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说课稿

2024-08-28

动物儿歌说课稿(精选6篇)

1.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一

《动物儿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人教版新疆专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课文,本课主要讲的是各种昆虫,而且每种小动物的名字都带虫字旁。了解每种小动物的习性,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懂得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在完成了第一课时“认识生字,初读课文,分清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说说我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虫字旁形声字的特点;正确书写“结、网”等7个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虫字旁形声字的特点;正确书写“池、房”。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干”;正确书写“结、网”等7个字。

2、方法与过程:认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等词语,正确读写“儿歌、半空、结网”等词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虫字旁的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本课的PPT,昆虫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一)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二)直观法。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昆虫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表演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检测生字

出示词语正字卡片,开火车检测认读,正音、纠错。

(二)巩固形声字的特点,拓展识字

1、出示词语

“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指名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特点。

2、说一说还认识那些带有虫字旁的词。

(三)反复连读,指导背诵

1、听读表演,整体回顾。

2、熟读课文,连说学写

(1)说说平时看到的蜻蜓与蝴蝶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加入动作朗读,体会“展翅飞,捉迷藏”的不同含义。

(3)观察蚂蚁运粮食的方便,用“小蚂蚁,你们真——呀”的句式练习说话。

(4)带着对蚂蚁敬佩之情自由连读,点名朗读。

(5)指导朗读“蝌蚪池中有的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6)播放音乐,加入动作,自由轻声的背诵课文。

七、学生作业

1、背诵课文和“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完成“同步练习”。

2.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二

《小白兔》《小蚱蜢》《小蝌蚪》《蝴蝶飞》《小蜘蛛》《小青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通过朗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 能尝试用儿歌的节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长的什么样子,有什么本领。

教师:阅读材料、工作纸、幻灯片。

【适应学段】

一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猜猜我是谁

1. 教师出示小动物身体某部分的图片,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2.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点评:上课伊始,陈老师根据不完整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并说一说是怎么猜出来的“。猜一猜”的形式和“小动物”的内容都是学生所喜欢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浓浓的探究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好奇与期待。】

二、独立阅读,完成工作纸第一部分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更多的小动物,请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吧。

2. 出示选文题目 《小白兔》《小蚱蜢》《小蝌蚪》《蝴蝶飞》《小蜘蛛》《小青蛙》。

3.说说你最想读哪一篇?完成选项。

我最想读的儿歌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内进行阅读。

阅读提示:

(1)独立进行阅读。

(2)边读边想,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

【点评:这个环节以自我阅读为主,给予学生阅读内容的自由,珍视学生独特的初读感受。】

三、合作阅读

1.小组内交流。小组负责人指定顺序,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儿歌。

2.仔细聆听,把你听到的小动物圈出来。

a.小白兔b.小蚱蜢c.小蝌蚪d.小蝴蝶e.小蜘蛛f.小青蛙

3.把你听到的句子圈出来。

a.耳朵长来尾巴小b.腿一弹,脚一翘c.脱下黑衣裳d.跳到河里水花笑e.一飞飞到花园里f.风儿摇,风儿晃

【点评:小组合作中,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方法指引,通过任务驱动巧妙地培养学生“听”的专注力,让合作变得实在而有序。建议在选择所圈的句子时,对内容要进一步加强选择,这样才能够为后面的教学服务。】

4.说一说你知道了哪几种小动物,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5.请三个小组进行汇报。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说说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演一演)

【点评:读一读,圈一圈,说一说,演一演,多种形式感悟,多种感官参与。这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对上一环节的独立阅读成果进行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进一步明晰了小动物的样子。】

四、仿照儿歌说一说

1. 我的发现:

(1)哪几首儿歌主要写小动物样子的?

(2)哪几首儿歌主要写小动物动作的?

2.我来说一说: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____

它的样子是:____

它的动作是:____

3.分享点评:重点引导用儿歌的形式表达。

4.教师现场记录几首儿歌。

【点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内化、吸收。教师引导学生从样子、动作两个方面去思考,在此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儿歌的形式进行表达。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读儿歌,到创作儿歌,是一个不小的跨越,教师在设计的时候难度还可以放缓一些。】

五、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读了好几首小动物的儿歌。儿歌简单、节奏感强,是写给小朋友读的。今天我们只是做了一点点尝试。以后我们还要读更多的儿歌,用儿歌表达出更多我们喜欢的事物来。

附:阅读材料

小白兔

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来尾巴小。

豁豁嘴,胡须翘,一动一动老在笑。

小蚱蜢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小蝌蚪

小蝌蚪,细尾巴,身子黑,脑袋大。水里生,水里长,长着长着就变啦!

多了四条腿,少了细尾巴。脱下黑衣裳,换上绿裤褂。咦!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蝴蝶飞

蝴蝶飞,蝴蝶飞,蝴蝶身穿五彩衣。

飞过来,飞过去,一飞飞到花园里。

停在青草地,寻找小弟弟。

弟弟是条毛毛虫,吓得蝴蝶急急飞。

小蜘蛛

小蜘蛛,本领强,自己做个小吊床。风儿摇,风儿晃,甜甜美美把歌唱。

小昆虫,心发痒,都想上去躺一躺,哎呀呀,上了当,成了蜘蛛口中粮。

小青蛙

小青蛙会爬,爬爬爬,瞧瞧去把害虫抓。

小青蛙会跳,跳跳跳,跳到河里水花笑。

小青蛙会游,游游游,去跟荷花交朋友。

【评析】

以“小动物”为媒徜徉在儿歌的海洋里

初看教师选材,你一定会惊讶地睁大眼睛:一年级,以群文的方式,一堂课学六首儿歌?的确,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更是对低年段群文阅读内容及形式的一次有价值的探索。也许这其中还有着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教师大胆进行课程建构的意识和其中呈现出的教学智慧令人赞许。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什么?一是发展思维,二是培养能力。在这节课上,陈老师特别注重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借助工作纸,通过小组合作,达到了人人参与、有效参与的目的。仿写儿歌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言语表达能力,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陈老师的这节课的确姓“语”。

这个案例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儿歌”,二是“动物”。

什么是儿歌?儿歌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它是诗歌的启蒙。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听到朗朗上口的儿歌,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使孩子从中获得知识,得到教育。

六首儿歌,对于还不认识多少字的一年级孩子来讲,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这节课上,陈老师以“小动物”这一孩子熟悉又喜爱的内容为载体,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目标指向简单而清晰,无论是个人阅读还是小组合作,无论是读一读、圈一圈,还是说一说、演一演,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弄清小动物的样子和动作,进而为后面的仿写儿歌做好铺垫。总的说来,课的设计,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这就使得在一年级实施群文阅读成为了可能。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看到,陈莹老师重视了朗读练习,把激起学生良好的阅读期待放在第一位,把有兴趣的阅读体验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在低年段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儿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儿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律动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中就能发现美、感受美。大量的、多形式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情感,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潜移默化熏陶的目的。

短短40分钟,又是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不能苛求教师面面俱到,一课一得足矣。如果要提出一些建议或是别的思考方向,我认为可以把后面创作诗歌的难度降低一点。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但从读到写有一个内化语言和形式的过程,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把握好年段特点和年龄特点。比如,用续编儿歌、看图编儿歌的形式,等等,这样的坡度设计可以激起更多孩子创作的兴趣。

3.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三

教材分析:

在说课之前先请大家看屏幕,屏幕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二年级小学生的撕纸作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课件出示)学生们不仅小手灵巧,想象力还特别丰富,他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有关老树大厦的故事。

今天,我就来说说这节根据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材而进行拓展的课例,内容是《撕纸动物——老树大厦的故事》(课件出示课题)。原教材只要求学生用纸撕出各种动物的外形,或者撕出图形后再进行拼贴,最后用添画的方法添出动物的五官或身体上的花纹。现在我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加入创编故事这一学习内容,将美术与作文进行整合。

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通过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撕一撕,想一想,贴一贴,画一画,说一说,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思维和综合运用造型表现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习撕纸拼贴的技法,并能拼摆出不同形态的动物。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求异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

3.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创作引导→创作展评→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以老树大厦为背景设置情境来引导学生怎样用纸撕动物。

一、 情境导入

1. 引出老树大厦揭示副标题

(指着课前画好的大树)这是一棵千年老树,他很爱为大家服务。老树把自己变成一座大厦,让小动物们来住。(板书课题:老树大厦)

2. 出示撕纸范例揭示正标题

我这样引导学生:是谁住在老树大厦里?(是美丽的孔雀)你们猜一猜,它是怎样做出来的呢?不用剪刀也不用彩笔……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是撕出来的。对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撕纸动物。(板书课题:撕纸动物)

[“情境导入”的设计意图:美术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在课一开始,教师引导学生看美丽的作品,猜作品的制作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创作引导

1. 播放课件,感受乐趣

我对学生们说,这撕纸动物是否有趣呢?让我们来看看小伙伴们的撕纸作品吧!

2. 示范引导归纳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撕纸,比较快快撕和慢慢撕能撕出什么图形,教给学生撕纸的方法。

最后总结,快快撕可以撕出长条形,要想撕出有规则的图形,就得用拇指和食指捏着纸慢慢撕。学生掌握了撕纸技巧,教师与学生互动:你准备撕什么动物?生:……(提醒:将撕下的纸放在桌上,注意卫生)

教师示范撕纸动物,学生观察并总结归纳撕纸动物的方法和窍门。当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我会用动作或语言暗示,帮助回忆撕纸的过程。

[“创作引导”的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撕纸动物的作品课件来激活学生的联想,感受撕纸的乐趣。让学生动手随意撕各种纸片图形,掌握撕纸技巧,为后面的创作做铺垫,体现了发展与创新课题三个层次的理念——再现、模仿、创造。]

三、 创作展评

1. 提出创作要求

指导学生大胆创作,鼓励小组合作,强调快速。我会鼓励学生们说:“比一比,看谁撕得又快又好,他就是今天的巧手之星。完成了作品之后,就赶快拿上来,让你的小动物住进老树大厦吧!”

2. 学生撕纸创作

当发现有学生不会撕的时候,我是这么引导的:如果你直接撕不出来或是撕不好,可以用铅笔画出动物的外形或想要的图形再去撕,这样就容易得多,也快多了。

3. 自评互评作品

现在谁来夸夸自己的作品?你更喜欢谁的作品?(学生三言两语自评互评,教师相机进行赏识教育)

[“创作展评”的设计意图: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相互评价,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扩大信息量,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思维、去想象、去合作、去探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品质得到历练,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类环节的设计理念。]

四、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老树大厦)

1. 向语文学科拓展——创编“老树大厦”的故事

这时候,学生完成的作品都贴在了“老树大厦”上,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编故事。我是这样引导的:这么多的动物住进了老树大厦,可真热闹啊!现在的老树大厦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和睦相处,有困难大家互相帮助,有高兴的事大家一起庆祝,其中一定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编一个“老树大厦”的故事,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由于有了作品为载体,学生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我要让我的小狗住一楼,让它当大厦的保安员,保护大家的安全。”有的说:“熊猫妈妈生了小宝宝,大家知道了都去给它庆祝呢!”还有的说:“大树爷爷生病了,大家都很着急,小猫姐妹赶紧去找来啄木鸟医生给它看病呢!”)

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呀,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把老树大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在作文课上写下来哦!

2. 向生活延伸——撕纸作品的利用与多种材料的运用

教师以提问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会这么问学生们: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动动脑,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撕纸画用在哪?(衣服、墙壁、柜子……)

美术无处不在,你看,小小一张纸,通过我们灵巧的小手撕、拼、贴、画,就能把它变得那么漂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制作成图画?学生们会说:花布、树叶、种子等(课件展示不同材料的作品)那么就请大家课后去试一试吧!

[“拓展延伸”的设计意图:①向语文学科拓展——创编老树大厦的故事。是根据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利用了美术学科的学习资源,创设编故事的情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用文字表述的形式丰富了美术学科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学科间渗透结合的新课标精神。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这节课的创新之处,也是亮点所在。②向生活延伸——撕纸作品的利用与多种材料的运用。目的是诱发学生运用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将所学知识为其所用,体现创造性学习的新理念。]

五、 结束语

老树大厦就像一个生活小社区,体现了三个课堂的融汇贯通。首先由人教版美术教材而拓展的课例这一小课堂,延伸到我校的校本教材美术作文的中课堂,再到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把身边的故事搬到老树大厦来,最后把这些故事拓展到社会这一大课堂,处处洋溢着和谐大家庭的氛围。

在这个课例中,我紧密结合教材又超越教材,让美术与作文手拉手,不仅能让孩子掌握手工和绘画技能并乐于创作,还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每个孩子快乐地创作,自由地表达。同时将美术与作文相结合,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张扬了学生鲜明的个性。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上就是我在美术课中融入语文学科的一次尝试。

六、 板书设计

【评析】

覃萍老师的美术课《撕纸动物——老树大厦的故事》获“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第八届研讨会(河南许昌)说课比赛特等奖,并在大会上做现场展示。荣获特等奖除了覃老师综合素质出众之外,最主要是教学设计创新求异,融入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

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不应被动地使用教材,而应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具有创造思维的教师才善于创造性地拓展教学内容,该教学设计在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材《撕纸动物》的基础上,创设了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背景——老树大厦。学生们的撕纸动物将要住进美丽的老树大厦,大厦里的动物会发生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这就极大地激发他们撕动物的欲望与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撕的动物最可爱且最先住进老树大厦。大厦里的动物会发生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也极大地激发学生撕动物的欲望与兴趣,学生学之有趣,进而乐学。美术教学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它需要的是富有活力和情趣的创造性思维,成功的美术教学是伴随着愉悦的情境和心态产生功能和效益的。

二、 科学的渗透与整合

4.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四

《动物儿歌》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开篇第一课,本课向学生展示的是精彩的夏天里小动物们的活动,激发学生乐于观察、热爱自然的兴趣。

说教材:

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写的是六种小动物在夏天里活动的情形。这些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也大多是虫字旁的字。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在识字过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识字的快乐。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八种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培养学生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一部分学生能在预习课文中自学生字,一部分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基本能当堂掌握生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难度比较大,尤其本课中的生字字形又较为接近,更造成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同时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一般,大部分学生有唱读的习惯,部分朗读水平较好的读书声音又较小。但学生们的学习习惯较好,对韵文的学习兴趣较浓,这是学习的大助力。

说教法学法:

1、注意学习习惯的渗透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这也是学习态度的一种延伸,故而,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渗透与培养,如读书、看书、听课、听发言、发言、坐姿、表达等等,习惯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老师注意。

2、注意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第一单元学习了多彩的春天,学生积累了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在此复习,引入今天的主题—夏。在找文中的小动物时,让学生想象如何串讲六种小动物,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有„„有„„有„„还有„„”及“

在 干

”的句型。

3、注意识字方法的积累、识字教学中的扶与放。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能力,鼓励自学,提供交流识字方法的平台,对于较难的老师给予帮助,在识字中发现形声字的特征,并适当引申认识:蜈 蚣 蚜 蚊。在识字完成后用读生字、卡片开火车的方式检查自学情况,再次巩固认识较难的字,可能有:蝌 蚪 蚯 蚓。最后让学生看动物图片,口头说说动物们的基本特征,再把单个的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片下,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生字。

5.托班儿歌说课稿 篇五

教材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发展,托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托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

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滴答滴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了解了各种物体发出的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把音乐、科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加深了幼儿对语言内容本身的理解,还使他们对优美动听的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平时更加善于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导向作用。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70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和区分不同物件发出的不同声音

70能力目标:通过倾听和探讨,使幼儿熟练掌握某几种东西发出的声音,能够一听或者一看,就能辨认出来

70情感目标:通过对声音的倾听研究,使得幼儿更加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从而自主发现其内在的奥妙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文中出现的几种物件所发出的声音的掌握,并简单用肢体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探索身边任何一种物品,它所能发出怎样的声音,善于发生,并大胆表述出来。

四. 说教学教法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静结合动手体验——幼儿交流——观看DV——音乐欣赏(雨的声音)——延伸活动

(一)、激发兴趣

6.大班 儿歌猴和狗 说课稿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猴和狗》,下面,本次活动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和说活动延伸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学习最关键的时期。绕口令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绕口令本身具有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等特点,成为了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

《猴和狗》选自幼儿园整合课程,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通过猴和狗在一棵树上互相见到了面而引发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语言简洁明快,并且结构和语言多次重复,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宜幼儿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幼儿产生模仿的欲望。

一、确定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绕口令内容,能正确读准“gou、hou”的字音; 2.熟悉绕口令内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3.初步感受民间语言游戏的乐趣,体验朗读绕口令的乐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绕口令,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教学难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字词发音准确。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我考虑设计主要以图画演示、朗读示范与表演、游戏活动展示等形式,通过听说结合、动静交替、循序渐进、层层提升的原则,达到预设的目标。

图画演示——教师将教材上不动的整体图画进行分解,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需要相结合,以内容表达时前后需要,逐一展示,引导帮助孩子对教学内容 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朗读示范与表演——在孩子们经“图画演示”之后对绕口令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欣赏听读绕口令后,教师引领幼儿采用做游戏、为绕口令编动作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进一步学习掌握绕口令内容。

游戏活动展示——通过跳皮筋读绕口令的的形式,帮助幼儿快速准确的掌握绕口令的内容,更加熟练地读准重难点字的发音,同时,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绕口令的韵味。

拍打节奏 —— 幼儿在熟练掌握内容后,为了使全体幼儿感受绕口令的语言风格,也为了使幼儿都学有所获。教师通过打节奏的方式(一字一拍,由慢到快)让孩子在玩中轻松的学。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三、说活动过程

遵循已设计到的原则与教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程序展开。

(一)激趣引入

老师以神秘的口吻说道:有一棵大树上站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呢?(教师做猴子的动作,引导幼儿猜想)

师:那小猴子站在树顶上该怎么说才好听呢?——引导幼儿说出“树顶一只猴。”

师:树顶上站着小猴子,那猜一猜树脚下会站一只什么动物呢?(教师模仿小花狗的动作,引导幼儿猜想)

师:那小花狗站在树脚下该怎么说才好听呢?——引导幼儿说出“树脚一只狗。”

(二)出示图片,感知绕口令内容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一说绕口令的第一句,感知“猴、狗”的读音。师:那猴狗互相看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引导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朗诵整首绕口令,让幼儿整体感知绕口令的内容。(因为是第一次学习,语速要注意特别慢)

(三)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诵两遍(第一遍孩子听,第二遍小声跟读)2.学习绕口令,纠正读音 游戏:黑白颠倒

玩法:学生和老师作为两个群体,当老师大声读句子时,孩子就得小声去读,当老师小声读时,孩子就的大声去读。(玩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

(四)以游戏的方式,练习熟读绕口令

1、给绕口令编动作

2、让幼儿打节奏读绕口令。节奏要注意由慢到快,一字一拍。也可以进行男女生比赛。

(五)结束部分

延伸活动:请孩子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朗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欣赏。

上一篇:名人创业失败故事下一篇:邹平县长山中学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