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体会

2024-07-05

读《弟子规》体会(精选8篇)

1.读《弟子规》体会 篇一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贯彻到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十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应按《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的、愚笨的、尊贵的、贫贱的,不同国界、不同种族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2.读《弟子规》体会 篇二

《弟子规》真的那么“神”吗?里面都是什么呢?《弟子规》里有360句、1080个字, 写了113件事, 它是用古圣先贤的话来提醒我们, 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事。它的核心就是孝。如果一个孩子能体谅父母的辛苦, 怀着报答父母恩的心, 他能不听话, 好好学习, 好好做人吗?所以, 《弟子规》学好了, 真的能带来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更能改变一个学生的精神面貌, 甚至让他的人生变得光明而幸福。

从一年级开始, 我就送给每个孩子一本《弟子规》, 先朗读熟读, 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再完整地背下来。开展《弟子规》默写和诵读、讲故事比赛, 利用班会时间, 举行《弟子规伴我成长》的班会, 通过《弟子规力行表》, 写日记或口头汇报, 让学生对照检查, 落实到位。尤其是要求向父母、老师、同学行“鞠躬礼”。一开始, 学生问“老师好”可头低下了, 腰却是直的, 有的同学眼睛并不看着你, 我知道了, 这样行礼是虚情假意, 在那作秀, 这个礼没什么用。然后我就带头做, 身体力行, 当我也真心地给学生还礼的时候, 大家就知道怎样做了。身教胜于言教。同学们慢慢克服了傲慢心, 有了恭敬心、爱心、孝心、真心,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同学之间互相尊重, 关系更加融洽, 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快乐。

学《弟子规》是有次第的。它分为三个层次, 先从爱父母开始, 即“入则孝”。教导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对待父母, 这里有最具体的教诲。班级有个孩子学了《弟子规》以后在日记里写道:“……这么爱我的父母却是我最讨厌的人, 这么爱我的父母却是我最不理想的人, 我回报他们的是粗暴、不耐烦、这么不懂事, 竟伤害着他们这么多年。”孩子懂得了体谅、感恩父母, 从而变得孝顺听话。第二个层次是“出则悌”:爱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孩子进入了高年级, 打架事件是屡见不鲜。而我们班去却少出现。记得又一次李××和梁××打架了, 了解情况后, 我没直接批评处理, 先让学生对照《弟子规》针对这件事进行讨论, 他们找到了“言语忍, 忿自泯”, 还有个同学说“兄弟睦, 孝在中”, 我及时称赞了他:把班级的同学当作兄弟, 而又把老师当作父母。最后经过提示, 同学们说出了“凡是人, 皆须爱”, 自从那次, 班级的打架事件就越来越少了。这也是达到第三个层次“泛爱众”。后来, 我们班的唐××不幸得了白血病, 孩子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一次性捐款达3568元, 孩子们自发叠了许多的千纸鹤, 送去了祝福, 从这件事中, 孩子懂得爱是存在的, 爱是有力量的, 生活在爱里的人也是幸福的。

学了《弟子规》之后, 我给学生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我送生日礼物给他们, 表示老师的一份关爱, 还要告诉他: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 启发他在过生日时应该为父母做点什么, 可以给父母洗脚或做家务事, 有时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有很多同学回家给父母磕头, 感恩父母养育恩, 父母都流泪了。其实学《弟子规》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从改过开始的, 所谓“德日进, 过日少”。所以, 生日要有“重生”的感觉, 让自己的好朋友提意见, 孩子也乐于接受改正缺点。既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又体会到同学的情谊, 还改掉了自己的毛病, 鼓励孩子们向上、向善。

班级还设立了“烦恼箱”, 当孩子遇到学习上或生活中的问题有了烦恼, 可以写成小纸条投放到“烦恼箱”里, 我每天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有时事太多了, 就用笔记在本上:今天找曹×谈话、周×调座、姜××过生日……有时候感到很忙碌, 但一想到自己的只言片语可能让孩子不走错方向, 豁然开朗, 就浑身充满了力量。班里有个同学非常爱背后说别人, 她的朋友越来越少, 没有人和愿意她玩, 她就把烦恼投进“烦恼箱”里, 我就告诉她, 你到《弟子规》里找找, 有没有答案?后来她找的“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凡出言, 信为先”, 我又补充道:“话说多, 不如少”, 少说话认真做事情, 说话要算数, 还要说真话、说实话、说利益人的话。在以后的日子里, 她变了, 和同学之间关系融洽了, 重新找回了快乐和自信。像梁×同学个问题困扰她:好朋友总是学着她买一样的东西, 穿衣服也是, 这在我们大人这算什么烦恼啊?可她心里不高兴, 就过不去了, 我就对她说:你知道吗?她一定是你的“粉丝”, 你是她的偶像, 你应该高兴啊!”她一听小脸笑得和花似的, 又开开心心的了, 而且和朋友更要好了。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样, 我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把他们当作朋友,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既关心他们的生活, 又关心他们的健康, 还关心他们的学习方法, 更关心他们怎样做人。遇到问题, 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现在, 我们班孩子知书达理, 越来越乐观团结向上, 孩子们在作文里写道:“我在这个集体中生活得很快乐!”在这学期第三篇作文“写一封信”中, 让我竟想不到的是有95%的学生都是写给我的, 文笔流畅、感情真挚, 让我几度落泪, 有许多事我都不记得了, 但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却扎了根, 让我知道这一路走来, 是《弟子规》让孩子们知道了感恩, 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

3.《弟子规》“总叙”赏析 篇三

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并且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其次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讲求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还有余力,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

赏析:

《弟子规》是儒家经典学说的具体引申。“圣人训”所指的圣人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教育我们,做人应该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孝”。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应该知恩感恩。孝,是“老”字的上半部,再加一个“子”字,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着父母。我们能孝顺父母,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竖心旁的“悌”由一个“心”,再加一个弟弟的“弟”组成,意思是做哥哥的心里有弟弟的存在,懂得照顾好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哥哥,尊敬哥哥。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最亲。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要行孝,要行悌。

如果这两样你做到了,接下来要学习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言行举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所有这一切都要谨慎,要遵循礼节。如果谁都不服谁,就会造成家庭不和,家里的成员往往没有办法和睦共处。可见,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对一切都要有恭敬心是多么重要!《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人,刚出生时都有善良的本性。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别人。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不但自己得到快乐,同时还让更多人得到快乐。

有这样开阔的胸襟之后,我们还要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有道德有修养之人,他的言语、行为都足以成为后人的典范。所以当我们碰到良师益友,一定要好好珍惜,向他们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了!“学文”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生活的品质提升了,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学习上面,而是放在玩具上,或者看无益的电视节目,只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很难获得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4.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四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我收获了很多。先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全校优秀老师对自己的收获还进行了全校分享。高中部践行了《弟子规》力行课程分享活动。每天我们依然在坚持读经典、听弟子规音频学习。上周我们还一起观看了《醒来》这部意义深远的影片。接触传统文化之后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班主任每天早上六点十分要带领学生一起践行弟子规。在跟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收获了太多。而令我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对弟子规的解读。三子一句的经典居然教会了我们这么多做人的道理。“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如果我们的学生可以有幸从幼儿教育就接触弟子规的话,我们的家长还会如此的头疼于孩子的叛逆么?我们还会有迷恋于网吧沉迷于网络暴力的事情么?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为什么我们还会去伤害他们呢?

5.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五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6.读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更是将“信”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编排。在现代社会,诚心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现代人之间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越来越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高度重视这个“信”字的,为什么我们今天讲诚信?因为在古人的眼里,诚和信、信和诚是一回事。《说文解字》里解释:信,诚也。而讲到诚的时候,怎么讲的?诚,信也。所以在古人的心目中,诚信是一回事。

《弟子规》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夸张、夸大怎么可以呢?《弟子规》在诚信部分刚开始就是要教大家注意,应该实事求是地说话。

“凡出言,信为先”,中国传统社会里把这句话和诚信结合起来的最有名的一个典故叫一诺千金。但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一诺千金背后的故事。

一诺千金是个典故,现在已经是个成语,它出自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里的一句话,叫“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与其得到一百两黄金,还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诺言,或者叫一声答应。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故事一:

秦朝末年,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行侠仗义,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办到。

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是楚国的将门之后,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经好几次为项羽出谋划策,让刘邦大吃苦头。刘邦想到这件事情就火得不得了,他老记得记得项羽手下有个叫季布的人让他倒霉。所以当了皇帝以后,就下令通缉季布,而季布因为非常讲诚信,大家都非常认同他,很多人暗中帮助他,刘邦一直抓不住他,这个讲诚信的季布经常化装,躲到一些人家里,大家把他隐藏起来。后来,季布求人将他卖给大侠朱家当佣人,朱家知道他就是季布,并没有报官,而是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汝阴侯滕公,这个滕公跟刘邦说得上话,所以才把通缉令取消了。

季布的通缉令被取消了,总算恢复自由了。季布有一个老乡叫做曹秋生,这个人非常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当他听说季布的通缉令被取消了后,就叹气道:哎,原来瞧不起我的季布,现在好像通缉令被取消了,看样子皇上又要启用他做大官,他就去拜访季布。季布对他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印象,听到这么一个人求见,烦得要死,准备数落他几句:你看,我落难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我被通缉的时候,你怎么不来帮我忙?现在我的通缉令被取消了你来看我?哪知道,这个曹丘生真是厉害,一进门,他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难看,也不管季布的话多么难听,又是打躬又是作揖,拼命跟季布套近乎。但是什么用都没有,季布就是不吃这一套。

曹丘生一看,怎么拍季布的马屁都没用。但是他生坚信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终于找到了最好的一个马屁给季布拍上去。他说:我听说了一件和你有关的事情,现在全国都在传一句民谣。季布说:哎哟,是吗?什么话和我有关啊?曹丘生说:大家都在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啊。这个话看样子是曹丘生编出来的,季布一听很爽,原来我这个讲诚信价值黄金万两,心里一下子很高兴,就把这个他非常讨厌的曹丘生作为贵宾隆重招待,还留在家里住了几个月。当曹丘生走的时候,季布还送了他一大笔钱。后来,这个故事在我们的传统当中广为流传,“一诺千金”就作为讲信誉的一个最好象征,最好的一个典故,一直沿用到现在。”

《弟子规》强调开口说话,诚信为先,也就是说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强调要诚信,最好是自己首先做到。我们说好几点见面的,希望大家都守时。这一点,我们现代人做的远远不如古人。我们现代人都讲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应该很守时,但是要跟古人比,差远了。

故事二:

东汉时期,有这么一个故事,叫同窗践约,一听就是两个学校按照约定践行自己的诺言。有两个人在洛阳读书,一个叫张勋,一个叫范式,他们是一对好朋友,都在当时的都城读书。两个学成后分别的那一天,张勋流着眼泪对他的好朋友范式说: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对古人来讲,旅行麻烦极了,哪像今天,坐着飞机就去了,古代行走二百里路就是一件大事,而且两个人要分开很远,所以大家都很难过。范式安慰他说:张兄,你不要难过,两年后中秋节的中午,我到你家来,与兄台见面,并且拜见令尊大人。说完这句话,两个同学各自回家。

两年后的中秋节,从早上开始,张勋就开始杀鸡、洗菜、做饭,准备好酒。他爸爸一看:哎,儿子,你这是干什么呢?平时没有那么好的菜啊。张勋说:我在洛阳学习时候的同学,两年前说今年的中秋节中午要来看您,我准备招待他。老人家说:他的家远在山阳,相隔几千里路啊,两年前的一句话,今天还回来赴约吗?张勋说:范兄是个讲信义的人,必定会来。正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就看见村外的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匹快马驮着范式来到了他家门口,时间正好是中秋节的中午。很多年以后,张勋生病了,临死前对他的妻子说:把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家事,托付给范兄,范兄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后来范式果然精心地为张勋办理了丧事,并且终其一生,细致入微地照顾他的孩子。这个故事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古人认为,就诚信而言,天底下的人应该是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伟大的德行会感动一切,如果以诚待人,以信待人,也会感动一切。

一个人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才能真正打动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7.学习策略多,快乐《弟子规》 篇七

初步开展《弟子规》的教学, 我们只是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体活动进行, 虽已充分利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让孩子集体学习, 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 有的孩子只喜欢活动中讲故事的部分, 不喜欢学习、朗诵《弟子规》原文, 有的孩子怎么学也不会, 有的孩子当时是学会的, 没多久就忘记了……

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 我们开始钻研、尝试多种学习策略让孩子走近《弟子规》。

所谓学习策略, 就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那么, 学习《弟子规》有哪些策略呢?首先, 我们要了解幼儿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幼儿期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记得住, 回忆时以再现为主。根据这些特点,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设想了多种策略, 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弟子规》。

一、环境熏陶, 创设学习氛围

1. 物质环境。

我们在班里布置了专门的《弟子规》墙面, 生动的画面、可爱的形象, 孩子们特别喜欢, 常常驻足观看。我们还把开展《弟子规》集体活动时幼儿的作品布置上去, 这下孩子们更高兴了, 指着那些作品说:“这是我送给爸爸的礼物”“这是我为妈妈准备的围巾”……

我们还在班里的阅读区添置了许多有关《弟子规》的书籍, 有原文、有故事。孩子们到阅读区看书的时候, 会兴奋地说:“看, 《弟子规》的书!”接着, 他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开始阅读。多数孩子喜欢讲里面的故事, 有时也会冒出一段原文朗读, 个别识字的小朋友还会指着文字, 一句一句地读着, 非常有耐心。现在许多孩子一进阅读区就找《弟子规》的书, 阅读气氛非常好。

2. 语言环境。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 我们常常会引用里面的经典原文。在表扬孩子时, 我们会说:“你做的真好,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同样, 在批评、教育时, 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你忘了《弟子规》中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吗……?”

在我们的教材中, 有一张诵读《弟子规》的音频光盘, 里面还配上了轻柔的音乐, 听起来非常优美、动听。在孩子们课间休息时, 我们会播放这个音频, 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二、日常活动, 提高学习兴趣

1. 看动画片。

动画视频由于其生动、形象且不断变化的画面、声音对孩子的感官产生强大的刺激, 因此, 孩子们极其喜欢。我们就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看一些《弟子规》的动画视频, 这些视频有《弟子规》的原文诵读, 有《弟子规》的句子解释, 也有《弟子规》的经典故事。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看一小段, 孩子们非常期待, 对《弟子规》也更加感兴趣。

2. 排韵律操。

本学期, 我们用《弟子规》的音乐编排了生动的韵律活动, 优美的音乐、有趣的动作, 孩子们每天都沉浸在《弟子规》的世界里。早上, 孩子们一听到做操的音乐就兴奋地说:“要做《弟子规》的操啦!要做《弟子规》的操啦!”一段时间后, 孩子们已经对这段音乐非常熟悉了, 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还能把其中唱的《弟子规》后半段背诵出来。

三、集体教学, 熟记学习内容

1. 图文帮助记忆。

幼儿对形象、生动的事物感兴趣, 一方面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另一方面也能形成深刻的印象, 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在集体教学时, 教师可准备与《弟子规》原文内容相匹配的图片, 让幼儿在图片的提示下记忆内容。如果原文中涉及一些小故事, 也可把故事的内容展示出来, 起到提示的作用。如在学习经典原文“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几句话时, 里面涉及一个唐代李世民劝阻父亲的小故事, 可把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展示出来, 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另外, 在《弟子规》经典原文中, 有些内容比较相似, 顺序容易记错。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图片的排序, 以熟悉内容的顺序。如在学习“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时, 教师分别出示“冬”、“夏”、“晨”、“昏”的图片, 让他们边排序边记忆, 效果很好。《弟子规》中有许多简单、易学的文字, 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一学, 这也有利于原文的背诵。如在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时, 就可让幼儿学“父”这个字, 请他们用小手当笔, 在空中写一写, 非常有趣、好玩。

在幼儿学习了较多的文字后, 可以让他们进行图文匹配, 这段文字说的是哪幅图上的内容, 那段文字说的哪幅图上的内容。在认一认、找一找的过程中, 幼儿的记忆加深了。如在学习“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时, 让幼儿把字卡贴到与“饮食”“坐走”“长者”“幼者”相对应的的图片边上, 效果很好。

2. 跟读提高记忆。要熟记《弟子规》, 多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儿还不能完整背诵时, 可以让他们跟读。

跟读的对像最好是课件里面的标准读音, 以免给幼儿错误的示范。为了提高跟读的兴趣, 可运用多种方式。如集体跟读、分组跟读、个别跟读等。

3. 背诵强化记忆。

当幼儿能背诵时, 教师就可利用各种方式让他们多背, 以强化记忆。 (1) 跟着节奏背诵。在背诵时加上鲜明的节奏, 让幼儿跟着节奏念, 很具有挑战性。教师可根据幼儿背诵的情况放慢或加快节奏, 让幼儿感觉变化不断, 非常有趣。 (2) 忽轻忽响背诵。除了节奏的变化, 背诵时还可以让幼儿调节音量。一会儿轻轻地、一会儿响亮地、一会儿中等地, 这样的变化也可以让幼儿加深印象。 (3) 创编动作背诵。创编动作背诵, 不仅可以起到引起兴趣的作用, 还可以让幼儿动静交替, 活跃学习气氛。 (4) 接字接句背诵。可在教师与幼儿或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 如接字, 教师说“弟:……”幼儿答:“子规”教师说:“圣……”幼儿答:“人训”;也可接句, 如教师说:“首孝弟……”幼儿答:“次瑾信”。 (5) 变化对象背诵。在背诵的时候指向不同的对象, 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例如出示小木偶、动物图片等, 对幼儿说:“看, 小兔子来听你们背诵了, 谁的声音最好听呢?”也可指着外面的太阳、小鸟等, 说:“小鸟在外面听我们朗诵呢!”

4. 表演巩固记忆。

《弟子规》中有许多经典的小故事, 我们常常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表演故事,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体验, 加深印象。除了经典原文中的故事, 也可以表演自己创意的小故事, 如对一些经典原文的解释、举例, 孩子们演的开心, 记得也牢。

四、特色活动, 强化学习成果

为了强化孩子们学习《弟子规》的成果, 我们还举办了一些特色活动, 如《弟子规》朗诵比赛、绘画比赛、书法展示等。《弟子规》朗诵比赛不是纯粹的朗诵, 而是结合了舞蹈动作的演出性活动, 可以是个人的, 也可以是小集体, 甚至是全班幼儿一起参加。可以朗诵, 也可以唱出来, 形式丰富, 非常有趣。《弟子规》绘画比赛也是鼓励幼儿想象, 可以表现原文内容, 也可以进行经验迁移, 创意无限。书法展示可鼓励家长参与, 因为幼儿期学习书法的孩子比较少, 让家长把孩子印象最深刻的《弟子规》原文用书法记录下来,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五、家长配合, 增加学习途径

《弟子规》的学习, 除了幼儿园的各种活动, 争取家长的配合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弟子规》, 知道学习《弟子规》的好处, 鼓励并指导家长让幼儿在家也学习《弟子规》。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 多种策略齐上阵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孩子们现在对《弟子规》非常感兴趣, 个别孩子甚至对爸爸妈妈说:“在幼儿园, 我最喜欢上《弟子规》的课了。”有的时候, 孩子们之间出现问题或发生矛盾, 也会用《弟子规》中的话来提醒一下。看着他们那认真的样子, 真是忍俊不禁。接下来, 我们将继续这些好的策略, 同时不断增加新的策略, 以使孩子们学习《弟子规》更轻松、更快乐。

摘要:《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 天下第一规”, 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幼儿期的孩子, 已具备学习《弟子规》的语言基础, 因此, 我们在幼儿期开始集体教学《弟子规》, 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启蒙。那么, 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呢, 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8.学不学《弟子规》 篇八

但是,需要加点小心的是,学国学得先知道,经典学了滋养人,糟粕学了束缚人。

很多家长问,《弟子规》,可不可以读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初读《弟子规》,会真心感到不错。比如,“出必告,反必面”,多好,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哪,回家后,当面向爸妈报平安,如此一来,孩子被拐卖的都少了。

《弟子规》里全是这样的话。要孩子干这个,干那个;这么做,那么做;不许这么做,不许那么做……如果家长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那是真有价值。假如严格遵照《弟子规》的1080个字来做,绝对是乖宝宝。

但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有主见,能独立、有创造力,而不是听话的乖孩子,那读《弟子规》就要谨慎了。因为《弟子规》的创作者没往那方面想,它开头就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就是说,任何事,孩子都不能擅自做主、擅自行动,要和爸妈商量,求得他们的同意,否则你就犯错误——“子道亏”了。这就不光是管你怎么做了,还管你怎么想——别想东想西,老老实实按爸妈吩咐的做,就OK了。等孩子老大不小了,还跟家长说,“我要穿袜袜,我要戴帽帽,我要吃饺饺”,不好笑吧?

《弟子规》里这种话还很多,比如“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要求孩子做任何事,都要先看看家长脸色,爸妈喜欢,才能做,爸妈不喜欢,不——能——做!还记得复旦投毒案里的林森浩吗?他大学时的专业是医学,但在医学院学习半年后还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因为他对医学没半点兴趣,而报这个专业仅仅是因为他爹喜欢。悲催吧。更悲催的是,这种事儿还挺多。

因此,如果不加选择地读《弟子规》,结果会不太妙,它能扼杀人的创造性、自主性。

我女儿刘莐小时候,我很注重让她接触传统文化,典籍、书法、绘画、传统戏剧等都学过,但从来没让她读过《弟子规》。

为什么?我是这么想的,现代社会靠的是创新,保护、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很重要,而其前提是个性,所以我不能用《弟子规》来让我女儿成为千人一面中的一面。

而一些必要的行为习惯,孩子不背《弟子规》也能养成,大人做好榜样就成了。比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等等,用得着背吗?

而《弟子规》里有些内容,比如“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连我们家长都要喊:“臣妾做不到啊!”怎能强求孩子做到?做不到,还背,扯犊子吧?所以,也不用背了。

我一点不担心女儿在行为习惯上有瑕疵,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能做到普通人的标准——对人尊敬有礼,不让别人感到难受,就行了。在为人处事上偶然出一点儿问题,也不必太过担心,“树大自然直”。

我担心的是,孩子如果处处循规蹈矩,把自己天性里的东西,比如好奇、好动、奇思异想都泯灭掉了,等进入社会,就没创造力了。所以,我选择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个性。我跟女儿说:要用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来支撑自己的学习,一生都会有事情可做。

当然,已经读了,也不用太担心,《弟子规》又不是含笑半步癫,以后多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好了。

最后,给您讲个故事吧,听完了你就明白经典好在哪里了。现在都提倡孝道,“二十四孝”的故事也被提溜出来说了又说,但很多时候都是迂腐的孝,跟孔子说的完全不一样。

孔子的学生曾参,在瓜田里锄草时,不小心铲断几棵瓜秧。他爸非常生气,抄起一根棍子,劈头盖脸打过去,当场把曾参打昏。曾参醒过来,看到老爸在自己身边流泪,忍着疼,安慰老爸:“刚才儿子不肖,惹得父亲大人生气。现在又让父亲大人伤心,儿子我更感到不安了。”回到家中,曾参拿出琴来弹奏,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这事让孔子知道后,孔子很生气,说:“曾参来的时候,别让他进来。我平时的教导,他压根儿就没听进去。”

曾参伤好了后,来向孔子请教。孔子说:“你可知道古人舜是怎么侍奉他父亲瞽叟的?瞽叟使唤舜时,舜随叫随到,但当瞽叟要杀舜时,舜早逃得无影无踪。小打可以受着,玩命地打就得逃了。像你这样,当你父亲暴怒时、都快被打死了还不逃,万一真被打死,不是陷你父亲于不义吗?这才是不孝!”

曾参听老师一席话,才知道自己学习得迂腐了。

上一篇:学校附属幼儿园下一篇:昆明市委、市政府办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