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种植活动(10篇)
1.浅谈幼儿园的种植活动 篇一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提问中引发积极的思考,锲而不舍地努力探索,最终揭示了地球万有引力的客观规律。幼儿园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总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脑子里经常会出现许多“为什么”,越是好奇,问题越多,这就是可贵的质疑精神。我们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敢想、敢说、敢问。为此,开展了“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这一课题研究,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种植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能更直接的为他们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持,种植活动是真实自然的,生机勃勃,变化万千。他们没有认真的、仔细的认识过黄豆,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黄豆的认识,帮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它。从而萌发自主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发现和自主探究的快乐。
案例:小朋友和老师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豆豆,生成了科学活动:“认识黄豆”。小朋友自己介绍带来的豆豆的名称。老师把不同的豆豆分放在盘子里,让幼儿自己观察豆豆的不同特征。文文惊讶地说:“老师,我发现黄豆有一点淡黑色,黄豆是不是有点坏了,”小宇说:“是虫子咬的小伤痕吗?”,“其实,小朋友说的黄豆的伤痕是黄豆的芽眼”,“你们再找找红豆、黑豆、绿豆有芽眼吗?”这么一说,大家开始仔细地寻找着。幼儿都被这一句话吸引了,都在认真的、努力的寻找“芽眼”。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认识了黄豆,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黄豆的秘密。在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带动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幼儿能观察的很仔细,也很用心。他们还会自己动脑筋想,这个黑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会自主的进行讨论。得不到正确的答案的时候就会请老师帮忙,以后幼儿碰到自己不认识的事物的时候也会去观察,去思考。
(二)种植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如今的幼儿因为平时缺乏锻炼,很多本来应该会的能力都在“退化”,然而通过照顾黄豆苗,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幼儿之间会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种植时遇到的问题,同时他们还会比较谁的种子张的快。有些用心的幼儿,每天早上来都会用杯子给自己的豆芽浇水,让它茁壮的成长。
案例:今天我们再次去观察黄豆苗,他们已经长大了很多了。小朋友一看到豆苗,就说:老师你看我的,已经长出那么多的叶子了,已经长大了很多了。孩子们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自己中的黄豆已经长大了,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在一片感叹声中,突然琪琪大声的说:“看我的黄豆叶子上全都是小洞洞。”“老师,我的也有小洞洞”。大家都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请小朋友自己观察一下,能不能找到破坏豆苗的“凶手”。翔翔大声的说:“看,叶子下面有很多的小黑虫子”。进过老师的提醒,幼儿就想办法要把虫子杀死,不能再让他破坏豆苗了。小雨说:“这种虫子应该用药水,才能把他们杀死。”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然后我们就找来水壶,兑好药水,在浇药水时,有朋友还说:豆苗我来保护你。很关心自己的豆苗。
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对自己的苗苗是多么关心,看到幼苗长大了很开心。同时看到幼苗长了虫子,能积极的想办法来保护豆苗,这个就是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并且通过遇到虫子的困难,并解决困难的事件,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时也能看出种植活动使幼儿更加的团结,更有集体意识。
(三)种植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锻炼、发展幼儿智力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是幼儿熟悉的、容易收集的,他们对这些东西感到好奇,而种植活动就是它一个小小的索引。
案例:小朋友种下黄豆现在已经长出了两张黄豆叶子的黄豆苗了。楠楠提出:“黄豆宝宝长出了叶子住在纸杯里有点不舒服了,怎么办呀?小宇说:“我和奶奶把黄豆种在地上的”……小朋友纷纷议论着。最后商量决定把黄豆苗“搬家”,种在幼儿园的种植园里。老师教了小朋友种植的顺序,用水管小心地给黄豆苗浇水。因为小朋友还要经常来看看自己种的黄豆苗,所以,在黄豆苗旁边插上写有自己名字的小标牌。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黄豆生长在杯子里已经不够了,需要搬家,教师告诉他们种植的方法,放开手让幼儿自己发展。因为都是自己的豆苗,他们都很小心的进行种植,怕弄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挖土、浇水这些事情在家里都是不会做的,在活动中也能看出幼儿动作的笨拙、和不知所措。这些都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能舍弃。
(四)种植活动给幼儿带来收获的快乐。
随着季节的变化,同时在孩子们的细心观察照顾下,小山上的植物都成熟了,孩子们高兴地拿着工具来收获了,当孩子门抬着满满一篮子毛豆回来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是我们自己种出来的毛豆,今天我们可以吃毛豆啦!然而分享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尝到了新鲜的毛豆,特别的好吃。在品尝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懂得谦让,懂得一起分享,而且他们还懂得珍惜,知道这个是来之不易,是他们期待、盼望了很长时间,用爱心和责任心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次种植活动,对幼儿一些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不仅仅得到了能力上的发展。我们老师也体验到了种植的乐趣,我们老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幼儿生活环境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条件。《纲要》十分强调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教师,我愿积极为幼儿创设环境,丰富生活,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2.浅谈幼儿园的种植活动 篇二
种植园地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已为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识。种植园地营造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氛围,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然而,许多幼儿园在种植园地创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视观赏作用,忽略了教育功能。很多教师认为,种植园地只是班级环境的一种展示,只要植物看起来郁郁葱葱就可以了。因此在种植时没有系统规划,导致种植园地成为被幼儿遗忘的一角,教育功能无法实现。
二是忽略了对种植园地活动的组织。多数幼儿园的实际状况是:种植园地面积狭小,幼儿人数较多!如果不重视规划和组织,幼儿进入园地中的实践机会就很少,对植物也容易失去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三是灌输多于探索,幼儿没有机会与土地、植物进行深入对话。一些教师虽然了解种植园地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也种了丰富的植物,却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地引导与组织,甚至直接将植物生长的知识灌输给幼儿。幼儿无法通过亲身实践,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植物生长的过程并进行探究,也就无法与土地、植物进行深入对话,致使种植园地沦为一种摆设。如何走出误区,让种植园地成为幼儿园的有效教育资源,下文笔者将对此进行微观阐述。
二、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种植园地的选取
幼儿园种植园地大小不一,有的是一整片、有的是若干块分布在各处,在进行幼儿的生态种植活动前,要从本园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空间。
第一,选取相对稳定的种植区域。主要是指种植一些植株(树、花木),这里需要比较中、大型的区域。因为植株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们在一年四季中的抽芽、现蕾、落叶、结果的过程就是幼儿观察发现的重要素材。
第二,针对不同条件选取种植区域。幼儿园中不同条件的种植空间从不同的维度可以有多种分法,可以分为水池、沙地、泥地等,也可以分为朝阳、背阴等。通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植物并进行细致的管理和观察,能引导幼儿发现很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
第三,充分利用有限的种植空间。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有限的,充分利用好种植空间,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参与生态种植的机会。因为随着时节的推移,其间种植的内容更丰富,教师可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选择适宜的季节来播种。
三、科学的实施幼儿园生态种植教学活动
1. 选取适宜的种植品种。
首先,适宜的种植品种。这就要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来种植。适合在江南一带种植的树木品种繁多,幼儿园中不妨种植一些果树,不但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在不同的季节品尝到新鲜的果子,同时果树在开花、结果时往往能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及各种鸟类,能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气息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其次,多样性的种植品种。种植种类的多样性就是要考虑在整个幼儿园的种植园地中,是否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植物品种,前期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大的教育价值,在操作时,幼儿园应该做好统筹、协调工作,避免各班种植内容的重复、单一。在春播、夏播、秋播这几个关键期要设计好各块种植园地中的种植品种。
再次,适宜幼儿发展的种植品种。从幼儿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种植种类的多样性就是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接触的种植品种是否丰富,以长远的眼光帮助幼儿感知各种不同植物的种植、管理方法,也可将幼儿分成小组种植不同的植物,再以交流、分享等形式使幼儿参与、了解的种植经验更多样、更丰富。
2.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生态种植,培养优良品质。
管理是经营种植园地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幼儿园生态种植的主要环节是浇水、捉虫、松土等等。重复的工作特别需要管理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因此,许多幼儿园种植园地的管理目前主要还是由教职工完成。
四、结束语
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蓉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有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我就没有办法教他美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爱护动植物,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大自然中的很多原始资源本身就是很好的探索素材,幼儿园的生态种植活动更是以小见大,让幼儿身体力行、增长见识的有效场所。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优美、有效的教育环境,不妨就从打造适宜、科学、有趣的生态种植活动开始。
摘要:在幼儿园中开展一次健康的生态种植活动,既能帮助幼儿亲近自然,关注周围世界;又能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究,在体验中学习,在劳动中收获。教师应根据本园实际合理规划种植园地空间,吸引幼儿主动探索;精心安排种植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并获得发展;充分利用种植园地资源,不断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种植,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3.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篇三
一、让幼儿自己动手
在我们幼儿园的教室里,为了让幼了解自然,一般有自然角的创设。在教室外,还有单独种植园地,以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教师从旁指导,加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对种植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提高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种植玉米
1.导入:中午吃饭的时候,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了一段香喷喷的煮玉米,吃完后,有的幼儿没有吃够,还想吃。教师说:“现在没有玉米了怎么办呢?咱们午休之后一起种玉米,大家说好不好?”幼儿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种玉米。一个幼儿说:“老师,我们种的玉米明天能长出来吗?”有的幼儿就纠正:“不会的,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长熟!”教师说:“能不能,种出来就知道了,实践出真知嘛!”大家七嘴八舌,热闹非凡。
2.认识工具。出示玉米种子以及种植的工具,有小铁锹、刨子、铁铲、水桶、勺子等等,说明种植工具的不同用处。
3.体验种植。种植玉米的过程如下:挖坑:幼儿的手掌大小,三寸左右的深度。放种:三五粒。填土:掩好压实。浇水:浇透。先测量出株距行距,幼儿们分工劳作,几人一组,教师监督,气氛活跃。
在种植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地纠正幼儿的操作错误:种子放得太多,赶紧拣出来,否则的话造成浪费;坑挖得太浅,存不住水分,种子吸收不到营养不会发芽,或者很快会死掉;土掩好压实,水要浇透,以保住水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为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热情,引发了他们的种植兴趣。
4.分组标记。将每个小组种植的玉米,做上标签,插入土中,以示辨认,等到玉米长出来,验证看哪一组种得最好、最整齐、成活率最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种植植物的目的是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明确活动的目标,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集体的力量,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合作、不认真,必然没有好的成长效果。
三、给玉米剔苗、浇水
1.讲解:为什么要剔苗、浇水。教师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告诉幼儿:播种后要把长出来的弱苗剔除,你们长大以后择业时要把不擅长的爱好舍弃。
2.提倡互助。给植物苗浇水的劳动当中,幼儿拎水桶的拎水桶,有的幼儿两个人挑着一桶水,有的幼儿用小桶、大勺浇水,大家脱衣挽袖热火朝天。
3.讨论交流。一边活动,教师一边与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同学们,植物口渴了,特别需要水,我们来帮助它们,大家高不高兴呀?”幼儿们异口同声地说:“高兴!”教师说:“小朋友们,植物经过了我们的浇灌,变得多么有绿意呀!植物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同学之间也需要互相帮助,力气大的同学帮助力气小的同学,会浇水的同学帮助不会浇水的同学,让我们一起享受劳动的快乐!”
4.活动延伸,合作教育。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给幼儿们播放有关劳动的优美的音乐,有的幼儿跳起欢快的舞蹈。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一个人能这么快把一园子的植物都浇完吗?”“不能!”“团结的力量大不大?”“大!”
在种植的过程中,激发起幼儿对劳动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团结互助的力量,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合作的意识、具备优秀的互谦互让的品德,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4.幼儿园种植活动方案 篇四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劳动是最好的教育。本学期,我园开辟了大型亲子种植体验园。邀请家长朋友们也参与到种植管理,和孩子一起在自然中发现植物生长的奥妙,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同时感受亲子播种和期待成长的乐趣。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下午2:30
三、活动地点:
幼儿园亲子种植园
四、活动分工及安排:
1、主持人:XXX
2、公众号宣传、拍照:XXX
3、场地布置:XXX
4、家长代表致辞:XXX
5、幼儿代表致辞:XXX
6、种植园家长聘书制作:XXX
五、活动流程
(一)园长致辞
(二)家长代表致辞
(三)幼儿代表致辞
(四)给家长代表颁发聘书(每班出一个家长代表上台领取)
(五)给幼儿代表分发耕种工具(每班出一个孩子代表上台领取)
(六)发放种子,开始种植
5.幼儿园种植花活动教案 篇五
1、回忆经验,巩固对绣球花、喇叭花等一些花的特征的了解。
2、在说说、讲讲中感知花的美丽,萌发幼儿喜欢花的情感。
3、尝试用折、剪、画、贴等形式来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4、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1、能通过本课的教学感知花的美丽,萌发喜欢花的情感。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尝试用折、剪、画、贴等形式来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设计理念:
一到春天,幼儿园里就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幼儿们也很喜欢。在上节课,我组织安排孩子们认识春天的花朵,孩子们都很兴奋。可也有不好的现象,便是他们染上了随手采摘花朵的坏习惯,为培养孩子们爱护花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我便设计了本次综合活动。
设计思路:
春天,蜜蜂采蜜是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场面。我先是创设了蜜蜂妈妈带着小蜜蜂去采蜜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花卉,能说说花卉的形状,颜色特征,增进对花卉的认识。在幼儿对花卉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后,又引导孩子们用手摆出花朵的各种造型,利用操作材料为单调的草地背景带来春天的景象。最后,通过交流升华幼儿爱护花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鲜花若干盆2、草地背景图一幅3、《蜜蜂做工》等磁带4、废报纸、颜料、各种正方形蜡光纸、各种没涂色的花5、蜡笔、卡纸、剪刀、篓子若干、投影仪等若干活动过程:
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1、(播放《蜜蜂做工》歌曲,是带领幼儿入场)师:小蜜蜂们,跟着妈妈一起到花园里去采蜜吧。
2、(师和幼儿在鲜花从中穿梭)师:勤劳的小蜜蜂,刚才你们在忙什么呀?(采花蜜)二、回忆经验,复习表述。
1、哦,花园里的花真美丽,我们在花园里都看到了哪些花呢?(蝴蝶花、迎春花、杜鹃花……)2、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花?(幼儿讨论)3、(取出照相机)花园里的.花儿真漂亮,老师要给他们照张相。
4、请小朋友选出自己最爱的花宝宝,说说那是什么花。像什么。
5、小结: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可真高兴。
6、(出示草地背景图)可是这一大片草地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有花)三、自主选择,创造表现。
(一) 对了,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它们呢?
1、请你用能干的小手做些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花送给草地,好吗?
2、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草地更美丽呢?
(二) 介绍材料与操作要求。
(将全班幼儿分成三组)1、第一组小朋友可以用报纸团一团。蘸一点颜料印上去材料与操作要求。
2、第二组可以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各种蜡花纸折花贴上去。
3、第三组用蜡笔在草地上画小花。
(三) 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四、鼓励交流、体验情感1、师:今天你们做了这么多花送给草地,草地真高兴,你想和小草花宝宝说说话吗?想跟它们说什么呢?
2、我们一起和小草、花宝宝说说话吧。
6.幼儿园种植园活动总结 篇六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孩子对现代化的东西越来越熟悉,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葱蒜却分不清,特别缺乏对自然的洞察力。加之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有限,活动场地窄小,功能室不全,区角活动开展得不够到位,种植区的创设对农村幼儿园显得尤为必要。种植区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而且能丰富孩子们的活动内容。由于种植区陈列物品的多样性、变化性、具体性,给孩子带来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经验,为孩子提供的是自由的`随机观察和探索的机会。种植区弥补了集体活动中观察、探究不足的缺憾,为孩子们提供的是感性经验,在摸、看、说、养等过程中,能为孩子的科学探索提供良好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培养探索精神。在种植区,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种植的兴趣,启迪幼儿智慧,陶冶幼儿性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幼儿的双手和感官,使孩子对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确的认识,开阔视野。
3、让幼儿接触自然,关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4、通过观察、管理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参与活动的人员:
xx班全体师生。
四、主要方法:
1、调查法。带领幼儿多方查阅种植的有关的理论与经验资料,向有经验的农民了解种植技术。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开设“种植区活动”、举办“自种蔬菜展览会”等,让幼儿享受种植区的快乐。
3、参与观察法。为幼儿创设绿色种植活动环境,努力营造浓厚的种植文化氛围,通过参与观察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特点。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将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用于指导今后的种植活动。
五、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调查法的方法,查阅相关书籍及网上资料,向农民家长了解种植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组织幼儿进行种植的可行性,以及小朋友对种植的兴趣等,选择适合幼儿园种植的蔬菜或农作物。成立种植小组,选出小组长,明确分工,各小组轮流值日。(小组成员及分见附件)。
(二)实施阶段:
1、设立种植区角。
由于幼儿园活动场地有限,不能在户外进行种植,但为了让孩子有更多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班里都设立了种植区,运用盆栽的方法种植一些蔬菜,如葱、蒜、土豆、萝卜、白菜、豆角、黄瓜等,农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等。小朋友们搜集各种植物的种子,选择土质肥沃的土壤,一起制作精美“花盆”,用来种植植物。
2、组织幼儿在泥土里进行种植,还尝试了水养大蒜、洋葱等蔬菜。
孩子们尝试不同的发芽方法,如有的将种子放在水中发芽后在放入土中养,有的把种子直接种在土里,但总体发现大蒜、洋葱容易在水中发芽、生长,长势良好;但黄瓜、豆角等种子在水里不容易发芽,如果有芽儿发出来也容易霉烂。老师针对以上的不同的情况及时组织幼儿进行新一轮的发芽实验,将黄瓜、豆角等种子用湿布包裹,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种植兴趣。
3、观察与记录。
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管理,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其生长变化过程,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种植兴趣,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和坚持性。
第一,做好标签。家长、教师帮助孩子将带入园的材料做好标记,尽量做得详细些。同时教师和家长鼓励孩子,主动将自己带来的材料介绍给班上其他的小朋友。
第二,合理分工。根据幼儿平素的能力差异,好次搭配,分成小组,小组之间轮流负责。
第三,引导观察。老师和家长平日里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学会用眼看:认识动植物的外观、颜色等;用手摸:感觉粗糙还是滑腻;用鼻子闻:植物的花、果实是否有香味,等等。孩子们在长时间的照料植物的过程中,逐渐会养成了自觉和不自觉的观察习惯,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自然会不断提升。
第四,做好记录。小朋友每天到种植区观察,发现有变化就记录下来。只有让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才能让理论的东西在孩子们头脑中生根发芽,进而指导孩子进行实践活动。小朋友不会写字,由教师代笔记录,或画图记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了哪种植物喜欢水,哪种植物喜欢阳光……
4、与教育内容相结合。
巧妙利用各种农作物的果实、茎、根等,师幼共同制作教玩具,共同创设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尽情体现农村特色。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计划地引导、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有趣的探索活动。如:在益智区内提供各种豆豆,供幼儿进行排序、分类等活动;美工区内为幼儿准备树叶、花生壳、植物种子等,供幼儿做粘贴画;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各种植物种子做发芽实验等。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
5、分享快乐
(1)在班上开展种植区成果交流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互相评价,分享成果,展示自己。
(2)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进而对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大力支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果实成熟,一起欣赏我们的劳动成果,品尝果实做出来的美餐,用植物果实、茎叶制作精美的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三)总结阶段:
孩子们亲手进行实践种植活动,尝试在泥土和水里的不同种植方法,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从而发展了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种植后,老师就跟幼儿一起讨论并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施肥——除虫等,形成了种植活动实录。通过孩子们的努力,种植区里的蔬菜绿油油、水灵灵的,可爱极了。孩子们脸上的愉悦、自豪与满足,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结出果实的情况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有的瓜刚长的很小就夭折了,有的只开花了,并没有结果。我们询问了农民家长,也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盆栽的蔬菜瓜果不结果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盆栽种植容易缺少结果的微量元素。
2、无法和其他植株传粉。虽然我们进行了人工授粉,但由于技术不高,再加上管理中打顶不及时,坐果率不高。
3、由于我们选择的是盆栽,盆多是我们自制的,不是很大,植物根系生长受限制,吸收的养分不足以供应结果。
4、教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如果遮蔽不好,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种植区里有喜有悲,我们更关注的是种植里蕴藏的教育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间的内容应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种植区的创设正是实现这样教育的一种途径,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种植区的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认知水平。
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给孩子感官刺激就应该越多。而种植区展示在孩子面前的便是一个多彩的、真实的世界,里面的东西摸得到、看得见、闻得着,是孩子们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积累得到的认知概念,而非靠语言和视觉图片来间接认识。种植区有助于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的科学信息、直接经验,并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和概念。
又如让孩子了解“植物”的概念,有“根、茎、叶”三部分组成。何为根?何为茎、何为叶?教师如果利用图片在集体教学中讲上半天,才能让孩子获得“一知半解”的经验。如果让孩子们到种植区真实地面对植物,孩子们会在观察、比较中获得这些概念,还会产生探究的欲望,为什么不同的植物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的植物会落叶,有的不会。随着种植区植物的增多,孩子们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在种植区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把三粒黄豆按上、中、下的顺序用线系好,放入水中,让最下面的一颗完全浸入水中,中间一颗刚好碰到水面,最上面的一颗裸露在空气中,没有水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发现最下面的那颗黄豆腐烂了,最上面的那颗干瘪了,只有中间的那颗黄豆发芽了。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了解了发芽与空气及水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理解了空气、水和种子发芽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2、种植区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幼儿技能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及科学领域的目标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其实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当孩子运用自身感官越积极主动,他们所获得的外部信息也会越多,积累的经验也会越广泛、越丰富,形成的概念也会越具体。种植区的创设提高了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萝卜开花了,通过看,了解了花的颜色、花瓣的个数;白菜花也开花了,比较一下,萝卜和白菜的花有什么不同呢?葫芦和黄瓜摸上去感觉有什么不同呢?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利用多种感官习得了经验、发展了感知能力。
另外,种植区的创设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是孩子学习的基本方法,孩子正是通过观察获得了对世界的第一手经验。在观察中,孩子能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奥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孩子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进行了再次新的或更细致的观察。
种植区的设置直观、丰富、生动、具体,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种植区,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观察。豆角秧苗越长越高,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在观察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快乐,还逐渐培养了他们观察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种植区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
种植区生动、活泼、丰富、富有结构的物质材料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欲望,使孩子们的好奇心蠢蠢欲动,逐渐使孩子自发的好奇心转化为具有特定方面的好奇——对科学的好奇、对探究的兴趣、对成功的向往,为幼儿播下了爱科学的种子,为今后学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对事物的喜爱往往是先被其外在的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等外形特征吸引,渐渐的由欣赏美逐渐产生良好的情感萌芽,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关心、爱护、保护种植区的植物。当有其他班的孩子想来采种植区的花时,他们会着急得说“这朵小花能结出豆角,不能碰!”“花是给小朋友看的,不能摘!”……出现了自觉、认真的保护植物的行为。通过观察、浇水、拔草等管理等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劳动的辛苦,培养了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六、今后的设想:
7.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篇七
一、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 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 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 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 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 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 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 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 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 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 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
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 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 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 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如结合《欢欢喜喜迎新年》的主题活动, 围绕“让幼儿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 体验过年的忙碌、热闹, 参与新年的准备活动”这一活动目标, 在社会性活动区域——超市里, 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纸卡和各种礼盒等, 让幼儿通过在超市里的加工、分类、采购和互赠等活动, 从而达到落实活动目标, 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 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 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 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 给幼儿几架飞机模型, 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 找一找有几扇窗几个轮子, 有些什么不同, 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 如飞机模型中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飞机, 就是一种探索活动。因此, 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 还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三、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 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 做到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样是建构区, 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 便于取放, 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 思维敏捷, 在提供建构材料时, 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 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 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 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 可设在中大班, 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 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 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 可设在大班, 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四、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哪怕是平时最不善于交流、沉默寡言的幼儿, 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自信地操作、自主地交往, 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这也是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材料的层次性: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 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动手区内,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沙漏的空塑料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已经做好的成品, 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 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 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8.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篇八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的基础。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在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应当重视幼儿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观察的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喜欢看大而清晰的物体图像;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差别大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出来等。
1、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就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只要我们倾听和观察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
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
例:在开学初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种植园地中进行了萝卜种子的播种。孩子们开始关注种子的发芽,关注叶子一点点长大。慢慢的萝卜长大了,也到了收获的时候。有白萝卜,胡萝卜,红萝卜。孩子们对萝卜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些个体的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中感受萝卜的特征,通过品尝活动等感知萝卜的味道和用途。幼儿在学习的同时也享受着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
二、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幼儿善于观察
幼儿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这主要是幼儿没有学会观察的方法,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1、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
例:种植园地种了许多的玉米,因为是和孩子们一起种的,所以孩子们特别的感兴趣,小朋友们天天去观察、照顾、浇水。幼儿们在观察玉米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有的幼儿让他们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观察玉米长得有多高时,果实是怎样的,通过玉米的高矮来判断玉米的果实是否成熟。
2、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
例:在萝卜丰收时,老师会带着小朋友观察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让幼儿从萝卜外形特征,如茎、叶方面,比较其明显与不明显的不同特征。不仅认识了三种萝卜,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3、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例:春季在种植园地播种蚕豆后,让幼儿阶断性地观察并记录。了解蚕豆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丰收蚕豆再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
这种方法比较有持久性,在其过程中能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有独特作用。这种方法也较适合中大班幼儿。
三、引领幼儿在“自然情景中”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了让幼儿能对观察有持久性,我们在自然角饲养了一些小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幼儿在产生兴趣的同时能每天都来观察它们;让幼儿善于发现种植中的观察时机,如:在种植活动中观察各种种子的发芽、牵牛花爬藤、蔬菜的发芽,让幼儿学会留意和发现种植中的一些现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正是因为它们的平凡,所以易被人们忽视,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为了让孩子能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大自然,我园组织幼儿“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更多的去接触种植,让孩子们在田野中观察更多的新鲜事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名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了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外,拓宽了视野,还了解了一些野外的植物的知识等。并激发他们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积累生活经验。
总之,在种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必要可行的,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为幼儿提供各种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智力。
9.浅谈幼儿园的种植活动 篇九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首先是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其次我这学期又在教大班,带着这两个吸引,我细致的看完了这篇文章,文章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的现状分析、什么是责任意识以及如何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这几方面来阐述,看了这篇文章,让我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幼儿责任意识的缺失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镜头一:晨间活动时,瑶瑶起身不小心把小椅子撞倒在地,头也不回地走了。齐齐坐在旁边,看了一眼就管自己玩游戏了,老师问:“齐齐,你怎么不帮瑶瑶把小椅子扶起来呢?”齐齐答道:“又不是我推倒的。”“那你可不可以帮瑶瑶扶一下椅子呢?”齐齐回答:“可这又不是我的椅子。”
镜头二:昨天老师给大班小朋友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口述周末趣事并请爸爸妈妈协助写下来,今天上交。可是,今天老师收作业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没带。老师问果果:“你怎么没拿来啊?”果果答道:“我妈妈忘了给我拿了。”
通过以上镜头可见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内容。很多幼儿都喜欢推卸责任,没有形成一种意识:这是我应该做的。而这种责任意识的缺失是不利于我们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二、以种植活动 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种植活动是一项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开辟种植地 初建责任意识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种植活动是一项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带种子进行种植。这样的用意是为了让其在观看他人的体验时产生自我体验的兴趣。因为幼儿的心理特点就是看到别人玩新鲜的事物也会想参与尝试。其次,在旁观看后,老师再鼓励他们与带种子的小朋友一起种植。这样做是给予幼儿快乐种植的经验,在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并获得愉悦的同时幼儿才会意识到带种子的重要性并将“带种子”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
(二)幼儿互评 增强责任意识
文章听到可以推行“小小管理员”制度,每周由小朋友自行选举不同的五位小朋友作为管理员,被选上的小朋友负责种植地的卫生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的巡视还有对特殊或意外情况的解决,比如:浇水活动时抬水,收获果实后对果实进行整理等等。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幼儿完成职责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各有不同。让幼儿思考和参与管理增强了幼儿的群体意识,提高了活动的自主性,最终培养了幼儿关心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包干到户 巩固责任意识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作出反应。”变义务为自身主动意识,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增强责任意识。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学会自我服务,增强责任意识,可以对种植园采取了“包干到户”的措施。所谓“包干到户”就是将班级种植地再分割成若干小块,每位幼儿领取一小块,由他们自行负责选种、种植、观察记录、收获采摘等,做到责任到人。
(四)家园共育 深化责任意识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坚强后盾,幼儿园和家庭只有步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书中有举例可以借助家长这一媒介向家长介绍我们的种植实验基地,而且我们的孩子几乎都生长在农村,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地,我们还可以和家长协商让幼儿也参与家中的种植活动并让幼儿进行管理,让有经验的祖辈家长主动到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幼儿一些种植方法的技能。
(五)亲手收获 品味成功
成功感使幼儿感到自信,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对良好品德个性品质的形成很重要,对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种植植物的亲手收获使幼儿品味到了承担责任后的成功。
10.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策略的浅谈 篇十
曹清瑜 电话: 巫溪县城厢幼儿园
论文内容:学科教学类 学段:幼儿教育 学科:美术
内容摘要:幼儿美术活动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活动和审美创造力的启蒙教学,工作策略是:培养兴趣,激发热情;精心组织,恰当指导;科学评价,及时肯定。笔者从教多年,对幼儿美术活动课的规律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幼儿 美术 教学 策略 探微
美术教学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活动,是人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启蒙教育,可谓决定人生图景美好与否的关键。幼儿往往是通过绘画完善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表达着人生最纯真的情感。幼儿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本真要素,培养个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的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因此,美术教学值得教师高度重视并深入探究工作策略。
笔者从教多年,对幼儿美术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撰成拙文以就教方家。
一、培养兴趣,激发热情,为幼儿拳术教学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有了热情。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生理条件,组织必要的活动刺激幼儿的可能兴奋点以此激发其潜能。游戏是激发幼儿画画的兴趣的最好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如观察力培养活动、运动锻炼开活动、思维力培养活动、空间想象力培养活动、色彩认知力培养活动以及动手动脑协作能力培养活动等,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而且自由的教学环境,使幼儿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敢于创新,精心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精心组织,恰当指导,给幼儿美术教学注入活力。
师生合作,精心准备,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学中,有些手工活动,教师准备大量的活动材料,既费时又费力,有些材料幼儿又不易理解,有的材料又不能全部利用起来,有些材料又不能充分满足幼儿的要求,有些材料又可能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要解决这些困难,让幼儿参与准备材料的活动是一种最好方式。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活动中需要什么材料,然后大家都去准备或者师生一起准备。如美术粘贴活动《美丽的树叶》。秋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看到许多叶子从树上飘落。这时教师就可以拿树叶粘贴优秀的作品让幼儿欣赏,提出活动主题,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需要什么材料及工具。然后大家一起准备,这样,幼儿对粘贴活动的兴致就很高,而且易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孩子们在想象与现实的结合中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说画结合,以说导画,是美术教学成功的捷径。
幼儿年龄越小绘画水平往往越低,想画什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先让他们表达,把想画什么的心愿说出来。这样可以让老师充分了解幼儿绘画意图及其内心世界。必要时,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先说后画,边说边画,以说导画,从而把幼儿画画的潜能激发出来。笔者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表明,重视“说”,用好“说”,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会轻而易举。
师生互动,恰当指导,使课堂生动活泼是美术教学成功的法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精心提问,内容要丰富多彩且具有开放性,以 2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使学生更好地认知自然认识社会。同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教学《手指造型想象画》时,教师可以用手变化出不同造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想想象什么……轻松活泼、新颖有趣的问题,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探究,教学便会事半功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也可以让幼儿替换,以使更多的幼儿在亲切轻松的氛围兴趣、学会技能而获得进步。教师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方法,发挥想象,激活潜力。如教学剪纸《一枝花》的时候,可以先让孩子们欣赏老师的作品,然后让幼儿自己去动手探索剪出小花的形状。孩子们有的先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剪,有的遇到困难请老师帮忙,有的孩子能够试着折叠后再剪出对称的花瓣。学生示范或者试作,其成功的兴奋与喜悦会更强烈,孩子会始终在兴奋状态沉浸在角色当中。
三、科学评价,及时肯定,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关键。
人的天性是做事后得到肯定,幼儿率真的童心更在乎获得肯定和积极评价。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是自信心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真诚的语言去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动脑。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准备难易不同的多张范画,让幼儿自主选择。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选择简单的内容,大胆下笔;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大胆想象。尽量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及时肯定孩子的成绩,给孩子一点一滴的点地树立自信,从中获得成就感。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讲,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也是非常切实可行的,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天才,所谓天才,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因此,时刻肯定幼儿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
幼儿很在意老师与同伴的评价,鼓励性的评价可以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利率地发展。同时,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尽可能避免从成人的视觉方位、知识经验、审美情趣来评估幼儿的作品;应当从儿童的绘画特点出发,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爱护他们的个性,注意幼儿的创造,努力从孩子的画中去体验孩子的特殊情趣,给其以更多的鼓励,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绘画兴趣。
教师还要正确面对儿童画中的偏差。
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老鼠比猫大、鸭子是尖嘴巴、兔子尾巴细又长、雨天开出红太阳等。幼儿把画画的过程当作是一种游戏,边画边投入角色,仿佛自己就身在画中。有的幼儿受动画片《猫和老鼠》的影响,认为老鼠聪明可爱,而猫却特别愚蠢,总是被老鼠玩得团团转,因而它就把“猫捉老鼠”画成了“老鼠追猫”。
幼儿想到什么就画出什么,想象与现实融合,思维不受任何局限。这些被成人看来有些“出格”、“错位”的画面往往表现了幼儿自身情感的好恶。因此,在绘画活动中,如果幼儿真的出现了不正确的认知,教师不必大惊小怪而打断幼儿的绘画活动,可以在事后引导他去观察、了解相关事物的特征,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老师应多加鼓励,耐心呵护。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多画意愿画,从而更好地培养其自信心和创造力。
总之,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只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就能创造一个优美轻松的美术活动环境,让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自由创造,获得自 4 信心和成就感。苟能如此,幼儿美术教学工作必会事半功倍,轻松易行。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
2、《儿童教育学》
【浅谈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推荐阅读:
幼儿园种植园10-27
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实践和利用论文06-18
浅谈幼儿园午睡环境的09-22
浅谈幼儿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10-05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10-22
浅谈幼儿园培训管理的策略11-19
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论文10-25
浅谈幼儿园园长的使命与责任感08-21
浅谈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08-25
浅谈幼儿爱的教育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