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学课程心得体会

2024-06-21

导游学课程心得体会(共8篇)

1.导游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一

创业学心得

信科0803班 宋天宇 学号 130408081

3本学期在创业学选修课上,我初步了解了创业的相关知识,我深知:知识不是力量,能够使用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实践中体会和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成功的创业案例,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创业的机遇,以及创业所需要的资源。在课上,吴运迪老师,分别就以上几个层面展开了分析和举例。课程结束了,我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一、大学生创业有长处与不足:

有利的方面:

就业:一定程度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面窄的问题。

兴趣(精神生活):毕业或者在读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奋斗。

物质生活:在创业过程中,有可能创造社会财富,给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不利的方面:

经验不足:成功的创业需要一支给力的团队,和一个丰富的创业构想和前景,以及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这对刚出大学校门或者是还在大学里读书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相关的创业经验不足,也会导致很多不错的创业构思在实践起来而夭折。

各种来自别人的障碍:会遇到许多自己不得不亲自解决的问题,会遇到亲人和朋友的劝阻。在选择就业还是选择深入学习方面,亲友会干预大学生创业者的想法。得不到身边人的理解,这是创业成功的一大绊脚石。

辛苦的起步:创业初期必须长时间地工作才能使业务起步。一些创业者每周工作6天或者7天。对创业者身体健康损害是很大的。

创业失败:许多小的公司都会遭受失败,失败不仅会损失掉自己的钱,也会消耗别人对你的业务投资。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失败必须生下儿子才有价值。

失败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创业活动会要利用一部分社会资源,如果创业失败,将会浪费一些资源。

二、学生成功创业的团队需要的基本素质

靠雇佣别人赚钱的人是老板,靠受别人雇佣而赚钱的人只能是雇员。与他们不同,创业者既是员工又是雇主。创业为大家提供了当雇主还是当雇员的选择,同学们要慎重思考。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换句话说,成为创业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许多成功的创业者开始的生活都十分贫穷,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一些人有过十分艰苦的童年——实际上,在青少年时期面临挑战能为你奠定将来成为创业者的素质。创业者通常都是喜欢冒险的,他们善于适应环境,发展自己的实力。

根据课上老师所讲,以及我所涉猎的,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里必须要有一个领袖,最初的创业者,他需要具备以下12种素质:

1、适应能力——应付新情况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竞争性——愿意与其他人相互竞争;

3、自信——相信自己能做成计划中的事;

4、纪律——专注并坚持计划原则的能力;

5、动力——有努力工作实现个人目标的渴望;

6、诚实——讲实话并以诚待人;

7、组织——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并使任务和信息条理化;

8、毅力——拒绝放弃,愿意明确目标,并努力实现,哪怕有障碍;

9、说服力——劝说别人明白你的观点并使他们对你的观点感兴趣;

10、冒险——有勇气使自己面临失败(性格决定命运)

11、理解——有倾听并同情他人的能力;

12、视野——能够在努力工作实现目标时,看清最终目标并知道努力方向。

除此之外,优秀的创业者,也要具备用人的能力,能把身边每一个人用在适合他们的地方,发挥团队最佳水准。

三、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

我觉得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无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之上。很多的大学生创业后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废了学业,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尔盖茨。学习就像老鹰飞翔的练习,只有把翅膀练硬了才能飞得更高。用一个比喻:火焰与海水。火焰象征着热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征着广袤无边、深邃而又冷酷。没有火焰般激情的创业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会有被市场经济大海吞没的“牺牲品”。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也不会给任何人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火焰般的热情是否能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然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比尔·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学生创业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经受了种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卷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自己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

2.导游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土质学与土力学,教育,改革,教学质量,土木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土木工程建设在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持续“高温”状态。重庆交通大学作为工科院校, 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方面责无旁贷。

《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不少专业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也是道路、桥梁技术人员掌握从事土木工程的各种路堤桥梁设计、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的基本理论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专业学科[1]。目前全国土建类高校均开设该门课程, 虽教学大纲相同, 但在国家教育部和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培养计划的指导下, 要求各高校根据自己办学定位不同而选用不同教材,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甚至主要教学内容等方面也有所差异。

重庆交通大学办学类型明确定位为教学科研型, 学校坚持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素质高, 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土木工程是其重点专业之一, 并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因此对于基础学科土质学与土力学如何进行教学, 如何培养适应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岩土工程人才, 已成为现在我们所共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学科特点分析

土质学与土力学是一门基础科学, 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又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部分, 它是理论性、实践性、运用性均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土的渗流、变形和强度特性, 并据此进行土体的变形和稳定性计算。具有综合性强、基本概念多和公式多、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及其运用条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才能对整个课程的知识有系统而连贯的认识;最终达到对公路路基沉降、桥墩基础变形的初步计算, 为之后其他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的目的。

1.1 综合性强、基本概念多

土力学在研究分析土体应力—应变—强度关系时, 要涉及到工程地质、材料力学、水力学、工程设计与施工等相关知识内容[2], 因此需要学生牢固基础知识, 以这些知识为根源, 才能综合运用, 分析问题, 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土力学还存在理论繁多、知识体系松散的特点。例如土压力计算时, 根据挡土结构物侧向位移方向和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的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而同一种土压力又有不同理论做支撑, 如朗金土压力理论、库伦土压力理论等等。基本概念大约有150多个, 对学生勤于归纳总结, 认真体会概念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公式多、实践性强

课程把土质学、土力学两门课程内容相互结合, 相互渗透, 教学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渗透理论、应力计算、固结理论、土压力理论等内容, 涉及到大量经典土力学公式如渗流达西公式V=Ki、土体抗剪强度表达式等。贯穿全书来看有200多个公式, 课程知识信息量之庞大可见一斑。

18世纪mohr-coulomb强度理论的提出, 为土力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土力学教学始于1940年代之初, 当时我国土力学奠基人和先驱者黄文熙先生、俞调梅先生等相继从美国、英国学成归国, 执教于中央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为我国土力学蓬勃发展拉开序幕[3]。土质学与土力学强调实用, 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土的工程性质指标与评价方法, 该学科更是是土体工程问题的分析计算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土力学的讲解, 可以结合工程算例进行分析计算,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为培养道路、桥梁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好铺垫。

2 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忽视土工试验、缺乏动手能力

土工实验在土力学学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岩土工程准确预测的困难源于材料的多样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及条件的不可确知性, 因而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缺乏认识。只有通过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 接触工程实际, 才能使学生对土力学建立起更为客观、合理的认识。所以实验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环节, 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笔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现, 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土力学实验、对动手不重视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土力学教学进度, 以及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熟练程度。甚至出现了用人单位抱怨高校毕业大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 对于计算中的参数并不去深刻理解它的涵义, 甚至参数怎么得来都不清楚, 只是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别人参数, 这些问题反映出本科生对试验部分没有充分重视。

2.2 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主动性不高

兴趣是学习之母, 没有学习兴趣是很难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而教师之所以进入这个活动过程, 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为了使他们最终能够摆脱教师的“教”, 走向独立, 自由获取知识的王国。这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

然而, 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发现一些同学对土力学缺乏学习热情, 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首先是由于土力学内容复杂, 牵涉课程范围广, 学起来很吃力, 于是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填鸭式教学, 授课方式方法单一, 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学生本身基础差, 对学习有抵触情绪, 为考试而学习。

2.3 教师教学方法呆板、难结合办学定位

教学过程中, 不难发现大多数院校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学时短, 课程任务重, 教材种类多, 但教案内容大同小异, 教学中很难真正做到有机结合大学办学定位而教学。例如教学研究性大学中, 存在不能很好地结合书本以外的知识进行实例分析, 教学往往枯燥无味。依靠工程经验来为学生讲解工程算例其实是进行“启发式”教学中沟通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 是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积累工程经验需要花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且分析讲解前还要做大量准备工作, 确保知识点的覆盖面、及学生能否听得懂。正是如此, 大多数教师宁愿选择照本宣科, 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所引起的, 既有大扩招带来的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还有教师本身努力不够。教学内容其本质是对客观规律的体现, 教学方法是认识规律的过程, 针对当前大学《土质学与土力学》教学诸多问题,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据笔者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3.1 重视备课环节, 严抓基础教学

一个好的教案是上好每堂课的蓝图, 是备课过程的总结, 是课堂教学的纲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是与教师对该课程重视程度分不开的, 没有认真的备课, 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备课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专研教材, 把理论、概念弄透、搞准确, 把推导过程、演算公式弄熟练, 掌握课程的逻辑关系, 并根据学科发展及时补充新的内容, 不断积累, 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 讲解自如, 得心应手。另一方面,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 把握重点, 视学生实际情况把握难点, 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应如何讲解才更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严密的教学计划是一门课程成功的关键之一, 只有对每个环节和细节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精心准备,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源于点滴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工作中解决工程问题打下扎实基础。因此认真备课为其一, 严抓基础为其二。在讲解过程中把握尺度, 对基础知识等重点内容要温故知新, 巩固提高, 又不能简单重复, 占用大量课时。授课有轻有重, 轻重结合, 告知学生章节重点, 使学生有的放矢,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3.2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参阅了T.William Lambe等国外教材[4], 借鉴了一些教学经验, 例如在每一章节开始前, 给学生讲一些国内外先驱、名人故事, 从他们在土力学学科发展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引入课程内容。不仅可以教育学生饮水思源, 缅怀前人, 追踪学科发展历程, 起到熏陶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作用, 还可以通过这些故事, 自然过渡到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穿插实物、工程实例, 以及施工现场的照片、图片、录像、动画, 通过屏幕, 直观、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5], 以前难以讲清的问题变得直观, 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这个过程不是把没有感情的大屏幕变为教学主角, 而应该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上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讲解土的强度理论——极限平衡理论一节, 笔者为表达第三主应力不变, 第一主应力逐渐增大这一过程, 在课件中动态演示了摩尔圆逐步向右扩大直至与包线相切, 相割, 化静态授课为动态教学, 不仅让学生印像深刻, 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难以用单一语言、文字、图像来讲解的概念能够被清晰、透彻地理解。最终达到多重教学手段完美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3 重视土工试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土工实验在整个土力学课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土工实验的操作技能, 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最基础的物理性指标 (如重度、含水量、土密度等) 测量到力学性质指标 (如抗剪强度、压缩模量、渗透系数等) 的获取[6], 使学生理解更直观, 印象更深刻。

在实验过程中, 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试验误差分析、基本仪器的原理及使用等各方面能力得到系统地培养和训练。帮助同学进一步地认识土、了解土, 为今后毕业后从事桥梁、道路工作时分析问题积累经验。

3.4 结合热点问题, 加强能力培养

土力学所介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工程中都有体现和应用。因为土的变形与稳定在各种工程中都会遇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 作为教师, 其教学模式也应做创新性调整。结合办学定位, 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以致用。

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尚有一定差距, 学生课堂上能理解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在实际中很快加以运用, 运用环节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体现与巩固。因此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注热点问题, 选择适当的实际工程算例为依托, 进行分析讲解。例如近年国家提出了“畅通重庆”这一理念, 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 就需要结合土力学, 首先估计沉降量来确定填筑的土方量;在填筑过程中, 又要保证不能因为加载过快而产生边坡失稳;施工完成后还要预计可能的沉降, 以保证路堤的长期运行。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应用,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综合能力可以大幅提高, 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达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最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涉及到很多方面。其成功与否, 最终要体现在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学生是否对本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和应用自如。“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落实创新性教学, 深化教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的尽心尽责, 上下一心, 团结一致是关键因素。这样我们才能面对21世纪人才需要的挑战, 从容地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高大钊, 袁聚云.土质学与土力学 (第三版)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2]余周武.浅谈“土力学”课程教学的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 2010, 28 (3) , 69-71

[3]高大钊, 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4]T.William Lambe, Robert V.Whitman.Soil Mechanics[M].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york., 1999

[5]白晓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 20 (1) , 84-86

3.导游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课程实践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入境旅游人数逐渐增多。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8月,入境旅游人数达8388.28万人次,累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335.45亿美元[1]。巨大的客源市场,亟需懂专业、精外语、强技能的复合型导游人才为其提供接待服务。高校是培养旅游接待人才的主要阵地,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及国际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在《导游学》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是顺应高校教学改革、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改革传统旅游专业教育方式的一种突破与创新,也是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 《导游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发展3个阶段。不仅入境旅游的人数逐年稳步递增,出境旅游的人数也方兴未艾。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14年全年,出境游增幅将大幅领跑入境游增长,全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16人次,同比增长18.2%。出入境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国际领队提供相应服务。

(二)满足旅游用人单位的需求

出入境旅游市场的繁荣,也相应为旅游行业挑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旅游人才时,不仅仅考核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导游综合素质:是否具备导游学专业技能、了解国外风土人情、熟悉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具备处理旅游突发事件的技巧和经验是他们在对外招聘与考核的主要指标。而我国高校在《导游学》教学中,往往注重基本知识点的梳理与讲解,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训;单一的中文教学,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导致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行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导游学》教学方式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校教学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通过双语教学,将理论与业务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将中文教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业界需求相结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对国外风土人情的了解,强化外语水平与沟通技能,也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导游接待业务的基本环节和接待技巧,增强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增强自信,双向选择供需单位。

三、目前《导游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双语教学的专业教材缺乏

目前《导游学》教学主要采用高等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导游学》作为主要教材,它既是教学类用书,也是学生报考导游证的考试类用书。而实施《导游学》的双语教学,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成功教学的前提。现在推行的双语教学,很多老师主要采用国内版教材,中文教学的同时加入英语教学环节,很难选择一本适宜的教学参考书。

(二)双语学习氛围缺乏

在高校的《导游学》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中文教学,学生也适应了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双语教学方式的引入,对于教师、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语言的自如交谈上,在教学深度的处理上,在师生互动环节的深入,在学生的紧密配合,在教学点的掌握考核都是不小的挑战,因而双语教学的氛围缺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

(三)双语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双语教学的系列挑战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加之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为了确保教学内容达到预期要求,教师普遍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注重理论教学,将知识点细化分解后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参与性不高,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被动接受知识,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导游学》双语教学实践的相关建议

(一)营造学习气氛,创新教学方式

营造良好的學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导游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应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比如在教学中,模拟展示一个真实的导游实践情景,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鼓励开口说英语,分析展示情景中的相关问题,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有张口说英语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尽可能的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素材,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优质的音频素材可供学生模仿,使学生听取正确的语音、音调、语气,利于强化学生的讲解能力;直观感性的素材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景点的主要内容,最终达到“看图说话”、提高导游技能的目的。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上,尽可能与业界实践相结合。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领队,旅行社的经理等不定期来到课堂,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国际领队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基本要求,让学生有整体认知和增强对即将从事工作的认同度和紧迫性,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在课后教学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导游词的创作与练习,在每一节开课前5分钟,随机点名请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增强学生运用外语进行导游讲解的能力。

(三)利用校园景点创新《导游学》实践教学模式

《导游学》的教学必须与景点相关联,提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教学地点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结合了学校自身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建筑风格等特点,建设了树林山地、人工湖泊、雕塑、绿地广场、古树名木,以及各类具有旅游价值的建筑如博物馆、图书馆、科学馆、各种亭廊等景点。这些校园景观资源,为开展《导游学》实践提供了教学场地,为学生从事模拟导游提供的实践机会。

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不同的导游对象,每一组的同学根据学校不同的景点,选择节点形成:小学生旅游线路、高中生旅游线路、大学新生旅游线路、新生家长观光旅游线路、老人健康休闲等旅游线路,通过实地讲解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其他小组的同学扮演游客,在随团旅游的过程中,通过突发事件比如游客走丢了、游客相机丢失、游客脚受伤、游客要求离团独自行动等情景,考验讲解小组的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随后回到课堂,对讲解小组成员的表现、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进行点评,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模拟讲解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改革《导游学》课程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导游学》课程考试是闭卷考试。由于双语教学的《导游学》强调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考试环节中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考试方式上可以进行改革,尝试采用模拟导游的实地校园讲解方式予以进行,其理由如下:

首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采用了校园景点的模拟讲解,对于学生的表现也进行了点评,每一个学生对于模拟讲解的形式、讲解的具体内容、突发事件处理的技巧已经有了主观感知和评价标准,期末考试的这种形式对于他们而言不再陌生,因此参与性更高,更希望在这一次的实践教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其次,引导学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考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告知学生,平时的学习不能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必须将理论内化为技能,通过实践的方式上升为一种职业素养,这才是真正的导游学考核。通过模拟口试的方式,变相检验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语言能力自如运用的程度。

最后,促使学生注重日常语言学习的积累与运用。相对于笔试而言,学生减少了很多死记硬背的枯燥知识点,轻松活跃的考试现场,更有利于他們的发挥。但同时,如果没有熟练的外语,自如的临场反映能力,扎实的导游学基本技能,要顺利通过模拟考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考核形式的变化将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日常语言学习的积累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 http://www.cnta.gov.cn/html/2014-10/2014-10-8-%7B@ hur %7D-20-09611.html.

[2]吴晓创,李晓红.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110-111.

4.导游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四

我们本次实习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常绿和落叶果树修剪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并且掌握花果调控得方法,为今后园艺果树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得实习地点学校农场果园。实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果树的冬季修剪和花鼓调控,冬季修剪是从落叶至第二年前面芽之前休眠期的修剪。适宜的修剪时间是在深冬之后至早春营养生长之前。这时枝干和根系贮存的大量营养的枝条和花芽有效地利用。本次实习果树为桃、李、梨、枇杷、葡萄等。桃树的冬季整形修剪根据桃树生长结果的特点,桃树修剪可分为幼树期、初果期、盛果期和衰老期4个不同时期的修剪。幼树期主要是以整形为主,修剪时期是夏季修剪与冬季修剪相结合,以夏季修剪为主,主要任务是培养主枝和侧枝。初果期是在幼树整形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各级枝条的从属关系,对强壮新梢及时摘心,促生分枝,培养各种类型的结果枝组,提高早期产量。盛果期修剪主要任务是维持健壮树势,调节主、侧枝长势均衡;注意选留和培养更新枝并选留主枝基部分枝,保持树冠内有较多的结果部位;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要适当重剪,尽量延迟结果部位外移的速度;树冠外围的过密枝可适当疏除,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延长结果年限,提高经济效益。衰老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更新复壮长势较弱的骨干枝,促使抽生健壮新梢和结果枝;选留、培养着生位置适宜的徒长枝,用于更新衰老骨干枝;同时注意更新复壮树冠内膛的结果枝组,延缓衰老年限,维持经济产量,待失去经济价值时,及时进行全园更新。

葡萄树冬季整形修剪,为了保证各个主蔓上,能按照一定距离配备好结果母枝组,要将不需要的或不能用的枝蔓从基部彻底剪除掉。短截冬季修剪时,习惯上把成熟1年的新生枝剪短。把枝蔓剪短留到所需要的长度,长度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修剪需要和成熟新梢的质量而定。修剪的长度一般为:短梢,留3-5节;中梢,留5-7节;长梢,留8-10节。一般枝梢成熟好、生长势强的新梢可适当长剪;生长势弱,成熟不好、细的可以短留;枝蔓基部结实力低的品种,宜采用中、长梢修剪;枝蔓稀疏的地方为充分利用空间,可以长留;双枝更新,在一个枝组上通常由一个结果母枝和一个预备枝组成。成果母枝长留,采用长、中梢修剪,下面一个作预备枝剪留2-3个芽,每年反复更替进行,采用此种方法培养更新枝比较可靠,适用于发枝力弱的品种。

梨树的冬季整形修剪,骨干枝的培养需注意其成层形、主从性、开张性、均衡性和牢固性,以保持树体的通风透光、优质高产和健壮长寿。幼树在培养枝组时应遵照 “少疏多留,先截后放,以截促枝,以放促花”的原则。大树枝组的修剪应遵照“轮替结果,养缩结合,以

养促壮,以缩更新”的原则。一般逢二留一破一,逢三留二去一,逢四留二去一破一,逢五留二去二破一。去留原则是疏上留下,疏弱留壮,疏花芽留叶芽。幼树的修剪一般采取对长枝轻剪缓放,对直立壮枝拉平,保留中短枝,尽量利用抽发的枝梢,扩大树冠。除疏剪部分过密枝外,一般不进行疏剪。

枇杷树有两次疏花疏花穗再一次疏幼果。除去花穗顶端的花序,粗壮的结果枝一般留3~4个小穗,中等的留1~2个小穗。顶端的花穗会先开花,将其除去后,就能保证留下的花同时开放,以便于后期管理。在第一次修剪后的2周左右,当花穗的剪口处形成愈伤组织后,进行第二次修剪,要控制结果枝的量,一般保持六七成的成花量,所以修剪时要先将细弱的结果枝除去,再疏。每一小穗的花序留3~5朵花,花朵的朝向和位置尽量错开。

5.证券投资学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篇五

通过这次证券投资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感觉自己收获不少,虽然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己以前也有讲授过类似的课程,比如说教授过专科课程的证券投资实务和投资理财的课程,自已原来自我感受还是比较良好的,觉得还是有些实践经验的。但是通过这次证券投资学网络课程的学习,还是得到了一些深刻的启迪。应该说对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讲课方式方法上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我们对这门课程的讲授,学生应该对证券投资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证券,证券的分类,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融资结构、资源配置、发行方式、发展前景等;了解了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定义及它们的运作方式。并能更清楚更直观的从发展前景及当前数据对它们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从而能够对整个投资市场做出初步的判断。这其中包括对各种证券投资的收益性、流通性、风险性、流通行、价格的波动性和伸缩性的分析、评价和预期以及宏观经济、政治事件、法律规范、军事冲突、传统文化、自然条件、市场波动等各种因素对证券市场价格的的影响。在股票方面,学生们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学会了市盈率、发行价、股票面值、股票市价等的计算,并对股票的价格指数有所了解;在债券方面,学会了对债券的终值、现值、股利贴现估价,市盈率估价等的计算;在基金方面也了解了一些价值分析技巧。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看似只跟投资有关,跟理小财没多大 关系,因为学生拥有的现钱不足以用来投资。其实不然,你若真对投资产生了兴趣并有所“研究”的话,定能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家产”。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若能在这一时期培养出良好的理财观,将为今后自身的发展奠定一定“财政”的基础。对于一些对证券投资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就应该去尝试投资,真正感受投资的魅力。若实在是没本钱,可以让他们进行网络上流行的虚拟投资,从而以实战来丰富和提升自己。从而提高和丰富他们自己的实战经验。

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我们更意识到学习证劵投资学的深刻意义。首先是证劵投资对国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蓬勃发展的证劵市场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主流力量。证劵市场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其次证劵投资对企业一样意义重大,企业将证劵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大大改变了公司资产选择决策和投资决策。再次证劵投资也对个人理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说证劵市场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国博弈的至高点,在大国博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

6.导游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六

每当想起人力资源管理课,想起萨老师,这“想”已然成为“回忆”,心的声音总是依依不舍、铿锵有力,诉说着我的不舍与有幸。

这学期我有幸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明星老师”——萨老师,使我受益颇丰。

也许这话听着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它总是被“徒弟们”提及,但是,这的确是发自我肺腑的,也许用“受益颇丰”这四个字也难以表达我这学期上萨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收获。

在这与众不同的课堂里,我学到的不仅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及以后职业规划、求职面试的技能,更让我体会到的是别具特色的“萨式处世哲学”“萨式幽默”“萨式智慧”“萨式做事七步骤”等等,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励着我积极、乐观的往奋斗。

每节课下,我们都难舍难分,尽管萨老师拖堂,我们尽然没有往日一丝期盼下课之意,而总是怪时间太无情,跳动地太快,因为我们就像一株株小草被滋润过一样。意犹未尽,这种感情依旧在期末上演。乃至在提笔前,我还是不太想承认萨老师的课真的结束了。

从短期获益来讲,每节人力资源管理课都是轻松愉悦的,它完全是我们的心理调试课,亦或是心情放松课。萨老师铿锵有力的讲话,诙谐幽默的谈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特有的自信和幽默,更是我们从中受到的感染和体会她积极的人生观,尽力往捕捉、享受生活的美好。

从长期获益来讲,萨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课使我受益终生。这一点也不夸张。考研、考公务员的技巧,职业规划,个人能力的培养,处理事情的能力,个人“名牌”的设立等等,足够让我受益终生。我敢说,四年大学结束后,我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忘记越来越多的大学学到的概念、定义、理论,但如果真的经过时间磨蚀,有些事情居然让我忘也忘不掉,萨老师和她的课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她和她教给我们的东西是融进我们生命中的东西,这真的是我大学生活中宝贵的财富。

我真的很庆性冬萨老师给我留下了两样特别珍贵物质财富——一样是“萨式”特色——桌签,另一样是精神财富的载体——堂课的笔记。

提起桌签,这确实独特新颖,同时也是萨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学生这么多年了,唯独这节课上,老师要求桌上摆着自己设计的独一无二的写着自己名字的桌签。一方面,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无论到哪里,都要记住我是有身份的人,要做对得起我身份的事。另一方面,这也是老师激励我们,要做最特别的自己。同时,也是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我很欣赏这一创意,所以,我很认真的设计了我的桌签,并每节课都积极摆放在醒目位置。想起它不会再摆放到人力资源课上了,心里有些失落,我会把它好好珍躲。

我珍躲的还有这本笔记。记得考试前,班里一位同学很诧异地问卧冬这课还记笔记?记啥呀?我笑了,当我把笔记本递给她时,她也笑了。后来,在要写感想的时候,她还找我翻翻笔记,确实,这可以说是萨老师的课堂语录,点点滴滴再现着老师课堂的精彩,分分秒秒激励着我奋进。从正式讲课起的第一句话:“要做特别的自己”,到“玩命的工作”“细节是魔鬼”“寻找穿透未来的能力”“快乐是一种能力”“趴在地上做事”“我要感动死你”等这些耐人寻味、企业管理澎湃的语句,再到午后咖啡课堂、走街、六一快乐中的走街汇报等等别具特色的课堂,无不让我感受别样的精彩。

感谢老师在人力资源课上的教导,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大全(最新精编)(12个doc)给了我们很多知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道路中都会得以施展。您总是说很喜欢我们班的同学们,喜欢给我们上课,殊不知我们更喜欢你,更喜欢上你的课。现在还在惦记着、回味着„„

7.导游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七

为此, 我课程组在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施工》课程改革中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设计思路等内容进行了改革, 现将以上改革内容总结如下:

1 课程性质

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施工方向核心课程, 210学时, 13学分, 前导课程有《园林植物》、《园林工程测量》、《园林平面图绘制》、《园林工程预算与招投标》, 后续课程有《园林植物养护》。

2 课程改革前情况

2.1 课程原来的名称:园林工程

2.2 课程原来的内容:按照园林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安排课程项目, 各项目独立进行, 共130学时, 8学分。

2.3 课程原来的教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单项技能训练法、视听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学做结合。

2.4 原来的教学效果:园林工程在基地集中授课, 理论讲授后即安排实际操作任务, 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较高。

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为单项技能训练, 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完整的生产任务,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由于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后学生操作, 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教师主体地位不同程度的遏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由于单项技能的训练多为学生个人完成, 所以对学生的交流、协调能力培养不利。

由于教学过程没有融入企业的要素, 学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得不到锻炼, 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

3 课改简要思路

根据园林行业园林工程施工员的岗位确定本课程;依据施工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的项目为新街坊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根据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工作流程进行课程的实施;项目结果或工作任务成果作为课程的结果。

项目的实施过程融入企业的要素, 引进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 严格按照生产要求完成课程项目;教师、学生转换企业相应的角色, 教师以项目经理的身份布置任务, 学生以施工员的身份完成任务;项目有成本的预算、控制、决算;在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面向的是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的施工员岗位, 施工员是基层的技术组织管理人员。主要工作内容是在项目经理领导下, 深入施工现场, 指导、参与工程施工, 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 及时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量签证, 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 做好竣工图绘制和竣工档案编制工作。本课程涵盖了高级绿化工、施工员的工作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在第一次就业时, 大部分可从事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的施工员工作, 在经过2-3年的努力, 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 有部分学生可晋升至项目经理或更高的工作职位。

4 课程目标

4.1 能力目标

4.1.1 能根据《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建筑制图标准》

GB/T 50104-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识读施工图纸。

4.1.2 能根据《2008清单计价规范》编制施工成本预算。

4.1.3 能根据辽宁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现场用表规范, 结合园林工程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编制工程施工开工报告和施工组织设计。

4.1.4 能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09及

行业技术标准规范, 指导组织和实际参与园林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园路工程、水景工程、建筑小品工程、栽植工程) 。

4.1.5 能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09, 评价工程建设质量。

4.1.6 能根据企业通用标准, 结合施工资料编制竣工档案。

4.1.7 能根据竣工后的施工现场情况绘制竣工图。

4.2 知识目标

4.2.1 掌握园林工程施工图识图方法。

4.2.2 熟悉开工报告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4.2.3 掌握园林工程分部分项工程 (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园路工程、水景工程、建筑小品工程、栽植工程) 的施工方法。

4.2.4 掌握竣工档案的编制方法。

4.3 素质目标

4.3.1 通过在艰苦条件下的长时间工作, 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的工作作风。

4.3.2 通过与组员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与人沟通、协作、组织能力。

4.3.3 通过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4.3.4 通过分组工作、组间评价, 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5 项目设计

全课程采用双线并行模式, 在课上设计了一个贯穿项目, 是将真实的园林工程项目 (新街坊园林景观绿化工程) , 由教师带领学生在课上进行“缩尺”建造。另外, 在课下也设计了并行项目 (太阳岛小区绿地建设工程) 有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实行双线并行。

真实的园林工程项目“新街坊园林景观绿化工程”, 工程面积8300平方米, 工程造价137.5万元, 工期为35天, 在园林工程实训场进行“缩尺”建造。该项目包含有8个典型的工作任务, 每个工作任务由学生小组制定施工方案, 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学生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履行施工员的岗位职责, 遵守工作纪律, 实现安全、文明施工。教师要以项目经理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和技术指导, 负责其业绩考核。

课上的项目和典型的工作任务由教师指导完成, 课后拓展或迁移由学生独立完成, 实现双线并行。

项目实施时所需行业标准和规范有:

(1) 《2008清单计价规范》; (2) 《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 (3)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4)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5)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09; (6) 辽宁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现场用表规范; (7) 园林工程施工员岗位职责。

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能大大提高专业技能, 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教师来说教中学, 学中做, 边教边学, 边学边做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而且能真正体会到教学之乐。让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边教边学, 边学边做, 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来构建的, 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相应地也在发生着变化,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适应高职教育特点, 本文通过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探讨,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梁尹任.园林建设工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385-686.[1]梁尹任.园林建设工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385-686.

[2]陈祺, 杨斌.景观铺地与园桥工程图解与施工[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8-62.[2]陈祺, 杨斌.景观铺地与园桥工程图解与施工[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8-62.

8.“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八

[关键词]导游业务 教学 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叶小青(1978-),女,浙江遂昌人,丽水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浙江丽水323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3—0135—01

“导游业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综合技能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导游业务”课程教与学的成功几乎关乎学生是否掌握导游工作人员的技巧,是否能够成功就业。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导游工作遇到的问题

1 学生阅历浅经验不足与实际带团的复杂程度脱节。“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熟练讲解导游辞;掌握导游过程中特殊问题的处理策略和应变技巧;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看似简单,却是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的四方面内容,在课堂上即使老师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授课,学生其实都不能真正掌握在实际中发生的事。

2 崇高的职业理想遭遇实际导游行业就业环境差、风险大的巨大落差。在学校的理论教育中,老师给学生描绘的是导游工作的重要和美好,对学生来说充满诱惑和憧憬,认为导游人员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酬劳。但工作后却发现导游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职业环境越来越差、压力和风险日益增大。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表明,全职导游中80%以上的人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基本工资,主要收入来源为拿“回扣”,80%以上的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导游人员薪酬机制感到不满意或难以接受,只有1%的导游对自己目前的薪酬待遇感到满意。在导游中流传着一段顺口溜:“起得比周扒皮早,睡得比鸡晚,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装得比孙子好,挣得比民工少,看着比谁都好,5年后下岗谁都跑不了。”这段顺口溜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导游的职业现状。

3 所学导游知识与优秀导游的标准差距大。导游工作的魅力在于能用美妙语言激发游客的游玩热情,优质的服务让游客宾至如归。在游览过程中酒店、景点、交通是硬件设施,而导游服务是软件设施,不夸张地说游客旅游的愉悦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同样的景点跟着一位优秀导游和不优秀导游游玩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理想的优秀导游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应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应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现在大部分的导游只能流于行程,按旅行社的安排走一遍,过一次场。

4 新导游在短时间内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由于新导游的知识、能力等问题使得导游找不到游客对导游那份“游客之师”的感觉,在工作中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不能感受到工作的荣誉感,而导游的辛苦及一些游客的无理取闹和刁难挫伤了新导游的职业积极性,从而产生了导游工作倦怠感。导游工作强调的是人性化服务,而工作倦怠却恰是去人性化服务即个体对工作对象十分冷漠,对发生在工作对象、同事和家人身上的事漠不关心,这种情况对于个体和行业来说危害都是极其巨大的。

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知识体系不完善。由于导游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要求导游要知识渊博,成为一名“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杂家”。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过程。因此,在教材的编排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导游服务必备常识。但目前的常识内容侧重于交通、入出境等知识,而忽视了导游日常礼仪、旅游相关法规、旅游营销等与导游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不够完善和全面的。

2 教学上对实训内容不重视。“导游业务”课程是一门职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旅游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基本技能和导游服务应变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旅游院校使用的《导游业务》教材仍然忽视了实训教学。有的教材虽然做了改进,如在课后练习中增加了“模拟操作”的内容,但实训偏重讲解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导游员其他基本技能,加上实训室和师资的局限,仍然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

3 授课教师对导游行业不了解、不熟悉,不能从职业角度给学生以实际的言传身教。导游是一个需要用实践来完善和积累经验的职业,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带团相比是静态而非动态的,如果授课老师不熟悉导游带团环节,不了解导游行业状况,那对于导游专业学生来说都只是纸上谈兵,对学生选择和从事导游这个职业没有太多的发言权。目前高校教师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就不能从职业角度给学生以实际的言传身教,成为凌空于实际导游带团的导游课程。

三、改革“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以加强毕业生在导游行业竞争力的建议

1 优化“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优化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产业界雇主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要求为基本原则,将“导游业务”课程培养的目标定位为能够适应在导游接待一线工作,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背景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对导游从业人员进行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围绕导游人员应当具有的综合性实践能力来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导游业务”教学授课中,要注意增加导游礼仪、见面礼节等,利于塑造导游人员良好形象;增加《导游服务质量》《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树立高度的法纪观念,严格遵守导游的纪律,确保导游工作顺利、有效地完成;增加旅游产品营销知识,充实学生所掌握的导游服务综合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是要和地方旅游紧密结合,将最新的地方旅游景点材料、地方特色商品等内容引进到课堂,突出地方性。

2 丰富“导游业务”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增加与提高导游综合素质密切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和地方旅游发展紧密结合,突出地方性和实用性。在导游培养上要立足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首先要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胜任当地旅游的接待工作。在教学中就可以融人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实情教学,如在讲到“地陪导游服务规范”的首次沿途导游时,可以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设计若干行车路线,如从火车站到所在学校等,让学生创作导游词并用多媒体播放沿途景物,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在讲授到景点讲解环节,又可加入当地实际景点给学生示范讲解。

3 重视“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此课程的授课方法上要有所改变和突破,在原有的教师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采取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场景教学、角色扮演、课程实训等,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开口,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

4 循序渐进,系统和全面增加“导游业务”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在导游业务课程授课之初就以培养能实际带团的学生为目标,增加实训的内容,如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让学生实训导游员正确的站姿、走姿、手势、举旗方法、清点人数方法等,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再训练导游讲解技能,如致欢迎词、景点导游讲解等,最后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完整的导游服务程序的训练。

5 学校要与当地旅游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开发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应借鉴国外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打破行业界限,走学校、旅游行政部门、企业三者为主体共同开发人力资源的道路,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多方联动.发挥整体功能,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旅行社可与职业旅游学院(校)联手,根据企业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和地域的旅游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导游的综合素质,也可由学生自行与企业联系,争取到企业为学生举办的培训,跟团等活动,提早进人工作实习阶段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秦明,导游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旅游学刊,2004(S1)

上一篇:乡镇2013年综治工作总结下一篇:寄生虫检验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