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主义

2024-10-13

未来社会主义(共14篇)

1.未来社会主义 篇一

在未来的社会中,人们将不用自己洗衣做饭了,不用做那些危险笨重的活了,只用做一些简单的事或什么都不用做。那些事些只须需要指挥机器人去做就行了。人们就不用那么劳累了,去做危险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机器人来做。那时候,机器人将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如:治理交通方面,人类只须要在机器人的芯片中输入相关的资料或文字,它就会把交通方面治理得有条有序的。不必要人们操心。还有采矿等危险的事情,只造一些灵活的机器人在地下开采就行了。再造一些力量型的机器人去运输就可以了。到那个时候,人类只要用摇控指挥就行了,就不会让我们有一点点的危险。这是机器人好的一面。既然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坏的一面。好处多,坏处也多。

如:万一机器人失控,一则造成人的生命危险,二则造成一些工厂关闭或停止营业等。

前两种坏处还不算严重,如果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们人类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导致人类灭绝,甚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的灭绝。地球上只有机器人,到了最后,地球也会被这些机器人给毁灭。如果地球真的被毁灭了,那么这些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最后才会害了自己。

所以机器人还是不要制造太多。只制造一些做危险的作业。

这就是我心里想的未来的社会。

2.未来社会主义 篇二

一、网络恐怖主义的内涵

“网络恐怖主义”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加州情报与安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柏林·科林于1997年首先提出的, 认为它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000年2月, 英国在《反恐怖主义法案2000》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网络恐怖主义”的概念。但是, 目前对网络恐怖主义还很难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看法。美国国防部给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可以作为参考:利用计算机和电线能力实施的犯罪行为, 以造成暴力和对公共设施的毁灭或破坏来制造恐慌和社会不稳定, 旨在影响政府或社会, 实现其特定的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目标。

同时, 网络恐怖主义与黑客等形式的网络犯罪是有区别的。在定义上两者就体现出不同, 欧洲理事会《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将网络犯罪定义为:“危机计算机系统、网络和计算机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进行滥用的行为。”而在上述提到的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中, 其目的是“旨在影响政府或社会, 实现其特定的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目标。”因此就最终目的来看, 网络恐怖主义的目的远比网络犯罪要复杂和深远。进一步来比较, 黑客等形式的网络犯罪只是网络恐怖主义的前提, 真正的网络恐怖主义是利用黑客等形式的网络犯罪对被攻击方的经济命脉、社会生活或国防等重要基础设施构成恐怖效果, 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

二、网络恐怖主义的特点

在其特点方面, 网络恐怖主义与传统的恐怖主义相比, 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成本低廉, 门槛较低。与传统恐怖主义需要用到的炸弹、化学、生物、辐射乃至核武器不同, 网络恐怖主义的工具是网络, 这就大大减少了其恐怖行动所需要的成本。

第二, 杀伤力强, 影响范围广。根据科林的理论, 网络恐怖活动是一种非比寻常的破坏力增强器, 如果网络恐怖活动渗透到互联网展开破坏, 全世界将会面临巨大灾难。

第三, 技术性高, 隐秘性强。因为网络世界具有很强的隐秘性, 所以网络恐怖主义分子要对网络实行攻击时具有很强的隐秘性。而现在一些恐怖主义组织表示已拥有相当尖端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技术能力, 而那些缺乏进行网络攻击技术的组织或许能从那些惟利是图、爱冒险的个人手中购买相关技术。这将大大增强网络恐怖主义的技术性。

三、反网络恐怖主义的对策

网络恐怖主义在现今只产生了初步的规模, 但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 今后很有可能成为恐怖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当今各国, 美国在预防网络恐怖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故在反网络恐怖主义的对策中借鉴了美国的一些做法。

第一, 完善情报立法。完善情报立法是明确情报机构职权范围及地位的重要举措, 是开展预防工作的前提。有了立法的完善, 在开展反网络恐怖主义的工作中, 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预防。

第二, 研究新型技术, 提高防御能力。研究新的网络防范技术, 提高网络的防御能力也能起到反网络恐怖主义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 政府不能以保护网络安全为由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或者限制公民的网络使用权。

第三, 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从公民的思想意识上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这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对未来恐怖主义可能出现的形式——网络恐怖主义进行了分析。从网络恐怖主义具有更高的隐秘性、破坏性等特点来猜测其很有可能是恐怖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由此对反网络恐怖主义提出了对策。最后看来, 不管未来恐怖主义的形式如何, 提前做好预测和防范工作是必须的。

摘要:恐怖主义的存在由来已久, 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反恐怖主义与恐怖主义的斗争中, 恐怖主义一直没有完全被消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恐怖主义也在不断变换着形式。那么, 未来的恐怖主义又将怎样发展呢?本文中预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恐怖主义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 从而对世界安全造成新的挑战。

关键词:恐怖主义未来,网络恐怖主义

参考文献

[1]保罗.R.皮拉尔.恐怖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M].中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3.

[2]谢明刚.网络恐怖主义探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0, 19:114-117.

[3]徐胜, 李成.网络恐怖主义若干问题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1 (1) ;78-82.

[4]何方明, 侯晓娜.美国反网络恐怖活动的情报工作及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26 (1) :56-59.

[5]张琼.试论网络恐怖主义的特征及对策[J].科学信息, 209-210.

3.社会主义的未来在哪儿 篇三

一位60来岁的先生在会后握着我的手说:“祝贺你们,祝贺你们取得这么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失败了,但你们成功了。衷心祝福你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说话时,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希望。本来是我给人家介绍情况,结果是我被人家给感动了。我被他们的社会主义情结、被他们对中国的感动和信任感动了。因为,他们认为,今天中国取得的成就证明:社会主义是有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是有未来的。

英国具备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

社会主义的未来在哪儿呢?是在中国吗?

社会主义的未来曾经被人们寄放在苏联。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现实几乎击碎了许多人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热忱和期盼。可是,社会主义仍在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

英国工党的著名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安东尼·克罗斯兰在他发表于1956年的成名作《社会主义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未来》,轩传树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版)一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安东尼·克罗斯兰认为,虽然当今的英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当然,这也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当今社会的确实现了一部分社会主义传统理想,并具备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

安东尼·克罗斯兰在书中对社会主义的解读是典型的西歐式的、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同时,安东尼·克罗斯兰还是20世纪中期英国费边社的领袖,再同时,他也是一位深谙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这些认知背景的集成就是安东尼·克罗斯兰的思想硬盘。

那么,安东尼·克罗斯兰认为“可以肯定地说,1956年的英国不再是这样的社会了。因此,对于‘这还是资本主义吗?’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不’。”说英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依据是什么呢?归纳起来,安东尼·克罗斯兰的论据有三:

第一,资本主义的转型。尽管安东尼·克罗斯兰非常尊重马克思,认为“在过去一百年中几乎无出其右者”,而且,马克思的“这种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的行为,在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但他并不认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将崩溃的理论,而是认为,现实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没有证实马克思的理论,反而出现了反方向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明显表现就是“经济权力的转移”。资本家掌控的社会发展的经济权力不断被三种力量所削弱。首先,“经济权力削弱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政府权力的增大,因为如今政府对经济决定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战前。”“政府明确承担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收支平衡、收入分配等职责”。其次,“基础工业的国有化,带来经济权力的再次转移。因为,国有化明显地削减了资本家阶级的权力。”“就实际结果而言,基础工业的经济决定权已经从资本家阶级的手中转移到公共经理人这一新的相当独立的阶级手中。”再次,经济权力从管理者到劳动者的转移。这是指企业内部的权力从管理者向劳动者的决定性转移。这种转移是由于充分就业政策的实现所导致的劳资关系的根本转变。安东尼·克罗斯兰认为,由于经济权力的这三次转移,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几乎所有1914年之前的传统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要么被大大缓和了,要么被彻底改变了。”于是,安东尼·克罗斯兰提出,资本主义的转型要求人们对以往的社会主义立场进行重新评估。

第二,社会主义的理想。基于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和转型的分析,安东尼·克罗斯兰进而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即“如果这已不是资本主义,那么,社会主义现在又所指何物呢?”安东尼·克罗斯兰根据英国的情况认为,“所有制不再是理解社会关系全貌的线索了”。因为,“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和复杂化的趋势,不仅使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也使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需求如此之大,以致所有权独有逐渐被分散的股东所取代;如今,许多大公司拥有的股东比雇佣的工人还要多。显然,普通股东和普通工人一样都不能控制和协调这个进行决策的高技术化的经营管理组织。”所以,作为手段的国有化和计划化可以适用多种目标,而手段不能等同于目标。“生产资料所有制已经不再是决定一个社会本质属性的关键性因素了”。

既然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的目标,那什么是呢?

安东尼·克罗斯兰认为,手段各有不同,但所有社会主义派别所共有的一点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理想。他提出的社会主义理想或愿望有五个方面:一是反对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物质上的贫穷和肉体上的痛苦;二是拓展社会福利;三是坚信平等和“无阶级社会”;四是反对竞争、对抗,渴望博爱、合作;五是反对作为一种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的无效率,尤其是反对其导致大规模失业的趋势。而在这五大理想中,第一个和第五个在英国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正在迅速失去其合理性,或者说已经基本实现,而另外三个理想还没有达到。对此,安东尼·克罗斯兰说:“M.R.阿隆(M.Raymond Aron,1905-1983,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曾非常准确地评述道,‘社会主义在西方已不再是一个神话,因为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的一部分。’——当然,还没有完全成为现实,但是足以是指不再成为神话。”他还认为,英国“当今社会的确实现了一部分社会主义传统理想,并具备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已经取得诸多重大进步,但是我们还不能自称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我们本可以拥有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一个更加无阶级的社会、本可以减少更多不必要的社会痛苦,但是我们没有做到”。

第三,相对于文化来讲,经济问题的重要性在今后将不断下降。安东尼·克罗斯兰认为,这是“因为物质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致我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更多资源用于美和文化方面”。虽然对文化的强调并不能构成社会主义的标签,但这样做,“我们不仅可以使英国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平等公正、更加让百姓满意的社会,而且还将使英国成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文明的国度”。

nlc202309040805

从安东尼·克罗斯兰的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心中的社会主义未来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在脚下。他对此自信满满。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中国特色

安东尼·克罗斯兰的《社会主义的未来》是20世纪后半叶西欧左派阵营中最富影响力的著作。正如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说的那样:“战后,没有哪个工党理论家能像安东尼·克罗斯兰一样,对工党的思想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对于他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英国工党前副主席罗伊·哈特斯利说,今天人们讨论社会主义的问题,仍要围绕安东尼·克罗斯兰在50年前出版的《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中的观点,他的观点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可见,安东尼·克罗斯兰书中的社会主义的未来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未来构图。

这部书2006年再版的推动者和导言撰写人、英国当代著名作家迪克·伦纳德客观地评论说:“安东尼·克罗斯兰所提出的具体政策建议,大多不再具有价值。”从书中对资本主义转型的分析中,既有牵强的地方,也有像他批评马克思主义理论缺陷时的那种不符合现实发展的情况。从现实的发展来看,安东尼·克罗斯兰的分析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

安东尼·克罗斯兰在《社会主义的未来》中所描述和勾勒的社会主义,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他的视野从未离开过欧洲和民主社会主义。这一方面是由于安东尼·克羅斯兰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出自长期以来盘踞在西方国家中的那种欧洲中心主义感觉的高傲。这导致安东尼·克罗斯兰在对社会主义的研究中,完全不关注他所处年代世界各地正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倾向,也不在意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存在是否具有历史合理性。正像书名所表达的那样,安东尼·克罗斯兰把英国和欧洲的社会主义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未来。

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欧国家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想。它不仅是工业革命时期以来工人阶级利益的理论反映,也是西欧历史文化传统的现代诠释。但是,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罪恶的诉求和目标却远远超出了其自身的范围。因为,受资本主义浩劫和剥削的不仅是欧洲工人阶级,还有广大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中国人民就是饱受西方列强劫掠的被压迫民族。所以,中国人民走上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的合理选择,也是求民族生存的唯一可能。

同时,中国社会又不具备西方国家的发展条件和历史文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肯定与西方,特别是与英国会有很大差别。这种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内质的差别决定,中国不能简单地借用西方国家的发展途径和方式方法来重塑自身。近代以来,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无一不以不成功告终。所以,从全盘西化、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反映出中国人民自觉自醒的心路历程。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积淀和探索勇气。

中国特色是特殊性的属性,它不能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这个大道就是社会主义的未来。安东尼·克罗斯兰在《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中论述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给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供了积极的思想材料和认知方式,让我们深感开卷有益。

总之,民主社会主义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实践经验。其中的很多做法和理念值得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借鉴。吸取人类文明的成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但是,正像《国际歌》里所说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我们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社会主义道路就在我们脚下,社会主义的未来就在于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创造。(注:文中引文均引自安东尼·克罗斯兰著《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

4.未来的社会作文 篇四

到了这里,我发现每个人穿的衣服都很漂亮,他们告诉我,只要穿上了这件衣服,可以一年四季都不用换。到了服装店,看着样式的衣服,仔细一瞧,衣服上还有5个按钮。服装店老板说,按下‘春’这个按钮,衣服就变成了我们春天的服装;按下‘夏’这个按钮,衣服就变成了我们夏天的服装;按下‘秋’这个按钮,衣服就变成了我们秋天的服装;按下‘冬’这个按钮,衣服就变成了我们冬天的服装;如果你的衣服脏了,按下带有‘洁’字的按钮,它就可以把你的衣服变得干干净净。

从服装店出来,我又来到了未来的居民楼旁边。未来的楼房是在半空中漂浮起来的,它们完全使用泡沫制造的。虽然说使用泡沫制造的,但是它们却很结实。如果想进去,就必须输入密码,或者是按门铃。

5.未来的社会作文 篇五

“嗖”一声,我们乘坐着“时空穿越机”来到了22世纪。我们刚下时空穿越机,有个小女孩就跑过来说:“欢迎来到22世纪!”她一边走一边给我们介绍22世纪的高科技产品。突然,一个奇怪的东西从远处向我们飞来,这东西看车不像车,看飞机不像飞机,我问这个小女孩:“请问在天上飞的是什么东西?”“这是一种能在天上飞、海里游的智能汽车。”小女孩说。说话间,那辆智能汽车就降落在我们面前。一个中年男子从上面下来了,他一按钥匙,只见汽车从一个几吨重的机器变成了一个身轻如燕的小胶囊。小女孩说:“这种汽车使用最先进的纳米技术制造的,停车时它会变成小胶囊,既方便又节省地方。”

我们继续向前走,我问小女孩:“为什么马路上这么多人,这么多车,而没有一点声音呢?”“你自己低头看看吧。”小女孩说。我忽然发现地上有一个个像盘子一样的东西,上面写着“吸音器”三个字。旁边还有说明:本品可以吸走空气里的杂音、噪音。原来噪音都被这个小小的“盘子”给吸走了。

我们走到一座公园,里面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而且22世纪的空气特别清新,比21世纪的空气要好得多。我问小女孩:“为什么22世纪的空气这么好?“因为我们在树上安装了吸尘器,能把空气中的PM2.5从空气中过滤出来,再转化成空气,所以空气才会真么清新。”小女孩说。

6.未来的社会想象作文 篇六

未来的社会既发达而又美好,也没有那么多的困惑。

未来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清新的,马路上通常的,生活垃圾是可以立刻消失的。

为什么未来的天是蓝的?

因为未来人们在每一个昏花的天空上都会安装一个“天空进化器”让天空变得蔚蓝,而又美丽。

为什么未来的水是清的?

因为未来的人们身上都会装着一个“保护水资源引警器”,人每当仍门限浪费或污染水资源时,“保护水资源引警器”就会自动报警。

为什么未来的空气是清新的?

因为人们吸取了现在的教训,在全世界范围内建设了一个强力的“空气进化仪”没日没夜的帮助人类吸取那深深掩埋在城市里的“霾”,以便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为什么未来的马路时通常的?

因为人们运用了空气在蔚蓝而又浩瀚的天空上搭了一座“隐形”的.“星气桥”,让交通不在堵塞,让舒畅的交通便利人类的生活。

为什么未来生活垃圾是可以立刻消失的?

因为随着垃圾的增多,垃圾山已经多得数不清啦!所以人们就把所谓的垃圾桶中安装了一个可回收垃圾变宝芯片和一个不可回收垃圾侵蚀芯片,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7.浅论未来主义的运动特质 篇七

20世纪初, 西方艺术史走近现代艺术阶段, 各种流派纷至沓来, 在法国有野兽派进行的色彩解放、立体派的形体革命, 形式各异, 却都尊崇运动的观念。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的未来主义与它们有所不同, 一方面是想重新找回古罗马的自信, 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意识的文化运动, 同时又宣称摧毁过去一切既定的规范和标准, 呈现一种文化的焦虑。正如诗人马里内蒂 (Marinetti) 的未来主义宣言中所描述道:“我们断言一种崭新的美——速度的美——使得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一辆跑起来像机关枪一样发出尖利啸叫的汽车, 远比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更美。”1他的宣言为未来主义奠定了理论坐标。之后, 未来主义绘画领袖波丘尼 (Boccioni) 在《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号召的那样, 未来主义绘画致力表现的是“必须彻底扫除一切发霉的、陈腐的题材, 以便表现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和疾驶的生活”。必须蔑视一切模仿的形式, 歌颂一切创造性的形式。

未来主义代表画家主要有波丘尼、巴拉、卡拉、塞韦里尼和鲁梭罗等, 在绘画上, 他们不只是致力于传达现代工业社会的运动观念。努力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空间从不存在, 物体不再静止, 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同时, 他们也借鉴了立体主义的形式语言, 通过分解重构一种静止的几何构成, 而未来主义追求运动的观念, 展示的是一种动态之美, 与立体派展示机械的静态之美有着迥异的观念。

在雕塑上, 波丘尼意识到长期的历史积淀赋予了雕塑材料的象征性和等级制, 坚决否定用一种材料来塑造一件雕塑作品的观念。在主题方面取消历史主题在传统上的高尚地位等观念。在材料方面, 他认为“必须摧毁大理石和青铜的高贵性, 这种高贵性充满书卷气, 传统味十足”。只要符合造型、色彩、情感的需要, 可以使用任意的材料, 诸如, 电灯、镜子、玻璃、钢铁等。

二、运动的形式

关于运动的形式并不是未来主义的先例, 自艺术诞生以来, 静止的绘画如何表达动态的形式一直是艺术家的课题, 早有巴洛克绘画追求的运动感气势磅礴, 震古烁今;洛可可绘画追求的运动纤细柔媚, 心旌摇荡。近有野兽派的色彩解放运动, 流淌着温和雅致的余温抚慰世人伤痛的心灵, 未来主义面对工业时代的速度、力量和效率, 怦然心动, 渴望创造一种歌颂机械文明的美, 那就是未来主义的运动形式——无序和混乱, 却是创新的。

未来主义的灵魂波丘尼, 不仅有理论宣言, 还有绘画实践。在作品《美术馆里的骚动》 (1910年) 中, 我们看不见古典绘画的稳定构图, 也看不见野兽派流淌的色彩形式, 更看不见美术馆常有的宁静与肃穆, 有的是运动的人群莫名涌向某处, 有的是无序和混乱, 放射状的构图强化了运动感, 空间不再存在, 仅仅作为一种氛围。物体在其中互相运动与穿插, 毫无方向, 烘托着运动和杂乱的气氛。光和色被打碎成片片小点, 传达出噪音和嘈杂包裹的躁动不安的气息。也许正在暗示古典艺术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

巴拉 (Balla) 的作品《拴着皮带的狗》 (1912年) , 画家利用视觉残像的效果, 给奔跑的小狗画上一连串的腿, 像快速转动的车轮。英国批评家里德 (Read) 谈到:“未来派画家的解决方法带有几分稚气, 他们说, 一匹奔驰的马不是有四条腿, 而是有二十条腿, 它们的运动是三角形的。于是他们画马、画狗、画人, 都画成多肢体的东西, 处在连续的或者放射状的安排之中。”2毫无疑问, 巴拉受到当时的摄影技术的直接影响。

其他画家的代表还有卡洛·卡拉 (Carlo Carra) 的《爱国庆祝会》, 依然保留放射形的运动构成特点, 使各种字体不同的书报、杂志、乐谱等印刷品构成的运动形式彰显着画面的冲击力。

三、运动的空间

才华横溢的波丘尼不仅有绘画的实践, 还是未来主义唯一的雕塑家。在1913年的雕塑作品《空间中连续运动的独特形式》以令人难忘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未来主义的观念。在传统艺术领域, 雕塑被视为一种静态艺术, 而艺术家要表现运动的感觉, 只能通过暗示的手法, 令观众联想运动。张开双臂的古希腊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这样, 贝尼尼的人体雕塑呈现巴洛克的运动感也是这样, 很难想象受众失去联想力能够获得共鸣。

而未来主义的表现手法是当下的介入, 直刺人心。波丘尼采用对运动的观察进行持续不断的表达, 来实现他所追求的“不是纯粹的形式, 而是纯粹的造型节奏;不是人体的结构, 而是人体运动的结构”这一目标, 突破了静态雕塑对形体的限制。通过重叠的形体, 打破整齐划一的空间, 呈现凌乱的、破碎的、扭曲的, 常人无法接受的空间状态, 一个昂首行进的人, 身后飘动的衣裙呈现出视觉的残像, 任何观者都会受到强烈的触动和震惊, 而无需联想力的介入, 实践了马里内蒂对于工业文明的赞美和讴歌。同时, 也展示了工业时代机器对人的强行态度和暴力行为。此时, 未来主义呼唤重新找回的意大利民族文化的自信却在自我的创作中消解和迷失, 流露出无言的焦虑。

综上分析, 通过运动的观念、运动的形式和运动的空间可以发现未来主义的运动特质蔑视一切传统的运动形式, 歌颂一切创新的运动形式。德国美学家席勒 (chiller)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曾经说过, “艺术具有映象生命的能力”。只有找到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类似的逻辑形式, 这样的艺术才会触动我们。苏珊·朗格 (Susanne K.Langer) 关于生命的逻辑形式做过分析和总结, 其中的运动性必不可缺。生命体不断地消耗不断地吸收, 细胞和生命组织都处于不断死亡和再生的过程中, 整个生命体都呈现一种永不停息的运动。运动一旦停止有机体就解体, 生命也随之消失。3苏珊·朗格认为绘画创造的形式就是制造一个虚幻的空间, 运动是核心, 使之富有生机和鲜活的感召力。

未来主义绘画和雕塑对于工业的赞美和机器的讴歌, 希冀重建意大利民族的文化自信却又滋生出文化的焦虑。最终, 随着世界大战的终结而烟消云散, 但是未来主义的运动特质对于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 比如, 达达主义、激浪派、行为艺术以及设计领域等颇受影响, 直至当下。

摘要:未来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它的运动特质体现在运动的观念、运动的形式和运动的空间上, 通过绘画和雕塑感知他们对于机器的讴歌和工业的赞美, 希冀重建意大利民族的文化自信却又有着文化的焦虑。随着世界大战的终结而烟消云散, 它的运动特质却给予艺术史影响深远, 直至当下。

关键词:未来主义,运动观念,运动形式,运动空间

注释

11.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103.

22 .赫伯特·里德, 刘萍君译.现代绘画简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60.

8.未来主义冠军 篇八

很简单,很高效。如果你想在海藻和珊瑚中漫步,那这就是你需要的MP3。一个全能的MP3,带有内置耳机,3米防水,可以存储500首歌。只需要将MP3连接到电脑上,就可以充电和下载音乐。

优点:超长续航时间(10小时)

XSories, Aqua Note,参考价RMB600

www.xsories.com

b.防水手机

羽量重量的智能手机,不怕水,不怕灰尘。不要小看它的身材娇小。它看上去很像办公室手机(5寸屏幕、9.6毫米厚度、133克重量),但非常强壮。可以防尘,在1米水深处泡半个小时也没有问题。符合人体工程学,又很结实,安卓系统。

优点:NFC功能可以无线支付或者传送数据。

松下Eluga Power

c.喜欢冒险的照相机

紧凑、结实、高效。可以承受100千克的压力,从2米高处摔下无恙,10米防水。1200万像素逆光镜头,配备iHS功能,可以拍摄充分曝光的相片,即便在逆光条件下。

优点:TAP Control模式,只要拍相机的外壳,可以进入拍照模式。

Olympus TG-820,参考价RMB3000

d.视频裁判

迷你的投影机,可以在更衣室里复盘比赛。重量只有130克,电池可以续航2个小时。这款机器可以帮你看存在智能手机、照相机和iPhone上的图片和视频,影像对角线最长可达152厘米,可以投影到任何背景上。

优点:USB接口,非常实用。

PicoPix de Philips,参考价RMB2500

e.奥运屏幕

随时听你命令的电视。没有必要再使用遥控器了。这款电视可以用声音和动作操控:启动、关闭、换台、启动网络搜索引擎,都可以用语音完成。可以用手的动作来控制音量和网络冲浪。

优点:内置3D。

Samsung, ES8000系列

9.未来的社会物品作文 篇九

我发明的鞋子可以带你飞翔,甚至是晚上也可以带你邀游太空。看看城市的夜景。要是在你上学快迟到或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快来不及了。飞就一个字,让你没有后顾之忧。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多快就有多快。

这种鞋子还有一种功能。假如你想去滑冰,变成双溜冰小事一桩;假如你去登山,一双旅游鞋就会穿在你的脚下——,不赖吧!

不过,这种鞋子目前还是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当各种鞋子转换之间,一不小心就会让你出丑。比如,你穿着溜冰鞋溜冰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时间到了以后它就会马上变回原来的鞋子。这时候如果你还在快速溜冰中一下“四脚朝天”那是一定的。

这种鞋子虽然有一些缺陷,但也有着强大的功能,因此深受大家喜欢,我们也会改造它,让它变得举世无双,完美无缺!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物品分类》含反思

★ 中班社会:大家来找碴

★ 中班社会:小小电影

★ 中班社会教研计划

★ 中班社会:小小收银员

★ 中班社会:逛菜市场

★ 中班十二生肖社会教案

★ 中班社会领域教学总结

★ 中班社会瓜瓜吃瓜

10.共创文明社会,共享美好未来作文 篇十

“你若失去了今天,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可以再来。”

“你若失去了金钱,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你若失去了文明,那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曾经听说过,在新加坡的某个旅游景点,只用中文写着“不要乱涂乱画,不要随地吐痰”等提示语,却没有英文翻译。有人不解,当地政府解释说只有中国人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让我听了之后,心颤抖了许久。我想:外国人见了会怎样,他们要取笑的是中国,而不是个别的中国人。我也去过珠海一些比较出名的地方,如海滨公园,那里,草坪上都是垃圾,无论是花坛上,还是树边上,场面简直惨不忍睹。我不解:为什么垃圾桶就在最显眼的地方,他们连几步路都不愿走呢?

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脑海里闪过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她就像一个微笑的天使,用她小小的魔法棒,把我的心照亮。

那是在一个平凡的晚上,月亮刚刚升起来,淡淡的月光照在大街上,搭配着路灯,显得神秘极了。突然有个穿着时髦的中年妇女映入我眼帘,让我眼前一亮,羡慕不已。但是,她随手扔下一团纸巾让我对她“刮目相看”。我不禁思索:看来人真的`不能看外表,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不一会儿,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上前去把纸巾团捡起来,扔到一旁的垃圾桶里,然后又蹦蹦跳跳地回到妈妈身边,小手拉着妈妈的大手,蹦蹦跳跳地离开了,那小辫子甩来甩去的,可爱极了。我一直看着她,直到她消失在人海里。

她,一个只有六七岁的小女孩,如此懂文明、有教养。如果每一个人都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奉献一点,文明一点,世界将会多么美好。有时,一句关切的话语;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有时,多走几步路,将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过马路时,走到斑马线上;乘公车时,主动给老弱让坐……这样不是很好吗?

大家可曾想过,假若有一天,打开门就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展现在眼前;走在大街上,大家都有礼貌地打招呼,没有吵闹的行为,没有乱扔垃圾的行为;走进拥挤的公交车里,没有老人无耐地攀扶栏杆,只有年轻人的好心帮助……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啊?

11.[对话]责任未来主义 篇十一

数字商业时代:你在2006年成为摩根大通基金会主席后,提出了一个具有未来眼光的公益观。这应该如何来理解?

戴慧思:过往,我们认为慈善事业是向穷人提供支持的善事。在过去的5~7年间,我们已经将慈善事业从善事转变为战略性公益事业,以前的公益更多地是考虑体制并想出修复受损体制的方法。如今对慈善事业的前瞻性观点是,我称之为催化式的慈善事业。该做法并不是尝试去修复受损体制,而是如何从零开始并通过对结果的注重和其他方法来转变有关体制,以致能够彻底改变社区的行事方式以及捐赠方式。

数字商业时代:2006年,你将基金会的资助方向从一个广泛的领域转向更具战略性的领域:教育、社区发展、艺术和文化。你认为这些努力能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什么益处?

戴慧思:最初接手这份工作时,我在公司与员工们以及客户或朋友谈论相关事宜时,发现没有人真正了解摩根大通对公益事业的贡献。我问他们您认为本公司每年会捐献多少钱?他们的回答是“没有捐款”或“1000万美元”之类的,但没有人知道我们在全球的捐款超过1亿美元。

这促使我开始考虑如何制订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反映当地市场重要利益的策略。我选择制订一项可以在当地执行的全球性策略。也在考虑作为一家公司我们所能做的真正可以发挥我们优势的事以及什么会是最终真正符合我们想在世界各地的社区所做出贡献的重点。

首先是教育。这完全符合公司的需求,作为金融服务机构,我们重视的是人力资本,是人才。我们必须确保来自各种背景的所有人都可接受教育,从而为未来的人力需求储备力量。

第二个重要领域是社区的发展。我们在多个领域与世界各地的政府合作,协助社区的不断发展,以确保将所有人都积极融入社会。

第三个领域是艺术和文化。如何能在充满活力的世界打造蓬勃发展的经济?我们的构想是年轻人可接受艺术的熏陶,艺术也可用于美化社区,而且艺术可为繁荣的社会带来经济的发展。

坚持对此方针的承诺已经令摩根大通得以展示在为世界带来活力和领导力时可发挥怎样的效力。就行善和成功的全面观点而言,我们贡献的不仅是美元,还有员工的志愿精神以及卓越才干。

数字商业时代:在此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摩根大通的财务专业素养?

戴慧思:我们最大的专业素养在于履行公益事业方面能做到极为自律。我们非常在意向机构提供资助的流程。在为该机构提供资助时,要考察以下非常关键的几方面:

非营利机构的财务稳定性——他们的财务稳健吗?我们可以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如何管理所筹集的资金划定界限。

能力——该机构确实能用好他们拥有的资金吗?他们有能力那样做吗?是否会做许多规划,但没有能力扩大他们的项目范围?

领导能力——真的很重要。非营利机构的领导能力是什么?谁在领导该机构?谁在董事会任职?董事会的管理能力有多强?

最终影响及合作——该机构是否正确使用其资金?他们是否正考虑与公共或者私人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使他们所获得的资金可以产生更多的成果?他们是否正与其他机构合作?

数字商业时代:即使考察工作再细致,在实际中也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如何衡量和定义失败的项目?

戴慧思:在具体项目的选择方面,其实我不想给人一种万事如意的印象,因为事实并非如此。我能为您提供一些例子。几年前我们在底特律对底特律艺术学院(Detroit Institute of the Arts)进行投资,为底特律的多所公立学校提供艺术教育。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超出了这个机构的能力范围。因此,我们大家坐下来商讨。根据这所机构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调整了资助计划,使之符合这个机构能实际履行的项目。

这是我们合作关系灵活性的表现,亦表明我们认为与捐赠合作伙伴应该是长期的关系。作为一家企业,我亦认为这是重要的,因为我们的理念是从失败中学习,失败不是一种惩罚,一旦失败就速战速决,迅速调整才能迅速成长。这是具备创新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字商业时代:你提到了创新,其实我们觉得,你在Facebook上发起的活动也是一大创新。你认为像Facebook这类社会媒体的出现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意义是什么?

戴慧思:社会企业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当我们研究这一代非营利机构的领导人时,他们正创办由志愿者组成的机构,而且正利用科技接触捐赠人并联系他们正在帮助和支持的人。因此,我们认为科技和人力资源是非营利行业在未来5~10年内将如何发展变化的关键。

由于有不计其数的非营利机构,资助者很难真正知道哪个机构做得最好。因此通过科技和更广泛的参与者,人们以民主的流程进行投票并让全世界知道什么机构在哪里做什么工作,这真的是一种创新,而且也是公司必须了解的趋势。

12.未来社会主义 篇十二

2013年,是广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从30多年来年均13%以上高增长阶段转换到8.5% 左右中速增长阶段背景下,广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一年。预计全年GDP增长可实现8.5%的预期目标。

展望2014年,国际经济总体趋稳,国内需求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投资和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的两匹“黑马”,预计全省经济增长仍处在增长的合理区间,略高于8%。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广东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逐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结构调整中放缓经济增速,以解决经济增速与质量效率不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间不协调的突出矛盾问题,估计未来十年继续保持8.5%左右中速次高速增长, 这是未来广东经济增长的新平衡点。

支撑经济中速增长的条件依然存在,预计2014年广东经济增长略高于8%

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这些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在30%- 40%。当前的广东,在经历高速增长后也将面临着同样的速度回落问题,这是经济规律使然。35年来,广东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3%, 是全国速度的1.4倍,一直处在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在2010年以后,经济出现了明显回落态势,2010到2013四年间,增速分别调整为12.4%、10%、8.2%再到8.5%。若按照13.3%增速回落30%-40%算,广东经济增速在9.31%-7.95%之间是一个合理的区间, 2012、2013年广东经济增长正好落在了这一区间。由此我们认为,“十二五”时期,广东经济增速将下一个台阶,从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将成为常态,增长速度在8%-9%区间浮动,这是处在上升通道的一个新平衡点, 估计会持续十年左右,支撑广东中速增长的条件依然存在。

(一)国际经济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广东出口维持相对低速的增长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温和恢复期,未来几年总体态势趋于稳定。2013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风险已经缓解,全球经济波动将减少。2013年全球GDP将增长2.2%左右, 2014年提高至3%,2015年增长3.3%。发展中国家2013年预计增长约5.1%,2014年上升至5.6%,2015年升至5.7%。发达国家2013年增长将维持在1.2%,2014年将上升至2.0%, 2015年升至2.3%。

近期美国经济整体保持温和增长,2013年第二、三季度美国GDP增长率分别为2.5% 和3.6%,比2012年的1.9%有显著上升。2013年12月26日美国劳工部(DOL)公布的数据显示,失业人数降至33.8万人,优于市场预期, 失业率降到2008年以来的新低,表明美国的就业市场改善势头得以持续。同时,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准备缩减资产购买的力度,规模从每月850亿美元降至750亿美元,该政策调整将从2014年1月份开始实施, 表明美国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有所增强。

欧盟正逐步走出债务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欧盟委员会在12月发表的2013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对欧盟今后3年的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欧盟经济在2013年第二季度恢复增长是欧盟经济走出衰退的拐点,经济复苏势头仍会持续下去,但经济增长速度要到2014年才会逐步加快。默克尔连任,有利于欧盟和欧央行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利于欧元区朝“欧元巩固”的方向发展。

日本经济逐步走出通缩。2013年8月,世界经合组织发布经济综合领先指数报告认为, 受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性财政政策的支撑,以及汇率大幅贬值效应,日本经济逐步走出通缩,预计全年GDP增长2.6%左右。

美欧经济复苏,将拉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制成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也有助于通过出口渠道促进我国广东经济企稳,从而带动大宗商品市场复苏。当前,广东进出口保持增长,一般贸易保持稳定,都得益于世界经济的轻微复苏。2013年7月份,广东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双双由6月的下降转为增长,扣除汇率因素增长4.5%(6月为下降4.5%),今年1-11月,全省进出口总额99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出口5766.9亿美元,增长12.2%,进口4146.9亿美元,增长12.2%。从贸易结构和出口市场看,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8.5%,增速比加工贸易高8.7个百分点。估计2014年的进出口贸易形势比2013年要好,增长要比2013年高2-3个百分点。

(二)投资与消费仍是驱动增长的两匹“黑马”,在较长时间内将有效支撑广东经济增长

一方面,广东投资增长的内在潜力较大。近十年来,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为14%,远低于21%的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前三季度,广东投资增速同比为17.6%,低于全国2.6个百分点,低于东部地区1.2个百分点,比江苏和山东分别低2.4和2.5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仅高于北京和上海。当前,广东新十大工程正在铺开,“三重一化”建设进展顺利,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增长速度, 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几年,若能使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则能有效支撑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消费转型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带来强大动力。据测算,中国消费率每提高1%,带来GDP增速的提高将达到1.5- 2.7个百分点。目前,广东最终消费率约为51%,远远低于“金砖四国”等发展中国家60%以上以及主要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2013年前三季度,广东消费增速同比为13.1%,潜力远未发挥。当前,随着反浪费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对于公款消费行为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部分消费品市场、服务行业出现疲软,但对整体消费水平影响不大, 还将有力促进服务业转型,将畸形消费的泡沫挤出,有利于理性需求的合理回归。随着新消费热点的培育、消费结构的升级及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广东居民消费将得到较快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发达国家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我国、广东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综合分析,预计2014年广东经济增长略高于8%,CPI涨幅控制在3.5%以内。现阶段,维持略高于8% 的GDP增速,既有利于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腾出空间预留时间,也有利于微观主体增强对中速增长的适应能力。

未来几年广东经济社会格局将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都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不会例外。随着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国将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带动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就当前广东格局而言,中速增长将成常态,四大变化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

一、率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首先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这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为标志,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已全面铺开,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攻坚期已经来到。据测算,广东只要保持每年8%左右的速度,到2020年,人均实际GDP将超过2万美元,成功进入高收入阶段,在中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经济体阶段。2013年,广东人均GDP达9590美元,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直追排第15位的韩国(1.13万亿美元)。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将成主旋律。以问题为导向的倒逼改革思路,是对以模式为导向的改革思路的否定。以问题为导向,就是把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归宿,而不是按照原先设计好的制度模式推进改革。以问题为改革导向的根本是革除体制弊端、清理体制垃圾,克服无效市场与无效政府。例如依此思路,可以首先解决上层建筑方面存在的认识水平和习惯思想观念固化、既得利益阶层制度固化等,经济基础方面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贪污腐败等制度弊端,以缓解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冲突。广东要争当改革先行的排头兵,未来几年必定会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 率先突破,使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思路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三、经济增长质量将有较大幅度提升。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优势,形成的粗放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今后广东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拓展创新空间,促进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效率提升从主要通过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转向重点通过产业内部的竞争和重组、不断淘汰低效率企业。未来几年,经济可以在一个相对低的增长速度下良好运行,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将有一个大的提升。按照现行的改革创新制度设计,通过约十年努力,广东基本可以建立起充满创新活力的、高质量的经济体系。

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成常态。过去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适应、不协调问题,都可以归结于重经济轻社会、重速度轻质量。当前,广东正在推动经济从高速转向中速增长的战略转型,这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国际经验表明,如果新旧增长动力的接替不成功,新的发展方式未能及时确立,中速增长也难以稳住,经济增长出现大幅下滑,则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推动实施经济与社会再平衡发展战略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广东将以民生为重心, 更加注重人性的终极追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向往的愿望,以人为本的改革将全面延伸到文化、社会、政治领域,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社会为主体的全社会共创共建的新的社会建设格局。

13.未来社会主义 篇十三

近十几年来,社会哲学显然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大热点之一,个中缘故显然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

作 者:刘冠军 周文升 作者单位:刘冠军(由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65)

周文升(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山东,济南,250002)

14.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未来走向 篇十四

——基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调查研究

刘传铭

2012-9-27 15:23:47来源:社会科学报 2012-08-02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五类关系

以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密切程度为主线,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五类。

1.内生依附关系

内生依附关系指政府部门主导成立自己管辖下的社会组织,并通过为其提供正常运转所需的各种资源而建立的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北京的K组织由政府推动成立,其初衷就是希望借助社会组织的形式,实现与现有大量社会组织对接,从而使政府的行政力量得以发挥,并凭借资源掌握、引导社会组织发展。

这些组织一般被称为官办社会组织,或被称作政府的“白手套”。一般由政府部门“自上而下”推动成立。政府基本上是以对下属单位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在组织人力资源、项目或者活动资金来源方面,这些组织几乎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拨款或项目支持。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问题丛生,亟待解决。面对无社会组织承担相应职能的现实,政府出资推动建立了一批官办的社会组织,这也是我国事业单位的前身。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出现了高潮,同时伴随政府职能转变,有部分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需要分流,而许多政府部门也借此推动成立了自己管

辖的社会组织。同时,面对大量民间社会组织的出现,基于政府对于社会组织潜在的不信任和集权传统下的旧有权力观念,促使政府致力于建立自身主导的社会组织,以实现对其他社会组织的引导,使之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

2.工具性互惠关系

工具性互惠关系指社会组织基于专业能力或其他方面的相对优势,政府基于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优势,双方从各自需要出发建立的一种基于“工具性”的交换关系。

主要从事儿童社会工作的深圳P组织成立于2008年。筹办人之所以成立这家组织,就是因为感觉到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社会工作及社会组织对于社会的作用,而且会加大力度地进行支持。目前其所有项目几乎均来自政府购买。

这类组织注册形式一般为民间非企业单位,规模较小,在组织成立及注册问题上不同程度地遇到挫折,在发展的初期都存在资源缺乏和发展问题。

在权力对比中,虽然政府处于绝对强势地位,但在组织人力资源、项目或者活动资金来源方面,这些组织同政府间是一种基于契约的市场交换关系。

此种关系类型目前存在的潜在问题是,政府依然是社会资源的绝对掌握者,由于政府对社会组织可能存在偏见或因社会组织自身的一些问题,使得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平等。

3.竞争关系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宏观层面上,社会组织基于自身的认识对有关政策进行批评,并通过舆论传播等形式,客观上对政府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力;在微观层面上,社会组织可能不会直接和政府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因为部分官办社会组织也承担一些具体的服务,所以民间社会组织就可能与之发生竞争关系。

北京的A组织是一家国内NGO,主要致力于对草根社会组织的扶持,其独特之处在于有自己相对独立且稳定的资金筹集渠道。因为A组织时常会对有关政策进行评论甚至批评,所以经常被认为是与政府“作对”。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使得A机构获得的政府购买项目支持大幅减少,同时也使其成为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

通常来看,这类社会组织成立较早,在相关领域内工作较长时间,具有较为丰富的与政府交往的经验;此类组织具有较为稳定的资源筹集渠道,即使短期内失去政府购买项目,也能够找到资源支持自身的发展;此类组织往往会因为公开发表一些对政府不利的言论而成为政府眼中的“刺头”,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会被“特别留意”。

从政府方面看,这类组织往往会因为被认为与既有的一些组织(多为政府主导成立的官办社会组织)功能重合而导致其注册困难甚至不能注册。在既有权力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政府与社会在权力分配上绝对不对等的背景下,鲜有社会组织会公开对政府的政策及其做法进行评论或者指责。这也使得少数进行此类活动的社会组织的行为更显突兀,其某些言行更易被当做是对政府权威的挑战而遭到打压。

4.疏离关系

由于彼此间认同度低,出现了社会组织在满足基本条件前提下,与政府处于不同程度的脱离状态。在我国,处于此类关系中的社会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从事非营利事务,但因未能在民政注册而采取工商注册的社会组织。

笔者通过在公益领域内的工作经历了解到,其实有相当数量的社会组织,尤其是那些具有国际背景的社会组织,其与政府的关系就属于这种类型。如某国际NGO,主要关注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向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筹集,主要通过与基层草根机构合作开展各类发展项目。虽然该组织每年都筹集到数量可观的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儿童发展,但却一直未能突破注册难题,截至目前仍需为所筹集的资金纳税。

我国政府掌握着社会重要资源。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包括诸多国外在华民间机构在内的大量社会组织都希望能与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但严格的社会组织准入制度(双重管理制度)使得只有相对少量的社会组织能够获得民政注册,而更多的社会组织则在民政注册无果的情况下选择工商注册,甚至不注册(因为工商注册需要缴纳较高的税)。政府相关部门很少或根本不了解该类组织及其开展活动的情况,使得该类组织处于政府既有的监管范围之外。这也是出现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此类关系的主要原因。

社会组织的身份及资格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疏离关系,不仅影响社会组织自身的正常活动开展和进一步发展,而且使得对这些组织的监管成为盲区,甚至使之成为一些社会问题的隐患所在。这很有可能又进一步加深政府部门对于社会

组织的不信任,不利于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良好关系。

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已就社会组织的准入制度、双重管理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目前已走出了一些关键步骤,但仍有许多制度障碍急需突破。

5.抑制关系

“抑制”主要指在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中,社会组织因为不同原因而受到政府在各方面的限制、打压的情况。这类社会组织一般与政府关系更具对抗性,已经失去存在的合法性,面临被政府取缔的危险。比如那些有政治背景和政治诉求的组织、在境外注册、在国内从事不法活动的“离岸”组织、缺乏资质且没经任何注册的草根组织。

由于已经处于“非法”身份,在组织资源获得上,此类组织一般依靠外部资金支持或者组织成员自筹;在组织管理方面,因其“非法”身份,此类组织有些成为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对象。

政府要做好“舵手”而非“划桨者”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仍将是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力量,仍将是最多社会资源的占有者和支配者,这意味着社会组织与政府间的“内生依附性”关系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组织在专业能力、独立性等方面的大幅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组织与政府对各自功能定位认识的逐渐清晰,双方正在磨合进入一种基于比较优势而非不对称权力分布的合作关系。

工具性互惠关系和竞争关系的普遍存在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也相信这两种关系将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典型形式。

作为社会组织,应该从包括自身专业、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应该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前提下争取与政府进行更多的合作。作为政府部门,在扶植自身信任的社会组织的同时,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其它社会组织,尤其是对那些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的帮扶和支持上,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适时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使之形成对政府功能的有效补充和弥补,使之朝着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朝着有利于推进我国公民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动听的谎言作文下一篇: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