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2024-08-22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8篇)

1.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篇一

师生一起归纳书写技巧

教育家波莉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儿歌、口诀对学生英文字母的书写进行辅助教学,像:字母书写有规律,右倾五度正合适。大写一律上两格,上不顶线是原则。小写字母怎么办?请你耐心往下看:

头上有“辫”上两格(b, d, h, k, l),有“尾”下面两格拖(g, q, y),无“辫”无“尾”中间格(a, c, e, m, n, o, r, s, u, v, w, x, z),惟有f, j, p占三格,i, t中上一格半,对照课本仔细看,养成书写好习惯,关键还要反复练。(注:以上歌谣摘自网上的《字母书写歌谣》)

然而,儿童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可以自己在教师示范了几个字母的手势之后自己编出更形象的手势来。到了四年级随着创造想象力的发展,学生们自己都能对字母进行形象的描述,孩子们对自己的描述更能加深印象。如:有的学生说大写的G像一个小孩抱着膝盖蹲在地上,有的则说它像一只母猴坐在地上;当笔者问他们小写的f占几格时,有学生说它该顶天立地的,所以三层楼都让小f给占了(四线三格被学生形容成三层楼)。下面都是学生通过想象总结出的一些生动有趣的字母形象:一把弓(D)、曲项向天歌的鹅(e)、小海狮顶球(i)、一把伞(J)、漂亮的蝴蝶结(k)、小鸡出壳(Q)、两个山谷(W)、两扇门(m)、隧道入口(n)、一个树杈(Y)等等。结合学生的总结和想象,再在教室的英语角粘贴英语字母书写的儿歌和口诀来加深学生对字母规范书写的理解和记忆。

在四年级下册的句子书写教学时,笔者运用网上查询到的一首顺口溜来强调句子的书写要领:“头大写,尾标点,句号缩成小圆点。词词分开别粘连,糖葫芦一串没法念。”这样有趣生动的顺口溜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并铭记英语的句子书写规则。

总之,师生共同的总结比单纯由教师强调字母和句子的规范书写注意事项的效果和效率都要高得多,为学生的规范书写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

3.运用“比较法”教 学,分清易混淆字母

我们在作业批改中经常发现小学生容易混淆以下字母:a和d,a 和u,f和t,m和n,u 和v,n和r,v和r,i 和j, g 和y,p和q,I 和l, 以及J和l。特别是在五年级开始的句子书写中,由于Read and Write部分的四会句子不再像四年级下册的句子那样在四线格中出现,遗忘让学生搞不清印刷体中的大写的I和小写的l,甚至小写i的书写体。因为教材中印刷体大写的I和小写的l都是直直的一根棍一样的立在单词里,所以一些学生抄出来的句子是Who’s your EngIish teacher?Wha t is he Iike? l s he strict?如果说的拼写还无原则性错误,那么,Iike和 l s的拼写可就太离谱了。如果我们在字母教学之初就开始采用比较法教学,学生到高年级学习时出现的抄写和拼写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

那么如何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呢?相似字母的认读,抄写和听写是笔者采取的递进式比较法教学手段。笔者曾发现四年级学生中甚至是优生都出现过把teacher写成tencher的情况。经过观察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发现,原来是印刷体a和u惹的“祸”。在经过易混淆字母的比较教学后,张冠李戴的现象明显减少。

对于到了五年级仍有这样混淆印刷体和书写体的学生,笔者则要求他们先将书本上的印刷体直接改成书写体,再在作业本上进行抄写和默写。

4.利用Pronunciation教学,渗透拼读规则,提高单词拼写准确率

语音意识对学生的读写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同时语音意识的高低是预测儿童将来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Blachman,1984;Bradely & Bryant,1983)。

PEP教材从四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Pronunciation”,系统地教学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笔者结合Read and write的教学提前渗透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听音-辨音-写音或选音的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归纳和演绎的办法自主地发现字母和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加深学生对单词构成的理解记忆,减轻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

如在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pronunciation部分是字母a在开闭音节中的读音,在Let’s learn部分教学canteen 时,加入fat,cat,cake;在Read and write教学中加入含有i字母的light与night,让学生进行听辨音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根据孩子们的喜好,本人还结合let’s do中的句子编出调皮的chant:Cat, cat!Go to the canteen.Eat a cake.Look at the cat.It is fat!Turn off the light.Go to bed.Say “Good night”!琅琅上口的chant深得孩子们的偏爱,而且很快记住了字母a的两种发音以及light和night的读音区别,同时也为Read and write 中的单词拼写埋下伏笔。

经过四五年级的语音意识渗透,到了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就能少犯字母混淆的低级错误,减少或杜绝把bag写成bog,把pen写成pan的现象。

5.开展多样化书写活动,保持学生书写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听说活动具有交际性和趣味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而书面作业,特别是抄写就显得有些枯燥。

在低段英语教学中,笔者经常布置单词设计的周末做业;对于高段学生,笔者则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学习完后出一份以该单元话题为主题的手抄报进行比赛,比赛的评分以书写规范、拼写正确、为主要标准。

另外,定期举行英语书法展,优秀作业展等也能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并使学生养成准确书写的习惯。每个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笔者都要在班级当中举行两次以上的班级书写比赛和书写PK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告诉我们:“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之所以摘录大师的这段话是因为班级里总有部分学生的书写形象跟不上一定的要求,在比赛中要落后一些。为了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笔者会组织这些孩子进行书写PK,新新人类遇上新型的比赛,完全没有因为自己写不好字而自卑,反而更加努力为打败对手而加紧练习。

每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我校都要以我市教研室组织进行的四年级英语规范书写比赛为契机,在比赛之前举行一次4---6年级的书写比赛。三个年级比赛内容的第一项都是按字母表顺序用书写体规范地默写26个字母,其它各项分别是单词和句子或短语和句子或单词、短语和短文的抄写。因为字母书写是基础,又是小学毕业生在初中入学英语摸底考试的一块考查项目,在每个年级的比赛中都强调字母的默写就能引起学生和老师对字母规范书写的重视,加强学生英语书写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启蒙性教学。启蒙时期学习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形成的习惯最难以改变,甚至对于一生都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教师的细心引导。我们身为英语启蒙老师,对待小学英语学习的基础的英语书写教学,应当有计划地、有步骤、有方法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进入高一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篇二

英语语句重形合,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果完整,一般较长,往往层层包孕、环环相扣、主谓分明、关系清晰。语言中往往加入一些修饰性、限定性的语句,通常把最主要的意义用主句表达,次要意义则用从句和介词短语等次要结构表达,在科技文章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种结构的句式使译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符合译语习惯。

1 包孕式结构

包孕式结构就是在多个修饰从句之间形成的关系链,就是下一分句对上一分句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逻辑解释或引申,语言上层层推进,语法上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长链。

2 多枝干结构

由于这种语言现象如长在同一根枝干上的树枝,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多枝共干式结构,如几个状语共同修饰谓语,几个定语共同修饰一个主语,这种结构在科技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句子结构紧凑、逻辑严密、文字简洁,符合科技文章的特点。

3 非人称主语结构

科技文章很少用人称主语,而多用非人称主语。非人称主语后续的动词,不是一般非人称主语常用的谓语动词,而是人称主语(animate subject)使用的表达感觉、意识、情感或动作之类的谓语动词,形成“非人称主语+人称主语使用的谓语动词” 结构,我们称为“非人称主语句”(impersonal subject sentence)。它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达科技英语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将英语的形合句(hypotaxis)变为意合句(parataxis),即:

1)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条件句;

2)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时间状语从句;

3)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因果关系句;

4)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让步从句;

4 名词化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征点之一是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尤其偏重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和状态。名词化是指名词化转换,包括起名词作用的非谓语动词和与动词同跟或同形的名词,也包括一些形容词来源的名词,名词化词可起名词的作用,也可以表达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并伴有修饰成分或附加成分,构成短语的称为名词化短语。因此,句法上小到词或词组,大到句子段落,都可以进行名词化处理,形成多种组合方式的名词化短语。

由于名词化结构的深层结构是句子,因此,从逻辑上看,名词化结构包含了各种逻辑成分,除了名词化的词作逻辑谓语外,还可作逻辑主语、逻辑宾语、逻辑表语、逻辑状语、逻辑补语等成分,名词化结构的中心词与其修饰的逻辑关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主谓宾结构

Employment of manager=manager employ (workers)/to employ manager

2) 动宾补结构

The categorization of flake caustic as cerotin=to categorize flake caustic as cerotin

3) 谓状结构

Laboratory test=to test in laboratory

5 无人称句和“呈现”句

无人称句(impersonal expression)和“呈现”句(presentation expression)是典型的判断句型,是科幻文章中常用的句型,在英语中,无人称句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it句型,“呈现”句就是there be句型,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将句子加以调整和转换。

6 被动句和主动句

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结构,在英汉互译中,将主被动语态对换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在掌握以上句式结构之后,如何准确把握词义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随着科技领域的新词层出不穷,对个别疑难生词短语的准确翻译是个难题,翻译时为了使译文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规律,意思更加明确清晰,使译文达到“准确”、“通顺”、“简练”,就必须掌握一些翻译技巧。

6.1 语法增减词

英汉在语法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如英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英语多用代词,汉语则很少用;英语多用关联词语,汉语则主要靠逻辑关系来编排句子,强调意思的连贯性。因此,英译汉时,可根据具体语境省略原文的冠词和某些代词、介词、关联词等,有时适当增加一些语气助词,不要太拘泥于原文形式。

6.2 词义增减词

在很多情况下,英汉词汇的语义并非一一对应,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宽,英译汉时要采用增词法,使原文中隐含的意思得以充分表达,反之,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窄,英译汉时要采用减词法。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含义,再按照英语思维和英文的写作规范来重组译文,必要时做一些删减、增补。

6.3 转换法

6.3.1 汉语动词和英语名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英语是“静态”语言,一个动作或状态,不但可以用动词表达,而且还可以用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表达,因此,英汉对译时往往需要根据语境,在英语名词和汉语动词之间作灵活转换。

6.3.2 汉语形容词和英语名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由于许多形容词具有动态的意义,如pride oneself on sth.和be pride of sth.的意义差不多,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把汉语形容词和英语名词互相转换。

6.3.3 汉语动词和英语副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英语中许多表示副词,特别是表示状态、方位和方向等意义的副词和其它动词或be动词搭配,就产生了动态意义。所以在英汉互译时,汉语的动词也可以和这类英语副词相互转换。

6.3.4 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词组的对译

在汉语中必须用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中往往表现为 “静”,其中之一就是用介词短语;反之,英语中用介词短语表达的意思, 在汉语中往往表现为“动”,用动词来表达。

6.3.5 英语介词短语与汉语副词的对译

在英译汉时少用“地”,汉译英时活用介词短语,使译文熠熠生辉。

6.4 省略或重复

英语和汉语都有省略现象,英语多按语法形式省略以避免重复,多省略所有格、形容词和介词后面的名词、助动词、不定式后面的动词,系动词后面的表语,主语一致时的主语或谓语等,译为汉语时,这些省略的词语往往要补上,这就是汉语中所谓的重复。

6.5 替代

英语往往用代词来替代上文刚出现过的名词,如替代词so,替代动词do等;代动词及代动词词组,如do, do so, do it 等,往往用重复法译成汉语的动词,另外,英语中的替代句型,如if so, so+do+主语等,也通常用重复法译成汉语。

6.6 译词为句

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和副词所修饰的成分在译为汉语时显得搭配不当或难以搭配,这时采用译词为句的方法,把形容词或副词单独提出,译为汉语中的一个句子。 例如:

They tried vainly to blame us for the breakdown in the truce talk. 他们试图把谈判破裂的罪名加在我们头上,但没有成功。

6.7 注重信息重心

英汉互译时还应注意句子的信息重心,一般而言,句子通常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构成,而句子的信息重心通常在新信息上,一般在句末或靠近句末的位置,因此,为了突出句中的信息重心,往往需要改变语序,将句中的某个成分提前或置后。

6.8 长句分译

将长句分成短句(cutting)是英汉互译的重要手段,翻译时首先要理清上下文的衔接部分,然后把句子分成短句,调整短句的顺序。

6.9 短句合并

在翻译过程中将重复的部分合并,根据短句与短句之间的内在关系(implicit interrelations)重新组合,构成长句,可以是并列句,也可以是复合句,或者是成分复杂的简单句。

6.10 定语从句的翻译

6.10.1 前置法

把定语从句译成带“的”的句子放在被修饰词之前。

6.10.2 后置法

如果定语从句结构较长,译成前置定语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时,往往译成后置的分句,有时需要重复先行词,有时则省略不译,有时将关系代词译成人称代词,而当关系代词指整个主句时,往往译成指示代词“这”。

6.10.3 融合法

融合法是指把主句压缩成汉语词组做主语,把定语从句压缩成谓语,there be结构和it be结构在译成汉语时往往这样处理。

例如:

There is somebody waiting for you who I think might be one of your friends from your native town.有个人在外面等你,我想这个人可能是你家乡的一位朋友。

6.11 句法转换法

科技文章大多采用较正式的文体,着眼于准确、客观地传达信息,因此,大量采用比较正式的无人称句、长句和被动结构等,翻译的时候要求能够熟练掌握来源语和目标语的句法,要善于在英语句法和汉语句法之间进行转换。

6.12 “借”、 “转” 、“破”译法

所谓“借”就是借普通词汇用作行业术语或新的科技术语;所谓“转”就是转义,所谓“破”就是语体风格的破位,即从“正式体”破位到“非正式体”,此法往往“破”出科技英语行文的生动活泼和栩栩如生。

6.13 词汇和术语的掌握

科技文体覆盖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了科技论文、科普文章、科技新闻、以及科幻小说等,科技文体的翻译要求译者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熟悉一定的语言程序或用词习惯,还要了解其词性变化,包括专业词汇和非专业词汇。

科技文章的特点是由其内容的性质决定的,大多采用较正式的表达方式,语句结构都比较严谨,语气比较客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用语言随意加以渲染。为了准确地表达原作者的意思,一个合格的译者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内涵。

6.13.1 深厚的语言功底恰如其分

翻译是语言工作者,掌握本国语言和目标语言是当翻译的先决条件。所谓掌握,就是能够熟练、灵活应用外语的表达方法,能够用外文思维、写作。翻译的过程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搞清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研究并学会处理它们之间的差异,掌握语言转换的规律和技巧。

6.13.2 丰富、广博的知识面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和深入,职业翻译接触的领域极其广泛,因此必须通晓如专业知识、社会常识、法律法规、国际时事及背景知识,努力作一个“杂家”,懂得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做好翻译,使自己能够应用准确的语言地道地传达原作的意思。

6.13.3 翻译思维

翻译既是语言形式的转换,又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思维离不开逻辑,作为特殊思维活动的翻译更离不开逻辑。逻辑作为研究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指导并制约着翻译的全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到英汉思维的差异,避免以汉语思维对应英语思维。

6.13.4 逻辑思辩

逻辑思辩的形式是对原文的条理进行分析,令译文层次分明,使读者易于接受。

6.13.5 语篇意识

所谓的“语篇意识”就是译者的“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从理论到实践,译者的语篇分析能力为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避免了译文呆板、生硬。

6.13.6 “口吻”感悟

“口吻”一般指原文的词语风格、句式特点、篇幅结构等,一般较难把握,要将原文的意思完整地展现在译文中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想做好科技文献的翻译,需要译者对语篇的准确理解,具备敏锐的语感和高超的驾驭母语的能力。

总之,科技英汉翻译的技巧很多,不一而足,但是准确、客观和忠实的翻译风格是一个翻译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做好翻译工作的一个先决条件。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词法、句法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本研究就科技英语文献在定义、定理、定律、概念及结构方面逻辑性强、概念复杂、结构严谨、语言精确等特点列举了几种翻译技巧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使原语和译入语相协调。

3.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篇三

【关键词】归纳法 演绎法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相似性认知是人类认识的起点之一,归纳法作为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基本思维方法,是强调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由特殊到一般、从特殊中引出一般规律的思维过程。它由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首次作了系统论述,以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太过强调思辨而忽视实践的哲学趋向予以反拨。这种思维方法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实践精神,因此引起了科学发现的巨大进展。但是归纳法也有其缺陷和不足。首先,归纳必须以大量的事例作为基础,在实践中,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提高认知效率。而且归纳也有完全归纳与不完全归纳的分别。在世界上,事物的存在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且数量庞大,不能一览概观,所以归纳时难免会对有些特殊情况产生遗漏,而这种遗漏会造成归纳结果的巨大差异。这方面的例证,有著名的“黑天鹅悖论”。该悖论认为,当我们对天鹅种类进行归纳时,我们因为归纳了999只白天鹅——这个数量不可谓不大,并进而得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的一般结论,但是当我们归纳到第1000只天鹅并发现那第1000只天鹅恰好是黑色的时,我们的归纳结论就会被推翻。这个事例提醒我们对归纳法的运用要灵活适当,不能迷信。

演绎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是从一般性前提加以演绎进而推论出具体和特殊结论的思维方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演绎形式方法是“三段论”,这种方法由古希腊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从此成为最为常见的演绎方法。它的推论过程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大前提是一般陈述,小前提是关于大前提主项下一个特殊事物的一个陈述,而结论则往往表现为小前提的主项具有大前提谓项所表明的性质。在欧洲古典时期,以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勒内·笛卡尔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大家手中,这种方法更是有着深刻的体现。这一时期的人往往在研究和思维过程中寻找普适性的原理或公理,然后再从中引申出其他次要的原理,这不得不说是演绎法的新发展。演绎思维方法因其具有的灵活性、精确性而成为在欧洲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思想方法。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演绎法所具有的内在局限性。首先,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具有普适性和确凿的一般前提规则本身往往是需要被验证和证明的,一旦它发生错误,那么结论往往也就错了,因为演绎是一个线性的逻辑过程。另外,推论过程本身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和准确性,所以在实践中往往很容易出现因推论过程发生错误而导致结论不正确的现象。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要慎重使用演绎法。

语法体系的形成过程是人们对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并加以系统化,同时又反过来对语言发展过程进行规范的结果。语言是人类经验和思维的载体,也具有一般和特殊的规律性,不同的语言现象反映着操该语言的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经验和思维方式。爱斯基摩人的语言里表达“雪”这一概念的词语就多过其他人群,这是因为“雪”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通常将“述谓结构”(如I am writing.)甚至只有谓词(It is snowing.)当作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因为任何人类的任何经验都要以事物和自身的存在为条件并离不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过程。我们无法理解像“Green clouds sleep furiously.”这样的英语句子就显示了语言表达不能违背世界的可能性的本性。

英语语言规则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变化。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再到以杰弗里·乔叟和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现代英语的形成,其中就经历了许多曲折。古英语时期,由于罗马帝国对英国的统治,那时的英语语言作为处于弱势的语言就引入了很多拉丁语的语法规则(例如:“不可以以介词结句”这样的规则);后来,由于北欧(如丹麦海盗)和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英语又从中吸取了这些民族语言中的很多元素。11世纪中期,法国诺曼贵族征服了这片土地并带来了很多表示诺曼上层文化的语词(如表示烹调和食物的词汇)。但是,这些也称为英语语言丰富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来源。几个世纪之后,英语语言随着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下层人民所使用的具有生命力的英语形式取得了胜利终于形成了现代英语。在这个过程中,约翰逊博士(Samuel Johnson: 1709—1784)的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就对现代英语规则进行了很多归纳和规范。

英语语法教学中要经常用到归纳和演绎方法。首先语言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就离不开归纳方法,因为人们总是必须从特殊事物为起点进行学习,它符合一般逻辑思维和学习发展过程的规律,学习者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具体语言事例之后才能形成语言的体系概念。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必须以语言素材的积累为基础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熟悉和积累达到一定阶段后,在高阶段的语法教学中,语言素材所体现的语言现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庞杂。这时要对它们进行归纳并正确呈现语言规则就变得困难起来。且不说为了让学习者对一个语法规则进行漫长的学习过程的现实性问题,归纳中的“黑天鹅悖论”也提醒我们学习者如果不能接触较为完备的语言事例,他们形成的语法概念的正确性就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弥补归纳法在语法教学实践中的这些缺陷,我们可以适时运用演绎的方法。首先,前人已经对英语语言的规则做了大量的归纳并形成了很多能加以应用的正确结论。从古典修辞学到语文学再到现代语言学和语法都对英语语言规则做了较为完备的总结性工作,运用演绎方法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则的用法,又能避免出现对语法概念形成错误认识的可能。

但是,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演绎法对抽象思维的要求较高,并且由于概念体系的排他性,也往往会照顾不到特殊的语言现象。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可以结合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教学,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大学阶段是英语语法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者正处在思维和知识量快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语法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语法教学。具体来说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展开语法教学活动:以归纳为先导,呈现语言素材,再进行归纳,这样可以使学习者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和使用语言规则,经过自我思考,加深理解和记忆。而对于一些较为繁杂的语法现象,可以运用演绎法来进行教学,这样既是为了节省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也能避免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出现在归纳过程中导致错误结论的混乱现象。另外,合理掌握归纳和演绎的尺度,灵活运用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金岳霖等.形式逻辑[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欧阳志远.“上帝”的陶杯——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 篇四

在很多人看来,英语是一门难度极大的课程。而中国传统英语教育纠结于痛苦疲劳的背诵和复杂的学习技巧,而且浪费太多精力在无效的题海之中。传统教育只知道使用低速低效的左脑,而对高速高效的右脑记忆方式和学习弃之不用。这个可悲的教育误区让中国无数的英语学习者沦为了英语学习的牺牲品,陷入苦背单词抠语法的框架里去,无法培养英语思维和语感。

语言的学习规律是从听到说,再到读写,像我们在婴儿期学习母语那样。想要学习英语,必须唤醒右脑潜能,并同时遵循科学的语言学习规律。唤醒右脑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唤醒右脑,高速输入高频英语信息英语学习才能更加轻松、有效。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些英文学习方法并纠正传统英语学习的错误观念。第一步:对所学之物感兴趣兴趣是成功学成某件事的根本要素!你不想学的东西当然学不会。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至关重要。所以如果你对某件事有些兴趣,那就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关键是要“开始”!创造一些让自己开心的学习模式,那么就能好好开始学习这门科目。

第二布:降低期望值,这样就不会对自己失望。当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别指望能一下就全部理解、更别说记住所有知识点了。要相信,随着你了解越来越多的新知识、你的头脑也会变得清晰起来。这就像是拼图、或者填字游戏那样:当你把图形一个一个拼起来、或是把单词一一填进去,整个大局就会清楚。大脑其实随时都在学习,不过它也有自己的节奏。学习的过程是不会按照一个课程、或是老师给你规定的进行的。有的东西比其他好学,有的东西就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坚持下去,你慢慢就会发现那些一开始看上去很难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变得简单了。

第三步: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同一个知识点。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你的大脑会通过固有模式来接受新的知识点。有的时候,不管花多长时间对着一个科目,你就是记不住它。如果卡在这种时候,就略过它。跟着从其他的信息来源:比如不同的书籍、播客、线上课程或视频来重新学习同一个知识点。试着把自己变成一个“放养”的学习者——在知识的草原上四处周游;而不是“圈养”的学习者——只站在一个点上学习,反复咀嚼一个知识点。看地越广、就能学的轻松。就像是“有钱的更有钱”的道理那样,你知道的越多、就能学的越多。

四步:随时都是学习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互联网、iTunes和其他多种移动便携设备,更不用说书籍和杂志这样的传统学习资源啦!把那些“死时间”也都利用起来:开车、坐火车、或者慢跑时都可以听课。在医院排队、或是超市等结账的时候你有没有在听课呢?其实随时都可以是学习时间。记住,你要与学习材料耳鬓厮磨来学习,而不是痛苦地一点一点去啃材料。这个过程更像是一朵云的形成,是水汽的一点点累计;而不像砌一面墙那样,把砖堆上去就好。

第五步:做一个多媒体学习者。你学习的内容越多、来源越多,你就会对知识点越清楚。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每天的学习“兴奋点”也不错。所以最好能找到自己的一套学习规律来保持自己的“兴奋度”。即便听和读是你习惯的学习方式,也要让自己试着去听听看视频的演讲、或是跟其他学习者交流。这会让你重新充满精力!

第六步:加入学习社区。“远程教育是孤独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你可以加入一个网络学习社区,和大家一起分享知识与经验。找一个符合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社区。在那里你可以从其他学习者身上找到鼓励、建议和动力,同时也有导师、老师和教练给你提供支持。在这些社区中,你能更好地检验自己的学习进

度、也可以和其他学习者竞争。甚至,你还可以教授或帮助其他人,这的确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

5.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篇五

(一)原子个数守恒 【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看出,在这两种物质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即无论这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S、O的原子个数比始终为1:4。设含O的质量分数x,则32/64=a/x,x=2a。所以ω(Fe)=1-3a 【例题2】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根据Na原子和C原子数守恒来解答。设溶液中Na2CO3为xmol,为NaHCO3ymol,则有方程式①2x+y=1mol/L×1L②x+y=0.8mol,解得x=0.2,y=0.6,所以[CO32-]:[HCO3-]=1:3(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A)x=0.5y(B)x=0.1+0.5y(C)y=2(x-0.1)(D)y=2x-0.1 【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为BC 【例题4】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分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a+]+[H+]=[HCO3-]+2[CO32-]+[OH-],因为[H+]和[OH-]均相对较少,可忽略不计。∴[Na+]=[HCO3-]+2[CO32-],已知[Na+]=1mol/L,根据C原子守恒:[HCO3-]+[CO32-]=0.8mol/L,所以1=0.8+[CO32-],所以[CO32-]=0.2mol/L,[HCO3-]=0.6mol/L,所以[CO32-]:[HCO3-]=1:3(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例题5】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亚铁离子,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毫升0.3摩/升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写出硝酸钾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的方程式。

【分析】铁跟盐酸完全反应生成Fe2+,根据题意可知Fe2+分别跟KMnO4溶液和KN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MnO4被还原为Mn2+,那么KNO3被还原的产物是什么呢?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进行计算可得KNO3被还原的产物是NO,所以硝酸钾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NO3+3FeCl2+4HCl=3FeCl3+KCl+NO+2H2O 【练习】往150mL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2.24L(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溶液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题6】1500C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A)96倍(B)48倍(C)12倍(D)32倍 【分析】(NH4)2CO3=2NH3↑+H2O↑+C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和气体的质量等于碳酸铵的质量,从而可确定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96/4=24,混和气体密度与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比为24/2 =12,所以答案为C 【练习】0.1mol某烃与1mol过量的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增重15g,从Na2O2中逸出的全部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16.8L,求该烃的化学式。

(五)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例题7】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克该样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A)1克(B)3.725克(C)0.797克(D)2.836克 【分析】KOH、K2CO3跟盐酸反应的主要产物都是KCl,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KCl,根据元素守恒,盐酸中含氯的量和氯化钾中含氯的量相等,所以答案为B(六)化合价数值守恒 【例题8】某元素X的氧化物含氧44.0%,已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1,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XO(B)X3O5(C)XO3(D)X2O5 【分析】设X元素的化合价为+n,根据氧元素化合价总数等于X元素化合价总数的原则得:56n/51=44×2/16,解得n=5,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D。

【练习】某酸式盐的组成可用Ca3(PO4)2·nH3PO4·mH2O表示。现取该磷酸盐7.56g加热到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残余物质量为7.02g。同质量的该盐溶于水并加入4.44g消石灰刚好使之全部转化为正盐,则该盐的组成为()(A)Ca3(PO4)2·5H3PO4·2H2O(B)Ca3(PO4)2·4H3PO4·3H2O(C)Ca3(PO4)2·5H3PO4·3H2O(D)Ca3(PO4)2·2H3PO4·5H2O(七)体积守恒 【练习】有一真空瓶的质量为M1g,该瓶充入空气总质量为M2g,在相同状况下,若该充某气体A后,总质量为M3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八)守恒的综合利用 1.硝酸工业中用NaOH处处理废气,现对废气中的NO和NO2的含量作如下分析:将一定量的废气通人100mL 1mol/LNaOH溶液中,反应后NO和NO2均无剩余,且溶液质量增加3.2g,再向此溶液中通人O2,使溶液中的NaNO2完全转化为NaNO3,再用0.2mol/L盐酸中和过量的NaOH,消耗盐酸100mL,求废气中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

2.已知Cl-和Ag+反应生成AgCl,每次新生成的AgCl中又有10%见光分解成单质银和氯气,氯气又可在水溶液中歧化HClO和HCl,生成的Cl-又可与Ag+继续反应。现有1.1molNaCl溶液,向其中加人足量AgNO3溶液,求最终生成多少克难溶物(Ag和AgCl)?若最后溶液体积为IL,求[H+]为多少? 二、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一)质量差法 【例题9】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练习】1.在天平两盘内各放有等质量等体积的烧杯,分别盛有同物质的量同体积的盐酸,天平平衡。再分别加人一定量的镁、铝,充分反应后,若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加人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9:8(B)11:12(C)12:11(D)3:4 2.将4.6g钠和4.8g镁分别投入盛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的两个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总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不可能的关系为()(A)m=n(B)m>n(C)m

【分析】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减少了20毫升。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进行有关计算。

CxHy +(x+y/4)O2 → xCO2 + y/2 H2O 体积减少 1          1+y/4 10 20 计算可得y=4,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C2H4或CH4 【练习】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适量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原混和气体的为l.2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三)物质的量差法 【例题11】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气)= PCl3(气)+ Cl2 现将5.84克PCl5装入2.05升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0C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1.01×105Pa,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物质的量为0.05摩,求平衡时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质的量为0.028摩,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PCl5(气)= PCl3(气)+ Cl2 物质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计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结果为78.6% 【练习】可逆反应C(s)+H2O(g)≒CO(g)+H2(g),达平衡时,测得气体的总质量为m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mol。当改变条件使平衡向左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值为△n=x,且m>12x,n>x。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值△M=(3)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呈下列变化趋势,请确定m和n的关系:

①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有 ②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有 ③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有 M1 M2 n2=(-M1)n1=(M2-)三、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和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可按M1n1 + M2n2 = M(--)(n1 + n2)计算的问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的问题,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算式如右图为:

式中,M(--)表示混和物的某平均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对应的量。如M(--)表示平均分子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各自的分子量,n1、n2表示两组分在混和物中所占的份额,n1:n2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两组分物质的量之比,有时也可以是两组分的质量比,如在进行有关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及组成、混和烃平均分子式及组成、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溶液的配制、混和物的反应等。

(一)混和气体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12】在常温下,将1体积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气态未知烃混和,测得混和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2,求这种烃所占的体积。

【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可得混和气体的平均式量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么未知烃的式量肯定小于24,式量小于24的烃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体积 【练习】在相同的条件下,将H2(密度为0.0899g/L)与CO2(密度为1.977g/L)以何体积比混合,才能使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429g/L?(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计算的十字叉法 【例题13】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是35,原子量是80,则溴的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A)79、81(B)45、46(C)44、45(D)44、46 【分析】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两种同位素原子量与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么它们的中子数应相差2,所以答案为D(三)溶液配制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14】某同学欲配制40%的NaOH溶液100克,实验室中现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体,问此同学应各取上述物质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质为10,NaOH固体溶质为100,40%NaOH溶液溶质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为 60/90 ×100=66.7克,需NaOH固体为30/90 ×100=33.3克 【练习】1.有A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取的方法的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蒸发掉A/2g溶剂(C)加入3A/14g NaNO3(D)加入3A/20g NaNO3 2.配制20%的硫酸溶液460g,需要98%的硫酸(密度为1.84g/mL)多少毫升?(四)混和物反应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15】现有100克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它们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时所消耗盐酸跟100克碳酸钙和该浓度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量相同。计算混和物中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

【分析】可将碳酸钙的式量理解为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可得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97:26 Na2CO3 1.6 NaHCO3 0.8 0.6 0.2 1 【例题16】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若只生成为Na2CO3,需NaOH 1.6mol,若只生成为NaHCO3,需NaOH 0.8mol。现共消耗NaOH 1mol,于是由十字交叉法得(右图):

∴n(Na2CO3):n(NaHCO3)=1:3 【练习】常温下,0.01mol/L的盐酸溶液与pH=11的KOH溶液混合后,pH=9,求混合前盐酸和KOH溶液的体积比 四、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

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

(一)物质制备中的关系式法 【例题17】含有SiO2的黄铁矿试样1克,在O2中充分灼烧后残余固体为0.76克,用这种黄铁矿100吨可制得98%的浓硫酸多少吨?(设反应过程有2%的硫损失)【分析】根据差量法计算黄铁矿中含FeS2的量为72%,而反应过程损失2%的硫即损失2%的FeS2,根据有关化学方程式找出关系式:FeS2 — 2H2SO4 利用关系式计算可得结果为:制得98%的浓硫酸117.6吨。

(二)物质分析中的关系式法 测定漂白粉中氯元素的含量,测定钢中的含硫量,测定硬水中的硬度或测定某物质组成等物质分析过程,也通常由几步反应来实现,有关计算也需要用关系式法。

【例题18】让足量浓硫酸与10克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混合物加强热反应,把生成的氯化氢溶于适量的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使盐酸完全氧化,将反应生成的氯气通入KI溶液中,得到11.6克碘,试计算混和物中NaCl的百分含量。

【分析】根据有关化学方程式可得:4HCl — I2,利用关系式计算可得生成氯化氢的质量是6.7克,再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混和物中NaCl的百分含量为65%。

五、估算法 (一)估算法适用于带一定计算因素的选择题,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粗略的、近似的估算确定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用估算法可以明显提高解题速度。

【例题19】有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将5.6克样品跟足量稀H2SO4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样品中一定含有(A)Cu(B)Al(C)Ca(D)Mg 【分析】计算可知,28克金属反应失去1摩电子就能符合题目的要求。能跟稀H2SO4反应,失1摩电子的金属和用量分别为:28克Fe、9克Al、20克Ca、12克Mg,所以答案为A(二)用估算法确定答案是否合理,也是我们检查所做题目时的常用方法,用此法往往可以发现因疏忽而造成的计算错误。

【例题20】24毫升H2S在30毫升O2中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SO2的体积为(A)24毫升(B)30毫升(C)20毫升(D)18毫升 【分析】2H2S + 3O2 = 2SO2 + 2H2O 根据方程式系数的比例关系估算可得答案为D 六、平均值法 混合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合物的计算若用平均值法,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进而提高解这类题的能力。

两个数进行算术平均所得的平均值,一定介于两个数之间。若已知平均值,则可推断原 来两个数一定比平均值大,另一个数比平均值小。这种应用平均值去判断两个数的取值范围 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可利用分子量或原子量的平均值,体积平均值,组成平均值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例题21】0.1mol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0.16molCO2和3.6g水,混合气体中()A.可能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 【分析】设混合气态烃的平均化学式为CxHy,因0.1molCxHy和O2反应生成0.16molCO2和0.2molH2O,则x=1.6,y=4,即混合烃的平均化学式为C1.6H4,由此可得:(1)混合气态烃中一定有CH4,(2)另一种气态烃为CnH4,可能是C2H4或C3H4等,但一定没有C2H6,故正确答案为C 七、始终态法 始终态法是以体系的开始状态与最终状态为解题依据的一种解题方法。有些变化过程中间环节很多,甚至某些中间环节不太清楚,但始态和终态却交待得很清楚,此时用“始终态法”往往能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例题22】把适量的铁粉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完毕后,向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再加入过量烧碱溶液,这时有沉淀析出,充分搅拌后过滤出沉淀物,将沉淀加强热,最终得到固体残留物4.8克。求铁粉与盐酸反应时放出H2的体积(标准状况)。

【分析】固体残留物可肯定是Fe2O3,它是由铁经一系列反应生成,氢气是铁跟盐酸反应生成的,根据2Fe — Fe2O3、Fe — H2 这两个关系式计算可得:H2的体积为1.344升 八、等效思维法 对于一些用常规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角度,作适当假设,进行适当代换等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称为等效思维法。等效思维法的关键在于其思维的等效性,即你的假设、代换都必须符合原题意。等效思维法是一种解题技巧,有些题只有此法可解决,有些题用此法可解得更巧更快。

【例题23】在320C时,某+1价金属的硫酸盐饱和溶液的浓度为36.3%,向此溶液中投入2.6克该无水硫酸盐,结果析出组成为R2SO4·10H2O的晶体21.3克。求此金属的原子量。

【分析】21.3克R2SO4·10H2O晶体比2.6克无水硫酸盐质量多18.7克,这18.7克是从硫酸盐饱和溶液得的,所以它应该是硫酸盐饱和溶液,从而可知21.3克R2SO4·10H2O中含有11.9克结晶水、9.4克R2SO4,最后结果是:此金属的原子量为23 九、讨论法(一)不定方程讨论法 当一个方程式中含有两个未知数时,即为不定方程。不定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有些化学题根据题设条件最终只能得到不定方程,必须利用化学原理加以讨论才可以得出合理的有限组解。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例题24】22.4克某金属M能与42.6克氯气完全反应,取等质量的该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可产生氢气8.96升(标准状况),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原子量。

【解】金属M跟氯气反应生成物为MClx,跟稀盐酸反应生成物为MCly,分别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M + xCl2 = 2MClx 2M 71x 列式整理可得:M=18.7x(1)式 2M + 2yHCl = 2MCly + yH2 2M 22.4y 列式整理可得:M=28y(2)式 对(1)式和(2)式进行讨论可得,当x=3、y=2时,原子量M=56(二)过量问题讨论法 所谓过量问题讨论法是指题目没有明确指出何种反应物过量,且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反应过程可能不同,需要通过讨论来解题的方法。

【例题25】写出H2S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升H2S气体和a升空气混和后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200C,101.3千帕),试讨论当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假设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其它成分可忽略不计)。

【解】反应式为:

2H2S+3O2=2SO2+2H2O 2H2S+O2=2S+2H2O a升空气中含氧气0.2a升、含氮气0.8a 升。氮气不参加反应,体积保持不变。根据 2H2S+O2=2S+2H2O 若1升H2S气体和a升空气完全反应,则a=2.5升,下列进行讨论:

(1)若a<2.5升,硫化氢过量 2H2S+O2=2S+2H2O 2 1 所以V=1-0.4a+o.8a=1+0.4a(L)(2)若a>2.5升,氧气过量 2H2S+O2=2S+2H2O 2H2S+3O2=2SO2+2H2O 2 1 2 3 2 可得V=0.2a-0.5+0.8a=a-0.5(L)(三)分析推理讨论法 在分析推理讨论法中,突出分析推理对不定因素的讨论,用较少的计算过程肯定可能的情况,否定不可能的假设,从而较快地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解决过程。

【例题26】在28.4克CaCO3和MgCO3组成的混和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气体全部被250毫升2摩/升NaOH溶液吸收,将此溶液在减压,低温条件下蒸干得到29.6克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求原混和物中各种物质各多少克? 【解】NaOH物质的量为0.5摩,所以固体物质也应含有0.5摩的钠离子,下面进行讨论:

(1)NaOH过量,0.5摩NaOH质量为20克,而0.25摩Na2CO3质量为26.5克,NaOH和Na2CO3混合不可能得到29.6克固体物质。这个假设不成立。

(2)CO2过量,固体物质可能为Na2CO3和NaHCO3,0.25摩Na2CO3质量为26.5克,0.5摩NaHCO3质量为42克,这个假设成立。

通过上述讨论可知29.6克固体物质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和物,有关反应为: CO2 + 2NaOH =Na2CO3 + H2O CO2 + NaOH = NaHCO3 利用方程式计算CO2的物质的量为0.3摩,生成二氧化碳的有关反应为: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利用方程式计算可得:原混和物中CaCO3为20克、MgCO3为8.4克。

【作业练习】 一、守恒法 1.把aL(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 mol烧碱并加热,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 mol BaCl2沉淀反应刚好完全,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B)A.(b-2c)/ a mol/L B.(2b-4c)/ a mol/L C.(2b-c)/ a mol/L D.(b-22a)/ a mol/L 2.用铂电极电解500ml的KNO3和Cu(NO3)2混合液一段时间后,在两极均生成11.2L气体(标况下),则原溶液中Cu2+浓度为(B)A.0.5 mol/L B.1mol/L C.2 mol/L D.无法确定 二、差量法 3.在标况下,6.72 L NO2通过水后,收集到5.04L气体,则被氧化的NO2体积是(A)A.1.68 L B.2.52 L C.0.56 L D.1.12 L 4.溴化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3.87g,溶于水并加入足量AgNO3溶液后,产生6.63g沉淀,则混合物中含K+为(BD)A.0.02 mol B.0.04 mol C.0.78g D.1.56g 三、十字交叉法 5.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不可能为(A)A.29:8:13 B.39:24:5 C.13:8:29 D.26:16:57 6.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63Cu和 65Cu , 参考铜的原子量为63.5 , 估算 63Cu 的平均原子百分含量约是()A.20%     B.25%     C.66.7%       D.75% 7.物质的量分别为6摩/升, 1摩/升的硫酸溶液,按怎样的体积比才能配成4摩/升的 溶液? 四、关系式法 8.用稀硫酸溶解FeS和Fe(OH)3的混合物28.3g,可得到1.6g硫。原混合物中FeS质量可能是(BD)A.10.7g B.4.4g C.23.9g D.17.6g 9.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将其产物溶于50mL1.8mol/L稀盐酸中, 再加入20mL0.9moL/LNaOH溶液以中和多余的酸, 然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使氨全部逸出, 经测定氨的质量为0.102g。求镁带的质量。(0.792g。运用质量守恒法和整体思维技巧)加热 10.工业生产电石是用生石灰与焦炭在电炉内加热进行的(3C+CaO===CaC2+CO),假设原料利用率为100%,则36t焦炭可生产多少t乙炔?(26t)五、估算法 11.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含量为47.65%的是(D)A.HCl B.NaCl C.AlCl3 D.KCl 12.2SO2(g)+O2(g)≒2SO3(g)+196.6KJ,就此反应测知4 molSO2参加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314.3KJ,则SO2的转化率为(C)A.40% B.50% C.80% D.100% 六、平均值法 13.电解普通水(H2O)和重水(D2O)的混合物,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共生成气体18.5g,其体积为33.6L(标况下),在所生成的气体中重氢和普通氢的原子个数比为(D)A.2:3 B.2:5 C.1:2 D.1:3 14.有铷与另一种碱金属的合金4.4g,与足量水反应产生2.24L(标况下)氢气,则另一种碱金属可能是(A)A.Li B.Na C.K D.Cs 15.两种气态烃混合物1体积充分燃烧时,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3.75体积,则这两种烃可能是(D)A.甲烷、乙烯 B.丙烯、丁烯 C.丙烷、丁烯 D.乙烯、丙烯 16.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9g沉淀,原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A B)A.肯定有KNO3 B.肯定有KNO3,可能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七、等效思维法 17.300C时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若温度保持不变,加入25g胆矾或蒸发掉55g水均可得到饱和溶液。则300C时CuS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A.20% B.40% C.60% D.80% 八、讨论法 18.18.4g NaOH和NaHCO3混合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0C,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为16.6g。试计算混合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54.3%)19.某单质银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酸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是(BD)A.B.C.D.20.标准状况下,将盛满、、混合气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无气体剩余,其产物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数值大小范围为(B)A.B.C.D.21.由气态烃和气态炔烃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况)质量为,该混合气体中与的体积比不可能是(D)A.B.C.D.22.有、混合溶液400mL,经测定其中浓度为,投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残渣经洗涤干燥后,质量为。则:

(1)原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的数值。

(3)的数值越大,说明混合溶液中含量 越大。

(4)的最大值应为,最小值(以,表示)应为。

23.电子工业常用一定浓度的溶液腐蚀敷有铜箔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线路板。有关反应为现将一块敷有铜箔的绝缘板浸入某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将该线路板取出,向所得溶液B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得固体;

将固体滤出并从滤液C(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中取出,向其中滴入溶液时,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请计算:

(1)溶液A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假若铁粉不再溶解,向溶液B中加的铁粉质量至少应大于 ;

(3)讨论当剩余固体的组成不同时和可能的取值范围,并填入下表:

剩余固体的组成 的取值范围 的取值范围(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只有铜 有铁且有铜 23.往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然后在低温和减压下蒸干水份得白色固体A求:

(1)固体A的质量与通入的气体的关系,并指明固体的组成。

(2)当白色固体A的质量为,求通入硫化氢的体积(标准状况)情况1时,情况2时,九、极值法 19.由某碱金属M用其氧化物M2O组成的混合物4.0g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干燥的固体5.0g,问该金属是何种金属?(K)20.PCl5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PCl5(g)PCl3(g)+Cl2(g)。t1°C时PCl5的分解率为48.567%,t2°C时分解率为97.034%。则t2°C时反应体系的物质的量是t1°C时反应体系的多少倍()(A)0.4(B)1.3(C)1.6(D)1.9 21.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2 A(g)≒B(g)+ 3 C(g)。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则A的式量可能是(C)(A)8.5(B)16(C)17(D)34 22.Mg、Al、Fe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8L(标况),则金属混合物中三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可能是()(A)0.120mol(B)0.15 mol(C)0.08 mol(D)0.10 mol 23.将一定质量的Mg、Zn、Al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况),则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BC)A.2 g B.4 g C.8 g D.10 g 24.第IIA元素R的单质及其RO的混合物12 g,加足量水经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固体16 g,试推测该元素可能是(BC)A.Mg B.Ca C.Sr D.Ba 25.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H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的平均分子质量可能是(BC)A.28 B.30 C.38 D.40 23.40g铁粉放入600g稀硝酸中,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且稀硝酸被还原为NO,求(1)稀硝酸的质量分数(2)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十、始终态法 1.取一根镁条置于坩蜗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混合物的总质量为0.47Og,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氧化镁质量为0.486 g。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燃烧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有别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重视反应条件,因为即使反应物相同,当反应条件不同时,产物往往不相同,现就各种情况举例说明。

一.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例1.铜与浓反应,产物为,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为NO。

例2.锌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与浓硫酸反应只能生成。

二.反应温度不高,产物不同 例3.浓与微热或不加热时生成,强热时生成。

例5.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时产物是乙烯,时产物则为乙醚。

例6.与溶液反应,在常温下得到,加热时则得到。

例7.钠在氧气中,常温被氧化成白色的,加热或点燃则生成淡黄色的,例8.将通入冷的浓硫酸,只能被氧化成零价的S,而将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则可将其氧化成+4价的。

例9.室温下浓硫酸、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加热时则可发生反应。

三.催化剂不同,产物不同 例10.卤代烃与水溶液共热生成醇,与NaOH醇溶液共热生成烯烃。

例11.乙醇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和,而催化氧化的产物却是乙醛。

四.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

例12.磷在中燃烧,充分燃烧生成,不充分燃烧生成。

例13.硫化氢气体在氧气中燃烧,氧气不足时产物是单质硫,氧气充足时产物则为。

例14.强氧化性酸与少量铁反应生成铁盐,与过量的铁反应生成亚铁盐。

例15.多元弱酸的正盐与少量强酸反应生成酸式盐,与足量强酸反应生成弱酸。

例16.多元弱酸与碱反应,酸多生成酸式盐、酸少生成正盐。

例17.铝盐与适量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过量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例18.偏铝酸盐与适量的强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过量的强酸溶液反应生成铝盐。

五.操作顺序不同,产物不同 例19.向铝盐溶液中滴加强碱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向强碱溶液中滴加铝盐则生成偏铝酸盐。

例20.向硝酸银中逐滴滴加氨水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向氨水中逐滴滴加硝酸银生成银氨溶液。

六.时间不同,产物不同 例22.新制的氯水中有七种微粒:,而久置的氯水由于发生的反应,其成分相当于稀盐酸。

方法总论 守恒法 守恒存在于整个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之中。化学反应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原子个数保持不变,即物质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此即质量守恒。运用守恒定律,不纠缠过程细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从而达到速解、巧解化学试题的目的。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能量守恒等等。这就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一.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就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1.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¾®2Q+R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生成4.4 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A.46:9 B.32:9 C.23:9 D.16:9 2.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氧气100 mL。经反应3O2¾®2O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 mL(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A.1.3 g/L B.1.5 g/L C.1.7 g/L D.2.0 g/L 二.元素守恒 元素守恒,就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3.3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5.12 g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L(标准状况下),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9 mol/L B.8 mol/L C.5 mol/L D.10 mol/L 4.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该混合气体5 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5 g B.10 g C.15 g D.20 g 三.电子守恒 电子守恒,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5.某强氧化剂[XO(OH)2]+被亚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若还原2.4×10-3 mol [XO(OH)2]+到较低价态,需要20 mL 0.3 mol/L Na2SO3溶液,则X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A.+2 B.+1 C.0 D.-1 6.3.84 g铜和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反应完毕时,共产生气体2.24 L(标况)。

(1)反应中消耗HNO3的总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0.22 mol。

(2)欲使2.24 L气体恰好全部被水吸收,需通入_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的氧气(氧气也恰好全部被吸收)。672 mL。

四.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就是指在物理化学变化中,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

换言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电荷总数应等于产物的电荷总数;

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量应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量。

7.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 mL 2.0 mol/L的盐酸中,再用20 mL 0.5 mol/L 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把氨全部蒸出来,用稀盐酸吸收,稀盐酸增重0.17 g。则镁带的质量为____g。1.2 五.化合价守恒 化合价守恒,是指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

在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析出物质的总价数也是守恒的。

8.用0.1 mol/L的Na2SO3溶液300 mL,恰好将2×10-2 mol的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9.一种含MgO、Mg3N2的混合物,若其中Mg的质量分数为62.4%,则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5.6%。

六.能量守恒 在任何一个反应体系中,体系的能量一定是守恒的。

在解答与能量有关的试题时,考虑能量守恒,能使解题的程序简化。

10.已知硝酸钾晶体溶于水时要吸收热量,从溶液中析出晶体会放出热量,若有室温下硝酸钾饱和溶液20 mL,向其中加入1 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这时 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溶液的温度会降低 C.溶液的温度无变化 D.溶液的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七.巧练 11.往100 mL FeBr2溶液中缓慢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结果溶液中有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1.2 mol/L。

12.为了配制一种培养液,需用含有NaH2PO4和Na2HPO4(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混合液,每升混合液中含磷原子0.1 mol。现用4.0 mol/L的H3PO4溶液和固体NaOH配制2.0 L混合液,问需该H3PO4溶液_____mL和NaOH固体_____g。50 mL/10 g 13.在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15 g中加入稀硫酸150 mL,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1.68 L,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溶液中滴入KSCN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Fe2+完全转化为氢氧化亚铁,共消耗3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00 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2 mo/L。

14.某金属硝酸盐溶液,用铂做电极电解,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为560 mL(标准状况),在阴极析出m g金属,若金属在硝酸盐中为+n价,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mn B.20m/n C.20mn D.10mn 守恒法巧解 一.质量守恒 1.已知:MQ/MR=9/22,nQ/nR=2/1。

mQ/mR=nQMQ/nRMR=2/1×9/22=9/11;

mQ=mR×9/11=4.4×9/11=3.6 g。

根据质量守恒得到:mY=mQ+mR-mX=3.6+4.4-1.6=6.4 g。则:mY/mQ=6.4/3.6=16/9。

2.由质量守恒定律得知,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变,为100 mL氧气质量。

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为:r=(32×0.1/22.4)/0.095=1.5 g/L。

二.元素守恒 3.HNO3作氧化剂生成NO2与NO混合物(NOx):n氧化剂=2.24/22.4=0.1 mol;

HNO3作酸生成Cu(NO3)2:n酸=2×5.12/64=0.16 mol;

N元素守恒,则HNO3的最低浓度为:c(HNO3)=(0.1+0.16)/0.03=8.67 mol/L。

4.5 g混合气体中含C元素的质量为:m(C)=5×(1-64%)=1.8 g;

C元素守恒:m(CaCO3)=100×1.8/12=15 g。

三.电子守恒 5.根据电子守恒,反应中[XO(OH)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Na2SO3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

设X元素的最终价态为x:2.4×10-3×(5-x)=0.02×0.3×(6-4),解得x=0。

6.(1)HNO3的作用是氧化性和酸性,n(HNO3)=2.24/22.4+2×3.84/64=0.22 mol。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V(O2)=3.84/64×22400/2=672 mL。

四.电荷守恒 7.根据电荷守恒有:2n(Mg2+)+n(NH4+)+n(Na+)=n(Cl-);

代入数据:2n(Mg2+)+0.17/17+0.5×0.02=2.0×0.06,解得:n(Mg2+)=0.05 mol,m(Mg2+)=1.2 g 五.化合价守恒 8.根据化合价守恒有:2×10-2×(7-x)=0.1×0.3×(6-4),解得x=4。

9.若取100 g混合物,则m(Mg2+)=62.4 g,设N元素为x g,则O元素为100-62.4-x g;

根据化合价守恒有:2×62.4/24=3x/14+2×(37.6-x)/16,解得x=5.6 g,则N%=5.6%。

六.能量守恒 10.由于溶解与结晶所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守恒,故答案为C。

七.巧练 11.设原溶液有x mol FeBr2,则生成x mol Fe3+,2x/3 mol Br-被氧化,0.1 mol Cl2被还原;

由得失电子守恒有:x+2x/3=0.1×2,x=0.12 mol,则c(FeBr2)=1.2 mol/L。

12.由P元素守恒可得:V(H3PO4)=0.1×2/4.0=0.05 L=50 mL;

其中:n(NaH2PO4)=0.2×3/4=0.15 mol,n(Na2HPO4)=0.2×1/4=0.05 mol;

由Na元素守恒可得:m(NaOH)=(0.15+0.05×2)×40=10 g。

13.溶液中的溶质最终以Na2SO4形式存在,设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则由化合价守恒可得:3×0.2=2x,解得:x=0.3 mol;

由于硫酸根来自于稀硫酸,所以c(H2SO4)=0.3/0.15=2 mol/L。

14.阳极产生O2,阴极析出金属单质。

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4×560/22400=mn/M,M=10mn。

方法总论 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可按M1n1+M2n2=M(n2+n2)计算的问题,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

式中,M表示混合物的某平均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对应的量。如M表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各自的相对分子质量,n1、n2表示两组分在混合物中所占的份额,n1:n2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有时也可以是两组分的质量之比,判断时关键看n1、n2表示混合物中什么物理量的份额,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如质量、质量分数、元素质量百分含量,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质量之比。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

(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2)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十字交叉法计算的式子如下:

(3)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n1:M1 M2-M(4)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M(5)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n2:M2 M-M1(6)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n1/n2=(M2-M)/(M-M1)一.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1.实验室用密度为1.84 g/cm3 98%的浓硫酸与密度为1.1 g/cm3 15%的稀硫酸混合配制密度为1.4 g/cm3 59%的硫酸溶液,取浓、稀硫酸的体积比最接近的值是 A.1:2 B.2:1 C.3:2 D.2:3 2.在苯和苯酚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0%,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2.5% B.5% C.6.5% D.7.5% 二.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标准状况下,在容积为1 L的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NH3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9.7,若将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所得溶液体积为_____L。4/5 L。

4.Li2CO3和BaCO3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同等质量的CaCO3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相等,则混合物中Li2CO3和BaCO3的质量之比为 A.3:5 B.5:3 C.7:5 D.5:7 三.有关平均相等原子质量的计算 5.晶体硼由10B和11B两种同位素构成,已知5.4 g晶体硼与H2反应全部转化为乙硼烷(B2H6)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5.6 L,则晶体硼中10B和11B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A.1:1 B.1:3 C.1:4 D.1:2 6.已知Cl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则由23Na和35Cl、37Cl微粒组成的NaCl晶体29.25 g中含37Cl的质量是_____g。4.625 g。

四.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7.在1.01×105 Pa和120℃下,1 L A、B两种烷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得到同温同压下2.5 L CO2和3.5 L H2O,且A分子中比B分子中少2个碳原子,试确定A和B的分子式和体积比(A、B两种烷烃在常温下为气态)。1:3,3:1。

8.常温下,一种烷烃A和一种单烯烃B组成混合气体,A或B分子最多只含4个碳原子,且B分子的碳原子数比A分子多。

(1)将1 L该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2.5 L CO2气体。试推断原混合气体中A和B所有可能的组合及其体积比。1:3,1:1,1:1,3:1。

(2)120℃时取1 L该混合气体跟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当恢复到120℃和燃烧前的压强时,体积增大6.25%,试通过计算确定A和B的分子式。C2H6和C4H8。

五.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9.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¾®2H2O(l)+571.6 kJ/mol,C3H8(g)+5O2(g)¾®3CO2(g)+4H2O(l)+2220 kJ/mol,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之比是 A.1:3 B.3:1 C.1:4 D.1:1 六.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10.把NaCl和NaBr的混合物0.5 g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把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到卤化银1.10 g,则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60 11.已知白磷和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3O2¾®P4O6,P4+5O2¾®P4O10。在某一密闭容器中加入62 g白磷和50.4 L氧气(标况),使之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到的P4O10与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 B.3:1 C.3:2 D.1:1 七.巧练 12.把100 g 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跟足量的HCl作用,放出22.4 L(标况)CO2,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77.1%。

13.电解水和重水的混合物18.5 g,放出气体33.6 L(标况),所生成的气体中D和H原子数之比是_____。1:3。

14.乙烯和乙炔混合气体共x mL,使其在空气中燃烧,共用去O2 y mL(相同条件下),则混合气体中乙烯与乙炔的体积比是 A.(2x-y)/(3x-y)B.(2x-y)/(y-x)C.(2y-5x)/(6x-2y)D.(y-2x)/(x-2y)15.某烯烃和烷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2,则该混合气体中烯烃的体积百分含量x与烯烃分子碳原子数n的关系是 A.n=4(1+2x)/7x B.n=4(1-2x)/7x C.x=4/(7n-8)D.无法确定 十字交叉法巧解 一.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1.设取用98%的浓硫酸X g,取用15%的稀硫酸Y g。

根据溶质质量守恒可得:98%X+15%Y=59%(X+Y),X和Y之比是溶液质量之比。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X/Y=44/39;

再换算成体积比为:44/1.84:39/1.1=2/3。

2.M(C6H6)=78,其中碳质量分数为:C%=72/78=92.3%;

M(C6H6O)=94,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C%=72/94=76.6%。

依据碳元素质量守恒和十字交叉法可得混合物中苯酚的质量分数,再进一步求出氧的质量分数。

m(C6H6O)/m(C6H6)=2.3/13.4;

O%=(2.3×16/92)/(2.3+13.4)=2.5%。(O%=1-90%×13/12)二.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M=2×9.7=19.4 > 17,说明混有空气;

根据质量守恒和十字交叉法可得:n(NH3)/n(空气)=9.6/2.4=4/1;

所以烧瓶内含NH3体积为4/5 L;

空气不溶于水,当喷泉停止后,则烧瓶内的溶液为4/5 L。

4.74x+197y=100(x+y),由十字交叉法可得:x/y=97/26;

所以质量比为:m(Li2CO3)/m(BaCO3)=(97×74)/(26×197)=7/5。

三.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5.n(B2H6)=5.6/22.4=0.25 mol,n(B)=0.25×2=0.5 mol;

M(B)=5.4/0.5=10.8 g/mol,n(10B)/n(11B)=0.2/0.8=1/4。

6.n(NaCl)=29.25/58.5=0.5 mol,n(37Cl)/n(35Cl)=0.5/1.5=1/3;

m(37Cl)=0.5×1/4×37=4.625 g。

四.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7.由C和H的原子守恒以及十字交叉法可得平均分子式为M=C2.5H7;

V(CH4)/V(C3H8)=1/3,V(C2H6)/V(C4H10)=3/1。

8.(1)由C原子守恒和十字交叉法可得平均分子式为M=C2.5Hy;

依据题意有如下结果:

V(CH4)/V(C3H6)=1/3,V(CH4)/V(C4H8)=1/1,V(C2H6)/V(C3H6)=1/1,V(C2H6)/V(C4H8)=3/1。

(2)y=6.5,得平均分子式为M=C2.5H6.5;

依据题意有如下结果:A是C2H6,B是C4H8。

五.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9.已知:Q氢气=571.6/2=285.8 kJ/mol,Q混合=3847/5=769.4 kJ/mol,Q丙烷=2220 kJ/mol;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V氢气/V丙烷=Q氢气/Q丙烷=1450.6/483.6=3/1。

六.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10.若皆为NaCl可得沉淀1.227 g,若皆为NaBr可得沉淀0.913 g;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mNaCl/mNaBr=0.187/0.127,故NaCl%=0.187/(0.187+0.127)=60%。

11.生成1 mol P4O10耗氧5 mol,生成1 mol P4O6耗氧3 mol,n(O2)=50.4/22.4=2.25 mol;

5x+3y=4.5(x+y),由十字交叉法可得:x/y=1.5/0.5=3/1。

七.巧练 12.n(CO2)=22.4/22.4=1 mol,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Na2CO3)/n(NaHCO3)=16/6=8/3;

Na2CO3%=8×106/(8×106+3×84)=77.1%。

13.M=18.5,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H2O)/n(D2O)=1.5/0.5=3/1,则n(D)/n(H)=3/1。

14.混合气体每mL耗O2 y/x mL,乙烯每mL耗O2 3 mL,乙炔每mL耗O2 2.5 mL;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C2H4)/n(C2H2)=V(C2H4)/V(C2H2)=(y/x-2.5)/(3-y/x)=(2y-5x)/(6x-2y).15.M=24,则必有CH4,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CH4)/n(C2nH2n)=(14n-24)/8;

x=8/(14n-24+8)=4/(7n-8),则n=(4/x+8)/7=4(1+2x)/7x。

方法总论 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量在变化时成正比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叫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广泛用于两个或多个互相联系的化学式或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关键是根据有关化学式或反应式及物质间转化的定量关系,找出关系式和关系量。该法不仅可使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减少误差,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于打开解题的思路。建立关系式可以通过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化学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多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题目所给等量关系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物质中所含同种元素质量相等找关系式:即若不同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必然相等。从而可以建立关系式。

1.264 kg硫铵与_____kg碳铵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当。316。

根据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或物质的量相等找关系式:即 ① 若不同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则每种物质的总式量必相等;

② 若不同种气态物质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则每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或物质的量必相等;

③ 不同种气态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密度相等,则每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④ 若不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每一种物质的分子个数相等,若是相同条件下的气态物质,则体积也相同。

2.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与三氧化硫气体中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及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两种物质的体积比是_____和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5/6,5/4.二.根据化学反应实质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活泼金属失电子数相等找关系式。

3.铁、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参加反应的铁、镁、铝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12:28:9。

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找关系式。

4.有一块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盐酸中,再用足量K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使之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发现该红色粉末和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70% B.52.4% C.47.6% D.30% 根据并列多步反应找元素对应关系式。

5.一定量的铁粉和9 g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得9 g水,则加入的铁粉质量为 A.14 g B.42 g C.56 g D.28 g 6.23.04 g Ca(OH)2、CaCO3、CaO、CaSO3固体混合物恰好和189.8 g 10%的盐酸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重206.16 g,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14%。

7.某气态有机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34 g/L,取1.50 g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将所得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后再通过碱石灰干燥管,结果洗气瓶和干燥管分别增重0.9 g和2.2 g,测得尾气中除氧气外无其它物质,求该有机物分子式。CH2O 8.准确称取6 g铝土矿(含Al2O3、Fe2O3、SiO2)样品,放入盛有100 mL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m/g 85%,12%,3%。1.625~5(1)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mol/L。

b 1.75(2)若a=2.3,Fe(OH)3消耗碱液的体积是_____mL。

2.7 铝土矿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0 a 35 45 V/mL(3)a值的范围在__________之间,在该范围内,a值越大,_____含量越少。Fe2O3 根据纵向多步反应中心元素守恒找对应关系式。

9.含SiO2的黄铁矿试样1 g,在O2中充分灼烧后残余固体为0.76 g,用这种黄铁矿100 t可制得98%的浓硫酸多少吨?(设反应过程有2%的硫损失)117.6 t。

10.工业上用NH3、空气和水作原料,合成化肥硝酸铵100 t。

(1)需要NH3多少吨?空气中的氧气多少吨?水多少吨?42.5 t,80 t,0 t。

(2)若NH3制NO转化率为96%,NO制HNO3转化率为92%,需要NH3多少吨? 根据多步反应中各物质化学反应中化学计量系数进行递推找对应关系式。

45.3 t。

11.让足量浓硫酸与10 g 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混合物加强热反应,把生成的氯化氢溶于适量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使盐酸完全氧化,将反应生成的氯气通入KI溶液中,得到11.6 g碘,试计算混合物中氯的质量分数。65.2%。

12.金属锡(Sn)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Sn+2HCl ¾® SnCl2+H2­),再加入过量FeCl3溶液(SnCl2+2FeCl3¾®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离子(6FeCl2+K2Cr2O7+14HCl¾®6FeCl3+2CrCl3+2KCl+7H2O)。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 g,经上式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 K2Cr2O7溶液16.0 mL,试求试样中锡的质量分数(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93.1%。

根据变化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写出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关系式。

13.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5 g,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增重11 g。求燃烧生成水的质量。18 g。

三.巧练 14.在O2中燃烧0.22 g由Fe和S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S全部转化为SO2,把这些SO2全部氧化生成SO3并转化为H2SO4,这些硫酸可被10 mL 0.5 mol/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72% B.40% C.36% D.18% 15.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O2的方法是:量取a mL水样,迅速加入MnSO4溶液及含有NaOH的KI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振荡混合摇匀。开塞,迅速加入适量的硫酸,此时有I2生成。用Na2S2O3溶液(b mol/L)和I2反应消耗V mL(以淀粉为指示剂),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2++O2+4OH-¾®2MnO(OH)2(快),MnO(OH)2+2I-+2H+ ¾®Mn2++I2+3H2O,I2+¾®2I-+,则水中溶解氧量(单位是mg/L)为 A.8000Vb/a B.16000Vb/a C.8000ab/V D.16000ab/V 16.0.3 mol Cu2S跟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和H2O,则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1.0 mol B.1.2 mol C.0.6 mol D.2.2 mol 关系式法巧解 一.根据题目所给等量关系找关系式 1.硫铵是硫酸铵,碳铵是碳酸氢铵。(NH4)2SO4~2NH4HCO3。

132/264=2×79/m(NH4HCO3),m(NH4HCO3)=316 kg。

2.若使质量相等,则应使总式量相等。即5SO2~4SO3。

氧元素质量比=氧原子个数比=5/6;

体积比=物质的量比=5/4。

二.根据化学反应实质找关系式 3.失去电子数目相等。3Mg~3Fe~2Al。3×24:3×56:2×27=12:28:9。

或:Mg/2~Fe/2~Al/3。24/2:56/2:27/3=12:28:9。

4.2Fe~2FeCl2~2Fe(OH)2~2Fe(OH)3~Fe2O3。由质量相等得知,铝的含量相当于氧的含量。

所以铝的质量分数为:48/(48+112)=30%。

5.Fe~FeS(铁守恒)~H2S(硫守恒)~H2O(氢守恒);

或:Fe~H2(化学方程式)~H2O(氢守恒)。

即:1 mol Fe生成1 mol H2,n(Fe)=n(H2))=9/18=0.5 mol,m(Fe)=28 g。

6.CaCl2~2HCl,111/206.16x=(2×36.5)/(189.8×0.1),x=14%。

7.m(C)=12×2.2/44=0.6 g,m(H)=2×0.9/18=0.1 g,m(O)=1.50-0.6-0.1=0.8 g;

n(C)/n(H)/n(O)=0.05/0.1/0.05=1/2/1,即最简式为:CH2O;

M=1.34×22.4=30 g/mol,分子量/式量=1,故分子式为:CH2O。

8.(1)在35 mL时,沉淀量达到最大,H2SO4~Na2SO4~2NaOH,n(NaOH)=10×0.035=0.35 mol,c(H2SO4)=0.175/0.1=1.75 mol/L。

(2)溶解Al(OH)3用了10 mL NaOH溶液,Al2O3/2~Al3+~3OH-~Al(OH)3~OH-~AlO2-,n(NaOH)=10×(0.045-0.035)=0.1 mol,Al2O3%=(0.1/2×102)/6=85%;

生成Fe(OH)3沉淀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V(NaOH)=35-10×3-2.3=2.7 mL;

沉淀Fe3+耗NaOH:n(NaOH)=10×(35-a)×10-3-0.3=0.05-0.01a mol,Fe2O3/2~Fe3+~3OH-,Fe2O3%=((0.05-0.01a)/6×160)/6=40(5-a)/9%=12%;

SiO2%=1-85%-40(5-a)/9%=(40a-65)/9%=3%;

(3)0 <(40a-65)/9% < 15%,得1.625 < a < 5;

a值越大,Fe2O3%越小。

9.由差量法计算FeS2含量:FeS2~Fe2O3/2,Dm=64-24=40 g,120/x=40/(1-0.76),x=0.72 g FeS2~2H2SO4,100×0.72×(1-2%)/120=98%y/196,y=117.6 t。

10.(1)2NH3+2O2~NH4NO3+H2O,x/34=y/64=100/80,x=42.5 t,y=80 t,不耗水。

(2)留下与HNO3反应的NH3没有损失,由(1)可知为42.5/2=21.25 t;

则另21.25 t NH3应理解为损失两次后的剩余量,即消耗NH3为:21.25/(96%×92%)=24.06 t;

共消耗NH3的质量为:24.06+21.25=45.31 t。

11.4HCl~Cl2~I2,11.6/254=x/146,x=6.7 g,Cl%=(6.7×35.5/36.5)/10=65.2%。

12.Sn~SnCl2~2FeCl2~K2Cr2O7/3,x/119=0.1×0.016×3,x=0.571 g,Sn%=0.571/0.613=93% 13.CH4+H2~CHx~CO2+(x/2)H2O,(12+x)/5=44/11=9x/y,x=8 g,y=18 g。

三.巧练 14.S~H2SO4~2NaOH,x/32=0.5×0.01/2,x=0.08 g,S%=0.08/0.22=36%。

15.O2~4Na2S2O3,ax×10-3/32000=Vb×10-3/4,x=8000Vb/a。

16.Cu2S~CuSO4+Cu(NO3)2,0.3 mol Cu(NO3)2中含N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6 mol。

方法总论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液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题完全一样。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一.固体差量 1.将19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9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44.2%。

二.液体差量 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 g与50 g稀硫酸完全反应,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 g,则该铁的纯度是_____%。56%。

三.气体差量 3.将12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87.5%。

四.增减差量 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是_____。77/81。

五.体积差量 5.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和2 L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的n值是 A.4 B.5 C.6 D.7 6.同温同压下,40 mL CO、CO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剩余气体36 mL,则原混合气体中O2不少于 A.4 mL B.8 mL C.10 mL D.12 mL 六.压强差量 7.标准状况下,一容积不变的的密闭容器里充满3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原状态,压强变为原来的1/2,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分别是__________。2.5,0.5;

1,2。

七.巧练 8.有KCl、KBr和KI混合物3.87 g,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的沉淀干燥后是6.63 g,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51% B.40.3% C.32% D.24% 9.将足量的铁粉投入到CuCl2和FeCl3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并干燥不溶物,所得质量与最初加入铁粉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7:2。

和量法 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和量法。和量法的原理是:若A1/A2=B1/B2,则有A1/A2=B1/B2=(A1+B1)/(A2+B2),一般遇到以下情形,可尝试用和量法解题:(1)已知混合物反应前后质量,求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时;

(2)已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求混合物所含成分体积分数时;

(3)求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时。

1.18.4 g 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 g。则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54.3%。

2.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A.3.38 g B.4.58 g C.4.16 g D.4.41 g 3.取标准状况下CH4和过量O2的混合气体840 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过量的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 g。则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是_____(标准状况下)。336 mL。

逆推法 逆推法,即由最后的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理,直到找出解题的思路。

1.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为a L,经光照反应后混合气体恰好能与b mol的NaOH完全作用生成盐,则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a-11.2b)L。

2.将NO2、NH3、O2的混合气体1 mol,通过稀硫酸后,溶液的质量增加26.7 g,气体缩小为4.48 L(标况),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A.28.1 B.30.2 C.33.1 D.34.1 3.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CaCl2,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D(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NH3。

A ® E D 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NH4Cl。

® C ® H(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B F G(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差量法巧解 一.固体差量 1.Dm=44+18=62,x/168=(19-15.9)/62,x=8.4 g,NaHCO3%=8.4/19=44.2%。

二.液体差量 2.Dm=56-2=54,10x/56=(55.4-50)/5.4,x=56%。

三.气体差量 3.Dm=44-28=16,12x/28=(18-12)/16,x=87.5%。

四.增减差量 4.Fe:Dm=56-2=54,x/56=a/54,x=56a/54=28a/27;

Mg:Dm=24-2=22,y/24=a/22,y=24a/22=12a/11。

x/y=28/27×11/12=77/81。

五.体积差量 5.DV=2+n-7=n-5,4/1=(n-5)/(5×5%),n=6。

6.DV=3-2=1,V/1=4/1,V=4 mL。

六.压强差量 7.压强减少量为3。因而:H2反应掉1 L,O2反应掉0.5 L;

过量气体1.5 L。2.5,0.5;

1,2。

七.巧练 8.Dm=108-39=69,x/39=(6.63-3.87)/69,x=1.56;

K%=1.56/3.87=40.3%。

9.x mol FeCl3,y mol CuCl2。Dm减=56/2=28,Dm增=64-56=8。

xDm减=yDm增,x/y=Dm增/Dm减=8/28=2/7。

和量法巧解 1.Dm=18.4-16.6=1.8 g,恰好完全反应时:NaHCO3+NaOH¾®Na2CO3+H2O,x/124=1.8/18,x=12.4 < 18.4,即NaOH过量。m(NaOH)过量=18.4-12.4=6.0 g;

m(NaOH)反应=40×1.8/18=4.0 g;

故NaOH%=(4+6)/18.4=54.3%。

2.Dm=44+18=62 g,m(NaHCO3)/168=0.31/62,m(NaHCO3)=0.84 g,m(Na2CO3)=5.00-0.84=4.16 g。

3.Dm=44+2×18=80 g,3×22.4/V反应=80/0.600,V反应=0.504 L,V剩余=840-504=336 mL。

逆推法巧解 1.最终:NaCl+NaClO,Na与Cl是1:1的关系,即V(Cl2)=11.2b L,故V(H2)=a-11.2b L。

2.剩余:m(O2)=32×4.48/22.4=6.4 mol;

M=26.7+6.4=33.1 g/mol。

3.D是气体,G是CaCl2,即实验室制NH3的反应。

E、F分别是NH4Cl和Ca(OH)2;

C、D分别是HCl和NH3;

6.高一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 篇六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高中英语学习特点:

1.词汇量:

高中英语的特点是知识点散,词汇量大,需要学生不停地花时间去记忆、巩固和应用。高考英语要求会使用约3500个单词和400至500个习惯用语和搭配,与初中相比,明显词汇量增多。此外,学生会发现以前初中学过的词汇在高中英语里要求对其搭配和用法进行拓展。

2.语法从零碎语法变为系统语法:

除词汇量之外,高中英语阶段的语法也和初中不同。初中语法考察的层次较浅,很多语法知识只要死记硬背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高中英语的语法却更系统化,更复杂化。难点主要集中在三大从句(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倒装句及非谓语动词,要求学生对语法系统的掌握及灵活应用。

二、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1.单词与词汇:

单词与词汇学习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因此一定要加强学习,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单词时要注意单词的词性与词意,比如常考的有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等。最好准备一个生词本,积累做题时遇到的生词,结合课后单词进行课内和课外记忆,不断提高词汇量。同时,在词汇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不仅要提高记忆水平,还要提高对词汇的应用,可以通过写作来提高词汇的应用能力。

2.语法:

高中的语法需要系统记忆,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困境主要在于语法知识难以理解,导致他们学习英语兴趣的降低,夸大了英语学习的难度。语法的学习对于分析阅读中的长难句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就无法理解文章的具体意思,对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跟上老师的思路,系统完整地学好每一个语法点。建议同学们在系统的学习语法后做大量语法题进行巩固。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准备一本合适的英汉字典。词典选择方面,常见的牛津或朗文英汉词典就可以。词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平常学习英语就要注意通过词典找答案,积累一些常见单词或词汇的用法,从而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2.每天坚持一定量的英语学习。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要保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这样的话也能保持我们的语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3.扩大英语的课外阅读。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建议可以阅读一些英语杂志、英语报纸以及一些简单的英语小说,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高一英语记英语单词的方法

1、找到单词中熟悉的单词或部分单词。

比如:canyon 峡谷,这个单词中有熟悉的单词:can,on或者是any.2、把熟悉的单词意思和要记单词意思进行联想,目的是记忆单词拼写和意思。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用can 能够、on 在上面,跟峡谷进行联想:能够走到峡谷上面吗?

3、想象或回忆第二步的联想。

能够走到峡谷上面吗?那里有很多宝藏哦,不过很难过去。

4、回忆单词的拼写和意思。

能够 can、上面 on,峡谷的拼写是canyon.以熟带新法就是这么简单,我们来举3个例子。

remain 剩余物

熟悉单词main 主要的,主要的拿走,剩余物不要了。

vacation 假期

熟悉单词cat 猫,猫也有假期?

attend 出席

ten 十,有十人出席。

高一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

1、单词是基础,多背单词是没错的,但是不要死背,不要把大段的时间用于背单词,利用遗忘曲线增强记忆效果,多看几次比集中背效果要好;

2、高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句型时态规则,非常重要,掌握规则用得好,不用多做题,节省时间学别的科目;

3、培养语感,适当的多读、多背课文,最好是在初中是就有意识的培养;

4、为了考高分,还要学习一些应试技巧,尤其是阅读理解方面的;

7.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篇七

一、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1.过好词汇、短语积累关。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再快速地巩固一下,想想在过去的两年中都学过了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以往学过的单词和短语在这个时间段都在大脑中快速地回顾一遍,做到查漏补缺。因为单词和短语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不论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应用,都离不开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学生只有把单词和短语都牢牢地掌握了才能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笔者建议教师按照我们的教科书从头到尾地给学生过一遍,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重新拾起对知识的记忆。在教学中笔者要求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落实过关,让学生每天反复记读,每周至少有两次单词默写。同时对于一些常考词汇和短语,经常让学生用其造句或做一些翻译性的练习,使学生对单词活学活用,记忆深刻。

2.完型、阅读、改错的练习要常抓不懈。中考的题型学生要熟悉,对于完型、阅读、听力这些题型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恒,方见成效。笔者的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每天都坚持做相关的练习,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每天做不同数量的练习,基础好的就可以每天做两篇相关练习,基础不太理想的学生就可以做一篇,因人而异。同时结合完型、阅读、听力这些试题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各种体裁和各种题材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外国名着简写本及英语报刊,从中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 还要知道前沿科学技术,多关心一下时事。

3.写作的提高要多读多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输入。当学生输入的知识足够多的时候,就会发现写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英语的这几个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多了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写作,也会提高学生的其它方面。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比如三段式作文法。三段式作文是目前中考英语作文规律性比较强的作文模式,学生在考试中写三段就可以了,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第二段从几个方面支持自己的观点或是写出理由,第三段总结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那么一切都得心应手了。

二、第二轮复习,精通专题语法

1.教学以“大纲”为准绳。考试大纲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出来了,它是引航的灯塔,指引着师生的前进方向。教师应根据考纲的要求,结合中考命题特点,还有历年考试的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中考英语题型,同时对中考英语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在备考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语法过关,熟能生巧。随着复习的深入,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尽管背会了单词、课文,但是语法基础差,不懂规则,教师就要多加点拨, 这是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语法规则,还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都会运用。对有些似懂非懂,人云亦云的学生,则要多加个别检查,要求强化记忆。对于语法中的长难句,教师要耐心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同时还要把一些易混淆的句子拿出来进行对比,比如强调句中的that和定语从句中的that的区别;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区别;谓语动词的区别……确保学生都学懂,学会。

三、第三轮复习,精讲精练,综合运用

在复习的最后关头,不能见一题讲一题,眉毛胡子一把抓。首先是没那么多时间,其次给师生都增加了压力。教师应做到精选题,抓住典型题例,系统复习,让学生听后有成就感,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多做题,见到的题型多了固然好,但是 “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足够的反思和总结归纳,没有使知识系统化, 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消化”。所以在复习中提倡“精练”,抓典型, 找规律,既能通过复习发现问题,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精练”解决了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四、结束语

8.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篇八

【关键词】英语写作的认知 步骤 鼓励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一、英语写作教学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会因为各种原因,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写出内容迥异的文章。写作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生活中,写作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书信、期刊、笔记、海报、论文、报告、填表和问卷调查等。写作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传达信息;有的是为了记录我们内心的想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写作是一种媒介,腼腆,缺乏自信的学生可以通过写作和老师沟通和交流,而产生对英语学习有价值的独特见解。此外,英语写作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他们写作的内容、意义和目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果写作任务缺乏真实性,将很难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写作潜能。如果写作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将很难培养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应该提倡真实的写作。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想写,其次才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写。

二、英语写作的具体步骤

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要关注最终的文本,更要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才能产生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第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强烈愿望。为了使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做的第一件事是需要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推动力。如果学生单纯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他们将很难有新颖的见解和想法。只有当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或充分的理由,他们才会有写作的动力或渴望。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设法为学生找到一个写作的目标或理由,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而且有话可说。为此,写作的话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意义深刻的或者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步:头脑风暴。它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常以一个中心话题为核心突破点,辅以讨论的形式发散思维,拓宽思路,集思广益,形成智慧结晶。教师事先对备好话题,设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话题或任务,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然后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帮助学生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激励学生搜索有关的素材,汇集起来。鼓励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尽量将联想出的话语畅谈出来。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和鼓励,并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下笔成文,以强化记忆与运用。教师激励学生对已提出的想法进行评估对比、重组归类,选出最重要的或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再让学生分头写作,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步:列出写作提纲。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二部分内容: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2.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第四步:自由写作。一般来说,教师会花十至十五分钟,让学生把心中的任何想法尽快写出来。在此阶段,学生无需过多考虑语法或拼写错误,只需把他们的想法写在纸上。自由写作能够培养学生写作的流畅性。

第五步:修改初稿。在此环节,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作品,检查写作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充分合理,标点符号使用和大小写是否正确,有无语法、拼写错误等。通常,作文修改有两种形式:学生互改和自我修改。学生交换修改文章,要注意不仅要提出具体的建议,而且要给予对方鼓励和表扬,避免给对方带来负面影响。自我修改文章,要明白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文章。修改时,文章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推敲,反复思考,力求精益求精。

第六步:面批。教师要当面批改学生的作文,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改:1.书写格式是否规范、大小写字母是否正确;2.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单词有无拼写错误、句子是否完整正确;3.是否注意了前后衔接、语句通顺与否、是否避开了一种句式写到底单一无变化等等。此外,教师的态度能够影响学生写作的态度。因此,面批时,要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少批评。教师批改讲评之后,要求学生再写第二稿。

三、鼓励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写作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彼此的文章,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给学生提供具体的积极的反馈。

4.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英语写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5.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不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要明确,写作是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6.学生要每周坚持写一到两篇英语作文。教师要及时的审阅和指导。

7.倡议学生阅读、写作、背诵范文三结合。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教材,巧设写作任务,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写作训练,舍得拿出时间,耐心巧妙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科目二考试过关的技巧下一篇:黄河颂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