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调研报告

2024-09-23

绍兴调研报告(精选8篇)

1.绍兴调研报告 篇一

城市广场的调查报告

绍兴城市广场三面临街,环山河穿越其境于西面和府山相连接;西面亭台楼阁依山水而居,缀以树木花草,一派古典的江南水乡之景;东部是以绍兴历史文化为风貌的人文景观,将文物古迹与现代建筑、地面广场与地下商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协调相融。西面则以府山为依,古朴的城墙将山与广场分隔以开;南面是绍兴大剧院,与市府形成宽阔的南北对景。

这次我们小组一共6人进行对“绍兴广场文化建筑及文化设施现状”的实地调查。

城市广场有绍兴大剧院、浮雕、戏台、凉亭、茶棚、大善塔和信达银都房产等。

城市广场的浮雕记录了许许多多的名人事迹。比如说大禹、秋瑾、陆游、王羲之、越王勾践等。有一块鲜明的浮雕还题有毛泽东的诗——“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这是毛泽东游绍兴时的的题诗,短短的诗句,描绘出了水乡绍兴撩人醉心的历史风情和人文景观。浮雕上讲述了大禹治水的时间和过程,以及人们对大禹所作贡献的肯定。另外的浮雕还描述了越王勾践的生平„„大禹、勾践等远古人物的神秘,范蠡、西施的童话般故事,陆游、唐婉如泣如诉的钗头凤绝唱,王曦之的兰亭幽雅,蔡元培、陶成章、鲁迅、秋瑾、徐锡鳞等近代思想家、教育家、革命者,都浮现在浮雕上,这是后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些事迹也将深深地烙印于我们的脑海中。

最吸引我的是刻于地面的绍兴老地图,将古城绍兴2500年的建城历史和水城风貌都浓缩其中,简直就是一个立体的城市古建筑图。在广场的东南角,大善塔的下面,还刻有一幅绍兴古桥的地图,只是那里没有设置灯光,天黑后是看不清的。我们匆匆赶去,没过几分钟,我们就来到了大善塔下,果然在昏黄的路灯下看到了地图的影子—正是绍兴古桥的分布图!虽然几乎看不到地上刻画的具体情况,可总算不虚此行了!绍兴老地图的旁边还有一块石碑,这块石碑记载了绍兴书法节的由来。在我们观摩这块石板时,正好有人也过来看这石碑。我们就向他们询问关于城市文化建筑的看法,不过非常可惜,因为他们才刚来绍兴,是从河南来的游客。问起他们对绍兴建筑的印象,他们都说很有文化底蕴,不愧是文化之乡。

另一处颇有特色的就是这老地图旁的大善塔。大善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是七级浮塔。大善塔有着千年的历史,还是市级保护文物。过去因为地下商场倒闭,政府想要毁掉大善塔,是全体市民联名请命,才保住了大善塔。可如今的塔也是破旧不堪,无法攀爬了。大善塔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代表着城市门面,也是城市广场的标志之一。

绍兴大剧院可以说是该广场的另一个标志,它的外形就像乌篷船一样。每逢绍兴的重要文化表演,都会在这里进行表演。但大剧院的收费实在是太高了,平常人根本就进不了,也阻碍了文化的传播。

谈及绍兴,就不得不说起乌篷船了。乌篷船被称为“绍兴水上三绝”,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是绍兴的重要文化。和其他地方的船不同,乌篷船的动力是靠脚躅桨。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时速可达10多公里。船的航向是用手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工脚手并用。可如今,乌篷船却没有了以前的光辉,它只能静静地停泊在岸边,鲜有起航。主要是如今乌篷船的收费过高了,一般人

也就只乘坐一次,多了还是承受不起的,这也阻碍了乌篷船行业的发展。

在集会广场,我们询问了老爷爷一些相关问题,得知在这里大约晚上7点时候会有许许多多的老男人来这里表演歌舞,比如跳交谊舞。一些老人还会在这里散步,小孩们也会在这里玩耍,不用担心车辆。从老人那里得知,前些时候人还是很多的,但随着气温的下降,来这里的也渐渐少了,也不如之前热闹了。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广场的管理并不怎么好,像一些人抽烟后就随地扔烟头,地上还有很多其他垃圾,虽然谈不上脏,但这严重影响了人们这里的印象。同时,绍兴老地图在夜晚的时候看不清楚,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在那安置一些灯光,可供夜晚的游客欣赏老地图。

2.绍兴调研报告 篇二

2014年5月19至6月7日,协会领导参加了市政府决策咨询委组织的“振兴绍兴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重点课题调研。期间协会领导详细汇报介绍了绍兴工艺美术行业情况,并陪同到上虞区、越城区、嵊州市以及龙泉、东阳等地考察调研,提出了发展绍兴工艺美术的意见建议。

据此,市政府决策咨询委的考察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作了批示。时任市委书记钱建民批示:“调研实事求是,比较深入,建议可行性较强。请市政府专题研究,形成振兴计划。”市长俞志宏批示:“请如兴同志牵头会同相关同志作讨论后,提出实施的深化建议。”

3.绍兴品三羹 篇三

中国传统的“羹汤文化”在古越之地的绍兴是十分丰富的。直到今天,绍兴人及其周边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羹汤总有深厚的不解之缘。一道古朴而滋美的“芋艿时件羹”,对现代人仍有大快朵颐的巨大魅力。“芋艿时件羹”中的“时件”用的是鸡或鹅、鸭的肫、肝、心、肠等。时件初加工必须用粗盐或明矾擦洗干净,漂清沥去水,再切成片状后,用绍兴老酒浸渍备用。芋艿要选用紫芋子,洗后先煮到八成熟,剥去皮,切片改成小方丁。烧时先将芋艿丁、时件片和鲜汁汤一道放入锅里,加盐烧沸,约煮5分钟后见汤汁变稠粘时,加入猪油,盛入汤碗中,撒上葱花,就可上桌供食。芋艿本身含淀粉,会自然成芡状,故此菜不必勾芡,且芋艿芡质地更为柔滋滑软利口,加上鸡汁汤的鲜美,味道分外诱人。绍兴老家逢年过节、招待来宾每每杀鸡宰鸭,此时大都爱用时件烹制这道风味奇异独特的羹菜。一般农家乡宴上,也常少不了这道乡土美味,称得上雅俗共赏之品。

绍兴西南的诸暨,是西施的故里。那里农家结婚宴上的头道菜就是“西施豆腐羹”。相传这是西施当年在家侍奉爹娘的拿手菜品,后来慢慢地成了小辈尊敬长辈的一种孝心的象征食品。“西施豆腐羹”上席后,第一汤匙品尝它的,照例是席间的长者。尝了一口后,往往先称道几句,然后才是众匙群起,蜂拥分享。“西施豆腐羹”的原料简单:嫩豆腐、嫩瘦猪肉丁、竹笋丁、虾米等。可制作却十分讲究。豆腐切成小棋子块后要入沸水中焯过,使除去豆腥味。所用汁汤,一般应是炖鸡的鲜汤,或撇去浮油的肉汁汤,并要求清澈洁白,油而不腻,淡而不薄。铁锅必需涮洗得非常洁净,切忌产生“锅蚂蚁”(黑焦小点)。锅上火后,先注入鸡汁汤,下肉丁、笋丁和事先用绍酒浸过的虾米粒,加盐后烧沸煮几分钟,再放入豆腐块,约煮2分钟后,撇净浮沫,用湿淀粉勾芡,加入味精,淋上猪油,撒上胡椒粉,盛入汤碗后,撒上细细的葱花,立即上席。让人领略现熬现吃,一热顶三鲜的可口滋味。勾芡的厚薄,是烹制中的重要关键,必须恰到好处地一次性完成,切忌添添改改。诸暨农村,新媳妇入厨烧做的第一只菜肴,也就是这道“西施豆腐羹”。一来表明学西施敬长辈的孝心,二来也是新媳妇烹调手艺的表演菜。因此“西施豆腐羹”熬制的如何,往往是人们评说新媳妇治家才能的第一印象。当地民间俗谚云:“熬得好豆腐羹,理得好三代账”,或许不无一定道理。

4.绍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根据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制定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订了《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一并进行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紧紧围绕市委“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40亿元(不考虑经济普查调整因素为1512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万元,超过40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50.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1亿元,均为“九五”期末的3.1倍。金融系统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65亿元和1382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1209亿元和923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0.5:58.8:30.7调整为2005年的6.6:61:32.4。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建成“万字号”特色农产品基地89个,外建农业基地650万亩。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工业性投资年均增长33.6%,累计达到1487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5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38只,荣获“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称号。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九五”期末的215亿元增加到382亿元,旅游总收入由56亿元增加到116亿元。专业市场建设继续推进,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交通、通讯、信息、物流业不断壮大。

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绍兴中心城市加快发展,越城、柯桥、袍江组团和镜湖城市绿心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柯桥初显现代化新形象,袍江工业区基本实现“五年大变样”目标,镜湖新区“五路十桥”工程基本建成。鲁迅故里、书圣故里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古城风貌整合、城中村改造、二环线建设、环城河整治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城市面貌。绍虞、诸暨、嵊新三大城镇组群初具规模。开发区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农村“千村改造整治、千里清水河道、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村庄改造629个,整修河道630公里,建成绿色林带2200公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五年累计投资达到49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倍。曹娥江大闸启动建设,嘉绍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完成了杭金衢高速、甬金高速、杭甬高速、104国道绍兴段等一批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的建设改造,新增高等级公路469公里、乡村康庄公路4075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五年间,全市城市化水平由36.5%提高到55%。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41位,4个县(市)成为全国百强县,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居全省第2位。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绍兴钢铁厂、绍兴丝织厂等特困企业实施改制解困,职工新型劳动关系普遍建立。民营经济实力增强,拥有全国500强民营企业41家,全省100强中占了37家。上市公司由8家增加到24家。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投融资体制、国有资本监管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农村税费改革取得突破,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得到完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行政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招投标中心、机关财务集中结算中心、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相继建立,权力运作更加规范透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81亿美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44.5%和44.8%,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亿美元,经济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环境建设得到新加强。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态县(市)建设规划工作,被列为全国三个生态市建设试点市之一。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71.5万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1平方米。“十五”期间,环保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正式命名。要素资源保障和集约利用水平提高,耕地总量连年实现占补平衡,新增输变电容量659万千伏安,天然气利用工程一期完工。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城市防洪工程和曹娥江、浦阳江、绍虞海涂标准堤塘基本建成。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区域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连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引进各类人才7.8万人。提前三年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高校从1 所增加到5所,在校学生超过3万人,绍兴文理学院成为万人综合性高校。“争做文明绍兴人,争创全国文明城”活动深入推进。成功举办“七艺节”分会场、闭幕式和鲁迅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建成绍兴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农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公共卫生中心和民办华宇医院、博爱医院等建成使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非典、禽流感、霍乱等防控成效明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到87%,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2.34‰以内。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的突破。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民主继续扩大,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平安绍兴”建设取得成效,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逐步建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人民防空、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工作富有成效。金融、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气象、新闻出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04元,年均分别增长13.2%和9.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9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就业岗位累计新增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到 36.9万,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人口覆盖率超过90%。城乡居民住宅电话基本普及,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大幅增加,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2005年是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一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大系列工程和市区十件实事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年来,市政府以市委确定的“七大系列”活动为载体,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坚定纺织业发展信心,鼓励和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改造升级,提升纺织专业市场,纺织业主要指标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强化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扶持,市区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设备实际投资额1.5%的财政补助。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编制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着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确立“旅游富市”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制订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茶叶、珍珠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精心组织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平衡工作。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强与浙江大学、中纺院的全面合作,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二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取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妥善处置违法用地,盘活存量土地,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用地紧张状况。着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组织银企洽谈和对接,扶持民间担保机构发展,出台土地使用权证过渡性抵押贷款办法,缓解企业抵押、贷款困难。强化有序用电,对工业企业技改给予用电扶持,对企业自备电源和热电厂顶峰发电实行补贴。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制订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措施。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纺织印染行业税收征管,维护经济发展良好秩序。

三是努力提升统筹水平。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加强中心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连接,柯袍快速通道、解放北路延伸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启动迪荡新城建设。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市区建设安置房164万平方米。加强城市管理,开展违法建筑集中整治。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财政预算内农业支出达到6.4亿元,同比增长21.3%。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制订扶持山区发展的政策意见,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深化文化广电体制改革,成功举办江浙沪越剧精典展演等重大文化节会活动,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98%的乡镇成为省教育强乡镇。加强农村卫生工作,设立市惠民医院,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是致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开展“七助”行动,缓解“七难”问题,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开展清理欠薪行动,加大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组织信访问题百日大排查大调处,开展第三轮信访积案专项治理。妥善处理新昌江环境污染纠纷、“绍汇”专项检查、欧亚薄膜联苯泄漏等突发事件。强化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盗窃等犯罪活动。扎实做好防洪抗台救灾和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整治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和重大火灾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十五”发展成就来之不易。五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面对资源要素和环境制约等困难,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和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影响,全市人民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回顾过去五年,特别是2005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团结奋进求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结构求发展;必须走城乡互动之路,统筹协调求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创业求发展;必须坚持务实为民,凝聚人心求发展。这些体会既是过去实践的总结,更是推动“十一五”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十五”各项发展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领导下,抢抓机遇、求实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绍兴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发展中的问题依然不少。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经济粗放增长的格局尚未明显改变,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不够快;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民增收难度不小;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机关服务效能和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克服和解决。

“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认真落实市委“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和“十一五”规划建议,坚持一个统领、推进十大建设,努力把绍兴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力争在2010年前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这里重点报告四个方面。

(一)建设经济强市,提升区域竞争力。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10年总量达到2400亿元,人均达到5.5万元;城市化水平达到60%;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骨干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年生产粮食85万吨以上。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初步形成10条跨区域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绿色茶都,构建花卉强市,提升珍珠之乡,创建蔬菜大市。鼓励工商企业投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壮大开放型农业,外建农业基地稳定在700万亩左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纺织、机械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光电显示、节能环保、金属加工、塑料薄膜、食品加工等制造业,基本实现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支持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迅速壮大,培育一批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拓展建筑市场,巩固建筑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着力提升商贸流通、文化、旅游、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中介、金融、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业。积极拓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现代会展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推进农村消费安全建设,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亿元。整体规划、保护和建设绍兴古城旅游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精品,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制定自主创新规划,完善自主创新机制,鼓励原始创新,推进集成创新,支持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运用,重点培育50只左右优势名牌产品,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20只以上。扶持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业,形成5个以上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注重产学研结合,组织纺织等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科技投入,到2010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以上。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高素质人才集聚,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0万人以上。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壮大证券市场“绍兴板块”。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健全地方金融市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规范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推进民营经济新飞跃。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政府投资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强外贸大通关建设,到2010年自营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强化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加大农业和服务领域引资力度。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全面实施接轨上海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加强与粮食、能源、原材料产地的联系,做好结对帮扶和山海协作工作。重视引进国内先进企业,鼓励在外地发展的绍兴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

加快大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修编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扎实推进越城、柯桥、袍江、江滨组团和镜湖新区建设,基本建成迪荡新城,加快组团间的对接和融合,到2010年形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格局。加强县域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建设,巩固提升“一个中心、三大组群、三条轴线”的城镇体系和沿杭州湾、杭金衢高速公路、曹娥江三大产业带。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实施183项总投资达1400亿元的重大基础工程,重点推进嘉绍高速、曹娥江大闸、曹娥江流域整治、杭甬运河、绍诸高速、钱塘江围涂等项目建设。抓住嘉绍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加强曹娥江河口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发展大桥经济。加快内河和出海港口、码头的规划建设,提高航运能力。

(二)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发展软实力。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一批特色品牌和优势文化产业,社会事业综合发展水平保持全省前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注重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保护,加大绍兴古城和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利用力度。加强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深化名人群体研究,开展历史文献整理。整合节会资源,重点办好公祭大禹陵典礼、中国绍兴国际轻纺博览会、鲁迅文化艺术节,开展绍兴建城2500周年纪念活动,扩大绍兴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繁荣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胆剑精神,深入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城乡群众文明素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作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精品,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开展一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现代传媒、文化旅游、艺术培训、演艺影视业,到2010年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以上。

加快建设教育、卫生、体育强市。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切实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水平,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绍兴文理学院加快建成绍兴大学,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突破5万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积极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6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拓展体育产业。

(三)打造生态绍兴,提升环境承载力。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加快形成生态产业体系。全面实施循环经济“850工程”,启动垃圾发电、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扶持5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纺织等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生态化园区和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建设。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合理围垦滩涂,开发低丘缓坡,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和标准厂房集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推广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和节能产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以上。提倡节约用水,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行产品生态设计,鼓励使用再生材料,有效解决过度包装问题。积极创建绿色社区、学校和企业。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强化区域合作,保护好曹娥江、鉴湖、浦阳江、汤浦水库等重要水源,重点治理化工、医药、印染等行业的环境污染,加强大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规划建设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重点保护一批生态功能区,积极创建生态镇、生态村。加强植被保护,推进城市绿化和生态公益林、绿色林带建设,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平方米。

(四)打造和谐绍兴,提升社会凝聚力。基本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平安市、平安县创建目标。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万元和1万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71‰以内。

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拓展就业岗位,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万个以上。巩固和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促进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优化村庄布局,全面开展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加强农民培训转移,培训农民40万人以上,转移25万人左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路通村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户籍管理、土地征用等制度,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全面实施“五五普法”,推进“法治绍兴”建设。创新发展“枫桥经验”,重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规范信访秩序,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提高对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重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切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和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200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12‰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好市委“弘扬胆剑精神、确保良好开局、致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基调,开展好“八大提升”活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狠抓优化结构,努力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一是优化投资结构。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建设100项符合产业导向、单体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工业性投资增长12%以上。继续推进交通、水利、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合理控制政府性投资负债规模。激活民间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和集约利用,严格按标准限量供地,提高新批投资项目的供地率和开工率。二是推进外贸转型。着力提高纺织等传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支持机电、化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强出口品牌培育,自营出口95亿美元以上。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鼓励企业建立自备型保税仓库,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健全公平贸易预警机制,加强对纺织等重点出口产品和欧美等重要出口市场的监测分析。探索建立进出口商会,增强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扩大消费需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困难群众生活补贴与价格指数挂钩制度,探索建立城镇职工薪酬稳定增长机制,改善群众消费预期。加强县(市)商业网点规划,在镇镇都有连锁超市的基础上,实现村村都有放心店,并逐步向学校、社区拓展,构筑全社会放心消费网。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精心组织“休闲江南、古城绍兴”旅游年系列活动,接待游客争取突破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扩大消费信贷,规范发展房地产市场,培育教育、信息、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四是发展循环经济。在纺织、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产业循环链建设试点,制定重点行业能耗标准和考核体系,探索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办法,开展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活动。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化,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重点培育50家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启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袍江工业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政府、企业、院校协作机制,联合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点实施100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抓好浙江省纺织研究院、中纺院江南分院和染整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绍兴技术转移中心作用,抢占纺织科技制高点。完善和落实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政策,建设人才公寓,优化人才生活和创业环境,降低企业使用高素质人才成本。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大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快中心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越城组团功能,加快迪荡新城开发建设。以中国轻纺城改造升级为契机,提升柯桥组团发展水平。推进袍江工业区二次飞跃。加强镜湖新区保护建设。全面建成小舜江二期和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加快曹娥江大闸、诸永高速绍兴段、鲁迅故里二期、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国绍兴黄酒城和500千伏绍北输变电等工程建设,力争嘉绍高速、绍诸高速、越王城保护工程开工。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改造和中心城市组团间的交通连接。改造旧住宅小区,创新社区管理。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整治市容环境。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新建特色农业基地20万亩,新增外建农业基地30万亩。积极实施 “农民信箱工程”,加强农业技术研究,改革农技推广体制,促进科技兴农。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造提升块状经济,积极扶持家庭工业,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继续实施农民转移培训工程,培训农民10万人次,转移6万人左右。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移民下山,促进山区发展。编制全市村庄布局规划,适时实施行政村整合。新建全面小康示范村35个,完成300个村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各项政策。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建乡村康庄公路800公里以上,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0%。继续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8万左右。

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业绩考核体系,加快形成权责统一的国资监管新体制,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继续鼓励企业上市,加快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建设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展招投标中心产权交易功能。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组织境内外对接招商活动,推出一批重点招商项目,促进外资与民资的互动发展,争取实到外资10亿美元。完善开发区功能,提升发展水平。鼓励出口企业境外投资、建筑企业境外承包工程,争取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达到1.8亿美元。

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各类基层文化创建活动。加快科技馆、综合档案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改造鲁迅文化广场。精心组织祭禹、纺博会等重大节会,全力承办中国越剧艺术节有关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规划建设兰亭书法艺术园等文化特色街区园区,培育一批成长性文化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加强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为重点,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对其中的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和课本费实行补助。绍兴文理学院启动硕士授予权工程。加快绍兴中专、交通职校迁建等工程建设,力争越秀外国语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邮电学院正式挂牌。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市急救中心和传染病后备医院等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加快市游泳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建设。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推进计生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社会保障。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五费合征”工作。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做到即征即保。完善城乡分类救助办法。新建经济适用房12万平方米,增加廉租房供应量,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快改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二是整治环境污染。积极实施曹娥江、鉴湖、浦阳江流域及汤浦水库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市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绍兴县、诸暨市力争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县(市)。加快建设绍兴污水处理厂三期和诸暨、上虞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嵊新污水处理厂和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探索小舜江、曹娥江流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主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三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重视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努力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防控。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重视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深化“八创建”、“八进社区”活动,确保全面达到“平安市”创建标准。建设外来民工公寓和学校,切实解决新时期的劳资纠纷和欠薪问题,改善外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经济社会运行的监测、评估和预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发展。改进政府投资管理,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服务效能。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改进机关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廉政教育、监督和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促进勤政廉政。

5.绍兴调研报告 篇五

为了进一步借鉴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11月中旬,我们第二调研组赴宁波、绍兴和杭州三市就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关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参观考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很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塑造精品项目,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

宁波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近年来,主动接轨大上海,着力发展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大力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建成了天一广场、月湖公园、会展中心、万达广场、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宁波书城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提升了宁波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了宁波的大开放和大发展,充分领略了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气魄和风采。参观考察的天一广场作为宁波市最大的城市中心商业广场,是宁波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广场总占地面积19.6公顷,主体建筑有22座欧陆风情浓郁的现代建筑群组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围合式建筑群中央为3.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和6000平方米的景观水域。广场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被誉为宁波的商业航母。景致通透的广场建筑、一池碧水、一片城市绿地,使天一广场充满了现代的商业气息,也给市民提

供了一个开放的、参与性较强的城市客厅。

城市各类建设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项目的品质的好坏对于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整体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应。高品质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对塑造现代城市景观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因此,我们要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坚持“请名家高手、出名作品”的思路,着力打造“精品建筑”和“精品街区”,以此带动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如对城市重点区域和标志性地段进行重点城市设计,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进行规划设计指导或直接进行整体设计,制订操作性和实施性强的设计导则,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环境小品等提出引导性要求,为建设精品城市提供规划指导。

二、强化文化整合,打造城市独特魅力

绍兴是个具有浓郁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俊贤人杰代出。作为首批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众多的文物古迹水乡风貌串联起来,形成具有浓郁江南古城特色,彰显着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绍兴以名人故居保护、开发为切入点,突出打造独特的名士文化,彰显了城市特色。参观考察的鲁迅故里,是在原来鲁迅祖居的基础上,将周姓后裔搬迁,整合出一片鲁迅故里特色文化街区。整个文化街区的打造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开发,深入挖掘鲁迅故里的精神文化价值,成为立体解读鲁迅精神的文化场所,成为绍兴地域形象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的打造需要整合好文化资源,选准文化资源整合的切入点来打造城市特色,才能张扬城市个性,只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营造城市的文化环境,以文化塑造景观,以景观展现文化,努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景观。在工作中应突出三个层次的文化挖掘。一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延伸历史传承。二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三是精心创造现代文化,着力打造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融合、协调的城市街区。

三、保护与开发共生,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杭州的由衷赞美。参观考察中深深感受到杭州的特色人文、自然景观与现代城市景观有机融合,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参观考察的西湖景区及周边区域是以一种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路,在历史和自然环境中对城市进行的可持续开发建设。重点片区的开发以文化为推动力,以城市经营为手段,借助西湖山水的大背景,通过区域景观环境的再营造,带动地块的开发建设,达到了保护遗址、彰显文化、商业开发、推动旅游的契合,给城市风貌增添了新的亮点,形成了一个相互融合,统一协调的整体,提升了城市的建设品位。如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修复和改造,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

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

6.绍兴市聋哑学校见习调查报告 篇六

此次我们见习所在的绍兴市聋哑学校,创办于1947年4月,是面向小学到高中聋学生的封闭式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其中职高班两个),114名学生,34位教职员工。目前,学生主要来自绍兴县、新昌县、嵊州市、越城区,以及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学校“重德育、抓科研、强技能”,致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善沟通、爱学习、有技能、会生活”的残而有为的新型聋人。

一、聋儿童认知发展现状及成因

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儿童。1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社会交往及认

知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通过特殊学校的针对性教育,这些学生拥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在实践能力上较正常学生要好。

我组所在的见习班级为聋哑学校康复班五年级。这些孩子大概年龄在十四五岁左右,大部分孩子在治疗之后可以听到一些声音,极个别孩子矫正听力良好,可以进行日常的言语交流。因此比起该学校其他班级的孩子,这个班的孩子学习能力比较强。而相比正常儿童,他们的认知发展有些延迟。

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注意、语言、思维和记忆等多种因子,它的基础是感觉和知觉,核心是抽象思维,是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事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Hollos与Cowan曾提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互动关系的“门槛假设”。即观点采择需要一个最小量的互动经验为前提条件。由于聋儿童听觉能力的缺乏,导致社会互动经验的不足,从而造成观点采择能力的不足。加之,学校采用封闭式的教育,将聋儿童与外界隔离开来,使其交往范围缩小,交往对象局限于聋生之间,接受到的信息范围狭隘,他们的社会经验增长较慢。因而比起正常学生,这些聋学生的心智较为不成熟,社会交往能力弱。不能与他人正常的沟通自然而然地使得聋学生的语言能力呈现出劣势。印象深刻的是,班里五年级的孩子很多人不知道“蛋黄”是什么意思。据该班语文老师说,这些孩子在低年级时表现出明显的语序混乱,以及句子脱离现实逻辑的现象。诸如把字句的造句会写类似于“我把椅子放进铅笔盒里。”套用老师讲的主谓宾格式,而句子的真正含义很难理解。在高年级阶段,孩子仍然不能掌握词语辨析。其原因是当他们在习得新词语时,会提取该词的主要意思,与旧的的词相联系,而一些细节的用法由于难以用手语表达,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展现出来,从而不能习得。譬如,该班成绩突出的孩子用“兴致勃勃”一词造句也会出现“我兴致勃勃地在校门口等爸爸来接我。”他只把握了“兴致勃勃”这个词有“高兴”这层意思,而不知道这个词具体要用在某项活动参与中。在课程中,带领孩子把握字词以及句子的意思是上课的主要内容。有些语言基础差的孩子会用手语逐字地表达字词,而没有办法整体把握文章含义。我认为聋儿童语言能力的匮乏主要源自于社会互动经验的缺乏以及手语这一语言表达形式本身存在的缺陷——手语只能表现简单基本的词汇,并且情景性较强,而抽象的概念难以用手语表述。

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皮亚杰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聋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影响的是形式运算阶段。也就是说聋儿童在抽象思维发展较一般孩子落后。在聋校教材中,五年级下册的孩子采用数学教材难度与普通孩子三年级的难度相近,教学进度也比较慢。据研究者发现,聋儿童在认知发展上比起正常孩子要晚大约两年。

类似于盲人听觉能力特别强的生理补偿,聋孩子在手眼协调、知觉辨别和表情表达能力

上有特别的优势。由于语言能力的匮乏,聋儿童在表达自己观点时需借助手势,肢体动作以及表情。在二、聋儿童的心理咨询过程与方法

7.绍兴花边 篇七

绍兴花边,又名万缕丝花边,是一种以棉线为主要原料,经过手工挑绣或编织而成的装饰性镂空工艺美术制品,是刺绣的一种,亦称“抽纱”。

绍兴花边工艺从20世纪初欧洲传入绍兴萧山,制作工具仅为一根针和线,依托挑绣工的飞针走线,千丝万缕而成。主要品种有万缕丝花边、镶边大套(万缕丝和织物绣花相结合)、万缕丝锭织花边、辫子万缕丝和机织网扣等产品,应用于台布、窗帘、盘垫、床罩、枕套、手帕、服饰,是极具观赏性的工艺日用品。

绍兴花边以其设计新颖美观、挑绣层次分明、图案结构对称、色泽素雅隽美、地方特色浓厚见长,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与国外工艺美术技术集于一身的传统手工工艺美术品,被誉为“一根线艺术”、“中国的骄傲之花”。产品远销海外,在世界上负有盛誉,先后被评为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优秀出口产品金质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8.绍兴:突“危”蝶变 篇八

嫩绿的小草,清香的兰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绍兴焕然一新,生机盎然。“水”在生意人眼里,有“财源滚滚”的意思。这一天,首个中国纺织品牌展贸示范基地——绍兴轻纺贸易中心隆重开业。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时隔千年,我们依稀感触到绍兴的魅力与激情。这座素有“中国纺织第一县”的绍兴,在全球金融危机“阵痛”中,依旧“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蜕变着自己美丽与活力。

政企联手:“春天”来了

2008年9月29日,由于资金链断裂,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PTA龙头企业,“华联三鑫”突然停产。随后江龙控股集团等也相继陷入资金链困境,一时间,“绍兴纺织业不行了”的说法不胫而走。

“有一段时间,由于受宏观调控、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一些人对绍兴县继续发展纺织产业信心不足,对未来发展方向产生困惑。”绍兴县委书记徐焕明回忆道。“为此,我们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把脉。绍兴县纺织产业基础雄厚,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产业+市场这独一无二的优势使绍兴县没有理由不继续发展纺织业。”

纺织业在绍兴县工业中所占比重高达64%,为了使关停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和转型升级,绍兴县委、县政府按照“担保企业承担一点、商业银行让利一点、接受企业注入一点、当地政府扶持一点”的“四个一点”思路,加速推进企业依法重组。同时,出台有关奖励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避免连锁反应,将风险全力控制在第一担保企业范围内,千方百计保护现有生产能力。此外,通过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争取银行不随意抽贷,加强行业龙头企业的资金链保障,“华联三鑫”、江龙控股集团等企业相继恢复生产。

绍兴县经济出口依存度高达70.7%,而纺织品出口比例占93%以上,保持绍兴贸易市场的稳固,对纺织业转型升级和稳健运行至关重要。在内销上,绍兴县委、县政府加速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步伐,积极引进名牌企业和大的贸易商,举办大型展会活动等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外贸方面,积极开展“双百双十”工程,促进外贸转型。通过引导、发挥出口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巩固欧美等高端市场,拓展拉美等新兴市场。

“国家有困难,企业家要时时想着为国家分忧。我们今年不仅不裁员,而且还要增加投入,给职工加薪。”66岁的章传兴是绍兴县永通印花有限公司和永通丝绸印染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老总。他激动地说:“绍兴纺织业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只要能活下来,就能挺过去,最终一定能站起来。”2008年,他的两家公司产值达到4.28亿元人民币,出口2000万美元。他预计,今年公司总产值将达到4.8亿元人民币,出口将达到2180万美元。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动荡,市场萎缩,章传兴仍然投资4800万元引进高效、无污染的数码印花机,建起浙江最大的数码印花加工中心。在有的企业纷纷倒闭,利润缩水的时候,他的数码印花产品却格外受追捧,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订单已排到今年5月份。

尽管在国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2008年绍兴县纺织品出口仍然达到了59.29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2%。金融危机给绍兴纺织业带来了严峻挑战,但是,很多纺织企业逆势上扬,通过增加设备投入、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来增强出口竞争力,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坚强、有活力。当地政府,在关键时刻用于承担责任,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保驾护航”,绍兴纺织业走出了一条崭新的新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暗淡”的绍兴的纺织业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土地”依旧肥沃

纺织业是绍兴第一大产业,全市GDP一半以上依赖于纺织业的贡献,其中面料、化纤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位于柯桥的中国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市场客流量10万余人次,常驻的国外采购商达600余家。仅2007年,绍兴中国轻纺城的市场成交额达572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绍兴凭借着“完整产业链+大规模配套市场”的巨型二维架构,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纺织第一县”。

说到这些,绍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冯建荣高兴地介绍说:“绍兴的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目前绍兴已经形成了从上游的PTA、聚酯、化纤,中游的织造、印染,到下游的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这样一个完整的纺织产业链。绍兴的纺织‘产能最大’。化纤原料、化纤面料的年产量占全国的1/10、出口额占到全国的近1/3。印染布年产量139亿米,每天产出的印染布能绕地球一圈,占全国产量的1/4。绍兴的纺织‘市场最大’。柯桥的中国轻纺城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产品专业市场,日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绍兴的纺织业‘设备最先进’。绍兴汇聚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织造、印染设备。”

为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绍兴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绍兴县“立业之本、立城之本、立县之本”的战略工程。谈到绍兴纺织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介绍了中国轻纺城正在进行中的规模浩大的“二次创业”项目——“南北中西”四大市场区域合理错位发展的战略。所谓“南”,就是加快南部老市场区改造步伐,使之成为以服装面料为主、服务功能完备的传统交易升级区。“北”就是加速柯北新市场区建设,力争在五年内初步建成集服装服饰辅料、家用纺织、产业用布、纺织机械和相关配套产品,延伸市场在内的创新拓展区。“中”就是抓紧中部市场区二期建设,适度扩大规模,使之成为以现代交易方式为主的纺织品国际贸易区。“西”就是完成西部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改造升级,使之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纺织原料龙头交易区。总体目标是把中国轻纺城建设成影响力大、辐射面广、产业带动性强的国际性纺织品专业市场。

如今,在业内流传着一句,“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看绍兴”的顺口溜,可见绍兴纺织业的地位之重要。相信,在这片肥沃的纺织“沃土”上,明天的绍兴纺织业一定会蓬勃发展,历经风雨而壮大、变强。

专业市场将成行业发展支柱

“中国经济增长75%靠内需拉动,目前外贸受阻,我们就要从内部挖潜,在内需市场做文章,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这里面纺织服装市场专业市场大有可为。在落实纺织行业振兴规划的过程中,内需有望保持稳定发展,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在“新一代纺织专业市场发展趋势主题论坛”上表示。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绍兴纺织产业和专业市场之间“默契”,成为绍兴纺织业生存制胜的法宝。中国轻纺城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依托型”专业市场。它能够承接并支持产业链中任何环节所需的原材料和产品的本地即时交易,这其中大量的是中间产品。这就使得产业和市场之间的衔接近乎于“无缝连接”,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物流、

交易成本,市场的交易量也很容易形成海量规模,市场能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如“柯桥纺织指数”就是由市场交易信息衍生出的“信息产品”。

“一旦这种无形的‘信息产品’有了权威性,成为业界不可或缺的参照,那么专业市场对绍兴的贡献将大得无法估量。话语权、注意力、影响力、标准等软优势便会随之产生。由产业市场进而衍生的优势,无疑是一个区域面对外来冲力所抵挡的强大生命力。它的对一个行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秘书长钱晋介绍说。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不断升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早已由过去意义上的传统市场,转化成内需市场中的中坚力量,成为我国纺织业大流通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专业市场无论是经营理念、业态规划还是功能设计、服务体系,都正朝着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商务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专业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不可获取的中坚力量。在这种形势下,绍兴轻纺贸易中心以展贸型专业市场的身份出现,必将会给企业和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

开启“名品进名店”新模式

“绍兴轻纺贸易中心为我们开启了专业市场的新模式,更我们处于当前危机下的纺织业带来了希望。做好‘名品进名店’,意义深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颁发绍兴轻纺贸易中心“中国纺织品牌展贸示范基地”牌匾时激动地说。

作为绍兴县“611”工程之一和绍兴县“北大门”的商贸重点项目,绍兴轻纺贸易中心的诞生是对绍兴商贸三产业态的有力推动和促进。展贸中心这种交易模式,是交易市场升级换代的必然产物,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行业细分市场。但在绍兴,这种有别于原有交易模式的业态尚属首创,填补了轻纺城交易模式的空白,同原有市场交易模式相辅相成错位经营。最终绍兴轻纺贸易中心的目标是以轻纺专业区域、商务写字楼、精装修酒店式公寓、精品商务公寓等多种物业为框架,着力打造集纺织品展示、洽谈、接单、电子商务、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交易模式,最终成为‘天天都是博览会‘式的大型展贸中心。

据了解,绍兴轻纺贸易中心将通过纺织品采购中心、纺织品会展中心、纺织品服务咨询中心、纺织品牌推广中心、纺织行业人才中心、纺织品物流中心、纺织新技术交流中心、纺织品国际贸易中心等八大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着力打造集纺织品展示、洽谈、接单、电子商务、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交易模式。

当天,记者在参加绍兴轻纺贸易中心开业庆典时惊奇地发现,经营商户入驻开业率已达90%,而且入驻的商户有很多是国内外纺织品牌面料企业。“目前,广州中大、江苏盛泽、福建石狮等国内纺织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大部分已经入驻,绍兴轻纺贸易中心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品牌面料企业总部集中区。”绍兴轻纺贸易中心副总经理罗超介绍说,此次招商工作出奇地顺利,多家国内外品牌面料龙头企业先后登陆绍兴轻纺贸易中心。

上一篇:这也是课堂作文五年级下一篇:优秀满分作文带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