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心总结(通用8篇)
1.职教中心总结 篇一
职教中心学习总结例文
一、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
在学习期间,我有幸听了几节汽修专业实训专业课。他们的老师确实很专业,也有的教师是在汽修厂作过的,有着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课堂上的内容也就相应的丰富多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很认真地、积极地思考,并能主动提出问题。并且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操作,每部都能做到位,操作规范、标准。工具使用正确。就算是在课后,学生也会到老师办公室或是问问题,或是给老师背书,总是很积极,这一点在我们学校学生来说就很欠缺。在教学上,老师也都认为表演课也只适用与公开课,而且学生们在闹哄哄的一堂课后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他们的实训课采用小班化教学,一部分学生到钳工室做钳工,另一部分学生到汽修实训室进行汽修专业实训操作,由两位教师带领,一位教师是汽修专业课教师,另一位是实训室指导教师。因为他们实训设备较多,学生可操作的设备足够,可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练习,学生在实训课有事可做,教学秩序较好。每次听好课后,我都会与上课教师交流一下教学心得,以此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吸取别人的优点,使自己将来能在汽修教学业务方面有所提高。
二、实训与技能
XXXX职教中心的汽修专业实训室就是三个实训车间,设备比较全、先进,模拟设备较多,大部分设备只能增加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可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是放在第四学期集中到课堂实训期间。这样易造成本学期学生不能及时吸收、消化当时所学习的知识。至于技能大赛方面,他们是与省赛和国赛统一的,由于XXXX其他几所学校汽修技能实力很强,XXXX职教中心实力较弱,仅在今年参加XXXX市汽修选拔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他们准备在全国汽修客户服务大奖赛上拿奖。
而技能等级考方面,他们也是考取汽修维修中级工证,但是考试很严格,完全靠学生自己的能力,这一点非常好。因为汽修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必须具备真正的从业能力才可以,否则有了技能证书也只是废纸一张。希望我们学校也可以考虑这样做,而不是让老师帮助学生们通过来拿到这张证书,这样的证书才有一定的含金量。
三、德育工作
XXXX职教中心的学生也实行值周班制,但他们的值周班学生似乎更有礼貌和自觉性,无论你走到哪里,看见的都是他们在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站好自己的.岗位,没有偷懒,没有闲聊的同学,一切都是那样自觉有序。课间时没有学生在走廊里大吵大闹,没有学生跑到小店里买东西吃,教室里无论哪节课去听课都不会看到垃圾满地,连垃圾桶里都没有垃圾。见此情景,不禁想到我们学校的学生,真是感叹差别之大。鉴于此,我们学校要在源头上杜绝垃圾满地现象,是否可以考虑从根源上入手,就是能否控制小店的开店时间,也就是只在中午和傍晚两个时间段营业?
四、教学质量检测
XXXX职教中心只有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另外也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是通过选修课和课外活动完成的,期中一项就是每学期可以通过阅读学校规定的必读书目后,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阅读心得得到的,这样不仅得到了学分,还让学生们增加了课外阅读量,也锻炼了写作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XXXX职教中心的学习体会,还有些不足方面。望学校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2.职教中心总结 篇二
一、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298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7人, 中级职称者115人, “双师型”教师98人。学校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师资培训, 聘请专家来校讲课, 开展岗位技能大练兵, 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选拔骨干教师到德国参加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 大力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目前, 学校有全国中职学校教师技能比赛获奖者2人, 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课教师31人, 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课教师59人, 石家庄市专业学科带头人12人, 石家庄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5人, 石家庄市技能鉴定员6人, 石家庄市语委委员3人。计算机、财会、汽修等专业教师代表队均曾获河北省职业学校教师技能比赛团体二等奖。
二、优越的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电子电工、化工、数控、钳工、电气焊、汽车维修等66个实验室和实习实训车间, 拥有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字电路、模拟电路、PLC、单片机、电弧焊、埋弧焊、氩弧焊、化工单元仿真等先进的实训设备, 配备有语音室、多媒体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820台电脑、接入宽带国际互联网的校园网等教学设备设施。图书馆藏书10.8万册, 有专用的音像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另有4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学校是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授权的“CA X A教育培训中心”, 全国制图员远程教育培训点, 河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河北省中小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 石家庄市电工电子专业师资培训基地, 鹿泉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鹿泉市职业安全培训基地。先进、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 为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技能的教改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 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适合职教特点的教学改革, 大力实施“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 突出实践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近年来, 各专业中级工率均在94%以上。电子电工、计算机、机加工、宾馆服务等专业学生在国家、省、市学生技能大赛上多次获奖, 计算机专业代表队曾获河北省技能大赛团体第一。2007年6月, 电子电工专业代表队获全国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2008年6月, 机电一体化专业代表队获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工种学生组团体三等奖。2008年10月, 组队参加全国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 以总分第一夺得中职组团体一等奖, 3名参赛学生分别以总分第一、第二、第三获中职组个人全能一等奖, 并以总分第一、第二、第五获专业知识个人单项一、二、三等奖, 并直接取得高级工证书。另外, 由本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的《学生就业素质训练》《实验实训规范》《化工单元操作培训》《仿真实训》《电工技能实训》《电子实验指导书》《电工仪表实践教程》《12580移动秘书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等校本教材, 能够满足企业岗位操作的需要, 更适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鲜明的德育特色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还要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此, 学校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编写了《与成功有约》校本教材, 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展“反复诵读”德育实施方案, 每月组织学生读一篇文章, 培养学生一种美德。学生们每天早中晚诵读三次, 并填写《成功记录表》。学校还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升旗讲话、军训、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不断强化学生的各种道德, 使学生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 在二、三年级中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文化的诵读活动, 并实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和美德榜评比等德育评价机制,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一是“订单式”委培。目前, 学校与河北正元化工集团、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鹿泉市东方鼎鑫水泥有限公司、石家庄市中小企业局职工培训中心、河北省冀劳就业服务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签订有“委培协议”, 每年“订单委培”比例达到70%以上。二是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企业生产和业务旺季, 学生到企业工作, 企业生产和业务淡季, 学生回学校学习, 如旅游与宾馆服务专业就是以这种方式为主;学生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机加工、电工、化工专业多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企业勤工俭学, 主要适合家庭经济贫困和双修日不回家的学生。三是企业为学校培养和输送专业教师。企业积极帮助学校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型”能力, 主动接收学校的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企业直接派技术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师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指导实践教学。四是学校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五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六是校企共同组织教学, 包括校企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共同开展实训教学, 共同开展企业文化教育。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 企业有了高素质的员工, 学校解决了专业师资、学生实习实训、学生就业等问题, 实现了校企双赢。
六、广阔的就业前景
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 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由教育部职成教司举办的“全国文明风采”竞赛, 让学生们及早作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学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就业形势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报告会, 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国家就业政策, 引导学生们认清就业形势, 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学校切实对学生就业负责, 学生入学即与学校或委培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保证每名学生都有就业去向。学校立足鹿泉、面向全国, 大力拓宽就业市场, 千方百计为毕业生联系、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为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对招工单位的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 都要详细进行考察, 经过登记、筛选后, 利用黑板报、电话通知、短信、网上发布等多种形式, 及时发布给毕业生和家长, 供他们进行“双向选择”。目前, 鹿泉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有鹿泉职教中心的毕业生, 有的单位达到了职工总数的80%以上。在满足当地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 学校积极拓展外地就业市场, 就业岗位遍布石家庄、北京、天津、保定、廊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130多家用人单位, 学校毕业生实现了充分就业。2008年, 就业推荐率100%, 就业率98.26%, 就业稳定率96%。
七、灵活的短期培训
在鹿泉市财政局、市安监局、市就业局、各乡镇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学校在办好学历教育班的同时, 利用师资、设备、技术优势, 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前职后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 全方位为县域经济服务。学校按照校内办班与校外办班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授课和个别技术辅导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安排课时, 坚持分期授课, 分阶段完成学业, 极大地方便了学员学习。近年来, 学校先后举办了养殖、种植、电工、电气焊、水泥工艺、医药化工、宾馆服务、商业营业员、果树管理等专业的短期培训班, 年均培训农民、在职干部职工、企业新员工、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4300人次, 满足了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
八、良好的社会影响
2004年, 教育部职成教司领导视察学校时, 欣然题词:“职教中心发祥之源, 县市职教发展之范。”学校的办学实践得到了社会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温暖工程先进集体”“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河北省先进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文明单位”“石家庄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报道。
3.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建设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专业建设已成为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所职校和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好坏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江苏高淳职业教育中心校专业建设的实践,对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建设进行探讨。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进行市场调研,从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等方面广泛听取意见,对开办专业的可行性等进行充分论证。而市场是变化的,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需求的人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甚至同类企业也有不同的要求。
经过调研,学校在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征求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高淳县经济特色及“大工业”、“大旅游”的规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大专业结构调整:
第一,面向市场,加强专业建设。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把前景广阔的专业作为建设重点。如高淳县是建筑之乡,但施工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为此,学校与县建工局联合办学,原计划招生45人,而实际招生超过90人。
第二,创造条件,改造传统专业。如结合高淳县机电加工业发达的特点,从2006年开始,逐渐拓宽机电一体化的办学思路,形成机械加工、维修、数控加工、汽修等专业群和专业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江苏省示范专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学校以课程建设为点,专业建设为线,教学改革为面,全方位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
(1)更新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能力。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2)依据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
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及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协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构成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共同形成的课程体系。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开拓发展学生的智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能力。
(3)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
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加大校本教材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项目课程。目前已编写、出版了10多本项目教材,例如《计算机辅助制图》《金属工艺学》《工厂供用电技术》《变配电值班电工》《高淳土菜》等。
(4)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因材施教,采用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专题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提倡理实一体教学法、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方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推行个性化实训模式,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实行实训教学个性化,做好分层教学,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工种、实习内容、指导教师的自助餐型实训,并注重教学实习中的创新,鼓励学生创意、创新、创造。
培养“双师型”教师确保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和关键,师资队伍水平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县级职教中心校远离城市,受城市的辐射较小,制约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近年来,学校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1.以“四个一”工程为基础,强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
“四个一”是指,每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家(或以上)与自己业务背景有较强关联的企业;与一名以上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对;每年带领一批专业学生在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一个月;每年主持或参与一项教科研项目(课题)、创新作品的设计与开发等。
2.开展“名师工程”,提高师资素质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创建了适应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开展“名师工程”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知名教师,为教师成长搭建发展平台。首先在校内开展了“名师工程”活动,评选出校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然后逐级申报县、市、省级教学名师。对名师每学年经考核后享受特殊津贴,激励名师在教育教学上起示范作用。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形成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
3.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启动“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传帮带”,实行个人成长“五年发展规划”管理。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并制度化。对青年教师专门制定考核办法,形成激励机制,促进尽快成长。
重视产学研合作 形成专业特色
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学校生存的基点,也是我们加强专业建设根本目的所在。学校以“与企业接轨,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办学宗旨,建立了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逐步形成了专业的培养特色。
1.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和用人单位与学校的有机结合,将产学研合作工作落实到实处。学校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学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06—2010年产学研结合工作计划》,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人才需求网络,企业调研制度,产教技术开发与培训,实训与生产紧密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证制”的实施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2.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企产学研合作
学校重视校企产学研合作,通过实训基地的建立,构筑起学校与社会相互交流的桥梁,并形成双向互惠的局面。
(1)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多年来,学校与6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实习场所、提供必要的教学素材,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校提供兼职。学校为企业开设特色班级或特色课程,输送一定数量、掌握相关技术或管理知识的毕业生,为企业的在岗职工的培训提供优质服务,选派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每年通过企业赞助,举办以企业冠名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校师生技能的提升。
(2)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
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每年暑假期间到企业顶岗培训一个月。通过专业实践,使教师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目前生产、技术、工艺的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和新技术、新工艺;教师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为开发校本教材提供素材,增强校本教材的地方性和实用性。
(3)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应用研究。
学校一向重视产学研合作,将教科研作为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在积极寻求对社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取得成效。学校与南京彩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51单片机小系统实验板”和“旋风铣刀”。该项目已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4)举办企业职工培训。
学校要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把实验实习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实习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近3年来,经学校培训的企业职工达10000多人次。
注重学生就业体现专业建设的市场价值
4.繁昌职教中心个人总结 篇四
本学期我承担四个班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任务、担任10秋数控 班的班主任以及教务员的工作。
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如何把数学文化与校本课程达到有机的融合,从而显现出我校的校本特色。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围绕“人文见长”这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资源的重组,尽量使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所以孩子们还是比较喜欢上数学课的。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拥有自来水。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同组的老师请教,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严谨。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在教研工作上,抓好常规工作,积极创新
在校领导指引、支持下,学科常规性竞赛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教研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期初进行合理计划,实施过程抓落实,及时反思小结,期末总结。这学期开展了繁昌职教中心首届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并且取得圆满的成功。按照计划,落实教研工作,及时与教师探讨、交流。教师教
学竞赛学能积极的配合上课教师作好赛前准备工作。学生学科竞赛也能尽自己的力量,进行辅导。我们的学校无论是环境、还是领导、教师都给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团结的好感,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工作虽然有时任务较重,但心理上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所以工作上比较主动,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为学校的建设献出微弱的力量。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同志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三、在班级管理方面,一丝不苟。
我坚持班主任五到场制度。还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努力抓好班风、学风的建设。一个班级的建设,班委会的尤其重要,经我的努力10秋班委会已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在班级管理上发挥了积极高效的作用。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计算机专业模块掌握不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5.职教中心学校工作总结 篇五
一、以创建省级重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平台,打造高水平职业学校为目标,求真务实,开创了我县职业教育新局面。
今年,我校的创建省重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育局主要领导经常到学校调研、指导省重达标工作,帮助协调解决达标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快了我校创建省重的步伐。学校领导班子更是超前谋划,认真决策,层层落实,事事带头,时时把关,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为省重达标铺平道路。广大教师也深受鼓舞,满怀热情,积极投身到省重达标第一线,不怕吃苦,不怕受累,顽强拼搏,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实训场地得到充实,教学设施齐备,生活条件优良,为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校于2011年10月23日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达标验收,这是对我校创建高水平职业学校活动的最大肯定,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为我县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大进步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事业为重”的治校理念,提高整体教师思想业务水平,激发办学活力。
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在10年校级领导班子改组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份,结合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又对学校中层领导进行了公开竞聘,在全县教育系统内选拔产生了7名中层骨干,为职教中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着手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和聘任制度改革。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成立后,着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县内率先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和全员聘任制改革。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促进了教师的流动,激活了教师的干劲。同时结合上级精神,实施“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重要岗位倾斜,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构建“学习型”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师德工程”,打造一流团队。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学历达标,双师为主”为发展目标,积极构建“学习型”学校。我校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我校还加大了专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制定了全员培训计划,开展定期专业培训,培训教师达150多人次。同时还注重对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训和培养,拥有“双师型”教师20人。使学校形成了学习氛围浓厚,人人争学习,人人比贡献的新风尚。我校今年从相关行业、企业聘请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专业实训指导,形成兼职教师储备库,为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学校还结合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师德工程”建设。我校多次召开动员会、学习会,利用主题会、报告会、广播、网络媒体、宣传栏等形式号召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同时,还鼓励教师写出心得、体会。还专门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鸿志教授到我校开展专门讲座,进行辅导,实现了师德教育经常化、系列化,增强了教师的思想作风建设。
三、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出口带动入口”增强招生后劲。
面对职教学校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学校及时调整办学理念,迅速树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断加强与学校、企业、部门、市场的联系,通过“五个对接”,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1、招生就业工作初见成效。学校坚持把招生工作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树立“以出口带动入口,以就业推动招生”的招生新理念,抓好就业,我校积极与县域内骨干企业积极沟通,并且和北京、天津、上海、石家庄等大城市的企业进行广泛联系,积极推荐我校优秀毕业生前去就业和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促进了招生工作。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大力动员和发动教职员工投身招生工作,定目标,定奖惩措施,广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并投入10多万元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高邑职教的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系列优惠政策,组织全体职教员工由中层带队入户招生。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今年我校的招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共完成各类招生1346人,创历史新高,圆满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规定的招生任务。
2、创新办学机制,提升办学活力。09年以来,学校主动与先进的兄弟职业学校,相关高校联系走联合办学之路,开辟学校发展新空间。今年,我校采用“1+2”的办学模式,与石家庄市职教中心联合开办了幼儿艺术专业,与天津翔宇科技贸易学校联合开办了电子电工专业,与江西弋阳工业经济学校联合开办了列车服务和列车机修专业,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针对我县建陶、纺织两大产业人才缺乏的现状,今年8月,我校与县陶瓷行业的领军企业—力马陶瓷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我校选派优秀教师授课,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他企业也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目前,学校正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以及河北科技大学联系,谋划开办建陶专业和纺织专业,进一步与县域经济对接、与市场对接,提高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
四、瞄准市场,发挥优势,专心打造骨干专业。
专业设置上,学校坚持“贴近市场办专业,面向市场与人才”的原则,积极发展壮大骨干专业,改造传统优势专业,开拓新兴特色专业,淘汰落后专业,顺利实现了专业的更新换代,学生的就业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焊接专业是近几年我校发展起来的骨干专业,虽然创办时间短,但市场需求量大,就业率高,企业认可,发展势头迅猛。学校从师资、场地、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精心培育出自己的品牌。今年,学校为焊接专业聘请2名企业熟练技师为专业教师,同时扩建了实训车间,增加实训室三个,可同时满足150人的实训操作。
对于其他传统优势专业,我校进行积极改造,一方面,积极培训教师,使每位教师的理论体系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另一方面,加强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根据市场和就业形势的需要,我校今年新添了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幼儿艺术、列车检修、列车服务等专业。目前,各专业发展形势良好。
五、精心哺育,加强管理,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始终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以省重达标为契机,着力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紧紧抓住省重达标的有利时机,以评促建,紧扣职业教育的特点,布置了文化长廊,主体建筑物上张贴职教特色的宣传标语,每一间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名人字画,力争使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每一寸土都能育人,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真正起到冶情励志的作用。
2、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今年,学校在认真总结本校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凝练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生存,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以事业为重”的治校思想,制定了《职教中心宣言》,全体教职工每天早晨自觉坚持到校颂读,形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净化了教师的心灵,全体师生也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职教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职教发展规律制定了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促进了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的潜能。
4、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师生的风采,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
6.职教中心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篇六
(2013年4月)
按照天祝藏族自治县爱卫办《关于开展第25各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天爱卫办„2013‟2号)文件精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第2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我校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围绕爱国卫生月活动的主题“美丽中国,健康生活——摈弃乱扔、乱吐、乱画陋习”。积极动员广大师生,集中开展校园周边、校园、食堂、宿舍、厕所等处的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努力营造清洁环境、创建美丽校园,不断提高校园环境卫生质量。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卫生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校容校貌和环境问题,而且事关学校整体形象也反应了一所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鉴于此认识,我校十分重视卫生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李万虎和党支部书记严有成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和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卫生工作,各班设有卫生委员和卫生监督员,形成畅道无阻的卫生工作网络。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分设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使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我校制订了《天祝县职教中心文明班级评比制度》《卫生工作检查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医务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使学校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生理卫生、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制约。
二、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广泛宣传爱国卫生月
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于四月初在全校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以“全员参与”为主,利用学校教职工大会、学生集会、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爱国卫生月”主题宣传。全面多次动员,号召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治理环境,重点清理校园卫生死角、操场和师生食堂,并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营造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提高对爱国卫生月活动的认识。结合团县委开展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学校积极动员青年志愿者队伍上街清扫卫生并进行了宣传动员和环保行动。积极的宣传是学校师生参与爱国卫生月活动的前提保障,通过宣传发动,整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全体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全校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三、全面深入开展爱卫工作
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我校在整个爱国卫生月中,开展了以下具体活动:
(一)开展卫生知识宣传。第六周周二教职工大会,校长向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动员。第七周周一利用升旗进行了国旗下的爱卫动员讲话,还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广播站站长发表了卫生主题活动广播讲话,使全体师生爱卫思想意识得到了提升。学校还聘请有关人士举行了卫生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在校门口及校园内、楼道内醒目处分别悬挂“清洁校园,人人参与”、“摈弃乱扔、乱吐、乱画陋习”、“禁止吸烟”等标语。第九周校团委和学校政教处指导学生会开展了各班爱国卫生月专题黑板报评比活动,并在学校报刊亭刊出肠道传染病预防、禽流感预防、流脑预防、结核病预防等知识。
(二)学校学生会,团委会自发成立了“义务保洁员”小组。每日“义务保洁员”或捡纸屑,或及时清洁走廊、通道,路上、草坪上、公共场所的纸条、纸团、包装袋、小瓶子等。这样为24小时保持校园洁净提供了实际有效地保证。由于这些“义务保洁员”来自学生,因此在学生中也能够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使那些不讲卫生的同学有所收敛,有利于人人讲文明,人人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校园环境整治。4月初连续两周(第6、7周),学校总务处组织各班进行了分阶段校园环境整治活动。第六周着重进行了操场清理和死角清除。使整个校园顿显清洁,通过绿色陪衬和红花点缀,校园呈现出一片生机昂然。第七周着重进行了教室、办公室和教学楼的卫生间的卫生清理,清除了一些死角,基本能
杜绝蚊蝇滋生,且校医务室还定期给各班配备84消毒液进行消毒清扫。教室、办公室经过师生清扫,显得窗明几净。师生员工在共同参与环境整治过程中增强了保洁意识和争创卫生校园的积极性。
(四)关注师生安全。师生安全是学校第一要务,结合三月份的全校安全大检查,四月份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对食堂、校园卫生工作进行了整治,严防病从口入。要求食堂按照县卫生局要求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同时总务部门还对学校所有用水池进行了清洗、消毒,确保师生用水清洁。
(五)组织后勤管理人员对所有厕所、卫生间进行了集中清理,清除污渍并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学校后勤相关人员每周2次对学校食堂、学生宿舍、卫生间、公共厕所等进行全面性卫生喷射消毒。
(六)由校长主抓,组织宿舍管理人员和各班班主任对学生公寓楼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和治理,并按要求创建了文明宿舍。要求学生经常把自己的衣服、被子拿出来晒太阳,做到勤换衣服、勤洗头、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吃零食、不乱扔生活废品。经过治理以后的公寓楼,空气清新、各宿舍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为学生营造了舒适、优雅的生活、休息空间。
(七)校团委设置流动红旗,实行班级、宿舍卫生评比制度,并把卫生评分纳入常规分作为班主任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文明礼仪教育。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生活习性,是保证环境卫生的根本所在。因此学校以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小事中寻找不足之处,从自身做起,改良自己的言行习惯。学校一贯坚持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再次得到落实。文明礼仪教育将坚持不懈地持续开展下去,以深化和巩固爱国卫生月活动成效。
7.职教中心总结 篇七
一、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
1. 教学方式枯燥。
计算机学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 虽然某些教师讲授时使出浑身解数, 但在学生听来却是索然无味, 因而很难被学生接受, 一定程度上, 使师生双方面的积极性都受到挫伤。
2. 与学生专业脱节。
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要方式, 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联系专业技能中使用的理论资料去介绍、分析和评价某种技术或计算机语言, 而忽视分析适合学生所学专业的技术内容, 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灌输式教学法形式单调。
3. 教师的相关技能不够。
从目前职教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来看, 其相关技能有的仍因袭了陈旧的东西, 跟不上新时期的需要。较常见的表现有:新技术的更新、创新不多, 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所学的知识落后于时代, 如现行的编程方法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 难以实行当今动态化的计算机技术。
二、计算机教学中技能教学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计算机教学方案, 引起了教师、学生与学者的关注, 在实践中出现的教学方案为计算机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计算机学的课堂上, 这些有实践基础的计算机教学方案, 弥补了传统的计算机理论的教学方式的不足, 激活了沉闷的计算机教学, 开始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1) 与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 突出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定位是培养人才的计算机技能,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生涯中的计算机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教学中, 一定能够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内容进行教学。怎样详细考察各专业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异, 选取尽量适合他们的教材与配套的扩展内容, 是实用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外, 教师也应在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进行实践, 如根据所学专业设计合适的软件, 也可以编程比赛、知识竞答等多种方式,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2) 教材的选择利用。怎样按照学生们的个体差异, 选取适宜的计算机教材以及相配套的课程大纲, 让教材不单单展示应用性、专业性和适宜性、实用性, 更要难度适合, 架构分明, 能够起到多元与多维彼此贯通, 使得实用性教学能够系统化与相互贯通, 不但能便于教师的教学, 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与自身进步与发展。
(3) 教师的搭配。不同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师配备, 这是计算机教学实施的基本前提。计算机教学里的任何一个水平层次都要配备有适宜能力、教学经验、勇于尝试、热性倾听的教师。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们, 学校更应该安排能力上强的教师来教学, 因为这个团体是最需要提高成绩的人群。怎样充分激发教师们的积极性, 科学完善的考评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是实施计算机实用性教学的重要标准。
(4) 教师提高自身能力、转变角色定位。因为以往长时间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模式的因袭, 教师的自身定位是否合理是深切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成败。由此, 教师当实施计算机教学的时候, 必须要切实根据客观情况能动性的对教师担当的角色充分把握。第一点是要时时刻刻的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第二点是要在日常教学中敢于应用新方法, 剔除陈旧教学理念造成的不良教学方式;第三点是要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批评精神。
(5) 实现课程内外的融汇统一。在大学里, 同学们所学专业多种多样, 想要加强他们的计算机能力, 就必须跟各自的专业融汇统一。现在各专业往往都有专业英语, 但少有“专业计算机”, 若是在专业教学中设置一定课时的计算机教学, 在他们将各自专业与计算机学习融为一体, 这便于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
(6) 提高硬件设施更新换代, 达到设备的信息化。要充分配置教学所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设施, 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辅助教学。所以, 职业学校要专门投入相关资金, 教学人员也要努力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 提高资金、设备的使用效率。
结语
实践证明, 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教学, 明显提高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由此可见, 职教计算机教学方案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对职教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效果, 其影响不但是现实的, 而且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严加才.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职教计算机教学探索[J].华章, 2011 (10) .
8.职教中心总结 篇八
一、对口教育成就升学梦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知学技自我积累的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却不能考入普通高中就读,尤其是农村学生,读职高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升学考试是这些学生实现升学梦想的绝佳捷径。为帮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实现人生梦想,自2006年秋季开始我校开办了对口升学高中班。几年来,已有800余名学生来我校就读。2013年毕业的对口升学的108名高考生,共录取本科生13名;专科升学率达到100%。其中医学专业的许敬文同学以583分的好成绩取得全市第一名,被延边大学医学院录取,使我校中职对口升学教育教学工作处在全市前列,为广大学生升学就业搭建了平台。
二、“三段式”增加就业机会
为扩大中职办学规模,使更多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有更多的学习、就业机会。2007年县教育局决定以职教集团管理中心为主校,在全县农村16个初中建立职教中心分校实施“三段式”办学,即第一年在分校学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到主校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入企业实践的办学模式。为广大初高中毕业生及分流人员学技求职提供了机会。
三、“百名中专生培训项目”服务新农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探索乡村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8月,通榆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实施“百名中专生培训项目”,通过培训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自2007年起,共招收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化、焊接四个专业,共三界学员404人。他们现已成为当地农村建设的骨干、新型农民的典型、劳动致富的能手。
四、校企联合实现双赢
招商引资、劳务输出是通榆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我校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脉搏,全力配合。2004年我们与沈阳明瀚制衣有限公司签订了150人的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并为其培训输出一期电动缝纫工。2005年我们进一步合作,于2005年3月25日至4月24日又为其培训输出电动缝纫工80人。我们的校企联合方式是厂方将50台电动缝纫机运到我们学校,选派资深教师与我校该专业教师联合授课和指导。这种合作方式非常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学习兴趣特浓,培训的效果非常好,用人单位十分满意,输出人员转移后工作安心、稳定。通榆东宝风电塔筒有限公司是我县2005年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2005年一期建厂即投入2000万元,投产后需要一批机电专业的技术工人。调研后我校主动出击与其达成为其培训技术工人的协议,那边建厂,这边培训工人。共为该厂培训机电技术工人78人。这种边建厂边培训的方式是我们探索出的一条培训转移新路。2007年以来,我校又与吉林移动客服中心、天津泰进光电子有限公司、沈阳鸿本机械厂、大连北丰鞋业、北京京保保安公司、沈阳鸿本机械厂、通榆三一风电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建立了校企联合关系,现已成为上述单位的通榆培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
五、科教兴农龙头作用
1. 讲师团送科技下乡。作为通榆县科教兴农工作的龙头,通榆县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中心每年都抓住冬闲和春节后春耕前的有利时机,挑选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种养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讲师团,深入农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十年来,讲师团每年都深入全县20个乡镇的172个行政村为农民讲授种、养实用技术。共培训农民7万人次,赠送实用技术资料10万册,让广大农民度过了一个个温暖的科技之冬和科技之春。讲授内容为《干秸秆的微贮技术》、《牛羊病防治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优良品种的合理使用》等若干个专题,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为全县的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2. 科普大集。为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在全县科教兴农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使“牧业强县”向纵深发展,我校挑选种养专业骨干教师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工作。多年来,我们采取跟各乡镇大集走的方式,先后在什花道、乌兰花、新兴、新华、向海、兴隆山、四井子、西艾力、边昭、鸿兴、双岗、八面等20多个乡镇开展了农业科技普及工作。通过农民问,专家答的方式,举办种养知识讲座380场;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播放《花生的田间管理》、《玉米的病虫害防治》、《种草养畜技术》、《肉牛高效饲养技术》、《养鹅技术》等科技专题片600余小时;行程1万余公里,无偿向农民赠送实用技术资料60000余册。
3. 上门服务。在做好送科技下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和科普大集工作的同时,职教中心向全县25万农民郑重承诺:农民有求必应。2005年以来,种植、养殖组教师多次应各乡镇政府、行政村、社及农民之邀上门现场为农民解决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现场讲解,手把手地教,实心实意地服务,让广大农户非常感动。
4. 开通科教兴农热线电话。为方便养殖户,中心将农专部主任室电话作为科教兴农热线服务电话向农民开通,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农民咨询电话1800余个,受到广大农民特别是边远乡镇农民的欢迎。
5. 请进来搞培训。通榆县是一个拥300万亩草原的牧业大县,是中国草原红牛的故乡。但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依然较小,红牛产业没能做强做大。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牧业从业人员从业水平低。为了提高广大牧业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我校充分利用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主动争取与县委、县政府和畜牧局联系,将广大牧业从业人员请到学校来向他们传授牧业科技知识。自2005年以来,共举办了“全县繁殖改良技术培训班”、“养殖技术培训班”、“肉牛育肥技术培训班”、“肉羊育肥技术培训班”等实用技术培训班32期,培训农民1600余人。
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我们是本着“服务农民,促进增收”的原则出发的。我们不向农民收培训费和宿费,只收微乎其微的伙食费。因为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想实实在在为农民做点事。
六、劳务输出挑大梁
2004年,县委、县政府将劳务输出工作列为中心工作,同时将我校确定为全县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几年来共培训阳光工程学员3000余人;春风工程学员2000余人;温暖工程学员400人;残疾人480人;城乡低保家庭适龄子女250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者和特种作业从业人员3986人;培训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2600人,为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中心已成为通榆县新型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的基地、通榆县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基地、通榆县中、高等学历教育培训基地、通榆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通榆县春风工程培训基地、通榆县温暖工程培训基地、通榆县残疾人培训基地、通榆县安全生产培训中心、通榆县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几年来,学校先后被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评为“阳光工程工作优秀培训基地”;被白城市政府督导室评为白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级校;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吉林省劳动与就业保障厅确立为“省级农村劳动力培训定点单位”;被省扶贫办认定为“吉林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职教中心总结】推荐阅读:
某职教中心综治办工作总结06-24
职教中心督学制度09-08
职教中心资料封面11-08
合阳县职教中心08-23
职教中心教学质量检测07-21
职教中心课程改革方案10-26
沧县职教中心校园绿化建设方案10-19
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竞争上岗演讲稿07-20
磁县职教中心职业教育产业化项目简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