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的感想(共10篇)
1.学习心理学的感想 篇一
学习心理学以后的感想与收获
罗越
茶文化09级2班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心理,一直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所以在我第一次打开选课的课表,我就决定要选修心理学,这样的一个貌似很神秘的学科,让很多人趋之若鹜,而我在很多人的竞争中,终于抢到了难得的名额,去了解这个让很多人的感觉到深奥而虚幻的学科。
通过学习,我才深刻的感觉到,人的心理,其实是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心理学,其实很多时候很有一些哲理的味道在里面,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它解释了很多东西,也在不经意间,让人明白了很多道理。
印象很深的一节课是那节一点点舍弃生命中重要东西的课,通过那节课,我才发现,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都是亲情。生命总好像有很多的东西都很重要,只有这样的一种小测试,才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这就是心理学的神秘之处。它总是能进入你的潜意识,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学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心理学课上 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心理学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也学,这也是心理学的一个神秘的地方。很多时候,你看热闹一样,不经意间学会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生。心理学,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学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了心理学,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我是一名在部门工作的同学,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会接触到很多人。心理学让我更好的了解我所接触的人的心理,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这些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了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虽然心理学的课已经结束了,虽然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热情又再次上了一个档次,心理学展示给我一个越来越大越来越神奇的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研究心理学这个学科。这是一个很有用很有吸引力的科目,会带给人一生的财富。
2.学习心理学的感想 篇二
俗话说:“泰山易移, 本性难改”.3年前, 当新课改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 笔者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自己驾驶的事业帆船是迎着课改的春风去搏击海浪, 还是进入避风港等待观望.面对严峻的现实和各种新课程的培训活动, 笔者深深地体会到, 等待观望只会被现实所淘汰, 如果勉强能担当角色的话, 也是误人之弟.尽管自己当时还在使用老教材, 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深深地激励着笔者, 要不被课改所淘汰, 而要有所作为必须投入课改, 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学习理论, 感悟新课标
为了使自己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笔者总是抽空认真学习新课标, 学习各种理论文章, 以此来提高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 感悟新课标, 从源头上对课改产生动力.通过学习使自己更加明确“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三维目标的确定, 迫使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改的大风大浪中不断前进.
通过理论学习, 笔者感悟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 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 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体现了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特点, 促使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重新定位,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和合作者, 要重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和开放性.
二、参加培训, 认识新课标
2003年浙江省有49个县市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实验, 我市是其中之一, 当时笔者还在教老教材, 但笔者明确一点, 教育理念的更新不分新教材和老教材, 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等到教新课程时才进行.笔者为了从认识上对新课标的要求有所理解, 主动、积极地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暑期新课程培训活动.不但听讲认真, 还主动做好笔记, 然后利用晚上时间研究, 反思培训内容, 新课标有什么要求, 与原来的《大纲》比较有什么不同等.教学目标上, 由原来的两维目标到现在的三维目标, 对教师有什么新的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发生哪些变化?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设计思路又是什么?课程目标上与原来《大纲》相比有什么不同?增加了哪些要求?
3年中, 笔者多次参加市级新课程培训, 教研活动, 校级新课程研讨活动, 以此, 加深对新课标的认识.
三、课题研究, 理解新课标
为了使自己能赶上新课改的要求步伐, 不落伍, 笔者除了平时能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参加各种新课程的培训、教研活动外, 还积极参加教研组以新课程为背景的课题研究, 其中绍兴市级新课程教改课题《基本新课程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于2003年3月被市基础教学重点研究项目立项, 通过为期两年时间的研究, 积累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第一手新课改资料, 并结合教研组工作, 开展尝试活动, 如对《课题研究》中的“宽松的课堂教学”研究, 历时一个学期, 除了课题组的6位老师参与研究外, 教研组的其余老师, 特别是任新课程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开出市级公开课2节, 校组公开课6节, 组内公开课8节, 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大家普遍反映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教育学习环境-给学生发展的“桃源”空间.
大家一致认为, 学生的成长只有一次, 成长需要体验, 谁也代替不了学生的体验和成长, 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待以开发的金矿,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 努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 增强自信从而找到自我, 表现自我, 展示自我, 在各种宽松的环境体验中感到我能行.
四、主题研究, 实践新课标
2005年下半年是我校全面普开新教材的一学期, 也是笔者真正接触新教材的一学期, 尽管之前也参加一些新课题的研讨活动, 包括绍兴市2004年10月在我市举行的“聚焦新课程”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叫了来自全市7位教师的精彩讲课和专家的点评, 但对笔者来说总是在观摩阶段, 自己无法体验新课程的亲身教学, 2005年下半年自己亲自接触了新课程, 随着新课程的普开, 理念的更新, 市级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出来, 数学组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探讨, 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法指导”这一主题教研通过理论学习, 互相听课, 共同探讨, 共同摸索, 2006年3月2日、3日由两位教师开出了相同内容的主题教研的研讨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先由一位教师根据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5位智囊团成员的集体参与指导的教案开出第一节研讨课, 组内教师全部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 每人写出听课反思, 提出从学法指导上的具体要求和见解, 5位智囊团成员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 结合后将信息反馈给第二位教师, 第二位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智囊团成员的要求, 进一步进行教案的修改, 在这一基础上第二天向全校开出同一内容的研讨课, 全体数学教师还是参加听课和评课活动.教研可谓是绍兴市级课题的延续, 两位教师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是学生接受老师指导的前提, 大部分教师听课后的反思中写到:“两位教师在课堂中类似于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菊萍姐姐的模式, 学生觉得可亲、可近、有问题敢于发表, 有困难敢于求助, 这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学法指导, 而且也是课堂出现惊奇情境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次主题教研活动, 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指导, 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探究的能力, 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同时, 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法指导,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学会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放弃从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 学生是配角或观众, 学生必须跟着老师思路走的做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用中学”.两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是在这里.
3.浅谈学习教育学原理的感想 篇三
【关键字】教育学原理;学习感想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通过在研究生阶段所学习到的关于教育学原理的知识,我对教育学原理学科有以下一些看法。
通过教育学原理的学习知道,教育从产生之日起,一刻也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教育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还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更替而发展变化。教育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为题之一。社会决定教育的基本原理。地理和环境对教育有着影响。人口数量对教育有影响和制约。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有着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影响和制约。社会精神文化对教育有影响和制约。但是教育也促进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促进人体身心发展,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传递知识经验,创新知识经验。并且教育又从另一面控制人口数量和质量。教育可生产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是科学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同样为维护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一定社会所学要的人才,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维护和安定既定的社会秩序。教育同样作用于社会精神文化。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我认为,教育学不能单纯作为知识内容进行教和学,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且会运用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
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始终将自己作为教学者与学习者相统一的角色来看待。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习者,一个与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共同成长的学习者,通过平等地讨论和对话,表达自己的教育认识,吸纳学生合理的教育见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人,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次,改变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开辟教育学第二课堂。在课堂上,提倡平等对话,在课外,提倡积极交流。
4.学习华为的感想 篇四
集团这此对学习《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以董事长为核心的领导团队在集团事业蒸蒸日上的情况下,给集团的所有干部员工指明前进的方向——我们要作农牧行业的“华为”;我们学习夕日的华为,虽然还暂时渺小却有作世界巨头的雄心;学习今日的华为,虽已获得成功,却能勇于自我批判。
在这次学习《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时印象最深的是田教授的一句话:集团所有管理的立足点都是为顾客服务。
我们作为集团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其实经常会和基层管理人员发生管理观念上冲突:我们审计人员重视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基层管理人员强调经营管理的灵活性;我们审计人员力争避免管理和内控的风险,基层管理人员却希望操作上更简单便捷;我们审计人员更多立足于对董事会负责,基层管理人员更多立足于满足市场和顾客需求;虽然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过程和手段却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我们审计人员应该怎样作好我们的审计工作,为集团的发展和创造利润作出自己的贡献呢?通过这几天的思考,我认为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作得更好:
第一、在集团每项制度纪律出台后自己率先执行,既是作好榜样模范作用,更是为制度纪律执行时带来的不便寻找解决方案和措施,为制度和纪律赢得全员的支持而努力。
第二、我们一定要多到生产经营现场,多与基层工作人员交流沟通,要更多的了解基层现状,更多地思考和解决经营管理难题,让我们的审计工作既能促使集团经营管理规范化,又能提高集团的人均工作效率。
5.学习英语的感想 篇五
感
想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1年6月8日
关于英语语法学习的一些感想
以前就听学长说,来了吉大就得听听李可访老师的课。这次有缘报到李老师的选修课《英语语法知识》,深感荣幸,有机会听高人指点一二,让我受益良多。
李老老师讲课风趣,严谨,而且犀利,完全颠覆了我对高中语法和句子以及英语的认识,许多平时做过的习题,在老师的讲解下,可谓千变万化,答案不一啊。让我也明白了,许多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向不一样,问题的答案就不一样,此可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闲事少扯了,下面言归正传,以下是我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认识以及我的建议:
一,学习要有深刻的印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离开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孤零零地讲解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已被证明是失败的。如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时态,主语为单数第三人称的陈述句,该动词加-s(es)这一概念,老师讲起来好讲,学生听了也明白,可是用的时候往往搞错。这并不是学生不知道在动词后加“s”或加“es”,而是练得太少,没有形成言语技能和语言技巧。而您通过反问学生,让我们回答一些问题(通常我们都是答错的),您再引经据典,给我讲述正确的答案,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映像深刻,现在对您将的一些内容还是记忆犹新!
二,多练习才是王道。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都不能只靠讲语法规律,而必须突出精讲多练,练得有法的原则。教师应想方设法变通设计的句型,调动学生参加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把死的语言材料变成课堂上生动活泼的言语交际,使学生在积极兴奋的状态中,通过听说训练,对所学句型达到熟练掌握,脱口而出的程度。在学生对所学的语法项目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时候,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可及时地归纳讲解,然后进行多种形式的活用练习,这样才会逐步地掌握并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我想这也是您上课和我们互动的原因吧。
三,语法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根据语法的交际功能,运用一定的运用语法项目的情景,设计合适的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自然接触语法现象,体验语法结构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使语法教学更趋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
四,语法也会过时。历史是在不断的前进的,语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多多少少的发生变化,借用鲁迅老先生的一句话来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同理其实世界上也本没有语法,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语法了。举个例子吧(自己编的例子),话说唐朝时,中国国力强大,是世界头号强国,西方那帮小国家就想来唐朝发财,西方诸国也想与大唐交好,西方便兴起了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当时某知名学者还编撰了《现代汉语语法》一书,甚是畅销。时间斗转,来到了21世纪,某英国人来中国旅游,见到熟人他不说‘你好’,反而道‘**吉祥’,究其原委,原来他在英国学习汉语是用的还是唐朝的那本语法书,可笑可笑。这个例子未免有些过于夸张,但是其中的寓意去及其深刻啊。无时不告诫我们,学习就要学最新的,语法也是会过时的。
五,我们邀接受英语汉化的事实。也是最近我问外教Mr_Word的话,我问,你们接受‘long time no see’这样的句子吗?他说是的。近些年来,随着英语的普及,也是大量的英语汉化了,以我们国人的思维,去说英语的句子,这本是不符合语法的,错误的。但是,让我们想象,什么是语法呢?不就是大家说话的习惯吗,现在中国15亿人都这么说,这就是语法!只能说我们说的不地道,你能说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说话是错误的吗?说道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实验: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在笼子的另一端挂上香蕉,但是,只要那只猴子敢去抓香蕉,工作人员就用水龙头去喷他和其他的4只猴子,只要那只猴子去摘,其他猴子就打他,久而久之,这5只猴子谁也不去摘香蕉了;有一天,工作人员,用一只新的猴子去换了一只出来,新的猴子不知道,就去摘香蕉,结果可想而知,被其余四只猴子揍了一通;接下来又换了只。。。。就这样5只猴子都被换了出来,知道为什么不摘香蕉的5只猴子都不在了,笼子里的猴子都不知道为什么不去摘香蕉,但是只要谁去摘,就要揍他。这与语法的形成是多么的相似啊,只要大家都说这样对,那就是对,说不对,就是不对。所以说,15亿中国人都接受了汉化的英语,那他就是语法。我是这么想的,也许过于片面,但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六,这也是对您的建议。我希望您仔细看一下四和五所说的内容。我觉的您明年可以开一个《现代英语语法》,我们抛弃所谓的条条框框,看看现代的英国人是怎么说英语的。谁说语法是死记硬背,谁说英语对交流用处不大,我觉的要学好英语,语法很重要,要学好语法,就要学当代的语法。这些都是我以前上初中想的事,这次听到您的课又让我想起了好多。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这短短几周的课中(虽然有几次和高数课重课了,没到),我受益良多,在此深表感谢。
6.学习的感想作文 篇六
每天从早上六点起床,到下午六点吃饭,一直都是很忙碌。早晨在操场上集合,集合完毕后便是早操,早操完了就是晨跑,这些都结束后才能去餐厅门口集合,再经过几分钟的军姿后,才是大家最期待的吃饭时间。无论何时,无论有多着急都需要排队,站队的秩序也不能有丝毫混乱,否则就会受到处罚,有时甚至吃不上饭,最轻的处罚也是下蹲起。这些虽然很辛苦,但也同样磨练着我们,让每天养中处优的我们体验一下军人的每天的生活,磨练了我们的决心。
在寒风中、小雨中站立,每天面对高强度的训练,每次活动结束后头上总是会挂着颗颗汗珠,这时连迎面而来的北风打在身上的感觉都是暖的。而且每次训练不到一半,肚子就饿了,但是我也只能强忍着饥饿继续训练。
通过训练,让我认识到了纪律的重要性;每天用汗水和劳累换来的一顿饭,让我懂得粮食的可贵;同时,那些团队协作的游戏也让我们知道了团队的合作的重要性;还有这辛苦后得到的成就感,也让我们懂得了劳动才能得到成就这句话的意义。
7.学习心理学的感想 篇七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育事业,合作方式
任何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合学生, 顺应学生, 服务学生。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确实很不容易, 也很辛苦, 但是我们教师要有以苦为乐, 乐在其中的心境, 因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为了苦孩子, 甘为骆驼”的胸怀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大爱, 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要想做到教育教学适合学生, 顺应学生, 服务学生, 我们教师必须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还有教师具有以前那种传统观念, 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地淹没, 只能导致师生间的隔膜、对立甚至怨恨。只有师生平等、和谐地交往, 才能让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教师千万不能认为学生是小孩。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小孩不小歌》里说:“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 便比小孩还小。”“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充分体现陶行知先生的那种师生平等、和谐共处的博大情怀: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 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 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 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 说:“这是奖给你的, 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 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 说:“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 你立即住手了, 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 说:“我调查过了, 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 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 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 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 我错了, 我砸的不是坏人, 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 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 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 我没有多的糖果了, 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教师只有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良好氛围, 才能创造有利于学生求知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有效、高效教学。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从教育过程中的领导者、操纵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在当今新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再是配角,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 而是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呼唤“新版教育”, 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 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 我们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学生充满求知欲的强烈心境。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 相互启迪, 产生共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 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的挑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 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 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 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 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 不要怕出错, 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 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 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 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 是生命的活动,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达到高效学习。
培根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漠视者冰结心城, 四海枯竭, 丛山荒芜。”教师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并给予表扬和适当的奖励。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 也是允许的,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一些支持, 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 就是没有人本精神的人, 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就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8.世博图书出版的感想 篇八
世博出版是立足于世博会,为促进文化传播和思想交流服务的。纵观本次上海世博会的出版姿态和出版表现,从政府到出版单位,对参与世博图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这既是主题性的责任,也是商机。两方面的结合就形成了本届世博出版的特点,可以给出版业带来不少启发和思考。
好的推广营销更易带来效益
针对上海世博会,全国出版了上千种世博主题的图书,总体是正面的。其中有的介绍世博历史,有的介绍本届世博;有的是有深度的文化类思考,有的是浅显的服务类指南。内容和文化内涵应该说应有尽有,丰富多彩。但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上,还与国外差距很大。比如明信片,没有很好培育发展,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在国外如果办这样的展会,明信片是主打产品,但这次几乎看不到;还有就是令人眼睛一亮又叫绝的书,印象中也少。
就世博图书的推广方式来说,不同阶段方式不同。比如“世博前”阶段主要在书店和系统。那个阶段以宣传世博、培训人员为主,所以形成了这种特点。我们东方出版中心有本《走近世博会——世博知识100问》,在世博会召开前发了近20万本,主要在书店卖掉,很多单位也来团购,作为比赛、培训的教材;也有的书成为系统团购,比如《世博公务员读本》,在上海公务员中发了几万本,还有《世博英语实用手册》,在志愿者中也发了几万本,《上海世博会概览》一书,团购也比较多。
5月1日世博会开园后,进入“世博中”的销售阶段,上海成了世博书销售的主战场,其中又分成了园区内和园区外。这次园区内的图书网点布局很差,开始只有一家上海新华传媒,后来又增加了三个摊点,总的还是太少。我到园区去了5次,发现书的销售条件不好。不是游客不要书,而是根本看不到书店和书,这和园外的情况反差很大。园区外的销售情况就截然不同,上海新华书店、外文书店、机场书店都卖得不错。上海两个机场130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图册》(以下简称“官方图册”),甚至230元精装的“官方图册”,每天都能卖不少。一些网络书店也走得不错。有家日本人开的连锁超市,日文版卖得很好。
综合起来看,这次推广营销我们用了各种办法,是立体进行的。除了零售以外,团体直销是重要的方式,我们成立了直销部,发动员工去企事业机关上门推销,效果较好。授权境外发行总代理,在日本和中国台湾、香港三地,推销了将近万本“官方图册”,是图书“走出去”的成功尝试。与企业公关、传播相结合,我们台湾的代理商把书与广告结合,做成商业“礼品”,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加以借鉴,在内地也取得了成功。
以前图书做大幅广告做不起,但与公益结合,有企业来买单宣传我们的图书,就很成功。这次,我们的“官方图册”在很多报纸如《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等均有大版广告,是企业公益合作的成功。
这次世博护照在园区卖疯、卖空,虽然它不是图书,但销售如此成功,对国有出版社也有启发。它利用了世博护照盖章留念做成了大文章,名利双收,说明其创意好,促销好。这是民营公司做的,他们是体制出创意,体制出动力。我们国有单位真是望尘莫及。
对于做文化要“心中有主”
在世博出版现象中,有关吃、住、交通、游玩、购物等实用型图书比文化类图书更热销的情况,是由如今快餐式阅读的大环境决定的,也是由人性决定的。“老妈粉丝”总是比鱼翅消费量大,所以,不可用一种标准评价图书。同样的,一本好书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也不是一般的旅游指南可比的。因为,文化是一种选择。
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会很偏颇地看文化,不会去与经济对立。作为一个出版社,为了文化理念,年年亏损,员工薪水也发不出,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能维持基本经营的状态下,去追求文化;在纷乱时候,做到“心中有主”,也是不容易的。现在干扰你坚持文化、坚持出版理想的因素是很多的。面对你的有两根指挥棒,一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比如现在出版社评级,不管出版社面对的实际状态如何,都同样按经济效益来分一二三级,没有分类指导。综合性的专业性的,都放在一个锅里评。这会使做社长的人坐不住,有压力。这和国外做文化出版不同,国外没有人来评级,只要你愿意,可以心安理得地做文化。所以,我们这里做文化,一定要“心中有主”,你可能受表扬少,可能评级低,但你要有定力。除此,一定要有眼光、有关系(有名家)。否则你想做也做不出文化,有此心而无此力。
一个出版社要注意学术内涵和精神文化,要有规划、持之以恒地去出版一些这方面的书,这是可以肯定的。在这方面出版社也是大有可为的。我们东方出版中心能力有限,从《大百科》出版到《文化苦旅》,到近年的一些项目,也看到了文化的重要。但学术文化方面为什么现在很少震撼力的东西面世呢?细分起来还是编撰类的多,原创类的少。我们很多系列的、大部头的,大多是编撰的、汇编的。比如《辞海》、《大百科》,都在做修订工作。这也是成绩,但对当代人震撼不大。很多文化书、学术书没有太多的新观点、新思想、新价值。历史上单个作家、学者的名篇是最重要的,文不在长,但是都经典又代表时代。年轻时大家读过的《科学发现纵横谈》,这本书不知印了多少,影响就很大。现在这方面品种很多,但好得让人眼睛一亮、可以传世的,实在太少。这也是文化出版难做的地方。有的出版社提出要做“文化脊梁”,但这个时代没有上游的“文化脊梁”,哪来出版社的“文化脊梁”,出版是受制于整个时代的知识界的。这两年科学界失去了钱学森,学界失去了季羡林,艺术界失去了吴冠中,大家议论纷纷,谈到了教育不出人才,不出大师和名家。其实,出版也是一样,一个时代没有几个顶级的思想家、文化人、学者,出版业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要兼顾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全国出版社里,我们东方出版中心做世博书最早、最多,也做得比较好。我们很主动地介入,一是中国出版集团作为国家队,肯定要参与。我们是集团在沪的出版机构,应该代表集团参加,这就是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二是商机。现在图书很难做,我们主观上认为世博书会比较好做。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比如我们大部分选题来自世博局,为他们服务,但世博局不承诺回购。后来我们发现,他们会分批回购,但不承诺。这就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的态度是干!世博局推荐过来的项目,我们基本上照单全收,但印数谨慎一点。另外,促成大干的是集团的支持,给了
30万世博图书出版基金,钱不算多,但是支持很大,万一亏损可以补上。所以,我们拿了很多项目,如《上海世博会主题解读》、《世博礼仪》等,大部分书销得不错,销过1万册的有10余种。
后来,我们在集团公司领导、中译公司支持下积极竞标官方读物。由于方案做得好,集团整体实力强,我们中了头标,获得了“官方图册”全部和“官方导览手册”外文版的出版任务,做了15种书。尽管时间紧,版本多,语种复杂,我们还是赶在4月25日全部出齐。但意外的是主办方回购很少,园区销售条件很差,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我们的估计过于乐观了。所以从4月末以来,我们加大了园区外的推销力度,全社员工都为确保世博书的发行献计出力,目前情况大有好转。
我们也开发了一些自主的世博选题,有的很成功,也有的一般般。比如《世博与科技》、《世博与建筑》、《世博与艺术》,是有学术文化含量的,其中《世博与建筑》输出版权到台湾地区;涉及历史的《世博梦幻三部曲》、《百年世博梦》、《水的故事》、《自然的故事》、《历史的回眸》、《典藏世博——昨日物语》、《典藏世博——封片故事》,大多图文并茂,各具特色。这些图书卖得不错,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世博书我们几年来做了50多种,形成了数千万的销售,出版社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要在世博会等类似主题出版上实现两个效益的双赢,从我们的做法中可归纳出以下几条:
1要有超前意识,服务意识。我们从2006年末就开始研究、介入世博主题,根据世博局的要求,写了上万字的“世博图书开发可行性报告”,领导看后同意我们成为合作伙伴。图书项目很多,世博局下发项目的时候,有的出版社挑精拣瘦,或者一听世博局不承诺包销就放弃了,我们几乎是照单全收,服务第一,以取得主动为先。
2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政府的特点是层层请示,要做很多书面方案。因此,方案要细、要实。我们的一些方案包括后来“官方图册”竞标成功,是标书做得细、全、深,该想到的全想到。一些书的选题策划书也是如此。
3统一核算,抽肥补瘦,不计较一本书的得失。这样有利于做大做出影响力,同时总体上经济效益也不差,啃了骨头也吃了肉。
9.学习民间音乐的感想 篇九
第一次接触民间音乐欣赏这门课程,感觉和自己想象中的课堂相差甚远。原以为音乐欣赏这一类的课堂会是无比的令人陶醉,却不料,事与愿违。课上老师播放的大多是一些我几乎听不懂的音乐,所以,第一次课我便已有开溜的念头了。但是,毕竟自己已经选择了这一门课程,总不能就这样从一开始就把它给否了吧?我无比地纠结着……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坚持,怀着美好的憧憬,我希望自己可以在这门课程中有所收获。
接下来的课堂里,我开始尝试着略过歌词仅听音律,原本烦躁的心情竟也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再看视屏中劳动者们欢快的笑容,我似乎也被他们所感染,心情变得舒畅起来了。闭上双眼,我有时甚至还感觉那场景就在眼前。音乐的感染力的确是巨大的。民间音乐当然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国家风土人情的重要体现,民间音乐已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于是,我开始渐渐地正视这门课程。课上,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民间音乐的起源及发展。它最初起源于劳动者,而后在世世代代的传播过程中,经由无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并不断积累、沉淀、筛选。可以说,它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奇感使一些现代人热衷追求新潮、新艺术形式,而忽视了本民族固有的艺术精粹。尽管民间音乐还在静静的流传繁衍,它的重要性和社会作用在一些层面已经慢慢开始被淡忘忽视。因此,新一代文艺工作者要认识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重视民间音乐的生存与发展,要把创新植根于民间音乐,深入学习研究民问音乐的精髓,保护、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优秀文化,切实为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贡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学期的民间音乐欣赏课让我对鲁迅先生的这一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10.学习军事理论的感想 篇十
不知不觉中,总时长九周的生动的军事理论课即将结束,带着些许依依不舍回味,着这几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这一行行文字。
当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对军事装备的好奇,抑或是对军国大事的潜意识中的一种关心,我就对军事方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放假没事了的时候总爱到小镇里的兵营里去玩,看解放军叔叔精彩的军事训练,看坦克车轰隆隆的开过,卷起满天的尘土„.后来长大了一点,知道关心实事新闻了,但最关心的总是军事方面的消息:我会经常购买一些诸如《兵器知识》、《舰载武器》、《世界军事》、《环球时报》之类的杂志报纸,疯狂地攫取军事方面的消息。
后来上了大学,参加过了磨练人意志的军事训。仅仅是经过了最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我们已经偶尔会感觉到累了。军人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产生无穷的战斗力。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军令如山倒”,即使是赴汤蹈火,也是义无返顾。训练场上哨音一响,所有人都要立正肃静,令必行、禁必止。回顾历史,正是这严格的纪律让人民军队由小变大,战胜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呀!军队是一座锻炼人的熔炉,一个个战士在这里成铁成钢。在这里,我们能学到雷厉风行,遵规守纪的作风。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养成吃苦耐劳,坚如磐石的品质,不是说美国历史上诸多总统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过军旅生涯的吗?一天的训练下来,腰酸背也疼,两条腿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但我从心底感激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让自己更加坚强,也许许多年以后,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仍会留恋这段美好的回忆,才会体会到它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也开始懂得,原来小时候喜欢看的那么精彩的军事演习,训练起来一定是很辛苦的!于是我开始在心里对我解放军战士肃然起敬。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程。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强化了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的国防观念。这几周中我最爱听的课就是生动有趣而且意义深远的军事理论课了!每每全神贯注的听完却还意犹未尽,总觉得听不够。教官们向我们讲述了当今我国国防的形式与现状,国防法规的产生、发展、特征,各种军事高技术以及武装力量的基本概况,世界军事的形势、国际战略环境以及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让我们学习到大量的现代军事知识,认识到了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我们对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了牢固的国防观念。“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千古名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和平条件下越要居安思危,强化我们的国防意识!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迅猛发展,在诸多领域都发生了全方位的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中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就出现在军事领域。因此,从表面上看起来世界形势很稳定,但是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主人翁的意识,要了解世界的形势与动态,为自己做社会的接班人做准备,为建设一个新中国而努力!通过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我们可以长我基本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资源和培养与后备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人常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我国的安全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因此为还未涉足社会的大学生们开设军事理论课,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动态、了解国防、增强把为祖国的意识也就更为关键。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吧。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近代史上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惨败,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是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留给后人的耻辱也是巨大的;现代史上惊人的南京大屠杀、诸多惨案等仍然历历在目,惨不忍睹。瑰丽的圆明园的焚毁是人类历史上永远难以磨灭的痛!中国的历史进程值得我们深思,其实它落后原因主要就是它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没有知识储备,没有科技!
而从世界形势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依然风云变化,西方世界对我国的和平演变的野心从未停止过,美国的强权政治和世界霸权主义已成为台湾和平统一的巨大障碍。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日本篡改历史和台独的问题也说明了社会的动荡与国际形势的严峻。我们国家也时刻要面对这些问题。
另外,抛开有美国暗中从中作梗的台湾问题不说,就连我们普遍看不起的小小的越南,现在还时不时地公然跟我们叫板。老山硝烟已散尽多年,赤瓜礁刀光剑影也似逝去,中国与越南从历史上的纵向看去,这对欢喜冤家在臣服、亲密、共苦和反目中摇摆不定。对于中国,痛苦和友谊的感受并存于这个国家,对它情感和战略的定位让人难以抉择。友谊的培养是漫长的,仇恨的建立却可以很快,两国间的龃龉似乎无法释怀,同时,越南蹲在中国的南部,依然让中国人不能忘记可能露出的獠牙。同时,越南的“海洋战略”也不能不让中国多一手准备--谁知道这条狼何时反性呢?通过在课下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越南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今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大家多少都知道南海对中国来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南海海域南接马六甲海峡,东北部紧连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亚欧大陆的交通要冲。它不仅是西方尤其是日本海上运输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必经之路,也是美国海军从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一位中越关系研究学者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前,越南是认同南沙和西沙是中国领土的,越南总理范文同曾给周恩来总理写过一封信,承认这一点,而且有外交照会为证。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逐步提出并实施“海洋战略”,主要想以海洋的渔业及石油资源发展本国经济。之后,越南矢口否认以前的承诺,还把占领的中国南沙岛屿划归为一个省,即福绥省,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划入其版图。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越南是南沙争端中我国最危险也是最难解决的对手。”在南沙问题上,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据了23个岛屿,每年开采三千万吨石油,中国仅控制6个岛屿。据了解,越南侵占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后,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在国际上公开招标。近几年来,越南同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合同。中国东南亚问题专家刘旭称:“南沙的石油给越南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仅2006年上半年,越南油气总公司油气开采产量就达1237万吨,其中原油为860万吨,天然气37.65亿立方米,原油出口量约为820万吨,出口额达41.4亿美元。越南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将世界主要大国都牵扯到这一地区,大有使南沙问题国际化的趋势。”
除了拉其他国家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外,越南还积极推进与强国的军事合作。在南海单独抗衡中国,越南自感实力不够,所以,加强和美国等其他大国关系,对中国在该地区产生制约,形成大国制约机制,是越南外交的重要举措。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先生认为:“越南为了能够在东南亚抗衡中国,冷战时代是依靠苏联支持搞地方霸权主义,现在它又积极推进与美国、日本及印度的军事合作,并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其矛头当然首先是对准中国。”
不管怎样,越南一直关注的还是在南中国海维持所得利益的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地区安全专家安德鲁.陈说:“越南担心中国想把它抱得太紧,因此,越南试图通过求助于美国,借助另一个大国与中国抗衡。”21世纪的中国谁来保卫?要靠高素质的新一代。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捍卫我们的祖国领土的完整与保障国家的安全。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这不仅在中国受到很大的重视,其实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加强国民的国防意识。例如,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将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以美国为例,美国有明文规定其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当然,现在我们国家也对大学生的军训工作做进行了要求。因此,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强大学生的内在军事素质是时代的呼唤!
从科技方面来讲,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有很多人还预言我们的未来的社会是机器人的时代,这就充分说明了世界各国的科技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没有知识的人是可耻的,没有科技的国家是落后的,我们必须要正视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各国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装备上来说,我们国家的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是很好的了,但是我们不能以此自居,不能像鸦片战争的时候那样闭关锁国了。人类战争走过了冷兵器时代、火器时代、机械化战争时代,现在已经进入了高技术的战争,采用的是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新技术水平等常规的武器装备,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战争还会呈现多样化,因此,这就要求指挥员们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在新形势下了解各种军事作战的程式,能够指挥各种战斗,特别是现在军事高技术战争的时代,指挥自动化技术、侦查监视与防伪技术、航天技术、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也就
对指挥员们提出了一个新知识的汲取与应用的问题。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争形势。
再看看当前国际上的各种战争,在海湾战争中,人们感受到了机械化战争的某些特征;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将信息化进一步推进;最近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万全运用了新的战争形势,以天网和信息伞为主要支柱。信息在战争中成为了主导性的因素。可见,战争的形势在一步一步的变化,军事也在不断的变革,面对新的军事变革,我们有如何应对呢?胡锦涛强调,我们要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用江泽民同志的话来说就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度发展的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国家的安宁,在国家稳定的时代创造奇迹,飞速发展。
因此,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汹涌大潮,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立志于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具有中国历史上各种英雄人物“勇力潮头唱大风”的豪迈气概,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更多的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迎接世界各种军事变革的挑战,保卫祖国,保卫家!
同时我觉得,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应该培养一种军人的气魄,军人的情操,军人的雄心,而这些与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分不开的。.现在,世界上仍然在发生很多针对华人的不公平事件。像华人在外受歧视,甚至被辱,国家领空遭受侵犯,国家自主权利受到干涉,面对这些行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拍案而起,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在这个角度来看,只有强大,才有说话的权利,才有受尊重的资本。古往今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很多战争,最后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但是实际上,是胜利的一方,才能成为正义的一方。
而军事力量又是一个国家的强大的最有力的表示。所以,要想捍卫祖国的利益,保卫祖国的领土,使祖国屹立于东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国家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什么国土之争,历史争议,分裂活动,归根结底,军事是最有力,最彻底的解决手段。虽然,人们有时会采取和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实际上,在里面起主要作用的,是军事力量的威慑。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和平与战争所围绕的永恒主题,也是历史的真理。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国大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只知道沉迷于生活的享受,在他们的心里,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恋爱,玩乐,似乎就没有其他任何事情。于是,爱国情怀,军事理念,民族意识,在他们的思想里开始淡化,甚至消失。对国防,对军事,不闻不问,长此以往,必将极大的削弱我们的军事力量,因为,青年人是祖国的下一代领导者。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这些奶油化的青年,怎样端起武器,奋勇杀敌?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青年问题的严峻性,并且在现在,就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在大学进行军事理论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必须认真对待,给予高度的重视。
总地说来,以上是我经过这八周的学习,所得到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我想肯定有很浓重的个人色彩,毕竟这次我说的都是我所想,没有加什么修饰。关于军事理论的学习,我还有个建议,希望老师能够制作一些形象生动的课件,来展现丰富
【学习心理学的感想】推荐阅读:
学习的收获感想09-28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感想09-10
[3月征文]学习雷锋的感想11-12
学习张欣同志学习感想09-23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学习的感想07-08
学习故事培训感想09-18
集团年会学习感想10-18
对学习中日文化比较课的感想与建议09-08
面试技巧学习感想07-03
《员工行为守则》学习感想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