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4-10-06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11篇)

1.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一

发展循环经济与贵州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论述了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在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讨论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主要方面,结合贵州矿产资源实际指出了贵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潜力和主要途径,并以贵州瓮福集团的示范工程事例,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的具体思路和作法.

作 者:陈履安 陈林 姚志勇 孙亚莉 李宏志 CHEN Lü-an CHEN Lin YAO Zhi-yong SUN Ya-li LI Hong-zhi  作者单位:陈履安,CHEN Lü-an(贵州省地质学会,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4)

陈林,姚志勇,孙亚莉,李宏志,CHEN Lin,YAO Zhi-yong,SUN Ya-li,LI Hong-zhi(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贵州,贵阳,550004)

刊 名:贵州地质 英文刊名:GUIZHOU GEOLOGY 年,卷(期):2009 26(1) 分类号:P62 F407.1 TD98 关键词: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   节约   循环经济   贵州  

★ 经销商如何提高盈利水平

★ 如何提高英语面试水平

★ 如何提高网站设计水平

★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作文水平

★ 节约水电的通知

★ 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心得体会

★ 如何提高宝宝的智力水平

★ 怎样提高即兴演讲水平

★ 浅淡如何提高幼儿阅读水平

★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心得

2.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二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矿山布局不合理, 星罗棋布, 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

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 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对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的不到三分之一, 综合回采率低于20%。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浪费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其次矿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比较弱, 90 以上的已开发矿种都停留在直接利用原矿的水平上。

虽然近几年在能源研究, 如煤转油、地下煤成气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大规模的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再次我国矿产固体废物排放量大, 再利用程度低。有数据显示, 目前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平均为41%, 而尾矿利用率仅为6.8%。大量有用组分留在尾矿中。

在探矿过程中存在以采代探的行为, 受利益驱使, 部分企业与个人盗采矿产资源时有发生, 采富弃贫, 严重破坏矿体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对矿产的下步开发利用带来不便的条件。

(二) 结构不合理, 原矿产品多, 深加工少, 矿产品消耗强度及能源消耗较大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 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其消耗强度却很高。以能源为例, 产生1亿美元的产值, 能源的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87 倍, 且能源利用率只有35 左右,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这说明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通过高强度的消耗能源和矿产品来实现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潜力巨大。

(三) 科技含量低, 产业链短;重开发轻保护、重开发轻储备, 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煤矸石、粉煤灰、尾矿 (砂) 及冶炼矿渣已成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 约占废物总排量的80%, 并以每年4-5 亿吨的数量增加。同时在开采过程中, 毁坏了部分森林草原植被, 固体堆放物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选矿废水的外排污染了周围的土壤、水流、湖泊等, 最终导致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大面积发生。因此, 在矿石日趋贫化、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况下, 合理开发节约利用矿产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 受到进口矿的竞争与挑战

国内矿产资源多数赋存条件差, 采选难度大, 矿产品在质量方面处于劣势。以铁矿为例, 国内铁精矿粉平均品位为63%左右, 且杂质元素含量高, 而国外的铁精矿粉平均品位在66%以上。而且无论在采矿还是选矿工程中, 国内投入的成本要比国外平均高3--4 倍。这些不利因素使得我国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变弱。目前, 国内几大钢铁企业使用进口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二、综合利用矿产资的措施

(一) 强化资源国家所有意识的宣传

尽管矿产资源法中对矿产资源的权属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界定, 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相距甚远。由于宣传不透, 贯彻落实不到位, 千百年来残存在人们心目中以地域瓜分矿产资源属性的错误观念仍在作祟, 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山是我们的山, 有矿就要开”的思想, 以村为单位、以乡划界的掠夺性、无偿开采现象普遍存在, 严重地破坏和浪费了矿产资源。对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将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 强化资源国家所有意识, 不仅仅是保护资源本身的权益问题, 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的有效保证。在当前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要强化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意识, 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宣传, 尤其是要在乡、村及矿山企业负责人头脑中牢固树立起依法办矿的法制观念。不仅要使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观念在全体公民中确立,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加大对非法采矿的管控力度, 坚决取缔以采代探行为。

(二) 合理布局,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长期以来, 在谈到我国的资源现状时, 人们总是习惯于看“总量”而忽略“人均”, 总认为我国地大物博, 矿产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际上我国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 居世界第54 位。据专家预测, 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 能保证2010年需要的只有24种, 能保证2020年需要的只有6种, 当前矿产资源面临着很严重的形式, 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始终坚持“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型转变, 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贯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方略, 矿山企业必须坚持不懈地走集约、高效的生产经营之路, 坚决关停并转一批科技含量低、规模小、粗加工、资源浪费的小矿山, 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 提高采选水平, 改变目前矿山企业“数量多、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粗加工”以及“采富弃贫、采优弃劣”等破坏和浪费矿产资源的现状, 引导企业向集约化生产、规模型经营方向发展;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生产工艺, 努力提高回采率, 加强对共伴生矿的综合回收和充分利用, 与此同时, 还要对矿产品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尾矿、粉尘进行回收, 收到既节约资源又提高环保水平的双重效应, 可谓是一项功在当前、福荫子孙的善事、大事。使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依靠严格管理与技术进步,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回采率, 增加单位资源量的经济效益。对难选多组分结构的矿物资源, 采用各种选矿方法尽可能将各种有益组分进行单独分离, 并扩大各种矿物成分的利用范围。

(三) 扩大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范围

在开采和选矿过程中, 尽量选择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如煤炭开发中的煤转油、地下煤成气技术;水煤浆开采工艺;石油注水开采;固体矿石原地破碎浸出和生物浸出技术等, 都可以使矿物中的各有用组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同时又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加强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回收, 应用新的选矿方法, 集约利用低品位矿石,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使“小矿变成大矿”、“一矿变成多矿”、呆矿变成活矿“从而增加矿产资源总量, 保护生态环境”。

(四) 加强废弃采坑的回填和复垦

目前的采矿活动中, 有许多废弃的采坑、排土场、废石堆、尾矿床及坍塌后的稳定崩落区等, 这些通过回填、平整、夯实、覆盖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地后备资源。或者根据地貌地形修复以后, 进行植树造林, 增加绿色植被, 改作鱼塘水产养殖, 建设物流仓储用地,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

(五) 对尾矿加以再生利用

目前, 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发达的一个标志。作为工业废料的尾矿, 在我国平均年产出6亿吨, 其综合利用率仅为7%&左右。大量的尾矿只能堆放在露天矿场, 既浪费了土地资源, 又影响了大气、河流、地下水等。通过提高尾矿的再选能力、配料加工后开发新型建材产品、作矿坑和采空区回填料、用于土壤改良等, 进一步提高尾矿的再生利用。此外国家也应制定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应用尾矿的政策。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增加后备资源量

在开采活动中, 通过优化采矿方案、提高采 (选) 矿回收率、减少压覆和浪费资源现象等方法, 在既定的矿产储量下就相当于延续了矿山寿命。再者通过有偿取得采矿权, 在相对既定的成本下, 采矿者主动开采边角残余和零星小矿体与低品位矿体, 这样在增加了采矿者利益的同时也等于增加了后备资源。

(二)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和矿业权市场的逐步完善, 采矿者必须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将来的生存与发展, 在拥有资源优势的同时, 扩大深部探矿力度, 以现有矿业权为载体, 搞好风险探矿,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而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三) 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赋存于大自然的矿产资源能否被开发利用, 取决于当前的技术水平, 每种矿产资源的边界品位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变化的。当采选技术提高时, 矿石边界品位就会降低, 从而增加矿产资源储量。此外运用先进技术, 开辟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能源新领域, 同样能减少矿产资源的消耗。

(四) 加强交流协作, 平衡发展

因矿产资源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 地区间的丰度差别很大。从矿种、资源量、消耗量及其他有关矿产资源的开发领域, 应打破地域界线, 各国之间和各地区间应加强交流, 密切协作, 优势互补。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最终使经济达到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都是以提高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为前提的。无论是什么时期, 必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 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 又要兼顾长远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使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转变为经济优势, 进而使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摘要: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都是以提高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为前提的。无论是什么时期, 必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 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

关键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

参考文献

[1]苏兴源.“两本管理”是地勘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1999, (8) .

3.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三

【关键词】农村;自然资源;探索;兴趣;环境

一、精选农村的自然资源,让幼儿成为探究的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当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我觉得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将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和大自然交朋友,创造性的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活动来满足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环境意识、美术表现力等综合能力发展。

1.利用身边相似的农作物,培养幼儿的兴趣

农村的孩子虽然经常看见小麦、稻谷及绿豆、红豆、黄豆等各种不同农作物的种子,但孩子们对这些平时司空见惯的实物,其实了解得并不多,甚至常常混淆不清,于是我们在活动中经常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观察,比较这些种子的不同之处,并对它们的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不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些种子的外面贴上标签,布置成一个“种子的聚会”,放置在科学探索区中,以便于幼儿仔细观察和比较,帮助他们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加以辨别。这些现象都是幼儿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了解、比较得出的结果,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富有实感性。

2.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有人说:“学习科学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做”科学。”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群的发展,会变得更加聪明。于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有意识的开设了“操作区”、“种植区”、“构建区”等给孩子们提供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层次性的投放从易到难的可操作材料,如根据季节的不同在种植区里种上了青菜、黄豆、萝卜、花生等相应的蔬菜,并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到种植劳动中,如给它们翻翻土、施肥、浇水等,引导幼儿在劳动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变化。我们这里是下河地区,每户人家不是种水稻、茨菰,就是种小麦、油菜,在家中拿出一些稻草、麦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把稻草、麦秆等投放到操作区中,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草艺区域,来制作的幼儿络绎不绝。我们就引导用稻草编织小树、茨菰、刺猬、大公鸡等各种农植物和动物,用麦秆粘贴做公鸡的翅膀,然后给它喷上好看的颜色。同时我们还让幼儿利用稻草皮、麦秆粘贴成一块块的形状来做贴画,利用彩色笔在上面画出想要画的事物,利用孩子们灵巧的手进行制作。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还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意愿和能动性。

二、根据季节的不同,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去探究事物的奥秘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以利用。”大自然中处处充满着神奇,在我们农村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材料,如树木、沙石、庄稼等,幼儿们天生好奇,他们经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这时我们可以把孩子们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自然景物中学习”,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想象和探索活动的空间。春天,草色变绿了,百花争放,我们可以带孩子们走进田野,走进大自然。夏天、我们请家长配合带孩子捕捉知了,找蝉壳,进行观察、了解蝉变知了的整个过程。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果实。在寒冷的冬天,让孩子们找来简单的瓶子,里面装满水,把大蒜、吊兰、水仙花等植物进行水中养殖,让孩子们观察它们开花、生长的现象过程。这些在幼儿的眼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幼儿在不同的季节亲近大自然,自由活动,自发探究。在动手与动脑中,认识和了解自然中事物的成长规律,同时又能让幼儿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巧用农村自然资源,创设独具匠心的园中环境

《新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让环境与孩子们说话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分的运用到幼儿园当中,我们在园内的大环境创设上独具匠心,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的特点。看,在家园联系栏上做到班班有特色,有稻草编织的蜜蜂,有稻草皮粘贴的太阳、花朵和蝴蝶,有稻草绳制作的栅栏……走进大门,进入眼帘的是挂在走廊上的结满果实的葡萄藤和丝瓜藤,走进一看,原来都是稻草制作的果实。一幅幅盛夏美景挂满了走廊。在大环境的创设中我们大胆利用具有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长廊里挂满了稻草编织的海底动物,在前排楼房的窗户上,挂满了老师们用稻草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小鸟,色彩斑斓,再配上古色古香的稻草灯笼,一件件工艺品就形成了。在楼梯的另一边的墙面上,我们用草绳制作大树,配上幼儿用稻草绳粘贴的蜻蜓、青蛙、荷叶荷花、一副夏天荷花塘就形成了,看在眼里的孩子们大声的称赞真好看,真漂亮。大环境的创设不再是简单的图案组合,而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共同制作,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放大并张贴在醒目的位置,同时让幼儿产生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让环境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对话,让环境与孩子们互动起来,充分显示了环境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

总之,我们农村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把具有农村特色的资源融入于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中,这些资源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教材。让农村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与大自然和谐的农村气息,让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幼儿在充满探索与快乐的自然资源中主动得到发展,给幼儿以“活”的材料,获取丰富的知识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幼儿园)

4.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 篇四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及其系统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力图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极其评价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模型,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作 者:程叶青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刊 名:辽宁农业科学 ISTIC英文刊名: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分类号:F323.21关键词: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模糊数学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5.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篇五

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3、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4、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六

《规划》制定并颁布的背景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作用的日益突出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及装备水平的发展, 以及各级政府及社会对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都为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 长期以来, 形成了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为主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结构, 行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资本的有机构成较低, 且产品多以原材料为主, 缺乏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品, 造成了山西省生态环境历史欠账较多, 使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量大率低、技术瓶颈等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十二五”时期, 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合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实现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是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因此, 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突破瓶颈制约, 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 《规划》的出台并实施迫在眉睫。

《规划》对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的影响

《规划》提出, 到2015年, 山西省新增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200余家, 并根据各地区产业结构特点, 合理布局, 避免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其中,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8%, 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达20 428万吨, 利用率达到72%;城市建筑废物利用率提高到30%;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80%;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2 000万千瓦;原煤入洗率达到80%以上, 洗选原煤水耗平均控制在0.15m3以内;煤层气利用量达到130亿m3, 在“四气”中的比重占到54%;焦炉煤气利用率达100%, 优质炼焦煤配比降低4%, 焦油、粗苯回收利用率达到100%;新型干法水泥比例由70%提高到100%, 石灰石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0%;新型墙材总产量达到260亿标块, 占墙材总量的比例达到70%, 提高工业废弃物利用率, 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 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综合利用产品市场份额扩大, 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关键共性技术方面研发的投资力度得到加强, 实现资源高端利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建设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企业, 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建立起适合山西省省情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体系。

《规划》布局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重点

《规划》要求, “十二五”期间, 山西要充分发挥规模以上大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以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为重点,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炭行业将推广煤炭绿色、安全、经济开采技术、装备和工艺, 坚持先抽后采、煤气共采、煤与伴生资源共采, 减少矿井废弃物排放量。电力行业鼓励发展燃用煤矸石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积极适应煤矸石电厂的大型化, 增大煤矸石使用比例, 到2015年, 新增加煤矸石电厂装机2 000万千瓦, 总装机达到3 000万千瓦, 年消耗煤矸石总量达到7 850万吨左右。焦化行业积极推进焦炭企业兼并重组, 支持现有大型焦炭生产企业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 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提高经济效益。冶金行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支持省内外大型骨干企业对相关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和升级改造, 提高产业装备水平、产业规模和集中度, 有序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化工行业需合理布局新扩建项目, 延伸煤化工产业链, 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淘汰落后产能, 加强能量梯次利用和资源的重复使用, 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分行业、有特色地推进煤化工各产业发展, 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煤化工发展模式。建材行业要构建以建材企业消纳废弃物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 充分发挥建材企业消纳废物功能, 支持建材企业对煤炭企业的煤矸石、电厂粉煤灰、钢厂矿渣和钢渣、金属镁渣、氧化铝赤泥进行资源化利用, 鼓励企业对生产中产生余热、余压进行利用, 在一定区域内逐步实现废渣、废水、废气“零”排放。

提高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十二五”期间, 要针对各类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物质特性, 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加大综合利用产业关键环节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发力度,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有效提升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基本形成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针对各类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利用的区域性特征, 推动机制体制创新, 建设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建立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平台, 加快产业信息化建设;以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立体化链接为纽带,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培育和扶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专业化、现代化企业集群。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促进清洁生产, 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为契机, 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 推进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和区域工业生态化。推广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 努力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废物排放, 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提高资源产出效益。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 提高“三废”利用水平。把循环经济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载体,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工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大力推进太钢、潞安、西山煤电、安泰和同煤塔山工业园、中煤金海洋循环经济园区等国家和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建设, 逐步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互动格局。

制定完善清洁生产法规政策, 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对清洁生产扶持力度, 完善清洁生产审核机制, 推动适应工业清洁生产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标准体系和统计体系建设, 促进清洁生产服务产业全面发展。积极做好钢铁、焦化等非电行业二氧化硫治理, 重点做好烧结烟气脱硫、焦炉煤气脱硫等二氧化硫削减工程, 加大燃煤锅炉、炉窑节能改造、清洁能源置换力度, 全面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推广先进成熟的清洁生产技术, 电力、冶金、建材、焦化、化工、煤炭、制药、造纸、石化、表面处理等重点行业60%以上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方案。以太原一电、太原二电、大同二电为试点开展电厂烟气脱硝试点的基础上, 逐步在山西省所有电厂推行烟气脱硝治理工作;焦化、化工行业生产废水要综合治理, 实现闭路循环, “零”排放。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工作, 开展清洁生产教育培训。建立清洁生产科技创新推广体系, 逐步拓宽清洁生产领域。

推进工业节水和工业废气及余热余压的综合利用。加强产业政策导向, 通过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节水计划考核等措施, 淘汰落后产能, 引导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耗水量小、用水效率高的产业。缺水地区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 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 鼓励发展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业用水的清洁生产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

到2015年, 焦炉、高炉、转炉煤气的资源化利用率基本达到100%;鼓励化工等行业对废气中有用组分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研发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 推广燃煤电厂烟气中回收硫资源生产硫磺技术, 推广利用还原铁生产中回转窑废高温烟气余热发电技术, 推广采用双预蓄热式燃烧技术, 推进烧结烟气脱硫, 鼓励对工业窑炉的辐射热进行利用, 以工业窑炉余热余压发电和低温废水余热开发利用为重点, 实现余热余压的梯级利用。

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再制造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废旧物资再生产基地, 探索建立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铅酸蓄电池等回收利用体系。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向规模化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形成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的循环体系, 争取在以下四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展再制造产业, 以汽车转向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 加大资金投入, 消除制度瓶颈, 完善回收体系, 规范流通市场, 努力做大做强, 推动工程机械、动车轮对、机床等再制造和大型废旧轮胎翻新。加快再制造重点技术研发与应用, 加强再制造技术研发能力建设, 在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开发出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再制造技术。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 建立再制造产业发展标准体系, 规范再制造环保安全保障体系, 推动再制造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并完善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监督管理制度, 加快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

7.秸秆露天焚烧与资源综合利用 篇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每年生产各类作物秸秆约7亿吨,其中有约5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由于大量秸秆的露天焚烧,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火灾频发、高速公路和民航的运输安全受到影响及威胁。秸秆的处理和利用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经济可行的技术,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近年来,随着玉米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秸秆也越来越多,满山遍野的秸秆处理成了各级政府和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玉米产粮大县吉林省农安县每年就有200多万吨秸秆,除了用作烧柴及部分粗饲料外,其余的被农民“一把火”焚烧掉,看似轻松却带来了很大的浪费和危害。

一.焚烧的危害

1.火灾频发我国每年因烧荒所致的森林大火,防风林带、房屋、粮食被毁及人员伤亡所造成的损失数不胜数,给国家和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城镇共发生火灾95356起,死亡950人,受伤43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0.8亿元;农村发生火灾29686起,死亡406人,受伤103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7亿元。其中36.8%是放荒焚烧秸秆引发的。

2.破坏环境 露天焚烧秸秆产生了大量的烟雾,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浓度,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空气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

3.影响安全1997年就有因秸秆焚烧产生的烟雾影响成都双流机场20多架飞机起降的报道。今年春天安微六安县,因焚烧秸秆,出现了一起前去救火消防车与拉石车相撞,导致消防员死伤的重大事件。原国家环保总局《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以机场为中心15公里为半径的区域,沿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各2公里和国道、省道公路干线两侧各1公里的地带”为秸秆禁烧区域。不难看出,秸秆焚烧是有法可依的。

4. 破坏植被 焚烧秸秆,会烧死大量的土壤微生物和有机物,蒸发掉土壤里的氮、磷、钾等十几种营养元素,土壤水分会损失65%~80%以上,土壤板结,吸水保墒能力大幅度下降,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5. 浪费资源秸秆中含有50%以上的光合作用产物,富含氮、磷、钾、钙、镁等元素和有机质,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粗饲料,其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达30%~40%以上,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虽然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既然焚烧秸秆有很多的危害,那么对秸秆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势在必行。

二. 秸秆的利用

1.直接还田秸秆还田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既杜绝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又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即粮食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除联合收割机外,目前农机市场上有近20多种各式秸秆还田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象四轮拖拉机一样,落户每个村、屯、户。秸秆腐烂还田,根据测量计算,每40吨秸秆就可以为农业提供1吨纯养分,其中氮0.36%;磷0.05%;钾0.59%。同时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表层泾流量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的优势,有效减轻农作物苗期强光、干旱对其造成的危害,保证植株正常生长。除机械粉碎还田外,还可以采用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留高茬轮作自然腐烂还田。

2. 替代能源秸秆颗粒可加工成浓缩碳,热量相当于3500大卡的标煤,成本只是标煤的五分之一。如:安微大唐安庆生物质能发电公司使用秸秆变废为宝,利用秸秆发电。由于秸秆和煤、油、天然气相比,成本低、污染少,可称得上电厂最划算的成本投入。此外,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还可以无偿地返还给农民做肥料。使用秸秆发电,电厂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环境受到了保护,新能源得以开发,同时还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窜起了一个“黄金圈”。据悉,该发电公司每年燃烧秸秆,将会给当地农民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减少秸秆浪费21万吨,可节约标煤10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二氧化硫0.24万吨。对可利用再生能源,保护地方环境、推动当地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秸秆炼油 秸秆不仅可以发电、取暖,还可以炼油。我国每年仅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就有5亿多吨,其中稻壳9000万吨,燃烧相当于4600万吨标煤。木屑产油率60%以上,秸秆和稻壳产油率50%以上,而且生物油的热值都在16~18兆焦/千克以上。采用提炼技术,可将秸秆等生物质直接转化为生物油,作为燃料可以直接在燃油锅炉和工业窑炉中燃烧使用,精制提炼后可作为车用燃料使用,还可以分离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

4.生产沼气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沼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南方向北方扩展。仅吉林省的农安县今年就将免费建成1440个沼气池并投入使用。沼气的普及和应用将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和欢乐,不投入就可以点灯、做饭、取暖。目前我国沼气生产主要原料是畜禽粪便。畜禽粪便无法也不足以保证原料的供给和沼气生产的需要。经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发现,秸秆利用“生物气化”技术,通过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的消化作用,把秸秆等有机物转化成(甲烷)沼气。但是,由于秸秆的木质纤维素含量高,消化率低,产气量少,一般不能完全以秸秆原料生产沼气。于是北京化工大学又发明了一种常温、固态化学预处理技术,利用该技术在厌氧发酵前对秸秆进行快速化学处理,预先把秸秆转化成易于消化的“食料”,可使秸秆的产气量提高50%~120%,为秸秆的规模化生物气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5. 食用菌栽培用秸秆粉碎作食用菌栽培原料在我国各地是很普遍的。这种利用廉价的秸秆生产食用菌(平菇、木耳、灵芝、猴头等)原料广、投资少、省工时、品质优、收益高,既能把秸秆就地转化,又能使百姓创收,而且还不破坏生态环境,何乐不为。

8.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八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及其相关法规和实施细则,结合集团公司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技术进步,合理用能,合理加工废弃资源,科学管理,以最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所有单位和职工。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集团公司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实行集团公司、子(分)公司、生产经营单位(矿、厂)三级管理。

第五条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集团公司的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其主要职是:

1、执行国家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和各项有关规定;

2、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能源节约计划,监督检查用能情况;

3、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项目组织申报工作,并督促项目进度;

4、制订节能指标,实施节能奖罚办法;

5、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节能审查;

6、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工作;

7、配合监测部门开展企业用能监测和检查工作;

8、组织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9、做好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工作。

第六条集团公司和各子(分)公司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机构,应配备有专业知识、有业务能力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并保持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稳定。

年耗能在五千吨标准煤以上单位,应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并明确相应管理机构。

年耗能不足五千吨标煤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

第三章资源综合利用管理

第七条集团公司将采取措施,多方筹资,加大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项目的投入,并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

第八条充分利用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安排资金的优惠政策,加快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申报。申请认定资源综合利用单位(项目、产品)的,应报经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审核后,向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申报。经省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认定后,由省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发给认定证书。

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的单位,应当定期向集团公司、政府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报送资源综合利用统计资料。

第九条在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中,对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共、伴生资源,必须统一规划,综合勘探、评价、开采、利用。要充分利用劣质燃料与瓦斯发电,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煤化工等工业废渣生产建材产品。

第十条建设项目中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十一条资源综合利用单位(项目、产品)停、转产,应当报集团公司批准,并报政府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备案。

第四章节能统计和用能管理

第十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集团公司及各子(分)公司要完善能源统计体系与责任制度,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月进行能源统计、上报工作,定期对比分析,及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

第十三条各子(分)公司应根据年初集团公司与其签订的节能目标,完善相关节能管理制度与能耗标准,并以文件形式制定节能计划,分解本单位节能指标。年底根据国家《关于重点能耗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自查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编制本单位节能自查报告书,逐级认真进行考核。开展能量平衡测试工作,并要做好后期整改工作。监督检查本单位用能情况。

第十四条各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特别对煤场、油库、变电所等场所,要严格各种能源收、发管理,准确计量。

第十五条各单位要按照国家GB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有关规定,加强节约用电工作,严格实行节约用电制度,推广各种节电措施,降低电耗、杜绝各种浪费电能现象。

第十六条充分利用余热资源,鼓励热电联产。生产生活设施应发展集中供热,淘汰低效率锅炉。

第五章节能技术进步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综合节能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能效益。能耗应达到国内先进指标。

第十八条各子(分)公司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节能技改计划,并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第六章节能宣传和培训

第十九条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信息交流活动,提高职工的节能意识和节能技术水平。

第二十条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节能管理工作人员和主要耗能岗位操作员工,都应当有计划的接受节能培训。

第七章节能目标考核管理

第二十一条集团公司分与各子(分)公司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对各子(分)公司实行节能目标考核管理。

第二十二条节能目标考核程序和奖惩办法参照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办法执行。

第八章奖罚

第二十三条对在节约能源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可按季度进行表彰和奖励。奖励幅度为:

节约燃料油的奖金率为节约价值的15%到20%。

节约煤炭的奖金率为节约价值的5%到10%。

节水的奖金率为节约价值的确15%到20%。

节电的奖金率为节约价值的5%到10%。

第二十四条对在综合利用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可提取利润的1%到3%作为奖励。

各单位在进行以上各项奖励时,必须先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审批。第二十五条对超定额用能的,根据超定额比例,扣除单位责任人同样比例的工资。年终不得参加先进评比。

第二十六条对弄虚作假、谎报节约数字、滥发节约奖金的单位,一经查出,要扣回全部已发出的奖金,并要追究领导责任。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情节较轻的单位或个人,由节能管理机构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重大损失的,由集团公司追究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九章附则

9.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九

----在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汇报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副部长 矫 勇(2009年6月23日)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不仅对甘肃、对酒泉、敦煌水利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的一个规划。我们这次来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进行调研,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规划》涉及地区水利的实际情况,研究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保证《规划》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能够尽快上报国务院审批。这几天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时间不长,但感触很深。一是切实感受到敦煌是沙漠戈壁上的一颗明珠。敦煌经济发展水平在甘肃省是比较高的,也不落后于我国中部地区。敦煌的大街小巷里人流熙熙攘攘,人民群众面貌一新,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切实感受到绿洲核心区生态环境优美怡人。我们所到的阿克塞县就像一座花园;瓜州的县城干净整洁;在莫高窟、月牙泉,更感受到了河西走廊文化沉淀和积累的厚重。三是更深刻感受到了敦煌地区的生态危机。从飞机上俯视地面,除了看到昌马灌区、双塔灌区、党河灌区三块绿洲外,大部分都是沙漠,切实感受到了这里生态环境的脆弱。大量数据显示,沙漠不仅影响了敦煌,也影响了昌马灌区、双塔灌区和党河灌区,影响到疏勒河整个流域。

敦煌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对此连续四次作了重要批示。2006年的一次批示非常具体,要求对敦煌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总理的“十六字”批示为敦煌生态保护指明了方向。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要求,水利部和甘肃省共同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已列入国务院2009年的审批计划,我们要力争年底前由国务院批复,为全面推进敦煌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坚实的规划基础。

《规划》编制持续近两年,水利部多次提出修改意见,陈雷部长还专程到敦煌进行调研,对规划的编制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思想和意见,应该说《规划》是相对成熟的。结合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就《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谈些体会。

一、一定要高度重视对自然绿洲的保护

要充分认识敦煌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当前发展,而且关系到长远生存。讲到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时,一般都是说先生存后发展,但是在敦煌地区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发展,更要看到长远的生存。如果不科学发展,现在的发展和繁荣,再过20年、50年、100年,可能连生存的条件都没有了。在飞机上看,不同地区地表颜色是不一样的,核心区是翠绿色的,外围是黄绿色的,再往外是一片黄色,这是人工绿洲的基本特征。如果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处理不好,外围的黄绿色区域会向核心区挤压,将来核心区的绿洲会逐渐被挤压得不复存在。历史上,当地绿洲的存在依赖于疏勒河和党河的滋养,是一种原始生态、自然绿洲。现在担忧这个绿洲,是因为我们在过去自然生态绿洲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人工绿洲,而在内陆河流域,人工绿洲往往很容易取代原有的自然生态绿洲,当原有的自然生态绿洲被完全取代以后,人工绿洲也就逐渐不复存在了。这两天考察的几座水库,不论是党河水库,还是疏勒河上的水库,碧波荡漾,周围的灌区郁郁葱葱。正是因为我们修建了这些水库,并且有了灌区建设,经济发展能力就更强了,因此也就有了当地人民群众发展致富的欲望。这里日光条件好、库水清澈、灌区丰美,而且土地资源丰富,灌区内既有规划内的移民,也有规划外的移民,开荒要水、发展致富的动力很大。但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土地和绿洲给我们带来的回报,而不顾及未来,会危及这一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原有的自然生态就会消亡。

在干旱地区、内陆河地区,保证一个人工绿洲能够长久存在和繁荣发展,就一定要保护好它原有的自然生态。只有实现了这种“双赢”,生态绿洲才能可持续发展。过去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国和罗布泊,现在都不复存在了,这都是因为人类的剧烈活动而造成的。在过度剧烈的人类活动中,大家只看见了眼前的繁荣,却没看到未来可能会消亡的危险。这种危险,温家宝总理看到了,因此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敦煌生态保护工作,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控制人工绿洲规模,打造精品绿洲,实现自然生态恢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追求过大规模的人工绿洲,其质量难以保证,可能带来自然生态绿洲的消亡。

如何建设人工绿洲?说到底就是一个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就是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如何配置和平衡的问题。疏勒河流域有10亿m3的水,我们灌区引用9亿m3,仅剩下1亿m3下泄。1973年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湖泊沼泽面积有188 km2,到2007年只有110 km2,水面明显萎缩,存在消亡的危险,这就是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不平衡所导致的。因此,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无限制地扩大人口和绿洲规模,一定要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节水,增加生态用水量,保护好西湖湿地,确保人工生态和自然绿洲的可持续。当然,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社会肯定要发展,但发展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而不能只是建立在不断扩大水和土地开发利用规模的粗放式外延发展上,要统筹考虑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目标。我们不仅要看到现在,更要看到未来,看到我们子孙后代面临的危险。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感受到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更应为子孙后代的生存考虑,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

二、《规划》编制工作一定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我理解的科学规划,一是要找准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症结;二是要找准解决问题的目标,也就是规划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制订科学的发展指标;三是要有科学的手段和措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敦煌地区生态保护的关键问题是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就是要合理配置生活用水、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用水。目前,我们忽视了生态用水的重要性,把关注点放在了增加眼前的收入、放在财政收入和GDP上了,经济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用水,对敦煌地区的地下水和自然绿洲造成较大破坏。因此,当前要统筹协调好敦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恢复和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敦煌地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一是西湖湿地生态逐步恢复,阻止土姆塔格沙漠不再东进。对于西湖湿地,不仅要防止萎缩,而且还要逐步恢复西湖湿地面积,如果湿地范围不能恢复,也就难以阻挡土姆塔格沙漠的东移势头。二是党河流域地下水位要回升,维护好党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党河流域地下水不恢复,月牙泉就得不到有效保护。三是要保护好玉门关、阳关这些中国历史文化遗迹,这是生态保护的标志之一。这些敦煌生态保护的目标都要在规划中明确下来,然后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和措施来实现。设计单位提出要通过全面节水、适度调水、结构调整来实现总体规划目标,我同意这个策略。只有坚持全面节水,结合区域特点特别是生态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并采取适度调水等综合措施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恢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使敦煌的灿烂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恢复和保护好敦煌地区乃至整个疏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其核心区是敦煌地区,但影响区是整个疏勒河流域,要从流域整体上统筹协调好敦煌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西湖湿地是敦煌地区最为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是保护敦煌地区生态的关键,恢复和保护西湖湿地的自然生态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月牙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月牙泉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只要采取大规模的节水措施,适度调水,月牙泉地下水位是可以回升的,但这仍减轻不了西湖湿地萎缩带来沙漠东进毁灭敦煌的危险,还必须依靠整个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恢复和保护好西湖湿地的自然生态,才能真正实现保护好敦煌和整个疏勒河流域的生态。

《规划》总投资48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我们要看到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保护好这个绿洲。要严格控制耕地范围、压缩农业用水量,节省出生态用水,通过科学调度,将宝贵的水资源输送到西湖,让地下水位逐步提升,逐步恢复西湖湿地的自然生态,把敦煌和疏勒河流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的典范。

三、敦煌地区的生态保护必须采用综合治理

敦煌地区生态保护必须采取系统的综合措施进行治理,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管理,充分考虑市场和农民承受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

一是要采取综合措施。敦煌的生态保护需要通过全面节水、适度调水、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加以落实。首先要做好全面节水。党河流域生活和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的比例为1∶9,疏勒河流域也接近这个比例。可见,这个地区的节水大头在农业节水上。做好农业节水工作,不仅要进行渠系改造,减少土渠渗漏,还要搞好田间工程,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业发展要走高效农业发展道路,而不能走大规模、粗放式的道路,通过高效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节水与增收两兼顾。农业节水最为关键的是要控制耕地面积,压缩灌溉面积,只有控制好灌溉面积,才能真正实现农业节水。

第二要做好结构调整。建设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农业节水的关键措施之一。这几天我们看到,棉花亩年均灌溉用水量700m3,葡萄滴灌只需要300~400m3,种植葡萄比种植棉花能节省大量水资源,而且种植效益高。因此,对这一严重缺水的地区,压缩棉花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葡萄等耗水少的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应该是种植结构调整的一种合理选择。结构调整既涉及节水,又涉及农民增收,减少老百姓收入的结构调整是行不通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种植结构的调整,只有走高效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路子,如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这样才能使老百姓在节水的同时增收,实现“双赢”目标。在做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要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发展旅游业,这是保证生态恢复的一个关键措施。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仅靠老百姓自发进行的从常规农业到高效农业转变的农业结构调整,依靠市场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这不能满足生态保护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由政府主导,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地把节省出来的水资源回归生态。

第三要做好适度调水。目前,敦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高达12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还需要增加,除优先节水外,还需科学合理地调水,但在这个地区调水需要非常慎重。这次《规划》把“引哈济党”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调水手段和措施,由于调水方案是从一个脆弱河流向另一个脆弱河流调水,是以牺牲一部分生态来挽救另外一个生态,因此调水规模一定要适度。目前《规划》拟定的调水规模是1亿 m3,约占大、小苏干湖水量的7%,从研究情况看,总体上还能承受,不会对大、小苏干湖的生态造成较大影响。但这个调水规模应该是上限,绝不能超过这个规模。虽然需要牺牲大、小苏干湖的一些生态,好在其生态系统相对封闭,北边是阿尔金山,南边是赛石腾山,南北中间是一片戈壁,局部的生态牺牲不会对全局造成影响。

“引哈济党”工程初步拟定了三条调水线路,一条线路已经基本被否定了,另外两条线路,一是穿过阿克塞县进入党河水库,另一条是从上游穿过分水岭进入党河。这两条调水线路还需要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进一步比较。考虑到哈尔腾河在少数民族阿克塞县境内,如果两条线路分不出优劣,可以选择穿过阿克塞县的这条线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也符合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政策。

此外,现在就要研究“引哈济党”工程的运行管理问题。从保护敦煌地区生态的角度看,“引哈济党”是生态调水工程,但调来的水进入党河水库后,就分不清楚是哈尔腾河的水,还是党河的水了。我们需要统筹考虑当地水和外调水,综合解决当地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要像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一样,外调水要由工业和城市买单。“引哈济党”工程年运行管理费需要3000万元左右,要切实落实好经费来源,这是工程良性运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二是要加强管理工作。保护敦煌生态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各项管理工作不能待《规划》批复后再开展,比如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移民的“三禁”工作从现在就要开始。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非常重要,也必须从现在就要开始实施,要让老百姓逐渐适应紧缩的用水政策。酒泉市已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首先是“总量控制”。疏勒河昌马水库,这是水量分配的水龙头。如果下泄的总水量是9亿 m3,全部分配到各个灌区,生态就保不住了。但是如果用6亿m3的水分配给灌区和用水户协会,其余3亿 m3的水向下游分泄,那么分配到每个灌区和用水户的总量就会减少,促进节水,疏勒河的生态下泄水量就会增加,促进下游生态修复。要研究疏勒河流域主要骨干水库的联合调度,实施生态用水的集中下泄,减少沿程输水损失,最大可能让水达到西湖。压缩灌区用水总量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可通过压缩灌溉面积、压井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其次是“定额管理”。在这个地区,定额管理十分重要,如果只讲总量控制不讲定额管理是做不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要让老百姓清楚什么是定额管理,如何通过定额管理实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涉及到先进灌溉技术的运用,需要资金投入,这在《规划》中已有安排。另外,在管理上一定要有法制概念。要在《规划》中提出立法建议,通过法律手段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严格监督,责任追究”的管理要求确定下来,确保地方政府不因人施政、因人废政,持续推进《规划》的实施。

三是要考虑市场和农民的承受能力。首先要对农民实行真正的帮扶。以前农民种田,现在让农民搞大棚滴灌等设施农业,农民要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灌溉、耕作技术的要求,政府必须抓好培训工作。既要让农民认识到这种转变的重大意义,又要给农民实惠,国家要给予一定的补助;既要把技术教给农民,又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保护好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强力推进。在转变农民种植方式、耕作方式时,要请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帮扶,进行技术支持,这些政策性建议应在《规划》中体现。其次是市场问题。前两年,石羊河流域调整种植结构,搞高效节水农业时,曾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敦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之后,高效农产品的销路也会成为问题,因此要在《规划》中提出政策性建议,比如实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场对接帮扶,可以让市场规模大的一些城市承接这里的农产品销售。《规划》中可以把农产品销路问题提出来,以后再细化。

四、敦煌生态保护工作必须加快推进

敦煌生态保护已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敦煌地区生态保护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尽快完善《规划》,抓紧报批,一旦国务院批复了《规划》,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无论在节水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要真正下大力气加快推进《规划》的实施。另一方面,在《规划》正式批复前,我们不能等,无论是酒泉市,还是各县(市、区),都应从自身做起,把生态保护这件事当作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利用现有的渠道,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保护绿洲,保护生存环境。比如,疏勒河流域的三库联合调度,集中向下游生态输水,提高河道输水能力等工作,现在就可以研究、实施,需要水利部支持的,可以通过现有的能够支持的渠道优先支持。

10.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十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点

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针对性。以当地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实际为前提,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突出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

2.实践性。以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为基本的准则和要求,坚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程度,不以对错作为评价活动的标准。

3.综合性。将各种课程资源协调起来,综合利用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为基本的准则和要求,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

4.经济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优先选择那些课程成本低、而且可能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资源,即低成本高效益。

5.优先性。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及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6.适应性。不仅要考虑典型和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实际情况,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背景、技能和素质,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情况。

二、人文学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的是知识应用,课程的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够亲身探索和体验课程内容。

1.以学科应用为资源。从内容层面来讲,综合实践课程确实是高于任何一门人文学科的,它兼具多个学科的特点,但又不能完全归属于某个学科。当前,很多学校有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例如文学社、话剧社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社团的优势,以学科应用为依托,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如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近代史的题材。历史科组可以牵头举办“校园话剧节”,以班为单位挑选历史题材表演话剧,学生按照个人特长和喜好分工和合作,有的做导演、有的负责灯光、道具,有的做演员,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而历史老师、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等都可以担任话剧的指导老师。

2.以学生生活为资源。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研究课题,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现实世界到历史和未来,都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课程资源。例如,让七年级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劳动工具的变迁”、“通讯工具的演变”;让八年级学生以“历史上的今天”为课题,搜集和筛选信息。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课本知识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3.以历史名迹为资源。每个地方都会有很多历史名迹,历史教师要善于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迁移体现在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当中,当地有什么名胜古迹;有什么历史名人;是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等。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名迹,让学生爱上历史,爱上家乡,这也是乡土历史教育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

4.以民俗文化为资源。除了历史名迹以外,学校和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等资源,通过挖掘国家、社会、校园、家庭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实践能力。革命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家乡风俗文化、地方特产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设计模块。

5.以校园基地为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尽可能多地创建校园实践基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等联系,与这些职能部门定期联合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

以开放的观点看待学科的知识,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构成,为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开展课程活动的重中之重,上好综合实践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选择相应的教育资源。

11.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水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效益

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 m3, 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由于各地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影响, 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 水资源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工农业用水结构不相适应。 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同时也是一个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水, 作为钢铁工业必不可少的资源, 是十分珍贵的。 同时, 工业企业使用后受污染的水对自然水体的危害是众所周知和难以避免的。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合理用水及节约用水是当今保护水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环节。 邯钢能源中心通过建立钢铁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积极优化管理模式, 高效利用水资源, 降低吨钢水耗、节约用水成本, 不仅是生产发展需要, 更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一、钢铁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与实施的内涵

邯钢能源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提高水资源生产率和降低水体废弃物排放为目标, 以优化水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 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科学制订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 健全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为实现邯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实施水技术室集中一贯制管理模式, 减少过程损耗。 全面加强水系统生产过程控制。 实行层层负责制, 由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管理,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新工艺、组织技术攻关, 实现源头节水和减排控制。不断发展和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 采用高效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 拓展循环水、串级水、回用水使用范围, 建设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 最终实现新水的节约使用以及达标废水不断向“零外排”靠拢。

二、钢铁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与实施的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水系统工作室, 实行集中一贯制管理

成立水系统专业技术工作室, 实行集中一贯制管理, 形成以水技术室牵头总负责横向集中、纵向到底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机制, 确保水系统生产和设备的运行质量和效果。

水系统工作室的基本职能包括:

1.组织制定年度水资源综合利用各项指标完成计划、目标和奋斗目标, 下达月度水系统质量指标, 制订奖罚制度, 实行层层负责制, 确保水资源介质达标高效。

2.组织建立健全技术规程, 监督检查技术规程执行; 制订水系统技术方案, 查找、征集设备缺陷和存在问题, 组织解决技术难题。

3.定期组织召开技术讨论会和专业技术会议, 组织本专业技术主管考评。

4.组织制定优化供水运行方式, 降低运行成本, 降低新水消耗。

5.对专业内的新工艺、 新技术、 新设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吸收和利用, 并进一步研究创新。

6.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日常工作主要有:

进行供水系统运行经济性、可靠性状况分析, 查找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制定供水系统检修、维护、技术方案, 解决技术问题;组织供水系统设备事故处理和分析, 制定改进措施;编制完善供水系统技术规程。 对系统水质情况进行监督分析, 系统水质出现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各生产工序对水质要求, 提出改进方案, 并组织落实实施;不断转化、吸收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对系统排水水质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改进建议, 确保系统经济稳定运行。

(二) 采取新工艺、实施节水减排源头管理

积极利用、改善节水、减排的新工艺、新设备替代耗水量大、污染物排放量高的旧工艺, 实现源头节水和减排的控制。

1.高炉除尘湿法改干法。 近年来, 邯钢先后将4#、5#、7#高炉除尘由湿法改为干法, 高炉煤气显热显著增加, TRT发电量同比提高30%~35%。 相对于湿法除尘, 干法除尘每座高炉可节约补水20~30 t/h。 在湿法除尘工艺中, 在瓦斯泥沉淀及废液回收环节产生大量氨氮等污染物排入厂区下水道, 污水处理工艺的来水水质较差。 而干法除尘的大部分污染物随除尘灰外排, 厂区污水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显著降低了后续工艺的处理难度及物料、冲洗水的消耗。

2.干熄焦替代湿法熄焦。 邯钢东区焦化原采用湿法熄焦工艺, 消耗大量冷却水, 后续处理工艺运行、维护成本较高。改为干熄焦后, 熄焦产生的余热由氮气带走用于加热余热锅炉, 产生中温中压蒸汽40 t/h左右供汽轮发电机发电, 日发电量可达13万k W·h。干熄焦机组为热电联产模式, 汽轮机抽汽可供焦化区域就地使用, 沿途损失小, 减少了外管网向焦化区域的蒸汽输送。熄焦用冷却水停用, 汽机循环冷却补水仅为30~50 t/h, 且无污染物产生。

3.高炉冲渣水余热外送。 邯钢与邯郸市市政热力公司合作, 开展冲渣水余热回收利用, 不仅使邯钢与热力公司实现了双赢, 更重要的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邯钢4#、5#、7#高炉冲渣水原由冲渣池收集, 部分水渣外排后, 由循环泵送回出渣工艺冷却炉渣。 现在三座高炉冲渣系统附近建设两座大型热交换站, 采暖期供暖水吸收渣水热量直接供应市区居民采暖, 最大供热面积达70 万m2。一方面, 节约了高炉冲渣水冷却风机运行的电能, 另一方面, 减少了采暖锅炉的运行, 直接减少了大量燃煤污染物的产生。

(三) 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提高系统资源利用效率

围绕水系统存在的缺陷等问题组织进行技术攻关, 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1.消除供水工艺缺陷。 生产供水系统出于供水安全考虑或工艺需要, 不同水种的主供水管道或各循环系统分支供水管道经常存在串接。 但是, 水质差别较大的不同水种之间串接, 必须使用闸阀做到可靠切断, 否则会造成系统水质恶化, 系统水质调整置换增加水耗。

炼钢水处理系统有中水、河水两路补水供水, 之间串接运行, 中水经常由于压力高串入河水, 造成炼钢软水站出水氯根超标。 采取对系统串接阀门更换、降低中水供水压力措施, 消除这一问题, 稳定软水站出水水质。

发电河水补水同脱盐水补水管道存在联通, 河水串入脱盐水供水管道造成高炉热风炉供水硬度长期超标。 对串接点阀门更换, 消除这一问题, 稳定热风炉供水水质。

2.优化工艺, 串级用水。锅炉引送风机、取样器、发电引送风机、复水泵冷却用水对水温要求高, 必须使用河水降温, 其排水除水温略有升高以外, 水质未受任何污染, 进行回收作为邻近循环水泵站净环系统补水再利用。

一、三锅炉引送风机回水进四水站河水供水泵组吸水井进行回收再利用。

发电引送风机、复水泵冷却用水作为循环泵站补水, 富余水接入CCPP发电循环泵站吸水井, 作为CCPP发电部分补水。发电引送风机、复水泵冷却用水作为循环泵站补水, 富余水接入35000 制氧循环泵站吸水井, 作为其部分补水, 解决由于水量不匹配发电循环泵站吸水井溢流问题。

制氧循环泵站、发电循环泵站对水质要求较高, 其排污水水质基本上接近滏阳河河水水质, 发电、35000 制氧循环泵站邻近高线、中板循环泵站, 可作为其补水梯级使用。

四、五、七高炉气密箱排水为脱盐水, 其回水进行回收作为一、三风机循环泵站五高炉循环泵站软环闭路补水梯级使用。

3.提高水循环系统浓缩倍率。 由于连铸二冷水对水质要求较高, 而原沉淀、过滤水处理工艺无法保证其对水质要求, 系统依靠大量补水置换保证正常生产。 在采取化学除油技术保证系统供水悬浮物指标达标的基础上, 对水处理工艺进一步改进, 在连铸二冷水供水子系统增设自清洗过滤器, 截留水中粒径大于100 um颗粒物质, 保证生产对水质要求。 同时, 对过滤器反洗水处理回用系统进行改造, 消除原系统缺陷, 改进操作, 实现反洗水处理达标全部回收。

4.降低新水输水损耗。输水管道的泄漏, 如不能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将造成极大的浪费。特别是邯钢东区大部分管道使用年限已久, 这一情况尤为突出, 降低漏损, 至关重要。如冷轧区供水管网暗漏较多, 如全部更换费用较高, 不更换则出现巨大浪费。冷轧区供水系统除东西区循环供水泵站需连续补水以外, 其他为区域消防水, 只在出现火险时使用。对供水工艺进行改进, 利用管廊内原停用管道, 向东西区循环供水泵站供应补水, 通过阀门同区域消防水断开, 正常情况停供, 出现火险时开阀供水, 消除供水管网泄漏。

5.开发中水新用户。 多年来随公司中水回用的大力度推进, 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水循环系统已广泛使用。 但是还存在着焦化生物稀释用水、炼铁高炉除尘、中速磨等设备冷却水由于氯根高一直未使用, 通过近几年双膜法脱盐工艺的应用, 剔除水中盐分, 水的富集缓解, 回用中水氯根大幅降低, 对照相关规范现中水已能满足其使用水质指标要求。

6.中水分质供应, 污水分质回收。 确定中水使用原则:分质供水, 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全部供双膜法化水站, 其他能使用中水的用户全部由第一污水处理厂中水供水。

确定污水回收原则:分质回收, 选择COD、氨氮含量低的污水, 扩大第二污水处理厂回收处理污水水量, 达到满负荷生产, 提高中水外送能力及供水品质。

对中水管网改造, 三炼钢、新中板、八万煤气柜等原使用第二污水厂中水的用户改为使用第一污水处理厂中水。

7.完善计量, 加强用水管控。 确定生活水使用原则:除餐饮和洗浴使用生活水外, 其他任何用水不能使用生活水。 对厂区不符合使用原则的用水改为使用河水或中水。

由于分支生活水管道较细, 发生泄漏不易发现, 淘汰使用年限久, 易发生破裂漏水管道;切断各单独岗位供水分支, 职工洗浴用水区域集中建点供应, 杜绝跑冒滴漏;完善各供水分支计量, 通过加强管控, 杜绝浪费;停运生活水加压泵站, 避免管网压力随用水量变化波动, 减少管道破裂频次。

三、钢铁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与实施效益效果评价

(一) 社会效益显著

借助于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构建与实施, 各子循环系统浓缩倍率得到提高, 提高中水回用量显著增加, 新水提取和污水外排逐步减少, 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又得到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树立了邯钢节能减排的良好形象。

(二) 经济效益测算

通过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与实施, 2015 年比2014年节约河水提取114.68 万立方米, 节省自来水结算费用397.52万元, 节约电能消耗2031.64 万元。水资源综合利用所取得的直接效益2155.29 万元。

四、水资源综合利用未来发展展望

虽然邯钢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但放眼未来, 钢铁行业面临着市场、环保、资源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其中, 水资源综合利用是钢铁企业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 许多节水、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 结合不断提升的管理水平, 水资源综合利用将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国旗下讲话下一篇:我们的生日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