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

2024-07-31

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精选9篇)

1.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 篇一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一向是学校重视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传媒的发展,社会上多种价值观的涌现,原先的德育工作方法已渐渐不能完全满足德育教育的需要,所以,我校一直在需求有效的德育突破口,如礼仪教育,绿色环保教育等,为学校总体的办学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有特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校的导师制工作在学习摸索,创新的过程中,注意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因而取得了些良好的实效和理论效果。

一、对“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理解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在具有个性特长、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具有心理辅导能力或较强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导师指导与关爱下,使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条件差等被导学生行为习惯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使具有个性特长、某方面有发展潜力的被导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是立足于农村小学,面向农村孩子,导师对于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条件差、心理有障碍、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使其行为习惯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对于具有个性特长、某方面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搭建起更大的舞台,促使其潜力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展;而对于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特长,又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使其朝好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导师制的必然性

(1)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父母进城经商,也有不少家庭离异,他们将孩子留在家里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这样的孩子的教育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普遍基础差,家庭教育环境不好。诸如此类的问题,造成了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也制约着学生的成长,这些学生身上带着较多问题,如:行为偏差(粗暴、野蛮、不合群等);心理有障碍(胆怯、自闭、不爱说话、有抗拒性心理等);学习有困难(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懒散、自觉性差等)„„这些学生需要时不时地有人牵着扶着,提醒着;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需要老师给予更多更浓郁的爱,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对传统德育工作的反思。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种种原因,小学德育的地位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另外,目前学校中对德育工作的偏差和升学压力、择校压力、教师业绩竞争等,使得德育教育主要由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实施。一位班主任面对的是五六十个学生,要让他真正做到对如此多的学生“用心沟通,以情动情”,指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展”也不符合实际。调动更多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主动性势在必行。导师制工作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工作载体。

三、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必须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对教育学、心理学有一定研究的教育工作者都清楚:在对个体学生的全面教育中,最不合理的莫过于几种教育思想的冲突,不必要不合理的反复说教,教育的效果彼此抵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容易出现混乱。所以导师制工作不能独立于学校的整体工作之外,特别要紧紧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我校的导师制工作在计划的制定、工作的开展中充分考虑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安排,把导师制活动融于德育工作中,例如结合家长会的召开与家长进行交流,邀请家长来校听课,在法制教育过程中突出导师的引导作用等等。

四、导师制工作中被导学生的确定

作为导师工作的对象--被导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被导的学生学习有了热情,有了目标,人际关系有了改善,我们的工作才算是有了一点点的起色。在被导学生的选择上,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性格特征,合群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校召开了一次班主任会议,将一批有以下特征的学生列为被导学生对象:

(1)学习成绩落后,上进心不强,对学习感到畏惧的学生。(2)性格孤僻,不合群或有破坏、侵人等倾向的学生。(3)家庭教育条件差,心理有问题的学生。(4)贫困学生。

在明确了导师与被导学生的基础上,学校要求导师与被导学生家长进行见面交流,以便对被导学生更多的了解。

五、导师制工作中导师的选择与培养

导师工作的实效如何,主要取决于导师的质量,导师的责任心,导师的工作方法„„我校导师的聘任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对现代教育理论有一定的了解。(2)责任心强,热爱教育事业。(3)对导师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教师。(4)充满活力,有一定特长的教师。

目前,我校聘任的导师,有不少在市、区论文评比和指导学生竞赛中都有过不俗表现。30﹪是学校中层领导,业务骨干,另有一位是心理辅导老师。可以说这样的一支导师队伍是非常强大的,是我们导师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导师工作又是一项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学校还有计划对导师们进行相关的培训。例如举行专题讲课“导师的职责与工作方法”,进行“导师论坛”相互交流导师工作中的方法、体会、感受等。

六、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的具体做法(1)人人参与提高效益

我校重点开展相关的活动,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2009学年开展了导师“五个一”系列活动,内容是:①跟踪调查,教育一名结对的问题生;②设计一份教育方案;③写好一份家访随感;④撰写一份导师工作专题总结;⑤重点写好一个案例。学校德育处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下发了导师制工作手册,要求一周内教师人人与学生结对并把结交学生材料报德育处备案。(2)建章立制,规范工作 ①建立工作持久性制度。

导师每周至少主动找结对学生交流一次,把交流内容做记录、分析,并对学生每一星期的表现作重点观察记录和诊断性分析。通过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生每周至少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一次,并提出下一周的进步设想,导师做好内容记录。

②建立家校联络制度。

导师与结交学生家长每月必须有电话联系,实地家访至少一次,以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实效性。③建立会诊制度

以年级组为主要活动阵地,开展“学生成长导师**”活动中各种情况的交流、会诊,在交流中各位导师畅所欲言,相互取长补短,为导师**活动的健康成功开展保驾护航。④建立个案分析**度

每次工作的开展,都有记录、分析,这是最朴实的个案。我们要求在此基础上,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个案,由学校统一印刷后,大家交流学习,提高工作效率。⑤建立假日不停步**度

假日,学生往往放松自己,“走回头路的现象”普遍出现。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建立“导师**”活动假日不停步**度,要求各位导师采用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关心,帮助学生。(3)强化训练,注意整合 ①与学生知识学习的整合

“学生成长导师**”活动,不是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单一内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成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很注重它们的结合,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成长中加速成长,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人的品位,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加速知识的接受,加大知识的容量。

②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的整合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是我们每所学校的一项日常重点工作,我们把“学生成长导师**”活动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去,一言一行的规范本身也是学生将来成为一个文明人的起码标准,所以这两个方面完全可以相互促进、提高。③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导师应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学生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我校重视对导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有的导师还为大家抛砖引玉,上了“心理健康辅导观摩课,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有心理辅导老师为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通,打开心灵窗户,学校校长鼓励年轻教师通过自学或培训,争取拿到心理健康辅导上岗****„„

七、“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取得的成效(1)教师的教育观念极大转变

在很多教师普遍感到今天的学生越来越难沟通、理解,越来越难教的情况下,我校“学生成长导师**“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们能正确地看待问题生,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前所未有的信任感和成就感,促使其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很多导师感叹:导师制活动有机地与新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到“教书”与“育人”并举的转变。(2)德育方法得到了更新

导师活动采用师生结对形式,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家长的关心。导师教书育人,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了教师的主观性能动性,从原来单一的批评、说教拓展到采用家访、电话、书信传递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文关怀,这种个别化教育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为问题学生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它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模式。(3)师生情感更加融洽

导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以学生的朋友、参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坦诚以待,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可信,师生之间建立了积极平等的互动,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沟通,以谈心形式关注学生的整体生活,师生间的感情深厚。(4)家校育人氛围明显加强

导师制活动开展以来,家校联系多了,导师的工作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理解,家长能主动配合导师好工作。(5)被导学生深深受益,自身素质有了提高

首先体现在教学相长。由于情感的投入,学生对导师所任的课程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另外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变得轻松和有效多了。例如我校曾有一名在遵守纪律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的王某某同学,前几年,很多老师对他进行耐心教育,有批评的,有引导的,有说教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然而在实行导师制之后,在他和导师成为朋友之后,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令教师和家长非常失望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能自觉克制,遵守纪律的学生。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导师制的力量是多么巨大。

八、存在问题

1、教师对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认识的差异,将直接影响活动成效。个别教师对“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认识不全面,只是停留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的补课状态,忽视学生的心理沟通,这将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

2、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心理方面的反复,将直接导致少数导师的信心不足,热情不高。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学生的行为有较大的反复性,因此导师应具备良好的素养,持之以恒的韧性,循序渐进。

总之,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是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符合家长望子成才的需要,符合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教育思想,我们决心继续认真开展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显著成效,真正实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目标。

以上是我校在实施导师制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和工作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导师制工作中,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创新。

2.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 篇二

1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必然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弊端逐渐凸显:每个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不相同, 传统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制约。“学生成长导师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自卑心理严重, 思想比较活跃, 但学习兴趣不高;喜欢张扬个性, 但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普遍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学习主动性差, 懒于思考, 学习的实用性倾向明显。尤其是近两年高职化工类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 社会上人们谈“化工”色变, 直接导致了化工类专业招生难的现象。为了缓解招生难给该系带来的诸多压力, 该系从很多方面开展工作, 一方面扩大宣传, 另一方面从学生质量上入手, 保证每一个化工类的毕业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其中该系首先开展成长导师制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既能适合该校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又能较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2 目的和意义

充分发挥全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大学生导师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专业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作用, 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导师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导师的聘任条件

导师的聘任以化工系老师为主体, 适当聘请学院领导、处室干部共同参与。

3.1

具有良好的素质, 品德高尚, 作风正派, 为人师表。

3.2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爱岗敬业, 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3.3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熟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3.4

熟悉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热爱学生, 热心学生工作, 关心学生成长。

4 导师的职责

班级管理负责人为辅导员, 导师配合辅导员, 主要在思想品德、学习、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指导。主要职责如下:

4.1

关心大学生的思想进步,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自身优势, 通过言传身教,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导航, 从思想、专业、心理等方面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2

指导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进程,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的指导, 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

4.3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4.4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及时疏导联系的学困生、贫困生, 发挥自身优势, 言传身教, 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 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导航。

5 工作方式及要求

5.1

一名导师负责一个班。

5.2

遵循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当面指导与书信、邮件、电话、短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就学生的共性问题召集学生共同研究, 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个别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

5.3

与学生保持一定频度的接触, 积极联系学生, 深入课堂、宿舍等对学生进行指导。

5.4

加强与学生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 对在指导学生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应及时与辅导员沟通情况、密切配合, 主动协助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5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培养方案, 全方位地对学生提供学习、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 使知识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走上成长成才之路。

6 导师工作考核

6.1

每学年结束时, 化工系将组织对学生导师的考核。

6.2 考核方式:

以过程考核为主, 兼顾绩效考核。

6.3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并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和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之一。

7 预期效果

导师与学生频繁的接触, 特别是通过导师的观察、调查、耐心的劝导、奖励和警告、示范等言传身教, 加强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导。导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全程学习过程中, 深入体会学生的学习情况, 加强学生智育方面的引导。导师制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和精力去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校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的一些情况, 从高职学生成长导师制形成的必然性、目的和意义、实施对象、导师的聘任情况及考核等方面阐述了某校试行成长导师制的决心。

3.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 篇三

一、重塑教育观,确立师生关系

建立共情性的学生观。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导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以此来体会学生的思想感受。当学生出现某些问题时,教师不应该首先进行批评,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朋友的身份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宽容理解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这对于学生应对高考压力,提升自信心意义重大。

建立研究探索为主的课程观。在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科学引导,使学生获得符合各自身心发展特点的全面发展。所以,传统的课程观念必须有所转变,通过积极引导,根据不同个体的自身特性,使他们掌握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各科成绩。如果学生喜欢小组探究,那么就将这一类学生聚集到一起来学习,遇到任何问题,通过小组探究来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而对于那些喜欢自主探究的学生,导师要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以供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进而不断提升自己。

二、实施行政保障,强化管理职能

实施行政保障对于学生成长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在实施行政保障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管理职能,根据国家的相关工作规定,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导师的职责和权利。不仅班主任可以作为学生的导师,任课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导师队伍中,而且教师的管理职能要从制度上得以保证,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其次,细化教育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一个体系,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即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和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主要关注的是微观方面的功能,也就是教育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

在这一制度下,学生在接受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课业需求,自主挑选一位导师,在与导师的交流、探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而且在此过程中,要对自己的人生观进行适当调整,为自己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学生的导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课业,因为高中生面临着高考,这对其人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在完善其课业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缓解其内心的压力。在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发挥,实现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这种方式的运用,为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保障,通过科学引导,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对于缓解其承受的压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强化教师反思,实现自我提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进一步更新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而且,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已不再是原先那个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全员育人导师制让学生快乐成长 篇四

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校新形象,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管理育人的新模式,从而有效的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实施全面育人“导师制”,取得显著效果,现汇报如下:

一、实施过程

㈠成立“导师小组”,建立“导育”关系。1.教师包班,人人都是班主任。

全员育人,把人人都是班主任制度化。班主任和包班教师组成“导师小组”,班主任任组长,包班教师任副组长,班干部任小组成员,共同管理班级事务。班主任侧重于班级管理,包班教师侧重于小组管理,并实行班级管理、小组管理责任“一体制”。在办公室、教室、活动场所,经常看到育人小组的教师在一起探讨班级管理问题,在一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今年学校运动会上的一个画面:导师小组的三位教师,一个指导运动员比赛、一个指导学生撰写宣传稿件、一个维持班级秩序,各有分工,又团结协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教师包班带来的班级管理合力。

2.教师包组,组组有导师。

学校把班级一般分成6-8个小组,再由导师小组的教师承包,每一个包班教师都独立负责几个小组的学习、思想等工作。这样,一个大班就变成了几个小班,每个小班都有班主任,小班之间展开学习、活动等各种竞赛,竞赛成绩与包组教师考核挂钩。特别是对一些学习、心理、思想上需要帮助的重点学生,承包给包组教师,学校定期对这些学生考察,将其进步情况纳入教师整体考核。学校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把育人放在首位,规定转化一个思想上的“差生”与培养一个学习上的“优生”同样重要,在考核中同等体现。通过学生分组、教师包组实现了学生与教师零距离接触,加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促使班级管理精细化。

3.教师包“面”,时时、事事、处处有人管。

导师小组每位教师都要承担班级某个方面的工作。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级全面工作,重点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两位包班教师一人抓学习,一人抓活动。班主任构建班级管理的整体模式,学生每天从到校、课间活动、课堂秩序、放学等细节都有人关注。包班教师把握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抓学习的包班教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把作业检查、单元测试等工作抓细抓实;抓活动的包班教师充分挖掘班内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认真构思每一项班级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卫生扫除等常规性班级活动,确保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导师小组各教师负责专项小组的活动情况,形成班级每月最终小组竞争,竞争情况决定教师每月考核中的包组成绩,也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时决定小组内优秀学生比例。组内学生成为一个整体,促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生活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服从管理,严格自律,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遵规守纪的意识。包“面”有利于发挥教师某些管理特长,使班级某些专项工作上新水平,也使班级管理顾此失彼的现象得以解决,每时每刻有人管理,时时、事事、处处有人管理。

㈡学生全员参与,自主管理,快乐成长。1.实行班值日周制度。

在,你会发现佩戴值日标志的同学在清理卫生、维持秩序、检查作业、维护安全、义务服务„„这就是班级值日,是十育人管理的一大特色,也是这个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窗口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

班值日以规范教育为核心,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目的,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参与全校学生管理,是学生参与全员育人的具体体现。通过值班,学生由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学校小主人的主人翁责任感油然而生。正如在值日班级的“校园景象面面观”黑板报中,八年级五班同学所写的:“学生参与全员育人,知道了老师的工作是多么辛苦,通过规范他人也教育了自己,知道了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如今,我们的校园变得整洁了,安静了,安全隐患没有了,同学们自律意识增强了,一切变得有序了。”

班值日检查是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宏观调控,为育人小组工作提供了班级学生管理方面的基本材料,克服了育人工作的盲目性,育人小组能及时发现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使班级管理精细化,使全员育人工作更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2.人人都是班干部。借鉴学校管理组织系统,指导班主任构建学生自我管理基本框架。班主任相当于校长,班长、团支部书记相当于分管校长,班干部相当于部门中层领导,小组长相当于年级主任。班级学生自我管理基本框架是一种网络式结构:班干部管理线是纵向管理,小组长管理线是横向管理。班干部负责小组评价,小组长负责组内学生个人评价。

纵向管理:根据班级常规一般设定10个班干部:班长、团支部书记、纪律班长、体育委员、卫生委员、仪表礼仪检查员、安全检查员、学习委员、文娱委员、组织宣传委员。每人负责一个专项,做好监督检查,做好当天记录,并定期进行小组评价。这10个班干部分成两组,分别由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负责管理。班长与团支部书记共同完成各小组的每月评价,分配各小组月评定优秀名额,监督各小组完成学生月评定。

横向管理:实行学生分组管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管理、常规管理和考核评价。学期初,各班将平均分成6-8个小组,在确保学习成绩基本均衡的前提下,通过对等调换等手段,尽量达到各组在男女比例、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特长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均等,为开展全方位的小组竞赛做准备。小组成立后,各组选举本组的学生组织机构,基本做到,组内人人有职务,人人有责任,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要服从别人管理,并实行小组内责任连带。积极开展小组生活一日常规竞赛和学习竞赛,竞赛结果坚持周周有评比,月月有评定。老师强化小组整体评定,组内评定强调学生个人评定,包括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评定和小组长主持的小组互评。老师评定、自我评定、小组互评结果都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㈡以论坛为平台,促进导师专业发展。为全面提升导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本质,建立了导师专业发展论坛制度。论坛以研究和解决校本常态环境下导师育人、学科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个人成长中生成的问题为主要内容,论坛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研讨式——围绕导师日常育人、教学、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等实际问题,采用主题发言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展开探讨;汇报式——通过举行优秀导师经验交流会,介绍成功育人经验、展示教书育人成果;论坛式——围绕导师关注的共性、热点和难点,由本校名师主讲;咨询式——导师就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疑难问题,开展与家长、同事、专家间的咨询对话;报告式——聘请校内外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学者专家做主题报告。导师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论坛,结合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内化为具有个性特长的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实践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育人能力和水平。

㈢、建立管理、评价机制。1.教师评价制度。

为不断促进导师制工作,学校精心规定了导师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例如,导师每周至少要与责任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学校还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家访10名同学,力争把工作做到细致入微,做到家长心坎上。学校定期印发《导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表》,学生把自己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困惑、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填写到表格上,导师在一周内与学生交流,并帮助学生切实解决问题;通过电话和定期家访,我校的辍学率都远远低于上级的要求。学校坚持在节假日印发《导师与家长互动表》、《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取得的进步及时汇报给家长,并广泛听取意见和要求;定期组织各导师组召开班级会商会,导师和班主任一起分析本班学生在品德、心理、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商讨解决,形成高效的育人合力。活动结束后,导师还要将活动的相关内容认真写入笔记中,或填入相应栏目内。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规范、导向与激励功能,建立健全了导师工作评价体系,对每位导师实行教学与育人工作双线管理,以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和合格率为六个一级指标对导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学校依托教师工作手册制定个人成长目标、计划,记录成长过程,描述个人成长轨迹,展示个人成长成果。此手册是导师学期考核量化和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学校将导师育人的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评优挂钩。

2.学生综合素质月评价。

全员育人以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为动力。育人小组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定,学校每月对教师进行一次全员育人考核。

学生综合素质月评价,每月一次。育人小组每月要组织学生通过自评、小组评、特长加分、常规竞赛、班主任评定等形式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特长发展、心理健康、能力培养六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改变过去以学习成绩定优劣的评价方式,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多项成为先进的参数,激发学生人人争先进、人人成先进的积极性。学期末在汇总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完成《学生学期综合评价》。综合素质月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控制,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

二、取得的效果

1、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往往比一般任课老师有高得多的权威,学生(尤其是自律性较差的)对班主任有一种敬畏感,他们不太愿意在班主任面前表露真实的心理。推行了导师制,师生通过双向结对选择,关系比较随和,双方交往多了,许多学生更愿意把自己心里话告诉自己的导师。而导师也大多是在平和、融洽的气氛中、有针对性地对受指导学生进行帮助、引导,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2、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以往的德育实践中,“全员育人”还是比较浮浅的,许多教师在思想上明白自己有德育教育的责任,学科教学中也能渗透一些德育说教,但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具体的德育工作上那就往班主任身上一推,免遭麻烦。推行导师制后,明确了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德育工作具体的任务,使教师的育人职能显性化、育人对象的具体化,从而促进广大教师真正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职责,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3、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育人先育己。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负有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行为及指导的研究,从而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导师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

导师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自身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认真做好。但导师工作又不能代替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全面的,班主任应按照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指导学生。同时,要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而导师的工作,主要是对指导对象思想、学习、心理上给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导师工作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2、处理好学科辅导与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的关系。

作为任课老师的导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必然会对自己任教学科给予较多的指导,但作为导师仅仅是自己任教学科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被指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进行必须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上、心理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3、处理好对学生的特色辅导与学校的统一要求的关系。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学校的一些规定、要求,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是允许的。但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较多地显示自己的特点,而忽略了学校的统一要求,这既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也不利于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导师要在学校统一要求指导下,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四、今后的打算

通过不断实践,我校的“导师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工作的针对行、主动性和实效行,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不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更全面地构建 “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

5.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 篇五

陈志坚

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和学生一起相处的日子总觉得特别快。学期初,学校开始实施了2011学年“学生成长导师制”,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按照姚老师的安排我辅导的对象依然是宋江豪同学只不过是原来是初一现在上初二了,同时他也很高兴我还可以向以前一样这样和他聊天与谈心。

“导师”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长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并进行适当的指导。这已经是第三个学期与宋江豪建立辅导关系了,我还是坚持着四个原则。

一是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顾涌昀同学个性老实忠厚,在老师同学面前话语不多,学习态度比较好,只是有时有点懒散。虽然看上去人高马大,他的言语行为却完全是个小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显露出的叛逆心理较强。他爱好玩电脑,打篮球,对学习却不愿投入太多现出一股懒洋洋的劲。由于我是一名体育老师在我的督促下体育到进步了不少。

二是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这位同学不同的个性,先从平时下手,从细微之处入手。平时多关心他们,及时在学习,生活上给与帮助,多找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及时制止他在学习或生活中产生的那些不良行为,帮助解决他表现出来的各方面的困惑,让他们慢慢接受我,成为他的好朋友,信任我。

三是渐进性原则。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在我和宋江豪成好朋友之后,开始和他们认真畅谈他的理想和未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这位同学在我所任教的学科—体育上又特别薄弱。于是,我利用课余休息时间,除了和他谈心之外,帮助他怎样更好的锻炼体魄,尽量让他有所理解,有所收获。慢慢的,他能够主动找我,有问题就来问我,对学习和作业量也不再排斥。平时测试成绩有所提高。虽然不是很明显的进步,但哪怕是一分两分的进步,我都要给与他们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尝试到成就感,而不是挫折感。

四是实效性原则。加强过程管理,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全面充分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激励学生健康向上取得实效。其实每项原则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的,经过平时一段相处后,已经成为好朋友。我不仅在学习上关注他们,而且关注他们的每一方面,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对学习,生活都有健康向上的积极态度。他喜欢打篮球不过打得不是很好,有时候我上完课之后会和他过两招,顺便讲一些哲理性的事情也让他有所感悟。

平时的工作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做。对这同学,我基本上抽空每星期找他谈心,辅导,也要求他每周一次向我汇报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和家长联系。通过这些形式与家长沟通,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理解,使家长进一步懂得了孩子的成长,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更要有远大的志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从而确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能够在关心学业的同时询问孩子的表现和进步。

6.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总结 篇六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来导师制工作,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为导师的我很欣慰。下面我就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回顾。

班级上的李文轩同学是一个活泼开朗的胖男孩。很招同学和老师的喜欢,但是,由于李文轩同学的自制力很差,把他的这种活泼好动,爱说话的个性也延伸到了课堂。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小动作过多。针对他的这些问题,我将他设为了受导学生。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一个学期的受导中我主要遵照一下的原则。思想上的引导:对于孩子的问题给予指导,尤其对于韩有诺同学,让其抛却不健康的情绪,积极的进行自我肯定,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学业上的辅导:通过例会或作业检查,找到他们存在的问题,积极的给予辅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上课时走神的少了。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心里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7.运用成长记录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篇七

一、研究的过程

研究伊始,我们把目光放在了学生综合素质上。学生在校的表现一直受到家长、教师的重视,然而孩子的学习能力、活动状况、创新意识并不是学生手册上简单的等第所能概括的,我们所想到的是如何运用成功袋,记录下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那一时期,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成功袋的评价机制,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求。渐渐地,我们感到教师的参与取代了学生自我的投入,成功袋中共性的内容比较集中,而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于是我们调整了策略,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成功、满意的作品收入成功袋,范围不限,可以是一张奖状,也可以是一份作业、一样作品。这时期的成功袋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在这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注重过程性评价的积累,让成功袋成为学生成长足迹的见证。在成功袋的形式上,我们摈弃了袋装的零散状态,而是采用册装的连续记录,更清晰、更直观地显示出学生成长的轨迹。

二、成功袋的价值体现

1.成功袋带来了对学生的研究。通过成功袋,我们开展对学生的类型、状态的分析,掌握了一手资料。

通过材料本身来分析学生的类型。比如,某一高年级学生,打开她的成功袋很显眼的是漫画作品比较集中,而且有较高的水准,从这一现象可以表明这位学生有一定绘画、素描的特长,可以为班级服务。有的学生成功袋中试卷、作业收集得较多,而其他活动的内容较少,很明显这类学生对学习很投入,但是兴趣爱好不够广泛,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加强对这类学生兴趣的引导。有的学生成功袋中显得杂乱无章,或许可以说明这类孩子还没能形成固定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寻求突破,建立自信,获得成功。

通过材料的本身来研究学生的状态。成功袋是学生价值观的呈现,通过成功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价值趋向,以及对世界、对自我的一种认识与评定。通过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适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成功袋有助于班主任开展学生成长系列的研究。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状态所表现的特点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展示的成功袋的内容、特点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差异资源,开展学生年龄特点的系列研究。例如:一年级学生的成功袋中往往图画比较多,这成为了低年级学生的共性。教师就可以及时把握这一特点,来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有这么一位低年级教师在给一年级小朋友上戴绿领巾的准备课中就利用了低年级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戴上绿领巾后的样子,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一种自豪感。而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这样的美术作品就显得少了,多的是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作品。例如,在某高年级班中的女生盛行将自己编制的幸运星送给同学,送给老师,同时还带去一份祝福。在这群学生的成功袋中手工作品、小编制的作品比较多,可以看出这些已不光光是一个作品,更是学生具有内涵思考的一种体现。

3.成功袋推进学校整体德育工作。借助对成功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各个班级的状态,寻找差异,捕捉班级工作的突破口,同时通过德育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来充实成功袋,以达到双赢的作用。

8.学生成长记录袋 见证成长的足迹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 成长记录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72-001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宁代毕业班,不代一、二、三。”为什么老师们宁愿加班加点、吃苦受累代压力巨大的毕业班,也不愿代教学任务相对较轻的一、二、三年级呢?问其原因,老师们都一脸无奈,低年级的学生听不懂话,也不听你说话,一句话要反复说多次才能明白,让老师们头痛不已。

在小學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如何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呢?我们想到了通过成长记录袋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成长记录袋的激励性作用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评价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学生对于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对教师的)。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平时,教师常使用语言性激励评价,它的好处是及时、方便,但时间长了,容易让人遗忘和混淆。使用成长记录袋,把来自老师、同学、父母的评价用文字、音频、视频或奖品的形式展示出来,既丰富了我们的评价方式,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清楚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认真听”奖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达到认真听、不插嘴、不打岔,教师就奖励学生一枚“认真听”奖章。因为奖章设计活泼可爱、指示性很强,学生为获得一枚奖章,无不争先恐后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努力达到倾听要求。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安排学生翻开成长记录袋,通过交流和比较充分发挥了成长记录袋的激励性作用,达到了教师的预期目的。

二、成长记录袋的可持续性作用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评价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他不是一次或一段时间的评价,而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成长的足迹。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成长记录袋的可持续性作用恰恰符合了这一特点。例如,在刚开始提出倾听要求时,学生一周往往也得不到一枚“认真听”奖章,而到了后期,有的学生一天就获得了三枚。就这样,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奖励,每一个突破都能在成长记录袋里呈现,学生知道自己哪儿进步了,为什么获得了奖励,什么阶段进步最大,因为清楚明白,所以更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三、成长记录袋的开放性作用

《学生成长记录袋》打破了评价的时空局限,评价延伸到课外,社会与家庭。这有助于给家长提供详细的信息,也便于教师不断改进评价过程,从而提高课堂倾听的有效性。

倾听不光是课堂上的要求,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懂得倾听。家长的配合无疑把倾听的评价延伸到了课外,延伸到了家庭和生活。在研究中,我们把“认真听”奖章给家长分发了一部分,要求家长和我们统一要求、统一方法、统一奖励。于是,在学期末的家长会上,很多家长都纷纷表示孩子在家也能较为认真地倾听家长说话了。

9.学生成长记录袋总结 篇九

与新课改已同行一年了,在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进行多元评价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我校在一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设计与运用上进行了探索,推行质性评价,力求改变单纯书面的评价方式为多种方法综合评价,从重结果性评价为重过程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把握“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思想精髓,灵活地使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避免形式化倾向。

一、成长记录袋使用的原则:

“用课程标准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用评价引导教学,发挥评价的反馈、诊断、激励功能。”我们在使用成长记录袋上力求遵循几个原则:

1、评价过程教育性原则:因而,成长袋的设计应能体现学生的纵向发展,是对其进步的连续考察,应进行过程性、动态性评价,使学生在使用成长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促进发展。

2、评价主体互动性原则: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是单一的,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新的评价模式,力求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以学生自评为主,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在评价中与同伴交流、取长补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同时通过多方互动,了解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

3、评价内容多元性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从“三个纬度”出发,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拥有自信,全面、和谐发展。

二、成长记录袋的使用

“成长记录袋不是装满材料的容器,它系统有组织地收集相关的证据,以监控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中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发展。”成长袋要重视收集体现学生发展的作品样本,成绩的证据,即发生过的事实、体现学生进步的标志性的事实,展示学生进步的状况,以学生进步的事实为主,进步的印象为辅。

可供收集的内容形式多样,有作业、作品、照片、录音、录像等。收集的过程,我们做到几个结合:(1)采用定期与不定期收集相结合。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组织学生对能体现学生成长的材料进行收集、归袋;平时对有些作品也及时提醒学生收集。(2)书面评价与口头、实物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的形式有:老师的鼓励,家长的帮助,同学的悄悄话和我的心声让学生了解多方的评价意见,也提供学生表达心声的机会。在学期结束通过让学生“回头看一看”综合了解长辈,同学及学生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得到的口头表扬、实物奖励等,也记录在成长袋中。(3)即时评价与延缓评价相结合,发挥延缓评价的功能。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目标要求达到的时间不一。对暂时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允许进行延缓评价,允许学生经过努力或在他人帮助下达到目标后再记录在成长袋中。这样,有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统一保管与定期交流展示相结合。成长袋由教师统一保管,教师定期提供成长袋展示、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成长袋的激励、教育功能。

经过一定时期的使用,取得了几方面的成效:加强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学生欣赏他人、悦纳自己,增加学生成功的积极体验,找到自我增长点,不断激励学生进步;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全面了解学生,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达到亲其道、信其师,融洽师生感情,发挥隐性教育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成长袋的使用,使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再加上班级学生人数多,要帮助每个学生收集能体现发展的过程材料、适时填写记录袋内容,就增加了教师许多工作量。如何避免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流于形式,更加开放成长袋内容收集的时空,真正发挥成长记录袋收藏、激励的功效;如何做到评价既全面,又省时、高效、便于操作等,还需要我们今后继续探讨、不断完善。

上一篇:女人要学会保护自己下一篇:禁毒微动漫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