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24-08-02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精选12篇)

1.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摘 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

【关键词】兴趣;学生;游戏

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兴趣从哪儿来,如何让这位最好的教师发挥最大的作用,小学生想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而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脑,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对鼠标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特别是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更是难以掌握,而且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练习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鼠标各种基本操作时,我就让他们玩“扫雷”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右击和双击;又让他们通过“纸牌”游戏来掌握鼠标的拖动。通过游戏,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又熟练地运用了键盘和鼠标。例如,在《键盘指法》一课教学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运用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超级玛丽、打地鼠、警察抓小偷、啤酒吧、食人花、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涂色、金山画王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识记理论知识、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而且我认为正确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我以教材为依据,又不为其所限,经常给学生布置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如在学Windows的基本操作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将桌面、图标、窗口、文字、鼠标指针等尽情地设置。课堂上,桌面背景丰富多彩,图标的大小、窗口和文字改容换貌,鼠标指针形状各异,有的任务栏被隐藏了起来,满桌面的文件夹和快捷方式,学生完全陷入了一种自我陶醉中。又如,学习画图软件后正值国庆节,结合学生爱寄贺卡的特点,我让学生进行电脑绘画,制作“节日贺卡”送给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愿望。在指导学生学习Word软件时,当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后,我不过早地给予肯定,而是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版面,让他们按格式完成。对其中一些本不属于课本内容也未作讲解的复杂的设置,如样式的使用、页眉页脚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即使有询问,我也是略作提示。学生带着疑惑不断探求,不断发现,亲身品尝到了成功后的快乐。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我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比如,我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我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还比如说,我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在开始新授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教学重点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并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周风平.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05(3).[责任编辑:张涛]

2.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二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采用愉悦、有趣的教学形式, 比如:游戏、实验、讲故事、播放一段音乐、动画等, 让学生动手、动耳、动口、动脑、动眼, 调动各个感官, 从而使学生学得快, 掌握得好, 对信息技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 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勇于探索, 大胆想象, 敢于创新, 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学习兴趣是一个想要学习某一方面知识, 参加各项活动的强烈愿望。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那么教师教得愉快, 学生学得轻松,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激情引趣,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情, 是寻求新知最重要的推动力, 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在信息技术课中, 对于键盘、鼠标的基本功训练会让学生感到很枯燥。 如果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营造良好的氛围, 就可以取点成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

例:在键盘指法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看一幅画面:一只只手中举着字母牌的老鼠不断出现在屏幕上, 好像在向我们示威。 “这些老鼠也太嚣张了, 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我们眼前晃动, 同学们都知道老鼠是害虫, 那么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打鼠英雄呢?”我这样一问, 学生的激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那好, 现在就请你运用正确的指法, 准确快速地击打与老鼠手中对应的字母键, 一个个消灭它们吧”。 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指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妙设疑, 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经说:“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 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 开始于矛盾。 ”疑问, 往往是伟大发明和创造的开始, 是创新的源泉。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教师通过设疑, 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高潮, 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 讲清有关概念及知识点, 学生就能通过思考, 比较轻易地解除疑问, 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在讲解“信息技术”这个概念时, 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讨论“你对信息的认识和理解”, 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在日常生活中, 你都获取过哪些信息? 通过什么方法获取的? 学生积极思考, 认真发言, 进而教师进行引导, 让学生总结、归纳, 自然得出“信息技术”这个概念。 这样不仅能刺激学生积极思考, 对知识产生兴趣, 而且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鼓励表扬,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 教师不应吝啬表扬, 而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进行表扬激励,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学生特别愿意接受表扬, 通过表扬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 要鼓励进步, 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 发掘自己的潜能, 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 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认知活动的改善。

例:在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中, 将学生创作得比较好的作品在全班进行演示放映, 让全班同学都欣赏, 这样做往往会调动同学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而对那些稍差点的作品, 不要完全否定, 甚至训斥, 可以就作品中的某一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 如:“你的这张幻灯片动画效果校好, 很有艺术性”;“你的那张幻灯片较有审美观点”;“如果你们小组的同学能够齐心协力, 老师相信这幅作品一定会成功的”, 等等, 这样定会使学生信心倍增,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任务驱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

“任务驱动”适合于教授操作类知识、技能与实践探究式教学。 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要讲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层次, 将其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阶段, 让学生“边学边做, 在做中学”,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例: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 讲授的内容琐碎繁杂, 学生很容易失去耐性。 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做墙报、宣传材料、写书信、编辑图文并茂的个人档案, 制作个人简历表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Word的积极性, 亲自动手上机实践, 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五、分组活动, 在协作中学习

心理学实验表明:多人合作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合作, 互相启发, 互相促进。 例:在学习Excel数据计算这节课时, 涉及公式、函数等内容比较多, 这样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几部分,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每一小组讨论学习一部分内容。 如:有的小组讨论怎样求和;有的小组讨论求平均分;有的小组讨论求优秀率, 等等, 然后让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 把讨论的结果讲解给其他同学, 我借机提问这名发言同学:“你是怎样想到这样操作的?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见解吗? ”最后, 我对整节课进行了总结, 通过评价,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趣味作业, 延伸课堂

3.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原因;措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意识和技能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必修内容。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门课,并能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学与玩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对于计算机技能训练,如果专门的让学生打字,是枯燥无味的,同时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而言他还没有脱离小学的学习环境,还是比较爱玩,坚持力有限。可以将玩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玩游戏,這样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认为玩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关键是要有选择的玩,要把握一个度,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去把握,学生必须在完成上机任务的基础上去玩游戏。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眼睛去观察,在学习中亲自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尽量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样课堂气氛就变得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组织各种竞赛,是学生在比赛中互相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这些竞赛的举行可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成,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比赛,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事、共同探究、协调发展的能力,增进了友谊。在评价时,积极展示各小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他人的优点,使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调动学生创作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这时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到指导者的作用,既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完全包办:第二,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第三,任务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师马不停蹄得地在机房转上大半节课,以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如果老师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厌学。

五、鼓励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表扬,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特别愿意接受表扬,通过表扬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进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树立起自尊、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认知活动的改善。

六、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只要我们有一颗敬业的心,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我们的课堂就会越来越精彩。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只要找到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他们充分选择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发光,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无限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信息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田占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1年

[2]石伟.浅谈小学生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2期

[3]张秀玲.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4]刘小花.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4.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四

盐城市盐阜中学 李晓萍

【摘要】

在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好好研究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才能说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才能称之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收到实效,那么一切都是白费功夫,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得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习惯成自然地持续下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等多方面的培养,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学习活动变得有趣味、生动活泼,使学生“乐于学、爱上学”。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利用电脑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键盘指法课时,我就采取游戏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小游戏,同学之间比赛,看谁打字速度快;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输入一首自己熟悉的儿歌,慢慢地掌握中文输入的方法,学生学得认真,练得愉快,记得牢固,兴趣很浓。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多布置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和学生很贴近的作业,让学生感到电脑就在身边。例如,学习文字处理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编写课程表;举办Word小报比赛;学过表格的加工处理后,让学生替老师输入每个学生若干次单元考试成绩,计算每个学生所在整个班级的总成绩、平均成绩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会发现除了电脑可以玩游戏外,还能帮你做很多有趣有益的事情,比如,利用计算机画画、写作文、制作演示文稿、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资料等;除了上网聊天,你将会发现因特网还能帮助你快速查阅各种有用的资料,收发电子邮件,你甚至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网站等等,让学生从心里爱上这门学科。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上课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言,有权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即使没有举手的同学,老师也应向他提问。对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但没有能正确答出问题的同学,老师不应批评,而是要表扬他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学习态度,多加鼓励,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只有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例如在上“网上导游”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背景下的学。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条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究,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最大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创造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使学生既不会产生自满情绪,也不会悲观失望。努力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教会学生记好上课笔记的习惯

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所以教育学生在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并做好课堂笔记。听课时要仔细,不要交头接耳,私底下议论,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发言;告诫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不要在老师讲课时乱动机器,做与听课无关的事情。教会学生科学的记课堂笔记的方法,课堂笔记不是泛泛地记录老师的知识点,而是记录重要知识、易遗忘的知识。理论课的讲解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走神,如果能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话,知识点可以列得很有条理,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动手写一遍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印象的过程,等到考试前复习的时候,课堂笔记又是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因此,教会学生记好上课笔记,即可以防止上课开小差,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罗列知识点,还可以作为考前的复习资料,真是一举三得的好方法,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记好课堂笔记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教育学生要对课本上的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有的学生对待问题不愿意动脑思考、钻研,人云亦云,只想吃现成饭,拿别的同学现成答案代替自己的想法。因此,教育学生对待问题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去获取答案,要会想问题;对待困难要刻苦钻研,不要畏惧困难,被困难吓倒。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而问题提的好,这恰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五、培养学生敢于动手,规范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上机时要敢于动手,告诉他们不要怕动坏机器。同时要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细节开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初中信息技术上册“图片的获取”的讲授中,我给学生分组练习,提供给学生扫描仪,数码相机,并让个别同学从家中带来无驱的摄像头等设备,让学生逐一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从而认识到图片的获取是多途径的。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仅仅在规范学生操作行为上进行规范,提示学生注意器材的安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新知,不仅释疑,而且还使得学生对新鲜设备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

六、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探讨的习惯

教育学生通过同别人合作获取答案,在共同探讨的气氛中学到知识,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知识较缺乏的学生,更不能盲目地试图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要防止一些学生出现孤僻症和独霸机器的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最得意的莫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时,就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教育学生,不论你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大家对你的作品的意见或建议,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结束语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心发展的优势,有步骤的进行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求得实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5.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五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兴趣 学生

统计调查表明,随着年龄的递增,不少学生可能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由小学阶段对信息技术课兴趣与热情的高涨转变为递减,到高中时,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像电脑一样冷漠、消极,只是在机械地完成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这里面不能排除为实现高考重任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但也不能排除我们上课采用方法的不当。

针对这种不利的施教情况,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与个性,进而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进行学情分析:

1.客观原因。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而言,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的农村,不仅家里没有微机,即使学校配备的硬件资源完全到位,也会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和维修技术的滞后,导致微机出现问题后难以解决,最终全部瘫痪;或由于配备时间已经很长,软硬件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只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运行不了信息技术课程里所涉及到的软件而难以继续使用。

2.主观原因。首先,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并且缺乏信息技术教学良性发展的研究型教师;其次,还包括因缺编而不能开足课时,造成学生上课只是为了好玩、而缺乏按部就班传授知识的一般步骤,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完小学走完初中,加上城乡差别所导致学习上的不平衡。因此,就造成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断层和初中与高中信息技术的脱节,再兼不可撼动的高考终极目标,学生的潜意识里就没把信息技术当回事,不想学、不感兴趣各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中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将来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学习时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态度,继而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过的都精彩,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最值得留恋科目。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学生重新认识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理念:

1.利用有关高中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新闻激发兴趣

不管是高一新生,还是高二高三的老生,上课后及时通报当时社会上在信息技术领域涌现出的优秀高中生的新闻。例如,今年3月,一名16岁的高二学生参加了全国计算机初级职称专业考试,不仅过了关,而且还闯进了全国前50名。

2.向学生明确告知本科的重要性

(1)学科的发展性。包括cpu的摩尔定律在内的、一定时间内硬件的更新也促使软件的不断更新。本学科你已经具有的知识有些已经过时,现在要学的,将来也会过时,因此必须掌握现有的基本知识才能在将来学习不断更新的知识。

(2)学科的技术应用性。本学科技术性涵盖一定的理论知识,不管是维修还是使用,在未来我们就业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伴随我们一生。它的实用性在于:大至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小至我们的个人简历,身边无处不在的应用例子足以证明本学科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必学科目。

(3)学科的工具性。本学科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网络覆盖的地方搜索到你只要想得出来的难题,解决你当时的困惑。在这个虚拟的知识世界里,你可以学到你感兴趣的任何知识,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你当时不清楚的词汇。学科的工具性已大大超出我们见到的一般纸板类工具书。因此,从现在 起,你必须拥有一定的基础应用知识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认识到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同时,把握全局教学观念,让学生有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消除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为学生未来奠基。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充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的:

(1)让学生认识硬件。将一台正在使用的教师机断电后,拔出键盘鼠标,侧盖打开,将里面的硬盘、内存、cpu、电源、主板等硬件一个个拆下,告诉学生:能给我们带来一个虚拟世界的东西竟然是由这几个很简单的东西构成,我们自己也会装机。

(2)每节有连续课时的第一节课或新授课,创设好情境。情境创设的好坏,有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欲望。好的情境创设是本节课成功的第一步。例如,我们要讲ppt时,告诉学生:有朋友委托我做一个名片,这节课请同学们帮我给他设计一下,要求„„如此这般,学生很愿意为之奋斗,顺利地完成后面的教学环节。

(3)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活动初始阶段,教师就应该把教学要完成的任务明确无误的告诉学生,并且将大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使每一教学阶段小问题的解决都能包含在大的任务当中。用探索问题的方式来引领和维持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注重小组合作。在设计、完成分解后的小任务时,不应只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正确演示来跟进完成任务,还可以设计出一系列操作问题(即误操作)来让学生识别、理解、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和相互合作中保持学习的兴趣。

6.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六

中学历史教学 2009.1

历史教学应尽可能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证据, 将凭证据说话贯穿于叙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品评历史人物等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知道一切凭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然而,当前历史教学中教师信口开河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2007年长春历史教学评优的评委老任观摩比赛后大声疾呼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笔者试图通过剖析自身教学中想当然的典型案例,找出根源,为根治“想当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近日我在一堂家常课中讲述张衡和地动仪时,突然有学生A问道:“老师,地动仪还在么?”我顿时一怔,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这个问题,自己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暗自思量,地动仪应该还在吧,否则书上怎么会有插图。于是我十分肯定地说:“当然有了。”这时有学生B插话:“怎么问出这么没质量的问题?地动仪当然有,我想肯定在博物馆里。”紧接着,又有学生问道:“老师,地动仪能测汶川大地震么?”我又是一怔,既然教材说地动仪能准确测地震,那么测汶川地震也是没问题的。于是,我告诉这个学生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可以测5·12汶川地震的。

课后,我并没有想许多,我觉得自己的推断是准确的。然而,几天之后观摩了 纪连海老师在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上的公开课《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感触颇深。纪老师自始至终都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用史料阐述历史。为了说明《清明上河图》时至今日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他列举了以该图为背景的家具、火花、扑克。为了证明《清明上河图》是研究数学史的重要史料,他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的一把十五档的穿档算盘。为了证明宋代造船技术的高超,他列举了《清明上河图》中船的钉接榫合结构,并且将其与同时代的欧洲造船术进行比较。在这堂课中,几乎所有的历史都有史料为证,有图片史料,有文献史料。纪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孤证不立的意识。例如,在讲述北宋废除晨钟暮鼓制度,建立夜市时,纪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到证据,还呈现了两段文献史料加以证明。最令我感慨的是纪老师与一名学生的对话。纪老师问:“你怎么知道这家店是卖药的?”学生说老师先前说过。纪老师追问道:“哦,刚才我是说过,那你自己观察图片,判断该店是否就是卖药的?”我觉得纪老师的追问太精彩了,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教师不是权威,教师说的历史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因为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史料才是了解史实的依据。总而言之,纪老师这堂课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用“证据”说话,养成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意识和学史方法。

纪老师言必有据的严谨教学令我十分愧疚。我开始怀疑自己先前那堂课回答学生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由于时间久远,早已损毁,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是后人制作的复原模型,因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已不复存在,也不可能如学生B猜想大概是在博物馆,也更没有测汶川地震的可能。由于我本人的想当然,在没有考证的情况下随意回答学生,造成了一错再错。

历史教学的想当然不仅违背史学基本理念,也背离了“二期课改”注重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就是要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不能在史实方面出现解释性错误,不能出现错误性的理解。山昌岭老师在《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的关系》一文中指出:“证”是客观史实的呈现或对客观史实的描述,是认知的基础。离开了“证”,一切的“史”和“论”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教师想当然的表述不仅容易造成史实错误,也必然导致历史结论的错误。更为严重的是,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开始想当然,从而逐渐养成了主观臆断的错误思维方式。学生B的插话就是明显的例证。

教学想当然,一方面反映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教师怕丢面子的掩饰。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史学素养不高,证据意识淡薄,在日常教学中自然也就忽略了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反思自己以往的备课和教学,我往往只是告诉学生历史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却几乎从不告诉学生是怎么知道这些历史的,还有什么未知。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助于教师自身养成言之有据,言必依据的思维品质,更不可能具备史料(证据)教学的能力。所以,当遇到知识盲点的时候,教师自然就会想当然。久而久之,想当然就成为一种习惯。

根治教学中的想当然,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对什么是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本身,教师才能准确阐述历史,解读历史。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史学基本素养。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认识历史是一种解释,不是一种叙述,因为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历史既然是由证据而来,同样也可由证据而被修改,所以,历史不是封闭的、不容置辩的定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可供讨论的、可以不断更新延展的领域。只要有新的材料出现,只要从新的视角观察,历史就会有与已往不同的解释。其次,教师还要加强知识储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的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不至于捉襟见肘。如果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故意绕弯子,为保持颜面而不懂装懂。如果坦诚地把自己的不足显示出来,然后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反而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再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证据意识,而且可以逐渐剔除教师自身想当然的习惯思维。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各类史料中提取信息,甄别信息的真伪,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资料作者由于处境、感受、动机会影响他的思想与表达,从而造成史料的失真。最后,教师还须加强经常性的反思,发现问题后,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做到上述几点,教学想当然就将不复存在,求真求实的教学风格也将逐步形成。

7.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七

一、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积极营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学习, 特别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其次要掌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在课堂实践中, 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 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即学生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课堂训练, 使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获取知识, 体验成功的快乐。此外,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备课时提前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把一些较单调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容易接受。

二、精选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 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 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主动去探究和创新。在教学内容上要深挖教材, 精选内容。要从学生易于接受的、简单易学的知识入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有趣的动画或视频故事, 配上合适的音乐, 通过各种新颖的导课, 呈现给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设的计算机课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授课内容。上机内容也要尽可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做到难易结合。如学生感兴趣的可视电话、网上购物、远程看病、网上聊天等;也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从而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化, 更要生动灵活。单一的教学方法, 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目的, 但长期下来, 学生会厌倦, 失去兴趣。教学中要选择形象思维能力强, 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内容。

三、因材施教, 让学生尽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中, 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 显得比较枯燥, 学生会没有兴趣, 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 可以让学生上台操作, 边操作边做解释, 教师适当补充;或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 然后由代表上台讲解和演示。教学时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去掌握知识, 让学生尽情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输入字母的速度比赛, 并把测试结果中较好的成绩在班级网页上进行公布, 操作简单, 学生稍作努力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中年级的教学中, 组织学生开展汉字输入速度的比赛, 并把学生用“画图”创作的优秀作品也放在班级网页中,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网页的制作比赛活动, 制作网页时, 要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主页中充分展示自我, 既可以做自我介绍, 也可以把喜欢的图片, 或是平时好的电脑作品, 以及自己的照片、班级活动剪影、优秀作文、美术作品、小制作、小发明等贴到自己的网页上。将其中特别优秀的放在学校主页中, 供全校师生欣赏和评价, 这样使学生有效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四、组建信息技术活动小组, 搭建信息技术实践平台

8.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八

【关键词】小学阶段  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23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的操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养,这门课程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吸引,但一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很有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所以在这一时期,任课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态变化,通过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讨论。

一、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学生对待课堂的认真程度是学生配合任课教师安排的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学生配合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他才能够在任课教师安排的活动中逐步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所能提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第一步就是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以一种认真的态度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安排,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培养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讲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时,如果只是依靠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很难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以任课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技术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魅力,学生看到了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能够引起社会和时代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他才能够了解到信息技术改变世界的能力,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适当的课堂情境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需要任课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才能够对任课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所以,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如果任课教师直接开门见山的讲解本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学生将很难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对任课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也很难理解,导致学生逐步落后,成绩不理想。

因此任课教师在课堂的开始时,需要设置适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情景安排中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任课教师在设置课堂情境时,可以从学生所能接触的生活中取材,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设置适当的课堂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参与到课堂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学习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增强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的课堂活动安排。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多方位了解信息技术所学习的知识,这种方法本身对学生的学习就极具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所以,任课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中有大部分是讲解生活中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到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全方位学习自己之前并未了解到的内容,能够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任课教师需要把握讲解的内容和时间,如果在课堂开始时就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那么在之后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就会因为课堂内容的枯燥、无聊而很难再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学习中,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增加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能够将所学习的内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实践中巩固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和创新,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从而提升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由此可见,要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要增加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机会。在实践操作中,任课教师也不能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实践,长时间的实践会让学生忘记自己最初学习的动力和初衷,因此要采取讲解、讨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践。这样学生既能够及时的进行知识的巩固,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学生进行实践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任课教师不可能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和辅导,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需要学生能够自主操作计算机,自主练习所学习到的内容,但是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问题,如果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解答问题,从而使自己的问题得以解决。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中学习不到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自豪感,进而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另外,任课教师也可以以安排课堂任务、小组竞赛等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在小组竞赛和完成课堂任务时,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配合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巩固自己学习的知识,让自己积极的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

9.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九

(荆州技师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在面点学习中的兴趣,使学生对面点学习产生积极性,进而为企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了?本文认为在面点教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二方面着手:使学生了解和明确来技校学习的目的以及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应不停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激发与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技校学生;面点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烹饪专业的技能学习分为二大块:烹调和面点。而烹饪专业学生往往在专业学习中重烹调而轻面点。问学生,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我对面点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面点的兴趣,成为了不少面点老师必须 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分析学生对面点学习无兴趣的原因 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学习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

来技校就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技校来读书也是出于无奈,无学习目标,抱着来混混的态度,拿个毕业证后,学校好分配工作。很明显,这样的学习态度是无法学到扎实的专业技能,也难以培养出较高的职业素养。这样的学生送到企业也不受企业欢迎,学生也难以在职业生涯中有好的发展。2.学生没有自信心,对学习没兴趣。

目前,烹饪班的学生大多数入学分数较低,在初中和高中时就不是特别喜欢学习,导致上课没有兴趣,其内心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学生的自信心直接影响学习兴趣。3.以后从事烹调,学不学面点无所谓。

所谓烹饪专业就是烹调和面点齐头并进,全面学习。而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烹调就够了,以后不会去从事面点。抱着现在学了面点到时也无用武之地,学了也白学的思想。其表现为:在学红案时很刻苦认真,却往往在学习面点时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开小差。上实习课时不爱动手。

4.学校和老师教育的滞后,让学生对学习面点无兴趣。

理论课教学形式方法陈旧、单调、缺乏新意,实习课上老师演示学生看的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照本宣科、填鸭式的被动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老师业务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对面 点学习无兴趣。

烹饪专业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实习课,实习教师做出的产品,是直接给学生们品尝的。学生们如果觉得这种食品好吃,进而就会从想吃转变成为想学会做的学习动力。如果觉得这个产品既不美观也不美味,进而就会丧失对这个品种的学习兴趣。如果是教师自己本人业务能力水平低下,就可能导致学生对面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面点兴趣的几点尝试:

(一)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我是这样做的:

学习目的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目的明确,求知需求就迫切,学习兴趣就随之强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中之重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涯,绝对不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在开学后第一节课,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个问题: 1.你为什么来这个学校? 2.你来这个学校做什么?

3.你以后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从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来看,他们是抱着破罐子破摔,中考没好,抱着混二年学校分配工作的态度。有职业理想的同学更少。有的同学知道到学校是来学一技之长的,但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理想不明确,这样的学习兴趣动力不强,无后续力。有很多同学在本人没有提这几个问题之前,从没想过这些问题,在本人的帮助下,开始认真想并树立了自己的目标。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在面点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几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入学初对本班学生灌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的理念,并介绍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及他们目前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和收入情况,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对专业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且有一种优越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只要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就马上表扬。及时的表扬和对学生的肯定能激发学生学习面点的兴趣。比如这届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在学习面点时,明显力不从心,在下剂、擀皮时,有的同学一教就会,很快就能上手。但他在练习时虽然认真刻苦,但就是下剂时歪歪扭扭,擀皮时擀不圆。我针对他的状态,在后期学习中经常表扬他,并把他扶为组长,半个学期后,该学生对面点的学习兴趣超过对烹调的学习,且很有自信心,而且面点越做越好,并决定 以后从事白案。

(三)强调面点学习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面点的兴趣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只对烹调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了启发:

1.考烹调高级技师证必须考面点,可见面点重要性。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面点,将影响你在烹调上的发展。2.一桌酒席不可能只上菜,不上面点,可见完整的一桌酒席是必须主食和菜肴并存的。只有菜肴无面点的酒席不是一个完整的酒席。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烹饪专业 150 同理,只有烹调没有面点的不叫烹饪专业。

3.想开店,面点更具有独立性,灵活性,开店更方便,更具有前景。从满街的西饼屋,饺子店,面条店就可见一斑,开个餐官还得有主食配,而面点不需要。面点中有些品种只需要学会一个,就可开店。比如:学会做饺子就可单独开店,学会做面条也可 以单独开店。

4.在行业里,现在红案和白案工资收入一样高。且红案白案都懂就业机会更多。

5.同学们现在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职业生涯还没有起步,难道甘心输在起跑线上?你是想一辈子做一名小小的厨师,还是想当一名总厨。想当总厨就得红白案都懂。如果只懂红案,顶多提升为红案厨师长,而提升不了总厨。当老板、总经理红案白案都懂,更方便管理企业。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请同学们不要偏科。

(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模拟酒店面点间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主体,老师讲或演示,学生听或看的传统教学模式,分小组进行教学,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单独的酒店面点模拟间,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为主,老师演示后,每小组内同学互相配合,完成从定任务计划书到采购材料单的定制及产品的制作销售。并写生产实验报告上交至实习指导教师。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全部自己动手操作,老师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面点的兴趣。

2.面点理论教学中,特别是具体的品种教学中,我总是会在每节课开始讲授有关这个品种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展示一些精美的成品图片吸引学生眼球。通过前面的铺垫,可让学生对这个品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后继的课程中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积极和学生互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应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实习指导老师。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学习面点的兴趣,面点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不停地培训学习,找机会给自己练手,不让自己手生,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利于不败之地,进而更好地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面点的兴趣。

10.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十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小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meguess.”或“Follow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Doyoulikedumplings?”这一内容时,笔者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4)融洽的师生关系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11.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46-01

自计算机进入课堂,学科的地位、性质、教学方法等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益,培养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必然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个人有了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1 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学习内容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2 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1 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3.2 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3 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负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

3.4 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

12.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十二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 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但兴趣从哪儿来, 如何让这位最好的教师发挥最大的作用, 小学生想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 而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 对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 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 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 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个特点, 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 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脑, 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 对鼠标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 特别是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更是难以掌握, 而且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 让学生直接练习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鼠标各种基本操作时, 我就让他们玩“扫雷”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右击和双击;又让他们通过“纸牌”游戏来掌握鼠标的拖动。通过游戏, 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 学生又熟练地运用了键盘和鼠标。例如, 在《键盘指法》一课教学中, 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 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 学生不但学的很累, 而且很不愿学, 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 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 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 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 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2 运用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 好动性、好奇性强, 坐不住, 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 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超级玛丽、打地鼠、警察抓小偷、啤酒吧、食人花、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涂色、金山画王等, 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 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 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 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识记理论知识、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 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通过教学实践, 我深深体会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 而且我认为正确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我以教材为依据, 又不为其所限, 经常给学生布置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如在学Windows的基本操作内容时, 我要求学生将桌面、图标、窗口、文字、鼠标指针等尽情地设置。课堂上, 桌面背景丰富多彩, 图标的大小、窗口和文字改容换貌, 鼠标指针形状各异, 有的任务栏被隐藏了起来, 满桌面的文件夹和快捷方式, 学生完全陷入了一种自我陶醉中。又如, 学习画图软件后正值国庆节, 结合学生爱寄贺卡的特点, 我让学生进行电脑绘画, 制作“节日贺卡”送给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 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 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愿望。在指导学生学习Word软件时, 当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后, 我不过早地给予肯定, 而是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版面, 让他们按格式完成。对其中一些本不属于课本内容也未作讲解的复杂的设置, 如样式的使用、页眉页脚等,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探索解决, 即使有询问, 我也是略作提示。学生带着疑惑不断探求, 不断发现, 亲身品尝到了成功后的快乐。

3 自主学习, 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让其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 Point的超级链接时, 我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 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 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 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 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 (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 ……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 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 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 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 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 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比如, 我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 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 画矩形, 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 而矩形, 圆角矩形, 我只提了一句, 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还比如说, 我在《上网浏览》教学中, 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 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 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 我在开始新授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 先把教学重点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 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 网址是什么?并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 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 大家讨论, 最后老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既巩固了知识, 又突破了难点, 真是事半而功倍。所以说, 大胆放手,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在计算机教学中, 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 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

关键词:兴趣,学生,游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问答下一篇:电影《犯罪现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