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情感散文随笔

2024-07-09

经典情感散文随笔(共12篇)

1.经典情感散文随笔 篇一

80年前,艾德年少,姑娘青春.一朝相遇,情窦初开,满世界的阳光灿若春花。

他们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们避开众人,偷偷约会在枣椰树下,偷偷远足去沙漠深处.明月照她回,她频频回首道:“一定要等着我啊.”誓言是那样的美好:他将为夫,她将做妻,将来的将来,他们还要生一群可爱的孩子.

等你80个春天 然世事难料,等他们长到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现实却给他们当头一棒,按当地风俗,姑娘必须嫁部族内的堂兄弟或表兄弟.天昏沉沉黑下去,明媚不再.一对恋人,最终被迫劳燕分飞.

后来姑娘另嫁了,艾德另娶了,两个相爱的人,从此远隔天涯

一年一年过去了,沙漠的风,吹老了太阳,吹老了月亮,吹老了绿洲上的枣耶树.艾德和姑娘,也在各自的人生里,把日子守成暮色.艾德先后结过两次婚,儿女满堂.姑娘先后结过六次婚,不曾生育.

人生至老,剩下的唯一财富,便是回忆。对于年老的艾德来说,回忆成了他不可或缺的温暖.这一年,艾德97岁了,第二任妻子亦已故去.暮色苍苍里,艾德独坐着,一遍一遍抚摩记忆.风吹起他身上袍子一角,旧事前尘,涌上心头.尘封80年的恋情,就在这时突然破茧而出,鲜亮如初.他心跳如鼓,阅尽人世沧桑,到头来,不能忘怀的却是那年那月那人.那时候,年轻的枣耶树一排排站立在绿洲上,枝叶婆娑;天空明净得像一件簇新的白袍子.

他再也坐不住了,走出家门,去寻找80年前心爱的姑娘.不知他经历了怎样的千辛万苦,姑娘最终竟被他找到了,当然,眼前的姑娘,亦是步履蹒跚的老妪.那有什么要紧?在他眼里,她还是青春的那一个.他迫不及待地向她求婚了.这时,也已是单身的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80年的等待,终于修成了正果,他成了她的夫,她做了他的妻.

2.经典情感散文随笔 篇二

关键词:经典诗文,音乐情感教学,音乐艺术净化心灵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 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 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把经典诗文融于初中音乐情感教学之中, 利用经典诗文在情感教育方面的特殊功效,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材施教, “诗”、“乐”相融, 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愿与同行一起学习研究。

一、强化音乐情感教学是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要求音乐教育要体现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这是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 纯粹的音乐教学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十分有限, 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力量过于单薄。这一个阶段是培养道德情操的最佳时刻, 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因此, 如何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因材施教, 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是初中音乐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经典诗文融于初中音乐教育之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经典诗文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仍不可小视, 不仅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经典诗文, 而且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典诗文还占有一定的份量。经典诗文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古诗用韵讲究、格律严谨、节奏整齐、富有音乐美, 除本身就适合吟咏外, 还有许多被谱成歌曲广为传唱, 深受人们喜爱。可见, 古典诗文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 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学习古典诗词, 除从中吸收丰厚的知识营养外, 还能够得到思想上的熏陶, 知道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丑、恶”, 关爱他人, 热爱生活, 克服和抑制不良的意识行为习惯, 自尊、自重、自强、自信, 培养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质, 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三、以情感培养为主线,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 “诗”、“乐”融会, 润物于无声

《走进音乐世界》中的“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系列中包含有“友情、亲情、爱情、乡情、别情”及“博爱、仁爱、母爱”等内容的情感音乐及中外经典名曲。针对这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情感教学目标, 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 认真挑选十多篇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经典诗文, 精心备课, 采取多种形式融经典诗文于音乐情感教学之中。

1. 经典诗文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 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配乐诵读———在参与中培养情操。

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乡情的课堂教学中, 以《故乡的亲人》一课为例, 辅之以配乐诵读, 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乡情”、“别情”教育。我首先询问学生对家乡的记忆, 让学生用自身的生活经历引出乡情, 然后带学生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 让学生感受乡情这一人间美好真挚的情感。在教会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之后, 再根据歌曲表达乡情的含意, 要求学生寻找表达乡情的中国经典诗文并配乐朗诵。

3.“诗和乐”———诗更亲, 曲更美。

在古乐曲教学中, 我们发现, 如果仅仅让学生欣赏古曲他们会感觉单调乏味, 无法体会到作者创作的心境、情感, 也达不到欣赏的目的。因此, 在音乐课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叫“诗和乐”的小环节。在教学中, 让学生从所熟悉的诗文中挑选与古曲节奏、韵律、情感相近的古诗, 把古诗和古曲有机地结合起来。

4. 从流行渗入古典, 以古典厚化流行。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新时期的学生对流行音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提高对流行音乐的欣赏水平, 是我们每个音乐老师感到棘手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推动经典诗文与音乐情感教学的结合

音乐情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整体协调配合, 营造氛围, 形成合力;除了常规音乐课堂教学外, 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经典诗文与乐曲的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 发挥想象力, 以舞蹈、配乐朗诵、小歌舞剧、小品等艺术表演形式表现自己的艺术才能, 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展示经典诗文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艺术成果。

总之, 把经典诗文融入初中音乐情感教学, 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研判的过程, 任重道远, 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努力和实践。“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只有以此为信念, 用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读点经典吧,以免掉进情感粪坑 篇三

让一个人爱,

跟决定读一本奥斯汀的书一样,都要当成平常事。

连岳:

五年前我年方十九,情窦初开。一次阴差阳错结识了A君,一个普通的离开温暖家庭只身来上海打拼的职业经理人,三十六岁,已然成功,而且寂寞。

他很快对我展开了热烈追求,年少幼稚的我没能抵挡他如火的激情,我们迅速陷入情网并同居了。半年后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理所当然地回归到家庭。之后,我们相互纠缠达一年之久,再之后我颓废消沉,把自己折磨得不成人样。

三年后,我毕业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到两年功夫就做到了销售总监的位置。现在的我,积极热情且充满自信。而A君,则坐拥数亿身家,功成名就。

戏剧的一幕开始了。

他在今年投资收购了我所服务的小型民企,成了我的董事长,一半为对我抱有内疚,一半当然为有利可图,他计划利用我在行业内搭建的客户关系网络投资建设一个价值数千万的商业地产项目,由我全权负责除资本运作外从策划开发到运营管理的所有事宜。

他用各种方法实践着部分当初的承诺。而五年来,除了现在的业务薪酬,我从未向他提过任何要求,包括婚姻和物质。物质不足以弥补他给我的伤痛,只能让我低俗不堪。我们仍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事业上的好搭档,偶尔也会短信调情,只是再不会引起肉体冲动。

我仍然感激他,他给过我爱和温暖,他给我发展的机遇,他使我比同龄人更成熟,更坚强。

B君是我的客户,一家即将上市的中型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兼董事,三十七岁,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有妻有子。大半年前我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直到他倾吐他一直爱着我,那次我们醉了,开始了小心翼翼的地下情。

在一次争吵中,我告诉了他关于A君的一切,除了他是谁。他抱着我哭喊着发誓会包容我不堪的过去,要给我一个完美的将来,再不让我受苦受难。而我在经历过不幸以后更加渴求温暖和呵护,于是接受了他。

他的行动很快,继续公司业务的同时也悄悄开拓着自己的事业;准备适时卖掉他作为公司第四大股东的股份 (他妻子也是董事会成员 )。一切为了全身而退,保全利益并和我组成新的家庭。就在他为我们的将来努力的同时,他也迅速暴露出粗鄙的江湖气和大男子主义,我们的矛盾越来越多。他对我描述的事业理想和还未见的成就不屑一顾,对我穷酸的书生气嗤之以鼻;强迫我学习他需要而我不感兴趣的知识;只要他一想我马上给我订好去看他的机票,不管我是不是另有安排,不管我屡次三番抗议他的这种行为;我们一吵架他就质问我是不是还放不下那个人;几次试图强迫我受孕。我发现我们精神层面上的差距太大,难以突破,我没有办法学会如何去爱他,只是对爱情的渴望和温暖让我自欺欺人。

说句穷酸的话,我是看西方书籍长大的,爱情观上深受《红与黑》和《卡门》的影响,屡屡挑战伦理道德和社会地位,而追求爱情的本质是追求自由平等和尊严。

分手很艰难,也很痛苦,然而总算是分了。我们仍然会保持商业往来,只是叹息再回不到从前诚挚的友谊。

故事讲完了,很戏剧是不是?戏剧到有时我困惑地以为自己在遭遇《楚门的世界》。尽管如此,我深深感激 AB二君,他们都教会了我一件事:要能经受住风浪,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强。

五年里,我两次掉进粪坑,不管怎样,五年,不长,我及时卸下所有的包袱爬了出来,我还有大把的青春美貌和骄傲的资本去结识好男人,去遇见真正适合我,属于我的爱情。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这个恶俗的故事,如果有女性朋友正在遭遇或即将遭遇不公平的恋爱关系,希望我说的这两点能够给她们些许帮助:一、不要试图驾驭超出你实力范围的聪明男人,到头来你只是自作聪明;二、不要做愚蠢男人的傀儡,最后只能落得甘于愚蠢。补充一点,实践肯定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的事情,思辨即可。

任性的coco

任性的coco:

先推荐一部新电影吧:《简·奥斯汀读书俱乐部》。

我对它甜腻的结局不太满意,但在IMDB还是给了它7分,为了吸引男性也去看看这电影——我怀疑我是该俱乐部的前一百位男性观众,我得说,Emily Blunt的美艳迷住了我。

这电影与你的邮件同属于智力范畴。几个情场失意的女人通过阅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经典中发现了现实的解药。可见畅销书读不读都可以,而经典必须经常翻翻。发情人人都会,爱情则需要学习,这个主题可能多说几次也没多少人了解。

这个世界上的智慧已经足够,奥斯汀死了那么久,她的书躲在图书馆,等着一个个陌生人轻轻吹去上面的灰尘。她的书没有时尚的牌子,男主人公也不是中年内敛的企业主,可它将一直有用,像稀有的核原料一样,将产生可怕的聚变。无论你读不读奥斯汀,只要明白这点就好:智慧不是抄成格言贴在墙上,它是你的脚。

智力越成熟的人,越容易掌控爱情,爱源于激情,却必须由理性维护。无论那人的第一眼多么吸引你,比如你故事中的这两个男主人公,穿上纯棉衬衫,光脚穿球鞋,念念佛,分明就是现在畅销书里的男主角了。任何人,他多么有钱,多么有才,多么帅,在一起后你就得面对他平常那面了。只有平常这面及格了,爱情才可能持久。

平常这面是什么?是你让她感到你爱她,不替她做决定,逗她笑,天冷了,抱抱她。

从这点来看,爱情是平等的,那些相当具有统治力的男人与女人为什么不能独占爱情?那些不起眼的男人与女人为什么会有爱情?可能是后者往往能做到比前者更温暖。

几年前,采访一位年轻的富翁,问他为什么不结婚,他表示很为难,结婚像一门生意一样。是呀,可以理解,一但婚姻失败,分走的就不是一点小钱了。

当然,爱情不能只留在纸上,它不是数学,你可能在找到一个真正的爱人之前,必须经历过许多次分手,而且很受伤。这也是不必展示爱情伤口的原因,不受伤的人才不真实,我们学会哪一件事不曾受伤?就是相爱的人在一起,彼此折磨,让对方受点小伤,也是常事。太容易受伤的人,就只能跟妈妈恋爱了。这种认识,就是所谓的思辨的结论,总是有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思辨可能就会往命运呀、社会呀、神呀、鬼呀上面找原因,然后觉得自己注定是个倒霉蛋;而思辨的人,可能就会知道,这不过是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正常的事情,不过是做决定的时刻到来罢了。

你若是无神论者,当然明了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你若是有神论者,当然能证明作为神的造物,你不是一个六神无主的废物。所以,去爱一个人,让一个人爱,跟决定读一本奥斯汀的书一样,都要当成平常事。

4.父爱如山经典情感散文 篇四

父爱如山,或许没有亲吻额头的爱怜,没有受伤时拥抱的双手,但却有着让女儿难以忘怀的记忆。

我生在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自我记事起,母亲身体一直不好长期吃药,白天很少看见爸爸,他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在我的记忆里,爸爸没有抱过我们任何一个孩子,也没给我们开过一次家长会,有事情的时候永远都是妈妈在跟前,所以那时就感觉到爸爸不喜欢我们。

爸爸身材不高略显瘦弱,话语不多,平时在家空闲时总爱静静地蹲在院子的篱笆墙下抽烟。那时家里经济条件真的是很差,母亲经常抱怨他没能力,他也不还嘴默默地蹲在墙边抽烟,妈妈唠叨急了他就把烟掐灭走出家门。唯一让母亲骄傲的事情就是,我们家的几个孩子在学校学习都很优秀,尤其是姐姐考上大学,那可是我们村当时唯一的一个大学生,来通知那天家里来了很多贺喜的人,而我们家居然连买喜糖的钱都是由邻居家借来的,更别说请客吃饭了。妈妈因为姐姐的学费没着落去村里好多人家借钱,虽然他们都尽力帮助我家,可最后姐姐的学费还是差了好多钱,因为这事妈妈又开始抱怨他,姐姐也用责怪的目光看着他,他还是一言不发默默地蹲在墙边继续抽着他的烟。离姐姐读大学走的前一个多月爸爸很早就出家门了,妈妈都不知他干什麽去了,等到晚上回来时,他狼吞虎咽的吃完饭倒头就在土炕上睡着了。

就在姐姐要走的前三天的晚上,他一手推着破旧的自行车,一手拎着一个鼓鼓的布包一声不发的进了家门,妈妈为姐姐的学费着急没理他,姐姐在屋里哭,我和弟弟在墙边的豆角架下摘豆角,爸爸停好自行车径直进了姐姐的屋不大一会就出来对妈妈说,“孩子快要走了,今天给孩子做点好吃的吧,肉在案板上放着”,说完就走到篱笆墙旁蹲下抽起了他的烟。一会姐姐高兴的从屋里跑出来对我们说:“爸爸把她学费给她了”,妈妈问他钱怎麽来的,他低头闷声闷气的说:“给建筑工地打短工挣来的”。那天晚上我们家吃了顿很奢侈的有肉的晚餐,可爸爸说他累了困了等睡醒了在吃。第二天我给爸爸衣服时看到他的褂子前面一大片干了的血迹,我悄悄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就问他怎弄的,他说不小心铁片划破了皮没事的,当时他舍不得花钱买药只是擦了点红药水。又过了一天,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的送姐姐上了北京最著名的`北京师范大学。

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父母还是让我们姐弟几个先后却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参加了工作,现在我们都有了各自的家。七年前妈妈因为脑中风瘫痪已不能自理,爸爸怕耽误我们工作独自承担起伺候妈妈的任务,我们怕他累坏想给他们请个保姆,爸爸死活都不同意,于是我们姐弟几个偷偷的请了一个保姆带到他家,进门刚说几句话他就把那个保姆骂走了,我们知道他怕我们花钱,看到他发火我们只有依着他。我们有时间就帮他们洗洗衣服做做饭,这一下就是七年。可前几天,他突然打电话说他胸口特别的痛,我知道他是痛的受不了了才告诉我的,我急忙带他去医院检查,照完CT结果原来是疤痕体,这让我想起了姐姐上大学走前给他洗衣服的事情,于是就问他是不是那时留的伤疤,他点点头,我问他到底怎碰的,他还说不小心铁皮划破的,最后大夫问他,他才说了实话。原来爸爸是给建筑工地往六层楼上扛水泥时累得摔倒胸口正好撞在钢筋棍上,医生说多危险呀,亏你命大,爸爸嘿嘿地笑了几声。最后医生给他做了疤痕体切除术,病体切片结果虽然有点异常但是对身体影响不大,他做完手术这段时间我们姐妹几个轮流照看他和妈妈,现在他病好了就催我们赶紧离开他家,说看到我们人多乱哄哄心烦,我们知道他怕耽误我们工作。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普普通的农民,他没有过多的语言,但他给我的是世界上最无言的父爱的支持。也许有一天,你老到无法再给我们这种爱的支持,但在我心里那份浓浓的无言的父爱仍然会帮助我到永远。

5.经典爱情的情感散文 篇五

亦如我的人生。

或许我是开始在面对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了,我不该也不想不知道我的青春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害怕回忆,因为那将让我想久久的平静的心搅乱,努力的想要抹平那些凹凸的

痕迹。却忽略了在有风的日子里我却弄丢一了自己。曾经我们续写着校园里美丽的乐章。转眼历经短暂的别离,你我就都深深体味了现实的悲哀。

在你现实得理所当然的借口面前,我没有为了你的原则去追究什么,纵然心中有万千的不愿意,在我们美丽得不真实的情感里,我从一开始就被默认为小丑,不是吗?

只好无力的承受那样残酷的结局,是的,你转过身的那一刹那,我想哭。但是,我知道,我必须坚强。

有些事情。明白了,也就无所谓了。

我在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安慰自己的,我期望着梦想实现的那一天,你会在我身边突然出现,然后告诉我你的无奈和感伤,可是渐渐的,我却发现,我是那么的恨你,那么的抱怨你,或许你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没有你的我的独自一个人的生活,我是那样的寂寞和哀伤。你的杳无音信的“尴尬”里面,我却把自己少得可怜的你的历史为你辩护,这些我不是想一定要让你知晓,只是是你让我发现了爱的虚伪和荒唐。

有雨的那个不美丽的让人讨厌的黄昏,或是在没有雨的不真实的午夜,你我不曾相约,似乎没有了牵挂。在好多寂静得要死的夜里,我看着美丽的或不美丽的夜空发呆,记得很久以前的你告诉我,天边的那颗最亮的星星就是你,而现在的每一次我仰头看天,看到的都是漆黑的夜。秋天就都要接近尾声了,其实我一直都知道,我都在喜欢着一个枯黄的世界,犹如我的枯黄的人生。当现实冰冷的铁墙把我一团一团一围住

的时候,我被动得不得已的转身;当梦想在张扬的前提里愕然停止的时候,我深深的开始不满现实的不公平。但还是无力的摇摇头,咬紧牙关,象是要咬破嘴唇一般。想要准备迎接下一个轮回的惩罚。用这即将逝去的枯黄了一世界的秋天,祭奠我的那些不明了的残缺的青春。

我害怕提及青春,但又不得已得怀恋那些逝了的过往。

还有是那个美丽的城市,我被遗忘在偏远的角落里,在那个没有前途的荒僻的国度里,当你的还是那样自然和温柔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时,我却怎么也做不到你的那份洒脱和随意,在熟悉的你的面前,你和我是那么不遥远和不同,那样的生疏和陌生。从来不曾想过我们会变成这样,真的。

我们都变了,不再是我们了,有些东西,不是我的了,就忘了,有些......失去了,就永远永远回不来了。

回过头,看看天空,还是布满灰色*。

6.故乡的雪经典情感散文 篇六

【异地的冬天】

出门求学,远离故乡来到这异地他乡,才确实的发现觉得原来冬天是那么的凄冷。

重庆的冬天是无阳的一片冰冷。天空总是一片灰蒙蒙,沉重,很沉重,直到压进心里,阴暗了全身。事实上,这里的温度是不低的,可是如此的天气下,心情的冰冷比身体的冷更让人触摸到了实质的冰凉。所以,很少有人会喜欢这样的冬天。

而我,当然也是一样讨厌这里的冬天。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一片阴暗,更是因为,这里的`冬天,无雪。

离开家久了,每每都会在年终岁月这个寒寂的冬天坐在窗前思念远方那个承载着儿时成长印记的的故乡。

想家,不仅仅是想家乡那些熟悉的山山水水,也不仅仅是思念家人和曾经那些儿时的玩伴。想的,还有故乡的冬天。因为,故乡的冬天,有雪花纷飞,白雪皑皑。

【小时候】

很多时候,做梦常常会梦到小时候那些天真美好的生活。

那是一个做梦的年代,没有忧虑,没有尔虞我诈,更没有这样那样的责任或者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可以成天成天的只顾着玩。然后到了冬天还可以成群结伴的耍弄在一片白雪茫茫中。

于是,开始怀念那个逝去的年华,开始想念那个只拥有被白雪洗刷的干净的心灵的年代。

记得小的时候,一年中最让人开心的其实还是冬天这个季节。这个季节,大人们活忙完了,可以天天在家里陪着我们。当然,小孩子不管这个,在孩子心里,重要的是这个季节是一个长长的寒假,而且这个季节意味着将要过年了。然而,我喜欢故乡的这个季节,更重要的是,这个季节,有雪。

冬天只要一下雪,就会约上一小群伙伴出去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打得全身湿淋淋的也不管,大人们叫了多少遍的吃饭了也当做没听见。只知道人家的雪球滚得那么大自己的决不能示弱,自己堆的那个雪人一定要比其他人的高!打雪仗嘛,更是不亦乐乎!然而,每一次“激烈的战争”总会在大人们的“橄榄枝”的“威胁下”惨淡收场。

最让人难忘的要数雪地里抓野兔了。每次遇到大雪的时候,脚一踩下去就会湮没到小腿,这时候,我们这帮小鬼们就开心得不行了。因为这个时候,山上那些个可怜的小兔兔们就只能安安静静的呆在窝里了,全然不知一群居心不良的小屁孩们在“奸笑着”朝它们一步一步走来。每一次,我们都会很成功的连窝带兔弄回家。偶尔有一两只落跑了的兔兔,正在暗自侥幸的时候,岂不知不知哪里又跑出一条该死臭不要脸的猎狗,野蛮的铺天盖地而来,可怜的兔兔便茫然不知世事了,剩下一群小子在那里狂欢………

【故乡雪】

天忽明忽暗,偶尔有响空霹雷而至,骤然又是一场大雨而至,忽然会有细小的白色颗粒随雨而下,最后,雨点变得越来越轻,渐渐地飘了起来,于是,一场雪,就这样潇洒的到来了。

每一次下雪,都喜欢跑到空旷的场院里张开双手尽情的享受飘飘白雪亲吻脸颊那种美妙的感觉。看着一片一片雪花飘下,就这样慢慢陶醉在这一片宁静而美丽的风景中。

雪后,漫山遍野的一片白茫茫,活似一幅留白的中国风景山水画。站在这片风景中,就如同在画页上穿行,能不美哉?

田里山间,麦芽上覆盖的一层层白色“棉袄”,披在小麦之身,暖在农夫心头,这一年,注定将是一个美好的一年。

【怀念】

而如今远离故乡的我,只能坐在窗前独自怀念,怀念那个让人向往的童年,怀念那个记忆里有雪的冬天。

7.经典情感散文随笔 篇七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培育出了不计其数的英雄儿女,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的巾帼英雄花木兰;高呼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的文天祥;“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忠于汉室的诸葛亮;“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忧国忧民的杜甫;“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为国家英勇献身的少年夏完淳;“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英勇抗金的爱国英雄岳飞……他们追求真理, 为了祖国和人民, 不计个人的得失, 忘记了私怨;他们的诗文写出了对国家的忠贞, 他们的文字铿锵有力, 语言豪迈昂扬;他们的故事荡气回肠, 精神令人敬佩。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时, 要引导学生多读, 并且要拓展介绍主人公的生平故事,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伟大的精神, 做到眼中读懂佳作美文, 心中树立起伟岸的形象, 脑中感悟到他们崇高的精神, 即眼中有文, 心中有人, 脑中有神。

二、学习古人志存高远, 树立远大理想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作为教师, 应该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让他们志存高远。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 就有许多这样的佳作名篇, 从《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我们认识了那个不怕困难、勇攀顶峰、敢于俯视一切的杜甫, 感受到了他那兼济天下的豪情。从《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在《岳阳楼记》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范仲淹, 他胸怀天下苍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虽身处逆境, 却仍不计得失、昂扬奋进。在《登飞来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中,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高瞻远瞩、有豪迈气概地敢于拨云见日的政治家王安石。

教师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和领略古人的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 让学生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树立崇高的理想。

三、体会先贤的百折不挠, 勇敢乐观

人生总会有坎坷和挫折, 总有风雨不期而至之时。当下中学生面对挫折无所适从, 甚至绝望轻生的事时有发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强勇敢的信心, 让他们执着乐观, 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作为语文教师, 更应该从课本出发, 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学习先贤的百折不挠、执着坚韧的精神。比如在教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 吟诵着“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师可适时补充介绍作者仕途的失意, 以及他思想的矛盾痛苦, 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出作者身处社会变革之时, 积极救亡图存, 虽年华老去、沉沦下僚却痴心不改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时, 要让学生明白此时的他屡遭贬谪, 空有满腔的抱负、过人的才华却难以施展。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 反而是高吟着“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继续开朗乐观地追求着人生的真谛。还有那力图恢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用文字倾诉着壮志难酬的悲愤,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他苍颜白发下那颗绝不沉没的心灵, 还有那仕途失意之时也要吟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激昂的李白……

通过学习这些佳作名篇, 了解这些先贤也是经历了人生的磨难, 但他们都能够以勇敢直视苦难, 用坚持战胜挫折。从而鼓励学生更好地迎击人生的风雨, 增强抗击挫折的能力, 从而变得勇敢乐观,

8.记人叙事散文与情感表达 篇八

一、作者参与叙事:直接感悟“我”

教学实践表明,对作者直接参与事件的散文进行教学时,让孩子们通过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行所说,倾听到作者内心的声音,明白作者的情感发展路线,孩子们一定会与作者共悲欢,同感动,在领略文章的表达方式,领略主人公美好的品质的同时联想到自己,真正达到此类散文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参与?作者在主人公的事件中担当了什么角色?比如《第一次抱母亲》,从内容上来讲,文本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母亲小时候如何用八十几斤的体重,负起100多斤的重担乃至整个家庭事务的故事。作者为什么以这种参与其中的方式写成散文?我们可以从文本描写“我”的内容中得到启发。文中第一次描写“我”的内容是“我”抱母亲用力过猛差点摔倒,并对护士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第二次写“我”跟护士讲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第三次写“我”很愧疚;第四次写“我”抱母亲,轻轻摇动让母亲入睡,“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却发现母亲流泪了。仔细分析这几处描写“我”的内容,我们便可发现“我”的作用在于设置悬念并解开悬念,流露情感;在于衬托母亲,抒发情感;在于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情感;在于通过“我”在事件中的感受,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者在做着应该做的事情,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却通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行所说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情感脉络,并贯穿全文,引导读者越读越深入。教学成功与否,应在于教师是否能让孩子们领悟到这条情感脉络,而孩子们能否领悟到这条情感脉络,又在于孩子们能否深刻地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行所说。

二、作者适时抒情:请主人公验证

对《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作者抒发情感的片段有这样几处:①天啊,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啊……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②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③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④海伦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理顺了作者的情感脉络,我们突然眼前一亮:海伦·凯勒的成长轨迹也同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绝望—希望—勇气和信心—不屈不挠。此时我们要做的是拷问:海伦为什么绝望?为什么希望?为什么拥有了勇气和信心?海伦为什么是不屈不挠的?答案就在主人公的事迹中。因此,教学此类散文时,教师可通过海伦的事迹来验证海伦的成长轨迹,验证作者的情感,最终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可这样次第展开:①想象一岁半的盲聋哑孩子有多么的艰难;② 水如何带给海伦前所未有的喜悦,让她感觉生命有了新的开始?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④思考:为什么海伦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这样的教学路线,让孩子们在作者情感路线的指引下,真正走进了海伦的生活,走进了海伦的生命和人生历程,从而自觉地体会语言,积极反思。这样的教学通过海伦验证了作者的情感,促使孩子们积极移情于自身,使海伦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没有生命的、悲剧的、与孩子们有间距的偶像式形象,而是一个立体的、有生命的、可亲可敬的、容易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指引者。

三、作者只摆事实:自由研读主人公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作者如实记叙了伟大的科学家与平凡的小姑娘相处的过程。无论是对爱因斯坦的两次外貌描写,还是对爱因斯坦向小女孩道歉、学习,回答小女孩妈妈的问话等事件的叙述,作者都显得很冷静。然而这种冷静的叙述,却给足了孩子们遐想的空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征在孩子们的心中是丰满的、立体的、动人的、充满温情的。作者虽然没有表达情感,却充满了情感,这就是这篇散文的魅力。教学时,只有循着这种情感表达方式,自由研读爱因斯坦,感悟爱因斯坦,受到爱因斯坦品质的感染,才能让孩子们对爱因斯坦产生强烈的情感,实现作者写作的目的,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设计如下探究式问题:哪些地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因斯坦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孩子们可从不同的方面研读爱因斯坦,在人物事件中纵横驰骋,自由发表观点。人物性格越丰满,越能震撼孩子们的心灵;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越高,文章的价值也就越高。

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孩子们理解作者,解开作者抒情方式的谜底,就一定能真正打开文本,探寻文本的意义,最终带着对主人公的情感认同走出文本,回望自身。

9.如果岁月会回头经典情感散文 篇九

时光还在流逝,曾经的岁月是否还在脑海中存留,那些携手留下的记忆,是否会在你的脑海一一放映。

我亲爱的朋友,你是否还记得我们一起留下的那些值得回忆的经历;是否还记得我们曾聚在一起的时光;是否还记得那些我们发泄时所抛出的石子,激起的水花,荡出的声响;是否还记得我们那时的心伤,那是的欢乐,那是的疯狂。

那些年,我们曾聚在一起,漫无目的的游走,知道疲惫了以后,才肯做片刻的停留,以为那时的我们都有一颗前进的心;那些年,我们曾聚在一起,疯狂的打闹,直到筋疲力竭以后,才会各自停下,欢声大笑,因为那时的我们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那些年,我们曾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论人生,抱怨这社会的复杂与不平,直到撒完气,泄完愤之后,才会暂时抛开这个无聊又对其无知的话题,因为那时的我们,对未来都有一个伟大的梦;那些年,我们曾聚在一起,抬头仰望着星空,一起倒出各自内心积累已久的痛,直到被往事触到伤口以后,才会各自沉默,弃声不语,以为那是的我们,内心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痛。那些年,我们曾聚在一起,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疯狂回忆!

朋友,如今的你又在何处?是否也会和我一样,在闲暇之时,对着蔚蓝的天空,回忆着曾经的年少轻狂。我亲爱的朋友,,如今的你,是否在烈日当头之时,拿着手中的工具,穿行在城市的`建筑林中,挥洒着汗水;是否在为着自己的一份事业努力的奋斗,日夜的劳累,只为那一次的成功;是否在高高耸立的写字楼里,面对着密密麻麻的文件,苦心的工作,时而忘记了疲惫;是否在清凉优雅的办公室,喝着清茶,听着清曲,享着清静,亦或是,抱着自己的小Baby,和自己的爱人坐在一起,体会这一家人的幸福。亲爱的朋友,你们的生活可否充实,我们的曾经是否已被遗忘。

我依然在前行,带着曾经所有在一起的时光,揣着那些牛逼的梦想。我要走向人生的巅峰,朝着那个朝气蓬勃的新世界,迎着春风带来的期望,毫无畏惧的向前闯,为了那些牛逼的梦想,为了我未来的辉煌。

光一样普照着大地,风依旧吹拂着落叶,唯一改变的,是我们曾一起的同行。而今,剩我一个孤寂的身影,徒步走着那条曾一起踏出的路,独自一人,品味着着曾经回忆的美好,感叹着曾经岁月的疯狂,放映着曾经一起疯、一起闹、一起二过的时光。这条路已被落叶陈铺,除了那些曾经的回忆,剩下的只有孤独和凄凉。现如今,那些曾经的时光,已被我珍藏,越去翻越,越感凄凉。我把它埋在了脑海的微深处,从不曾被遗忘。

虽然时光不可倒流,岁月不曾停留,我决然要对着远方的天空呐喊:如果岁月会回头,我愿将曾经的历程再重走。如果岁月会回头,你将如何,我亲爱的朋友!

10.那些年我们一起回忆经典情感散文 篇十

或许在以后的的某一天里,我们在无意间有些懒散的随意翻看着以前的相册,却无意间看到我们的毕业照,多少年过去了,曾经的天空没有眼泪,曾经的我们欢歌笑语,曾经不把高考当一回事,看着黑板上的倒计时,数着日子,快乐的玩着欢乐的笑着,有些许的茫然和苦涩,曾经的点点滴滴,也许,现在早已经化做尘埃……当某天我们老态龙钟时,是否会想起我们这些伙伴。

或许,一转眼我们早已毕业多年,也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同学,离开了老师,踏入了复杂的社会却不曾发觉,在这复杂的社会中经历了时间的雕刻,岁月的洗礼,学会了成长的我们,再见面时是否能够依然如当年般拥有灿烂的笑容,潇洒的说声:“生活,没什么大不了的。”

曾记得,我们一起开心的笑,一起伤心的哭,一起诉说梦想,一起说要友谊永存。然而现在,我们却各奔东西,甚至没有任何的联系。我知道,我们虽然没有联系,但不代表忘记了彼此,只是时间,让我们淡然了,只希望,彼此在念起时,能会心一笑。

曾记得,我们总是让老师无奈和抓狂,老师常说,论成绩,我们班拔尖,论纪律,让她头疼,我们却在下面憋笑,因为,我们早已经把老师当成了我们的成员,我们的朋友。

下课时,她会和我们一起聊天,一起说生活百态,会像妈妈一样的疼爱我们,我们有时也会半开玩笑式的叫老师的小名,让她很无语。虽然我们不守纪律时,老师给了我们很严厉的处罚,却也不算处罚,就是跑步1000米,还有一些抄写的作业,但是对于体育极差,体质大多不好的我们班同学来讲,也可以锻炼身体!原来老师对于我们的处罚出发点却也是为了我们好的。

好不容易拿到了锦旗,我们会开心的.鼓掌假假的互相鼓励,有些同学甚至会在老师的面前小小的得瑟一会,惹得老师无奈的说:“有本事,你们持续下去。”我们哑然的说:“肯定会的……”

曾记得,我们上课的时候,气氛总是很活跃,数学课,一道题,几个答案,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老师笑了笑说;没一个正确的。

曾经,有太多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美好的时光,我们一起走过。

曾经,毕业季,放学后,我们都没有离开,我们在班里哭泣,我们不舍,我们感慨,引得其他班同学的注目,又让我们有些许的羞愧……

曾经,你们陪我走过的时光,我很快乐,很幸福,很感动,因为有你们的陪伴,那些年,我们无悔!

同学们,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吗?

11.经典情感散文随笔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这一目标的达成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升华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初中语文教材精选了一些出自名家笔下的散文佳作,这些作品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珍贵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教学价值,笔者在此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在情境中引领学生体验情感

在散文的字里行间,往往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指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是散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要想感悟、体验蕴藏于作品中的情感,又必须建立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基础之上;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的架空分析,是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情感体验的。因此,通过接触具体的语言表达来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情感流向,是阅读实践中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必由之路。

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丰富情感,教师通过“连环式”的追问,带领学生渐行渐远,走入作者内心丰富深邃的感情世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语言入手,用心体会作者凝聚在字里行间的对于生命的感悟,终于找到了作者在亲人罹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面对紫藤萝盛开的生命之花产生的“宁静”“喜悦”的情感状态的由来——“作者是置身于紫藤萝瀑布跟前,目睹花儿的绽放与凋谢,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弟弟,感觉人生就如同眼前的花儿,有灭有生,生生不息,压抑在心中的一块石头就落了地,心灵终得解脱。”倾听了学生的感悟,教师给予认可,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恰当的点拨:“其实,这篇散文的标题里的‘瀑布二字,表面上看是描写花儿的繁茂和壮美,实质上是在赞美流动的生命,从生命循环往复的运动中,作者产生对生命的顿悟就属自然而然、合情合理之事了。也就是说,是眼前景物的独特之处催生了作者的情感,使之领悟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而这一认识上的飞跃,是要凭借敏锐的感悟能力和丰厚的知识积淀才能完成的。”

上述教学活动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它是一个“曲折推进、豁然开朗”的过程,既不能脱离文本提供的特定语言环境,又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巧点妙拨,真正引领学生跟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创新教学策略,别出心裁地引领学生体验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在欣赏精美的散文作品时,情感体验活动总是伴随其中,这种情感体验活动既是散文阅读审美的手段,也是审美成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并不丰富、知识储备并不广泛,受这种局限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时,有时还需要另辟蹊径,富有创意地创设或提供某种“媒介”来催发。这种“媒介”的出现,可以实现情绪的激发,也可以实现思路的引领或达到认识的催化。而这种“媒介”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或表现为一个巧妙设计的问题,一种精心营造的情境氛围,或一个别出心裁的学习任务。

例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教师在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对诗歌之美进行个性化评价的基础上,又别出心裁地布置了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竞聘摄影师——如果请你以这首诗的内容为蓝本,将其拍成“MTV”,那么,你将选择哪一节诗?你打算拍出的感人画面是怎样的?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此项富有创意的学习任务,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进行情感体验的优质“媒介”,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之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媒介”提供,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时机,这一时机应该建立在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但体验的深刻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升华之时。倘若在学生还没有沉潜于语言文字之中,没有充分阅读文本的情况下,就急于求成,效果肯定不尽人意。

三、以恰当的切入点作为支撑,从文章细微处引领学生体验情感

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或出现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而这些都是有待教师挖掘利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的宝贵资源。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个经典篇目,但要想教出效果,教得出彩也比较困难——难就难在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制约,对作者所表达的那种微妙复杂而又曲折的父子之情的感受和理解不易到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那种深沉、细腻的感情,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带领学生欣赏此文时,紧紧围绕文中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倾注在细节中的巨大的感情力量。经过小组交流和师生思维碰撞,学生理解了此篇经典之作的匠心所在:整个“背影”都围绕一个“难”字来写,以“难”来体现“心”——前一个“背影”突出动作之“难”,后一个“背影”体现别离之“难”。教学至此,学生对于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复杂、微妙而深沉的父子之情有了螺旋式的升华。

又如,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笔者从两个点切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一是重点引导学生对末段作者表示感叹的“噫”字所表达的感情进行了感悟,深入剖析作者对陶渊明的情感态度,使学生领悟到“噫”中蕴藏着作者对不同人物及社会现象的惋惜、厌恶、无奈和悲哀的心情;二是引导学生将第二段写花的顺序跟末段写花的顺序加以比较,从而弄懂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为了突出表达对当时污浊世风的鄙弃与抨击。由此可见,在文本解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不是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恣意发挥;相反,教师必须找准恰当的切入点作支撑,并着眼于细微之处,这样学生的体验才能走向深刻。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绝不能撇开文本,泛泛而谈;一定要锁定文本,立足于文本的细微之处,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找寻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并追求心灵上的共鸣。

12.经典情感散文随笔 篇十二

朱自清认为, 散文的艺术生命是情感。他在1924年8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文学作品之吸引人, “最大因却在情感的浓厚”。正是本着这样的创作原则, 在他的早期散文中构筑起一道道网络, 其中流动的是朱自清真挚的感情。这里, 有对儿女 (如《儿女》) 、对妻子 (如《给亡妇》) 、对父亲 (如《背影》) 的一份亲情, 有对朋友的关爱之情 (如《白采》、《我所见的叶圣陶》) , 对故乡的思念 (如《说扬州》、《扬州的夏日》) , 有满腔的爱国情感, 还有控诉黑暗社会的罪恶 (如《衷韦杰三君》,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等。这种发自肺腑的感情, 无论是记述家事、忆念亲人, 还是议论社会, 抨击现实, 都是那么诚挚, 那么动人。

情感, 是朱自清散文创作中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表情达意, 朱自清还融合了写景、叙事、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 从多种角度来抒写性灵。

首先, 把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 情景交融, 产生了诗情画意的效果, 使景物既写得细腻, 又具有绵密浓厚的情致。别林斯基说:“抒情性的作品看来仿佛是一幅画, 但主要之点实则不在画, 而在于那幅画在我心中所引起的感情。”朱自清写景也是这样, 客观景物一经过他的艺术表现, 便涂上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 成为所谓“入化的自然”。自然的本质的丰富性和人的感受的丰富性相适应, 相融合, 便产生了作品浓厚的情韵, 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且写法又不局限于一种, 或者是借景抒情, 或者是托物言志, 或者是以景衬情。

在《荷塘月色》里, 朱自清则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朱自清称自己的文章总是于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中“透映”自己的“人格”、“个性”, 以表现自我人格的情调作为审美与风格创造的是高标准。《荷塘月色》正是这样一篇抒写“真我”的抒情散文。当时, 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叛变, 使得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大批共产党人、革命群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 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此时的朱自清, 由于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动摇性, 对血淋淋的革命现实缺少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估价, 从而对光明和前途失去了希望, 陷入了极度的苦闷、彷徨与寂寞之中。但是, 他并没有颓废沉沦下去, 对于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行为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极大的愤慨。所以在《荷塘月色》里, 作者才会说“这几天里心颇不宁静”。当作者踱入荷塘时, 他发现, “日日走过的荷塘”, 现在已成了一个超然的冰清玉洁的世界。那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中的月色, 无不清淡, 雅致, 超凡脱俗。荷塘中, 荷叶和荷花在月夜里闪耀着迷离的光彩, 叶烘托花, 有着各自迷人的仪容, 静有静的美态, 动有动的情致。而月色, 在诗人灵魂的笔下, 极现了它的淡雅、静谧、朦胧和纯静, 勾画出光与影的奇妙图案, 而使整个荷塘罩在一层扑朔迷离的氛围中, 为主体形象的荷花, 创造出一个通体澄清的升华了的境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加上纯洁的月色, 便成为诗人自我形象——一个孤傲清高、正直不阿、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比况和象征。

其次, 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也就是以抒情的笔调叙事, 使所抒之情既具体又含蓄。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 要用文字把它抒发得具体可感是不容易的。高明的作家往往是在叙述事实之中, 让感情通过事实自然地流露出来, 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写法, 正是我国古代散文“即事以寓情”的传统写法。朱自清对他所描述的事情深有感触, 在叙事时便通过多种写法由衷地倾注自己满腔的喜怒哀乐。

在《背影》中, 朱自清全篇采用了白描的手法, 艺术技巧极为高超。所谓白描, 用通俗的话来说, 就是不借助比喻等, 不堆砌词藻, 以朴实的文字, 直接描述规定的情景。全文的语言平实朴素, 然而作者与父亲的这种父子情深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尤其是最令作者, 也是最令读者感动的那段在特定场合下父亲为儿子买桔子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做儿子的从背后看着去买桔子的父亲, 首先注意到的是父亲的穿戴:“黑布小帽, ……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在这之前, 父亲的穿戴做儿子的当然是看到了, 但不会特别注意, 只有这时候, 在离别在即的这一特定环境里, 在父亲到现在仍不辞辛苦为儿子去买桔子的时候, 儿子从背后望去, 想多看亲人几眼的时候, 才会觉得这个熟悉的穿着比平常任何时候都更能打动自己。接着写父亲买桔子的经过, 特别是过铁道时的动作。“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预示着上下月台更不容易, 必须有一番拼搏才行。上月台时, “两手攀着”月台的边, 可以想见月台之高。然后“两脚向上缩”, 可以想见父亲肥胖沉重的身体上去之难。特别是攀爬月台时“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更精细地叙写出人们通常总是右手得力往上爬的姿态, 似乎使我们看到了父亲那撑持肥胖沉重身躯的右手的颤抖。这一段寥寥数语的描写, 没有什么修饰、陪衬之类的文字, 只是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 清淡质朴, 可是却情真味浓, 蕴藏着一片深情, 父亲为了儿子辛勤操劳的深情。此时此刻, 做儿子的怎能不动情。所以, 作者的感情这时也达到了高潮, “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儿子对父亲的爱, 正是通过这段真切的细节描写, 而表现得越发动人。

第三, 把议论与抒情结合起来, 在议论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而使抒情富有“理趣”。所谓“理趣”, 就是诗的意境与议论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抒情美。朱自清有些抒情散文议论因素较多, 或者可以说是抒情的议论。因为这些议论是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说出来的, 因而这样的作品非常感人。朱自清在赞扬鲁迅的杂感时就说:“这里吸引我的, 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 一方面却还有别的, 就是那传统的称为‘理趣’, 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的, 而这也就是诗”。朱自清的不少散文中, 也同样产生抒情的“理趣”。

以《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为例。在这篇散文里, 朱自清写了一个被兄嫂以七毛钱的价格出卖的小女孩, 表现了自己对那个小女孩的同情, 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作者笔下有强烈的感情, 但这不在于多几句感叹和口号, 而在于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 通过抒情性的议论, 对这个被卖的小女孩未来的悲惨命运作了一层又一层的推想与剖析:“女儿本姓‘碰’, 由她去碰罢了, 但可知的, 命运决不加惠于她!”那么命运将会加给她什么呢?作者想到, 她会被卖作丫头, 或者卖给人家作妾, 然而最可怕是被卖在妓院里。接着, 作者清晰地想象出她在妓院中将会受到非人的待遇。被逼着“学弹学唱”, 被驱遣“去做粗活”, 被藤条打、针刺, 被督责“承欢卖笑”, 而只能吃“残羹冷饭”, 又被逼得“打熬着不得睡觉”, 以至“终于生了一身毒疮”。七个一气而成的“怎样”, 表现出作者的痛心, 也正表现了旧时代千千万万穷苦女孩子的命运和“生命市场”上的形形色色。在作品的最后, 作者发现了人道主义的呼声:“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表现了作者激愤之情的难以抑制以及对于被摧残的生命的深切同情。作者向社会提出了严正的质问:“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把感情引导到对社会问题更深刻的思考方面去。这篇散文, 可以说是朱自清全部散文中少见的“金刚怒目”式的篇章之一。从表面看起来, 作者有着千般感情, 万般义愤, 然而这种情感却为理性所制约, 以理驭情。这就要从他的审美理想的角度来略加阐释。“五四”以后, 现代散文呈现回归的趋势, 朱自清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家, 在“五四”退潮中, 当他们追觅的社会理想与人生理想遭受挫折之后, 很容易成为自由散淡的个人主义者。儒家的“独善其身”、“中庸”之道以及释道超然物、外无为而为的哲学思想, 帮助朱自清抚慰、平复心理危机, 寻找介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美的伊甸园。自然、冲淡、中正、和平、温和、滋润、矜持、虚静, 成为他倾心追求的理想境界, 即温柔敦厚。因而, 也就产生了他的怒而不恕、哀而不伤的审美情感形态。无论是郁积太久太深, 还是痛感时事而陡生忧愤, 其情感都能做到有节度有分寸的表现。

其实, 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这些表现手法,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 都不会单独出现, 它们总是三三两两地水乳交融在一起, 更有将四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当我们阅读朱自清的早期散文时, 当我们体验着文中所表露也的丰富的情感时, 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朱自清。他在《“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中说:“在它们 (指野史和逸事) 里, 我见着活泼泼的真实的人。——它们所记, 虽只一言一动之微, 却包蕴着全个的性格;最要紧的, 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朱自清的创作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他的温柔、敦厚、平和的性格, 他的时而的风趣与幽默, 他的正直不阿, 仗义执言, 他的酸甜苦辣, 都诉诸于文字, 都坦呈经读者, 真正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包蕴着全个人的性格”。

参考文献

[1]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J].原载《国文月刊》第37期, 1945年8月出版.

[2]唐弢, 朱自清.北京:北京出版社, 1962年版.

上一篇:宾馆收银员工作 流程下一篇:洛神赋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