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全球最大物流公司UPS

2024-09-21

读书笔记——全球最大物流公司UPS(通用8篇)

1.读书笔记——全球最大物流公司UPS 篇一

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做人和拾麦穗一样,机会便是其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麦穗,就象做作业,做作业是见识试题的机会,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机会,做家务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 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路上的机会每个人均等,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才能大展鸿图。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只能在他没有珍惜的机会面前抱怨自己不幸运,没有机会。

易中天——“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乐, 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要定期的对记忆进行一次 删除,把不愉快的人事从记忆中摈弃,人生苦短,财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简简单单的生活就是快快乐乐的生活。

2.《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篇二

——《全球通史》读后感 观今宜鉴古,无故不成今。《全球通史》作为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考察了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向世人展现出历史的全貌。读罢此书,无论是书中涉及的哪个方面都让我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仅就世界贸易的发展浅谈我的感受:

西方凭借着一场技术革命战胜了同时代的所有其他文明,并强行将它们联合成一个差不多覆盖了全世界的社会。西方人的革命性发明是以“海洋”代替“草原”,作为全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西方首先以帆船,然后通过轮船跨越海洋,统一了整个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其中包括美洲大陆。

——A.J.汤因比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扩张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始终,而经济扩张更作为最直接的力量推动者全球经济和贸易的现代化进程。本书将公元1500年前后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葡萄牙和西班牙

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胡椒粒却将葡萄牙推向了历史的前台,甚至连欧洲人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们的祖先为什么会对香料如此依赖。然而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而凭着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强大的宗教热情,葡萄牙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欧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极限。随着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断的黄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涌入里斯本,充满了葡萄牙的国库。然而就在葡萄牙努力大同东方商路时,葡萄牙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刚刚统一的邻国西班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其紧紧地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由此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与葡萄牙在东方的收获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的掠夺更加直接。

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他们渐渐习惯了,不去投资本国的工业,而转身购买国外昂贵的商品,久而久之,国内的工业极度萎缩,而货币又急剧贬值,人们却还沉迷于消费。至此,两个强国在世界性的演出中开始谢幕。

荷兰 一旦以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地处西北欧的荷兰,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广袤的欧洲大陆,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从这里入海。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这些优势使得荷兰具备了成为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使荷兰依靠商业贸易积累了财富、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面对英格兰商人强有力的挑战,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就是靠着这种船,荷兰人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但是,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特殊的船只显然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荷兰人的祖先不仅仅是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实际上在距今五百多年前的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易。随后荷兰人又相继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股票交易所和银行,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英国

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遇到了大西洋上最强劲的对手,那是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此次胜利也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士气,标志着17世纪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权开始向英国转移。同时强有力的君主制给英国带来了早期的辉煌,使英国走出了成为大国的重要一步,在海外扩张和贸易不断拓展的同时,这个岛国的面貌和气质也在悄然转变。随后虽然经历朝代变更、政治内战,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为了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几乎整个英国都被动员了起来。随着一项项发明问世,英国也将专利引入经济生活,因此招揽了无数精明的发明人士。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

岁月变迁,斗转星移。一些国家走向没落,一些国家日益崛起。但从整个世界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是早期的陆上贸易还是西欧盛行的海上贸易都无疑是成就某个时期经济霸主的直接力量。因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日趋紧密。而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更能看到了全球一体化的全过程。从中也能得到如下启示:

一、推动世界一体化

国际贸易之所以能够对世界产生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产生的影响,是因为国际贸易有利益的驱动而能够持续。持续的国际贸易将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方的香料和瓷器被运到了欧洲,而欧洲的工业品则来到了东方,更重要的是,欧洲的文化也伴随着贸易者来到东方。对外贸易使世界变得更加紧密,但却不必然会使世界变好。但是我们看到,国际贸易只是一种工具,它无所谓好坏,只是看它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国际贸易这个强有力的工具,通过促进国与国正当贸易的进行,从而改变两国人民的生活外,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世界的一体化进程。

二、国际贸易有助于文化传播

国际贸易以利益为纽带使不同国家的商人有了更加频繁接触的可能性,因而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器物文明,国家制度等等东西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三、国际贸易有助于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在国际贸易中,有一类贸易的交易对象是生产技术,这就是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贸易。通过技术贸易,人类的创造得到了传播。于是,一项技术通过贸易得到了传播,进而造福全世界。在国际贸易的进行中,各国的文化和思想也进行着碰撞和交融,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增进了了解。

四、国际贸易有助于防止战争。

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越高,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额越大,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就越强烈。所以我认为贸易使国与国彼此依靠,而不是彼此敌对。当然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之中,经常会出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但总的趋势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与国之间的依靠越来越紧密。这种彼此依存的关系,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这种互相依靠,互利共赢的关系中,任何一方的损失也将给另一方带来损失。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历史的客观性也让我们看到国际贸易在为世界各国创造无尽财富的同时也给其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也让我想起来今年六月份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事件。

当地时间6月4日下午4时许,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宣布,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欧盟的这一举动造成中国光伏产品价格上涨,严重影响进口商的积极性,使得中国光伏企业向欧洲出口的压力增大。

而最近消息显示经过两个月的谈判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得到了欧盟成员国的一致支持。意味着欧盟接受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商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对于那些参与该方案的中国企业免征临时反倾销税。据悉,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参与了“价格承诺”方案的磋商,这些企业自8月6日起无需再缴纳惩罚性关税。没有参与“价格承诺”方案的中国光伏企业,将向欧盟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同时该“价格承诺”协议设定了每年出口欧洲的中国光伏产品限额,超出限额的中国光伏产品还需要交纳47.6%的反倾销税。这一结果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在贸易纠纷日益严峻的今天,同样也显示了我国在处理贸易纠纷事件的能力,同样也彰显出近几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

当哥伦布跨出他的那登上南美大陆的第一步时,地球告别了一个旧时代,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原来世界只是彼此分离的一块块大陆,而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世界渐渐地变为一体了。早期西方开拓殖民地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掠夺式的,就是在新发现的大陆上,通过掠夺获得金银财富,带回国内,然后加以挥霍;另一种方式则是贸易的方式。当然在这种形式中,也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奴役。但其并不是赤裸裸的掠夺,而是这种方式中的国家向别的国家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通过扩大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售的方式来增加国家的财富。国际贸易不只是在历史上,而且在今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如一个链条,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从此唇齿相依,从此彼此离不开对方,从此优缺互补,从此而变得不同。在国际贸易的驱动下,世界改变了它本来的面貌,显示出全新的景象。有了国际贸易,世界才最终真正成为一个世界。

姓名:李世林

3.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篇三

10历史一班王珮1012200025

利用这个暑假时间我读完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一书,感触颇深。在此写下我的一些感受并整理成读书笔记,由于此书章节甚多,因此选取部分章节进行整理。

第一编史前人类·第一章:人类-食物采集者

地球形成于50亿年前,在40亿年前由无机物自然进化出有机的单细胞生物(争议很大,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根源,很多人说是不可能的,只能理解为上帝创造或外星球带来,有关无机物进化有机物实验室应该也一直在模拟环境中进行着实验,但还没有成功),然后继续进化从微生物-原始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3亿年前适应陆地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最后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在生物界统治地位已经达到6000万年。在经历了几次恶劣气候-冰河时代的循环之后,在400万年前产生了相对聪明直立行走的原人,又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在大约40000年前(或许更早)在非洲出现了有语言、会使用火和工具的真正意思上的人类。虽说也有一些个别证据试图证明人类是在各个大陆单独起源,但现在主流的观点还是整个人类都起源于非洲。我们以前学习历史时说中国在几十万前年的北京人和元谋人什么的,根据DNA和Y染色体分析,跟我们现代的中国人毫无关系,可以理解为自然进化的原人又自然灭绝了。

从最宏观的角度来看,地球的发展有几大转折点。第一大转折点是生命从非生命物质中进化出来,第一大转折点之后所有生物都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来适应生存环境,这也就是后来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论(可惜当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给利用了,孪生出了社会达尔文)。第二大转折就是人类的出现,人类不再改变自身去适应环境(当然也会有一定改变,也就是下面我说的人种的起源,不过改变很小,远达不到物种的改变),而是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基因。现在随着人类的科技不断发展和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第三大转折的到来,到时候人类不但可以改变环境,同时也能改变自己的基因。

只有人类能改造环境,这一人为化的环境被称为“文化”(这么难定义的词这么简单就说明白了)。人类的文化包括工具、衣服、装饰品、制度、语言、艺术形式、宗教信仰和习俗。

已知的旧石器时代成就有:制作丰富的劳动工具和武器;制作利用毒药;对食物的防腐、利用灶和石板加工;利用夹板处理断肢、止血带、绷带、放血疗法、灌肠疗法;分辨星座;航海技术。

与我想象中的艰苦生存在世上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不同,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原始人生活得也相当快乐,以沙漠中的布希曼人为例,成年人平均每周只花15个小时去狩猎和采集食物,其它时间都是幸福的光阴。再看我们现在的生存压力,看看蜗居,看荥阳几千块一平方的房价,看我们高昂的教育医疗成本……

话说回来,之所以说原始人的快乐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确压力很小,他们不考虑过去,不考虑将来,因循守旧,偶尔有不遵守部落传统的人也会被杀掉,除此之外还是很残酷的,由于这种狩猎和采集效率非常低,所以单位面积能养活的人口就很有限,这样多胞胎一般只留一个,前一个小孩断奶前出生的婴儿也会被杀掉,食物短缺时老人、儿童、身体虚弱的都会被杀掉,加上缺医少药,只有约为10%的人能活过60岁。

由于女人采集的植物并不比男人狩猎得来的食物少,所以女人的地位也并不比男

人的地位低,两者是平等的,但是否存在母系氏族社会即女人支配男人我在这本书里还没有发现。

种族的出现:尽管部落一直在限制人口的发展,但到旧石器末期为止人口还是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就出现了人口的迁徙,在向各地迁徙的过程中,开始有了种族的差别,这是各个地区的人类为了适应当地自然气候进化并相互隔绝造成的,但这种人种上的分化发生的很晚,是在完全意义上的人类形成之后才开始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可以通婚,还有现存的种族在智力方面没有很大差别。在10000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期的末期,地球出现了六大种族,各种族大致分布如下:高加索人分布在欧洲、北非、中东,并正在深入到印度和中亚;黑种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和沙漠以南;俾格米在今天的喀麦隆、加蓬、刚果一带;布希曼布满了非洲的其它地方;澳大利亚种人分布在印度中南、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蒙古人种分布在东亚、南北美洲。

第一编史前人类·第二章:人类-食物生产者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除了工具的升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转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采集的效率较低,在物产富饶的地区2、3平方公里也仅仅只能养活1、2个人,在贫瘠地区可能要50平方公里才会养活1个人,这样的话单位面积养活的人口就很有限。尽管原始人已经努力不让人口增长超出食物来源,但在长年累月的积累中,人口还是逐渐提高,人口的增加造成了人类的迁徙,经过了上万年的增加-迁徙,终于让全球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都住满了人(当然,密度很低)。

人类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一部分人早就发现和懂得如何种养植物,但却缺乏改变的动力,因为轻轻松松的采集就够吃了,何必费事。但是当地球再无空地可迁,人口继续增长造成人口压力越来越大时,原始人不得不自己种植物补充采集的不足,就单位养活的人口而言,农业远远超过了采集。农业首先在那些少数拥有可驯化的动植物的地区成为主业,在驯化、改良的过程中,野生动植物能提供越来越多的食物,这样本来是半捕猎采集半圈养耕种的原始人就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去做食物生产者,直到变成了居住在村庄中的农民。这一转变的过程是渐进的,各地区时间不同大都需要2000年左右。

小麦大麦猪牛羊都起源于中东,玉米蚕豆南瓜番茄花生土豆起源于美洲,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发源地,主要有水稻、小米、高梁、大豆、茶叶、桑树、漆树。早期的原始农业非常落后,耕种的土地失去肥力之后就要休耕8或10年(刀耕火种),这样造成休耕的土地与正在种植的土地比例总处在5:1或是10:1,加上人口的持续增加,耕种者需要不断推进,农业就是这样从发源地传播向四面八方。人口的增长导致了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到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总人口从500多万增加到了13000多万。

第二编,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第3章: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

先说一下历史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前文说的“人为化的环境”,这是广义的文化,这样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作文化,历史学上为区别后来更先进的文化,把文化限定在石器时代时期,城市、文字、青铜器兴起

之后的时期称为文明。文化到文明的改变就如同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说某个文明在公元前XX年产生也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大概推测的年代,不可能太精确。

西方又把文明划分为古代(古典)文明、中世纪文明、近代文明,这本书虽然标榜打破的西方三分法,其实基本上还是这么分的,对我们中国是很不公平的,不过无奈的是,一是中国的整个文化、文明概念,历史、考古学体系都是源自西方,二是三分法在欧亚大陆文明史上来讲最具有代表性,中国文明虽然成就很大,但在整个欧亚大陆文明史上影响很有限。还是接着说几个概念。古代文明是指最初的自然形成的几个大河文明大概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000年”,古典文明是指前两次蛮族入侵后的文明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然后是中世纪文明,从500年到1500年,以前被称为黑暗时代,后来婉转一点称为中世纪,意为古典与近代中间的文明,最后就是近代文明,从1500年之后都是。值得骄傲的是中国起码在古典和中世纪时期的文明成就是站在这世界的顶端的(之一)。

刚说了文明和文化和区别,现在说下文明的特征。文明相对于部落文化而言有如下特征:城市成为社会的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政治权力,纳贡或交税,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已知的地球第一个文明是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文明,昨天在网上查了很久也没查是苏美尔人是什么语系、人种,有人说苏美尔不属于任何语族它是独特的,还有小部分人根据苏美尔自称“黑头的人”猜测是黄种人还与华夏文明有某种联系可信度不高。苏美尔人最伟大的成就是发明了楔形文字,这种不好保存的烂泥板现在竟然有大量出土,真是没天理。之后经常内斗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23世纪被闪族阿卡德人征服,建立起了美索不达米亚第一个帝国,再之后的又一个帝国就更有名了,就是在公元前17世纪创立的巴比伦,以前学历史提到两河流域的第一个文明就是它,把两河流域的文明少说了近2000年。再一个伟大的文明是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这个我们了解多些,金字塔、木乃伊、狮身人面像,至今还有人不相信在5000年前的埃及人会有那么大成就,还以为金字塔是外星人造的,由此可见埃及有多么伟大。值得一提的是埃及的草纸,一部分人说5000年前的埃及才是纸的发明者,在我看来他们只是草纸的使用者,跟我们以前在竹简上刻字是一个道理,不能算是通用意义上纸的发明者,不过在4、5000年前埃及已经在草纸上记录数学、医学文献了,这种文明程度真是不能比啊。

再往后是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印度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这段历史,以为自己的文明是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开始的,直到20世纪几百处遗址被发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度的模块化,城市都经常统一规划采用火烧砖建造,砖的尺寸只有两个标准,从文明诞生到被雅利安人摧毁都没有变化,甚至有些城市遭到洪水破坏后在原址上新建的城市也造得跟原城一模一样。与后来没有留下有形的遗物但留有大量文字资料的雅利安人不同,古代印度文明留下了大量城市遗址却没有可读文字资料。

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跟古代印度一样,别说米诺斯了,包括后来的迈锡尼文明在被发掘前也一直被当做神话传说看待。米诺斯是个独特的文明,除了米诺斯的其它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上自然发展出的农业文明,只有米诺斯是商业文明。由于商业活动女人的作用并不低于男人,所以米诺斯和其它

文明另个不同是这里男女更为平等,不象大河文明下妇女已经沦为附庸。

中东地区第一次蛮族入侵在公元前1500年平息,形成小亚细亚地区的赫梯、两河流域的亚述(一部分闪族阿卡德人与当地印欧胡里安人结合)、还有埃及(下埃及被闪族联盟喜克索人征服,以色列人正是在这个时期随喜克索人离开了巴勒斯坦去埃及享福了,结果100多年后埃及人翻了身,以色列人都沦为奴隶,忍无可忍之下了有了著名的“出埃及记”,但再回到巴勒斯坦时这里已经有了新的民族居住,现在巴以的矛盾根源就在此处)。公元前1100年第二亚述帝国凭借强大的军事技术开始扩张,在公元前700年最终征服了整个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盛极而衰,在公元前612年被统治地区组织的联盟终结。之后波斯人用亚述的军事技术征服了从尼罗河到印度河的整个中东地区。

第二编,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第4章:古典文明开启欧亚大陆一致性这章大概讲了些几大古典文明因为技术上的进步相对孤立的古代文明而言有了更多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其中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就是铁器的应用。铁矿相对铜矿分布更广,但因为熔点太高,只能得到多孔的生铁块,需要烧红反复锤打才能成为熟铁,这相对于只需要溶化浇铸的铜器工艺极为复杂,一直到赫梯帝国在公元前1200年灭亡时,赫梯的铁器铸造技术才流传到世界各地。尽管铁器并没有青铜好用,但大量的铁矿分布使得铁器成本低廉,才使得金属工具第一次普及到农业上,更使得文明的区域大大拓展。军事上铁器的应用也打破了过去“贵族式”的军队,使得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得到可能,改变了旧的军事平衡,上一章说的第二次蛮族入侵浪潮就与铁器的普及有关。

4.《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篇四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咱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咱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咱们在比较15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咱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咱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咱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咱们对这一理论的明白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说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咱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咱们所称的“五千年礼貌”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咱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搞笑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咱们屈从地去挖掘咱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我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咱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正因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咱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就应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我值得自豪的历史。时刻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咱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刻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咱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咱们承认,咱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我的民族自我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此刻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期望中孕育着危险,完美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最高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我。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

5.《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篇五

以前我读《史记》《资治通鉴》没觉得写得好的。虽然历史上对这两部书,评价是很高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过我觉得《史记》、《资治通鉴》就是一本帝王书,都是阴谋、权术、人治、治人那一套。利用权术驾驭群臣、奴役人民、愚昧人民、控制人民的思想。这样的书不看也罢,也只有在现在的中国和一些落后地区还有市场。

而《全球通史》描绘的是人类历史从诞生到现代一系列几次大的飞跃。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史前社会到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水准大幅提高的现代社会。水渠种田、驯养动物、利用牲畜耕田、铁的发明、火药的发明、蒸汽机、铁路。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都对社会才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总是不遗余力的带我们去通过远古的历史、来如何看待我们今天社会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新的问题。而他对这些新的问题也总是不下定论,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世界未来是会变得更好,还是毁灭呢?环境问题、人口急剧增加和资源匮乏、核扩散危机、基因工程、社会不公平和贫富悬殊、青年的反叛,异化、犯罪和吸毒、恐怖主义、地缘政治和宗教争端、贸易保护主义、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到底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呢?历史也正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创造、探索,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都将见证这段历史,也都要参与到这段历史当中去。

6.《全球通史》读书笔记高一 篇六

开卷间,感觉人类历史长河浩瀚无边,仿佛可以听到远古传来的呼唤,每一朵浪花激起,就蕴含着上百年的故事;掩卷后,又感觉人类历史昙花一现,那些存活过的王朝和人物,都已烟消云散,要不是在历史中读起,像是不曾存在过。从中我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伟大。

文明和野蛮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相生相克,你无法用感情色彩去评价哪种力量更高级,他们之间的冲突,成为历史推动的主要动力。这就像人性的善恶一样,它更像是一种主观评价,其实善恶并无区分,只在人的一念间。

利益的驱动成为很多发明、冒险、开拓的原动力。比如最早西欧国家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的对外航海远行,有了很多地理大发现的壮举。例如好望角、美洲大陆、大洋洲的发现等。他们都是在本国或邻国权贵的经济资助下完成的探险。甚至是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也是源自对纺织品生产效率提升下的创造。

杀戮与战争基本也是因为围绕经济掠夺和宗教信仰来展开的。没有一个永存的王朝,最长寿的拜占庭王朝似乎存在了近。大多数王朝都是你唱罢我登场,有种对空长悲切的感叹。

近两百年的历史加速了世界的变革与发展。最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距离我们也仅仅过去70余年。还不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印之战距离我们似乎更近,而中东的巴以冲突、叙利亚战争还一直存在的局部战争,我们目前的和平环境的确是难能可贵。

不包括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中东文明、印度文明在内,中国文明是历史上唯一没有遭到大的摧毁的完整文明体系。

在经过工业革命、信息互联网革命之后,人类创造了强大的世界,也面临着巨大的冲突,人类控制与环境压力的冲突。在万千物种中,人类成为主宰,读后感.但是巨大的能耗,也无法阻挡人类地球终将毁灭的宿命。开拓外太空,星球移居,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事实。人类的竞争带来的就业压力、对生活索求不得的焦虑感,让现代人活得并不比古人幸福。

7.全球100自然奇观读书笔记 篇七

精彩语句2前言

生命意味着蔚蓝,而蔚蓝意味着生命;使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能够得以生存的大气和水,也使我们的地球成为一颗蔚蓝色的星体,一颗充满生命的星体。不过,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也会变的光怪陆离,越来越难以驾驭了。

大自然的美景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最好奖赏。大自然奇丽却又容易被破坏而导致美景消失不再。大自然人类心的归宿。《全球100自然奇观》插图配衬文字,我们可以在文字中浏览想象自然奇观,再结合插图中的真实风景,让心遨游在想象与真实之间,也别有一番滋味。

大自然的美丽,让人心荡神驰,大自然的神奇,让人叹为观止。大自然赐给我们生命与灵感,它是美的源泉,它是生命的象征。

大自然把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大自然的一滴眼泪凝固了掉在地上,成了一颗种子,便有了后人乘凉的大树;大自然张开嘴,轻轻的吹了吹,便吹直了小草懒惰的腰板。大自然如同一本励志的书,东升的太阳,带着朝气向我招手,让我有了重新再来的勇气。雨后的彩虹,带着美丽的色彩朝我微笑,让我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奔腾的江河,带着勇往直前的气势向前奔流,让我们产生了永不放弃的毅力。大自然就是爱的化身,美的升华,宽容的源头,温馨的摇篮+前言的最后两段

再宽容的自然,也经不起人类这样的折腾,如果你还有一份怜悯之心,请一定要体谅自然,让自然原谅我们的愚昧无知,重新恢复往日的多姿多彩,不为别人,只为了自己的晚年和子孙将来的幸福……

人类啊!清醒吧,毁灭地球,毁灭自然就是在毁灭自己啊!我们给予自然的总有一天要还清的!

8.《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篇八

一、两性间的不平等

两性间的不平等是源于新型农业太繁重,女人终于不堪负重,所以只能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吗?我的认识是这种不平等虽然在新型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的,但不是因为太繁重,而是因为生活得需要所产生的越来越多的工具提高了劳动力,在同样的时间里,照料同一块地不需要男女都下地干活就可以生产出满足所有人需要的粮食。这样一来就有空闲的劳动力回到家里。那么为什么是女人回家而不是男人回家呢?那不过是因为女人的生理能力决定的,因为孩子总是女人生的,过去因为食物采集,无法多生孩子,现在口粮够了,女人可以多生几个,保证种族繁衍。于是女人理所当然地留守家中,只是后来的发展却不是一开始可以预料的。虽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同样辛苦,但是没有产出,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漫长的几千年,女性沦为第二性。这一幕甚至现在仍在上演:无论开始是怎么受千万宠爱所以做全职太太的,过个5年8载,便成为多余的人。当然,带着丰厚嫁妆嫁到夫家的不在此例。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文化的力量

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以前一样随遇而安平静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以各类“交流”为幌子,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放眼望去,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发展”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度,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这是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找到的场景。

三、日益剧增的危机感

上一篇:小学XX学年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5则范文下一篇:四年级美术下册 巧用对称形1教案 人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