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精选8篇)
1.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篇一
城市道路与交通学习重点
1、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2、城市道路的分级,及红线宽度的要求
3、路幅宽度、或道路红线的定义
4、道路断面的形式
本章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综合分析城市道路网的能力,最好结合案例分析解读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静态交通,及交通设施的要求,道路网密度要求等。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学习重点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城市给水规划、排水规划、供电规划及管线综合规划,其他几项作为了解内容(燃气、供热、通信、防灾、环卫等)。
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城市给水系统的分类 城市排水:排水制度的分类;污水处理厂的用地选择要求(考试重点)
城市供电:高压走廊的用地要求
管线综合:综合布置地下管线的避让原则;或者图示简易共同沟(结合道路和各种管线的断面形式)
2.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篇二
关键词:燃气管网,管网负荷预测,预测方法,预测分析
伴随国际信息化浪潮的强势之风, 我国燃气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致力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探索, 由于燃气行业的特殊性, 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 安全是企业生存之本, 作为燃气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负荷预测技术, 越来越受到城市燃气企业的分外关注, 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随着城市燃气技术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的“西气东输”工程、“数字供气”、建设信息社会安全的口号的出现, 燃气管网负荷预测技术已经被列为非常重要的技术研究课题, 燃气管网调度和规划部门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建立合理的燃气管网, 必须要对燃气系统进行实时控制、灵活调度, 对燃气管网进行运行状态监测和未来发展规划, 体现出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能收到社会的好评。
燃气管网负荷预测主要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对未来需求量的提前预测技术, 二是对未来用气量的事后预测技术。在进行负荷预测时, 需要对历史燃气负荷值的研究和分析比较, 充分考虑到当前管网系统的特殊性, 对未来增容以及对自然条件和社会的影响, 来完成当前燃气管网系统当前以及未来某特定时刻的负荷值。管网负荷预测技术研究起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直到80年代, 管网负荷预测研究才取得了新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 对管网负荷预测的速度和精度带来了新的提升, 本文从常见的管网负荷预测方法谈起, 如时间序列法、灰色理论预测法、回归分析法、专家系统法、神经网络法等, 对其工作原理和规划思路做一简要分析和比较, 以期相互探讨, 共同提高。
1 燃气管网负荷预测常见方法概述及其特点
1.1 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用时间来替代影响管网负荷的因素, 我们从管网的负荷记录中,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过去的管网负荷进行曲线量化和评估, 通过对其进行因时间的变化而形成的规律性, 我们设计出相对应的系统模型和参数定义, 建立符合管网规划要求的预测模型和软环境。时间序列法在应用中包括确定型和随机型两种, 根据对管网负荷的统计分析, 利用相应的管网模型进行评估和修正, 来实现未来某一时刻的管网负荷参数结果。
从过去在项目实施实践中, 常见的确定型时间序列法有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常用的随机型时间序列法有自回归模型AR (p) 、移动平均模型MA (q)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 (p, q) 等, 尽管从某一定时期内, 我们从观察和记录到的按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中能够推断和分析出燃气管网负荷的变化特征、趋势和发展规律, 在城市燃气负荷时间序列分析中, 我们发现很多引起系统结果不确定性, 而随机型时间序列分析法把时间序列作为随机过程来研究, 充分认识到随机因素的不确定性, 在与确定型时间序列模型相比, 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目前, 最常用、最典型的ARMA模型就是代表。
ARMA数学模型为
式中:θi (i=1, 2, …, p) , Wj (j=1, 2, …, q) 为模型的待定系数;eff均值为零方差不为零的随机干扰;p, q为模型阶数;{xf} (f=1, 2, …, n) 为燃气负荷时间序列;B为后移算子, Bxxi=xi-xi。
通常记 (1) 式为AR (p) 模型, (2) 式为MA (q) 模型, (3) 式为ARMA (p, q) 模型。在对模型阶次和模型参数进行评测和分析中, 我们对因燃气负荷参数的变化规律, 具有一定的增长趋势和周期性, 如果在该模型中进行预测, 发现应当定义差分算子将之变作为平稳随机时间序列, 因此, 将差分算子应用到模型中。
同时, 我们在应用时间序列法的过程中, 也发现一些不足的地方:1) 系统参数对模型数据的要求过高;2) 在表达负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时, 线性模型不能有效的应用非线性模型, 必然存在数据之间的局限性。3) 在系统模型测试中, 由于没有考虑到像天气的不确定性因素, 而对整个系统测试结果产生的负荷模型数据, 不能简单地将历史数据进行直接输入, 为此, 系统负荷监测变化只能对相对短期的负荷监测有效, 而不适应于长期的负荷预测。
1.2 灰色理论预测法
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对条件掌握不够充分的情况下, 我们根据在某一时刻对其起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建模, 灰色预测是一种不严格的系统方法。我们从构造微分方程的求解中不难发现, 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必须将原始的燃气管网负荷数据进行指数分布, 即要求原始检测数据在一次累加后序列保持指数规律性增长要求, 从而确定微分方程的所需要的建模序列。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种灰色理论模型为单变量一阶GM (1, 1) 模型 (Grey Model) , 微分方程如下:
通过分析灰色理论, 在管网负荷预测过程中, 也有一定的优势:1) 在系统模型构建时, 灰色理论预测技术模型相对简单, 并且能够根据少量负荷数据, 即可实现负荷预测, 对负荷数据要求比较少, 特别是在负荷数据匮乏时也能产生明显的预测效果;2) 在应用灰色理论预测时, 我们不需要考虑管网系统内的各项数据变化趋势、也不要考虑数据序列在管网系统的具体分布和其规律性;3) 在运算技术上, 应用灰色理论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检验、做到在短期预测分析中, 有效确保系统分析精度。灰色理论预测方法能根据原始数据的不同特点, 构造出不同的预测模型。
研究到现在, 我们发现, 在多种具体的负荷预测技术比较中, 灰色理论技术也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 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 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法或几种改进多重组合, 在因地制宜中, 提高管网负荷预测精度。
1.3 回归分析法
应用回归分析法, 我们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 总结出在燃气管网负荷中与之相关的因素, 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式, 我们对因随机性的负荷记录通过回归分析法建立回归模型, 从回归模型中推导出影响燃气管网负荷变化的记录曲线, 通过对记录曲线进行推断和整合, 我们可以得出在未来的某一适当的时刻, 推导出与该时刻对应的负荷预测值。
在回归预测分析法中, 最常用的预测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等回归预测模型。回归预测法的模型为:
式 (5) 中:燃气负荷q是一个随机变量值, 它代表了在燃气负荷变化中, 能够影响测量结果的自变量如x1, x2, …, xp中, 此值将引起系统的确定性变量或者是随机变量。回归关系f既可能是线性的, 也可能是非线性的, 表达燃气负荷与p的值, 他们在影响因素相关性的关系。利用该方程, 将由x1, x2, …, xp构成的未来值, 代入到预测方程式中, 可得到燃气负荷q的预测值。
在系统分析预测中, 回归分析法的计算分析依据是多种影响因素选取以及因不同因素所形成的自变量预测值的准确性作为计算分析原始数据, 在多种预测技术中, 回归分析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因果型预测模型, 相对于短期预测来说, 由于燃气数据波动大, 造成对影响因素复杂难辨的情形, 其预测准确性将更容易出现偏差和误断, 因此它比较适合长期性预测。
1.4 专家型系统法
专家型系统预测法 (ExpertSystem) 是针对人类对不可量化的经验进行重新汇总分析, 转化成有力、有据的一种比较好的结果预测方法。根据专家型系统预测方法所需要的构成组成来讲, 它主要由知识库、综合数据库、推理机、解释程序和知识获取等五部分组成, 其构成框图如图1所示。
专家型系统预测法是从数据库里通过几十年的数据记录中, 对影响燃气管道负荷的因子进行分析, 特别是过去成功的专家预测和权威机构得出的预测结果进行汇集。
在燃气管道负荷预测中, 专家型系统预测与其他预测方式不同的是, 能够从很多专业的知识库里进行相关性分析, 由于造成燃气管道负荷的因素比较多, 涉及到很多行业及专业知识, 比如说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将多种知识结构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里, 一些历史气象数据, 参数变换范围及变量, 公式及运算方法, 起始数据与生成数据, 结合多种推理机制来实现推理过程, 比如专家型系统预测主要是从解决造成燃气管道负荷的多种知识, 包括各种数学模型, 综合数据库用以储存推理过程中的事实, 存放系统运行中所需的原始数据和生成信息, 主要包括历年气象数据、燃气负荷及特殊情况数据和有预测结果的数据信息, 结合推理机来控制推理过程, 将对知识库中的数据进行求解、修正、补充, 使得问题解决一致性、完整性。在专家型系统分析方法中, 它能从很多知识经验中进行最大限度的分析和判断, 纠正和促进决策分析。在复杂的综合资料和信息中,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较为正确的理论和结果;最后, 还能有效的避免因人为冲动引起的差错, 因此更具有可鉴性。
1.5 人工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 (ANN, ArtificialNeuralNetwork) 是由多个神经元连接而成、用以模拟人脑行为的网络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不同于过去的传统计算方法, 它是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有效分析, 来推断或映射出系统的复杂关系, 在对其进行权值和阀值的取舍和采集中, 根据已确定的模型, 来学习获得恰当的即时参数。在短时期内, 由于管道负荷变化处于一种平稳的随机性的过程中, 因此, ANN更适宜应用于短期负荷检测, 而对于因政治、经济等因素突发性转折而造成的长期负荷检测失误来说, ANN具有更加可鉴性的优点和特效:1) 是可以模仿人脑的智能化来处理复杂的、多变的数据参数;2)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性, 将大量的非结构性、非精确性规律通过自适应来实现有效的分析;3) 它还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助于人工神经网络对知识进行记忆、推理和优化, 具有显著的效果。
针对ANN在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优良表现, 不能一味地死板硬套, 比如说, 一套设计、运行良好的人工神经网络, 不能将其直接移植到另外一套系统中, 因为对于不同的系统环境, 只有通过长期的复核检测, 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原始数据的积累和对系统模型的改进和修正, 才能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材质管网的负荷变化情况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在特定环境、特定领域、特定条件下制定出的符合某一段管网的负荷状态, 如果我们选取不同的特征变量, 结合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长期的测量和实践摸索中, 只有不断的研究和深入的比较, 才能真正实现预测的准确性, 才能带来好评。
2 对多种预测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一套预测方法总是跟其研究的角度和适用条件, 认真分析多种预测方法的优劣性, 而不能直接套用, 为此, 将多种预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研究角度和适用条件:我们知道, 回归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法是在对比中实现统计要求, 因此, 回归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法是比较适合在现场条件不足的情况下, 对比分析历史记录, 比较适合在相当长的时间周期内, 燃气管网的负荷预测。而灰色模型法它所表现的是现实规律性研究, 所以比较适合在缺少相关信息的条件下, 推导出燃气管网的负荷预测。专家预测法由于积累了相当范围的多名专家提供相关知识和经验, 更适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 而神经网络法更适应于时间序列预测问题, 神经网络法利用自学能力的高低, 特别适合平稳随机过程的预测。
2) 数据的预测形式:在预测过程中, 时间序列法能够利用其对原始数据的指数加权层级预测方法, 也可以通过建模来实现对原始数据的积累。回归分析法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建模, 专家级系统预测是在模型集的基础上, 将各专家的丰富经验和判断力进行预先判断, 预测结果时间内, 效果佳。而神经网络法是通过自主学习, 来适应归一化的原始数据归一处理。
3) 计算复杂程度:在实施回归分析法和灰色模型法的时候, 要根据时间来进行分析, 由于相对简单一些, 还可以通过excell来实现。
4) 预测方法发展程度:燃气管道负荷预测一般采用目前最常见、最规范的采用时间序列法, 而专家系统法、灰色理论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法因其固有的不足, 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展和完善。
5) 适用时间的长短:时间序列法、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法、神经网络法比较适宜近期预测或短期预测, 而回归分析法、专家系统法比较适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
总之, 燃气管网负荷预测技术, 在整个燃气系统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工具的革新, 通过对其进行各种优缺点的比较, 通过对其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 既要满足预测目标, 又能在预测范围内实现预测精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牛东晓, 曹树华, 赵磊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2]肖文晖, 刘亚斌, 王思存.燃气小时负荷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J].煤气与热力, 2002.
[3]焦文玲, 严铭卿, 廉乐明.城市燃气负荷的灰色预测[J].煤气与热力, 2001.
[4]叶瑰昀, 罗耀华等.基于ARMA模型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 2002.
[5]张立明, 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6]飞思科级产品研发中心.神经网络理论与MATLAB7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城市燃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篇三
关键词:城市;燃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燃气属于清洁能源,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燃气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为我国城市燃气工程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保燃气工程施工质量,须做好质量控制,并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城市居民能够用上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燃气。
一、影响城市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我国燃气工程在施工质量上有所提升,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质量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燃气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基于实践经验,认为影响城市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素
长期以来,环境都是影响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生态条件、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当地污染情况及施工现场环境等,严重影响到施工质量。例如施工现场洼地分布较广,给施工带来较大困难。同时,环境因素好包括施工作业环境、施工技术环境、项目管理环境及周围生态环境等,因此每种因素均存在一定动态变化性,给工程施工质量造成特定影响。
(二)材料因素
燃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选的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客观因素,将会对整体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多数燃气采购人员专业能力较低,不能保证所选材料性能、质量完全符合施工要求。同时,对采购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一部分人员暗箱操作,选用劣质材料,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另外,对材料缺乏检验,不能明确进场管材、管件是否符合工程设计。
(三)设备因素
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设备是否先进,只有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并更新老旧设备,才能满足新时期燃气工程施工的新要求。多数施工企业没有投入更多资金用来替换老旧设备,不仅耽误了工程进度,也影响了工程质量。
(四)人为因素
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最难控制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施工单位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以及专业素养等因素均会给工程质量带来影响。例如,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普遍素质偏低,责任心不重,为工程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二、城市燃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以某市燃气工程管道施为例,总结质量控制措施。该项目Ⅱ期工程总长度为8.5km,南北走向。地质报告显示,本项目地下水位在1.5-3.0m,土层分为四层。本次管道施工要将管道铺设在第三层,该层土质强度较低,且具有较高压缩性,渗透性能差,经过施工扰动后土层承载力会有所下降。
(一)努力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做好施工前准备
通过分析环境因素对燃气施工质量的影响,应在施工前,对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以及施工现场周围附近的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施工设计进行调整,规避不利环境因素和条件对工程进度、质量的影响。同时,根据本工程项实际情况和施工特点,结合多项检验监测指标,制定出最佳施工方案。燃气工程施工前,要对工程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并对相关设计文件进行详细核对,避免问题出现在工程后期,进而给工程施工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在施工前,根据管道特征、设计规范及施工组织,对工程开工进行申请,并制定相应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同时,对进场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审核工程材料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另外,做好挖槽前准备,施工需要市政道路上进行,因此无论工程规模大小,均要做好安全防护管理。挖槽前,根据地质查勘报告中相关数据和现场实际,掌握施工路段土质、水文情况。注意在距离建筑物较近区域开挖时,应重视地面清障工作,并准备好支撑用的材料。
(二)加强燃气工程技术方面控制,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首先,要加强组织管理,相关人员宣传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尤其是在材料的管理中,要注重对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讲解,使相关工作人员要在了解材料性能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施工。其次,还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状况,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制定出规范化的制度,并要求对燃气工程设备管理、管线安装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最后,需要完善相关的例会制度。定时召开监理和协调会议,对一些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要做出预测方案。建筑行业具有自发性特点,可导致大量劣质原材料流入材料市场,进一步为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在选择施工材料时,严格对做好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材料性能、市场走势做出准确分析,并将采购任务交给良好道德品质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时,要坚决销毁,将材料质量问题严格控制在最低,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加大信息化投入,及时更换老旧机械设备
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加强对燃气工程运作和管理等放方面软件的研发,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利于对工程进行实时监管,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同时也会使燃气工程建设相关的数据信息更加真实和完整。先进施工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设备不仅是衡量施工质量的金标准,更能直接反映出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3]。基于此,本工程在开展施工质量管理时,首先转变观念,做到权衡利弊,在符合自身实际经济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资金投入,购进先进的施工设备,进而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总体效率。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对施工设备的控制力度,保证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防止不利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造成直接的影响。
(四)加强各个环节人员管理,为施工质量控制夯实基础
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对此进行创新和强化,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安全生产、质量第一”,不仅仅只是口号,而是应该成为每个管理者心中衡量质量问题的标准。因此,加强管理阶层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并且要求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按照規章制度进行管理和施工。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制定相关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断对施工现场重点部位质量控制做出预警机制,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好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控制,并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在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综合素质进行培训,深化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同时,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中包含多个主体,进一步明确各个主体权利和义务,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燃气工程施工基本程序,密切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在施工过程中逐渐规范施工各个流程。
结束语:
城市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涵盖很多具体方向,是工程施工的核心环节,因此应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做到联系实际,最大程度减少不利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奚增光.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3(21).
[2]敖向国,王晓宇.加强燃气工程施工管理 建设精品城市燃气工程[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0(22).
[3]宁丹丹.对于城市燃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04(17).
[4]郑风平.气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控制与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31(24).
4.城市燃气工程采购管理 篇四
2.对一些没有合作过的供货商,应在推荐前尽量进行工厂考察其设备人员情况,以确保满足项目的供应要求。
3.项目初期项目部应组织设计、采办、施工部门对所有采办包进行合理细分,确定适合的供货商短名单,尽量确保每个采办包推荐的供货商名录是在同档次、同等质量水平下,以避免不公平竞争。
4.对于关键设备在商务合同谈判阶段应与供应商就现场实际情况及所需的现场技术服务等进行明确,确保其能提供满足现场要求的技术服务(包括其分包商应提供的现场技术服务);
5.对于需要提供现场技术服务的关键设备应在商务合同谈判阶段就付款条款进行详细的商谈,一般应考虑分段付款方式,具体的分段付款比例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必要时可将付款条款项在商务评议阶段作为废标项明确。
6.项目部应组织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关键设备采办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在招标/询价阶段可将质量管理及生产检验等要求设置为评标项,并可邀请施工部门有经验的人员参与技术评标过程,以辨别供货商是否能满足相关质量管理及检验项的要求;合同签订后设计部门应及时对供货商技术文件、图纸及检验测试计划文件严格审核把关,并及时同采办沟通,确保技术参数准确、检验测试计划全面可靠。
7.生产过程中如必要应派驻有经验的驻厂监造人员/第三方检验人员,根据设计部门审核确认后的检验测试计划对设备列出的重点停检点严格监督;
8.出厂检验时也应重视对设备包装方面的检验,根据合同中列明的明确的包装方式及包装材料进行检验验收,确保货物在长距离运输及多次中转后的包装质量。
最后,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对所有供货商进行全面的评价工作,着重于供货商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及售后服务方面的评价,对于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骗标行为的供货商及出现严重质量事故的供货商要重点说明,供货商评价完成后应及时提交公司采办管理部。
图1 供应商评估过程
采购部门编制包括采办程序文件索引、采办执行计划、采购程序、督办、供货商检验质量计划、内部采购质量控制程序、仓储管理、物料控制8个程序文件。
在项目开工前需得到业主批准。
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采办管理程序和规定,结合物流专业化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在项目部的监督、指导和审批后执行采购及物流活动。
在招标采购阶段邀请主要设计人员对关键重要物资的评标把关。
在物资生产加工阶段,针对关键物资,组织供应商和设计方召开技术交底碰面会,加强供应商和设计方的沟通,缩短技术文件的批复时间。
5.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篇五
1k417010掌握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基本要点
1k417011燃气管道安装的要求
1)高压和中压a燃气管道,应采用钢管;中压b和低压燃气管道,宜采用钢管或机械接口铸铁管。中、低压地下燃气管道采用聚乙稀管材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地下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不应小于有关规定。
3)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下列要求:
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9m;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m;埋设在庭院时,不得小于0.3m;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0.8m(当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后,上述规定均可适当降低)。
4)地下燃气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并不宜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当需要同沟敷设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5)地下燃气管道穿过排水管、热力管沟、联合地沟、隧道及其他各种用途沟槽时,应将燃气管道敷设于套管内。套管伸出构筑物外壁不应小于表1k417011—1中燃气管道与该构筑物的水平距离。套管两端的密封材料应采用柔性的防腐、防水材料密封。
6)燃气管道穿越铁路、高速公路、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穿越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燃气管道,其外应加套管,并提高绝缘防腐等级。
②穿越铁路的燃气管道的套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套管埋设的深度:铁路轨道至套管顶不应小于1.20m,并应符合铁路管理部门的要求;
●套管宜采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管;
●套管内径应比燃气管道外径大100mm以上;
●套管两端与燃气管的间隙应采用柔性的防腐、防水材料密封,其一端应装设检漏管;
●套管端部距路堤坡角外距离不应小于2.0m。
③燃气管道穿越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时宜敷设在套管或地沟内;穿越高速公路的燃气管道的套管、穿越电车和城镇主要干道的燃气管道的套管或地沟,应符合下列要求:
●套管内径应比燃气管道外径大100mm以上,套管或地沟两端应密封,在重要地段的套管或地沟端部宜安装检漏管;
●套管端部距电车道边轨不应小于2.0m;距道路边缘不应小于1.0m。
●燃气管道宜垂直穿越铁路、高速公路、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
7)燃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可采用穿越河底或采用管桥跨越的形式。当条件许可也可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的燃气管道,其管道的输送压力不应大于0.4mpa;
②当燃气管道随桥梁敷设或采用管桥跨越河流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③燃气管道随桥梁敷设,宜采取如下安全防护措施:
●敷设于桥梁上的燃气管道应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尽量减少焊缝,对焊缝进行100%无损探伤;
●跨越通航河流的燃气管道管底标高,应符合通航净空的要求,管架外侧应设置护桩;
●在确定管道位置时,应与随桥敷设的其他可燃的管道保持一定间距;
●管道应设置必要的补偿和减震措施;
●过河架空的燃气管道向下弯曲时,向下弯曲部分与水平管夹角宜采用450形式;
●对管道应做较高等级的防腐保护。
对于采用阴极保护的埋地钢管与随桥管道之间应设置绝缘装置。
8)燃气管道穿越河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燃气管道宜采用钢管;
②燃气管道至规划河底的覆土厚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确定,对不通航河流不应小于0.5m;对通航的河流不应小于1.0m,还应考虑疏浚和投锚深度;
③稳管措施应根据计算确定;
④在埋设燃气管道位置的河流两岸上、下游应设立标志;
⑤燃气管道对接安装引起的误差不得大于30,否则应设置弯管,次高压燃气管道的弯管应考虑盲板力。
1k417012燃气管道的试验方法
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就是利用空气压缩机向燃气管道内充人压缩空气,借助空气压力来检验管道接口和材质的致密性的试验。根据检验目的又分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1)强度试验
一般情况下试验压力为设计输气压力的1.5倍,但钢管不得低于0.3mpa,塑料管不得低于0.1mpa。当压力达到规定值后,应稳压1h,然后用肥皂水对管道接口进行检查,全部接口均无漏气现象认为合格。若有漏气处,可放气后进行修理,修理后再次试验,直至合格。
(2)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是用空气压力来检验在近似于输气条件下燃气管道的管材和接口的致密性。气密性试验需在燃气管道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若是埋地敷设,必须回填土至管顶0.5m以上后才可进行。气密性试验压力根据管道设计输气压力而定,当设计输气压力户≤5kpa时,试验压力为20kpa;当p>5kpa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但不得低于0.1mpa。气密性试验前应向管道内充气至试验压力,燃气管道的气密性试验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24h,实际压力降不超过允许值为合格。
(3)管道通球扫线
管道及其附件组装完成并试压合格后,应进行通球扫线,并不少于两次。每次吹扫管道长度不宜超过3km,通球应按介质流动方向进行,以避免补偿器内套筒被破坏,扫线结果可用贴有纸或白布的板置于吹扫口检查,当球后的气体无铁锈脏物则认为合格。通球扫线后将集存在阀室放散管内的脏物排出,清扫干净。
(4)管道标志带的设置
管道回填土夯实至管顶0.5m后,将黄色印有文字的管道塑料标志带,平敷在管道位置的上方,每段搭接处不少于0.2m,带中间不得撕裂或扭曲。
6.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篇六
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综合考试,是为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一项课程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既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材的选拔,又有利于促进本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质量的提高,并对硕士研究生提出一定的专业水平要求。
《空气调节》和《供热工程》是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主要学位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民用与工业建筑空调调节和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空调和供热系统的设计能力和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考试对象为从2009年起报考本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理解空调调节和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把握其重点内容,具有运用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空调和供热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解决设计与运行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达到一定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英文水平。
三、考试方法
笔试,闭卷,时间150分钟
四、复习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考试结构
1《空气调节》
复习考试范围:冷(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和送风量的确定;各种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室内气体流动规律和气流组织计算方法。
2《供热工程》
复习考试范围:供暖系统的负荷计算;供暖系统散热设备的热工要求、面积确定和布置;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组成、管路布置的特点、工作原理;室内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英语
复习考试范围:Introduction to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includes:
1)Natural Convection
2)Variation of Pressure in A Static Fluid
3)The Ideal Basic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4)Pumps and Fans
5)Manufactured Gases
6)Natural Ventilation Fields of Application
7)Fundamentals of Industrial Ventilation
8)Comfort and Discomfort
9)Heating by Steam and High-Pressure Hot Water
参考书目:
1.《空气调节》(第三版),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2.《供热工程》(第三版)贺平、孙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南京工业大学暖通工程系
7.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篇七
1 城市系统工程和低碳城市系统工程的研究进展
1.1 关于城市系统工程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杨经良[1]首提“城市系统工程”概念。他认为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开放式社会系统。
吴良镛[2]先生指出,对城市这一“复杂巨系统”,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从整体上进行探讨。
寇晓东、薛惠锋是国内不多见的专门从事城市系统工程研究的早期学者。他们认为城市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并提出了城市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3]。后来,他们基于WSR(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进一步探讨城市发展[4]。
1.2 关于低碳城市系统工程
李金兵等[5]认为低碳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并在系统论基础上提出了低碳城市系统模型,初步探讨了低碳城市系统运作规律。张启人等[6]对发展低碳城市系统工程进行了思考,主张将系统工程观点和方法全方位、全要素地应用于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和框架设计。刘伟等[7]在明确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重点下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SD(系统动力学)模型。
以上可见,把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用于城市建设和低碳城市发展,已经有学者走在前面,但从整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的角度研究的少,尤其是针对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研究尚未看到。而且,在具体实践工作中,系统工程思想还没完全形成,系统工程方法尚未在城市建设和低碳城市发展中真正落地,也需要结合实际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三大环节的分别讨论
把城市作为系统来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文化子系统。本文重点关注生态子系统中的低碳部分。
低碳城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过程观看,低碳城市工作至少应该包括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这三大环节形成了紧密相关的三大研究领域———低碳城市规划、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管理。首先,要有低碳城市规划,没有规划,发展就迷失了方向;其次,重在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再后,要加强低碳城市管理,只注重建设而疏于管理,就会无序发展。
低碳城市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又可以看作是其三大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均需要研究,而且3个子系统之间还需要统筹与协调。下面先对这三大子系统分别进行讨论。
2.1 低碳城市规划
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发展,首先要开展低碳城市规划。因为低碳城市规划处于城市低碳发展的战略层面。换句话说,低碳城市规划应作为城市低碳发展的首要环节。
低碳城市规划作为低碳城市建设和低碳城市管理的主要依据,必然在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然而,目前低碳城市规划在国际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我国也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从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上看,除了要积极吸收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低碳城市发展理论外,应积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框架[8]。但也有专家认为,就中国当前城市发展的实际来看,以低碳为切入点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体系的构建难于实现,而将低碳理念、低碳方法应用于城市规划中更为现实与可行[9]。本文认为,以上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对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问题。这里大概分3种情况:一种是在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之外另起炉灶编制低碳城市规划;另一种是把低碳城市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进行专项规划;还有一种就是把低碳理念融入在整个城市规划编制之中。从目前来看,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整个城市规划编制之中较容易实现。而且,应该看到,低碳城市规划有不同的层次:一是宏观层面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二是中观层面的低碳城市建设规划;三是微观层面的低碳城市具体领域规划(解决低碳城市发展中的具体问题)[10]。所以,在谈低碳城市规划时,首先要对概念定位和针对层次有所界定,不然所谈的低碳城市规划内涵和外延不明,势必造成混乱。
进一步来看低碳城市规划的内容。低碳城市规划涉及面广,涵盖能源、产业、交通、建筑、消费等多个领域,低碳城市规划不能无所不包,面面俱到[11]。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抓住规划的几个核心要素,尤其是低碳发展的目标———一个综合的碳排放量指标、关键领域的可操作性措施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作为规划,不仅要明确目标,而且要有行动计划,应该给出达到目标的路径和措施。另外,保障机制也是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部分并不是一笔带过,而是规划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国内外低碳城市规划均有设置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规划由概念层面转化为可操作层面的重要指南。很多机构或学者已提出各种低碳城市指标体系,但如何增强这些指标的可操作性与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性,是亟待解决的课题[12]。在这里,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低碳城市评估标准。首先要明确城市碳排放的总体目标,然后根据部门(或领域)来划分具体的碳排放标准。
2.2 低碳城市建设
针对低碳城市的建设,首先可以看到,自2007年保定市率先启动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来,在全国的每个地区至少都有一个低碳试点城市,但很多处于探索阶段[13]。其次,浏览期刊网上的文献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模式、实现路径或对策建议以及国外低碳城市实践经验借鉴等方面。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和形成必然有其深层的规律,但是目前学界对低碳城市的形成机理及发展机制研究都较少,从而无法阐明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模式。而且,每个城市的定位、类型与功能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式,其低碳化建设必然采取其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所以,应针对具体城市的情况,重点分析其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目前,关于低碳城市建设路径的文章很多,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指出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但大体上宽泛且雷同。路径的确有多条,也可以说得很全面,但关键是所在城市低碳建设的瓶颈问题是什么,这样谈路径才能“落地”。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TOC)是帮助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以及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所以可以基于该理论来分析具体城市低碳建设的瓶颈问题和解决路径。
2.3 低碳城市管理
首先,谈谈城市管理的概念。城市管理这个概念看似熟悉却又十分模糊。从管理的目标和本质来看,城市管理就是实现城市的协调运转。相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而言,城市管理是管理那些已经规划好和建设好的、直接影响城市整体协调运转的动态因素。对于低碳城市管理而言,低碳城市管理作为过程,它是以实现城市低碳发展和协调城市低碳运转为目标,以调节控制为方法的活动。
其次,谈谈城市治理的概念。说到城市管理似乎是老学科、老专业、老话题,但说到城市治理,尤其是城市协同治理,特别是低碳城市协同治理,则是新课题。管理和治理的区别在于,管理是他组织,治理是自组织;管理一般是单主体,治理一般指多主体。
陈桂生[14]探讨低碳城市的公共治理,指出在城市低碳治理进程中,应重视协调各城市主体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朱传芳[15]提倡运用科技手段,发挥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低碳城市运行中的保障作用。李晓亮等[16]认为,低碳城市管理应该在摸清各个管理部门管辖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来源的前提下“对症下药”,各个政府部门分工负责、协调合作。于是,提出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的不同管理部门的低碳城市管理策略。刘新民等[17]分别从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参与主体提出不同分类城市实行低碳城市建设的治理策略。
以上可见,从管理到治理,看起来是一字之差,但后者抛弃了传统政府管理的强制,它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重视网络社会组织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关系。对于低碳城市而言,治理方式的变革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3 三大环节之间的关系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服务于城市低碳化的不同环节。在城市低碳化进程中,三者是城市低碳发展中密不可分,相互关联的3个基本环节。低碳城市规划是战略性安排,是低碳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前期工作,需要在城市低碳发展实践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低碳城市建设是将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加以全面落实的过程;低碳城市管理是指运用各种体制机制支持和维护低碳城市运作的环节。规划具有龙头作用,建设是过程,管理是保障。三大环节的具体地位和作用说明如下:
低碳城市规划是龙头。低碳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直接依据,低碳城市规划要科学有序地安排低碳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避免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反过来,城市低碳发展中各种建设与管理行为也是对低碳城市规划的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低碳城市建设是过程。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城市规划得以实现的具体措施,也是低碳城市管理的基础。低碳城市建设要根据低碳城市规划的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建设,还要根据低碳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原则和指标体系,规范各类建设行为。
低碳城市管理是保障。低碳城市管理是保障城市低碳运行的手段。如何使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达到和保持预期的效果,高效能的低碳城市管理不可或缺。从规划、建设与管理三者的关系来看,若管理不善,再好的规划与建设成果也会泡汤。
4 基于系统工程方法统筹三大环节
目前,我国的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已经展开,甚至可以说如火如荼,但是统领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缺乏、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不到位、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较多、低碳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其实,不仅各个环节存在改进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三大环节脱节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必须深刻认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联性与系统性,加大力度,统筹三大环节。
本来,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是低碳城市建设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对于低碳城市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但是,目前的规划未能更好地发挥对城市低碳建设的指导作用。另外,如果有了科学的低碳城市规划,那么就要严格地按规划进行建设,因为,现代城市急剧增加的人口、不断发展的产业、复杂的设施、有限的土地、环境资源的负担不允许城市盲目建设,但是现实是盲目建设到处可见。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只重视建设,而管理跟不上,最终造成人们对在城市生存和生活感到质疑或失望。系统工程理论的基本点就是要求人们对研究对象作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考察。所以,可以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来统筹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三大环节。
从城市系统工程的观点看,除了城市运行系统外,还应包括城市系统运行的目标、系统运行的保障和系统运行的控制。对于低碳城市而言,低碳城市规划是目标系统,低碳城市建设是运行系统,低碳城市管理是保障系统,三者的统筹就是控制系统(见图1)。在实际工作中,建议成立统筹的“总体设计部”,并充分运用协调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1)总体设计部。钱学森院士把应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综合集成法)的集体称为总体设计部。他认为,应用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必须要有总体设计部这样的实体机构。综合集成法是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总体设计部是实现这个方法论所必须的体制和机制[18]。
对于如何统筹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本文认为,可以运用综合集成法,并成立总体设计部。然而,目前低碳城市基本上尚没有这样的机构,或者只是某些政府部门或者研究机构初具总体设计部的雏形。就宏观的情况而言,当前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以顶层设计与试点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家层面以国家发改委主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地方层面也成立有类似的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级政府发改委牵头落实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各级发改委可以设立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就具体的城市而言,由于各领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规划国土委、住房建设局、城管局等部门缺乏配合的协调机制,所以,每个城市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相应的协调机构或部门。
低碳城市总体设计部应由熟悉低碳城市系统的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由知识面比较宽广的专家负责领导,应用综合集成法对低碳城市系统进行总体研究。总体设计部设计的是系统的总体方案和实现途径。总体设计部要把低碳城市系统作为若干子系统有机结合的整体来设计,对每个子系统的要求都首先从实现整个系统相协调的观点来考虑,对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都首先从系统总体协调的需要来考虑,进行总体分析、总体论证、总体设计,提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总体方案。
(2)协调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对于低碳城市运行而言,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递阶控制方式。递阶控制是在层次结构的系统中,将控制单元分成若干等级,最上层的叫做控制器,以下各级称为各层次的决策单元[19]。整个递阶系统有一个总的目标就是城市低碳化,各决策单元(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管理部门)协调工作,实现低碳目标的优化。这里的分解与协调方法就是把低碳城市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各子系统将性能反馈给大系统,用低碳城市总目标衡量后,再将指示下达给各个子系统。所以,它不是仅仅将大系统简单地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对各个子系统分别优化,最后加起来求得总目标,而是强调协调。
控制过程中信息流通主要是上下层之间和左右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这样就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可以把低碳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结合起来,建立低碳城市建设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决策的手段和工具,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低碳城市工作的需求,低碳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主要针对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应用而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低碳城市评价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可视化结果输出等基本要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开发,不仅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运用,更主要是将改变城市的治理方式。
5 结语
8.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篇八
关键词:城市燃气;燃气工程;燃气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运营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13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7-013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7.066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燃气工程安全生产运营的相关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安全问题已大幅度降低,但燃气工程施工以及生产运营中的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城市燃气工程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它危险系数高,我国也时常发生燃气生产运营的安全事故,城市燃气工程的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应该从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得出相对应的防范和控制策略。
2 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以及生产运营中常出现的问题
2.1 临时用电和临时工棚的管理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针对燃气工程施工用电运行的条件与安全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电气故障时有发生,给施工队伍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应该努力改造燃气工程施工的用电条件,加强其可靠性与稳定性,最大程度上消除临时用电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对于建设和管理燃气施工临时工棚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处理:首先,我们应该选用非易燃的建筑材料来搭建,以免出现着火甚至爆炸的安全事故;其次,我们必须选好设立地址,一定要远离高压线以及排水沟等可能会引起事故的物件;最后,我们要将住人与摆放物料的工棚相分离开来,并且做好工棚的防火工作。
2.2 管沟开挖、回填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一般情况下燃气是一种气态物质,但在燃气的流通过程中,会发生液化而呈现出液体的物质状态。因此,在燃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流通燃气的管道一定要严格按照某一方向有一个倾斜度,以便液态燃气畅通地流动。除此之外,由于地下水会对燃气管道造成干扰,我们还需要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凝水缸。燃气工程施工人员挖掘燃气管沟的时候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管沟达不到标高、回填时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开挖管沟的时候,沟底标高不符合要求就有可能会出现某些管沟段落的方向不一致,这样的状况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将会造成工程竣工后燃气使用的通气质量问题。管道放置好之后,燃气工队就要对管沟进行回填,并且要选择好回填过程中的填筑材料。如果没有控制好填筑时的选材问题,回填材料中的尖锐物品将会直接刮伤管道,影响到管道的使用。
2.3 燃气工程中套管安装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国燃气行业相关技术和质量标准都明确指出施工队伍必须要给燃气工程做好保护措施,例如利用套管来减轻燃气管道手袋过于强大的压力。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些工人甚至是施工团队不按照要求施工,贪图省事,使燃气工程的施工以及安全生产运行得不到质量保证。套管安装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四个:(1)在套管穿进气管里时,相应的保护手段没有做好,导致通气管道受到损伤;(2)套管和管道不能完好地整装起来;(3)燃气工程施工人员工作不负责任,安全意识薄弱;(4)施工过程中,有地下水渗入,必须要将套管两端设置成封闭状态,可实际操作中工人们很可能会忽略或者直接省去这一环节。
2.4 燃气施工管道焊接过程中的问题
燃气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是燃气输送的管道处理,而管道之间的结合技术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最广泛使用的燃气管道有钢管和聚乙烯管道两种,连接管道通常采用的是焊接技术。焊接技术不是人人都能干的,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且要取得国家或者行业的专业认证才能上岗工作。而实际操作中无证上岗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将会对整个燃气工程的生产运营过程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关于聚乙烯管道的连接,我们常采用的是热熔和电熔两种连接方式。这两种连接技术更需要操作人员对其压力、温度以及时间等因素的控制和把握。除此之外,焊口的检测工作、翻边切除检查等也应十分注意,还要对现场的相关焊接参数进行现场记录,以便随时观察和对比。在管道衔接的工作中,以上环节都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施工时务必要倍加重视。
3 保障燃气工程施工和生产运营的质量
城市燃气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运营过程,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有可能会出现燃气质量和安全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城市燃气已然成为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部分,因此我们应该尽快找出提高燃气工程施工和生产运营的质量的有效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提高燃气工程施工人员技能和安全意识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而专业化的,作为我国城市居民基础设施的建设者,燃气工程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自身素质、技能以及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施工队领导人员也应该为工人提供和创造有力的学习条件,对工人进行技术和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培训和培养。要让他们时刻铭记自己肩上的责任,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和省事而酿成一场灾难。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不但要对自己和同事负责,还要对我国的城市居民和国家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安全和质量是两大主要目标,要让每一位工人都为了这两个伟大的目标而
奋斗。
3.2 建立并且完善安全生产和各级施工队伍的管理制度
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一定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指在燃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标准的划分和界定。明晰职责和权限,让每位生产工人都有理可依、有责必担。为了真正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层工作人员必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且真正实行谁的事情谁来做,谁的责任谁来担。
3.3 抓好管沟开挖以及回填时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挖掘燃气管沟道时,全面质量检查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根据行业相关规定,如果输送的湿燃气和环境的温度低于介质露点,燃气管道必须设置坡度,而且还应该在每个低介质点处设置凝水缸。除此之外,要加强管道开挖以及回填的施工现场的整顿和管理工作,进行严格清查。检测挖沟的标高,务必要满足标高设定标准的具体要求,并且要保证管道的倾斜度朝向一个方向,切实提高管道的通气质量;对于管沟填回时所用的物资一定要仔细检查,坚决不能采用砂石量过高的填充材料。
4 结语
综上所述,燃气工程是关系到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设施,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国民安乐。因此,保证我国燃气工程实施与生产运营管理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是我国燃气的首要任务。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现在的燃气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可全面保障我国燃气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书华.对城市燃气管道设计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
[J].能源与节能,2013,(2).
[2] 周崇才.浅析城市燃气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12,(32).
[3] 邹杨波.浅谈城市燃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推荐阅读:
城市燃气检查内容11-10
城市燃气用户平安保险简介09-17
城市燃气公司会计核算问题论文10-10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管理措施探讨论文07-1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10-26
(上)燃气专项规划会议主持词10-04
年终总结燃气工程部07-05
燃气改造工程施工设计11-05
燃气工程监理工作总结06-17
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工程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