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精选8篇)
1.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篇一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激发兴趣、得出结论、提高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第一课时:
回顾旧识: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
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指导:
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13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么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参考:
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
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
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
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
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小结:
作业:探究实验报告。
教后: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回顾旧识:
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思维猜想: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探究指导:
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
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
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
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
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步骤
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
于燃烧。
步骤
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
中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步骤
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
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2、3、4、5、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交流讨论:
1、与其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结论,并再讨论如何证明你的推断。
2、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的原因。
反思评价:
1、学完本课题你的收获是什么?受到哪些启发?
2、你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探究?
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
2.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篇二
1.生活离不开化学,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应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B) 厨房中用到的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为主的石油产品
(C) 塑料、橡胶、纤维素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纯净物
(D) 使用光导纤维的材料是单晶硅
2.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 因乙烯和苯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键, 故而它们都能使溴水褪色
(B) 除去苯中的少量乙醇, 加浓硫酸、乙酸加热, 通过发生酯化反应而除去乙醇
(C) 高分子材料、盐酸、水煤气、沼气、石油等是混合物, 而C3H8一定是纯净物
(D) 将乙烯通入溴水中, 溴水褪色, 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
3.“E85”是含乙醇85%的乙醇汽油.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表明, 大量使用“E85”可能导致大气中O3含量上升, 将会对人体造成更直接的伤害, 寻找化石燃料新的替代能源又成为化学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 “E85”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 等质量的“E85”和汽油充分燃烧后放出的能量相等
(D) O3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
4.脑白金又名褪黑激素, 据报道它具有提高免疫力, 促进睡眠等功能.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脑白金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能发生加成反应
(B)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 分子式为C13H16N2O2
(D)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氟烷的麻醉作用比吗啡强100倍.已知氟烷的化学式为C2HClBrF3, 则沸点不同的上述氟烷有 ( )
7.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 (或原子与原子团间) 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 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 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 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 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 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苯与硝酸在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 甲苯与硝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
8.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①消去 ②加聚 ③水解 ④加成 ⑤还原 ⑥氧化, 用丙醛制取1, 2—丙二醇, 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刑应是 ( )
(A) ⑤①④③ (B) ⑥④③①
(C) ①②③⑤ (D) ⑤③④①
9.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但易被空气氧化.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其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
(B) 维生素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只得到1种产物
(C) 维生素C不可溶于水, 可溶于有机溶剂
(D) 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7H8O6
10.下面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已知酯类在铜铬氧化物 (CuO·CuCrO4) 催化下, 与氢气反应得到醇, 羰基双键可同时被还原, 但苯环在催化氢化过程中不变, 其反应原理如下, 关于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
(A) 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0H14O5
(B) 该有机物可以与浓溴水反应
(C) 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所得产物中有醇类物质
(D) 1mol该有机物在铜铬氧化物催化下仅能与2 mol氢气发生反应
11.2006年中国防治禽流感药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从中药材提取的金丝桃素对人工感染的H5N1亚型禽流感家禽活体具有良好的治愈率, 已知金丝桃素的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金丝桃素的分子式为C17H22O3N
(B) 金丝桃素能在NaOH溶液中加热友应得到两种芳香族化合物
(C) 金丝桃素能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反应
(D) 1 mol金丝桃素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2.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 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 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13.对复杂的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苯丙烯酸1-丙烯酯
若它在稀酸作用下 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有机物, 则此两种有机物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 遇FeCl3溶液均显紫色
(B) 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C) 均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D) 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14.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 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
(A) 乙酸乙醋中混有乙酸, 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 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 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 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 (NH4) 2SO4溶液, 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 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 油脂的提纯中, 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浓液中加热, 然后过滤, 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 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 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 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 搅拌、过滤、蒸发结晶, 即得较纯的蔗糖
15.稗草烯:α- (2, 2, 2一三氯乙基) 苯乙
(D) 稗草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16.表1中有机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二、填空题 (32分)
17. (10分) 科学的发展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同样是这样o
(1) 1828年, 德国化学家武勒 (F·WOhler) 冲破了生命力学说的束缚, 在实验室里将无机物氰酸铵 (NH4CNO) 溶液蒸发, 得到了有机物尿素[CO (NH2) 2].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将苯与浓硫酸和硝酸混合共热并保存50~60 ℃的温度, 可以生成硝基苯.反应后的仪器中有硝基苯、苯和残酸, 为得到纯净的硝基苯, 要进行中和、水洗, 其目的是___;已知苯的沸点是80 ℃, 硝基苯的沸点是210.9 ℃, 将苯与基苯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是___.
(4) 1830年,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展了碳、氧分析法, 为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打下了基础.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 经燃烧实验测定该未知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 氧的质量分数为13.14%, 则A的分子式为___.
18. (10分) 某有机物 (相对分子质量为74) 可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成无支链的B (碳原子数不变) , 转化关系如图3所示 (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略) , 其中有机物G的分子结构中不含溴.
(1) A的分子式为___, 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 D的结构简式为___.
(2) 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G的反应类型为___.
(3) E在一定条件下可加聚生成聚合物H, H的结构简式为___.
(4) 与A同类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19. (12分) 已知
R—CH—R′OH
(注:R, R′为烃基) A为有机合成中间体,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 可能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 其中的一种B可用于制取合成树脂、染料等多种化工产品.A能发生如图4所示的变化.
试回答: (1) 写出符合下述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各任写一种) :
a.具有酸;b.能发生水解反应.
(2) A分子的官能团是, D的结构简式是.
(3) C→D的反应类型是___, E→F的反应类型是___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
(4) 写出化学方程式:
A→B
(5) C的同分异构体C1与C有相同官能团, 两分子C1脱去分两子水形成含有六元环的C2, 写出C1的结构简式:.
三、实验题 (20分)
20.某种碱式碳酸铜, 其组成可表示为:
Cu2 (OH) 2CO3·xH2O.在加热条件下, 可以发生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
现取一定量 (不称量其质量) 该固体样品, 先后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 (1) 测定该碱式碳酸铜粉末组成中结晶水x的值;
实验 (2) 用实验 (1) 结束后的残留固体完成乙醇的催化氧化并验证其反应产物.请问答下列问题:
(1) 用图5中的仪器 (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均在图中略去, 橡皮塞可以在有孔、无孔之间替换) 组装完成实验 (1) 的实验装置, 组装时仪器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的顺序为___→→→, 在这套装置中, 干燥管的作用是.
(2) 若要用图5中的仪器组装完成实验 (2) 的实验装置, 组装时仪器也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的顺序为___→→→→.在这套装置中, 干燥管的作用是.
(3) 在完成两个实验时, 首先都必须先___, 然后在仪器___ (填装置对应字母) 中加入碱式碳酸铜, 乙醇放入仪器___ (填装置对应字母) 中,
(4) 这两套装置中, 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是___ (填装置对应字母) .
(5) 证明乙醇的催化氧化产物是乙醛的反应方程式___
(6) 这两套装置中, 在实验前后均需要连同所盛试剂一起准确称量的仪器是___ (填装置对应字母) .
参考答案
1. (B) 2. (B) 3. (D) 4. (D) 5. (A) 6. (B) (C) 7. (B) 8. (A) 9. (B) (C) 10. (D) 11. (C) 12. (C) 13. (C) (D) 14. (C) 15. (C) 16. (A)
17. (1) D、E、F; (2) ad, 除去其中的残酸, 蒸留; (3) C2H6O
18. (1) C4H10O 醛基
CH3CH2CH2COOCH2CH2CH2CH3
CH3CH2OHCH2+H2O 消去反应
19. (1) a.CH3CH2CH2COOHb.CH3CH2COOCH3
(2) 羟基、醛基 CH3COCH2COOH
(3) a;b、c
(4) CH3CHOHCH2CHO→CH3CHCHCHO+H2O
(5) CH3CH2CHOHCOOH
20. (1) F、E、B、C,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2) A、F、C、D, 检验反应中生成的水;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F, A; (4) A、D、F; (5) CH3CHO+2Cu
3.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篇三
例1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OHOOHNH2
A.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
B.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1 mol去甲肾上腺素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D.去甲肾上腺素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解析A选项中该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有2个与苯分子相连的酚羟基和1个与饱和碳相连的醇羟基,A不正确;B选项中与苯环相连的饱和碳原子同时还与一个氢原子相连、与另一个饱和碳原子相连、与一个羟基相连,这样的与4个不同原子或不同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B正确;C选项中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酚羟基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所以1 mol去甲肾上腺素最多能与3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C不正确;D选项中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具有酸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分子中还存在1个氨基,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D正确。
答案:BD
例2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第12题)药物
命体中的必需元素,请根据如下有关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室中制取少量碘可采用如下方法:
KI+CuSO4→A(白色)↓+K2SO4+I2
16.0 g CuSO4与过量KI反应后可得19.1 g的A,写出A的化学式: 。
解析①根据题目所给信息,A可能是CuI或Cu(SO4)2;②CuI的相对分子质量191,而
Cu(SO4)2是256,根据题目所给数据,A应是CuI。
五、根据数学极限思想确定
例5(2014年浙江,节选)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
图1
另取10.80 g 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 g固体1。
请回答如下问题:
(2)X的化学式是 ;
解析①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可知X中含+2价的Fe;
②溶液1中通入甲气体,有白色沉淀1,再通入甲气体(注意:水存在时)又溶解,甲气体是弱酸性气体,可能是CO2或SO2,则X可能是xCaCO3·yFeCO3或xCaSO3·yFeSO3;③结合题中数据(10.80 g 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 g固体1),根据数学极限思想,情况1:若是xCaSO3·yFeSO3,假如10.80 g X全部是CaSO3,则得到固体1是5.04 g,假如10.80 g X全部是FeSO3,则得到固体1是5.72 g,求得固体1的范围是5.04 g~5.72 g,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xCaSO3·yFeSO3;情况2:若是xCaCO3·yFeCO3,同理,求得固体1的范围是6.05 g~6.70 g,符合题意,再依据固体1是6.40 g,通过定量计算确定X是CaCO3·FeCO3或CaFe(CO3)2。
(收稿日期:2015-01-23)
4.《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学反思 篇四
本学期主要进行了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学,针对该模块的教学,进行了如下反思:
⒈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整体把握模块间联系
结合课程标准和省新课程研修专家的视频讲座精神通读化学将要选修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材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教材结构、栏目的设置、课标在教材的具体体现形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化学2》之间的联系,使自己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能够承前启后、有的放失、得心应手地利用好教材、驾驭好课堂。这就需要在备课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我们的教学,跳出教材,驾驭教材,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
⒉准确领悟新课程理念,精确把握内容深广度
在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方面,我的感受是正确领悟新课程的理念,严格按课标要求,不越位,不拔高。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时把教学侧重点从对知识点的深挖、迁移和拓展层面,转移到通过化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比如: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中出现的内容应该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应是考试的热点,在具体教学时就可以进行区别对待,如在教学中只介绍了如结晶牛胰岛素、烯烃的不对称加成、乙苯的用途等比较简单直观、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而对于顺式、反式结构等的内容,未做统一的要求,只鼓励有该方面能力倾向的学生去学习和掌握。
⒊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栏目。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无疑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准备了一个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而且这些“活动与探究”大多都与仪器的使用、操作、实验的设计等结合在一起。因此,结合实际扎实地搞好这些“活动与探究”栏目的教学,是非常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如含苯酚废水的处理,通过多组实验,使学生对于含酚废水处理的原理、操作、现象等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对苯酚性质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进一步增强。
⒋重视教材中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点的挖掘,并注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卤代烃的性质时,通过实验研究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在实验开始之前,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不加别的试剂,你能从实验现象上判断溴乙烷在加热条件下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为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则须引导学生从刚学完的卤代烃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在碱液中有分层现象)以及在预习了卤代烃水解反应方程式(产物皆溶于水,不再分层)的基础上去探究这个问题。这样无疑给学生多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多了一个角度去思考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⒌重视直观教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
5.应用化学基础试卷 篇五
1.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氯离子的是()
A.KClO3溶液B.NaClO溶液C.液态Cl2D.氯水
2.下列物质中,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A.SB.SO2C.H2SD.H2SO4
3.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气体能共存的是()
A.Cl2、CO2、HBrB.H2、N2、CO2C.SO2、H2、H2SD.H2S、CO2、Cl2
4.下列物质中与其他几种漂白原理不同的是()
A.Na2O2B.HClOC.H2O2D.SO2
5.下列含氧酸盐酸性最弱的是()
A.HClO4B.H3BO3C.HNO3D.H3PO4
6.下面是0.10mol/L的酸能用强碱直接滴定分析的是()
A.HCOOH(pKa=3.45)B.H3BO3(pKa=9.22)C.NH4NO3(pKb=4.74)D.H2O2(pKa=12)
7.EDTA与金属离子生成的螯合物时,其螯合比一般为()
A.1:1B.1:2C.1:4D.1:6
8.在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B.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C.PH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
D.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大
9.EDTA滴定金属离子M,准确滴定M的条件是()
A.lgKMY>6B.lgK’MY≥6C.lgcKMY≥6D.lgcMK’MY≥6
10.用含有少量Ca2+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于PH=5.0用Zn2+标准溶液标定EDTA浓度,然后用此EDTA于PH=10.0滴定试样中Ca2+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A.偏高B.偏低C.基本上无影响
11.对于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反应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C.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0
D.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置信区间是表明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下,估计出来的包含可能参数在内的一个区间
B.保证参数在置信区间的概率为置信度
C.置信度愈高,置信区间就会愈宽
D.置信度愈高,置信区间就会愈窄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随温度改变,与溶液浓度无关
B.BaSO4,AgCl难溶于水,水溶液导电不显著,故为弱电解质
C.HCl溶液的浓度为HAc溶液的一倍,则前者的c(H+)也为后者的一倍
D.解离作用是先通电,然后解离,溶液就能到导电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B.在化学上把分子中所有原子间的结合力叫做化学键
—C.氯化氢分子溶于水后,产生H+和Cl,所以氯化氢分子是离子键构成的15.下列物质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MnO4、H2O2B.Cl2、NaOHC.Cr2O7、Fe3+D.I、Fe2+
二、填空题(14*2=分28分)
1.设可逆反应C(s)+ 3H2O(g)⇌CO(g)+ H2(g)(△H=131.32kJ·mol-1,吸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若在反应系统中增加蒸气,则K值____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温度,则K值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向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进行;若降低反应温度,则K值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向________________方向进行。
2.强酸滴定弱碱应选用的指示剂可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锌白铁发生电化腐蚀时,表明形成许多________________,由于锌比铁______________,所以锌作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锌遭到腐蚀而_____得到保护。马口铁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由于铁比锡_________,所以铁为___________极遭到腐蚀。
4.H3PO4的pKa1~pKa3分别为2.12、7.20、12.36。PH=4.6的H3PO4溶液其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5.欲用铁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又不把铁溶解在硫酸铜溶液中,应设计一套_____________装置,该装置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的P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系统误差的减免是采用标准方法与所用方法比较、校正仪器以及做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和空白试验等方法减免的,而偶然误差则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减小的。
8.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修约下列答案。14.37×6.44=92.5428修约为_______________;
4.178×0.0037/60.4=0.000255937修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MHNO3=63.01g/mol。0.020g/L HNO3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析下列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增大、减小、无影响):(1)同离子效应_____________;
(2)配位效应______________;(3)盐效应_____________;(4)酸效应______________。
12.已知K2Cr2O7标准溶液浓度为0.01683mol/L;该溶液对Fe2O3的滴定度为___________g/mL(已知MFe2O3=159.7g/mol)
13.将0.5050gMgO试样溶于25.00mL0.09257mol/LH2SO4溶液中,再用0.1112mol/LNaOH溶液滴定,用去24.30ml。由此计算出MgO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滴定方式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14.某混合碱先用HCL滴定至酚酞变色,耗去V1/ml,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耗去V2/ml。已知V1<V2,其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8*2分=16)
1.Cl2+NaOH→
2.H2O2+KMnO4+H2SO4 →
3.H2S+FeCl3→
4.Na2S2O3+I2→
5.KBr+KBrO3+H2SO4→
6.Na2O2+CO2→
7.Al溶于NaOH溶液中
8.SiO2+HF→
四、问答题(6分)
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移液管为什么要用操作溶液淋洗,容量瓶是否也要用操作溶液淋洗,为什么?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的并冷却的蒸馏水?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什么?
五、计算题
1、标准状态下,有750ml含O3的氧气,当其所含O3完全分解后体积变为780ml。若将此含O3的氧气1L通入KI溶液中,能析出多少克碘单质?(MI2=253.8g/mol))(6分)2KI+O3+H2O→2KOH+I2+O22、将1.0molH2和1.0mol I2 放入10L容器中,使其在793K达到平衡。经分析,平衡体系 中含HI 0.12mol,求反应H2(g)+ I2(g)⇌2HI(g)在793K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6分)
6.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心得 篇六
生物化学,顾名思义,就是生物学科里面的化学知识。基础生化,说明我们要学的东西,就是这些物质的的化学本质、结构、功能等等一些基本概念。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刚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的人来说,确实还是比较难学的。
一本厚厚的书,密密麻麻的字,N多复杂的公式和反应图示。看起来都头疼,却要怎么才能学完,怎样学好呢?记得小X老师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说,他考研之前将这本书读了很多遍,我们达不到老师的高度,毕竟我们不是化学专业的,但至少我们该以此为鉴,好好学习。
再复杂,再混乱的东西,都有其逻辑,就像我们的生化书。看起来比词典还复杂,但很庆幸老师将的时候条理很清晰,将所有的内容归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把每一个章节讲解成一个框架的结构,再将重点添加进去。生化确实很复杂,因为它的内容特别细致,而且连贯性很强,必须理解性记忆,联想型记忆,否则简单的死记硬背必定是徒劳无功。小X老师将内容架成体系,将有助于我们的理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至于课后,小X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些思考题和一份读书报告。至于作业,数量不多,却很典型,督促我们进行课后思考与总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虽偶尔会抱怨作业不太好做,但我们知道,做作业是回顾课堂所学,熟悉课本,梳理改章节内容的好途径。至于读书报告,无非是想让我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生化,生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助于我理解,也让我们明白学习生化的意义,有助于我们端正学习心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生化,去了解生化的用途。也侧面督促我们学习生化,只有达到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才有可能用其来分析实际问题。
关于建议,我只想说一点,生物化学学习起来确实有一点点枯燥,希望老师以后可以多举一些实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或者多一点简洁的动画,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那些生理过程。
7.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篇七
一、反思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只有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活动当做建构的对象, 不断对其进行自我反思,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反思式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通过教材编排、教师设定情境来诱发学生通过回顾的方式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 以使学生意识到思维活动的过程, 更对思维结果进行深入思考, 并能对未来的活动提供指导。
通过反思, 学生可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整合程度,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总结自己学习中所用的方法、策略, 促进知识的迁移,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思考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化学的学科价值, 养成他们正确的科学观。由此可见, 反思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分析
酚的性质和应用是有机化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在这部分学习中, 学生不但要掌握酚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应用, 也要对醇酚性质的对比有较深的认识。此时, 学生已经学习完了烃类、卤代烃和醇类的性质, 已经具备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知识储备, 在学习苯和苯的同系物性质时, 也对“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因此采用反思式教学法不但可以顺利地完成酚类知识的教学, 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概念模型,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以苯酚的酸性教学片段为例来说明采用反思式教学法的过程。
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阶段。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如下实验:取苯酚的浊液2ml于试管中, 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浊液将变得澄清。将得到的澄清液分到两支试管中, 向其中一支滴加稀盐酸, 另一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反思———活跃思维阶段。
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思维重新认识并获得升华的过程, 这里蕴涵着比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反思, 也并不是随便想想就是反思。教师需要设置反思任务, 要求学生有的放矢地思考相关内容。引导反思: (1) 苯酚浊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说明什么? (2) 所得的澄清液中加入稀盐酸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出现相同的现象, 这对你分析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现象有什么启发? (3) 根据你的猜想, 你能完成反应的方程式吗? (4) 乙醇有类似性质吗?酚类和醇类在性质上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 你认为我们一直以来的“官能团决定性质”有哪些不足之处?
教师给出讲解, 实验表明, 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 苯酚消失。混合液再与酸反应, 能重新获得苯酚。这最大的可能是苯酚具有酸性。根据二氧化碳气体同样能制得苯酚的事实我们可以知道,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酸性要弱。酚具有酸性, 而醇类是中性的, 同样都是羟基, 性质上却有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应该是由结构特点引起的。醇类和酚类的差别体现在羟基是否与苯环直接相连。说明当官能团相同, 而官能团所处位置不同, 有机物性质也可能有所不同。
3. 实际应用———解决问题阶段。
实际应用:完成下列问题:
4. 理解原理———认识升华阶段。
理解原理:通过练习, 我们可以发现酚羟基的化学性质上与醇羟基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请回顾苯与甲苯的硝化反应, 结合我们所学, 总结酚羟基与醇羟基性质差异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结果。
案例评析:由以上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 通过学生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 学生不断地思考总结, 逐步形成了酚羟基的酸性概念, 理解了醇酚性质差异的原因, 并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反思式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使用了多种学习方式, 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几点思考
事实上, 反思式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它本质上是在教师带领下, 学生对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层次认识, 对于自己使用的学习方法由自发使用到自觉使用的过程。
1. 关于反思的引发。
反思式教学法的关键是“反思”, 反思的引发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想要学生的反思活动积极、有效, 就要合理设置情境, 科学安排引导问题。设问时要避免出现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的问题, 这类问题会使学生降低思考的欲望, 从而使反思流于形式。
2. 关于反思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是《化学2》中有机部分的深入和拓展。虽然其中大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过甚至已经掌握, 但是并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也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要想让教学卓有成效, 培养学生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 才是反思式教学法的意义所在。
3. 关于反思习惯的培养。
反思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反思式教学法效果如何, 不但要看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反思是否积极有效, 更要看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独立反思的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反思时要注意给学生留有余地, 并布置反思式作业。如果学生的反思效果明显, 还要及时鼓励表扬。只有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不断的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明显提升。
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 反思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 对学生的基础也有要求。实施时会导致学生能力差异拉大, 自学能力本身较差的学生参与度低,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8.化学基础知识集萃 篇八
1.红色:
Fe(SCN)3(红色溶液);
Cu2O、HgO(红色粉未状固体);
Fe2O3(红棕色固体);
红磷(暗红色固体);
液溴(深红棕色液体);
Fe(OH)3O(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气体)
品红溶液(红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2.紫色:
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Fe3+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
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
KMnO4固体(紫黑色);
MnO4—(紫红色溶液)
固态O3(紫黑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
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中(紫色)
3.橙色:溴水(橙色)
K2Cr2O7溶液(橙色)
4.黄色:
AgI(黄色固体);
AgBr(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固体);
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Au(金属光泽黄色固体);
I2的水溶液(黄色);
碘酒(黄褐色);Na的焰色反应(黄色火焰);
TNT(淡黄色针状);
工业浓盐酸(黄色)(含有Fe3+);
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
Fe3+的水溶液(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
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
5.绿色:
Cu2(OH)2CO3(绿色固体);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FeSO4•7H2O(绿矾,淡绿色晶体);
K2MnO4(黑绿色固体);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
CuCl2的浓溶液(蓝绿色);
6.棕色:
FeCl3固体(棕黄色);
CuCl2固体(棕色)
7.蓝色:
Cu(OH)2(蓝色固体)、CuSO4•5H2O(蓝色晶体)、Cu2+在水溶液中(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
Co2O3(蓝色固体);
O2(液态—淡蓝色);
Cu(OH)2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反应后的水溶液(绛蓝色);
Cu(OH)2溶于氨水后(深蓝色溶夜);
O3(气态—淡蓝色;液态—深蓝色;固态—紫黑色)。
8.黑色:
金属氧化物:FeO、Fe2O3、CuO、MNO2等;
金属硫化物:FeS、CuS、PbS、HgS、Ag2S等;
单质:碳粉、多数金属粉未等黑色或灰黑色。
9.白色
呈白色固体、无色晶体的物质有很多
常见金属化合物:
NaCl、Na2O、NaOH、Na2CO3、NaHCO3
CaCl2、CaO、Ca(OH)2、CaCO3、Ca(HCO3)2
MgCl2、MgO、Mg(OH)2、MgCO3、MgSO4
BaCl2、BaCO3、BaSO4、Ba2(PO4)3O
AgCl、AgOH、Ag2CO3、Ag2SO4
Fe(OH)2、CuSO4等。
所有铵盐:三溴笨酚、SO3固体。
铵盐(白色固体或无色晶体);
10.常用试纸和指示剂
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溶液变蓝色
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
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石蕊:pH<5时呈红色;pH介于5~8时呈紫色;pH>8时呈蓝色。
酚酞:pH<8.2时呈无色;pH介于8.2~10时呈粉红色;pH>10时呈红色。
甲基橙:pH<3.1时呈红色;pH介于3.1~4.4时呈橙色;pH>4.4时呈黄色。
甲基红:pH<4.4时呈红色;pH介于4.4~6.2时呈橙色;pH>6.2时呈黄色。
二、各种“水”汇集
1.纯净物
蒸馏水—H2O重水—D2O
超重水—T2O水银—Hg
2.混和物:
双氧水—H2O2的水溶液
氨水—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
氯水—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
王水—浓HNO3:浓HCl=1:3(浓溶液的体积比)
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水
暂时硬水—溶有较多Ca(HCO3)2、Mg(HCO3)2的水,用加热煮沸法可降低其硬度(软化)。
永久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盐酸盐、硫酸盐的水,用药剂或阳离子交换法可软化。
软水—溶有较少量或不溶有Ca2+、Mg2+的水
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卤水—海水中提取出食盐后含有MgCl2、CaCl2、NaCl及少量MgSO4的水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水晶—高纯度二氧化硅晶体
烟水晶—含有色金属氧化物小颗粒的二氧化硅晶体
水泥—主要成份是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3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三、各种“气”汇集
1.常见的无机气体:
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O2、H2、N2、Cl2、CO、CO2、SO2、NO、NO2
爆鸣气—H2与O2氨气—NH3
水煤气—CO与H2光气—Cl2O
笑气—N2O碳酸气—CO2
高炉气(高炉煤气)—CO、CO2、N2
空气—N2、O2、稀有气体、少量CO2、水蒸气以及其它杂质气体
2.常见的有机气体:
小于4个碳原子的烃:CH4、C2H6、C2H4等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通常含有H2S等有毒气体杂质。又名沼气、坑气、瓦斯气。
裂化气—C1~C4的烷烃、烯烃。
裂解气—主要是乙烯、丙烯、丁二烯、H2等。
木煤气、焦炉气—H2、CH4、CO等。
炼厂气—C1~C4的气态烃又名石油气、油田气。
电石气—CH≡CH,通常含有H2S、PH3等。
四、重要物质的俗名
1.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
消石灰、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H)2);
水垢(主要成份是CaCO3和Mg(OH)2);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蛋壳、贝壳、骨骼中的无机盐(主要成份是CaCO3);
波尔多液(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的混合物);石硫合剂(石灰水与硫粉的悬浊液)。
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漂白粉(Ca(ClO)2、CaCl2的混和物)
2.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苛性钾(KOH)
3.苏打、纯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海波(Na2S2O3•5H2O)
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泡花碱、水玻璃、矿物胶(Na2SiO3的水溶液)。
4.芒硝(Na2SO4•10H2O);重晶石(BaSO4);
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
5.胆矾、蓝矾(CuSO4•5H2O);
明矾(KAl(SO4)2•12H2O或K2SO4•Al2(SO4)3O•24H2O);
绿矾(FeSO4•7H2O);
皓矾(ZnSO4•7H2O)。
6.菱镁矿(主要成份是MgCO3);
菱铁矿(主要成份是FeCO3);
磁铁矿(主要成份是Fe3O4);
赤铁矿、铁红(主要成份是Fe2O3);
黄铁矿、硫铁矿(主要成份是FeS2)。
7.磷矿石(主要成份是Ca3(PO4)2);
重过磷酸钙、重钙(主要成份是Ca(H2PO4)2);
过磷酸钙、普钙(主要成份是Ca(H2PO4)2和CaSO4)。
8.光卤石(KCl•MgCl2•6H2O);
9.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10.萤石(CaF2); 电石(CaC2);
冰晶石(Na3AlF6) 水晶(SiO2);
玛瑙、石英(主要成份是SiO2);
硅藻土(无定形SiO2)
宝石、刚玉(Al2O3);
金刚砂(SiC)。
11.草酸HOOC—COOH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
石炭酸C6H5OH 蚁酸HCOOH
蚁醛HCHO福尔马林(40%HCHO的水溶液)
木精CH3OH酒精CH3CH2OH
醋酸、冰醋酸CH3COOH 甘油(CH2OHCHOHCH2OH)
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
TNT(三硝基甲苯)
肥皂(有效成份是C17H35COONa)
火棉——含氮量高的纤维素硝酸酯。
胶棉——含氮量低的纤维素硝酸酯。
粘胶纤维——由植物的秸秆、棉绒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经过NaOH和CS2等处理后,得到的一种纤维状物质。其中长纤维俗称人造丝,短纤维俗称人造棉。
12.尿素CO(NH2)2硫铵(NH4)2SO4碳铵NH4HCO3
13.硫酐SO3硝酐N2O5 碳酐、干冰、碳酸气CO2
14.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的混合物)
五、重要物质的用途
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4.铷、铯—光电效应
5.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6.NaHCO3、Al(OH)3O—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7.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8.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
9.明矾—净水剂
10.重晶石—“钡餐”
11.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
12.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13.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
14.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
15.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
16.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
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
20.苯酚—环境、医疗器械的消毒剂、重要化工原料
2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22.甲醛—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农业上用作农药,用于制缓效肥料;杀菌、防腐,35%~40%的甲醛溶液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等
23.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钙等—防腐剂
24.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
2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
26.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
27.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有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转换上等。
28.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器官
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等。
30.氮化硅陶瓷—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耐磨损;性能稳定不易与酸碱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能抗氧化,能抗冷热冲击。常用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也用来制造柴油机。
【有机化学基础教案】推荐阅读:
中级有机化学教案07-16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讲义11-26
高中化学教案有机计算10-28
2022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5·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08-18
【化学】3.3.2《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教案(苏教版必修2)11-17
大学有机化学绪论08-12
高等有机化学重点总结08-18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要求09-26
江南大学有机化学10-22
全国有机化学专业排名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