿歌、旋律、器乐的欣赏、技能学习, 来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音乐教学是为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服务, 同时应进行一系列技术和知识的传授和简单训练。
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单一的, 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合理选择。应尽可能少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法, 因为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并不十分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 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如儿童歌曲演唱这门课的教学方法就有示范法、听唱法、视唱法。教师甚至可以运用图片和手势来提示辅导等;再如欣赏教学不只是采用欣赏法, 还可以灵活的跨学科, 采用图画、诗词对照等多种手段, 让幼儿产生联想与想象, 另外还有分析与比较也可以贯穿在音乐欣赏的全过程中。
当然, 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其他的教学方法, 诸如合作探究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沟通能力, 积极的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还可以使幼儿在音乐活动时投入情感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有助于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依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调研中, 笔者听过几次音乐课, 发现教材中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幼儿学习, 有的幼儿教师选用的教学内容过分依赖教材, 教材之外的内容很少讲, 甚至不讲。事实上, 教材的价值不是“束缚”教学, 而是为教学提供参考文本。教材内容仅是一个主题、一些范例, 是为师生提供可选择、可利用、可创新的平台。幼儿教师不能被教材桎梏自己的思维, 要有变化、有目的地提炼教材, 优化教材, 并对教材进行补充, 在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把这种思维传达给每一位准幼儿教师。
音乐是相通的, 无论哪一门音乐课, 都离不开歌唱、节奏、欣赏、律动四个训练项目。
1.歌唱。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 幼儿歌曲简洁、欢快、音域较窄, 能较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才能。
2.节奏。
节奏在幼儿园音乐课中运用的最为广泛, 它是音乐的骨架, 任何与音乐相关的学科都离不开节奏, 节奏的学习非常重要, 在教学内容中应处于重要地位。幼儿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拍手、跺脚, 延伸到器乐, 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不同的音乐形式, 有效地调动幼儿情趣, 发挥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不同形式节奏的能力。
3.欣赏。
帮助幼儿理解曲子的结构, 如ABA, AB等, 也可以帮助幼儿体验曲子不同的情感, 如:欢乐, 悲伤, 忧郁等不同形式, 让幼儿区分情感。
4.韵律。
动用肢体语言, 让幼儿即兴发挥, 比如拍拍手、跺跺脚, 通过不同的动作来表达音乐。
四、完善评价体系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因此, 应摒弃“轻过程, 重结果”的片面评价, 建立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更多的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行为、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依据这种评价体系, 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情况, 有利于教师有效设计、实施教学, 科学的选用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它能直观地反映幼儿园对素质教育的态度。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任教师, 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 完善评价体系, 并进行自我教学反思, 不时地向准幼儿教师传达这些思维、理念、方法。
3.“环保教育”教学建议与案例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其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大自然,感知周边环境、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7~9年级: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二)内容结构
环境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环保观念、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三方面,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安排到1~9册,呈螺旋递进式。
(三)编写特点
1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问题,围绕“认识环境、感知环境、了解环境、改善环境”的主题开展研究活动,教给比较系统、全面的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按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形成系列化的安排。
2选用真实的事例、真实的图片和数据资料,采用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材料。呈现真实的、生活化的社会情景,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启发性。如人们对塑料袋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习以为常,但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教材用生动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现象入手。引发深入思考。努力认识和解决身边出现的环境问题。
3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拓展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生活垃圾分类》《我当家庭绿化设计师》《拒绝白色污染》等主题活动,开展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活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
教学建议
1贴近生活实际,交出自主活动。本模块强调贴近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力求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要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各种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实践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可开展社会小调查、我为家乡环保献计策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2关注现实环境问题,在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往往与某些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息息相关。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中的环境问题。例如,人们为美化居住环境,爱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但很少考虑什么植物对人体健康有益,什么植物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问题等。环境教育恰恰要使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
3运用所学知识,从“可解决的问题”做起。当代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方向发展,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更需要关注身边的、可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像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存在的浪费生活用水等问题,教师可以此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强参与改善环境行动的意识,
4关注学生的活动评价,随时调整教学策略。要注意对学生的环境态度、技能、行为以及参与环境教育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实效。
5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拒用塑料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8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美丽的家乡风光)师: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这里鸟语花香、天蓝水清。你想对你的家乡说什么呢?师:老师还在江西的有些地方拍到了这样的画面。(课件演示:废弃塑料袋在草坪上随风飞舞、火车铁轨旁塑料盒成堆、废塑料在河边成片)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2揭示课题。
(二)主动探究。交流信息
1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1)认识什么是白色污染。
(课件出示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塑料薄膜等)议一议:什么是白色污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容易造成白色污染?
(2)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读一读“智慧泉”里介绍白色污染危害的内容,和同桌讨论交流白色污染对环境、人类、动物的危害。
2探究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讨论:废弃塑料袋何故四处纷飞呢?真的是塑料袋本身的罪过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有过乱扔乱丢的行为吗?
3共商治理方案。师:同学们,白色污染正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的生活离得开塑料制品吗?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防治白色污染?(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三)知识拓展,提出建议
1提问:拒绝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你们知道塑料制品是用什么做的吗?
2计算:一年下来,全国仅生产塑。料购物袋就要消耗多少吨石油?要动用30万吨超级油轮跑多少次?
3交流:面对这么大的一笔资源浪费,你想提出什么建议呢?
4思考:在能源危机的时代,限制或不使用塑料购物袋意味着什么?
(四)应用深化,动手实践
1讨论:我们有很多减少白色污染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拒绝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购买东西带自制的环保袋)
2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做环保购物袋?(学生汇报)
3制作:我们一起设计图案美观的环保购物袋吧。(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五)了解社会,总结本课
1介绍与主题相关的社会动态:美国为了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采用了立法的强硬措施:意大利是目前欧洲回收塑料垃圾做得最好的国家:我国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
2知识链接。读一读“瞭望塔”里的内容。
3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开展“拒绝白色污染”的探究学习活动,对白色污染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想法,你还有其他的收获吗?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齐心协力,共同拒绝白色污染。
(六)课外实践,走向社会
1收集“白色污染”危害性的资料及图片,制作宣传小报,让人们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向人们发出倡议,拒绝白色污染,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请同学们课外到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调查形成污染的原因,设计一个环保方案。
4.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 篇四
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对于教学有几点建议:
一、课时练习设计方面:
课时练习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反馈信息、凸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使学生通过老师的及时讲解很快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在减负背景下,要让课时练习“做有成效”,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习题形式多样:结合学科实际,布置可以动手做的(包括探究实验、制作学具、查找资料等)、可以看的背的(观看经典电影片段或背诵学科术语等),更可以听的(听力、朗诵等)。
2、习题内容有特点:生活化: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落实学以致用;开放化:选择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筛选、思考、整合。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娱乐性: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根据所学内容课时练习中设计“连连看”、“小试牛刀”、“激流勇进”等栏目。
3、灵活使用课时练习:有些题可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有些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些题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的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三、如何构建清晰课堂?
1、教师指导好预习,让学生学会“记疑”
①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使模糊或混淆。②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 上的解释分析。③设想相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
2.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借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记录的(教师课前应设计好板书)。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课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老师的讲解、点拨和自己的思考、质疑、领会问题上。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补充、整理。最好将笔记本的每页对折一下,左边记课堂笔记,右边专留给课后整理笔记时补充。教师可在学案的相应位置留白,便于学生记笔记。
5.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篇五
1、建立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切实做好各级培训工作。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师培训的最大效益及可持续性。各级教研员应以学校为基点,以课改研究为中心,切实抓好校本研修。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造就一批吃透新课程理念、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富有教学特色的学科骨干教师。
2、要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树立“沉进去”、“走出去”、“坐下来”、“钻进去”、“放开来”的五种“意识”,要认真细致地抓好新课程实验的落实工作。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进行工作布置、专题研究和阶段总结;重视信息交流和资料积累制度。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虚心学习,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学习和总结中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提高。
3、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要不断指导和督查各校集体备课、集体评议课制度的实施;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自觉加强专业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开展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加强案例研究,直面教学新问题。通过典型的课例,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课程、教材的整合问题,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有效结合的问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以及达成“三维目标”的途径问题;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谐统一的问题;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益问题等等。
5、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在系统总结必修课开设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对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选修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选课的平衡性、如何指导学生选课、选修课程的评价等问题加以认真细致研究,并制订有效方案。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其中包括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等。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等特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丰富的、适切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6.学校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篇六
对教学的意义——以人为本。教育是事业,把事业上升到服务业——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自由教学,互动教学。
拥有一台mimio产品的同时,可以满足多个场地的使用,这样算起来,其性价比实在是高的有些离谱。
节能环保,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减少了光污染。在这个生活节奏越发迅速的时代,便捷就是效率。具备防水、防尘、防爆、书写流畅等诸多优点。
近视与传统教学的图片——触目惊心。
教育一直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因为教育的进步是全民未来的希望,更是立国之本。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下,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发展需求的科技化教学设备,自然成为当下备受人们瞩目的焦点,让原本死气沉沉的白板、墙壁变的生机勃勃,给教学带来无限乐趣。Mimio的安装不能说非常容易,因为实际上它是异常容易的。
教育本身是个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全民参与,它是个不断更新的系统,包括理念、设备„„
Mimio不必换掉现有设备而浪费资源。四周墙壁都可以工作。
在信息传送方面,目前主流的电子白板是选择超声波、红外线、内嵌式等多种技术,然而三种技术各有优劣。内嵌式版面遭致损坏,电子白板将无法继续使用;红外线技术在光照强烈的情况下,使用效果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mimio互动设备采用的是全球唯一的超声波、红外线双重信息传送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各种不利因素下出现的突发状况,从而给用户带来真正安心、贴心的服务。
目前国家已制定了黑板卫生标准、教室采光照明标准,对黑板、教室灯光都有明确要求,但对多媒体课件照度标准未有明确的要求,甚至连使用上也没有明确的指导规范。
佛科院教科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李新晖,同时也是市教育局电教站专家,他坦言,多媒体教学平台使用6年以上需注意维修,特别是投影灯使用2000小时后,亮度会出现变化。不排除师生在使用或者维护不当时,产生其他问题,影响视力。而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使用确实没有明确的规范,需要学校加强管理。
李新晖认为,学校要加强多媒体设备的日常检测和管理,以保障学生的视力健康;教师应注意优化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不能将日常教学过程演变为“电灌”、“机灌”的全媒体教学过程。
Mimio产品介绍
与传统的交互式白板技术不同,Mimio的信号跟踪技术不是镶嵌在白板内部的,而是利用超声波和红外技术建立的位于白板表面的独立跟踪系统。
跟踪系统
Mimio系统使用超声波和红外线来跟踪触笔的位置并传送触笔所发出的信息。尽管原理稍有点复杂,但整个过程是相当简单、容易理解的。
使用咐附盘或安装支架,可以将Mimio安装在任何平坦的表面。Mimio带有两个超声波接收器和一个红外接收器。两个超声波接收器之间保持某一已知的固定距离。
当Mimio触笔(或板擦)接触平面时,会发出超声波和红外信号。红外信号立即(以光速)传到Mimio上的红外接收器。该信号有两个功能:(1)它可以分辨是哪一支带编码信号的触笔点击了平面;(2)它通知Mimio超声波信号已经发出。
在红外信号到达之后,超声波信号(以声速)传到Mimio上的两个超声波接收器。此时,知道了声速和开始收到信号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触笔与超声波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这一过程与雷声和闪电是十分相似的。你可能会记起小时候看到闪电照亮天空,随后数一数多久之后才能够听到雷声,用这一信息可以计算出风暴距离你有多远。Mimio也是用这种非常类似的计算过程来确定触笔在白板上的位置的。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用简单的三角定位法来确定平面上触笔的确切位置。我们已知知道两个超声波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也知道触笔距离每一个超声波传感器的距离,我们还知道
Mimio触笔在平面上的位置。通知这些信息我们就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计算出触笔在平面上的确切位置。
我们可以用这一过程计算出在任何平面上使用的触笔的位置和颜色。与白板内镶嵌的识别系统相比,这一技术有几点优势。
Mimio优势:
Mimio的技术超越了传统交互式白板技术,为消费者和使用者带来了多种优势。
Mimio具备你所需要的交互式白板的所有功能,而且价格平易,这是最明显的优势。而其价格优势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
首先,Mimio系统的生产成本低于其它竞争产品,同时它能覆盖更大的平面面积(最大2米×2.4米的白板)。第二,Mimio可以附加到现有白板上,大大节省了安装的费用。第三,Mimio的便携性使它能够在多个地点或教室所共享。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Mimio技术不是镶嵌在白板内部的。因此,即使白板表面有局部损坏的话,跟踪系统也可以连续工作。另外,损坏白板的情况将会大大减少。传统交互式白板技术采用压感式平面,容易因摩擦而受损,而且很容易因白板笔的书写而造成白板的永久性损坏;而Mimio多采用陶瓷表面的钢制标准白板,结实耐用不易受损。
安装简便是它的另一点优势。Mimio系统的运输包装只有一个小盒子,可以快速打开并由一个人在数分钟之内安装完成,而不需要其它工具。
Mimio触笔有两个很方便的按钮,可以在白板上的任意位置操作右键和翱翔功能。Mimio还有五个快捷键,无需使用软件工具就能开启常用的几种功能。
最后,Mimio系统的设计是可扩展的。所有Mimio附件,包括与电脑建立无线连接的附加配件(Mimio无线模块),用来捕捉白板笔(Mimio板书记录工具)和移动无线写字板(Mimio无线书写板)实时书写笔迹的附加配件,都能够与Mimio的硬件和软件完全兼容。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mimio把自己定义为教育服务性的企业,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销
售机构。2010年,mimio投入了许多的精力来和各地的教育部的相关的机构、经销商和客户来合作,展开各式各样的市场活动,来让更多的学校、老师包括学生来更多的了解到新一代的教学互动是怎样的一回事情,有利的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此次获得“优秀品牌奖”奖项可谓当之无愧。
2010年8月8日至8月10日,中国早教论坛第二届年会于北京京西宾馆如期举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工作的越发重视,全国各地区教育部门纷纷大力推动电子教学,目的就是为了高效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那种枯燥的教学模式。
时代不同需求不同,作为未来中国的主人,教育必须要从根本抓起,即从幼儿园、中小学着手。
mimo便携式交互电子白板能有效的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与活动趣味,让孩子在游戏有学到知识,在乐趣中度过课时。
电子教学,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学校借助资讯科技有效地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是当前各大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主流模式。
mimio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完全便携的虚拟电子白板,彻底克服了传统实体电子白板使用繁琐、体积笨重等缺点。其核心组件是mimio互动感应棒和鼠标笔。mimio可以结合计算机和投影仪一起使用。互动感应棒吸附在现有的光滑平面载体上(比如墙壁、玻璃或者普通白板等),就能即刻将墙壁,玻璃变成一块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其作用相当于计算机显示器并代替传统的黑板,而鼠标笔则是承担电子白板书写笔和计算机鼠标 的双重功能,代替了传统的粉笔。同时,mimio还自带一个强大的教学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教师或学生可以直接用鼠标笔在白板上操作、书写或调用计算机里的各种素材及应用程序,瞬间实现神奇转变,让课堂妙趣横生。
mimio电子白板是科技创新成果。她是诸多电子白板产品中最便携的一种,mimio互动感应棒体积小巧,像“月光宝盒”一样可以折迭,长度仅23厘米, 集内置存储器和电池为一体,重量只有1公斤左右,在不接电脑的情况下,能保存10多个小时的课堂板书,它的有效工作范围在20~120寸,画面大小可随意调动,通过一些技术最大可以支持480寸屏幕大小。她代表着新一代最有效率的教学工具,强化了组织整合的方式,而不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
在不使用投影仪的情况下,mimio同样可以与液晶电视等大屏幕显示设备一起结合使用(如:下图)。背投、液晶电视等大屏幕显示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互动教学、新闻播报、远程教育等各个领域。只需在其边缘简单“贴附”上mimio,就能实现在液晶屏幕上进行书写绘图、电脑操作、教学演示。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功能便可达到并超过市场上价格十分昂贵的具有互动、触摸功能的同类产品。不论是对原有同类产品的升级改造还是新添设备满足互动需求,无疑都是最佳的选择。
7.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篇七
学习国外的职业教育经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不能生搬硬套, 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本次学习, 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我们以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为镜, 提出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一、中国职业教育现状与取得的成绩
(一) 职业教育体系与培训机构现状
中国职业教育立法最早是在1996年9月1日。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 分别负责相关的职业教育工作。职业教育体系由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机构两部分组成。
1. 职业学校教育体系现状
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
初等职业教育 (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范畴) , 实施这种职业教育的学校主要是初级职业中学, 招收小学毕业生和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少年, 学制一般为4年。主要培养具有某种职业初步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职业技能的工人、农民和其他从业人员, 这类学校大部分存在于中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设立的。
中等职业教育 (属于高中教育范畴) , 由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组成, 在培养各级各类初级、中级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 学制一般为4年 (有部分学制为3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时学制为2年) 。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当于高中及中等专门人才必备的文化知识基础上,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 (属于高等教育范畴) , 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或者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校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制一般为3年。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面向生产第一线, 掌握专业扎实而系统的应用知识, 具备能从事本专业较强的职业能力, 具有从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 可以实施相应层次的职业教育。
2. 职业培训机构现状
中国职业培训主要由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与管理, 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的职业性培训, 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 开展面向社会、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 与受教育水平相适应, 实行学历证书 (中专、大专毕业证) 、培训证书 (职业学习证书) 和职业资格证书 (初、中、高级工种) 有机统一的管理制度。
(二) 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近些年来,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全面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高[2006]14号) 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等文件精神, 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在服务“三农”中发挥引领作用
面向农村、面对农民、面朝科技、直接服务农业生产, 是农业类高等学校和涉农高职学院的重要服务领域。这些院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培养农村“赤脚科技员”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2011年, 全国涉农高职院校达343所, 占到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27%, 其中农业类专业点达到1042个, 在校生近70万人。尤其是200所国家示范 (骨干) 高职院校中农业类高职占到了10%, 他们贴近“三农”, 服务“三农”,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留在农户家, 让农民的收入翻番, 为农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迎来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春天。
2. 成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中小微企业是扩大企业产品外包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骨干。伴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步入均衡时代, 中小微企业异军突起, 但高技能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却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 培养大批紧缺人才, 解决企业生产的技术难题, 有效地助解了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问题。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 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 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推动中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其中不少高职毕业生已成为企业建设、生产、服务一线的骨干。
3.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 与大中城市相比, 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县城市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呈现均衡发展的高职院校布局, 为地县城市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全国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中, 超出50%位于地县城市, 他们不仅肩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且担负起促进当地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2011届高职毕业生有35%在院校所在市就业, 68%在院校所在省 (含本市) 就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所在地贡献了较多的人才, 也为本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4. 推动东西部均衡和中高职协调发展
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10年, 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10年。东部高职院校在对口支援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26所高校参与支援新疆19所高职院校和西藏3所高职院校。支援的高职院校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 无偿地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使受援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原来基础条件比较差的受援高职院校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 增强了自身的发展能力, 对均衡东西部高等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 高等职业教育也为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了人才贡献, 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2011届毕业生中, 有51.8%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 19.6%在西部地区就业, 13.9%在民族地区就业, 4.9%在贫困地区就业。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以结对、帮扶和带动等方式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与提高, 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
二、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庞大, 涉及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面, 我们现仅从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视角, 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 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从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来看, 其根源在于国家强化立法, 法制化使得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了有机的高度融合, 形成了“学校—集团企业 (含中小企业) —行会”多种形式、高度“一体化”的职业培训机制和职业教育体系。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职业教育在与普通教育并行不容的“双轨制”中明显处于弱势。一方面, 目前职业教育法在宏观上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不够, 没有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留下必要的沟通空间, 也未能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基础性、远见性的法律引导, 其结果是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地位认识不够, 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不力, 致使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构失衡, 也造成政府对职业教育执法的监督责任不到位, 不能保证相关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另一方面, 目前职业教育法在微观法律条款的职责明确尚未健全,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培训立法的盲区或漏洞;同时, 职业学校的创新力不够, 部分职业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客观因素, 办学机制相对僵硬, 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不够, 为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有点淡薄, 影响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有效实施。再一方面, 目前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缺乏高效的经济杠杆调控方法和手段, 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阻碍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落实;同时, 由于企业对自己的社会职责认知不足, 主动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与资金投入很少, 客观上也迟滞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因此, 需要健全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保障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整合政府相关职能, 打破部门职责界限, 实行统一协调领导, 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错位经营、有序发展”的新局面。
(二) 走集团化的职教办学之路
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形成的过程中, 除了国家用税收政策等进行经济支持、鼓励外, 企业决策层和精英们的国家责任感、价值观以及全体国民的文化底蕴, 在职业教育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德国企业创造的行动导向、工作领域等职业教育模式, 值得我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者的深刻反思与借鉴。
1. 提高企业职业教育意识, 实行“校企合作”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要在中国这样的职业教育大国建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必须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 深度构建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系统优化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 这是中国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目前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 主要是加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 关键是要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入手。在国家法制层面, 需要强制性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观意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社会舆论层面, 要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客观被动为全民意识和自觉行为;在制度管理层面, 教育行政部门要有力地督促有能力的企业积极与高职院校联合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等管理机构, 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 按照“面向社会行业、校企合作培养、优先服务企业、互惠共赢发展”的办学宗旨,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 共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共同搭建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运行平台, 协作开展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研究。二是建立健全校企“深度融合”的组织机构, 具体明确校企之间的职责分工, 学校主要负责专业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训教学, 为学生颁发毕业证, 组织协调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考核;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设备优势, 具体负责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实践指导, 并为学生颁发实践技能培训合格证。三是促进校企优质的职教资源共享, 建设开放共享的职业培训基地, 共同开发实验实训项目, 共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共同提升教师实战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共同开展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 实现合作共建、创新共赢的“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2实行职业教育财政补贴制度, 建立集团化企业培训机构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学员的学费和生活费均由企业承担,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企业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制度。一方面, 应用灵活、有力的经济杠杆手段, 按照企业接收高职学生的数量实行差额政府财政补贴或等级税收减免标准, 有效地激活参与职业教育企业的动力和活力, 鼓励企业接收高职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 这既有利于企业提前优选人才, 也可以促进毕业生选择性地留在企业工作, 解决就业率的问题。另一方面, 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职业培训企业认证制度建设, 鼓励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建设集团化的企业培训机构, 并根据培训机构的职业培训能力, 建立“一企多校、多企一校”等形式多样的企业培训机构联盟, 实行校企共管, 实现费用多方承担, 探索新型的高职教育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
3. 建立劳动资格准入制度, 搭建多层次职业培训的“立交桥”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后, 推行劳动资格准入制度, 企业可以实行“招工+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高职教育学历”制度, 高职院校可以实行“高职教育+实训实习+职业资格”制度, 从而形成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融合的“双轨并行”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实现对企业员工和高职院校学生的联合培养, 这样既能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 又能切实提高中国各领域的综合实力,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早日实现“人才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劳动资格准入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招工与毕业生入职前多层次职业培训“立交桥”的建设, 主要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初中毕业学历和高中毕业学历的企业员工, 分别实行入企后4年和2.5年的在岗高职函授学历继续教育, 普及专科学历层次, 实现“招工+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高职学历”的系统化职业教育, 有效提高劳动力的专业技术素质。二是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行就业性顶岗实习、入职前职业培训制度, 实现“高职教育+实训实习+职业资格”的系统化职业教育, 切实提升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同时, 对于没有在就业性顶岗实习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 可以输送到没有职业培训资质的企业就业, 逐步提高中国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提升全社会的总体劳动率, 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三)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要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一方面,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借鉴德国职业培训“双元制”的教学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将其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之中。另一方面,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完善课程质量考核与评价办法, 遵照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有效地提高单位课时的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力度, 实施“人才工程”
从“人才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角度出发, 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盛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对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来说, 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有力保证, 也是落实各项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根本保障。因此, 应该加强四方面工作:第一, 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第二, 提升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社会服务能力, 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第三, 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和梯队建设, 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第四, 改善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因为“一花开放不是春, 万花齐放才是春”, 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才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与互利双赢, 并且通过校企合作推动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这样专业人才培养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才能达到切实的提升。
2.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探索深层次的互利双赢机制, 实施“质量工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十多年来稳中有进、发展是主流的过程, 尤其是在开展了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0所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之后, 构建了诸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但应该继续加强四方面工作:第一, 积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实现“有法可依”;第二, 继续改革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夯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定基础;第三, 加大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 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效保障;第四, 继续追求学生教育成本的多方分摊和毕业生就业的“错位经营”, 追求社会的统筹和谐发展。因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人才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只有在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下, 才能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体制,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保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 深化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实施“效益工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还要取决于优秀的管理队伍和良好的管理制度。优秀的管理队伍可以实现深谋远虑、决胜千里, 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实现事半功倍、张弛有度。因此, 应该继续加强四方面的工作:第一, 继续深化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 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第二, 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能力培养, 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贯彻“有法必依”;第三, 加大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力度, 实现保障有制度;第四, 严格制度的贯彻执行与高效实施, 达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社会效应。因为“管理出效率, 效率出效益”, 只有优化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 不断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时刻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提升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力, 才能切实做到职业教育的各项工作“战略有高度、执行有力度、管理有水平、效率出效益”, 才能真正实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辉煌的奋斗目标。
终上所述, 虽然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独立职业教育体系, 但仍然区别于德国职业培训“双元制”的学历层次、区别于“双元制”的大学教育。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双元制”专业教学开发是完全可以借鉴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历史时期, 相信只要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人才需求”的目标规划, 兼顾专科学历教育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要求;课程设计遵循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统筹安排, 兼顾执业标准的有效覆盖;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学评价执行学历教育考核评价标准, 兼顾职业和行业的实际要求, 就可以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及合作共赢,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8.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篇八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的需要,可是职业教育的课程现状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近年来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反响不是很好,其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还是较传统的职业教育,没有向现代的职业教育转化。职业教育大部分面临着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脱离社会需要,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陈旧的内容和过强的理论性;职业院校学生将来的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不注重实际能力的养成,忽视本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人才培养标准不能及时服务企业,因此,改变职业教育原有的办学模式、教育目标、教育理念、体制管理、运行机制及教育的发展策略,实现传统的职业教育向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转变,这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从职业教育课程现状来看,还属于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课程模式明显表现出许多不适应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学校与社会脱离,教室与生产脱离,不利于培养能力;
2.课程模式的单一化,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要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职教课程体系之间缺少横向的联系,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职教课程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真正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历史重任。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现代的职业教育的目标需要完成从单一操作型向复合操作型转化,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化,操作型向智能型转化等。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当代劳动者应当兼道德、技术技能、文化于一身,集经营、科技、生产于一体,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基于这些因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应当定位于,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上。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科学文化、专业技术与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也包括人际交往、应变与创造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把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全方位性的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稳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应从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 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已久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与生产相脱离的状况;
2. 强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3. 突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职业定向性,特别是在普通文化课程方面不受普教模式的影响,体现职教的特色;
4.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学习原理及其心理学规律;
5. 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并最终形成个性化、弹性化、综合化的课程教材体系;
6. 促进学生职业生涯次序化的形成,在做好就业准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职业发展作准备。
上述六点虽从不同的角度对实施职教课程改革创新的研究,但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教育理念即能力本位,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有利于克服先前知识本位教育带来的诸多弊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是一种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在国外很流行。无论是教材的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还是其教学方法、实施手段等,都有许多可取的优点,它讲求实用实效性。我们所提倡的以能力为本位,并不是照搬国外的以能力为本位教育,而是“拿来”为我所用,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现状相结合,建立一种“多元整合型”课程体系。这里的“能力”不单指操作技能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甚至还包括态度等一些个性品质在内。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已为我国职业教育界追求探索的目标。集群式模块课程就是这种追求探索较为成功的典范,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它的主要特点是“活模块、宽基础”,即课程结构分为两个相互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宽基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是“活模块”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针对某一特定工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技能为主,其中的“活”字给学校和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由于课程本身是一种动态教育现象,各种课程模式均为一定的社会条件产物,是适应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形成的,追求一种尽善尽美的、永恒不变的职教课程模式是不现实的。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
(1)在课程结构上,应增加活动课,具体分为政治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活动课四类。为适应劳动就业核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有专业都应开设外语和计算机课程,集群式模块课程,将这两门课程同归于工具类板块,充分体现了职业学校要培养面向新市场人才的要求。
(2)在培养目标上,应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对于有条件的学生还应尽可能给予多种形式的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3)专业课程分为必修学科和选修学科。必修学科体现出课程计划的统一性;选修学科体现学校各自的办学特色。学校应以市场经济和用人行业的需要为导向开设课程,选修课程应占专业课时的10%左右,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宽、提高;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分为限定性选修和任意性选修课程两类。
(4)开设活动类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包括时事政策、军事课、职业指导、体育锻炼、科技、艺术等课程。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教育系统改革的几点建议11-08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总结07-25
简化学校教育教学分析08-23
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计划08-16
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8-13
人本教育是学校德育改革的核心06-23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7-19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07-04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自我鉴定怎么写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