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系

2024-09-07

美术系(共9篇)

1.美术系 篇一

·简介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前身为河南省漯河艺术示范学校,该校为我省唯一的中师艺术专业学校,建校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国家和省、市领导先后来校视察指导。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亲临视察,他高度评价学校“艺术化加强军事化办得好”。

为提高办学层次,2002年漯河艺示范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合并,在艺师美术专业基础上建立了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系教工努力下,美术系逐渐发展壮大,现根据市场需求已开设装潢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动漫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摄影与摄像技术4个专业。为使课堂教学与市场接轨,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人才,美术系在教学中实施了走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影视传达、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制作、绘画材料6个工作室;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还与韩国株式会社studio 291动漫公司、珠海非凡创艺雕塑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市翰林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南街村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签订了用人“订单”协议,以保证就业渠道畅通。

美术系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努力办出品牌、办出特色。

·师资

美术系现有专业教师4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5名,讲师、助教24名;10年以上教龄占95%以上,近年来公派到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广州美院。、西安美院等完成研究生学业的教师7名;是个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美术教育团体。现聘客座教授:王威: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大学美术系研究生导师马国强:河南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方照华: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曹新林: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周彦生:广州美院研究生导师

韩慧珺: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漯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其作品多次选入全国及省美展并获奖。

·设备

美术系有专业教学楼一栋,美术馆一座;设有电脑设计、动漫、雕塑壁画、环境艺术、装潢艺术设计工作室和美术资料室;配备有较齐全的各类专业教学设备:专业数码摄影、摄像器材;专业影楼、影视设施;大型雕塑工作设备,动漫设计制作设备等,能满足个专业教学要求,为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美术系除在校内建立实训场地外,还在河南省丽光广告公司、郑州市丽光表示工程有限公司、宇宙钧瓷研究所、漯河勿忘我影楼、正圆广告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教学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基地更多的接触实践、熟悉具体专业环境,较好的运用形象思维及相关理论表现客观对象,为走向就业广为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

构建具有职高艺术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美术系根据学生就业需求,以职业训练为中心,以职业体验为起点,围绕职业放技能的形成和增强来精选专业与技能课;以实训为中心课堂,优化艺术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实践开发的综合性,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及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使所学专业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市场。

实践教学

根据教学安排,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深入生活、采风。近年来,曾到过长江大、小三峡、陕北、甘南、九寨沟、黄山、青藏高原、太行山等地写生。通过写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感受,激发了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创作灵感,完善和充实了教研教改的内容,学生专业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为增强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美术系每年按计划安排让学生到各个教学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工艺制作流程并进行实际操作,创作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我系每年举办的写生作品、实践实训展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认识、感受及表现技巧和能力,受到了社会、学校和专业人士的一直好评。

·教研

教研成果

美术系教研成果突出。近年来,教师作品有60多幅获国家奖,近200幅获省级奖,并有300余篇专业论文在各类专业刊物发表。学生作品有多幅在国家级美展、影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中获奖,引起了省内外同行与社会的关注。

·装潢

装潢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装潢艺术设计、广告管理运作、印刷业、企业形象色花宣传人才及其他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图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标志设计、CI设计、材料应用、电脑美术设计及相关软件。

·动漫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电影、广告、网络媒体、游戏设计等领域从事动画创作、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素描、速写、色彩构成、数码摄影、艺术设计、动画造型、动画制作技巧、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场景设计、计算机图像处理。

·摄影

培养目标:培养商业人像、商业广告、新闻摄影、影像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影响造型、媒体印刷、图像处理、图片编辑、影楼运作等方面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广告摄影、人像摄影、新闻摄影、风光摄影、影像技术、数码影视、暗房技术、影像编辑、影楼与经营。

·环艺

培养目标:培养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庭院园林设计与制作、环境雕塑设计与制作及室内外装饰装修等方面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综合材料运用、雕塑、中国美术史、中国古典园林、现代风景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装修、电脑设计。

2.美术系 篇二

有关绘画基础课教学, 诸如基本功训练法则、风格以及与专业关系等问题, 已有许多论述。这里仅简略谈谈我校工艺美术系的绘画基础教学情况, 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想法。

1 敏锐观察和体验生活是培养学生造型艺术才能的重要途径

作为工艺美术的绘画基础既是一门技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 它的作用与专业基础凝固一体, 融化在专业设计中。从历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来看, 由于绘画基础深浅不同, 所取得的专业设计能力亦有差别, 一般情况下, 绘画基础深厚的学生对专业设计学得也好, 创意与构思和艺术处理的思路就比较宽广, 表现技法也多样灵活。绘画基础较差的同学专业设计也有些一般。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仅有较好的绘画基础还不够, 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设计创意能力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如同一个人需各种营养, 不然就会成为发育不良的专职工匠。

绘画基础是工艺美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体现了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工艺美术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工艺美术的绘画基础包括素描, 色彩和国画等课程, 每门课又都涉及到艺术构思与创意、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所以绘画基础课老师除教学生一定的技巧技艺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和审美观点。

在基础绘画的练习中, 通过系统有规律写生, 要训练本专业学生所需的敏锐观察能力, 要培养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观察习惯, 不仅在作画的时候要观察琢磨所看到的一切事物, 尤其那些瞬间万变的印象, 即是不画也要留意观察, 观察时对每一个微小部分和典型的细节都不应忽视, 使视觉记忆的水平不断的发展和升华。这是速写、默写和想象画的基础。当需要时, 这些变化万千的形和色便在记忆中活跃起来, 从脑海深处浮现到画面上。产生一种创意和构思的冲动。这对我们从事工艺美术设计的人来说, 只有养成时时刻刻的观察生活的习惯, 才会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 每个人对事物的观察都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情感, 而且各有不同。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在于能够让学生在日常所见的现象中, 洞察到一般人觉察不到的东西, 理解那些现象的本质, 培养学生具有全面表现事物本质的造型技能。学生的艺术才能各有差异是客观存在, 这并非是由于天赋。听觉机灵视觉敏锐, 不过是发展艺术才能的优越条件。任何才能在孤独状态中都难得到发展, 启蒙教育和周围的环境的影响, 是人的心理发展和艺术创造才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条件。当你所掌握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运用时, 就反映出你对这方面的才能。绘画基础课的教学中, 每一个环节对造就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才能负有重要的启蒙教育和的任务。

2 工艺美术设计与创新离不开绘画造型基础, 不同的设计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对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不论是产品造型设计, 还是装璜、广告等设计与创意方面, 都大量融合了各种绘画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创作手法, 有的工艺美术作品几乎是一幅完美的现代绘画。绘画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为我们工艺美术造型设计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使我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让人们得到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的就应该基于这一出发点。

绘画基础各门课程设置, 应符合不同专业设计的要求, 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比重也应不同或有所侧重。如我校工艺美术系的宝玉石鉴定与设计, 绘画基础课主要以素描课为教学重点, 绘画基础课占专业总课时百分之二十二。室内装饰设计的绘画基础所占百分之二十。工艺广告专业的绘画基础课占百分之二十。三个专业的素描内容基本一样:石膏几何体、石膏像、人物。色彩 (水粉、水彩) 课的内容三个专业也都相差不多:静物、风景为主。国画课内容, 宝玉石鉴定与设计专业以人物花鸟工笔线描为主, 室内装璜专业和工艺广告侧重人物、山水, 而花鸟很少。都以写生为主。各门课教学都有其个性和共性, 也具有各自的教学体系, 教学过程中都基本上采用从易到难, 先简后繁,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 我们在素描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打破教学常规的尝试。我们的生源层次为初中生, 学制为五年, 毕业学历为高职大专。学生入校前都经过了素描专业加试, 内容一般为静物素描, 合格的同学中大多数静物素描基础还好。为了让学生有“形”的准确意识, 在学生刚入校时, 就将第一单元石膏几何体素描换成了人物线描, 因为不画明暗素描, 而是以线为主要表现方法的素描 (线描) , 对“形”的要求特别高, 造型只要有点不准确, 画面中马上就能反映出来。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入校第一节素描课就必须重视素描“形”, 明确素描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形”为基础, 只有画准“形”, 才有可能学好素描的个道理。从第二单元再进入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等素描课程, 实践证明这种打破教学常规尝试, 对提高学生写实的素描能力和造型意识以及对今后专业设计帮助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其意义深远。

工艺美术的特点不同其它造型艺术, 它有着自身的规律, 它所表现的内容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联, 所以它的创作和设计素材也是形形色色的, 表现形式和手段多种多样, 甚至一片枯片的形状, 纤维组织及其色彩都会启发设计、创意和构思, 引出优美的造型和图案。学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艺术设计能力, 我们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应各尽其才, 围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绘画写生对自然形态提炼概括, 突出形象特征, 这些要求和所采取的表现手段与专业设计基础十分相联, 但不能彼此相互代替, 否则就冲淡各自的根本任务。任何的形式变化都源于自然生活中, 没有花酿不成蜜, 而蜜并非是花。不具备起码的写生能力, 甚至把造“形”比例不准确当着艺术夸张, 简单概念与提炼概括混淆不分, 任笔自流离开法度, 最终歪曲所表现的形象, 这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工艺美术的绘画课基本结构是以造型艺术共性为基础。

3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因材施教, 努力提高学生的造型理念和创新意识

近年来, 由高职生扩招, 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绘画专业基础较差, 加之初中生年龄偏小, 学生厌学情绪较严重。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我们除了采用一些超常规的教学方法外, 对新生绘画基础训练从严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方法和完成作业步骤等造型意识上, 从最基础的“形”准确到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从自然物象的“形”到艺术中的“形”, 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物象的造型意识。我们只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会使学生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迅速提高。人的艺术才能不仅表现在敏锐观察、正确的思考和判断,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创造造型理念, 这种造型的理念就是绘画基础课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高年级具备了一定的写生能力, 又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绘画课在最后阶段主要侧重对物象形象的概括提炼和夸张, 运用设计理念, 绘制设计性素描, 强调个性发展教师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课题要求各个专业都需要安排一定比重的全面因素的作业, 在共性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有所差别, 如室内装璜专业和工艺广告专业, 素描课为人物, 以短期作业为主, 另加速写, 着重研究结构和形式法则, 以及素描创作设计的内在规律。而宝玉石鉴定与设计专业素描则重写实性, 用线表现“形”的律动节奏。作业时数服从课题要求, 长短期穿插进行……

一幅好的作品始终体现步步深入反复修正和创意的过程。人对素描的认识是在不同感觉所组成的整体关系进行分解与综合过程中提高的。正确的认识是取决于准确分析, 要知其所以然, 就需要具有严肃求实的精神, 象科学试验分解溶合物的组成成分那样, 在自然形象中有比想象好的一面, 而想象也具有比看到更好的另一面, 客观存在和主观联想合二为一是素描造型的基础, 二者缺一不可, 否则就会画成刻板的标本图解, 或者是脱离对象的其它什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特点在共同课程中因材施教, 提出不同侧重要求, 如果不按造型艺术规律去对待我们每一幅作品, 那么我们会很难学好本专业。

3.美术史与美术馆 篇三

以美国的情况为例,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美术馆和美术史之间的关系变迁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本是在上一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以前,美术馆和美术史教育具有相当大的重合性与认同性。许多重要美术馆设在大学内部,城市大型公共美术馆的陈列部主任以至馆长也经常是著名的学者,并且不乏重要美术史系教授在美术馆兼职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这一时期中的美术史和美术馆在方向和方法上相当接近,均以重要艺术家和艺术品为对象,以艺术派别和艺术风格作为历史叙事的核心概念。其结果是,很多重要的学术研究计划是通过收集藏品、组织展览、撰写图录完成的。一些学者通过帮助美术馆建立高质量的收藏和文献库对美术史研究发挥了重大影响,同时确定了自身的学术地位。这一时期美国所建立的最重要的中国美术品收藏,如波士顿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克里夫兰美术馆、堪萨斯城纳尔逊一阿特根斯美术馆的赫赫有名的收藏都是这样形成的,其建立过程和最终成果对奠定美国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这种情况在上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到了七十和八十年代,美术馆和美术史研究的关系开始经历一个重要调整。这个调整的原因和过程相当复杂,牵扯到美术馆的机构和社会职能的变化、美术史家对自身学科和研究方法的反思,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中学术潮流的变迁等等。从美术史的角度看,这一期间的美术史研究在基本走向上发生了实质性的转折,新一代的艺术史家试图摆脱以艺术家和作品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方式,而把美术品放在社会、经济、思想史的大环境中去观察,或在理论层次上把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及文学批评中发展出来的概念和理论用以分析和解释艺术的形象和表述。这些动向并非是美术史中孤立的现象,而是一般性史学研究中的新潮流在美术史研究中的反映。比如说传统的史学研究以重要的个人和事件为主线,这和传统美术史研究中对重要艺术家的侧重是一致的。但此一时期中兴起的“新史学”则更强调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日常生活等多种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美术史研究中,一个吸引了不少学者的新课题是对艺术“赞助人”(或“主顾”)以及对画家的社会圈子和作坊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基本设论是,即使“天才”艺术家也必然受到社会和经济关系的制约,其作品必然反映了这些关系的实际运作,而非全然是个人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表现。

虽然这些观念和研究方法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今日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当它们刚刚出现的时候则具有一种强烈的“反正统”性质,其倡导者往往表现出一种力图脱离甚至反对美术馆的态度。其中一个原因是,在他们看来,由于美术馆对藏品的重视和依赖,因此必然以鉴定、断代、风格分析作为基本研究手段,也必须以重要艺术家和作品作为陈列和研究的核心。这些革新派的美术史家因此往往把美术馆视为传统美术史的基地,通过否定美术馆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否定传统史学的目的。另一个原因则更为深刻:这些学者所追求的是美术史学科的知识化和独立化。为此,他们力图摆脱美术史的“实用性”,主要是摆脱美术史研究与收藏及鉴定的关系,而将其转化为一个“纯粹”的人文学科。由于这种企望,他们努力向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如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积极靠拢,而尽量疏远与美术馆的传统联系。

从美术馆发展的角度看,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变化是,在这一期间内公共美术馆逐渐从美术史界分离出来,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地位。博物馆史研究者认为,在机构和经济运作上,美国的艺术展览馆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持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其主要的发展动力是富有的企业家和财阀。通过帮助建立大型美术馆,这些独立个人或家族一方面对社会做出了公益贡献,一方面也通过这些公共文化机构巩固了他们的社会权利和对城市的控制。美国美术馆在六十年代以来的一大发展是其赞助者和投资者从单独的富人转变为企业和财团。一旦后者通过董事会等决策机构控制了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和运作方式,它们也就决定了美术馆的企业化进程,越来越注意对经费和投资的吸引以及与商业流通的协作。美术馆所办的展览也就越来越成为市政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这个层次上与城市行政机构发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大型美术馆的主要计划已经不再由策展人、评论家甚至馆长和展览主任控制了,而是变成企业和政府行为。

与美术馆企业化、机构化的过程密切相关,能够吸引大量观众的流行展览对美术馆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人把六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时期称为“巨型展览时代”(Age of Blockbuster),其主要的特征一是展览的规模、费用与奢华程度极大膨胀,二是观众数量的急剧增加。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多而复杂,包括五十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旅游业的发展等等。其结果是大型美术馆在城市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举办的大型展览(blockbusters)不但是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对该城市的地位和经济收益有直接影响。虽然大型展览并不拒绝学术性,甚至有的也希望在学术上有新的发现,但是由于展览的最终要求是吸引最大量的观众,其策划人和设计师必须尽量考虑流行的口味。学术价值往往成为第二位因素,而票房成为衡量一个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提供了评判某美术馆及其管理人员是否经营有方的衡量标准。纯粹学术性的展览虽然仍旧存在,但是在美术馆的年度计划中占据越来越小的比重。

美术史和美术馆界之间关系的这一变化虽然相当深刻,但并非是绝对的。实际上,自九十年代以来,当二者都经过了一个自身独立化、系

统化的演变过程,美术史和美术馆重新取得了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与早期的“重合”和“认同”的关系判然有别,此时的美术馆和美术史学科对各自的任务、目标和性格非常明确。情绪化的对立逐渐消失,代之以更为冷静的协商和对新型关系的摸索和实验。

比如说,美术史领域中在这一期间内出现的一个新课题,是对展览及美术馆的历史进行研究。从事这种研究的美术史家希望通过分析美术馆和陈列方式的历史演变,说明艺术品意义以及与公众关系的变化。通过这种研究,这些学者发掘出历史上对引进新型美术馆和陈列方式做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对他们的历史作用给予了客观的评价。这种对现代美术馆职能的严肃考察研究的肇始可以上溯到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于六十年代下半叶所写的《对艺术之爱》(The Love forArt)。在这本书中他集中分析了法国及其他欧美美术馆的社会性质和职能,开创了目前称为“博物馆批评研究”(critical museum studies)之先河。这一研究领域在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美国学界逐渐形成一个跨越社会学、人类学、美术史及文化史的准学科,产生了不少有新意的著作。这些著作对于我们讨论未来城市美术馆的发展,包括中国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美术史研究中的另一个新的动向可称为“对实物的回归”。当理论化的倾向达到顶峰以后,许多美术史家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研究的一个重要局限,即对艺术品本身缺乏深入的研究,而常常以别的学科中发展出来的理论——无论是结构主义还是解构主义——套用对艺术品的解释。其著作常常以作品的复制图像代替作品本身,以对“图像”(image)的思辨代替对作品的物质性和历史性的具体考察。“对实物的回归”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术史研究中的另一大潮流又有着密切关系,即对艺术品“原境”(context,或翻译成“上下文”)的重构。“原境”的意义很广泛,可以是艺术品的文化、政治、社会和宗教的环境和氛围,也可以是其建筑、陈设或使用的具体环境。可以想见,当学者一旦开始考虑和重构这种具体环境,他们自然地要讨论一张画原来的陈放方式,一套画像石的原始课程的重点转移到知识性和解释性的方面,对艺术品实物的具体考察和鉴定大大减弱。有些系甚至明言宣告不培养博物馆人员。虽然这种倾向在近年内被逐渐纠正,西方院校中的美术史系或专业仍然缺乏与美术馆建立持续关系的方法。我认为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建立:

一、如上所述,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是对美术馆、美术陈列以及美术收藏历史的研究。这种研究对打消美术史和美术馆之间的界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从事这种研究时学生必须熟悉和使用美术馆的档案材料,深入了解美术馆的运作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同时设想发展新的展览方式的可能性。我认为有关这种内容的课程应该成为美术史系的常设课程,和必修的“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虽然美术史系的大部分的授课必然需要在教室里进行,但是美术史的教育绝不应该完全脱离实物。我认为在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上都应该有使用实际艺术品教学的课程,使学生从始至终能够接触实物,对具体的作品有实际的感觉和理解。为此,大学和美术馆必须相互配合,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达到以实物教学的目的。

三、鉴定和断代仍然是美术史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某些领域,如绘画、书法、青铜、陶瓷等,尤其重要。学生应该在专家指导下掌握鉴定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更为宏观的历史解释。

四、聘请美术馆专业人员在美术史系设立专门课程。这种课程可以利用美术馆中的实物收藏,学生的论文也可以以具体藏品为对象,从而也对美术馆的研究做出贡献。同样,美术馆也应该邀请专业美术史家举行讲座、设立课程,并对展览和研究计划进行切实的咨询。

五、鼓励美术史系教授和邻近美术馆的专业人员共同设计、教授课程。

六、美术馆设立特定的位置和基金,吸引大学生和研究生在馆内担任研究助理或博士前、博士后研究人员。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其纳入美术馆的特殊展览计划,使之能够跟随组织展览的一个全过程。

七、美术馆鼓励美术史系的教授和学生在研究中使用馆内藏品,为这类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并在美术馆所编的刊物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从美术馆的角度看,最核心的任务是开拓和完善与美术史界的合作渠道,包括以下几项:

一、美术馆专业人员与美术史家合作计划具有学术深度的展览。近年来在美国所举行的这类展览包括《董其昌的世纪》和《道教艺术》等,不但展品极为丰富,而且在历史解释的层次上被认为是达到了该领域的最高水平。此外,一系列以中国考古新发现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包括《汉唐盛世》、《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等——也对推动学术研究起到极大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几个方面达到的:美术馆策划人和美术史家共同商讨展览的创意;展览图录包括专家撰写的资料丰富、分析翔实的文章;结合展览组织大型学术研讨会,有的还出版了讨论会文集。

二、美术馆邀请美术史家担任特邀策划人,组织专题展览。由于一些美术史家常常对某些历史问题或艺术品类别专攻多年,对有关材料和文献非常熟悉,他们组织的展览自然具有特殊的学术水平。加以美术馆专业人员的合作,其成果可以达到既深入又通俗易懂的效果。目前,通过这种“特邀策展人”的方式,一些西方重要美术馆不断推出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展览。一些美术馆也鼓励美术史家使用该馆藏品,组织灵活的小型展览。这些促进美术馆和美术史之间积极互动的尝试是非常值得继续发扬的。

三、虽然美术馆藏品图录的编写常常由馆内研究人员担任,但是考虑到美术馆和美术史不断融合的趋势,也可以设想采用合作的方法,邀请馆外专家参与图录的编写,以期提高效率和质量。

四、可以设想以美术馆与美术史界的关系为题召开学术研讨会。这种讨论既可以在美术馆或大学中举行,也可以由基金会主办。其目的是集思广益,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以最直接的方式达到共识。课程的重点转移到知识性和解释性的方面,对艺术品实物的具体考察和鉴定大大减弱。有些系甚至明言宣告不培养博物馆人员。虽然这种倾向在近年内被逐渐纠正,西方院校中的美术史系或专业仍然缺乏与美术馆建立持续关系的方法。我认为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建立:

一、如上所述,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是对美术馆、美术陈列以及美术收藏历史的研究。这种研究对打消美术史和美术馆之间的界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从事这种研究时学生必须熟悉和使用美术馆的档案材料,深入了解美术馆的运作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同时设想发展新的展览方式的可能性。我认为有关这种内容的课程应该成为美术史系的常设课程,和必修的“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虽然美术史系的大部分的授课必然需要在教室里进行,但是美术史的教育绝不应该完全脱离实物。我认为在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

次上都应该有使用实际艺术品教学的课程,使学生从始至终能够接触实物,对具体的作品有实际的感觉和理解。为此,大学和美术馆必须相互配合,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达到以实物教学的目的。

三、鉴定和断代仍然是美术史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某些领域,如绘画、书法、青铜、陶瓷等,尤其重要。学生应该在专家指导下掌握鉴定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更为宏观的历史解释。

四、聘请美术馆专业人员在美术史系设立专门课程。这种课程可以利用美术馆中的实物收藏,学生的论文也可以以具体藏品为对象,从而也对美术馆的研究做出贡献。同样,美术馆也应该邀请专业美术史家举行讲座、设立课程,并对展览和研究计划进行切实的咨询。

五、鼓励美术史系教授和邻近美术馆的专业人员共同设计、教授课程。

六、美术馆设立特定的位置和基金,吸引大学生和研究生在馆内担任研究助理或博士前、博士后研究人员。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其纳入美术馆的特殊展览计划,使之能够跟随组织展览的一个全过程。

七、美术馆鼓励美术史系的教授和学生在研究中使用馆内藏品,为这类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并在美术馆所编的刊物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从美术馆的角度看,最核心的任务是开拓和完善与美术史界的合作渠道,包括以下几项:

一、美术馆专业人员与美术史家合作计划具有学术深度的展览。近年来在美国所举行的这类展览包括《董其昌的世纪》和《道教艺术》等,不但展品极为丰富,而且在历史解释的层次上被认为是达到了该领域的最高水平。此外,一系列以中国考古新发现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包括《汉唐盛世》、《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等——也对推动学术研究起到极大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几个方面达到的:美术馆策划人和美术史家共同商讨展览的创意;展览图录包括专家撰写的资料丰富、分析翔实的文誊结合展览组织大型学术研讨会,有的还出版了讨论会文集。

二、美术馆邀请美术史家担任特邀策划人,组织专题展览。由于一些美术史家常常对某些历史问题或艺术品类别专攻多年,对有关材料和文献非常熟悉,他们组织的展览自然具有特殊的学术水平。加以美术馆专业人员的合作,其成果可以达到既深入又通俗易懂的效果。目前,通过这种“特邀策展人”的方式,一些西方重要美术馆不断推出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展览。一些美术馆也鼓励美术史家使用该馆藏品,组织灵活的小型展览。这些促进美术馆和美术史之间积极互动的尝试是非常值得继续发扬的。

三、虽然美术馆藏品图录的编写常常由馆内研究人员担任,但是考虑到美术馆和美术史不断融合的趋势,也可以设想采用合作的方法,邀请馆外专家参与图录的编写,以期提高效率和质量。

4.高校美术系述职报告 篇四

2、实事求是得做好综合测评工作。在学期综合测评中,对学生的旷课减分、科研和社会工作加分等量化指标进行全过程公示,接受全体学生监督,让学生看到有真事,从而对测评结果普遍认可,为评优入党、评定奖助学金提供了全面而真实的数据指标。

08年,我系获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山东省优秀班集体、运动会精神文明,军训管理先进营队、早操、晚自习管理先进系等集体奖13项,比07年增加了8项,名列全校第二。

5.美术系2011诚信教育活动总结 篇五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的今天,在举国上下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今天,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已积极行动起来,我系本着诚信为处世做人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日常生活入手,初步塑造了大学生的诚信新形象,真正将大学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一 基本状况

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切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将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压力加重等现象,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诚信教育措施,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做耐心细微的思想工作,帮助大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二 措施与办法

针对部分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是非不分、标准不明的现象,我系组织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展一系列有关诚信教育的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价值标准,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切实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三 成绩与不足

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形成师生们诚信的内在品质。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诚实人,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当然,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根 据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现实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将大学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四 改进与完善

我们坚持实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用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诚信内在品质。

我们坚持实行遵纪守法教育,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院的各项纪律规章,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我们坚持实行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诚实人,处理好人际问题。

6.美术系元旦晚会计划书 篇六

一、晚会策划及准备期

本阶段我部主要进行初步的资金预算统计,确定赞助商以及完成前期宣传工作

1、进行初步的资金预算:由文艺部根据节目需要进行初步的资金预算及所需物资列表交予我部。

2、确定赞助商:由我部同商家进行联系(12月1日开始,每周三、四、五下午及周末,分组进行拉赞助的工作,并于12月18日左右结束),确定赞助商及赞助资金或物资,并配合商家做好宣传工作。

3、前期宣传工作:同宣传部合作,进行晚会前期的海报及条幅宣传。

二、晚会协调和进展期

本阶段我部主要围绕文艺部并协助各部进行晚会准备工作及完成中期宣传工作

1、晚会准备工作:根据晚会需要,围绕文艺部并协助各部门进行晚会的准备工作。

2、中期宣传工作:同宣传部合作,进行晚会的中期宣传工作。

三、晚会倒计时期

本阶段我部主要使赞助资金或物资到位,并协助各部门进行晚会最后准备工作,邀请嘉宾以及进行末期宣传

1、赞助资金或物资到位:由我部联系确定赞助商家,使赞助资金或物资到位。

2、晚会最后准备工作:根据晚会需要,继续围绕文艺部并协助各部门进行晚会的最后准备工作。

3、邀请嘉宾:邀请系领导及教师,赞助商代表观看晚会。

4、末期宣传工作:同宣传部合作,进行晚会的末期宣传工作。

四、晚会会后工作

晚会结束后,协助各部进行晚会收场工作。需要归还的赞助物资集中收集,并于规定时间内归还于赞助商。

美术系外联部

7.儿童美术研究的美术学导向 篇七

儿童美术的本质同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美术教育学的本质该怎样界定和区分,儿童的心理发展、审美培养以及美术表现这三种能力指数在美术实践中该如何合理控制,怎样实现符合儿童认知发展、有美感、可控制的美术实践,儿童美术研究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导向对这三个问题无法提供可行的解决策略,在此,本文引入长期以来受到学界漠视和缺乏关注的儿童美术研究的美术学导向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儿童美术研究的心理学、教育学导向在国内的儿童美术研究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界对美术学导向却缺乏必要和应有的关注,这种局面是由中国儿童美术发展的学科背景所决定的。欧美的儿童美术研究在认知发展、审美培养与美术表现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学者既重视图形符号、表征策略、艺术治疗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又重视空间认知、色彩美感、人物造型等美术学领域的研究,还重视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可见,欧美在儿童美术研究的教育学、心理学、美术学导向方面,基本上呈现为一种平衡发展的态势。相比欧美,国内的传统儿童美术研究底子极其薄弱,受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影响,美术教育一直难以摆脱“道”、“德”、“仁”的附庸,文人画概念产生之后,美术教育才作为一门课程体现于官学的蒙学之中。虽然聊胜于无,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一则“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美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职业,还是作为一门学科都难以获得独立,二则中国传统儿童美术教育宣扬封建伦理道德,重社会功能,轻美育培养,三则适用年龄偏大,多为学龄后。“五四”之前,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极其分散,以单句隐含于先秦至明清的浩瀚文献中,对儿童美术本体的研究则更为稀少。可以说,“五四”之前的儿童美术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教育实践极其不发达,研究成果几近于无的状况。

“五四”以后逐渐确立的近代儿童美术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否定蒙学的零知识基础之上的。对西方研究成果的借鉴是当时,也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儿童美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但是,对国外优秀成果的翻译和介绍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加之西方教育思想的异地而居以及译介过程中诸多消极因素的干扰,导致中国儿童美术研究在先天不足的基础上,后天愈加发育不良。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才得以改观。90年代以后,国内的儿童美术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心理学、教育学与美术学这三种研究导向却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过多地偏向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他律因素的研究是其主要特征。在众多研究者及其著作的推动下,儿童美术教育学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学科,但是教育工具论思想所产生的功利化意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角度的非艺术性、非审美性缺陷,也使这两种导向的弊端在儿童美术实践中日益显露出来:割裂儿童发展、美术技能、审美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出现了有发展而无美感和为美术而美术的误区。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确立儿童美术研究的美术学导向就变得非常迫切。

重新认识,进而澄清儿童美术的本质和研究方法是确立儿童美术研究的美术学导向这个理论命题的前提。工具论认为儿童美术的本质在于促进儿童成长和发展,本质论认为儿童美术同其他认知学科一样,具有明确的学科结构和内在规律性。工具论从儿童美术的功能、目的切入,本质论从学科结构切入,两者都使儿童美术具有“所属”的性质,而不具备是什么的“种差”性质。“种差”的界定必须摆脱他律的干扰,立足于事物的本体,重视其自律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种差”的唯一性。这是儿童美术本质认识的理论根基,否则,儿童美术就会成为其他非儿童美术的附庸。

审美认知、审美创造、美术表现、审美接受作为一种“本质直观”渗透于儿童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由此确立了儿童美术与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相比独一无二的“种差”性质,也奠定了儿童美术最核心的本质——审美性。赫特纳认为美术是“我们的感性观念、感情和观照的感性表现”,邓晓芒认为美感是一种借助于对象而发生的共鸣的情感,必须直接从美感这种心理现象中“看”出艺术和美的本质来。因此应该使儿童美术的研究对象从外围转向自身,从功能、结构转向图像审美,物化情感和外化自我意识,运用现象哲学的“现象即本质”和“本质直观”理论对儿童美术的本质进行现象学还原,以确立儿童美术审美的游戏性、情感性、自律性、不确定性的本质属性。

儿童美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过分依赖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成果,而必须探索符合其本质的独特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脱离不开研究对象的限定,本文认为儿童美术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作为创作和接受主体的儿童,作为创作客体的美术作品,还包括儿童美术创作的动态过程。长期以来,国内的儿童美术研究界习惯于采用人文学科的定性分析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缺乏定量分析和实验验证,过多地依赖理论的推演而忽略活生生的具有个别特征的实践活动,导致研究结果过于武断随意,缺乏美术实践的验证或证伪,本文受课程研究的“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施瓦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儿童美术研究的实践取向,主张儿童美术研究学者要积极参与第一线的教学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倡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实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儿童美术研究与现实的美术实践脱节,避免其成为毫无实用价值的空中楼阁。

8.美术欣赏教学要回归美术之路 篇八

关键词:偏离;欣赏习惯;视觉感受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起着“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作品欣赏,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审美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审美愉悦,激发创造力,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但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得当,美术欣赏往往容易丧失自身的本质特征,偏离了美术的特点。因此,美术欣赏要回归美术之路,重视美术做为视觉艺术的特质及美术作品直观性、可视性、形象性的特点,尊重视觉感受,增进美术欣赏的美术性,走出美术欣赏的盲区。

一、大众的赏析习惯与评价标准的偏离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普通受众关注美术作品喜欢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轶闻趣事,很少关注作品的艺术性。学校美术欣赏的课堂上,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如醉如痴,为了一些内容争得面红耳赤。但教师主导的、学生探究的内容却离美术甚远,一些情节探讨,一些文学性的描绘被当作了欣赏的主题,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看起来效果良好,实则远远的背离了美术欣赏的本质。邓兆吉在他主编的《美育心理研究》中指出,美术欣赏往往“侧重于对美术作品内容、情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的品评,习惯于从社会价值角度去评价美术,把美术的主题、情节提到显著而重要的地位……”以为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作者生平就了解了美术欣赏的全部意义,把美术欣赏混同于看图作文、故事会。评价者也多喜欢用其它课共用的评价标准从课的整体效果、结构层次、德育渗透来评价一节美术欣赏课,而忽视美术做为视觉艺术的特质及美术作品直观性、可视性、形象性的特点,努力挖掘课中非美术的东西,以此确定一节美术欣赏课的优劣。

二、不良欣赏习惯的形成,使美术欣赏走进死胡同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众的赏析习惯同自己的生活和利益密切联系的,我们的美术欣赏课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大众口味,或满足其娱乐需求,或成为其它课(如语文、历史、政治)的从属课。在欣赏梵高的名作《向日葵》时,多数学生会把向日葵的形象当作一种辉煌、积极向上、温暖的象征。我想这不是学生的视觉感受,而是他们的经验,是被重复了千万次的向日葵的特定形象。这种特定的经验根深蒂固,梵高作品强烈的情感被掩盖了,有些人甚至主观臆想,梵高正是借助了向日葵执着向阳的精神表达了他精神的执着,这样以文学的理念去解读美术作品是可怕的。看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吧,扭曲、狂燥、不安分。他强调的是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感情与精神,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达主观情绪的载体和 象征,伴随着自如而流畅的笔触,他的色彩充满着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和饱满而富生气的活力。他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向日葵可以这样画,树木、花草、天空、白云、乌鸦、自画像都可以这样画。

梵高的作品尚有形象,形象还算真实,毕加索、蒙克的作品中的形象如此“丑陋”我们又如何去进行审美呢,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作品中少有形象,我们又如何入手呢?如果我们从习惯的方式入手往往与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道而驰。遇到这样的作品必然会茫然不知所措,弄不清这样的作品如何着手去欣赏。

三、尊重视觉感受,增进美术欣赏的美术性

“水有源头树有根”。虽然我们不提倡一味的追求学科本位,不主张把艰涩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按照培养美术批评家来上欣赏课,但美术作品由空间面来,由视觉而来,由色彩、线条、笔法、布局而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得从视觉感受出发,从美术造型语言出发。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点方法,概括为四个步骤来与大家商榷。

1、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美术作品带给欣赏者的第一感受是视觉感受,它是由作品的色彩、形状、面(体)积、质感、构成形式等带来的直接感受,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最强烈的情感和情绪。如柯勒惠支《暴动》的力量、董希文《开国大典》的庄严、齐白石《虾》的情趣。让学生从视觉角度谈出感受要比凭学生经验来判断有效的多。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能看到的东西才会触发视觉感受,学生能看到的无非就是形式和内容。从形式而言,就是画面上点、线、面、形、色、笔法、布局等美术语言的处理,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内容比较具体的作品,还可以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环境、光线等因素是如何创造出这一感受的。如:《呐喊》中颤动的、旋转的、盘绕着向上的线条,血般猩红的天空、云彩,骷髅般强烈失真变形的人物形象,使得整个作品给人以凄凉、恐怖之感。这个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视觉感受的基础上对作品表现形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3、你能“猜”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吗?作者给我们营造了这样的氛围必然是想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情感和观念,由于学生文化背景、生活阅历同作者有相当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要带领领学生认真研究作品,从作品中去寻找、去体味。围绕作品适当地介绍一些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阅历以及创作观念等等。这个环节使美术欣赏从形式层面走向了精神层面。

4、你喜欢这样的画吗?这要求学生在进行认真的分析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判断应当完全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基础上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但决不能将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这个环节是审美的最高层次。

综上所述,欣赏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从形式到内容、从解构到审美地去欣赏美术作品。所以我们美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美术课程负责,对学生素质教育负责,克服美术欣赏教学的功利性、低俗性,真正释放美术的光茫。

9.暑期美术系市场调研报告 篇九

随着假期的到来,我们紧接着又进入了暑期实习的阶段。第一天,我顶着炎炎烈日到了公司楼下,谈妥一切准备就绪,眼观四周的人的模样似乎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我在迷茫中进入了我要实习的地方。先来说一下我实习的大致内容是什么吧:我实习的工作是平面设计师,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大型广告公司,我所做的事情是要将公司里所给的简易包装、平面宣传广告做一个设计展示,当然大部分是由公司里专业设计人员完成,在这简短的实习时间里,我所要完成的并不是要设计多少图,而是了解公司内部情况和环境,对以后有很大的帮助。

在公司里实习的这段时间,我获得了很多的收获。接下来是我实习的方方面面:第一天走进公司的时候,我与单位的管事人员进行了简单的面谈之后,他并没有给我留下过多的任务,先让我熟悉一下环境,了解一下公司的情况。然后我对贵公司的名片进行了新的设计。这是我的第一个任务。让我感觉的无限的挑战。心里还担心是否能够得到上司的认同。很幸运在我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设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在同事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任务。然后我就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渐渐学会了一些方法。后来几天,公司里有了更多的任务,由于业务很繁忙,所以就我们新来的设计人员也同样要有派上用场,虽然不是出很多的力,但多多少少帮了忙,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公司连续不断的设计任务,很多的包装需要设计,公司里设计职员很尽心尽力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很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任务,也很努力的去完成它,希望我能做到最好。在我理解了自己的工作之后,觉得单位的管理条例很细也很严,尤其对于我们设计部的要求很严格。初到公司,领导觉着我对工作不太了解,一开始要我主要负责设计部的画图,然后领导根据我的能力让我负责包装和传单的版面设计,这其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难题,我去询问领导我该如何解决,他回答我,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你都要请求上司的帮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什么不自己解决呢,这是公司,不是学校,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帮助你。就这样打了退堂鼓,心里不是滋味。幸好我解决了排版问题,这其中碰了很多挫折,我明白了不仅仅是自己的想法重要,其他人的想法同样重要,要沟通中和,不要被顾客批评了就哭鼻子。我学会了别人实用的排版设计。

时间不多,在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软件操作的重要性和软件运用的熟练程度。公司并不像在学校老师让我们作业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想,慢慢完成,而公司对工作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尤其在时间的限制上,有了好的策划方案就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它。眼看着十几天过去了,快接近尾声期,我学会了要认认真真的对待你的工作,要学好每一个设计软件,要学会与人沟通,要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要遵守公司规则行事,不得意气用事可能伤及无辜等。短短的实习过程,我对平面设计有了更深的感受和认识。设计的实用性是很重要的,它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设计师应该和一个企业的领导团队紧密相连,与设计团队共同收集来自企业领导的反馈意见。当我们平面设计师要用图纸表达我们的设计语言,就要与公众沟通让其理解,就要像其展示设计方案,设计一切为人民服务,环保实用就会被广泛推崇,用一种新的美学感觉和对市民的尊重来从事设计。工作中一定要全神贯注的,所作出来的作品才会精致。以前想来排版应该是一种很简单的工作,真正实践了才发现自己对版面文字的编排存在着很多问题。我的排版设计在被上司告知了N次文字处理不好,不面向大众,存在很多细小问题,经过不断磨练中学会了一些技巧。原来做好每一件事并不是简单的。临近后期,我离开了公司,也向朝夕相处了四周的他们和上司告了别。学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回到学校要更全面的学习。

短暂的实习期结束,我也做了一些小结:毕业实习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阶梯,让我们顺利走入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毕业实习时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最后的冲刺阶段,更是我们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阶段。为了自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我在这次实习过程当中,不停息的努力,是自己做到最完美。积极而又平静的对待每一天的实习时间。作为平面设计师,我进入公司以后,也对公司的宣传册进行了创新设计,还给很多客户做了设计方案,我在排版,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大胆的应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国家和地区的平面设计,还有民族习俗的关系,在图形的设计和色彩的.运用上也有所考虑。为了有效的突出设计主题和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力,在安排图色与底色上,注意了调整图案和底色的色彩关系,将纯度,明度,色度的颜色用于品牌的文字、标识、图形等主体要素中。在整体统一局部活泼的用色原则上,在广告版面的设计中,注意广告的主体色调和局部的色相对比的关系,,这样既可以把握广告整体性又可以使画面充满生机活力。4)平面设计图象摄影和平面设计插画上,通过对商品在消费使用过程中的情景做出真实的再现,以便来宣传商品的特征,突出商品的形象;或以摄影图形来促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直观准确地传达产品信息。真实的反映商品的结构、造型、材料和品质。平面设计中的插画有传统的写实描绘逐渐向夸张、理想化和多边化的视觉表现方向发展,重意念而轻形似,从而有助于强化商品对象的特征和主题。在平面设计排版制作的过程中,使用卡通形象作为产品代言人不但可以以卡通形象的活泼自由,个性化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好感,还省去了请名人做代言的庞大广告支出和风险。也根据版面的需要适当的运用一些抽象图形,如圆形、方行、三角形、点、直线、折线等。形象简洁而有秩序。有机形态比较自由、活泼而富有弹性,其构成大多采用曲线组合,也有不规则的偶发形态,如云纹、水纹、墨迹等,抽象图形的使用必须符合内容、主题,与主题无关、牵强的形式只能误导读者,削弱传播力。

通过实习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专业知识的升华,人际关系的升华。更深刻的了解设计行业的个性与潜力。而作为将来的设计者中的一员,不仅要将设计的理论掌握好,更要做好市场的了解。面对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信心,斗志昂扬的去创造生活。最后,我感谢金信工业公司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是我人的一笔财富,同时感谢他们和上司对我的细心关怀和帮助。

上一篇:基层医院实习笔记下一篇:赛诗会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