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2024-09-12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8篇)

1.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篇一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计划

教师的基本素质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基本建设,特别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和课改的全面推行,对教师学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根据我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进修学校工作计划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二、发展目标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专业发展的培训及研讨的参与,每个教师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原则

1、坚持“教师为本”与“学校为本”相结合的原则

以研究本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实事求是原则

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确定学习内容,中青年教师要全面细致学习理论知识,并且保证学习时间;在实践中多参与。部分老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将自己的丰富经验融入新课程中,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4、改革创新与时效性相结合原则

给青年骨干教师搭建平台,在举行各种活动时,让他们先行,效果很好,真的能在教育教学中能独当一面,再进行观摩。

四、培训内容

(一)读书积累

以自主学习为主,读专著、名著,和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记录要经典,突出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自觉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接受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二)集中学习

包括每周的政治、业务学习、领导讲座、外出培训等。政治学习主要学习一些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省、市教育规划等;业务学习主要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新知识、教学新技能等。

(三)集体备课

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将学校各任课教师划分为数学、语文、英语、部分学科4个教研组,在组长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进行教研组的各项活动。各教研组都要进行集体备课。

(四)教学反思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15篇,反思内容注重优化教学实践。

(五)基本功训练

1、教师每周1篇硬笔书法作业,书写要规范准确、美观大方。教导处统一发放基本功作业本。

2、教师每周1幅简笔画作业,以反映教材内容为主。

3、教师的粉笔字和普通话经常训练,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六)专题讲座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共同存在的问题,领导、骨干教师结合自身承担的任务进行专题讲座。校长每学期至少1次、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至少2次。讲座一定要深刻,能解决教师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七)课题研究

任课教师在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的同时,要鼓励积极进行小课题研究,也就是教研,研究教育教学中、身边中常出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共同发展。引导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和科研论文,每年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

(八)学习考察

学校克服一切困难,给教师搭建平台,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走出去,吸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回校交流或观摩。

五、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

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自我修养,提高广大教师政治理论水平和爱岗敬业的意识,开展 “师德标兵、先进教师”的评优活动,表彰先进教师,树立先进典型。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业务进修和培训工作,请学科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促进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同时支持教师参加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等。(2)加强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尝试进行项目培训、活动培训、任务驱动等自主培训。加强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的自我学习、自主提高,强调教师基于学科的研究与探讨,要以问题为本,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与教科研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关注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与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3)建立以校培、组培、自培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模式,定期举行教育教学工作专题研讨活动,为教师教育提供有效载体;加强教研组建设,重视备课组活动,要求“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定进度”,加速教研气氛的形成。

3、创设校本培养机制,为形成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1)根据每位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让每位教师将学校目标的实现与自我价值实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2)发挥骨干的帮带作用。每位骨干教师必须各带一位青年教师,争取在一年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校领导小组督促检查,即查课堂教学又看过程材料等。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以教师的自评、互评、学生及家长评议和学校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多元化评价。

(2)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德育工作、教学能力、教科研成果、培训情况、培养特长生及合作互助品质等进行全面的考核,逐步形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用评价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

5、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将加大此项工作的经费投入,结合教育教学需要,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订阅报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指导;选送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帮助教师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更新知识。

六、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

1、建立组织 组 长:周国勤 副组长:张志怀 蒋慎勇

组 员:周为民 张裕岭 李红侠 胡燕

李翔蕾 吕青军

2、管理办法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事务,负责人力和财力的支持;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指导相关工作;主管师德的副校长要负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项目的考核;教导主任要指导各教研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学习并保证学习时间。

以上是我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计划,我们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边实施,边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查漏补缺,力求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相山区合众小学 2013年2月28日

2.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篇二

然而,由于国家、地域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性因素,已有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北京“教师发展学校理论”,尤其是其功能定位,是否适合浦东新区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浦东新区试图在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北京“教师发展学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及浦东新区教师教育的特点,探索具有浦东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理论,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理论本土化的过程。经过前期的调研和论证,浦东新区于2006年初成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组,旨在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进行拓展,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平台,一方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促进学校发展,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而努力打造“浦东教育品牌”。

一、百花齐放——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特征与风格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在原有学校建制内,通过对学校功能的拓展,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养成专业发展的自学意识,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并积极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内其他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双中心”“三发展”,即学校发展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本着“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课题中促研究,在研究中促反思,在反思中求提高”的工作原则,从五大机制入手,即通过教师的准入机制、聘任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示范辐射机制等五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经过五年努力,浦东新区初步建成了19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覆盖了中小学幼儿园各个学段,涌现出了大量生动活泼、富有借鉴意义的教师教育案例。概括这些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改革举措,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 机制健全、制度完善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均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及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沟通,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各校高度重视评价机制的运用,都建立了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和改进功能。如进才中学重视评价机制的建设,学校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上海市进才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系统”等。运行三年以来,该评价系统促进很多教师获得多项荣誉称号,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都有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如华东师大二附中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制订了“华东师大二附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及“卓越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明确了学校各层次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福山外国语小学在规划的引领下,三年来教师个体得到良好发展,专业发展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高地。

2. 载体多样、底蕴深厚

开展多类型、多层面的校本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的有效手段。浦东新区各校在注重活动对象的全面性和活动类型多样性的同时,突出本校的研修特色,并正在借此形成各自的学校特色文化。

中学方面,上海市实验学校建立了“学科发展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为核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总结交流等活动;洋泾中学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反思技术,系统构建教学记录、观察、诊断及治疗的技术手段、活动方式及流程;东昌中学架构了“五个主题群、四个发展链、三个沙龙研修、两个发展平台、一群课题组研究”的校本研修格局,有利于满足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研修的需求。

小学方面,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建立以服务教师校本研修为核心的网络支持平台,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支持和帮助,初步形成了体现多层次教师发展需求,全方位覆盖的教师研修格局;浦东南路小学重视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进行“融合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实践”的研究,被批准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NOC”教育创新实验校等。

幼儿园方面,浦东南路幼儿园多视角、多层次地关注教师的发展,搭设了适合教师个性发展的五大实践研究平台,为各层次、各类型的教师提供切合不同发展的专业支持,促进教师的差异发展;冰厂田幼儿园基于德艺双馨的“冰幼大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金童幼儿园通过导师团的团队带教,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其专业素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业务基础等。

3. 引领示范、区域辐射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从建设之初就重视发挥其示范辐射功能,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校际结对、带教指导等形式,为区、市及外省市学校提供服务,并做到常规化、有重点,不断提高辐射能力。

建平中学通过专题论坛、专题观摩研讨、挂职培训、结对帮带和资源输出的方式传播新理念、新动态、新经验,形成了多区域、多层面的示范辐射效应。该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语、数、英等学科模块课程专题研讨观摩会,积极推进课改成果。该校还与浦东新区高行中学、泥城中学、大团中学签订共建协议,在教学研究上经验共享的互动和帮助。该校还对口四川省都江堰中学等,每年选派教师义务支教。同时,建平中学还通过派干部到外省市,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开展讲学,传播建平经验,体现建平中学内涵发展的成果。

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与新疆阿克苏第三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面向全市、全国推广办学经验与成果。该校还与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学校建立起姐妹学校关系。2007年开始与英国爱德华国王六世学校签署交流互动协议,以国际项目“团队与梦想”为交流载体,在“艺术与体育”“文化与创新”等方面开展中英文化交流活动。

南门幼儿园与多所农村幼儿园建立带教关系,通过园际互动引领发展,成为该园发挥辐射作用的重要内容。该园联合10所幼儿园,成立了“CHW”幼儿园发展共同体,以合作、互助、共赢为宗旨,通过教研联合体、城郊结对、委托管理、民间结对等形式开展交流。根据发展主旨,共同体内各园商议并通过了发展共同体章程。对于共同体内发展相对薄弱的幼儿园,共同体根据幼儿园实际,采用了以“调研式”诊断为主的方式,组织共同体各园的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小组,不定期地深入各园,帮助寻找发展中的问题。

可以说,每建成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浦东新区就多了一个教师校本发展、个性化发展的人才高地。通过五年的努力,19所风格各异又相辅相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构成了浦东新区教师教育创新的亮丽风景线,吸引了上海市乃至全国各地的关注。

二、以评促建——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制度保障

回首五年来的项目历程,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过程有收获,有经验,其中最突出的做法是以评促建,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 明晰内涵,研制评估方案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浦东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项目组研制开发了《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方案》。评估方案主要从指导思想、制订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界定、基本原则、任务与政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申报条件、评估标准、评估程序、管理制度等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核心内容是评估指标的制订,项目组花了大量的时间,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听取多方专家的意见最终修订完成。目前,《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指标》已成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评估指标。

2. 组织评审,创建市区两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在学校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项目组组织专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校进行评审。评审分为两个环节:文本评审与现场评审。文本评审阶段由申报学校提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规划、特色活动或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工作小结等三份材料。评审专家对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文本评审,文本评审合格的学校进入现场评审阶段。

现场评审阶段由评审专家分为规划及特色、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示范辐射四个小组,依次与校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通过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两个角度反映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通过现场评审的学校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通过的学校,正式挂牌成立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3. 长效管理,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健康发展

(1)签订协议,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权利与责任

项目组和每所通过评审的学校签定《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作协议》,明确规定“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权利与责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有规划、有组织架构,要在遴选机制、聘用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上有所创新。

(2)建章立制,规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行为

①自评制度

每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年自评制度,特别要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根据自评情况分析原因,采取相应举措。每次随访、年检,每所学校的校长都会自评本校的建设情况,这样的自评报告也可以帮助学校梳理一学年的进展,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②随访、年检制度

每学期期中项目组开展随访工作,随访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校方;每学期期末开展年检,年检中会形成针对各校的年检报告,总结概括一学年来学校的建设特色与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如果在下一学年度的随访中依然发现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整改,将酌情考虑是否继续授予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称号。

③滚动与退出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评审为三年一轮,三年届满由学校提交自评报告和复评申请,根据自评报告和复评申请组织专家进行复评,根据复评结果确定是否继续授予“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资格。三年届满不提出评估申请者,视作自动退出,将收回原来授予的资格。另外,项目组每三年集中向社会公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变动情况。

(3)拓展内涵,建设师范生和职初教师的临床教学学校

从2007年开始,如何更好地运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所有参与评审的学校共同探索的问题。各学校均建立起由校长负责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制订了遴选聘用、评价和保障机制,确保建设的有序进行。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积极为区域内的新教师培训提供临床诊断与指导的平台,每位受聘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导师和被指导的新教师要完成“四个一”的任务——接受一次访谈、设计一节课、听一节课、互评一节课。目前,这项创新性的举措已经在高中和小学学段试行了两轮,深受新教师的欢迎。不少学员反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导师为他们的专业素养做出了精准的临床诊断,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教师专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也在临床指导中感受到了全新的挑战,他们的实践将为“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探索“临床型导师”和“教师培训师”资格认证及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开拓了教师职后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3.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篇三

[关键词]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课标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其专业化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当前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发展遭遇职业瓶颈。所谓的知识结构,就其学理属性而言是由一个个不同性质、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构成的,但又不仅仅是这些知识点的简单堆垒与组合。实践表明,一名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有着莫大的关系,一般而言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育理论、学科要点、文化常识、课堂情境知识等相关要素组成,相互之间排列组合的越合理、融洽,带来的“生产力”就越发达、先进。在学校,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是通过在职进修取得的合格学历,他们的专业知识欠缺且不巩固,不少教师的知识框架只是拘泥于简单的常识性文化知识和普通的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情境知识欠缺,教育理论知识尤其匮乏,课堂之上所授内容大多都比较狭窄、单一、老化。因此,面对新课改需要转换教师角色、开展校本教材研究、参与新课程开发、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不少教师显得无所适从,忍不住仰天长叹。因此,教师必须时刻认识到自己不仅要学习新的理论、策略或方法而且更应该理解、检验和批判性反思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主动地丰富、完善和优化其专业知识结构,因为这是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关键和前提。

2.管理体制制度性障碍束缚教师专业化发展。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看其是否拥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决策权利。当下,学校管理体制的权威性束缚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当前教师评价指标中,一切以刚性制度为依据,以成绩论英雄,重视学校层面的外在 发 展,轻视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内在发展,缺乏人文情怀的一些规定削弱了教师的一些自主决策权利。管理体制的权威性虽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但管理体制的僵化已经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发展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更不利于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教师缺乏话语权,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程度选择教学内容和决定教学进度,也不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专业发展计划,只能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学校的规定按图索骥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被动“发展”,最终导致教师对专业化发展失去兴趣、信心和动力。

3.专业化发展所需资源有限,限制其发展空间。现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资源有限、硬件设施跟不上主要表现在:有图书馆但没有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料,有实验室但是没有实验器材或者即便有也是一些老化陈旧的无用之物,有电脑但是不能联网,有体音美课但是没有相应的器材和设备等等,不一而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硬件资源作外部支持,即使教师有强烈专业发展的愿望,受制于眼前的困境,教学实践也只能纸上谈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在所难免。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需“软件资源”,亦不令人乐观,也即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和先进经验的借鉴。专业人员的引领非常必要,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线学校教师由于环境狭小、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接触最新的前沿理论,进行反思、开阔视野。忽视这种引领,教育教学就会局限于低水平的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学习指标有限,教育经费短缺等原因,和领导关系好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大部分教师长期无缘外出深造和自我更新。新课改积极提倡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发展之路,号召教师积极完成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华丽转身的角色定位,鼓励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但如果无教育教学资料可查,无法获得教育研究前沿信息,教师没有专业发展的土壤,缺乏教育教学的思考,就会严重影响教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专业化的发展。

二、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1.以新课改为契机,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的教师教育应走出“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樊篱,树立起“双专业”课程观,建构突出教师专业性的课程体系”。在职前完善知识结构,对教师培养实行“2+1+1”培养模式,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也即用两年的时间集中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同时配备设置好相应的选修课程,然后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学习,剩余一年用于教学技能和实践实习培养,在教育一线结合鲜活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开展教育研究,使之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教能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仅仅如此还不够,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对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更新完善,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构建师生和谐、平等、互惠的关系,提倡研究型教师,奖励专家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是一个教师从普通教书匠到卓越教育家发展提升的最好平台,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内容更是一个快速提升的学习途径。

2.改良管理体制,探索“两权”分立。《教师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教师享有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以及管理学生权等权益,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是有名无实,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建议教育行政权和发展权相分立,把教学权、教育科研权、自主发展权解放出来,给教师必要的空间和自由,由教师自身或“教代会”独立、自主管理。在此体制下行政权和发展权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各得其所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实施。教育行政人员要明确管理职责,服务于发展,能够认识到行政权并不压制发展权,行政权的使用是为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促使教师的高效率发展,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发展权先于行政权。因为教师素质的优劣是学校能否长久生存的前提,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要重视教师在学校发展中充当的角色,牢固树立“师强校兴”的理念,更要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政策的制定,把教师看作学校发展中的一员,把教师的发展和学校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3.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单纯改善贫穷落后的教学条件,更重要的是合理配置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政府和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其专业化发展不断搭建平台、提供优质资源,通过“校际合作”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建设,建立优质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比如,通过“城乡教师轮岗制”,让城市的教师通过体验农村学校生活,为乡村教育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让乡村教师通过在城市学校学习优质资源不断开阔眼界,带动更多的同侪走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

三、结语

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依靠于教师本身。在很多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正朝可持续发展型、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等方向发展,在教师教育的整个历程中,呼唤自主型、持续发展性的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杨葵.试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在机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 10) : 6-8.

4.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总体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校本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1.用自培与集体培训等形式,营造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与成长的氛围和环境,构建具有本校特色校本培训体系。

2.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学科拓展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开发校本课程, 编写校本教材。

3.进一步开展教学精细化研究, 通过专题研讨,提出更适合我校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课改工作设想。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带教工作,使他们在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工作方法.研究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5.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展示和技能评比活动,搭建舞台让教师来汇报交流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培训成果。

三、主要任务:

(一)师德修养建设

1.在充分发动全校教师开展“教师规范、教师形象”活动,评选“形象教师”。

2.开展学习先进师德标兵与弘扬身边的典型事例相结合,使教师学有榜样,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学习

1.邀请局领导或看专家光盘,定期指导各课题项目组开展如何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与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活动。

2.每周定期进行校本培训,每月至少一次组织全校性教育教学专题辅导。

3.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教师每月看一本书,做读书备忘录(记录书名和值得记忆的东西)。教研组、备课组将学习列入教研计划,共同学习,交流体会。学校抽查记录。

(三)教育教学培训

1.通过各个层面的专题研讨,提出了以抓好教师培训,重在研究教学,完善校本课程为切入口,更适合我校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工作设想。

2.由学校包抓领导每月一次深入各教研组指导研修活动。

3.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校现阶段校本研修的主题、目标、整体要求并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有主题、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修活动。

(四)教师专业展示

1.开展教师基本技能大练兵(课件制作、课堂教学技能)2.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展示活动

四、保障机制

1.提供帮助

一是学校鼓励教师邀请家人、朋友等关系密切人士对自身的发展状态进行评判。二是建议教师听听学生对其现实发展水平的评价。三是组织教师在教研组内对他人的发展状态进行相互的评析。四是学校组织校内专家对教师的发展状态进行剖析。

2.提供支持

组织专家小组对教师确立的自主发展目标按下列程序进行评价,形成书面建议,供教师修改发展规划时参考。

一是评判发展目标是不是基于教师发展现状提出的,是否符合教师的“最近发展区”,防止好高骛远和原地踏步。同时,还要评判发展目标除了业务类追求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诉求,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是分析发展目标是不是基于教师的优势领域提出的。教师的发展其实是扬长避短而不是扬长补短。扬长补短固然可喜,但事实上相当困难,学校和学生更期盼的是有特长有个性的教师。如果教师的发展目标是基于其优势领域而提出的,而且每学期都能锦上添花,来日必定有所作为。

三是评析发展目标是不是教师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期发展规划属于短计划,因此目标不宜过多,学校可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发展状况,建议教师把目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1-2 个问题作为发展目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

3.提供咨询

为促使教师对自身成长的经验和智慧进行提炼,学校可进行跨学科分组,把全校教师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一位教师讲述成长故事,感悟成长体验,再由其他教师作为“局外人”对当事人的判断发表意见和建议,使教师能在更宽广的视野下提炼其发展经验和成长智慧。在互动的过程中,对于所有老师来讲既是经验共享,也是智慧分享,更是思维的碰撞。

4.提供服务

路径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教师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和方法提供服务。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专家小组为教师提供一些路径和方法菜

单,供教师制订方案时选择。如,从教龄分,可以分别有新教师、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发展路径和方法;从内容分,可以有师德建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等。二是组织专家小组对教师确定的自我发展路径和方法进行剖析,以是否“最适合”教师发展为目标进行评定,供教师确定发展路径和方法时参考。

五、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机构。

校 长:苟灵福 副校长:任建锋

主 任:李建军 马文学 曹富杰 王忠科 成 员:罗文博 牛永鸿 王力 王智勇 2.提高认识,增强学习意识。

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是关乎民族素质和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取得成功的大事,是关系到实现华阳中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本。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规范化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不断更新知识,吸纳新方法。积极参加和深入开展校内的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加强听课、评课和说课活动;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学习研究,使教

师正确理解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掌握所教学科的教材、教法,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4.建立学习型组织,把三小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1)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学习活动。(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积极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发动教师自找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以科研推动教学改革,以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3)开展一专多能的培训,坚持每周一次研讨会,组织跨学科教学研究,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研究和实践,实现现代课程发展和教育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5.加强过程管理,切实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督促教师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加强对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等与实施课程改革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提高。

6.制定出科学完整的教师校本培训规章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使教师任职校建设成为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位教师都有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动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学习和发展团体,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更多的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

5.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五

今天,就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做个交流。我从1994年开始做校长,将近二十年了。做过初中校长、高中校长、重点高中校长。已经过了六十岁了,组织部同意不做校长,在学校继续工作,扶助新的校长,还没退休。当了那么多年校长,退下来思考:作为校长,什么是最重要的。大家肯定思考过。校长在学校的管理上,是思想的管理,其次是行为的管理,行政的管理。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不是靠校长的权威和行政命令去解决,是靠校长与教师、家长、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解决的。所以,校长首先要关注人,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观念与你的办学思路是否一致。校长的管理是思想的管理,新的课程改革,关注学校的管理是什么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管理是教育思想的管理。为什么这样说?中国教育的改革,为什么追求这样的核心?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我们当校长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教学相长。促进孩子的发展,本身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回归培养的本质,这是一种回归。目前,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恰恰在这里。是培养分数,还是培养孩子,这是校长要解决的问题。我今天要加一节课,很多老师就有意见,这就是矛盾。我们要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借助的教育载体,都是过时的,是前人已经证明过的,我们恰恰要把过时的滞后的东西通过我们的劳动,教会给学生,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我们带领教师的工作是伟大的工作。我们面临的对象不是大学生,不是成年人,是未成年人,是中小学生,我们怎样培养他们基本的能力,让他们在社会上生存下来。我们追求升学率,就是一种失误,这就是教学观念的问题。为什么强调管理是核心问题?我们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不是靠行政和权力,靠校长的风格,靠你的影响。在这种影响过程中,不依靠权力,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学校管得好,和校长的魅力有关。强调以教师发展为本,作为校长工作的触发点,也要作为校长最终的使命。一个好校长,要带出一批好的老师。站在第一线的校长们,怎样做,才能体现核心呢?怎样做,才能真正贯彻以教师为本。根据我的管理体会,我把它归纳为六件事。哪六件事呢?我具体来说说。

第一件事:建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我们都能理解,是学校的共同目标。共同愿景的建立,对于学校很重要。没有共同愿景,学校很难做出成绩。很多学校,不是缺共同愿景,学校都有,把它浓缩成响亮的几句话,挂在醒目的地方。我们缺的不是这个,我们缺的是怎么去建。怎么变成教职员工理解的一种任务,成为教师教育价值的追求。这项工作在当前来说,确实是需要做的。一个校长能不能把一个共同的目标化成教师可以理解的,并把它化成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的,这是校长高水平的体现。能不能建立共同愿景,实际上是检验校长的办学能力。我2005年7月份,区委组织部找我谈话,去了以后,才知道,决定要我去担任校长,升半级。57岁了,还有什么好升的。区委书记指出,我去了以后,要把这个学校高考止滑。这个学校的本科率只有80·1%,老百姓不满意,政府不满意。我是带着这个任务去当校长的。因为在一个区,我很了解这个学校。是示范性实验高中。江泽民还去视察过,发表了著名的讲演《教育的昨天、今天、明天》。我很欣赏学校的办学目标:为了学生的发展,人生预备的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国家的骨干,有的是栋梁。在高中阶段,打好基础,当然需要。我去了以后,想:有这么好的教育目标,为什么教育质量会下降。去了以后,跟教师交谈,吓了一跳。老师们怎么讲?老师们说,这个目标跟我们不搭界。是他们提出来的,跟我们没关系。我心里凉了,老师们为什么不理解这个目标。老师们跟我反映的是生源素质不行,领导与领导之间的矛盾,资金低。我想: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教学质量上不去。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听了86节课,给全校所有的员工做了一次讲话,讲了三个小时。讲什么呢?从86课看新中中学的质量下滑在哪里?我举了很多例子,其中有一个数学骨干,我听了他的课后,给他四个字:效果极差。难道是教师把知识讲座?老师上课,学生喜欢转笔。转得快的人,思想是集中的。老师上课前几分钟,全班的学生笔转得快,说明学生在思考。十几分钟后,有十几个学生明显的转得低了,个别学生关于转一次,表情不对了,皱纹出来了,练习本上的问号出来了,学生理解不了,但是老师仍然在讲。特别是讲到后半部分,老师的青筋都出来了,但是老师讲得越起劲,学生越不来神了,嘴巴是张的。但是老师指导最高潮的部分仍在讲,绝大部分的理科课都是这样的。我说:老师们这样下去,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认识。他们听不懂,老师不关注,他们就会放弃,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这跟老师上课,跟人生预备教育有没有关系。老师去学习,去听报告,如果来了一个教授,跟大家讲了一大堆理论,听得云里雾里的,大家感觉会怎样?不中用。我又举了两节课:班会。一堂课是高三,班主任很好。班会主题:理想。而且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了。他本人讲自己在高三时,怀着什么理想走上了现在的岗位,家长讲自己怀着什么样的理想走上今天的岗位,接着让学生说,怀着什么样的理想投入到学校中。48个学生只有2个讲了,希望考上重点大学,其它的都说考上一所大学,谋到一份好的职业。大家想:一个学生到了重点高中,是这样的价值观念,单一的价值观念,好不好。我们说价值是多元的,为什么没有用这价值影响学生?为什么学生只知道赚大钱?另一堂班会,高

(二)的班主任组织班会主题:暑假生活。他主动跟希望工程办公室联系,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希望到一所希望小学去当班主任。在组委会的组织下,到安徽省一所学校去担班主任,一个班分两批去。去了以后,家长很不放心,去做饭。到了第二批的时候,那里不要去了。那里的孩子教他们做饭。他们谈体会。一个孩子的发言引起我的思考:我去担了老师,理解政治老师说的社会主义农村,大别山比我们解放早,出了那么多将军,为什么教育落后几十年。我开始不理解,我突然看到政治老师的笔记,这才知道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我问政治老师:这个观念对不对?政治老师说:从概念上,他理解得不对,但是他写得不真实。这两节课都说明教师的教育跟学生人生的预备教育有关系。这样,老师的观念被推翻了,讲矛盾与问题的少了。很多的老师自愿组织起来,搞一个课题:高中学生理科学科价值的追求。文科老师组织起来,建立一个课题:重点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方法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与交流以,就渗透到老师的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去了。我去了以后,2006年的高考,你们学校的本科率96·8%。局长说:老校长,在今年的校长书记培训会上,介绍经验。我说:我没有经验。他说:没有经验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的措施你可能不认可。第一,不许补课。补什么东西?明明在课堂上解决的,变成六节课、七节课,大量的训练。老师很反对,还有一个副校长也反对:万一下滑,怎么办。老师反对:钱少了。被一天课,几百元钱。最支持的是学生,很开心。我做这件事情,局长喜欢么?第二,我取消了坐班制,上班与下班要考勤。我觉得重点中学的老师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我有个体会,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学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我就讲观念。老师们都在总结,都在研究。原因是教育教学目标与活动挂上钩。教育教学活动不是智力活动,不是技能活动,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品质活动。现在很多老师把这隔离开来。很多老师以为把题目讲好就可以了。在升学压力的情况下,老师就追求这个东西。高考题目下来,老师就骂:怎么出这样的题,我们怎么教?老师怎么教学生举一反三,举三反一?你怎么可以揣测教授的命题?大学命题三分之一是大学教授,三分之一是高中老师,高中老师是做陪衬。教授出题,问高中老师符不符合要求。在座的校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对任何事情,思考什么方式解决。一个校长你能不能建全校教师理解的最终办学目标,教师能够理解,老师工作的潜能,不能你去命令,就会释放出来,创造奇迹。我刚去的第一年,真不习惯,4:30,老师下班了。后来,建立共同愿景后,老师反倒不下班。不实习坐班制,老师把家里事情安排好了,就用剩下的时间来辅导差生。这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对学校共同愿景的建立。你管得太紧,太死,老师们怨声载道。

第二件事情,养高尚人格。要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格,要靠教师自身的人格。校长在学校实施培养目标中,一定要做好导向。导什么?重视人格的解决,重视干部老师在学生群体中人格的影响,这是实施管理的核心问题。校长一定要扬人格。我刚到新中,区委书记讲,干群关系很紧张。春节以后,就研究谁去当校长。他们先后考察了三位,两位是本校的,一位是外校的。考察的时候,情况很奇怪,一部分老师把他说成劳动模范,另一部分人把他说成一钱不值。给组织部的信号:班派。组织部就把我派去了。我去了以后,连听三天课,前面三天,老师们只给我点点头。第四天,老师们说,校长,你来得很早,你那个层面的来了几个?我说:我倒没主意。校长说:你要知道,学校是考勤的,老师一次不来,扣一百元,他们不来,谁来扣?我兜了一圈,发现我们那个层面的都没来。开行政会,我说到坐班制,行政们说,不实行坐班制不行,老师一团散沙。我说:老师们问我,你们有没有坐班制,你们不坐班,谁来管?我不是要逼大家,我是说:在我们学校,有没有必要实行坐班制。讲了很久,终于通过了。我跟老师们讲:你们要明确,你们做好了自己的事情。我跟老师们一年一签,你可以走,我也可以不签。我跟老师们签合同,有九件任务。新中签的合同任务两条。老师不明确。一个老师除了上两个班的课,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制卷、评课,需不需要完成任务?高级教师要命题,这是他的任务。后来,把合同改了。我跟老师们宣布取消坐班制,但是在签合同时,要看清楚任务。老师们一看,任务很多。原来4:30走人,现在6:30走人。我规定:哪些干部可以早点下班,哪些干部晚点下班,进行公示。老师们高兴了,新来的校长把他们管住了。我一去了,是分高三。在高三里面,没有一个中层干部。我推行循环制,从高一到高三。我看任课表,没有一个中层干部。他们说:工作任务多了,不上高三,怕耽误了课。我到新中去,决定不上课,但是我可以带训练。据我知道,你们都是上课的好手,为什么不上?我一说,三个人都上了。工会主席不愿意,工会忙,上起来吃力。我说:工会主席要了解教师,不深入教师之中,怎么知道教师的想法。凡是上高三的老师,在奖励系数上加0·1。工会主席说:不要搞特殊化。后来,他上高三了。老师们一看课表:干部回来了。这下可以不要找学校了,直接找他们。四个人在高三干了一年,考得很好。但是这四个干部所教班级在年级里都名列前茅。但是,他们很辛苦,他们利用六点半至九点半时间,把学习困难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指导。这样一来,他们的威信就增强了。两年后,要调两位老师走。我把一位英语教师叫来,让他去。他哭了,问我什么地方表现不好。我做了很多工作。老师们为什么不愿意?他们觉得在新中工作很安全。有话可说。这得益于干部的人格影响。校长一定要抓,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挑担子一定要抓。我担教导主任的时候,在门口挂一个牌子:本人4:30在排球场。我们在抓干部人格的时候,要抓教师的人格。干部讲下级服从上级。对老师不行。从层次上来说,老师接触的都是老百姓。在学校里,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2007年,我们的德育主任跟我商量工作: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想抓一抓学生的礼仪、配戴,怎么样?我发现很多孩子头发都变了,想抓一抓。我说,行为习惯要反复抓。他说,我去开班主任会。我说:要开全体教师会。班主任讲,某某同学你的头发剪掉。科任老师讲,你的头发很漂亮。班主任讲不好,科任老师讲好,这样学生就有想法。过了两周,学生发短信:校长,你抓的礼仪行为很有成效,但是你要注意你身边的人的行为。我们那个校门,一些老师开着摩托车突突突地出门,我制止老师们这种行为。我拿出短信到校园里去兜,有几个女老师,戴着几个小耳环,还戴着大耳环。头发往后面一弄,穿的衣服是吊带伞。外面还披着披风。穿着花裤子,好像歌星在台上表演。你说,老师在课堂上那么时尚,学生心里能平衡么?我把老师的名字一个一个记下,大部分老师是英语老师。怎么办呢?我想:怎么跟他们谈呢?这些老师可以做我的女儿。我想把这个问题交给书记。发现书记穿着一条大裤子,身材修长。书记看名单,说都是女的,那开个会。我说,不能开,那会变成交流会。你跟老师们讲,你配合学校工作,这一阵子不要穿。第二天,我在门口看,老师们的面目变了。书记也没再穿那条裤子了。这件事情过了一个星期,我的办公室又来了一封信:尊敬的校长,你是一个民主的校长,你要感谢你的同事的理解。老师点滴的变化会引发学生的认识。告诫校长是民主的,要理解老师。所以,老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我没去之前,那个学校跳楼跳了一个,全校第三名,一个1·83米的男孩,这个孩子全面发展,像山洪爆发一样,看东西看得多,老师见他敬而远之。老师讲教育怎么好,他跑上台来讲很多的例子,说教育怎么腐败,老师说不过他。跟他同来的学生侮辱他,向校长汇报。学校处理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学生变本加厉,变成人格侮辱。当着大家的面,说他不像个男人。结果他跑回去了,生气,拿着钢笔刀,想杀掉那三个学生。但是想着可能杀不掉,想了半天,想不通,就跳楼。我去了以后,他正好复学。校长抓人格教育,千万要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昨天,温州的一位老师把孩子的耳朵拎起来,还让他拍照。这样的人格侮辱,能行么?

第三件事情,借他山之石。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英雄主义很难做成大事。善于合作,善于从合作中获得帮助,是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态度与能力。一位校长要广开渠渠道、广开良言,从广大教师、学生中获得改进工作的灵感和思路,这也是尊重师生的一个具体体现。学生实行走班制。怎样加强教学管理?那年高考考得很好。老师研究:学生考重点大学,是语文差,还是数学差。老师们商议:这段时间给学生补习语文。为什么我们的高考考得好,因为明确了重点。老师全面分析,校长交给我们三十几个本科,哪个学生数学不行,哪个学生英语不行,解他山之石。校长不要以为自己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要听听别人的意见。九十年代,学校没钱,我把我们学校面临马路的平房拆掉,到区政府分管城建的区长联系,建了围墙,一栋四层的楼房。一个通信公司的老总,说二百万租给他用。他说要签个合同,我说要开个行政会。这么大的活动,要通过班子行政会。一开会,没有人支持,都反对。老师们都在商量用这一栋楼。学校有戏剧社,乐团有两个,民乐一个,管弦乐一个。老师一听,租出去,老师们心就凉了。我说欠了钱,怎么还啊!老师们说,我们来还。我说要签合同了,老师们说不行。那个老总来了,我说不能签。老总说,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嘲弄我。

第四件事情,制度要规范。学校不缺制度,问题是现有的制度中,有多少对学校改革健康成长起作用。我在新中听课,学校关于听课有规定的,15节课或18节课,我看有的老师忙得不得了。检查听课笔记,老师还缺几节课。老师听什么课?体育课,劳技课。听课的时候,在批改作业。还有的老师抄听课笔记。我取消了这个制度。我说把听课变成教研组的备课活动。哪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通过听课、开课的。老师大量开课,才能成为优秀教师。因为没有好的制度引领,学校缺这个。改了以后,听课的人越来越多,开课的人越来越多。老师都希望我去听。以前听课,要跟老师打招呼。我说,听课怎么要打招呼,教师的劳动是公益劳动,是开放的。老师的知识产权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取得的经验,他们编撰的文章和专著。上课、开课、听课,要通过大家的同意,受小农经济影响太厉害。制度会引起不同的导向,学校不缺制度,就缺制度怎么引导学校发展。我到新中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2006年,财政局下了一个文件,暑假不允许学校发放旅游费。我们学校以前发放旅游费,有时1000,有时2000。我拿文件跟工会主席商量,工会主席说不行,想个办法发。我们组织老师到海南去,老师们说,那是人间天堂。工会主席去的第二天,打电话告诉我说:还有800元钱的自费项目,老师们想去,不想自己花钱。开学几天,老师们很开心。第二天,老师们拿着会议、培训的通知找我,说怎么办?我们因公没去,得给个说法。我说这件事情让我想一想。这一拨走了,又来了一拨,体育老师、卫生工作人员。暑假里管理游泳池,他们说为学校赚了五十万。最多的时候,学校游泳池七八十人。我提了要求,叫现来现游,不要有时间限制,对管理要求很高。他们问:那4300怎么办?我把钱发下去了,很多老师有意见,说下次我也不去了,把钱拿回来好。后来,到宁夏去,老师们都不去了。所以你说条例啊,没有经验,会把自己弄得难过。制度要考虑新的建立,新的制度要充分考虑实际。

第五件事情要搭建展示舞台。我们的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发展的要求。怎么满足教师的发展要求。校长要构建教师发展的平台。校长的资源是很丰富的,人脉资源。要把资源当作条件,加以利用,为老师和学生的发展搭好台。当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出名了,同样,学校也出名了。我这次到河南去考察,看到“刘洋,河南人的骄傲。”在河南还发现一个信息:曹操墓。什么原因,借助名人打造特色。我们学校一位王老师,语文教学还不错,一到市里去讲课,他不愿意。河南找我去讲一堂课,我说行。让我对每位老师讲,还希望带三个老师来,我上午讲座,下午带三个老师讲课,怎么贯穿你的理念。我想:是个好主意,让老师们来锻炼锻炼。但是,老师们没有一个想去的。他们说我中了圈套,那个局长想看看你说的是不是吹的。他们提议要对方的教师来我们学校听课。连说带骗,把他们带上火车。三人一晚上,在咕噜明天的课怎么上。一下车,就让局长把教材送过来。他们在备课。下午一点半,他们开始上课。英语老师要求我坐在后面听课。淮南的老师和孩子听了课,恍然大悟:原来课是这样上的。回来以后,大家很兴奋。以后,这三个老师叫他们上课,他们都说行。那个王老师,我叫他去香港讲国语教学。他出名了,学校就出名了。学校要让老师发展。校长怎么把老师的平台搭好?孩子一出名,学校享受的声誉,是永远抹不掉的。我在泗北初中,有一个孩子,呆头呆脑,但是他学数学,在初一,在座的老师不一定能顶不上他。我在初一搞研究性学习,他写了一个报告,叫我看,提意见。我看了两三页,后面的看不懂。我把数学老师叫来看,数学老师看不懂。我把教研员叫过来看,他们也看不懂。我把它拿给华东师大的奥数教练看,他看了,晚上十点多钟给我打电话,说:这个老师水平高得不得了,你一定把他留下。我说,这是我们学校一个初一学生写的。他问:真的初一?我明天上午来。他把自己的导师也叫过来。他问给我的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那个学生跟两位教授交流了两个小时。两位教授说要收他为弟子,到高

一、高三,参加世界数学大赛,连获金牌,后来上了北京大学。今年来看我,门卫说一个美国学生来看我。到了我的办公室,告诉我怎么去美国。他研究微工方程,北大教授不知道,他把材料寄给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美国教授马上要他过去。学校同意他去了美国。我叫来数学老师来看。他一看到数学老师,就讲数学问题,讲得几位老师一愣一愣的。跟老师研究微积方程,已经在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三篇文章。他说,没有校长的改革,就没有他的表现。初中的成绩优秀,还要把高中自学完。这个班改革的学生,有七八十个孩子进入北大、清华,得益于孩子发展的平台。培养一大批学习类子,体育类子,思想尖子。家里失火了,就有他和爷爷俩人,别人都烧死了,他和爷爷出来了。记者采访,他说是体育老师告诉他用床单打结滑下来的。你看,学校影响很大,能培养这种孩子。艺术的、美术的、体育的,得益于校长给孩子搭建的平台。宁夏的光明中学,我很看法。人才是多元的,学生是多元的。最笨的校长只看成绩。我曾经在〈〈上海教育〉〉写过一篇文章:1978年到现在,凡是在上海有影响的人,都是泗北中学前三十名的。这说明搭建的平台适合孩子发展,成绩不是唯一的。

第六件事情提倡激励评价。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但是评价要做好。要把评价的结果能够作为激励老师、激励学生发展的一种评价机制。因为年龄关系,我从2010年开始,不做校长了。我很喜欢老师的自我评价,但是现在的校长不用,他觉得麻烦。老师实实在在的评价自己做得怎么样,我把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作为自己评价的依据,目的是促进教师认识自己。如果评价成为教师的自我意识的话,就能激励教师。新中原来的评价,把好几个教师气走了。金庸的亲侄子在我们学校教书,这个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很多同学对他很反感。很多孩子把他的分数打得最低。这位老师要申辩。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样的老师走了好几个,很可惜。什么原因?就是评价。校长要面向大多数,怎么把评价的结果及时告诉老师。我经常听到老教师讲,教书教得一蹋糊涂,但是钱还得领。怎样让评价促进教师发展?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

6.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述评论文 篇六

[摘要]专业发展学较是美国20多年来改革教师教育的产物。它是基于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不高、大学教师教育与中小学严重脱节、教师无法形成反思性实践能力的背景建立的。从成效看,美国专业发展学校在改善教师教育质量、促进其成员专业成长、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并没有建立真正平等共生的合作关系,这种情况将影响专业发展学校未来的前景。

[关键词]教师教育;美国;专业发展学校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以下称PDS)从建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力图在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把未来教师的培养与大学教授、在职中小学教师的质量提升结合起来,改造大学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提升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自创办以来,它的理念和实践得到很多国家教育界的首肯和效仿,中国也不例外。但因有类似功能并风行一时的美国实验学校和入门学校均以失败而告终的现实,我们有必要对其背景及成效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PDS的建立、发展提供借鉴。

一、专业发展学校产生的背景

(一)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美国也急需发挥公立教育在增强其社会价值和竞争力的作用。1983年美国出台的名为《国家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指出: “我们国家正处于危险之中。我国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发明上一度无与匹敌的领先地位,正在被全世界的竞争者超越……我们社会的教育基础正在被越来越严重的学生成绩平庸状况所侵蚀,它威胁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威胁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正在培养的新一代美国人,既是科学盲又是技术盲。”报告列举了美国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学业成绩测试中屡遭失败,学生纪律松弛,校内暴力和违法犯罪等事件连续发生等事实,认为美国基础教育出现了严重危机。

在比较了日、法、德等国的相关教育情况后,研究者和公众认为教师素质不高是影响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并不充分地知道教授生活在民主社会的责任;学院和大学没有对教师教育提供始终如一的承诺;由于师资短缺,一些州通过尚有争议的短期项目来签发教师证书;大学课程不胜任培养未来教师;新教师的社会化过程强化了中小学教育现状。教师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二)反思性的实践能力是教师职业所具备的典型专业特质

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确定教师职业的专业特质并加以有效的培养。近些年,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观念逐渐取代了那种把教师看作是技术性人员,看作是课程知识消费者的观念。不少研究者认为反思性实践者是拥有实践理论的人。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实践理论是教师的个人经验、传授的知识和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影响教师日常教育实践的重要因素。虽然大部分知识基础是由大学创造的,但这些知识只有被应用于实践中,成为实践理论,才有价值。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更广阔的探究、处理能力。

(三)大学教育学院独立承担教师教育的模式备受质疑

二战后,美国以大学取代独立师范院校承担教师教育的责任是源于对后者教育质量不认可。但大学是否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一直未得到首肯。大学教育学院、未来教师和中小学校三方彼此攻击,相互指责。中小学抱怨大学教育学院无法培养高质量、适合中小学要求的教师。未来教师抱怨他们在大学所学知识与中小学实践严重脱节,使他们无法迅速地实现由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大学则抱怨中小学拒绝接受理论的指导,致使他们潜心钻研的理论无法运用到教育实践之中。大学教育学院独立承担教师教育的弊端已显露无疑。

二、专业发展学校的成效

基于以上问题,专业发展学校应运而生。其目标如下:改进教师教育;促进包括大学教授在内的教师专业发展;大学和中小学建立密切的联系,孕育中小学的探究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质量。①目前美国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它们基本是公立学校。本文从PDS是否实现了设计者预定的目标以及在目标尚不能完全实现的情况下,是否建立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方面探讨它的办学成效。

(一)营造有利于师范生培养的机制,促进师范生教育素养的培养

PDS模式改变了以往把教学看作是一门应用科学,师范生实习就是应用大学课堂所学教育理论的模式,融入了新的思想:理解和改进教学从反思自己的经验开始,完全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的智慧是贫乏的,甚至是虚幻的;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专业成长的职业,能支撑教师不断专业成长的素质是责任和反思的能力。

1 形成大学教授、大学指导教师、中小学教师、师范生密切合作的团体

PDS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教育中大学与中小学脱节的状况,成立了由大学教育学院和文理学院的教授、有相当教学经验的博士研究生、中小学教师、师范生构成的知识互补的学习型团体,在PDS项目设计、师范生的选拔、课程的开设、师范生实习等方面有效合作,有力地促进了该项目的实施。

大学教授作为PDS的发起人和指挥者,在项目创建发展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大学从事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的教授作为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者,他们是大学少数认同PDS理念并实付诸实施的人。他们主要承担与中小学沟通,指导师范生及其指导教师,并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课题和开设课程。拥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博士研究生代表大学具体承担与一线教师、师范生沟通和指导的任务。他们的加盟,解决了大学缺乏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的局面。中小学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高度责任感,赞赏PDS理念,致力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在师范生实习期间,他们为师范生提供最适时的帮助,如让师范生观察自己的课堂,了解所教学生、教学大纲和课程,指导其备课、授课,引导其思考实践中的经历。他们还常常与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参与大学的课堂。师范生则作为未来教师参与团队活动。

2 以严格的选拔方式选拔一批优质的师范生

优质的生源是高素质教师的重要基础。为了造就美国未来优质教师,PDS项目对师范生选拔十分严格。一些教育学院为了挑选合格的未来教师,成立了包括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等组成招生委员会,通过审核材料和面试两个环节,了解申请者的意向和潜质。申请者提交的材料包括学位证书、成绩单以及从事中小学相关工作的证明。材料审核通过后,招生委员会成员对每位申请者面试,了解他们的培养前景。最后,招生委员会安排申请者与PDS的教师深入接触,在双方认可的基础上建立指导者和被指导者的关系。这一过程花费较多,但的确招募了高素质的师范生。在指导教师和师范生方面建立了更融洽的关系,在任务和实习场所的安排上也比传统的项目合理。

3 通过档案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能力是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PDS项目通过电子档案袋方式,有力地培养了师范生的反思能力。

所谓电子档案袋,是大学教育学院自师范生进入PDS项目之后,在指导教师和师范生之间建立了电子平台。师范生每天在上面撰写电子日志,把自己在这一项目中的学习、观察、活动、思考、疑问等通过日记、随笔、相片等方式展示出来。指导教师随时可以登上网页阅览、指导。几年下来。电子档案袋上记录了师范生参与所有活动的相片、他对教学的思考、指导教师的评价和指导意见。从中指导教师可以了解师范生知识的拓展、观念的变化、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了解该项目整体的进程、经验及问题。指导教师和师范生一致认为,该方式从一开始就帮助师范生进入反思的氛围,并在与大学和中小学指导教师频繁而深入的交流中,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学会了反思。 4 更关注师范生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能力培养

和传统模式相比,PDS培养的教师能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适应美国这个拥有多元文化的课堂。一些教育学院专门开设多元文化的课程,要求学生到相关社区开展活动,了解不同于自己文化圈的种族。不少学生到印第安部落和非裔美国人、墨西哥人、华人等集中的社区,参加民俗活动、开设针对中小学生的兴趣课,免费辅导中小学生学习。不少师范生反映,这种方式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种族的价值观、习俗、生活目标以及教养方式等,从而使来自中产白人家庭的师范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种族文化。

5 组织更为合理,实习时间更充足

和传统模式相比,PDS模式中师范生的实习时间更长。他们至少有一年的中小学实习经历。在实习组织上也更具优势。过去师范生跟从一名指导教师,在单一的教室实习。PDS模式中,师范生被置于整个学校中,与一个教师团队合作,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获得不同领域的专业素质。这种方式打破了单一指导教师带来的局限,使学生获得更丰富领域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成长。

与大学对师范生的指导和管理不同,在PDS模式中,指导教师参与师范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他们对师范生的指导更有效。①正因为此,PDS教师教育质量也更高。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经PDS培养的教师在以下五个方面更具优势:反思自己实践以评价和改进教学;协同工作意识和能力更强;系统探究以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知识;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具有差异意识促进教育平等。

(二)在中小学逐步建立探究文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类人员的专业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人员的持续专业发展,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受制于教师教育者、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发展。PDS项目建立中小学与大学合作、探究的平台,促进了各自的专业发展。

PDS模式中,中小学教师在教师教育项目的设计、实施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参与为大学教授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他们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的问题、新鲜的视角,也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衔接提供了实验的场所。PDS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在中小学建立探究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活动把大学的理论、思想、研究规范等带给了中小学教师,促使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有研究表明:和非PDS的教师相比,PDS的教师更愿意承担诸如采用新方法、教授新内容等富有风险性和挑战性的任务;更易通过表达新思想、校本研究以及与同行、实习生、大学教师的交流,接受更多的激励,思维更加活跃;在非传统的角色中获得发展;孤独感减少,自卑感、无能力的意识减弱;改善了课堂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专业情感。

(三)提升了基础教育的质量

PDS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研究表明,PDS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研究发现:在SAT测试中,PDS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学生的分数都高于非PDS的学生。两者成绩之间有11个标准差。对来自同一所初中毕业生比较发现,就读于PDS的高中生数学成绩高于就读于非PDS高中生20个标准差。PDS对学生的ACT分数也产生积极影响。另外,PDS的学生比非PDS学生花费更多时间、持续更长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更经常参与小组活动。

三、专业发展学校面临的主要困境

建立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是PDS健康发展的前提。“学校若想变革进步,就要有更好的教师。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模范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中小学若想成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知识和思想。中小学若想保持高质量,就必须和教师教育院校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平等、共生是维持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目前看,大学和中小学很难建立平等共生的`合作关系。

(一)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很难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中小学和大学合作中最大的问题是不平等的关系。大学高高在上,在与中小学交往中,大学教授以专家、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忽视甚至贬斥实践。中小学教师或把大学教授视为真理的化身,过分依赖他们的理论;或因理论对实践不能直接指导就鄙视理论。要建立平等关系,关键要解决一线教师的自卑心态,通过赋权增能,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PDS项目通过各种方式给中小学教师赋权增能,尽管如此,目前看来,双方依然很难建立完全平等的关系。

文化冲突是主要问题。形而上、高高在上的大学文化和形而下、流于经验的中小学文化从未建立真正的对等关系,影响伙伴关系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PDS的倡导者一直是来自大学而非中小学,是大学一些教授认识到大学教师教育因与中小学实际的割裂而失败,作为主动者积极与中小学联系。因此,大学在PDS的建立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主导者的地位。虽然大学教授认识到一线教师的实践价值而给予足够的尊重,但由于中小学天生的弱势地位,导致一线教师往往把大学教授视为专家,而非对话的平等伙伴。结果,经历了最初的新鲜期后,中小学教师不愿意也很难在合作中贡献自己的经验、意见,更谈不上提升自身的责任。大学教授也习惯于以专家自居,对教师的一些意见采取“听而不闻”的态度。

(二)大学和中小学之间难以建立共生的关系

共生关系是彼此依赖、持久合作的前提,而目标、利益一致是共生关系的基础。从以往的经验看,大学把中小学校看成应用大学理论的场所,为师范生提供练习教学技能的场所。中小学则认为大学应该对其实践直接提供帮助。在此思路下,大学和中小学彼此忽视对方的利益,不为对方的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开展的PDS,表面上双方把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作为合作的总目标和基础,把提升师范生的素质、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看作己任。但在实践中,双方很难摆脱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合作的模式。一些大学仍把PDS作为应用大学理论、训练师范生的场所。中小学也漠视大学需求。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很多PDS仍然是停留在纸上――传统的教师教育冠以新的名称而已。

(三)大学和中小学很难做到完全的资源共享

所谓平等的合作还包括合作双方贡献自己的时间、人员、图书、设备以及思想、经验等。合作必须是全方位的,非个别人、个别部门的某些方面。目前,大学和中小学很少存在全方位的合作。无论大学和中小学内部,都存在强烈的对对方文化不认可的群体。大学内部,这种冲突体现在“纯”理论研究者与注重实践的研究者之间的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少大学教授在追求高学术品位时,脱离了中小学实际。他们对PDS兴趣淡漠,很少参与,甚至认为PDS与他们的专业研究毫无关系。而注重实践的研究者是PDS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与“纯”学术研究型教授在价值观、学术取向和中小学教师培养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分歧。他们中的多数是临床教授,他们在研究兴趣、理论思维、研究水平上,很难与研究型教授抗衡。而大学的评价体系要求教授在科学研究、理论创新、成果出版方面作出贡献,这显然不利于后者的生存,导致这些临床教授在大学的弱势地位,也不利于调动大学所有资源为PDS服务。在中小学内部,则存在鄙视教育理论的教师与认为理论有助于实践的教师之间的冲突。参与PDS的中小学教师也仅仅是一部分认可PDS理念的人,甚至不包括他们所在学校的校长。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调动学校所有资源。不少教师甚至得不到时间和工作量的豁免。

7.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篇七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是教学专业的深度发展, 三是教学专业的广度发展。

一、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的核心, 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至少包含: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比如中职教学中采取“做中教, 做中学”, 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教学的组织和控制能力, 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难度的控制、教学速度的控制、教学密度的控制、教学时序的优化等等。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知识接受, 保证其教学有效性。

教学专业能力的获得和提高,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需要长期学习和工作的积累。

1. 培训学习。

培训学习是不断获得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培训学习包括校内和校外, 尤其是校外的培训, 比如骨干教师的培训, 还有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座、同行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课程改革的研讨、教学发展方向的解读等等, 都能较快地获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 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有利于掌握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每个教师上课都有自身的特点, 教师多听其他优质课可以找到自身的差距。学校都有听课的要求, 教师不能仅仅为完成学校的听课任务而去听课。听课要带着问题去听, 听课中要特别关注:课程的引入、新旧知识的过渡、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的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等。

对于听课, 除了听自己的专业课外, 还应该听其他类型的课、不同课程的课、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课, 只有这样才能博采众长, 才能有所突破, 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了听课, 还有开课。对于自己上的课存在什么问题, 可能不一定很清楚, 需要由别的教师来指出, 开课是很好的途径。通过开课评课, 能清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自己对自己上的课进行评价, 包含课后反思和听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反思, 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 因此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合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深浅度和范围是否合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等等, 在下一次上课时予以改进和调整。反思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课后反思是与自己预设的目标进行比较, 而听课后反思是把别人的上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一堂不完美的课需要反思总结, 一堂成功的课, 也需要反思总结, 这有利于不断地完善提高。

4. 教科研活动。

参与教科研活动同样有利于促进自己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比如参加“五课教研、两课评比”、课题研究、教材编写、论文撰写、教材教法研究等, 必定会参阅大量的教育教学文献, 反思和总结自己以及他人的教学经验, 提出自己的教学观点, 在参与中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学专业的深度发展

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相应职业和就业能力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出色的专业能力, 在学科知识上能紧跟时代步伐, 更要具有实践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比如数控专业教师, 不但应具有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编程能力, 而且能实际操作数控机床, 能熟练地加工零件。只有这样, 培养的学生才能具有真才实学, 才能受到企业欢迎。

1. 下企业锻炼。

经过在企业的锻炼, 不仅仅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更多的是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过程、工作态度和企业文化。我们所说的“双师型”教师, 实际上就是要有企业的工作经历, 这样你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典型项目等就不会闭门造车, 而是贴近实际工作过程, 并能将教学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 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与工作, 才能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下企业锻炼还能接触到很多学科前沿知识, 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动态, 更能了解到生产技能、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 拓宽专业知识面。

2. 参加技能竞赛。

参加技能竞赛, 包括自己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要取得好成绩, 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多课题的大量技能训练。训练中会遇到技术难题, 就会去探索和解决;会遇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件精度的问题, 就会去寻找加工的捷径;也会遇到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问题, 就会去探索沟通和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参加技能竞赛,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更强, 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3. 参加专业培训。

参加中等专业学校省级和国家级的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参加各种学科专业短训, 以及境外的专业培训, 在职就读研究生等都是促使专业向深度发展的有效途径。

个人学科专业能力的提升, 不能仅靠自身的摸索, 还需要借助专家或行家的力量。自身摸索太慢, 而专家指导, 提升速度快, 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专业的广度发展

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有多种专业, 有些专业是相近的, 比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都与机械有关, 因此都有机械识图、机械基础、机械加工、机械测量等专业课程。但这些专业又有不同的专业内容, 比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数控编程与操作课, 模具专业有模具工程技术基础课, 机电一体化专业有电工电子课等。这就要求教师一专多能, 即要具备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但有些专业是不相近的, 而且相差很大, 比如文科类财会、旅游、物流专业与工科类专业是完全不同的, 一般来说, 这类专业教师是不易跨学科教学的。

比如在金融危机前, 制造类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 中等专业学校的工科机械类专业很受欢迎, 尤其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生源很好, 在大量增加硬件的同时, 引进数控人才和相关专业应届本科生充实教师队伍, 另外又聘请很多外聘教师。但随之的问题是学校的其他专业受到冷落, 比如电工电子专业、会计专业等, 在工科机械类专业教师工作量饱和的同时, 电工电子专业、会计专业等专业教师都达不到最低的教学工作量。学校采取的措施是对这些专业教师组织校内培训, 从最基本的课程学起, 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 以便他们能胜任一些基础的机械类课程。

最近几年, 招生情况出现逆转, 会计等文科类专业受到欢迎, 招生出现满员, 而机械类专业受到冷落, 有的专业甚至会出现组班困难的局面。同样带来的问题是, 有的机械类专业教师将面临无课可上的困境。这就提出了专业教师如何适应社会对专业变化的需求, 如果不能适应变化, 仍旧守着原来的专业不放, 有可能被调整工作岗位。这是很多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中职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

中专教育以就业与市场为导向, 因而专业具有变化周期短的特点。学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新的调整。教师要关心市场动态, 关心职业发展, 具有高度的职业前瞻性与敏感性, 在学科知识上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1. 短期培训。

教师应多参加各种短训班, 增加学科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全方位提高教师综合业务素质。比如暑期的师资培训。

2. 专业进修。

参加相关课程进修学习, 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比如通过物流师的培训学习, 获得物流师技能证书;通过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学习, 获得ERP软件应用证书;通过会计电算化学习, 获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等。这样, 有些教师就获得了教授相关专业课程的资格。

3. 校本培训。

有计划地对学校学科人员偏多的部分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转移的专门培训, 循序渐进, 逐步实施。

4. 企业锻炼。

到企业锻炼能有效提高和拓宽教师的专业能力, 比如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 就有机会熟悉和了解企业的各项管理, 比如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仓库管理、营销等等, 而这些正是文科类专业所特有的课程。

5. 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以使其获得更高的专业学历文凭, 其中包括在职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相关学位的在职课程学习。通过这条途径, 教师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与个人专业发展需要相结合。

教师的专业转型有一定的难度, 但要有计划, 要有前瞻性, 学习要持之以恒;学校要有规划,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和培训, 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相应的保障, 才能为教师的培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1. 财政保障。学校要提供培训学习的教育经费, 要有资助和奖励政策, 鼓励和支持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2. 时间保障。

教师的培训和学习都需要时间上的保证。当教学任务少的时候, 有针对性地轮换派遣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或下企业锻炼;当教学任务较多时, 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 学校在不影响教学工作安排的情况下要允许教师半脱产参加学习或调整他们的工作时间。

五、结束语

总之,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的规划和支持, 更需要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 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教师本身, 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能有效地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富隆 (Furlong.J.) 等著, 牛志奎等译.重塑教师专业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 .

8.借特色学校创建 促教师专业发展 篇八

1. 细抓常规,养成习惯。我们树立“每一节课都是习惯训练课”的理念,分学科组织教师从课前准备、课堂听课、发言、合作交流、展示、完成作业等方面,根据各学科特点,讨论制订了“学生学科课堂好习惯”的要求,并组织学生学习,明确自己行为的准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过程重细节,时时处处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良好的习惯在灵动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彰显。

2. 课题引领,构建特色。去年我校参与了省级课题——“基于生本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生本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并对照生本理念,从目前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行为等方面,尤其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哪些应该坚持,哪些需要改正或改进,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规范的教学行为,如教师讲课不超过15分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等。根据校情和生情,学校对“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组织教师开展了“活动单包含了哪些要素、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小组长如何培养、学生的展示汇报如何进行、如何设计活动单”等本质问题的探讨交流,并依循“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的研究途径,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初步总结了语文学科略读课文“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明大意——悟文情——晓写法。得出了数学学科在计算和应用题内容“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丰富猜想——严谨验证——归纳总结。通过研究,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的时间多了;在生本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合作探究、学会了展示汇报,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活动单导学”特色课堂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更加精准,问题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练习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3. 注重反思,孕育特色。在构建特色课堂的研究中,我们开展“一课多上”的“磨人”课例研究活动,教研组对单个教师的教学进行“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研究途径,引导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总结提高,体验专业成长的经历。我们还常常开展“同课异构”的“磨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前后听“活动单导学”的生本课堂与传统课堂,并运用“课堂观察法”,对课堂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工观察,课后进行对比分析,感受生本课堂的变化,加深对生本理念的理解,引领教师们做到“走进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叶佳芳,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潜心阅读指导课的研究。学校鼓励他加入思明区洪美玉名师工作室阅读指导项目组,常常参与工作室的教学研讨活动,学校还聘请了省特级教师张肇炜、李日芳为其顾问,深入课堂听课,帮助他不断改进总结教学,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去年在“厦台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与台湾阅读教学专家董菲燕同台上课,得到大家的好评,并有幸被董老师收为弟子。特色的课堂带来骄人的成绩。他从教六年,连续带了四年毕业班,在区教学质量检测中,三届优秀率、及格率达100%。他现任校教科室副主任,语文教研组长,今年评上了区青年教学能手。

4. 学习名师,催生特色。学校重视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让教师接受新的理念,学习先进经验。近几年,学校派出了5位教师到上海静安附小跟班学习,派出20多人前往东北、青岛、广州、福州、郑州等地参加全国教学研讨活动和学习,在厦门举行的每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我校全体语文、数学老师都参与,让教师们听到了于永正、王崧舟、薛法根、窦桂梅、吴正宪等全国名师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亲身感受到了李玉平教授草根式的小问题小现象研究的魅力,领略到了华东师大吴亚萍教授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高效行动研究的风采。学校鼓励教师们“追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师专家们用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催生了教师教学个性风格的快速形成,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5. 创设平台,施展特色。学校积极搭建教师展示的平台,争取市、区的支持。近几年,承办了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社会)》全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厦台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以及5场市级、14场区级的学科教研活动,有近20位老师上了教学研讨课:许叶祺老师参加省、市英语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录像课获全国二等奖;李羡煌老师获市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张弘宇老师获市创新大赛三等奖;江敏婧老师获市创新大赛二等奖。有三位老师还去重庆、龙岩、闽侯等地送教,陈丽英老师的品社课已被槟榔小学等5校邀请上课。教师们在各项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中小微企业采购管理办法下一篇:电力电容器维护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