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亲们情感随笔

2024-07-10

我们的母亲们情感随笔(共9篇)

1.我们的母亲们情感随笔 篇一

母亲的眺望情感随笔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因为我除了读书就是求学。参加工作后,我来到了远离家乡的另一个城市生活,回家的机会就更少。

母亲与父亲是指腹为婚。母亲十六岁时就嫁到了这个秀美的小山村。母亲在小村庄里一住就是一辈子。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子里,母亲送走了两个老人,抚养大了六个孩子。

我读初中时,在离家近十公里的镇中学就读。每个周六的中午放学后,我都要翻过两座大山,淌过一条小河,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家。每个周六的上午,母亲都早早地收工,回家做一桌好吃的。然后,母亲坐在门槛上,头靠着门,一边纳鞋底,一边等候我回家。

母亲看我回来了,就远远地迎接过来,摘下我的.书包,拥着我进门。早已饿得饥肠辘辘的我坐在桌边大吃大喝起来。母亲自己并不吃饭,只是坐在我身边爱怜地看着我。等我吃饱了,母亲才简单地吃一点。

每个周日的下午,我都要背一袋米,提着两瓶咸菜,返回学校。母亲帮我背着米,提着咸菜,送我上学,一直把我送到小河边。然后,母亲就站在桥上看我,一直到我走远了,再看不见我的身影,才回家。每每这时,我都不忍回头,我怕我的泪水会决堤般淌下来。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离家更远了,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每次我回家,家里都像过年似的。母亲不仅要做一桌好吃的菜,还要炒花生,炒豆子,炸油条。在农村,这种待遇只是接待贵宾时才有的。在母亲心中,我每次回家,都是她最高贵的客人。

每个月末,母亲都会算好我回家的时间,然后依然坐在门槛上,依然头靠着门,眯着那双浑浊的眼,痴痴地等候我回家。

每次我走的时候,母亲总要在我的书包里塞上一大堆零食。然后,反复地叮嘱我:“你在学校里,不要舍不得吃,不要舍不得穿,你爸的工资足够你读书用的。该吃你就吃,该穿你就穿。不要担心我,不要惦记家里。”每每这时,我都泪眼模糊,心颤抖不已。

参加工作后,特别是有了孩子后,我回家的机会就更少了。每年,我只有寒假和暑假才能回家。所以,每年的寒假和暑假便是母亲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

一到放假的时间,母亲就在家里杀猪宰羊,炒花生炒瓜子炒豆子,炸面窝炸油条炸麻花。母亲还吩咐父亲去街上买一大堆水果和零食回来。准备好了这一切,母亲便在村子里奔走相告,热情地邀请村民们到我家去玩。于是,我要回家的消息便在整个村子里传得沸沸扬扬。

这时的母亲,不再是坐在家里的门槛上眺望我回家,而是步行近十公里到镇上的汽车站等候我回家。无论是骄阳烈日下,还是寒风冷雨中,母亲都会准时站在汽车站对面。看见一辆汽车过来,母亲就伸手打招呼,母亲生怕我看不见她。因为车辆太多,母亲常常扑空。我坐在车上,远远地就看见了母亲站在那里,微笑着向每辆汽车伸手致意。我匆匆地下车,三步跨作两步,走到母亲跟前,激动地与母亲拥抱在一起。

紧紧地拥抱着母亲,温柔地抚摸着母亲满是皱纹的脸,我早已泪流满面。

我长大了,工作了,结婚了,有孩子了,我的生活越过越好了,母亲却越来越衰老了。母亲曾经健壮的身材已经变得瘦弱不堪,母亲曾经圆润的脸蛋已经变得满脸皱纹,母亲曾经乌黑的头发已经变成满头白发,母亲曾经明亮的眼睛已经变得浑浊模糊,母亲曾经矫健的步伐已经变得缓慢迟钝。唯一不变的,是母亲挚爱我思念我牵挂我的一颗心。

直到今天,我的孩子也渐渐长大了,我才深深感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是母亲那深深的爱,伴随着我鼓舞着我走过好长一段路,而我却未能为母亲做点什么聊以慰藉。

在深深的思念中,我仿佛又看见,在微凉的晚风中,母亲飘着一头松散的白发,眯着一双不再清亮的大眼,站在家门口深情地眺望,痴痴地等候着我回家……

2.怀念母亲情感随笔 篇二

上了年纪,常想起小时候的事,常怀念我的文盲母亲。

祖母去世时我才三岁,对她老人家没有留下任何记忆。祖母去世后,我一直和祖父同床睡觉。冬天天刚亮,母亲就过来给我穿好衣服,把我抱到灶屋里玩,因为灶屋烧火,比较暖和;有时母亲把我抱到东屋里,看她在布机上织布,母亲一边有节奏地左右交叉不停地踩着布机踏板,一边灵活自如地将织梳左右推来推去。至今忆来,七十年前的情景历历犹在眼前,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布机发出“啪嗒啪嗒”的悦耳音响……

我家所有的被子、床单,大人小孩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用她织的土布做的。有一天母亲正在裁剪,我问:“姆妈,我长大了是不是做衣服很费布?”母亲说:“当然,人大了,做衣服用布就多呀。”我说:“那我就少吃点饭,不想长大,好节省点布料,姆妈纺纱织布太辛苦了。”母亲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抱起来亲着我的脸,动情地说:“乌小囝(崇明土话,“傻孩子”的.意思),姆妈巴不得你快点长大,好帮家里做生活啊!”

我五岁上初级小学,学校离家约两华里。有一天放学时突然下起暴雨,风又特大。同学们都滞留在学校里干着急。我母亲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给我送来油布雨伞和“钉鞋”(母亲做的一种涂上桐油的雨鞋,鞋底钉有防滑的大圆钉),还捎来邻居小伙伴的雨具。我和邻居小伙伴高高兴兴地跟着母亲回家,只见母亲浑身上下全都淋湿了。五年级要到离家很远的“高级颂平小学”上,中午无法回家吃饭,母亲每天总是早早起来给我做好午饭,煎一个我最喜欢吃的鸡蛋放在手提“饭锅”里。

舅舅每年总要走十几里路来看望母亲,母亲给舅舅做最好吃的饭菜招待。临别时,母亲送出舅舅很远很远,回来总是泪流满面。我问她为什么哭,她说你还小,不懂,长大了就晓得了。若干年后我才渐渐懂得了世间至亲的兄妹之情。我初中毕业偷偷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但由于当时家境极度困难,根本无钱继续就学。母亲哭着找舅舅求助,舅舅二话没说,当场应允承担我上高中的全部费用。舅舅,也就是母亲的亲哥,是我的大恩人,如果没有舅舅当年的慷慨资助,决没有我的今天!

大学期间我发表第一篇作品,所得稿费除用以制作一身“青年装”外,其余全部寄给乡下的母亲。病中的母亲收到后,逢人就高兴自豪地说:“我的二妮子(儿子)在上海赚到铜钿啦!”据说母亲的病立即不治而愈。

大学毕业我分配到北京工作,一年我回乡探亲,母亲一见就紧紧抱住我,说:“窝头啊,你总算转来了,姆妈日夜想你啊!”(“窝头”,崇明土语,“心肝宝贝”的意思;“转来”,即“回来”)。我说,我已经是国家干部了,你还叫我窝头,多难为情啊!母亲说,你当了再大的官,也是娘的窝头!

3.我的老母亲情感随笔 篇三

端午节来到,我想起了母亲!

母亲八十才刚过,头发还没全白,她的身体一直都很好,身板硬郎从没得过什么大病,这次不料突然病倒了,而且还一病不起。

母亲是十八岁那年嫁到我们家的,娘家姓陈,母亲先后生下我们兄妹七个,都生活得很好,生下我的笫二年春,父亲就离开家招工到一个工矿,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直到80年代初才又退休回到家里。

那时,母亲和父亲一个在乡下务农,一个在矿山上班,过着牛郎织女两地分居的生活。那时,没有现在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除了每年仅有的一个月探亲假之外,其余的家事联络,感情交流,全靠书信往来。可是由于没有文化,母亲每次收到父亲寄来的信和邮寄来的钱后,就要请别人念给她听,然后再请别人按照她的意思代笔写封回信。父亲也是同样的`每次收到家书后回信都要请他人代劳。个中之辛苦,现代人是无法理解和想象的。

正因为父亲和母亲他们那一代没有文化,吃了不少没文化知识的苦头,所以他们就特别注重培养我们去学习。父亲当时的工资很低,就那么几个钱,除父亲开销一部分,寄回家里母亲总是省了又省,节约了再节约,但对我们兄妹七人读书却舍得投资,常常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多学文化知识。所以我们兄弟有四人都读到了高中,这在当时的农村已经很不容易了。

母亲一生留过多少泪水,我们也很难用数量来表述。我只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送爸爸出门时都要落泪。我们兄妹几个也跟着小声哭泣,跟着挥手,喊“爸爸再见!爸爸早点回来!”我高中毕业时,母亲也流泪,姐姐出嫁,母亲送出家门时,还是流泪。现在孙儿们读大学参加工作去了,回来看望她,而她每次送出门时,同样还要流泪。她脆弱幺?不!母亲是个十分坚强而又能干的女人,一生中什么苦都吃过,什么苦难都不怕。农村各种农活,粗细工夫她都能拿的起,放的下。拉扯我们兄妹七人,她又当爸,又当妈,多么不容易,除了沉重的家务之外,还要去生产队赚工分,去山上打柴,打猪草,可她从不叫声苦,从未向困难低过头。她的泪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亲情之泪,慈母舔犊之爱,我敢说,如果把她老人家几十年流的泪水积蓄在一起,就如村前流过的小河一样,泪水也可以卷起无数的浪花。

母亲是个重感情而又性情开朗的人。一生之中有过多少欢声笑语,已记不清了。但几次印象最深的,我还是记忆犹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快大年三十了,别人家的孩子已穿上了过年的新衣服,噼里啪啦的玩爆竹了,我们兄妹几个不但没有新衣服穿、爆竹玩,家中连过年的肉、粮食都没钱买。我们盼望着父亲回来,母亲更是心急如焚。于是我们一家几口已在村口盼望了几天。这一天暮色苍茫之中,村间小道上终于出现了父亲伟岸高大的身影,我们像见到了救星!于是,我们簇拥着母亲狂奔着向父亲跑去,一路高呼着:“啊,爸爸回来罗!我们有饭吃啰!有新衣服穿啰!有爆竹玩啰!”忽然间我看到母亲紧锁的双眉舒展开了,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第二次是二哥结束军旅生涯,转业到银行工作,回到亲人身边时,我听到了母亲在村边迎接二哥的爽朗笑声。

第三次是姐姐出嫁一年后,带着又白又胖的外孙回娘家时,母亲高兴得抱过外孙并在她那粉红苹果似的小脸上又亲又笑的高兴镜头。

母亲从来不向儿女们索要点什么,只知道付岀。

可是,眼前,母亲却病倒了,万一她老人家挺不过这一关,真的撤下我们不管了,我们该怎么办?“子欲赡,而母不待”。我们真希望母亲再活,长命100岁!

4.我们会更快乐情感随笔 篇四

亲爱的,你快乐我就会更快乐。你好,我才会过的比你好。我的幸福成为了你的骄傲。

父母找亲人给我们做朋友,我们是在找朋友时成了亲人。我们一生一世的相伴是无需誓言的承诺。

日字是用两“口"的叠字,唯有两口子生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日子。我们在生活中,用两张“口”来教育我们的`“子”。过日子,就这么简单而形象。

我们不能说自己多富有,或者说多贫穷,但我们能说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因为可以用迷人的数字计算的,我们都没有,但用模糊的概念来想像的,我们是这方面的天才。我不希望你剪掉秀发为我换来面包,但我想用汗水来保佑你的安康。

你说,你从来不想求我什么,这我知道。我们相识时,我是一无所有的。我没有远大的理想,只求在快乐的太平的时光中和你相扶着,用我那笨伯的方法去逗你哭、去逗你笑。你从没有因我而高贵起来,你从没有因我而使你优雅,可你是那么的善良和美丽、又是那么端庄和大方。你从没在我面前撒过娇,当你撒娇时,我却成了蛮汉。你曾说,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呀,现在想来,我是个不近情理的坏蛋。

想着我的好,也想着我的坏吧。亲爱的,只有你快乐,我们家里面才响起了歌声。我心爱的小笛子才会有欢快的音符。你喜欢唱歌,我来给你弹琴。你喜欢我做家务,我就去洗一下碗。我不是想去讨好你,我从来不媚俗的去讨好过任何人,可这时,我想讨好你。我不是想请你理解我,我只是觉得,我这样才最象人,然后才是男人。我从来没有大男人的想法,也不做小男人。我厌恶某些男人的吃喝嫖赌洗、坑瞒拐骗偷,他们拒我在男人之外,我也不想从某些女人那里找点的慰藉,这也是我所以为耻的。

5.外出工作的母亲们英语作文 篇五

employed women with infant children often face a dilemma of whether to keep working or to quit to take care of their infants. though the fact that married women work outside the home has become a social trend, people still epect mothers to stay home until their children are two or three years old. but, in my opinion, its unfair and impractical to deprive mothers of their right to keep working only for the reason of child-ca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feminism, women also need a sense of achievement as men do. employed women often find it difficult to give up the chance of self-fulfillment and go back home to play the traditional role. since the age of confining women to the household has passed, we should not neglect mothers desire to seek further accomplishments outside the home.

besides,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is both parents responsibility rather than only mothers, since children belong to both father and mother. thus, its unreasonable to ask mothers to give up their jobs for child-care which is also fathers duty.

practically speaking, working mothers can help improve family finances. though there will be etra epenses for child-care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employed mothers can ensure a steady income to help support the family. therefore, mothers working outside is advantageous to the family, especially to those low-income ones.

6.生活随笔:烧烤架上的青年们 篇六

毕业一年了,一直以来所有的假期都是宅在家里陪爸妈,说是陪爸妈,倒不如说是陪手机、陪电脑、陪网络。时间久了倒也腻了,不知道从哪来的想法,约了三五个朋友,便在自家小院支起了烧烤摊。

好在前些日子在赶集的`时候买了一套像样的工具,烤箱、烤肉钎、烤肉架一应俱全,工具有了,我们三五个人,带上斧头开车到附近连队去找梭梭柴,两个人砍柴两个人装袋,分工明确,不一会儿两袋子柴火准备好了,紧接着我们就回去准备食材,把采购回来的羊肉、鸡翅、烤肠,洗干净穿成串,然后把孜然、辣子粉、盐巴、清油分别放到小碗里,这时候就可以点火烧炭了,在烧炭期间把皮芽子剥好,配上自家小院里的种的辣子、西红柿,洗净、切碎用盐、酱油、醋搅拌,一道新疆特色皮辣红就出现了。这时候把烧好的火碳夹进烤箱里,准备一瓶干净水(火大的时候撒一些把火灭小),把穿好的肉串,一串串整齐的摆在烤架上,在烤串上用刷子刷一层油,不断地翻动,待烤串变色开始撒盐巴、孜然和辣椒粉,再翻动两下就可以出炉了。

在夕阳下,三五个青年一边烤肉一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风生,就像一副永不退色的画卷。

我们畅谈梦想,却终究只是梦,想想罢了,为了那个梦,我们曾经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通通以失败而告终,我们不奢求会有意外的惊喜发生,哪怕应有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呢?

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已任,百折不回,愿做一朵黄花。屈原面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世态,他选择了随一江汩罗水静静逝去。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这样的道路?是他们那颗赤子之心,是他们心中的那个梦想,指引着他们前进。

7.电线上的鸽子们杂文随笔 篇七

刚好在这个瞬间,鸽子们就飞走了。

可能因为它们也明白没有必要努力地在不适合的地方停留。今天一同工作的小姐姐离开了,大家都酷酷地说了再见,想象了一下离别的场面,尽管对于谁来说都是毫不在意的时间,还是希望能有人觉得我是重要的。矛盾就在于,既像用礼物来表达爱意,也想就毫无表露地离开。努力地去展示自己,同时也很努力地将自己藏起来,如果我什么都能做,意味着我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全能有时候并不是一个好的词语。展示了你的重要性后,并不是为了让大家认同你,而只是为了利用你,每每想到这样的可能,就会想要不要就不要那么用力过度了。

很少对于什么感觉厌倦,但是最近的确有些厌倦了。因为别人总是将他们的工作责任归咎于我身上,如果我没有想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就会是我的责任。而我的工作,也只是实现他们口中的想法。所以他们不满意的,其实不正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吗?但是我却要因为这个既不是我自己的想法的东西而负责。倒不如从一开始就由我自己决定呢。就像人与人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我只是一个智能的电脑,需要去揣度你的心意,而我猜中的几率,甚至可能还不及计算机。

回家之后,用乐器代替我说话了。

8.晒朋友圈的男人们随笔 篇八

我朋友圈里晒旅行、晒厨艺、晒恩爱、晒各种自拍的……大多是女人,但朋友圈像一张网,偶尔也网来一两条不同性别的“鱼”——男人。

某男,是我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总部的他,并互加了微信。私下里我们不聊天,但在各自的动态下,我们会互相点赞作评。他的动态大多是转发各大网站公开流传的.政治、经济信息。他偶尔发私人动态,尤为引我注意,一张一碧如洗的蓝天白云图,另一张气势恢宏的飞机起飞图,图片下写着短短的一行字:“丫头赴欧洲。”过一些日子,又一条私人动态,一张火红耀眼的中国结图片,图片旁书:“丫头平安归来。”我从他精心搭配的图片和文字揣测,他是一名“女儿奴”。

我发一条朋友圈动态,谈自己养女儿的体会:“女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不必过分打扮,花俏的着装易分散她的注意力。”他作评:“我要是有个女儿,一定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带着各处招摇晃荡!”我疑窦丛生,他朋友圈里发的“丫头长丫头短”的一次次动态,竟然不是写自家女儿的吗?我发起会话,一通交谈后,我才明白,男人的心思你也别猜,原来这丫头不是女儿,是准儿媳妇。一提到儿子媳妇,他的话匣子可打开了。丫头相貌好,学历高,在“魔都”知名品牌的手机公司里担任翻译,儿子和媳妇是青梅竹马,如今同在“魔都”打拼,在那里买了房,婚期也近了……从他的话语中,能感觉到他的幸福像泉水一样咕咕冒出。最后,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心:“虽说是儿媳妇,但这么多年,我一直当女儿!”

朋友圈里另一男人,他的动态更新不多,偶尔一条也是谈读书。然,某一天,他突然更新了朋友圈,照片中的他俩,恩爱甜蜜,款款情深。他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他不止一次郑重告诉我,虽然当初他深爱前任,但她既然弃他而去,命运送来了眼前人,他会珍惜现在的婚姻,也会竭尽全力对现在的她好。他晒自拍合照的背后,代表着一个男人对妻子的爱,对纷乱如麻生活的担当。

9.母亲为我们烙月饼散文随笔 篇九

时至中秋,超市里早已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月饼,空气中都弥漫了一种香甜的味道。而我最爱的,还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月饼。

那是3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了。为了庆祝全家团圆,母亲破天荒地说要给我们做月饼。她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和面、拌馅、擀皮、做剂子,有条不紊。而我们也在一旁帮忙,拿柴火、舀水、刷锅、烧火,专等着月饼下锅。

母亲终于制作好了最后一块月饼,把它们逐一摆进大铁锅里,然后接过我手中的烧火棍。因为烙月饼的.火候很重要,既不能太急,也不能太弱,她要亲自掌握。仿佛等了很久,终于闻到了一股清香,母亲将滚烫的月饼取出来,放进我们的盘子里。顾不得烫嘴,我们就赶紧吃起来。月饼里有冰糖、芝麻、花生仁、瓜子仁,都是平时不多见的东西,感觉特别好吃,几乎每人都一连吃了两三块。

上一篇:景德镇陶瓷考察报告综述下一篇:山东省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关于企业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确定有关问题的复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