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帮扶工作总结

2024-10-09

小学帮扶工作总结(通用12篇)

1.小学帮扶工作总结 篇一

我校省级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研究》经过2年的校内实践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与莆田锦江中学“结对帮扶”关系,校领导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原则,各校通过互相听课、研修和同题异构等方式,把课题成果在片区各校加于推广,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给其他学校努力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结对帮扶”行动的领导,成立莆田华侨中学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吴玉荣任组长,副组长:陈国裕,成员:各中层行政、教研组长、初中年段长;成立三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学校管理、师德建设由办公室负责,教育教学由教务处、政教处、团委会分别负责,教师业务素质由教研室负责。

二、认真执行行动计划,确保帮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成效

1、20xx年9月23日至20日(第4周)、20xx年11月25日至11月29日(第13周),我校初中部12个学科40多名教师举行公开教学活动,莆田锦江中学派50多名教师,两次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来我校参加听课研修活动,并参与了我校同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团队带动、聚焦教研,不但帮助了对方,也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结对帮扶”行动的工作重心之一。一学期来,我校老师本着共同进步的态度,寻找对方的亮点,以欣赏的眼光学习对方的长处,特别是在加强师德教育方面,力求通过帮扶促进步、交流促提高。

2、为了使两个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能尽快提高,我校在选派骨干教师到莆田锦江中学上示范课、听课、评课、作教学讲座的同时,两校还积极提倡“同课异构”的教学水平帮扶模式。在“同课异构”中共同找差距、明理念、练技能,从而共同提升进步。在第15周,两校共有4对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这两周的“同课异构”活动,涵盖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力求做到精而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同课异构”活动,围绕同一教学内容,根据授课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练的教学语言和多样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促使教师在比较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同题异构的授课老师交流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同学科教研组的听课教师就教学理念、驾驭课堂能力、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他们既指出了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亮点,又毫不掩饰地对教学中部分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备课、上课、反思、评课、再反思,是思想碰撞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大家在思辩中成熟,在反思中成长,我校参与活动的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3、20xx年10月,利用两校都要开展校运会的机会,两校分别派出负责组织该项活动的老师到对方学校,参加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开幕式的组织到颁奖仪式的设计,双方进行了学习和交流。

4、从开学初至今,我校共派出5名骨干教师到莆田锦江中学开展教研活动,10名骨干教师分科组听课,然后开展课后研讨,大家讨论热烈,氛围浓厚。莆田锦江中学不少老师表示:我校的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与大家一起交流了新课改思想、教学体会,有血有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我校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及教学能手在学科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他们高效的课堂教学、宽松的课堂氛围,热烈的课堂探究,前沿的课堂教学理念,为莆田锦江中学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展示平台,既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促进了骨干教师自身的不断提高,同时在两个学校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教研气氛,推动了两个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6、开展了一次教学专题讲座。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20xx年11月28日下午,莆田锦江中学张义昭副校长作题为《如何有效教学分析》的讲座。张副校长从中学教学质量分析的基本要求、纸卷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巧、怎样进行考试质量分析、怎样写试卷的分析报告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怎样做好试卷的质量分析以及试卷质量分析的重要性。通过这次讲座,两个学校教师们对做好教学质量分析有了新的认识,收益匪浅。

7、本学期,莆田锦江中学选派总务处俞志谦主任到我校挂职,定期参与莆田华侨中学后勤管理工作;我校派出陈国裕副校长到莆田锦江中学,对管理模式和教学新方法等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努力逐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9、莆田锦江中学选派信息技术组姚宇航老师、语文组吴丽霞老师到我校挂教,一学期的挂教经历,两位老师切身感受到我校指导老师扎实的业务功底、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持续地面对面交流、切磋,使两个学校的教师受益匪浅,对于他们的专业成长,驾驭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必将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我校也选派市级骨干教师陈冬梅老师去锦中支教,得到了锦中化学组老师的肯定与赞誉。

通过三个学期的结对互助活动,我校也学到了对方学校的许多关于学校管理、家校教育、特色教育、学校文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作法,从中受到很多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必将触及到学校管理过程中的盲区、漏洞,学校将尝试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出发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思路,对改进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由于双方教学理念的不同,在教学管理、教学手段等方面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2、现在主要还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帮扶阶段,还欠缺深层次的帮扶。

3、由于双方教师均处于缺编状态,在互派教师上捉襟见肘,难以在面上形成有效的教学双向交流。

(二)建议:

1、下一步应该加大帮扶力度,双方派出教师换岗培训等。

2、进一步加强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结对帮扶”博客以及教师QQ群,及时交流优质课件、教学案例、科研成果、上课听课感想等,促进了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3、加强德育交流,开展班级管理、社团交流等活动;开展“推进有效德育、培养智慧型班主任”活动。

4、加强双方学生合作交流,交流方式如通过书信、网络等,以增进两校学生之间的友谊。

5、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管理干部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为载体,达到提高两校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6、建立参与活动教师的考评机制,并把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总之,经过这半个学期“结对帮扶”工作,片区各校对信息环境的有效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从理论认识过度到实践操作,但要做到熟练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巩固,才能更有效服务于教学。

2.小学帮扶工作总结 篇二

1.1 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概述

我公司现有职工20920人, 困难职工2158人, 占职工总数的10.32%。按不同标准分类, 困难职工中, 特困职工178人, 重困职工642人, 一般困难职工1338人;在岗困难职工959人, 其中工人563人, 占在岗困难职工的58.71%;45岁以上困难职工923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42.77%;大专以下学历的困难职工2038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94.44%。

1.2 导致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的原因分析

(1) 致困首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病。

最近几年, 我公司职工中患病特别是患重大疾病的人数有所增加。调查显示, 2158名困难职工中, 有40.08% (865人) 的职工或其家属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 需要长期支付医药费。这部分困难职工中75%的属于特别困难或重大困难者。虽然职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或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后, 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 但由于重大疾病派生出的附加负担和相关费用特别大, 当职工家庭成员中有不幸罹患癌症、尿毒症、肝坏死等重大疾病时, 就可能倾尽家财或陷入重困, 对昂贵的医疗费用无能为力。疾病是导致我公司职工生活困难, 尤其是特别困难和重大困难的首要原因。

(2) 致困次因——家庭供养负担过重。

调查发现, 因收入低无法维持生活和因家庭人口多、供养负担过重而发生贫困的有867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40.18%。我公司是大型基建施工企业, 属劳动密集型企业, 年龄偏大的职工多数来自农村, 家庭成员中无业或务农者较多, 家庭总体收入偏低, 经济底子薄。一些从农村换工来到企业工作的青壮年职工, 学历较低、技能较单一, 目前正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阶段, 且家属多无固定经济来源, 个人收入要供养一家多口人生活, 经济负担较大。另有部分年轻职工出生于困难、单亲、农村家庭, 参加工作以前家庭已欠下债务, 工作后较低的工资收入既要赡养父母, 又要用于还清债务等。

(3) 自然灾害也是致困原因之一。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我公司大多数职工家庭地处四川、重庆、贵州境内, 2007年川渝地区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 2008年震撼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 给许多职工家庭带来了重大损失。2007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 有98户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家庭遭受较为严重的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公司职工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受灾职工1305人。职工个人住房损毁严重, 倒塌271户, 危房462户, 其他损失672户, 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意外灾害造成一些职工家庭固定财产完全损失, 从而导致经济困难。

(4) 下待岗致困现象不容忽视。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的重新整合、现代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主业辅业的深度分离等, 下待岗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一些职工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 只能承担简单劳动。当遇到企业劳动力资源调整与施工工序、工期变化等情况, 便容易成为下待岗人员, 经济收入减少的几率也随之增大。由于这部分人员职业竞争能力偏低, 本来经济基础就较差, 一旦下待岗失业, 家庭经济的运转就出现困难。如果职工家庭成员中有长期生病或患大病的, 就可能成为新的特、重困职工。目前, 因下待岗失业导致困难的职工有259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12%。

2 困难职工群体帮扶工作的现状分析

我公司现有的职工帮扶体系主要是从医疗救助、困难补助、“金秋助学”等三个方面开展的, 除继续坚持抓好“两节”慰问和送温暖工作、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的干群“心连心”活动、困难职工临时补助等传统帮扶项目外, 从2006年起, 我们将把以职工互助补充保险为载体的“互助机制”、以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为基本途径的“扶持机制”, 以“两节”送温暖为基本渠道的“帮困机制”归并到“三不让”承诺的“救助机制”, 在全集团范围内实施“三不让” (即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 承诺工作。

2.1 针对患病职工开展的医疗救助制度

我公司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工作始于1994年成立“互助补充保险基金会”, 主要对患重大疾病、伤残、死亡的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开展互助救助工作。自该工作开展以来至2008年底, 已为10935名会员办理赔付589.62万元。作为职工大病医疗的补充, 我们组织女职工积极参加四川省总工会开展的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 从2001年到2008年底累计参保6736份, 已为15名患病女职工办理赔付21万元。从2006的6月起, 我公司全面开展“三不让”承诺医疗救助工作, 救助对象是公司的在职职工。职工所在单位工会将对职工住院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 按50%的比例给予资助, 对患重大疾病的职工还将给予一次性1万元的大额救助。至2008年底, 已对1421人支付医疗救助金177.9万元, 其中2008年度对858人支付医疗救助金84万元。

2.2 针对困难职工开展的困难补助制度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是企业联系职工群众、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径, 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我公司“两节”慰问和送温暖工作以困难、退休、劳模、一线职工以及农民工等为对象, 每年在企业行政、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筹集“两节”慰问和送温暖活动资金, 2006 -2008年共筹集资金2198.23 万元, 保证了“两节”慰问和送温暖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开展干群“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中, 每年对特困、重困职工进行一次清查, 根据情况变化, 按照每一个特困、重困职工家庭都必须安排领导干部联系的原则, 确定各级领导干部及工会常委的联系对象。2008年, 集团公司17名局职领导和8名工会常委联系特困、重困职工38户, 各子 (分) 公司258名领导及工会常委联系292户困难户。2006年6月起开展“三不让”承诺困难救助工作, 在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的基础上, 对在册的特困、重困职工进行定期补助, 对有其他困难的职工进行一次性补助。至2008年底, 已对4155人次特困、重困职工发放困难救助金215.9万元, 以为他们分担生活负重, 减轻其经济压力。

2.3 针对困难职工子女开展的金秋助学制度

子女的健康成长是困难职工家庭的希望, 我公司历来重视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 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金秋助学活动。2001 年——2005年, 对568名困难职工子女资助学费32.18万元。2006年起实施“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的“三不让”承诺助学工作以来, 更是扩大助学范围、加大助学力度, 着力建设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的“希望工程”, 为困难职工分忧解难。至2008年底, 已对676人次支付助学救助金68.74万元, 其中2008年共资助221名困难职工子女, 发放助学款31万元, 助学范围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大专以上等教育阶段。

2.4 针对受灾职工开展的临时救助制度

小到职工家庭失火、被盗, 大到水灾、旱灾、地震等, 我们坚持对临时受灾、受困职工开展救助。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公司居住在灾区的职工、离退职工家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部分人身伤亡。“5.12”地震后, 我们迅速开展职工受灾情况的调查与救助工作, 除对受灾职工进行经济救助外, 各单位工会还对房屋受损的职工进行妥善安置, 对1305名职工、离退休职工和家属进行经济救助近160万元, 妥善安置近300户, 发生安置费用100多万元。除此, 还对地震期间坚守在施工一线的268户职工家属进行了慰问, 发放慰问金16.8万元。

3 进一步深入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策略

3.1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保证帮扶资金来源

我们用于慰问、送温暖、“三不让”承诺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行政的专项拨付和按职工工资总额1%计提的福利费, 以及工会经费。占保障工作经费很大一部分的“三不让”资金, 是各独立纳税单位按有关财务规定自行筹集和使用。由此看出, 保障资金的筹集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 只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正常开展, 经济效益达到良性发展, 才能使职工福利经费的筹集得到保障。一方面,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加强对企业职工福利工作的检查督促, 是企业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 支持企业改革发展, 维护和谐稳定的生产环境, 也是企业工会责无旁贷的义务。“两个维护”的工作职责, 决定了企业工会在关怀关注职工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同时, 必须以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为重。目前, 我公司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机制整体运转良好, 也是得益于企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在保证现有资金来源的同时, 企业工会要多方探索资金筹措途径, 拓宽帮扶资金来源渠道, 寻求政策支持和政府部门、企业行政的支持, 多方为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筹备资金。要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人有难全体帮扶”的文化氛围, 成立专门的基金会, 接受社会各界和企业内部爱心人士的专项捐赠, 严格进行管理与使用。对由于人祸、天灾和疾病等造成的极其困难职工, 更要动员全公司职工进行援助, 合众人之力解少数人、少数家庭之难。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单位人员福利费用计提额度有限, 一旦职工患重病、发生重大困难, 就会出现“三不让”资金包不住的情况, 对此, 在要求该类单位按职工全年工资总额计提费用, 拉长时间周期的同时, 要积极与财务管理部门沟通, 研究探索既符合国家财务管理制度又方便企业工会筹措帮扶资金的解决方案。同时, 集团公司工会还应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补助困难企业帮扶资金的不足, 使身处困难企业的职工与全集团其他单位的职工享有同样的帮扶策略。

3.2 甄别不同困难程度, 拉开困难职工救助级差

要建立、健全和建实困难职工档案, 注意划分困难等级, 对不同困难层次的职工要“区别对待”, 不能“一视同仁”。对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可以在给予一次性大额救助的同时, 提高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目前我们给予所有住院治疗职工的医疗资助都是自付医疗费用的50%, 对于患一般疾病的职工, 特别是家庭经济较好的职工, 生病住院并不会增加太大的生活负担, 但重大疾病因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 依然可能会成为多数职工沉重的经济负担。“三不让”医疗救助虽然是一项全体职工的福利, 但其宗旨是“不让一名职工生不起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仍然是帮困性质的福利, 应该向因患重大疾病而导致重大困难的职工倾斜。因此, 对于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可以提高到60%到70%, 并提高补助上限。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公平、公正, 各单位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时要特别注意真实性, 要加大调研力度, 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切实做到有根有据, 保证我们的帮扶对象确实是亟需帮扶的特、重困职工,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此外, 对特困、重困职工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 以基层工会为单元指定专门的基层工会干部分户负责, 即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和思想动态, 以便各级工会和党政组织采取更为合理的帮扶策略, 及时给予帮扶。

3.3 加大培训帮扶力度, 提升困难职工职业竞争能力加大培训帮扶力度, 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符

合职工实际的培训机制, 借助岗位培训、工地夜校、职工书屋等载体, 在施工空闲期和工序转换期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培训, 结合日常实践加强他们对技术的认知和熟练程度, 不断提升岗位晋升的资本。同时, 鼓励和支持困难职工参与各种技术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 让他们有能力取得更高的技术职称和工作职位;另一方面要调查困难职工职业培训意向, 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 向他们倾斜培训机会, 设立专门基金, 用于对青年困难职工的培训与自我提高, 为青年职工的自我培训提供资金支持, 可以用无息借款等方式, 为困难职工开展提升技术技能的相关学习提供经济支持, 为他们创造自我改变困难境况的条件。在支持企业生产发展, 教育职工自觉维护企业和职工共同利益的前提下, 积极与行政相关管理部门探索保证职工工作岗位, 维护职工合法劳动权力的有效途径, 最大限度地减少非职工个人原因造成的下待岗, 保证工者有其岗, 劳者有其酬。要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推动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4 协助政府社保工作,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经过近20年的艰苦探索, 一个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 各级工会要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 协助政府和企业有关部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应保尽保, 着力营造一个全社会人人了解、关心、支持社保工作的良好氛围。调研中我们发现, 大多数困难职工来自农村, 其家庭及其他成员基本没有加入当地的社保体系, 生病住院等费用都由职工一人承担, 这是导致职工经济和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 企业工会要在帮助指导职工加入社会保险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 要提高工会干部社会保险业务知识, 对各级工会干部进行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方面的业务培训, 使他们熟悉掌握相关政策,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有能力动员、引导、帮助职工和其家属全面参加社会保险, 督促企业为职工购买法定的保险, 指导职工充分、高效、高质用好现有社会保险资源;其次, 针对部分职工和职工家属参保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能力弱的问题, 要发挥好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 对职工群众进行系统的社保知识教育与培训。通过开展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宣传, 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熟悉有关政策, 增强他们的保障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正确运用有关政策、法规和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 在企业职工保障工作中既要保证现有工作机制继续发挥作用, 又要大胆探索, 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途径。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 重视机制建设, 坚持群众监督, 注重科学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以增强保障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群众性、实效性, 努力实现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运转高效化, 为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摘要:通过两级工会摸底调查与对重新建立的困难职工档案进行重点调研和统计分析, 在概述职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引出了导致公司一些职工生活困难的原因与四种不同类型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实施现状。最后, 提出了四种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策略。

3.小学帮扶工作总结 篇三

10月17日,新区小学为全校1148名留守儿童发放了“心愿”卡。很快,这1148份留守儿童“心愿”卡飞到各政府机关干部案头。小黄子涵的心愿正是想要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短短的一周时间,她的心愿就实现了。

该校处于黎川县新城开发区,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居多,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达到60%多。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推进留守儿童工作更好开展,黎川新区小学统筹安排教师于2016年4月中旬至5月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关爱留守儿童家访活动。该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在以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扶基础上,积极引导发动社会力量帮扶关爱留守儿童。该县建立包括学生情况、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的留守儿童档案表,聘请志愿者当留守儿童的“爱心家长”,签订关爱协议,“爱心家长”可根据留守儿童档案表来确定帮扶内容。开通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有专业能力的志愿者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收集留守儿童“心愿”卡,联系社会团体帮扶实现留守儿童微心愿;联系当地爱心公益组织,为贫困留守儿童送衣送物,捐资助学。定期邀请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为留守儿童开设关爱课堂。

4.小学帮扶工作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促进我校和龙岗南约学校,石岩料坑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三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遵照教育规律,落实课堂教学40分钟,用好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推进信息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主要工作

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等相关内容。

1、组织学校中层干部到帮扶学校指导常规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班主任管理策略,及对安全教育及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进行学习。

2、与两个帮扶学校加强联系,开展各类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听课指导,同时邀请对方教师来我校听课交流,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培养。

3、在艺术节,科技节,读书活动月等活动开展时,组织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4、交流学习集体备课,各相对应的科组长用博客QQ等形式进行网络交流。

5、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交流学习校本研修。

6、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学职责道德素养,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7、加强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共享。包括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习题和辅导资料。

三、主要措施

1、组织保障。设立以校长主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全体中层干部为组员,有效开展各项活动。

2、责任到人。各部门负责人做好学年帮扶计划,按要求针对部门的工作开展各项交流学习

3、加强沟通交流,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

4、加强与区教研室的联系,争取专家的引领

四、主要方法

1、邀请观摩。主要有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书香校园活动、科组教研、集体备课、学校特色活动等

2、教学公开课、示范课展示交流,或去对方学校听课指导。

5.上村马小学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篇五

根据县教育局《开展学校捆绑发展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校与东街小学结对帮扶,我校是受助学校。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诚恳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使得我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学校之间的差距。现将此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密部署。

学校结对帮扶对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并把它作为向高质量学校学习的极好机会,使得此项活动自始至终始按照有序有效开展着。

二、开展各项活动开展,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学校工作会议上,校长多次向老师们阐述结对帮扶工作的意义。因此,在受帮扶过程中,我们虚心学习,真诚面对,以心换心,以情促行。在工作中具体做到,主动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提高我校办学效益。

1、领导学习,更新办学理念。学期开学初,两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确定工作重点,相互协调,制定帮扶实施方案,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教师互访,取长补短。自开展活动以来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到对方学校听课学习,校长亲自带队。对方也很重视,按照计划定期由领导亲自带领优秀教师到我校指导实际教学。开展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共同切磋教学技艺,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展示,提高能力。2012年10月,在主管领导的关注下,带领语、数骨干教师为我校师生上了示范课。简明新奇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4、网络交流,友谊永存。通过相互了解,我们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并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教学方法、解疑释难,使得我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心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三、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通过结对帮扶,对我们受助学校而言,收效颇丰,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更加明确了办学目标,不仅提高了办学品位,而且提升了我校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东街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付出令我校全体师生深受感动,并表示诚挚的感谢。而我们收获的却是爱心,是知识,是经验,是团结,是友谊,是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助帮扶活动的东风积极、虚心地向先进学校学习,把他们的优秀办学方法与我校实际结合起来,为实现创建学区级先进学校做出努力。

6.小学教师结对帮扶总结 篇六

一、工作方案

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中,教师结对及帮扶工作为老师的成长搭起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在他们的指导和关心下,我有幸承担帮扶何海茹老师的工作,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为了扎实有效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拟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对象分析

1.师德方面:何海茹老师能够爱岗敬业,较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责任心较强;虚心好学,积极上进;承担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兼班主任,工作却从不落下,服从学校的安排,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并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

2.业务方面:何海茹老师,从教多年,已逐渐熟悉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认知一般规律,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在对教材的处理方面,特别在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经验不足。

(二)工作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将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共同成长。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具体措施

1.师德方面

(1)树立依法执教,为民服务的精神。首先,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依法,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领会《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严格遵守教育教学常规细则,依法治教。其次,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的从事的职业是服务性行业,我们教学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2)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谁不珍爱自己的岗位,谁就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要敢于争先创优,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日新月异,我们将时时注重学习,同时要勇于从旧的教学思想中跳出来,开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争做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二是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团队的事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互帮互带,取长补短。有经验有成绩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教育教学方面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将通过重温《课程标准》及解读,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发展观,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上完每一节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积累教学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3.自身素质方面

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会忘记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多学习。我们要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学习专业知识。要让读书、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2)多反思。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学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内容选择进行反思。使自己通过教学反思才能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

(3)多琢磨。继续贯彻赏识教育,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得很融洽,老师与学生之间相处得愉快,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同时还要多琢磨班级管理的办法,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同时还要在班上开展自我教育,使学生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从而不断进步。

二、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承担帮扶何海茹老师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结对帮扶农村教师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发挥结对教师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加深教师关系,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从而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我俩紧紧围绕市关于结对帮扶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及区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在已取得帮扶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帮扶方案,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我俩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交流,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我俩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我俩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电话联系,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发送短信联系,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为载体,来提高我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接收邮件联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资料:教育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题组设计、数学试题等形式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样,建立结对帮扶互助互学活动,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感受与启发

我俩开展结对帮扶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俩的感受和启发较多。一是何海茹老师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二是何海茹老师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向教育的公平发展迈进了一步。五是对认识《新课标》的新感受,突出“语文味”教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会上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7.小学帮扶工作总结 篇七

近日, 清丰县人社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和就业帮扶工作。截至目前, 已调查全县1983户, 共有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75人, 其中, 有136人接受帮扶。通过自主创业、公益岗位、灵活就业等形式, 已帮扶90人实现就业。

一是政策宣传。宣讲国家、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和促进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二是困难帮扶。根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和求职意向, 结合该县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开展帮扶活动, 尤其对困难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帮扶。三是创业扶持。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 在进行免费创业培训的同时, 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帮助他们通过小微项目创业。四是技能培训。对于在帮扶活动期间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在自愿的前提下, 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五是失业登记。按照《河南省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对被调查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办理就业和失业登记, 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 并将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 使其今后继续享受各项就业和帮扶政策。

8.创新帮扶工作新方法 篇八

会议指出,帮扶责任人要做到“五清三必须”,“五清”即对象清、问题清、方法清、任务清、标准清。“三必须”即必须确保“八有一超”全部落实;必须使受助人至少得到过一至两项政策帮扶,或者通过帮扶责任人的努力,让受助人得到过一些实惠;必须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能正确回答检查组的提问。

同时,会议还总结了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要做到八件事,即“两看四问两宣讲”:一看户口本,二看家庭条件。“四问”即:一问家中60岁以上老人是否领取养老金;二问家中劳动力是否有人外出务工,未外出务工的原因,评估有无可能通过做工作引导其外出务工;三问有无在家务农的“两后生”(16至22周岁高中、初中不再升学者),有责引导参加免费培训并实现就业;四问有无2016年、2017年毕业的大学生,对毕业尚未就业者,利用该局有利条件为其推荐就业。此外,帮扶责任人要一宣讲脱贫攻坚工作的背景、形势和任务要求,使受助人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明确脱贫时间;二宣讲帮扶政策,尤其是产业扶持政策、易地移民政策、危房改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就业培训政策等,帮助受助人选择帮扶项目。

9.小学学困生帮扶总结 篇九

巴闸小学

马玉梅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也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情。有时候,你付出了心血,却发现这一切是徒劳无功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学困生的进步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让更多的学困生脱离学困行列。

教师眼中的学困生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学困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中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经过一学年的师生、家长共同努力,加之开学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一学年来总体达到了开学初的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了班级学困生许崇志的转化工作,使他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认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有了一个大的提高,转化工作卓有成效,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通过一学年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与学生家长建立了长期联系机制,在转化学生的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家长,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孩子教育观,对孩子有了长期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也培养了家长受益的教育方法,孩子管理方法,学习辅导方法等,从而减轻了教师自身以后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负荷,形成了学困生家校互动的转化模式,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的转化格局,效果喜人。

其次,我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和谐的培育条件

教与学的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互动的关系。表现为对学生的主动精神的认可与尊重,和对教育活动影响的自觉认识与细心把握。在和许崇志的交流中我发现他常常因为成绩差而遭受指责,久而久之,他便将别人“你真笨”、“你不行”的看法,内化为“我笨”、“我不行”的意识,不敢正视自己,缺乏进取的勇气和信心。为了转变他的认识为了培养该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设法为他创造一种能使其产生内心需要的学习情境,让他有决心,有信心克服不良习惯,相信自己能够学得很好。

2、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与计划

学习好与差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有无计划。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就是荒唐。”有适用的学习计划,能统筹兼顾地安排好各科的学习,这是优良者的共同点。有了学习计划,学习活动就可以目标有序进行,检查和总结也有了标准和依据。于是我接着启发许崇志明确学习目的,试着制定学习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制定学习计划以后,同学们反映,和以前相比,他学习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知道主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似乎知道劲儿往哪使了。

3、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必须掌握,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学习,而在于这种学习习惯将会伴随人的全部生活。依据心理学原理,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习惯”,但它更多地体现在心智成分。如果将优良的学习方法习惯化了,那么,学生也就很好地掌握了学习方法。据了解,该生以前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学习方法,更谈不上总结和运用了。于是我带着他学习有关的资料,复习学过的知识,让他了解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再把所用方法按操作步骤进行记录,及时总结运用这些方法时的体会,吸取长处,屏弃不足,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活动程序。由此,该生逐渐明白了,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好,是与他们善于总结和运用这种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适合自身特点、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次实践、多次反馈、多次调节、多次改进,才日益成为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的。

4、实行良好的自我控制

由于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但是面临这个已经学了四年的小学学困生很长时间形成的坏毛病,不可能马上消失,所以,善于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加强自我调控,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学习过程中,排除杂念,专注于具体的学习内容,更要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及时反思学习结果、科学地把握学习过程、集中精力攻克学习难关。为此,我通过指导该生计划“学习时间分配表”、“学习监督表”、和“自我监控训练表”等,重点抓了学习计划的实施与落实。我刚开始的时候对他的要求相对的宽松一些,让他觉得完成这些任务并不难,目的是让学生在这种较易于接受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学会自己作出时间安排,以保护他执行计划的积极性,增强他的自信心。然后我再一点点加紧力度,使学生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动力定型。

10.永茂乡小学三帮扶工作方案 篇十

2012-3

永茂乡小学党支部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洮南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紧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倾注真心,拿出真情,办好实事,切实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对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给予帮助助,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以帮扶工作,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十二五”教育发展目标任务,以“释放潜力,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解决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生产生活问题为重点,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整合资源,创新思维,标本兼治,努力使帮扶工作收到实效,为推动永茂乡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二、主要任务

按照教育党委部署,我校由学校党支部牵头的工作有一项: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就学,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继续实施“金秋助学”、“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助学活动,对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给予专项教育帮助。我校党支部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解决问题。利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开展定期走访慰问活动,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应急救助机制,建立健全困难党员调查摸底和登记制度,在困难党员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和其他突发事件时,实施及时有效的帮扶救助。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做实帮扶工作,我校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何继忠

副组长:张启文 李凤芬

成 员:韦立新 尹 娜 杨海春 刘凤伟

四、工作措施

(一)在帮扶困难儿童方面:重点以教育系统开展的“一帮一”活动为载体,发动全系统教职员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全面实施对留守儿童的帮扶救助。一是开展“双互”活动,即互认互知。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真情互动,为对症帮教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坚持“双访”制度,即访班主任、访监护人。每学期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校表现情况,与临时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共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措施;三是坚持联络制度。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孩子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四是明确帮扶重点。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同时,与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团委开展的“希望工程”、妇联开展的“春蕾计划”等助学活动结合起来,对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给予专项教育补助。

(二)在帮扶困难党员方面: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捐款等形式,建立困难党员关爱基金,重点帮助我校困难党员解决就医、子女入学及家庭生活等方面问题。

五、方法步骤

整体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3—4月)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好帮扶工作方案,做好计划部署和宣传发动,全力营造氛围,要求我校党员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好校内内留守儿童、困难党员调查摸底,建立详细的留守儿童、困难党员档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11月)

全面部署开展留守儿童、困难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建立结对帮扶信息库,形成全面的信息系统档案。并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促落实,树典型。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2月)

全面总结帮扶的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帮扶活动深入开展的方法和措施。

永茂乡小学 2012-3

永茂乡小学党支部

帮 扶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组 长

何继忠

副组长

张启文 李凤芬

成 员

11.小学帮扶工作总结 篇十一

省农委机关党委书记潘洪礼在会上传达了省委关于做好“三帮扶”工作的精神,贾志翔详细介绍了省农委关于落实省委“三帮扶”活动的分工方案。

会上,王峻岩提出4点意见:

1.提高认识,务求实效。各处室、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做好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織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做最好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全力为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2.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各处室、单位要按照统一分工要求,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真心关怀群众,热心帮助群众,深入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做好任务分解工作,确保帮扶任务落实到位。

3.齐抓共建,密切配合。各牵头处室、单位要切实做好与省直牵头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并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及时了解工作实际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

12.小学帮扶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新一轮京蒙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工作情况

(一) 抓基础, 建制度, 实现工作规范化

一是明确任务分工。按照京蒙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制定了实施方案, 细化为25项任务, 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二是建立工作机构和协调机制。京蒙两地都成立了协调小组并下设办公室, 每年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工作。三是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印发并健全完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人才培训、贷款贴息、挂职干部管理等工作制度和办法, 建立了京蒙对口帮扶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二) 抓纽带, 搭平台, 全面系统对接

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沟通衔接, 就加强区域合作、融入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等事宜达成了一定共识。自治区有关部门和赤峰、乌兰察布两市16个受援旗县与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和对口区县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接, 建立了两地部门间和地区间的领导互访和工作交流机制, 相继签订了金融、人才、商贸、交通、新兴产业、科技、旅游、教育、卫生、农畜产品产销、区旗 (县) 间对口帮扶等一系列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提出了帮扶合作项目, 推动了京蒙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 通过挂职干部协调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

(三) 抓项目, 定资金, 发挥帮扶效益

两年来, 运用帮扶资金安排民生、产业扶贫等项目70个。其中, 北京市政府拨付资金14640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14560万元, 截止目前, 2011年帮扶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北京市和自治区各安排1000万元, 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举办培训班124个, 培训近8000人。同时组织开展了京蒙对口帮扶合作项目贷款贴息工作, 两年安排1000万元贴息资金, 鼓励北京市属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另外, 北京市16个区县及文教、卫生、民政等部门向内蒙古对口旗县拨付帮扶款物总价值达5000余万元, 帮助当地解决了一批关系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实际问题。

(四) 抓合作, 搞活动, 强化跟踪落实

一是在呼和浩特市连续举办了三届“驻京中外知名企业投资内蒙古行”活动。共组织600余家驻京中外知名企业负责人1000余人次到内蒙古开展投资考察、洽谈合作, 达成协议项目55个, 协议金额达1075亿元。二是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内蒙古绿色食品展销会、乌兰察布马铃薯展洽会以及“北京—内蒙古商品大集”等活动。通过与北京各大卖场的直接对接, 提高了内蒙古特色优质商品在北京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取得的成效

(一) 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合作加快推进

京新高速公路 (呼和浩特—集宁—韩家营) 、锡林浩特至北京高速公路 (锡林浩特—桑根达来—宝昌) 、大广高速公路 (赤峰—茅荆坝) 等工程已全面启动, 预计到2013年可建成通车。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 两地共同开展了《京蒙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合作规划》编制工作, 将重点放在距北京最近的赤峰、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的部分旗县。双方水利部门建立了交流机制, 共同加强环境治理的合作。

(二) 区域能源合作广泛深入开展

一是电力方面。2011年至今, 内蒙古已吸纳北京市企业参与合作建设或开展前期工作电力项目7个, 其中, 京能集团康巴什热电项目已开工, 京能集团岱海电厂三期、集宁热电厂、酸刺沟电厂二期、京煤集团京海电厂二期、盛乐热电联产等项目已上报国家申请开展前期工作, 京能赤峰红山电厂项目自治区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为满足北京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保障供电安全可靠, 内蒙古已将上都电厂四期、托克托电厂五期、岱海电厂三期等外送华北电网电源项目上报国家申请开展前期工作。商都电厂三期500千伏送出工程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 这些项目建成后, 将进一步提高向北京市的送电能力。二是煤炭方面。京煤集团昊华能源控股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京能集团等已与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达成一系列煤炭转化和利用项目的协议, 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前期工作。三是新能源方面。内蒙古与北京合作的新能源项目达到11个, 其中, 风电项目7个 (装机容量54.75万千瓦) , 总投资45.6亿元;太阳能项目4个 (装机容量10万千瓦) , 总投资12亿元。四是天然气方面。目前, 大唐克旗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已产出合格天然气, 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成为供应北京的第二大气源。规划建设的北京控股 (京燃) 集团公司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新蒙能源投资公司杭锦旗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三) 产业合作效果显著

2011年1月—2012年10月, 内蒙古自治区引进北京市的合作项目达到716个, 到位资金2000亿元, 占全区同期引进资金的40%。其中, 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到位资金451亿元。两年来, 乌兰察布市重点引进了中国东方民生投资集团、北京天成天农业科技公司、北京房开控股集团、燕京啤酒集团等企业;与中关村管委会签订了《园区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确定了承建主体, 开始筛选入园企业。赤峰市通过重大项目推动, 京煤集团、中嘉银泰 (北京) 、北京雪莲集团、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北京太阳能电力科技等优质企业的项目相继落户。

(四) 经贸流通产销合作积极有效

一是以基地建设、交易市场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为内容, 积极引导京蒙企业开展合作。如乌兰察布市建设的百万亩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赤峰市建设的北京保安集团肉鸡养殖屠宰基地项目、北京挑战集团生猪养殖屠宰基地等项目。二是积极拓展农畜产品进京销售通道, 北京市将乌兰察布市农畜产品纳入“政府储备”范围, 免除农畜产品进入首都市场的进店费、场地费, 并对北京市企业采购乌兰察布市农畜产品给予采购京郊农产品同等的优惠政策。支持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在京开展“农超、农餐、农校、农政对接”活动, 开展农畜产品批发环节网上交易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北京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建设蔬菜物流基地、贮藏冷库, 并直接采购内蒙古的农畜产品。在去年内蒙古出现土豆卖难问题时, 协调新发地批发市场、二商集团及其他超市连锁餐饮企业到内蒙古购买或收储土豆达25万吨。三是京蒙两地质监部门积极探讨建立区域绿色农副产品联合检验检疫机制, 签署了质检工作合作备忘录,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京蒙联合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项目被列入2012年度京蒙对口帮扶重点项目计划。

(五) 金融合作成果丰硕

自治区政府、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分别与北京市签署了金融合作备忘录, 涵盖金融机构互参互设、人才培训、金融风险管控等六个方面, 推动了两地金融领域的合作。全力推进产业基金工作, 以国储能源公司为主设立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基金, 目前已到位资金2.5亿元, 管理公司已开始运行。中纺集团与赤峰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将赤峰市作为中纺集团内蒙古总部基地和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北京市金融局与乌兰察布市达成合作意向, 支持乌兰察布市培育上市企业, 定期组织投资者到乌兰察布考察投资。

(六) 区域特色旅游合作活跃

组织协调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多次与北京市旅游部门及首旅、中铁旅、中青旅、中旅等企业对接, 开展“结对子”帮扶合作活动。目前, 北京市旅游委已与乌兰察布市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两地合作打造的“乌兰察布草原文化游”已成功推向北京市场, 四子王旗房车旅游基地项目已列入2012年度京蒙对口帮扶重点项目计划。赤峰市面向北京市开行了“克什克腾号”草原旅游专列, 并在北京市成功举办2012“赤峰旅游大篷车—走进北京”宣传推介活动。北京大学旅游规划院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土左旗编制了旅游规划。

(七) 科技合作不断提升

积极利用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筹备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协调京蒙两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技术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联合共建、共同研发、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多层次合作, 引进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已挂牌成立。百度、碧水源等科技公司项目落地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在“京蒙现代农业新技术成果供需对接现场会”上, 签署了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各类合作协议和意向书17项。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了国际光纤产业论坛。

(八) 社会事业领域帮扶合作全面展开

一是教育系统。经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协商, 每年从区内8个旗县选派120名初、高中骨干教师赴京参加挂职培训。北大、清华、北工大、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北京四中与内蒙古相关机构开展了合作办学。二是医疗卫生系统。北京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对口支援工作覆盖全区12个盟市, 内容涉及派驻医疗人员、建设重点学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会诊疑难病例、捐赠仪器设备等。截至目前, 已有北京市属26家医院对口支援自治区的36家旗县级医院, 北京市属15家中医院对口支援自治区的56家蒙中医院, 北京市各对口支援医院免费接受121名旗县 (市区) 骨干医师参加为期一年的专科培训。三是文化体育系统。京蒙两地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合作形式, 进一步培育和繁荣两地文化体育事业。内蒙古乌兰恰特与北京保利剧院合作开发内蒙古演艺市场, 北京房开控股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乌兰察布红海子体育公园城市综合体等项目也取得了较快进展。四是民政系统, 北京市民政局、捐赠中心、绿化基金会、慈善协会等已向内蒙古捐赠款物1751万元, 主要用于赤峰、乌兰察布、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等地的治沙造林、捐资助学、医疗救护等。

以上是两年来京蒙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工作的基本情况。在两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京蒙两地有关部门密切合作, 挂职干部主动作为,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年的工作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协调、凝聚合力, 不断将京蒙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工作引向深入, 取得更大的成效。

上一篇:新高考培训心得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