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音乐的认识

2024-07-28

我对音乐的认识(精选11篇)

1.我对音乐的认识 篇一

浅谈我对音乐的认识

音乐是个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啊,它是一种语言,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一种不分国界的人都能听懂的语言。它是语言,但是一些功能已经超过了语言。我为什么这么说啊?各位想想,为什么奥运冠军们可以流血流汗都不流泪,站在领奖台上唱国歌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要流泪啊?非常简单,这就是音乐的号召力了。我们唱《歌唱祖国》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爱国的情愫,但是我们听一个人说一百遍“中国人要爱国”却无法产生这种感情。这就是音乐的功劳了。

古代的时候,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他说:“三月不知肉味。”听了一个音乐,竟然可以三个月都不吃肉啊。何以至此?“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就是我没有料想到啊,对于音乐的欣赏还可以到达这么高的水平。孔子就是一个音乐欣赏家,他可以为了欣赏音乐三个月都不吃肉。现代虽然没有这种为了一场音乐会三个月吃斋的人了,但是我说现在的音乐啊胜似良药。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医治忧郁症,可以使一些烦躁的人静下心来感受这个世界。所以我说音乐对人来说就是一种最贴心的语言。

开心的时候,听点儿快节奏的音乐,可以延续快乐;伤心的时候,听点儿舒缓的音乐,可以忘掉不愉快的情绪;烦闷的时候,听点儿摇滚乐,可以一解心中的不爽,受惊的时候,听点儿轻音乐,可以平静自己心中的波澜。这就是音乐,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人天生就是喜欢音乐的,自打人一生下来,对这个世界的第一次碰面,这个新生命对地球的第一声问好,就是用音乐来完成的,哭也是一种音乐,它是表达悲伤或者不适心情的一种音乐。所以说语言也是音乐,江南的语言就是“吴侬软语”,听起来很悦耳,是一种享受。

每次听苏州评弹的时候,我都听不懂那个穿大褂的叔叔在说什么,但是我觉得就是很好听,跟一首歌一样,很轻柔的感觉。还有一个就是讲故事,为什么有所谓的“语言催眠”啊?就是语言可以把人的这个思维带到一个境界里去。所以说啊,语言跟音乐一样,是可以把人带入一个很神奇的境界的。我刚刚说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人类生下来就能识别的语言,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言又是一种有符号的音乐。

音乐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从最早的巴洛克风格的古典音乐,到后来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巨大成就,从鲍勃·迪伦到皇后乐队,从皇后乐队到LACRIMOSA,都是音乐在一步步进化的表现,但是它永远不会脱离本质,就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这些进化也象征着社会的变化,人类的变革。这样看来,音乐又是一个见证者了。

音乐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们身边的东西。你摸不着,但又离不开,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但是如果正式的谈论音乐,音乐音调是有组织的、有明确数比关系的乐音运动形态。它以人声或特殊的人造工具(乐器)所产生的特殊的音响作为物质媒介。音乐音调直接诉诸人的听觉。它在时间中运动、展开、呈现,具有一去不复返性。音乐音调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运动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印象和心理感受进行的艺术抽象。表情性是音乐音调的主要美学特征,它能够直接地、深刻而鲜明地表现和交流人的内心情感,激起人的感情、引起人的想象和联想,是一种情感的符号。

在原始艺术中,诗歌、音乐、舞蹈是三位一体的。“音乐在文化的最低级阶段上显见得跟舞蹈、诗歌结连得极密切。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在原始部落间很少见,也和在文明民族中一样。‘他们从来没有歌而不舞的时候,也可以反转来说从来没有舞而不歌的。’”只是历史向前发展,三者才逐渐分化独立开来。但是分来分去,文学和音乐,舞蹈和音乐,总是难舍难离,又合又分。器乐正是在为声乐和舞蹈的伴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对于器乐是如何从舞蹈的伴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问题,将另文讨论。本文主要讨论器乐是如何从声乐的伴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问题。

“原始诗歌首先是抒情的歌曲,有许多是赞美神的,诗歌中表达具体含义的成份很可能是后来才逐渐产生的,这和语言的发展过程相近似。动物的叫声主要是各种感情的反应,只能间接地表达某种含义。在人类语言中,很可能是先有表达感情的叫声,然后才有具有含义的内容的,叙述性的表达则更晚一些。”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正如鲁迅认为的那样,是在“哼唷哼唷”中诞生的,两者没有谁先谁后的关系。即使两者分化独立后,也总是又合又分,难舍难离。著名诗人公木在《诗歌之路》的序中认为,“在古代,诗不必是歌,所谓歌,包括诗歌与乐歌。凡成歌之诗源之歌诗,凡不歌之诗谓之诵诗。诵诗从歌体中分离出来,又经常补充着歌诗。诵诗从歌诗中分离出来,又最后演变为诵诗,二者同时存在,并行发展,又互相影响,不断转化。”也就是说,结合与分离是诗歌与音乐发展的两种趋势,二者同时存在,并行发展,又互相影响,不断转化的。公木认为,“诗歌与音乐相分离,是基本趋势,在全部诗歌演变当中,诵诗是主流。因为只有到诗歌从音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独立形式,才能把语言的机能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诗歌语言诗化过程,是在诵诗出现,并经过唐建安的高度发展,才完成的,建安,盛唐,两个高峰,主要成就都在诵诗方面。”当然,“歌诗之路也决不容忽视的,因为诗歌与音乐的相结合,是另一趋势,汉魏乐府,唐宋词,元明曲都说明了这一点。”刘尧民在其《词与音乐》一书中,对诗与乐之关系演变,作了这样的概括:“中国从古到近代的制曲方式,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是以乐从诗,后一阶段是以诗从乐。就其中诗乐相结合的方式,又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上古以至于汉代是„以乐从诗‟,先作好诗,然后跟着诗歌的节拍来制曲。汉以后至唐是„采诗入乐‟,因为从汉后诗乐分途,不能不采诗以合乐。从唐以来是„倚声填词‟,先制好曲,然后跟着音乐的节拍来作诗。”诗歌与音乐这种深远的历史血缘关系说明,二者是在长期的又合又分,又分又合的相互影响中互为生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各自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对方的影子。从音调这个层面看,诗歌韵律形式的抑扬顿挫的音韵渗透着音乐的和谐美。在音乐的调式、风格、表情音调中,同样可看到语言音调对音乐形式的影响。这是我们在分析诗歌与音乐关系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方面。

诗歌和音乐毕竟是经过长期的独立发展,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是我们在分析诗歌与音乐相互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从音调来看,诗歌语言格律形式的音调虽然也体现一定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有规律变化的形式,但是诗歌语调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变化不是建立在精确的数比关系上的,它只是一种近似值,因此在音律上没有形成精确的严密的体系。而音乐的音调则不同,它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选择、提炼,逐渐形成在高低、长短、快慢、强弱和音色上精确的数比关系的乐音体系。“从音乐发展史上来看,在极其多样的音响世界中,不是任何音响都能用来构成音乐。只有经过人类的音响实践,依据音响的科学基础,历史地形成具有一定音高关系和特定音响体系的各音,才能用来构成音乐。”由此可见,音乐的音响体系是对自然音响和语言音响的一种更高的选择、提炼,是一种更具抽象力和概括力的声音体系,是一种纯声音的艺术形式,这是音乐的音调与语言的语音的本质区别。在音调的作用上,诗歌音调始终是为表义服务的,不能脱离语义的制约;而音乐的音调则完全不同,它已获得独立的形式价值。如果说音乐音调有一部分是源于对语言音调的概括抽象的话,它也是在扬弃了语言音调中语义的一种结果。因此,它不依附于语义和其他任何要素,乐音通过本身有组织的运动就能表达音乐的内容,特别是能表达人的情感内容。正如苏珊 朗格认为的那样,它是“人类情感的符号”。“„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情感形式一—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一致恐怕不是单纯的喜悦与悲哀,而是与二者或其中一者在深刻程度上,在生命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强度、简洁和永恒流动中的一致。这是一种感觉的样式或逻辑形式。音乐的样式正是用纯粹的、精确的声音和寂静组成的相同形式。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11)苏珊ž朗格道出了音乐音调与诗歌音调最本质的区别。这正是“嗟叹之言”(诗歌语言)之所以显得不足,而需进一步求助于“永歌”来使其还没充分表达出来的“言”中蕴含的情感内容通过音乐的音调得以进一步的揭示的原因。这也正是“嗟叹之言”在情感力量推动下向“永歌之言”转化的一种内在的要求的必然趋势。

2.我对音乐的认识 篇二

一、教学过程中交际的主体、客体

教学过程中, 交际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物质 (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 。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 但都是组成教育活动的承担者, 都处于主体地位;英语教学内容是指教师选择、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语言信息, 是英语教学的客体;而教学物质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体。教学媒体把教学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准确、快速地传递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这四个交际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 不是简单地凑合在一起,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交际结构, 各自发挥着自己独立的作用。教学中, 各交际要素完美组合, 可以让课堂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 主体——教师与学生。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过程, 交际双方都是主体。交际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同样, 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这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的, 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是平等的。教和学构成的交际活动是师生相互联系的纽带。他们之间具有互动性, 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影响, 学生的主动状态、情绪反应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因此, 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投入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另外, 教师还要巧妙地安排英语教学步骤, 与学生配合默契地进行交际,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才能享受到与人交际的乐趣, 从而增强主体意识。

(二) 客体——信息。

在教育的认识活动和实践中,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 即主体活动指向的共同对象。教师向学生提供要掌握的知识信息, 该信息就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对象, 是英语教学的客体。

英语教学是学生掌握某种语言项目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许多具体的信息传递和接收步骤构成。从信息论的观点看, 在教学交际过程中存在传递、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学生自身多向传递教学信息, 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 多向传递教学信息的交际形式是我们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向。

教学的步骤是输入—操作—输出。教师所输出的新语言信息要以大多数学生能理解为起点, 学生接收这一信息后, 需要进一步理解所输入的语言信息, 通过操练, 对该信息进行编码和转换, 使输入的语言信息顺利进入记忆。英语课堂上的小组活动, 能促使学生把新获得的语言信息的结构与功能高效率地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以备检索。课堂上模拟真实情景, 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等就是语言输出。通过模拟交际活动, 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的交际价值和语言交际功能的实际意义。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 强化了所学内容, 巩固了认知成果, 发展了认知水平。整个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输入信息;教师输出信息;经过变换, 学生通过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学生经过对信息的储存、变换, 输出信息, 这信息又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自己;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进行自省和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评价, 可以获知教学的成败, 可以看到自己的教学进度是快还是慢, 内容是深还是浅, 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 深入教材。

二、教学交际的特点

(一) 非言语交际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上, 师生都在相互影响, 沟通彼此的意向, 以对方活动为准来调节自己的活动。教师的眼光环顾全场, 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 那么, 学生就不会产生“局外人”、“被冷落”的感觉, 而会时时刻刻感到自己和教师在很好地交流。教师的姿态——一个有意识的手势, 一个有意识的侧身、动作或表情, 同样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 使他们意识到老师就在他们中间, 同他们一起学习。教师的指向、微笑, 又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亲近、教导。这一切, 都会使学生感觉到他们和教师同在一个课堂上活动, 而且配合默契,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 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与定向。

人类为了不断地同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便在生理调节系统的基础上, 形成、发展出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交际能力。作为个体心理之一的交际能力, 同其他个体心理的区别在于, 它对社会交际活动的进程及方式直接起调节、控制作用。交际能力属经验范畴, 是系统化、概括化的个体经验。交际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技能, 它们是交际活动中自我调节机制的组成部分。

3.我对体育的认识 篇三

一、锻炼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奎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但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几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今的人类,竞争意识强,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满足于成功的喜悦,却惧怕于失败的苦楚。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许的不顺都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取的,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应该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我的体育课总是在比赛中进行。在比赛的结果评出优胜。一开始,失败者欲欲寡欢,似斗败的公鸡。但是,很快地,在他们未能尽情细尝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他们渐渐发现,原来失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而自己还曾经为此精神颓废,是多么不应该呀。这也使他们对失败有了全新的认识.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才能迎来更为辉煌的成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收益匪浅,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

4.我对法律的认识 篇四

法,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它仅仅是特别具体的、特别规范的一些条文,认为学法学只是死记硬背大量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法规,只要背的多就能通过一系列考试,就能当一名律师,然后就能很好的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推动国家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来以为法律是个文绉绉的东西。但进入大学后,通过老师给我们讲授法学专业认知课和自己从图书馆里看书等,我对法学改变了看法,并对法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即法学部仅仅只是背诵一些法律条文和法律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并熟练的掌握法律背后的道理,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制定这种法律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无穷尽的文字,却不能像文学,绘成画,酿成诗。你永远无法从一本法律书籍上找到一张照片,一幅插图,甚至一张维恩表。貌似是学法律的人不允许法被人那样亵渎,不允许法与花花世界同流合污。

通过老师们给我们讲授法学专业认知课,我感受特别强烈。首先是对法学专业目前的就业状况的讲述。对于这一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我们的国家——中国,我认为真正开始法制建设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开始的,也就是邓小平副总理掌权后后开始并逐渐走上法制建设的轨道。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那个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年代,国家法制建设处于一种瘫痪状态,我们迫切需要一系列法律来稳定社会。给予这一社会存在,于是国家领导人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即要建设法制社会,这些政策的出台,立刻在全国掀起了法学热,可以说法学在当时绝对是热门专业,为什么?只因当时缺少法律人才并且国家又出台相关政策,法学毕业生都被分配到法院、检察院等单位。这让大量学生们疯狂的去学习法学。从那时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多次修改宪法,并且出台了很多种新法律,如《物权法》、《婚姻法》等。

法,在两年前于我似站在巨人脚下,而它高高在上的俯视,让我不禁羞红了脸承认“我不懂你”;此时的我也算懂了他的一二,触了他的皮毛,让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法律的血液 实在不能否认,学习之初,我抱怨了一条法律理论的解释有太多种,譬如,犯罪的要件,我国(苏俄法系)有犯罪构成,大陆法有该当构成要件、有责性、违法性,不嫌乱还有英美法系;对宪法的定义,一家就成一言;民法中基本原则的理论,又有人孜孜不倦的提出不同意见„„

然而这些“百家争鸣而没有独尊儒术”的现象正是法律的魅力所在。如果一个社会科学的一切都成了定论,那还有什么可使它作为“社会科学”而骄傲的呢?社会科学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前进的,是依附其他研究而研究的,它不仅不能脱离社会,更不能脱离社会的主体:个人。这些丰富多彩的看法、观点就像血液中种类繁多的维他命,正是有了它们,人才得以健康的成长,正是有了它们,中国的法律界才得以鲜活。所以我们应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法律拥有着这样的血液,在新陈代谢中更新,就会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二、法律的轮廓

作为一门科学,数学几乎用不到其他学科的东西,只有去其他学科借用它做“工具”的份儿。对于物理,研究它也只需物理基础和数学知识。它们对其他学科没有太多倚靠,没有太多联系,也没法用其他知识的相似性助于理解。它们都是有轮廓的科学。

然而,法律是没有轮廓的,没有绝对边缘的,它可以无忌惮的与其他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法律离不开经济,因为经济基础是法的本原;法律和政治分不开,因为我国的政治体制、国体都是由我国宪法构建的;法律也不能和文化脱节,因为不同地区的人民孕育出不同的乡土文化,研究好习惯法也是维护国家团结、促进民族友爱的肯綮。关于科学发明、学科研究,民法中有知识产权法保障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诞生的智力成果,法律的保护使人们更敢放手去做,放手去追梦,如果没有法律的庇佑,这些雨点般的智慧怎敢展现在社会大舞台上呢?所以,法律是联系在各个学科之间的,换句话说,一个只懂得法条的人是无法仅靠法律课堂上的知识立足社会的。

三、法律的内核

法是刀子嘴豆腐心,它表面写着严峻的法条,司法上却往往是带着谦抑的微笑。法是严父厉母,他愿扮黑脸做打击贪官的打狗棒,国家权力的限制人。法是严明的老师,被誉为公民的权利书„„但我觉得,我们的法也是两面派,口惠而实不至,宪法第22条第2款说了“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现实生活中政府却常常为了发展经济建设而忽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第27条第1款又说“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可由于它的声音并未让所有的官员听到,甚至一半都不到;国家机关既不精又不简,甚至拖沓像块赘肉。甚至发生了“钱云会”这样的案子,他明是秉承了27条第2款的精神,却反被机关内的黑幕陷害,落得不了了之。

不过,开诚布公的说,黑锅似乎也不该让法律本身来背。法本身是一纸条文,如果不执行,恐怕它什么也不是。就像十二铜表法,它不是现在还摆在那里吗,可是它还具有效力吗?是人决定了它的效力,是人决定了它是谁。它的内核只是它本身具有的,它的力量还是在于赋予它身形的人类。

四、法律的力量

我认为,法律应该有明确性,司法应该有说服力。

刑法课上常常提到“口袋罪”(即在某条文后出现的“和其他„„情况”并没有附加的限制)。“口袋罪”的出现使法官有了用自己的道德观念裁判当事人或行为人的可能。这就出现漏洞了,难道法官和常人的道德观念有等级上的区别吗?或者法律的神圣地位能由法官替代吗?法官难道与常人不同吗?如果相同,那么谁都可以去当法官了;如果不同,那又要怎样证明法官的道德观念比一般人的就要准确呢?因此,为了“法律至上”,首先立法应该明确。

其次,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司法部门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们都知道,如果法律不被执行就是一纸空文,也正是这才使我上一段的论述成立。司法不仅在执行法律,更是在述说法律。如果它把自己当做法律去裁决了,和上面的法官的悖论有什么不同呢?法律不仅需要执行,更需要“依据”它执行,只有司法机关都信奉法律了,民众们才有可能信仰法律。

到目前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虽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因为毕竟不在同一起跑线,并且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的不同,几乎没有可比性。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国的法制建设用三十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制建设用一百年才走完的路。虽然我们现在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还有缺漏,但我们应该为我们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感到欢欣。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分析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看到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当时学法的学生很多,导致现在我国法律人已接近饱和状态,导致现在法学专业不好就业,成为冷们专业。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冷门专业和人们专业都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我们法学学生摆正心态,肯吃苦,能努力,拿出长征精神,登上法学金字塔的顶端,我们一样可以找到好工作,一样可以在法学领域傲视群雄。才能为我国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5.我对党的认识 篇五

刚刚过完了,我们党的生日,再一次祝福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快乐!

9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9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在这90年里,我们经历了抗日战争、开国大典、香港澳门回归……我们的祖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党

——中国共产党。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今天,它碰到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无数党的英雄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每当读起他们的故事,我都眼睛湿润,他们以无上的心得谱出一首感人至深的党的赞歌。他们是战士黄继光,他们是党的领导方志敏,他们是新时期的书记孔繁森~~~

记得10年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后面由于种种变迁,总是没有及时的加入她,今天,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了。我知道,我必须为党尽自己的一份力,除了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还要努力学习,用最优异的成绩报答党,为以后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而拼搏!我坚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6.我对党章的认识 篇六

我对党章的认识

通过对党章的深刻学习,这使我对党有了更新的认识,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信仰,也不能没有追求。一个人只有建立了自己人生道路上正确理想航灯,才不至于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偏航,才不至犯错误,而造恨终生。这使我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优秀的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表述了“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前瞩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发展,是我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同时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三个重要思想.这四个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事业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这次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而且明确了奋斗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我们的共产党员从容地走上了第一线,他们充分发挥了党的优良传统,不惜抛弃家庭,甚至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大众的安宁.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共产党员,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虽然我现在是一名党员,但是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收获

7.我对初中音标教学的认识 篇七

一、音标教学需要重视

初学英语者往往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 因而不会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 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 结果记忆效果很差。如果初一不打好语音基础, 往往导致学生念不准单词, 缺乏拼读能力, 学习兴趣锐减, 最后只能放弃不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两极分化现象虽然出现在初二, 根源是因为在初一的教学中没有把握好语音关。事实证明, 没有良好的语音基础, 学习英语就会困难重重。因此, 教师要重视音标教学, 让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和发音规律, 获得自我拼读的能力, 为日后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音标教学需要方法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 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音标教学是一种描述性的教学, 描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生动、易懂好记, 传统的音标教学资料讲解过于啰嗦, 并且没有突出要点。如果看那些音标教学资料, 往往不得要领。那么, 怎样有效地进行音标教学呢?

1. 音标概念的引出要形象、生动

学生学习音标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学生:音标就像汉字的拼音, 拼音中的声母与韵母结合就可以读出每个汉字的发音。英语单词也可通过音标的组合来拼读。同样音标也有元音与辅音之分, 只有掌握了音标拼读和音标、字母的对比识记, 才能更容易地记住单词。学会了音标, 今后学英语就会很容易、很轻松。

2. 音标教学与字母、单词相结合

在教学音标时, 从归纳字母读音入手, 开始逐步接触音标, 让学生逐渐掌握字母与音素的对应关系。如在教学音标[ei]时, 让学生找出含有[ei]的字母A H J K Z;如在教学音标[e]时, 让学生找出含有[e]的字母F L M N S X Z, 这样, 学生就很容易掌握音标的发音部位和感觉。在单词教学时, 教师应适时地教给学生掌握字母 (形) 在单词中的读音 (音) , 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如五个元音字母A E I O U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 字母组合如ch, sh, sion, tion的发音等等。在教学中, 也可以用彩色粉笔, 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其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 加强了音形的联系, 提高了学生的拼读和记忆能力。在新词汇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国际音标和拼读规则让学生试读。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 既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复习语音知识又学会了新单词, 也省去了老师反复领读的麻烦。

3. 用教学游戏来摆脱枯燥

对于初中学生甚至成年学习者来说, 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 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不如通过以下玩玩赛赛的游戏来巩固所教知识, 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生动有趣的游戏, 能加快学生的认读, 促进他们的记忆, 并熟练拼读。“Which one is gone”就是挺不错的一个游戏, 教师先把音标分类整理好。例如, 把所有的双元音放在一起, 然后抽去一张, 问学生缺了哪一张。还有听音辨音游戏也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认读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人手一套音标卡片, 其中一人负责发音, 小组的其他成员则抽出相应的音标, 完全正确或正确数最多的获胜。利用音标卡片还可以玩很多种游戏, 例如给学生三分钟时间, 让他们组合出尽可能多的单词等等。其实音标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特别是拼读阶段, 不要觉得枯燥就敷衍了事, 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三、音标教学需要持续

音标教学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 还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教会音标的认读及拼读之后,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按照读音规则, 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不仅要会发音、拼读, 还要与旧词联系, 进行一些归纳, 培养学生自觉把单词、音标作音形比较, 掌握规律, 学会“听音知形、见形知音”的本领。

在以后的新课教授之前, 既可让学生查词典或查词汇总表, 也可让他们根据基本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给生词注出音标, 和正确读音进行比对, 预习试读。对特别容易混淆的音要不断纠错和正音, 从而确保句子的正确发音, 当然只有加强语调和情感的培养和熏陶, 学生的语音才会越来越好。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持之以恒, 严格要求学生。

学生一旦养成靠音标读准单词、靠读音拼出单词、自主运用把音标和单词进行比较的方法记单词等习惯后, 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提高了, 有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积极性就大为提高, 最终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

8.我对健身气功的认识 篇八

气功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运用吐纳、行气、服气、导引等操作方法,以呼吸自然之气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利于身心健康。通过健身气功的锻炼,从而达到养生保健,来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达到健身、防治慢性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疏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在哪里不通,哪里就会出现疼痛,就需要疏通各脏腑组织器官,如果得不到气血的供养和润泽,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健身气功的锻炼,可以促进经络疏通,治疗和消除各种慢性疾病。上个世纪50年代,我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浴血奋战三年,为了寻找有利的战机,经常爬冰卧雪,致使我得了风湿,全身关节疼痛。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根本无条件进行治疗。只有咬着牙忍着疼痛进行战斗。后来回到祖国,虽经过多方治疗,仍难以彻底治愈。现在稍遇有阴雨天气的变化,就会出现两条腿疼痛,酸软无力走路艰难,现在通过一年多的健身气功锻炼,我感到两条腿有劲了,爬楼梯膝盖不痛了,走路稳健了……这都是健身气功锻炼的效果。

二、调整气血。气血是人体的营养物质,如果气血供应不足,就会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气血受阻,产生脑血栓、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我于2002年8月曾发生过一次心肌梗塞,心肌下壁遗有陈旧性疤痕,有时还会出现心绞痛,要随时服用急救药物。现在经过健身气功的锻炼,心绞痛已经完全消失,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练健身气功不仅可以补益气血,还能理气和血,防治各种慢性疾病。

三、保持阴阳平衡。人体经常保持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如果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疾病。通过健身气功锻炼,可以调整阴阳失衡,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况。我由于颈椎狭窄供血不足,致使经常出现头晕、偏头痛,有时头晕的天旋地转,抬不起头、走不成路。经过坚持练健身气功,头晕及偏头痛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9.我对工作的认识 篇九

在瑞泰我是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而且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来到瑞泰已经快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让我懂得道理要比在扬农半年懂的还多。在扬农的时候干啥都有师傅看着,不会的师傅干,可是到这里我慢慢感觉到了工作上的压力,以后干啥都要靠自己了,我慢慢的对工作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如今,有不少员工把薪水作为他们选择工作的标准,把工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尺度,于是常常听到他们抱怨:“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就为这点钱,要那么卖命吗?”“市场经济要讲究等价交换,拿多少钱,干多少活。”他们总是想,反正老板给的也不多,所以只要能应付老板就万事大吉,没必要那么认真傻干。

这便是打工者的“哲学”,这种哲学在现实中无处不在,他们希望干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钱。他们的信念是: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样才不吃亏。“给多少工资干多少活”真的就不吃亏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两个真相:

首先,一个人在企业里工作,最终要获得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回答仅仅是金钱,固然不能说你错了,可是,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钱而工作,那就毫无意义了。工作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只是为钱而忙、为钱而奔波,那么这份工作也许很难让你获得快乐。除了谋生,我们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追求,比如成就感,比如同事之间的友谊,比如自身的成长和成功。马云曾在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员工大会上说:“阿里巴巴在创业初期,处境非常艰难,有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受不了苦的走了,嫌赚钱少的走了,剩下的都是一心希望阿里巴巴成功的人。结果,当初留下来的人现在很多都变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一个人从他的工作中若只获得薪水,而其他一无所得,那么他无疑是很可怜的。因为,他放弃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真正值得做的争情,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在工作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体现自我价值;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的时候,就表示自己热爱这份工作,因此在工作中自然就应该热情主动的去做;只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能发挥的才能和挖掘自己的潜力;不为眼前成绩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我们应在工作中和工作完成后总结经验,挖掘和发现存在和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与改进。要学会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工作要细致、负责、尽心尽力,而且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公司的利益不受伤害,尤其是特种做业的电工工作,一定要切记这一点。

在一项工作完成后的空闲时间里回顾一下自己做得如何?有哪些缺陷?在工作中是否存在不足?在这次完成的工作中学习到什么?自己给自己评分。吸取它人长处的同时也分析它人的缺点,看看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缺点,主动去克服和改善。对待工作不但要求自己尽善尽美,而且要求自己做得更好。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工作完成标准,并严格要求自己。正如知名企业海尔的精神:日事日毕,日事日高。总的来说,工作要热情主动,积极进取,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要有一种永不放弃的思想。那么你得到的报酬将是:积累的珍贵经验+良好的训练+成长和自我展现的机会+良好的声誉+薪水。

10.我对战争的认识 篇十

对于我来说,对战争最直接的感知来自于影片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战争场面。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这些画面带给我们的冲击无论是感官还是心灵上的,仍然强烈而震撼。

到底什么是战争呢?我觉得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定义。如我们在在《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中看到的,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进行的惨绝人寰的屠杀和欺凌是毫无争议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相反,我国军民奋起反抗,抵抗侵略的战争必然是正义的自卫战争。而从是否使用冷兵器的角度,可以分为冷战和热战。热战是军队的正面交锋,冷战更多的是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无辜的平民百姓。

战争无疑是最残酷的绞肉机,它使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百姓无家可归,国家樯倾楫摧。想起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用的是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使用石头和木棍打的。多么有讽刺意义的一句话啊!谁一旦热衷于战争,不仅会遍地树敌,更使自己本身倒退甚至毁灭,那还要战争干什么呢?

11.我对灵感的新认识 篇十一

第一,灵感不是一种思维方法,而是思维的结果。这一结论可以从灵感产生的过程得到说明:人们对某一问题产生注意,然后又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产生了一种要解决的“心理定势”,或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纬:“优势灶”,最后由于受到某种事物或情景的触发产生联想或启示而突然得到了答案。这就是灵感产生的过程。灵感产生的这一过程几乎被所有的人所认同。

由此可以对灵感作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在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受某种事物或情景的触发而突然发生的联想或启示。由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灵感的产生及灵感本身至少有四个特征:其一,有一个思维酝酿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主客观条件而异,但无论长短,不可或缺。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灵感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作个比喻,灵感好比是一个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天使,她可能随时从自己的眼前飞过,但有的人并不一定能看到,只有有意识注目天使的人才能够发现她。这就是说要迎接灵感必须要有“有准备的头脑”,或对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心理定势”、思维“优势灶”,并且要持之以恒地保持着它们。如果没有这一些条件的存在,人们对灵感是视而不见的。比如,苹果落地这一现象人们司空见惯,但其他人并没有从中发现万有引力,牛顿的发现就是由于有着一个“有准备的头脑”。我国有古人认为灵感产生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其实灵感绝不是单纯在“三上”能够产生的,只不过是由于所思考的问题,在适宜的情景中得到了思维的激发而已。

其二,有某种事物或情景的触发。这就是说灵感的产生不仅需要有一个思维酝酿过程,而且在这个思维酝酿的过程中要遇到某种事物或情景的触发,如果没有碰到这个触发的机遇,即使思维过程再长,也还是不会产生灵感。至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事物或情景才能触发灵感,不能一概而论,是由思维主体具体情况而定的。所以灵感的产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灵感的产生并不单是苦思冥想的结果,还需要有事物或情景外在条件触发的机遇,要想碰到这种机遇,只有不断地从事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活动。

其三,灵感的形式是联想或启示。这种联想或启示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某种方式方法,其特点不具有唯一性。从常识上讲,解决任何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不具有唯一性,而是多元的,至于哪一种方式方法才是最佳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而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由于人们的知识基础及结构不同,实践目的不同,对事物认识的方法和价值判断不同,工作、生活经验和情感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面对某一事物或情景,能否产生、产生什么样的联想或启示却是因人而异的,相同的事物或情景可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启示,这叫做举一反三,独具慧眼;不同的事物也可能使人产生相同的联想或启示,这叫做殊途同归,英雄所见略同。凡此种种,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或启示。比如,阿基米德用物体比重测量皇冠含量的方法就不是唯一的,现代人测量黄金的含量完全可以不用比重,用光谱就行了,既简单又准确。不仅如此,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找到100种甚至更多的测量黄金含量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可能以灵感的形式出现。

其四,联想或启示的产生具有突发性。灵感产生的突发性正是人们所谓的灵感的神秘性之所在。其实灵感出现的突发性并没有什么神秘性。由于思考的问题得不到答案,思考主体解决问题的意识总是在自觉(显意识)或不自觉(潜意识)地不停地活动着,当某种触动物突然进入活动着的意识时,被意识所捕获,于是激发出联想或启示。这就是灵感突发性产生的机制。

从上述灵感产生的过程及特征可以看出,灵感不是一种思维方法,而是思维的产物,是思维的成果。它的产生虽然离不开思维的作用,但绝不是主观思维所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外在条件的配合,如某种触发物。至于在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思维的过程中,用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就不一定了,可能是一种,可能是多种,也可能是多种交叉、反复使用。比如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攸勒加”,来自于类比思维:人体入水,水位上升,上升的水位有一定的体积,物体的体积和重量存在固定关系,即比重一定,不同物体的比重是不同的,可以根据物体的比重来区别事物。同理,皇冠入水,水位也会上升,可以根据上升水的体积来判断皇冠的含金量。有人认为这就是阿基米德的灵感思维(方法),其实这是把灵感和产生灵感的思维方法混为一谈。

第二,人的大脑不存在专门产生灵感的思维机制和特区。人的大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器官,以至人们至今对它知之甚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认识到大脑的主要属性是具有思维能力,是思维的器官,有思维产生的机制及区域。灵感的产生虽然离不开思维,但从上述灵感产生的过程及特征来看,灵感的产生绝不是一个纯粹的思维机制问题,它的产生是建立在人们学习、认识、思维、实践综合性、往返性活动基础上的。“存在决定意识”,灵感只不过是大脑对存在反映的一种形式,是在人们的实践中产生的,而不是头脑里固有的。灵感也是一种意识形式,它不因为出现形式的突发性而改变了意识的本质。如果说大脑里有产生灵感的思维机制和区域(如有人找到的“N380”起源的“扣带前回”),那么这种思维机制和区域也不是产生灵感的专门思维机制和区域,它也是产生其他意识的思维机制和区域。其实,用现代科学手段来研究人的意识产生的思维机制和区域并无不可,找到大脑意识起源正确位置也并非不是一大发现(当然还需要科学及实践的证明),但是,把灵感区别于其他意识,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产生它是大脑某种特定的思维机制和区域,并且宣称从大脑中已经找到这种思维机制和区域,从而揭示出了灵感产生的奥秘,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亡都缺乏依据。如此况来,灵感的出现就不再是突发的和偶然的事了,它已经成了人们的瓮中之鳖,需要时随时可以抓出来一只。请问谁能够做到?这不仅不能给人们提供创造灵感的方法,相反,它只能给灵感戴上更加神秘的而纱,使大多数人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叹息。

上一篇:教师节手抄报一年级下一篇:《动物学校放寒假》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