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2024-10-18

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共13篇)

1.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篇一

课题

对人工智能的思考

建议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知学习课(√)原理探究课()综合应用课()其它

()

教学背景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也为人类的进步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已经知道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为我们做许多高风险、高重复和高精度的工作,但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潜在风险认识不全面。本节课,通过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活动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滥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产品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树立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的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到人工智能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2.知道滥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产品会给人类带来风险。

3.通过辩论赛,主动查阅资料,阅读材料,学会合理科学地表达观点,知道辩论的一般方法。

4.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5.具有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做智能社会的合格公民。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2.学习难点

(1)具有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教材,教学课件,平板电脑,学习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

1.问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会不会危害人类?我们到底要不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

学生活动:

1.思考问题,进入课程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学习主题,吸引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环节二:新知学习(一)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

教师活动:

1.呈现霍金对AI发展的预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1-22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潜在风险的策略,引出机器人三定律及人工智能监管与治理的相关规定,提示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并思考。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3-24的“拓展阅读”材料,结合案例,讲解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例如,大量人工将被替代,机器人安全问题,智能机器人的伦理及智能机器人的权利等。

注意:在讲解机器人伦理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单中的问题1,并自由讨论,发表意见,互动交流。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P21-22的“拓展阅读”材料,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了解机器人三定律及人工智能监管与治理的相关规定。

2.阅读P23-24的“拓展阅读”材料,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问题1。

设计意图:阅读“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环节三:活动探究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

(1)全班随机分为两组,随机分配选题进行讨论。其中,一组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认为人工智能产品能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另一组反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认为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会给人类带来风险。

(2)提出辩论要求,指导学生集合教材内容及利用平板电脑等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辩论。

(3)课堂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准备辩论中存在的问题。

(4)全班以自由辩论的形式进行总结分享,指导学生完成表1.4。

2.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1)要求学生就近4人一组。

(2)提出小组任务,提示该任务过程中的核心要点和问题,强调在每个小组中,同学们要扮演三种角色:律师、公务员和技术人员,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便利,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组织小组开展角色扮演任务,课堂巡视,帮助小组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3)组织学生分组汇报

(4)要求学生对角色扮演进行思考,并写在P25的横线处。

学生活动:

1.根据活动要求,选题并分组开展辩论赛活动。

(1)组织分工。

(2)查阅资料,开展任务,将想法记录在表1.4中。

(3)自由辩论总结分享,完善表1.4。

2.根据活动要求,进行角色扮演,结合所选角色,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便利,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

(1)组织分工。

(2)开展角色扮演任务。

(3)分小组汇报,汇报要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和过程体会。

(4)将自己扮演角色的思考写在P25横线处,形式不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完成辩论赛活动,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批判性思考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认识并总结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利与弊;结合抵御AI潜在风险的规定和准则,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结合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人工智能技术利与弊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环节4: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

1.总结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1)我们认识到了人工智能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2)我们知道了滥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产品会给人类带来风险。

(3)我们应该具有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活动:

1.回顾课程内容,总结所学。

设计意图: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回顾本课的重难点。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

1.举例说明人工智能的利与弊,请至少各例举2例,请填写在学习单中。(10分)

评价标准:

1.利与弊两个方面,每例2.5分;

2.针对每个方面的回答,从内容的正确合理性、表述清晰条理性两方面打分,每个维度为1.25分。

评价分数的应用:

本学期结课后,教师根据学生每课的评价分数计算出平均分,并根据平均分确定相应的评价等级。例如:平均分为9-10分定为优秀;平均分为7-8分定为良好;平均分为4-6分定为一般;平均分为1-3分为较差。

2.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智能建筑,网络设计

1 绪论

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 简称IB, 是信息时代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的必然产物, 是现代高科技与建筑完美结合。它一般被认为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 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有机结合, 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 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的优化组合, 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要求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2 需求分析和设计标准

时下, 智能建筑正向着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方向发展, 实现智能化管理已成为重要标志。国外对智能大楼的研究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了, 并在大厦出租率、投资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成功。在设计上考虑了以下几点: (1) 实用性——即能支持各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 并且能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 保证15~20年不落后; (2) 灵活性——即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 如微机、打印机、终端、服务器等; (3) 开放性——即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 支持任意网络结构 (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 (4) 模块化——结构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 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 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 扩展性——实施后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 以便将来有更大的需求时, 很容易将设备安装进去; (6) 经济性—一次性投资, 维护费用极低, 使整体投资达到最佳。

3 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定义为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以建筑环境和系统集成为平台, 主要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传输网络基础通道, 由各种弱电技术与建筑环境的各种设施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形成各个子系统, 从而构成了符合智能建筑功能等方面要求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中的弱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及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 有交流与直流之分, 如24V直流控制电源, 或应急照明灯备用电源。另一类是载有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 如电话、电视、计算机的信息。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基本涵义仍然是原来意义上的弱电技术, 只不过随着现代弱电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智能建筑中的弱电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由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构成的, 弱电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

在总体结构上, 我们建议设置一个中央控制室, 所有子系统的控制中心 (包括消防控制中心) 都集中到中控室, 这样做既方便了管理又节省了不少人力、财力、物力。考虑到各种因素, 中控室可以用玻璃墙隔成不同的区域, 以放置各子系统的控制柜。

在各子系统配置上 (1) 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大厦主要部位进行24小时实施监视。并作记录, 以便发生事故后备查。 (2) 信息管理系统:停车场系统:智能收费和管理系统。楼宇控制系统:实现机电设备的监控从而节约能源、节省经费;实现所有智能系统的集中管理。 (3) 信息网络系统:以太网接入:为增值服务提供平台。有线及卫星系统:获得娱乐的主要手段。综合布线系统:建立通讯网络 (即信息网络) 基础通道。手机信号放大系统:处处无手机信号盲区。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如图1)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如图2)

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 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参考国际标准的规定, 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分为六个子系统: (1) 工作区子系统 (2) 配线 (水平) 子系统 (3) 干线 (垂直) 子系统 (4) 设备间子系统 (5) 管理子系统 (6) 建筑群子系统。 (如图3)

工作区子系统 (如图4)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 (或软线) 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件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 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 (I/O) 之间搭接, 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连接话机的用户线及话机终端部分。在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中, 工作区常用术语服务区 (coveragearea) 替代, 通常服务区大于工作区。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话、微机和数据终端, 也可以是仪器仪表、传感器探测器。

水平布线子系统 (如图5) 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 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一般情况, 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 应采用光缆, 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 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 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 并方便地进行管理。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小于90米, 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管理间子系统 (如图6) 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其主要设备是配线架、跳线、交换机或集线器、理线器、机柜等。其主要功能是对本层楼所有的信息点实现配线管理及功能变换, 以及连接本楼层的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 (如图7)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电缆组成。它连接通讯室、设备间和入口设备, 包括主干电缆、中间交换和主交接、机械终端和用于主干到主干交换的接插线或插头。主干布线要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接地应符合EIA/TIA607规定的要求。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设备间子系统 (如图8)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子系统是布线系统最主要的管理区域, 所有楼层的资料都由电缆或光纤电缆传送至此。通常, 此系统安装在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程控机系统的主机房内。

建筑群子系统 (如图9) 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监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 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 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所需要的硬件主要包括:导线、电缆、光缆以及防止电缆上的脉冲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装置等。

综合布线拓扑结构以及典型配置 (综合布线拓扑结构) (如图10)

典型配置为每个工作区有二个或以上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2条4对对绞电缆;采用增值接式或插接交接硬件;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4对对绞线。

4 综合布线以及测试技术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 由于线缆、铜缆、光缆和接插件以及相应配套的产品是我们和用户共同选定的, 虽然这些线缆和接插件都满足IS011801、EIA/TIA568A、TSB-36、TSB-40、TSB-67等标准, 产品均通过了UL认证, 但因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是将这些线缆和接插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其整个工程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人为因素, 必将对整个缆线系统在诸如连接正确性, 接续可靠性, 短路, 开路, 信号衰减, 近端串扰 (NEXT) , 突发性干扰, 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可靠性, 误码率及整体性能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有必要在诸方面对整个布线系统进行全面测试, 以向用户证明缆线系统的安装和网络系统安装是合格的。综合布线的质量至关重要, 事实上, 计算机网络工作时, 设备是很少出故障的, 所产生的错误有60%是安装问题, 因此认真测试保证质量是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的关键。

对综合布线测试技术而言, 第一, 验证测试。第二, 链路或信道的认证测试。

对于光缆链路的关键物理参数:衰减: (1) 衰减是光在光沿光纤传输过程中光功率的减少。 (2) 对光纤网络总衰减的计算:光纤损耗 (LOSS) 是指光纤输出端的功率Power out与发射到光纤时的功率Pow e r in的比值。 (3) 损耗是同光纤的长度成正比的, 所以总衰减不仅表明了光纤损耗本身, 还反映了光纤的长度。 (4) 光缆损耗因子 (α) :为反映光纤衰减的特性, 我们引进光缆损耗因子的概念。 (5) 对衰减进行测量:因为光纤连接到光源和光功率计时不可避免地会引入额外的损耗。所以在现场测试时就必须先进行对测试仪的测试参考点的设置 (即归零的设置) 。对于测试参考点有好几种的方法, 主要是根据所测试的链路对象来选用的这些方法, 在光缆布线系统中, 由于光纤本身的长度通常不长, 所以在测试方法上会更加注重连接器和测试跳线上。回波损耗:反射损耗又称为回波损耗, 它是指在光纤连接处, 后向反射光相对输入光的比率的分贝数, 回波损耗愈大愈好, 以减少反射光对光源和系统的影响。改进回波损耗的方法是, 尽量选用将光纤端面加工成球面或斜球面是改进回波损耗的有效方法。插入损耗:插入损耗是指光纤中的光信号通过活动连接器之后, 其输出光功率相对输入光功率的比率的分贝数。插入损耗愈小愈好。插入损耗的测量方法同衰减的测量方法相同。

具体测试方法 (如图11) :

5 总结

现在, 人类建筑行为有很大程度资源、环境的破坏。日本研究表明: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占34%。在能源方面, 建筑业也是个耗能大户, 据统计, 全球50%的能量消耗与建筑的建造与使用过程中有关。而智能建筑可以提高设备功能, 减少运行人员, 而且利用控制系统, 可有效的节约能源消耗, 降低运行成本。智能建筑不仅仅可为人们提供舒适, 便利的环境, 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功效。智能建筑应该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3.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篇三

摘要: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建筑主要是运用智能技术与建筑进行有效地融合,从而使建筑实现智能化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前言

近些年来,智能建筑的发展蒸蒸日上,而在对智能建筑安装施工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受到内部或外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诸多智能建筑的安装事故;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智能建筑安装施工的安全性,更有利于智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主要对智能建筑安装专业施工及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1 智能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监控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并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中。智能建筑主要是应用多种先进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智能系统,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了提高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需要在施工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1]。首先,智能建筑安装施工技术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并与多个岗位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协同探讨智能建筑施工图纸,要详细的列出各个施工岗位之间可能存在的较为薄弱施工环节,并结合智能建筑的整体施工情况,适当的调整施工进度,从而有效的提升智能建筑安装专业施工的质量以及质量管理的效率。其次,应做好施工前的基础工作,如,线路保护管预埋、设备基础施工、基础型钢预埋等,在预埋的过程中,要做好预埋件的防腐蚀处理,避免预埋件出现腐蚀而影响到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

2 智能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智能建筑施工环节是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在这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主要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

2.1 对智能建筑安装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材料设备,尤其是智能建筑安装施工中,还包含很多先进的材料设备,这些材料设备的质量将会对整个智能建筑工程的安装施工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2]。首先,在材料设备采购中,要确保到正规厂家采购,并且需要有材料设备的质量保证书。其次,在材料设备存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材料之间的反应以及材料与空气接触产生的反应而影响到材料设备的质量,应做好材料设备的隔离存储以及相应的保护管理工作,以进一步确保材料设备的质量。再次,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确保投入到施工中的各项材料都能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同時要确保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设备的质量,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而导致智能施工建筑质量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各项智能建筑材料设备之间的差异性,因此,在对不同材料设备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设备材料的性能,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智能建筑施工效率。

2.2 对智能建筑安装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

施工技术是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在智能建筑安装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施工技术,为了提升智能建筑安装施工的质量,需要对安装施工技术进行质量管理[3]。首先,应对智能建筑安装施工人员做好技术摸底调查,了解和掌握各个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将其分配到相应的施工岗位上,将施工人员的最大效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对提高智能建筑安装施工质量有着极大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安装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哪个环节施工技术不规范,应及时提出并纠正,确保每个安装施工环节的质量。当然,要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的监督工作,就必须要求现场监督技术管理人员熟练的掌握各项技术,这样才能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技术知识等来做好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此外,要加强安装施工技术的规范性操作,尤其是一些操作安装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对材料、人员的安危等带来极大的危害,进一步提高智能建筑安装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出质量管理的作用。

3 智能建筑安装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对智能建筑安装施工的质量管理固然重要,而安全管理也同样重要,从某个角度来讲,质量管理是建立在安全管理之上的,必须确保智能在建筑安装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对施工实施质量管理,因此说,在智能建筑安装施工的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4]。由于智能建筑安装施工受到施工项目差异性特点的影响,也使得每个智能建筑工程的安装施工有所不同,因此,应结合智能建筑实际施工情况,不断地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智能建筑安装施工的安全管理质量。另外,人员作为智能建筑安装施工的核心人员,为了避免或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断地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有效地发现智能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智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效率,更有利于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在智能建筑安装施工中需要做好施工的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本文对智能建筑安装专业施工及质量管理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智能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智能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智能建筑安装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高智能建筑安装施工的质量管理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保华.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9)

[2] 于浩,于南,宋守龙.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设备技术浅析[J]. 经营管理者. 2014(03)

[3] 赵晴,黄宇,翟淑英.智能配电系统断路器与智能电力仪表的配合浅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4)

4.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篇四

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在对项目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成本最低化原则。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降低项自成本,以达到可能实施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二是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各部门、各单位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三是动态控制原则。建筑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四是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既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2.工程项目费用的预测与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之前,确定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是施工科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开工之前必须作科学的分析论证,预测出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总成本额,以此作为进行计划成本控制与目标考核的依据。

一是工、料、费用预测。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包住;其次是材料费,因占建安费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最后是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二是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三是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对气候的分析。

3.预测出建筑工程项目所需总成本后,要对工程成本费用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要做成本费用分析:汇总成本分析表,从费用构成角度看整个项目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各项费用金额差异;关注亏损费用项,重点关注大额成本项目,逐一排查盈亏原因;对于大额亏损项做量价分析,比较预算用量和实际用量,找出亏损原因是预算较低还是实际消耗太高。

其次是项目完工后应对项目成本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必须落实项目责任,做到完工一个、清理一个、考核一个、奖惩一个。应遵循以下原则:项目工程总收入,应以建设方签认的工程价款结算单为准。各种材料,要求做到工完料清,没有库存。分包工程,按合同逐一清算,弄清各合同完成总价、巳付款、欠付款,对超合同付款必须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欠付款要制订还款计划,原则上由项目经理负责清还。

4.如何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一、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1)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处、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2)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二、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三、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主要包括:(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方面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再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第二方面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由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考虑奖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3)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四、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我局“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五、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攻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合同管理者的任务是非曲直天天念合同经,在字里行间攻的机会与守的措施。总之,成本预测为成本确立行为目标,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成本管理了,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应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实践上全面展开,扎实有效地把这些工作开展好。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代表着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绩效评价中受到特别的重视。同时,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和结果,也可使建筑施工企业从最基本的角度掌握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状况及管理的实际水平。每一项建筑工程项目应认真地对成本费用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和分析,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刘扬

5.智能建筑的探讨与杭州发展的思考 篇五

智能建筑的探讨与杭州发展的思考

智能建筑,指利用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的建筑物.通俗解释称之为3A建筑,即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作 者:王晓恩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中信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刊 名:杭州科技英文刊名:HANGZHOU S&T MAGAZINE年,卷(期):“”(3)分类号:X3关键词:

6.建筑智能化设计论文 篇六

1 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由于目前建筑行业对于智能建筑的标准尚无准确的定位,这就使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弄虚作假或以偏概全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声誉受到破坏,所以需要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先将智能建筑的标准进行准确而权威的定义,智能建筑的标准需要参考我国国内对于智能建筑的具体使用需求以及国内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程度进行设计,还要针对具体建筑的具体建设规模等作为参考内容。通常来说,当建筑的建设规模超过0m2时,设计成智能建筑可以得到更加经济、便捷的效果。

对智能建筑的使用目的上我们能够看出,智能建筑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更加舒适。方便、安全的居住、工作环境而产生的建筑设计,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始终保证设计的宗旨是为了获得更加舒适便捷的使用目的。在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设计核心,设计的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温度、光线、空气流通情况以及建筑的安全性、便捷性,独立的工作、生活空间,以人为本的办公器具,适当的休息场所,建筑之外的景观设计和私密性的隔断等。在这些体现现代舒适便捷的设计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建筑设计的精巧性和独创性。同时在设计中建筑设计师要注意的是进深的控制,为了取得好的效果,智能建筑的进深不应该太过大,以保持在十米距离为佳,要尽量使办公空间或居住空间的阳光充足,也要使建筑外的景观环境能够体现时代的特点。此外,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建筑的外墙规划成凹凸的外观形式,再在其基础上建立corner office的概念建筑,会使智能建筑的设计更加的充满舒适性和时代性。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智能建筑如果作为办公建筑,就要在建筑的内部,也就是办公区域增加适当的休息空间,同时也要注意休息空间不能过于死板和呆滞,应力图将休息空间设置的更加符合自然气息,外窗的设计也要尽量防止设计出固定扇的形式。

对不同的结构对其应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在当中对其应用框架结构以及框剪结构能够适应多变的环境,正常情况下九米的柱网对停车,以及在空间的划分上都相对合理。因为智能化的建筑对其里面的舒适程度较高,因此在安装设备中,就要求对管线等进行包裹,不可裸露在外,并要对中央空调的管道进行布线的考虑。在对空调的排水等方面,这就要求建筑物的层高要大过三点六米,能够确保办公区域净空不少于二点六米,廊道的净空不少于二点三米。

智能建筑内还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线,而建筑物内的设备会产生热量、噪音,设备的维修及各个办公区和生活空间的不同性质还要求合理的区域划分,智能设施还要能根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项控制指标,以达到居住的最佳处境。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增项目的可能性。

2 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2.1 地面

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中,对其对面均可运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进行布线极其方便,通常容量都比较大,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2.2 墙面

墙面是建筑的重要部分之一,建筑的墙面与其中的人员关系连接十分紧密。建筑墙面的外观不仅关系到整体的美感还涉及到实用性和智能性的关键点,因此在墙面的处理措施中,除了要对墙面进行具体而适当的隔断处理外还要对墙面进行出线口的`处理,除此以外智能建筑墙面还要为智能传感以及控制设备等设计出合理的布局。因此,设计怎样才能达到美感和实用性的兼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2.3 天花板

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同样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心血进行设计的部分,因为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天花板的设计上不仅要承担普通建筑天花板需要承担的作用,还要额外添加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 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幢智能建筑的心脏部分,负责设备运转监控及安全保卫监控等。

咨询中心。咨询中心中需要配备电脑、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像设备的输入和输出装置、微缩阅读及闭路电视等。

电视会议室中需要考虑音响、光源、照度及配电等的设计。

决策室需要考虑音像、声音、会议、电脑及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另外,接待柜台、电脑机房等机能室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4 屋顶的设计

在对于工程建筑的屋顶的很大程度上的与自然进行融合的空间,在其对建筑的屋顶进行智能化的设计中,会对其进行很多先进设备的运用,进而这也就需要在对其进行设计的同时还要对其相关设备的布置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达到所设计的协调统一。在设计中同时也要考虑室内和室外的环境变化,以及对太阳能等充分利用问题,并且还涉及到下雨的雨水进行收集等相关设计考虑,还要综合考虑设计中的因为外界自然因素作用而导致的破坏,以及在设备在运作的同时引发的震动、噪音等对用户产生的影响,在其电线等线路在屋面穿行中要有效的预防其的漏水等事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富川.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

[2] 董倍琛.建筑智能化(弱电)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D].浙江大学, .

7.智能建筑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七

1.1客观独立的市场需求分析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建筑物就有不同的需求,需求是推动和促进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在目前国情下,普通工薪阶层的安居房中,大量应用千兆网络布线就是一处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客户暂时没有这种需求。所以了解客户需求,是有效进行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在合理的工程实施架构里,顾问、设计的角色与承建商、集成商的角色一定要分开。道理很简单,设计者具有工程方案主导能力,并依据设备技术发展,修改设计。如果方案的主导者 (修改者与方案的实施者分开,两者就可以互相约束,工程的质量和造价就有保障。如果设计和施工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就有可能引起方案偏向乙方和在工程实施中产生偏向乙方和工程变更。另外,每个系统集成商都有既定的合作伙伴 (即其所代理产品的供应商,他所提供的方案不可避免容易产生不客观的偏向,从而很难产生有利于客户的需求分析。所以,相同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难于得到符合国情的合理方案,容易引起“求高、求全”的浪费。

1.2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目前有些公司提供的方案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每个工程都不一样,方案书实际早就储存在电脑中,所以十天半个月内即可出炉的方案不能适合于不同建筑的实际需求。现实中,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假设建筑师和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分别来自不同的公司,实践证明其配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建设部专门发文,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

1.3全面的系统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系统设计是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详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图。

1.4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智能建筑设计的重点。目前智能建筑的工程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模式,目前国内常见的有三种模式:

1.4.1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为一个个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选择一个承包商,协调工作由业主完成。

1.4.2业主将弱电系统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由土建总承包商来作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管理工作。

1.4.3业主选择一个弱电总承包商协调管理各子系统、分包商,弱电总承包商的工作受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监督。

智能建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像模式一,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包,就要求业主具备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的经验。而目前的情况是,一般单位的业主对弱电工程缺乏较深的了解,即使是一些大单位,在组织机构上设有基建处,有一些负责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往往这些人熟悉的又只是结构、电气、水暖等建筑的常规系统,而对新兴的建筑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仍有欠缺,这就难免造成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力不从心;各子系统不考虑对外开放通讯协议,造成总集成的麻烦。负责的人员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效果不好,巨大的投资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

如果由土建总包商来进行弱电系统的分包和管理,应当说,这可以使弱电和其他专业的配合更为紧密。但同样存在着目前土建总承包商缺乏具有智能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而且,以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模式,设计院负责设计出图,土建总承包商只负责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这就必然与智能建筑的承包商要求具有深化设计能力的标准相冲突。因此,以目前情况看,土建总承包商尚不能达到对弱电方面的技术和施工全面管理的能力。

1.5深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实施指南。不同产品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电源供应方式等具体工艺不同,所以设计方不可能在产品确定之前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在优化设计完成后,应由弱电总承包商或各子系统承包商根据优化的设计资料和中标产品的技术资料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详细施工图应经总体设计方确认批准。确认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明确的设计责任和强制性的工作效力。

1.6规范的安装调试是智能建筑建设的有力保障。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遵守现行的规范和规定,必须有效的监管。批准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法定的指导意义,不能随意修改,此时的系统集成商等同于传统意义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天职就是“按图施工”。任何施工中的变更必须总体设计方确认,否则就容易发生与原设计不符的质量问题。

系统调试时,集成商获取机电设备厂家提供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后,就可以组织缩写相关的接口驱动程序。该驱动程序应该可以让其他程序合法调用而不需要对具体设备有详尽的了解。比如,通过驱动程序可以读取系统的温湿度而不需要考虑温湿度用何种方式进行测量,通过驱动等距离可以控制机组的运转而不需要考虑从哪个路径进行控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为二次集成创造条件。有了驱动程序后,就可以按照软件工程技术的规则来组织编写用户界面语言。当所有的一次集成系统设备安装完毕、调试成功、提交完备的通用系统接口硬件、符合要求的系统接口软件编制完成,此时一次集成就完成了。

1.7全面的客户培训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必要手段。由于智能建筑队伍的高速发展,设备及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不可能要求物业管理公司不经培训就能熟练地操作系统。所以在系统竣工前后,系统集成商必须对业主的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

1.8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本保证。智能系统的开通运行是该工程实施成败的重要标志,而智能建筑的业绩、成果、投资回报才是智能工程实施的最终目标。因此智能化系统虽然通过了验收、评估,但系统维护和管理仍然很重要。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应用技术的产物,但其系统运行操作更需配备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人去操作、维护、运行。尽管设备是一流的、质量可靠,但必须有人去维护、保养,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系统维护和运行的队伍和建立具有智能化工程特色的物业管理体系,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个名符其实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智能建筑。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工程总体设计是龙头,是智能建筑功能与水平的体现。工程实施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系统总承包商的选择,确保以确定的工程界面实施为中心的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严格按设计、产品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和质量控制是工程成败的三要素。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历史实绩或成果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8.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建筑设计“内”“外”思考

0引言

回看中国的建筑发展,事实上就连现代主义这历史阶段都没有发展成熟,那么作为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也失去了批判的依据,之后的就更无从谈起,历史的发展应该是有因有果的,像中国现在“拿来主义”式的现状更是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市场形式主义与吹噓拼贴现象严重,一切就像开篇所述说的那样发生了。

面对中国这一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背景。建筑师应以什么心态,选择怎样的方式来面对这块在华夏大地上消失的苍老记忆与文化传统呢?“中国式”的建筑究竟路在何方?

这是一个深刻而又迫切的问题,需要穷尽建筑师生的力气去探索,去尝试,自己也是在这条道路上寻寻觅觅,在不断地建筑设计体验和对历史的思后,总结了一套设计方法,虽然自己还属于“在路上”的状态,但还是想就此问题和大家一齐分享与讨究一番。

1建筑具体设计之前的思考

在做设计之前,或者说无具象设计的状态下的时候,自己有没有思考过建筑本身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对设计又有怎样的追求呢?也就是说如何树立自己的建筑价值取向。这步至关重要,很多人拿了设计题目后就埋头苦干,集中精力在“做”上面,却没有在“想”上深花功夫。这样的设计只能说是没有错误的设计,但深度上有所欠缺,所以先建立自己的建筑价值观,定位一个努力的方向是做设计前应该思考的,有个目标后,自身常常会陷入一种自问自答的状态,伴随着越来越丰富的履历与理论的影响,自己该走的那条路也渐渐明晰起来。

这段时间里,我总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建筑留住时间,记住历史,成为永恒的艺术品,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建筑承载过去,启导未来。对此问题,很认同拉菲尔·莫内欧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不根植过去,不根植历史和传统,想要建立一个有着坚实基础的未来,或是一个能真正保证人类文明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文化是不可能的。”

同样,对于建筑师的责任而言,建筑师不仅应成为文化的保护者和鉴定家,而且更应是它的创造者。回想一下改革开放20年问,有多少新建筑可以与开国十大建筑,如人民大会堂等相媲美的,又有多少会在百年后载入史册延续那燃烧千年的文化火苗呢?思考的结果往往不言而喻。

建筑最终体现的是一种对人文的关怀。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建筑形制是经人类世世代代发展与改进中形成的,然而这些形式上的特征只是表面的表达方式,这种形制的形成是由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与心理结构而决定的,形制风格的成熟表明这种建筑适应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心理结构,这就是为什么说建筑是哲学的末班车,永恒的建筑形制必将符合人类哲学理念,这也是隐藏在建筑背后却又是能让建筑散发永恒魅力的关键。

确定了这个设计目标后,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展开了,我习惯于把设计过程分成“内”与“外”的两个部分。

2“内”的研究

“内”是指建筑生成的逻辑,要建造一个建筑就必须有场地,而个地方必定有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对于建筑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建筑师,应该去了解场地,了解它的历史,它的根。这时,我们就会回顾传统建筑中功能相近的空间并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只是对传统空间进行简单的元素提取,拼接出所谓的“仿古式”现代建筑,这种方式无异于复制传统。复制只会带来感性的麻痹,也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那么,应该如何面对传统建筑与文化背景呢?这也就回到了之前的讨论,传统建筑形制是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结构长期的选择与改进而产生的,建筑由此承载了文化的沉淀,这也是荣格所提到的“集体无意识”层面,它带有一种意象,可以唤醒人们最心底的共鸣,而这种精神在建筑方面表现在具像的空间品质之中。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研习人们的文化与心理,提取一种精神,然后用建筑的方式表达出来。

对于这种感性抽象体验的提炼,有时不一定都只是分析建筑,艺术5大类中其他任意一类都可以,文化、音乐、绘画与舞蹈在精神的表达上相对于建筑来说受限更少,更直接而彻底。因此,艺术学多方面都可以激活你的思路,你可以欣赏首古诗,从意境中得到启发,你也可以品位一幅山水国画,在浓墨淡彩之间感受那份情感。学会用自己的内心去进行调查与思考,捕捉最内心的感官体验: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根”的情结。

“精神”找到后,接下来就是怎样去营造空间了,这些知识在学校中都会系统地训练,例如如何控制光线,如何把握比例等。这属于手法方面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讲述了。但要强调的是设计一个带有”传统”味道的建筑不定全都需要运用传统的元素,用现代的手法也可以创造出古典意味的空间,不需要拘泥于形式,最重要的是在建筑中体现那份传统的精神。

3“外”的思考

“外”是指强调与重视场所对建筑的影响意义。记得拉菲尔·莫内欧讲过:“场址是一种有期待的实体,它总是等待着它所期待的建筑建于其上,通过这个建筑物来表现它隐藏着的特征。”的确,在我眼里,场所如同人类一般有着自己的感情与特征,作为建筑师必须静下心来去聆听场地的低声细语。

在我看来,每个场所都是独无二的,都有自己最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场地内部与场地周边环境一同影响而生成的,如果不重视场地的话,做出来的设计就会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或者如“国际主义”式一般,处处皆行,建筑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表情。正是因为场地间的相异性,才使得相同类型的建筑也可以展现出不同的形态,世界因此丰富与多彩。

讲了许多有关于场地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场地特征,唤醒人们对场地更深层的认识呢?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一个眼光的培养。面对基地,我们通常思考的是交通出入口,流线与日照,景观面等基础问题,当然,这些必要的也是基本功,学生时代应培养的能力。但在这种基地分析的项目里哪项才是你最应强调,最应放大的呢?在这里,建筑师的决策力发挥了关键作用,有的人看重流线,有的人强调与历史连续,有的人发掘与环境的形态处理,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不好说谁对谁错,艺术的东西有时难分对错。在这个问题上我只能讲讲自己的看法。

面对场所,我更看重的是这个场所在城市中处于什么地位,城市对她的要求是什么,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方式面对城市。这里我不单只是考虑建筑这一功能空间对城市的影响,而更多的是把建筑与建筑以外的空间一同放入城市之中思考,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建筑外空间对于城市的意义会比建筑本身更大,场地之中往往隐藏着潜力和暗示,它可能很早就已经存在在那里了,等待着你用建筑的方式让它展现于世人面前。其实这种感受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面对场地更多得去亲身实地的感受它,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会有不同的感受,多去听听在城市母亲怀抱下,回荡在场地的“低声细语”。

9.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乙级资质 篇九

系统集成商资质

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

1、建筑智能化资质确实有一体化,叫做: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资质。

2、这个资质和专业承包的区别在于一体化可以做设计,而专业承包不能做设计。

3、所有的人员可以招聘,也可以找挂靠。

4、现在建委要求实地核查,但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地方执行了,有的地方没有执行。

5、首次申请三级资质的企业对工程业绩方面是没有要求的。

6、社保方面是一个硬性条件,也就是说如何证明咱们所提供的人员是你们企业的人员,就是靠社保来证明的。

补充下,人员那块建议你找挂靠吧。如果你自己招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招齐资质所需人员。

建筑智能化一体化资质只有一级和二级,没有三级。当然一样不需要企业业绩。但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绩。顺便将资质标准贴这里你看下吧。

(二)二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3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36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3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6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6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经历,并主持完成单项合同额不少于5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1项,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中级及以上工程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名,其中,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人员分别不少于1人,注册电气工程师不少于2名,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不少于2名;

(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完成不少于2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业绩。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10.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篇十

在新时期下,工程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建筑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程项目之一,这个特殊性在于它比其他工程项目更难,因为建造一座建筑,它会花费施工人员几年的时间,可以看出它耗费的时间长,再加上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所以施工会更难,另外由于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天气因素,运用材料质量的好坏,这都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未来。正是这一系列的复杂问题,才更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方法,加强监管手段,做好建筑工程中管理的这一环节。其次是建筑工程的责任具有突出性,一项建筑工程的建设与人民的生活安危息息相关,如果在某一环节上有疏漏,可能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不可计量的后果,这就需要整合管理系统,在管理上不可疏忽,因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都非常重大,在施工中需要认真负责,不可偷懒,管理人员就更需要制定出管理条例,同时他们也需要在建筑施工中负起主要责任,尤其是出现安全隐患时,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并承担即将会出现的后果。

2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需求

11.对园林式办公建筑设计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园林式办公建筑设计;弊端;现代办公建筑

中图分类号:TV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153-02

传统办公建筑中常见的设计为大面积的地面停车场、广场等,环境往往缺少文化性与亲和性的,较为单一、严肃。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办公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办公环境要求在设计空间场所时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经调查研究发现,人们所处的办公建筑的环境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似为正比关系,有助于缓解工作疲劳、降低工作精神压力。因此,园林式的办公建筑设计逐渐被广大建筑者采用。

1 现代办公建筑的弊端

在现代化城市中,办公建筑有以下弊端:现代办公建筑多以高能耗、高技术为建设基础,虽然能够满足方便、高效的使用要求,但对于长期在办公建筑中工作的人员来说,舒适程度较低,且工作环境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目前,不健康的办公环境,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师关注的关键性问题,办公建筑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经调查研究发现,绿色办公建筑的设计应着重考虑自然通风因素,强调与自然的结合。然而,现代办公建筑多采用全封闭的外围护体系,一方面导致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理影响。有调查表明,喜好自然风的凉爽环境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喜好空调的凉爽环境的人数。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运用仿真技术模拟办公建筑的自然通风,从而得到最佳建筑设计方案。在办公建筑的外形设计时应在主导方向的通风面与背风面均设有开口,进而在建筑中形成穿堂风,在设计手法上与园林式建筑手法紧密结合。

2 园林式办公建筑设计理念

①分析场地特征,研究行业特色,增加办公建筑的文化内涵。

②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办公建筑设计符合人性化的设计要求。

③保证建筑的生态性、和谐性,与自然结合,节约资源,护环境,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④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办公环境更适宜。

⑤重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所设计的办公建筑不仅要符合科技、生产等方面的要求,还要符合发展需要。

3 办公建筑设计的设计构思

园林式办公建筑设计需要将办公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通过一定的设计形式表现出最好的效果,在设计中,应确保办公区的办公环境大气、简洁,使办公人员处于轻松愉悦的办公环境中,多选用庄重、明快的设计格调,确保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对细部进行精工细啄,使之与整天想产生一定的对比,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设计方法,增加办公建筑的园林氛围,使办公建筑与园林完美结合,更具有艺术性。

3.1 规划构思

四会市飞鹅岭森林公园概念性总体规划形成以森林公园管理中心为核心的布局形态。规划将管理中心设置于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在这一核心周围布置有儿童乐园、雕塑广场、观景台、绿地、停车场等。

森林公园中各部门均设有独立的广场、出入口以及可供欣赏的内庭院。使得森林公园的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单独设置公园的管理中心,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且使整体规划科学、合理。总体规划,如图1所示。

四会市飞鹅岭森林公园管理中心是本市新建最大的自然生态公园里的一栋建筑主体办公楼,为一座园林化建筑的办公楼。森林公园管理中心采用园林式办公建筑设计手法,使管理中心建筑在满足使用性功能要求的同时,办公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有效地解决了能源的浪费,且做到了办公环境与森林公园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对公园内的各个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公园大多区域为游客观赏游玩之用,需要容纳的车流、人流较大,为便于管理工作的进行,在管理中心周边设计大面积的广场,可以为提供充裕的人员集散场所,这一设计是符合实际需要的。森林公园管理中心的外部建筑设计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总体上,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同其外部景观相互渗透,形成很好的交互关系,使得管理工作开展方便,且观景视线良好,不仅有利于提高办公人员工作效率,还可以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3.2 平面设计

四会市飞鹅岭森林公园管理中心采用园林式办公建筑设计手法,不再采用原有的全封闭的外围护体系。管理中心的首层平面图,如图2所示。整个建筑采取对称式结构,并设有建筑中庭,中庭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建筑物的共享空间。本管理中心将其做成内部庭院,为办公人员提供休憩空间,同时,建筑中庭采用不封顶的建筑形式,能够满足自然通风、采光的要求。办公室布置于建筑四周,使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更加舒适,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形式,使自然的柔美打破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冷漠,在此基础上填加几何折线,同建筑的简洁完美融合。

3.3 立面设计

森林管理中心的建筑立面造型具有时代特征,庄重大方,但又具有亲民特质。管理中心错落有致,建筑对称,两侧高,中间为石砌护栏作为装饰物,颇有“亭台楼阁”的姿态。这一办公建筑采用园林式的建筑设计手法,将园林式建筑的特征元素与设计手法运用到现代办公建筑设计中,该建筑从细节与比例方面均经过精心推敲。坡形屋顶沉稳大气,建筑线脚古朴精致,使这个建筑透露出浓郁的园林风格,彰显出该办公建筑的大气、庄重的特点,表现出管理中心的严谨、稳重。

4 结 语

园林式办公建筑设计是对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一次改革,能够将自然环境与现代化办公空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追求多样化的设计目标,使办公建筑的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改善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园林式办公建筑设计对推动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诗然.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的发展研究(1949-2000)[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2015.

[2] 袁晓君.古园林类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 秦岩.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传统理法与继承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

学,2009.

12.对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保,节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 建筑耗能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石油危机后, 普遍都把建筑的节能管理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 从经济上加以引导、鼓励或限制, 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建筑设计节能方面, 台湾地区在立法的基础上每年组织节能建筑评审, 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宣传, 这对提高岛内建筑节能水平较有助益。目前国际上节能热正在升温, 世界性的建筑节能新高潮正在现代新技术的基础上兴起。

八十年代后, 我国高度重视了改善环境、节约能源、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把建筑节能要求体现在建筑规范和标准中, 先后制定了一批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筑节能是长期的、持续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又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施工、暖通空调、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 针对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现状, 重视建筑节能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节能设计考虑因素

在建筑设计中, 秉承节能设计的理念, 应用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设计节能的建筑, 是设计者必不可少的手段, 其中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是重中之重。建筑围护结构由窗、墙、屋面和门等构成, 是控制建筑能耗的最重要因素。建筑节能设计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1 建筑体形

在建筑设计中, 应对建筑的体形以及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地设计, 以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一般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 建筑物体形系数越小, 热量交换量亦越少, 建筑节能的效果就更好。若建筑的体形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则应对围护结构进行综合判断, 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标准。

1.2 建筑物的朝向

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会对建筑物内部采光、得热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建筑布局应考虑朝向与节能的因素。坐北朝南的建筑物能够避免太阳的东照西晒, 降低日射影响, 若同时配合以遮阳隔热, 效果将更加显著。因此, 在设计中根据日照和太阳入射角确定建筑朝向范围后, 可进一步根据季风主导方向进行调节, 选取合理的朝向, 以获得良好的夏季穿堂风, 并尽量利用建筑的体形变化做到多利用天然能源。

1.3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

建筑平面的巧妙布局常能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在住宅平面设计中, 夏季穿堂风和全明房是建筑物节能的关键因素。恰当的平面布置有助于形成理想的通风作用。通过建筑物门窗的合理设置, 形成通风口, 组织并诱导自然通风, 既起到节能作用又克服了空调室内空气品质差的缺点。

1.4 建筑物的门窗

建筑物的外门和外窗是冬季冷风侵入、夏季阳光入射的主要通道, 其能耗占建筑物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因此, 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等要求的条件下, 尽量减小建筑物外门窗洞口面积, 是节能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采用目前流行的大型落地窗的设计应慎重。选择节能型门窗也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所选择的节能型门窗在抗风压性、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上必须有严格保证。目前, 国内节能型门窗主要以断桥型铝合金隔热门窗和多腔室的PVC塑钢门窗为主, 采用双层玻璃、镀膜玻璃、三层玻璃, 而以高水密性、气密性的中空玻璃最为节能。

1.5 建筑物的墙体

墙体是外围护结构的主体, 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 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 如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体等。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外墙外保温技术逐渐成为建筑墙体保温的主流, 目前主要有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 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聚苯颗粒浆料外墙保温等几种墙体外保温技术。

1.6 建筑物的屋顶

受阳光照射的建筑物屋顶, 表面温度比其他围护结构高得多。对此, 除必须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保温层的措施以外, 还可从建筑设计角度考虑, 在顶屋设置通风隔热层或将顶层作为设备间等, 形成二次隔热, 减少屋面温度的影响。在炎热地区的屋面还可以采用倒置式、绿化、蓄水、浅色坡屋面等方法进行节能。

2 重视新能源系统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

人类社会目前消费的能源, 包括建筑使用消费的能源, 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这些能源资源有限, 不可再生, 终究要枯竭。利用太阳能、地热以及其它非常规能源给建筑物采暖、制冷、供热水甚至供电, 对减少对常规能源的需求,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是一种能量密度较低的环保能源, 其中热利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已趋成熟,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太阳能热水器的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 但是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低, 安装、使用和管理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对建筑外观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必须综合考虑太阳能技术和经济、环境、人文等因素之间的合理关系, 将太阳能设计成一个子系统融合在建筑之中, 即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是今后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2 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

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是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发达国家在应用上已有比较成功的经验。由于成本高, 在国内的大面积推广还需要时间, 可以优先考虑在公共建筑和较高档的住宅区中试用, 以积累设计和使用经验。预计21世纪中叶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会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 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是最重要的建筑辅助能源系统,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2.3 地热资源利用

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 地热是目前最现实和最具竞争力的天然能源之一, 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热资源可冬季采暖, 夏季制冷, 节能效果十分理想, 且具有常规采暖系统不具备优点。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大剧院就是国内利用地热资源的典型案例。因此, 新能源系统应用将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向, 其广泛应用必定会促进建筑设计的理念产生相应变化。在建筑节能领域, 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力, 研究开发对建筑节能影响较大、节能投资较少的关键性技术应成为攻关的重点,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常会遇到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各项因素, 如城市规划要求、使用功能、建筑造型与立面要求的矛盾, 因此在强化建筑师节能意识的同时, 还必须依靠行政手段宣传普及我国的节能政策、法规, 争取有关各方面的支持与共同努力, 才有可能使建筑节能设计应用于实际, 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沈龙泉, 戴新荣.浅谈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利与弊[J].治淮, 2008 (4) .

13.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篇十三

引言

目前,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发展迅猛。大型商业建筑、体育馆等娱乐休闲场所、别墅、居民小区、门店等,皆采取闭路电视、侵入报警系统、门禁及停车管理系统等智能设施的安装。不管买卖交易、或是工作休闲,五花八门的智能化操控装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与便捷。智能建筑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由技术角度看,包含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安防技术、消防以及联动。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昔日更侧重于电器及通讯,当下世界各国、对安全防御日渐关注,安防系统,以其高智能、高效率的防范技术,对不法分子犯罪的取证功效,极大程度的震慑正要或想要做案的人,从而降低了犯罪率,使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最终受到保障。

1、安防系统类别

在智能化安防技术领域,我国有很多大型大规模的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皆使用了国际领先产品,并且要求设备厂商需使用国际标准的通用接口,保持与第三方系统有极好的兼容性。正常而言国内智能安防系统,包括三类。

1.1紧耦合模式安防

国内外安防领域皆有属于自已的主流厂商。第三方厂商,通常针对主流的市场产品、展开研发,一切的业务逻辑、皆于集成平台上完成,在设备的层面上、集成子系统。由于是跟随,所以第三方厂商相较于设备生产商在对设备的了解与掌握上处于弱势,设备在升级换代等问题比较落后。并且紧耦合模式安防系统子系统缺少独立性,加之系统的兼容性差,仅适于那些设备及功能需平稳、不需常常变动场所的用户。

1.2非开放性系统

此类系统是厂商为自身产品而研发的,极限性大、兼容性小,针对性及对硬件的依赖性强。厂商是能够依据用户需求提高设备支持,由于厂商设计此类产品时,是为了配合本厂的硬件产品的,没有考虑别的厂商产品的兼容性,即便依客户要求增加了支持率,亦不能算为开放式系统。其主要应用在设备对其兼容性要求不高、系统功能明确、覆盖率比较高的场所。

1.3开放安防系统

此亦为第三方厂商研发,各异的业务逻辑皆于各自的子系统里完成,仅高层次业务逻辑于系统集成的平台完成。此类型安防系统,可发挥各子系统设计优势、及接口和别的建筑智能子系统互相集成,极大的发挥功能。开放式安防系统的设计最大的特点为:研发并非着重于厂商设备基本功能的重复完成,其重点主要着重于系统间的决策与联动。开放式系统的适用极其普遍,并且有极高的灵活性,除了那种彻底封闭未预留接口的设备其余皆留有集成余地,并且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扩展。此亦为当下智能安防设计的关键发展方向。

2、智能化安防系统的综合分析体现

建筑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常见的模式:

其一,防盗报警模式。建筑自身及周界的空间防预及物体的防预。系统的前端、为各种报警探测器,使用有线与无线两种传输方式,其中有线传输利用电话线传输及专线传输;系统终端为显示系统、控制系统及通信设施,能采取独立报警的控制器,亦能采取报警中心控制。无论采取什么模式,系统误报警要降低至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但绝对不可漏报。系统还须装置紧急报警系统及与110警局监控中心联网,若有抢劫及公民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警察可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其二,闭路监视的报警系统。其主要安置于建筑物里对关键主要区域展开监控,起到实时的录像与报警作用。系统前端为各类摄像机及视频报警器,普遍采取光缆及同轴电缆的传输模式,系统终端为显示系统、记录系统及控制装置,大多选用独立视频及监控报警中心的控制台。闭路监视报警系统要与防盗报警、侵入系统、门禁出入控制等系统串联,并由中央控制室展开集中管理与操控。独立的闭路监视系统,具有须可随意的编程、手动以及自动的、切换画面功能,并且画面上、需有摄像机的编号、时间与地址、及日期等等信息。系统应安装紧急的报警装置并与110警局、监控中心联网。报警时,系统可对报警点展开图像及声音的审核。

3、安防系统研发

智能安防系统研发,第一步依据惯例的给系统分层,将系统分为:设备的接口、处理及应用层。

3.1设备的接口层

接口层的以往装置普遍、为RS232/RS485的慢速接口,而当下研发的新型智能设备大多数使用RJ45的网络协议。设备的接口层需不影响、原有子系统、正常运转的状况下,以厂家的开放协议为标准,来完成对、设备的控制、与事件的收集。接口层的作用是用来、统一设备的、基本的控制接口。每一种安防设备、皆有着自身的接口模式、与接口协议。3.2处理层

安防设备处理层的作用,是用来衔接上层应用与设备接口之间的处置。并且,处理层会对由设备接口层收集而来的一切信息展开分析与加工。相对一般规模比较大的系统,例如智能建筑机场、博物馆等等地方皆安装许多安防的子系统,每秒钟皆会收到许多的信息,此处便涉及规则库,若不对收集到的信息展开相应的整理、剖析,操控人员根本不能做出回应。规则库即为和预定义信息相关联及匹配之后生成的新信息,规则包含先后发生的顺序与信息发生相差的时间及信息相互间的是或非的关系等。

因规则库的存在,令处理信息方面愈加快捷,且因新信息的传递让信息表达的信息愈加清楚。例如安防设备中的、视频移动的、检测功能与、此地域无线移动的传感器皆被触发,能够被规则库预定义是此区域发生移动情况。又如,一扇门倒了引发报警器与声音探测报警器皆被触动,能够被预定义是门倒了。安防系统中规则库的定义,需以丰富的安防经验为基础,而经验却是用户不具有的,如此,可以生成一个新的安全咨询方面。规则库的设立需包含信息处理及当自定义的信息被触动之后应通知哪些人及安防设备中该触发的联动机制。目前国外技术领先的厂家大多以软件进行模拟与定义以上程序,然后把程序储存至有RTOS安装的硬件设备里。处理层的功能便是通过此硬件设备来完成的。

对安防系统的设想,需主要由电路接口的、标准化入手,这便对研发者对各种电器控制的了解程度是个考验。此类方式的最大缺点是若不升级Firmware、可处理的信息种类便极少、若进行修改升级处理、又极为不便。若由IT行业视角来看安防行业,此处理层可利用软件的形式完成,亦可利用Script脚本语言办法进行设计规则库。保证稳定性基础上,充分发挥软件的技术灵活及可扩展性的优势。开发人员亦不需要对电器协议有深入了解,而由接口层进行控制整个系统,且对应用层给予充分支持。

3.3应用层

应用层研发,侧重于用户使用感觉,采取交互式用户界定,利用视频、图形、声音、文字等综合表达模式,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发生状况,可迅速便捷展开操作。应用层软件能够对处理层展开定义,亦可由处理层订阅相关信息,能透过处理层操作底层设备。

4、结语:

智能化建筑迅猛发展,对于建筑至关重要的安防装置的要求,亦随着增加。而接口开放充分及功能内聚度高的安防产品,获得安防系统开发商的青睐于情理之中。安防开发商其发展及壮大亦将推动安防的接口标准化迅速发展,智能先进的安防系统服务大众已是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1]孙红.智能安防系统[L].北京:清华大学山版社,2006.

[2]李光海.安防系统上程方案设计[M].西安:西安电了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降温了的作文250字下一篇:论我国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