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13篇)
1.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篇一
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学的深入,当今我国教学部门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学校改进了教学思路,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课堂的效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创造策略;分析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活跃性以及实践性,并且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对课堂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效率,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今多数小学中,教师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进度,都会使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数学教师都会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这一方式并没有错误。但是多数教师都只注重教材中的正文内容,对于书中其他部分的知识,教师并没有注意。同时,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知识的敏感度较低,所以倘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无法自主观察到教材中的其他内容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备课工作,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通读,包括其中的插画中的内容。其次,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后面,通常都会含有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但是多数教师认为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故而不对其进行讲授。但是该种教学内容的存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法
(一)尝试信息化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授受,也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授,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即可。该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维持教学进度以及课堂秩序,但是由于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开展教学活动。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计算机设备构建相关的模型[1]。比如当教师在讲解6+7=?时,可以先在屏幕上放上6只小狗的模型,随后放上7只小猫的模型,当教师完成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现在图片上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呀?”由于之前学习过与数数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能够很轻易地给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教学难度。再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课件中包括多组小棒,每组包括三根。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小棒无法围成三角形?经过讨论得出,如果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就会无法形成三角形。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想让它围成三角形,该怎么办?这时候引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由调整小棒的长度,进而最终围成三角形,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探索过程变得简单了。
(二)分层教学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并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组,然后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第一小组;将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成第二小组,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第三小组。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乘法表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分析出其中的等式以及其转换形式,并用笔进行记录;对于第二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背诵乘法表格中的内容,并进行抽查;最后,对于第三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提升其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当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都会过分注重自身的教学地位,忽视学生的感受,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意识。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统计学相关的知识时,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其设立一定的课题:统计班级中学生的出生月份。随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并重视学生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说,教育学生解题的答案不如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自行解答题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能够自行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避免其出现依赖心理。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以对其实施鼓励,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2]。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硬纸板剪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而后提出问题:计算你们剪这些图形的总面积?这方面的内容就是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接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操作和拼接来思考计算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入地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今小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自身的教学压力以及教学难度,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梅.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的研究[J].学习周刊,,05(11):54-55.
[2]徐美英.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实施方式[J].中国数学教学,,07(15):25-26.
作者:马克志 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河西小学
2.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篇二
一、教师精心备课是提高高效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1. 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并对教学做出有针对性地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2.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去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课堂上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 要充分预设哪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 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 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高效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一)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 巧妙运用多媒体
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多媒体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此时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教师可以把动画、童话、故事、游戏、竞赛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 如一年级下册学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计算并不怎么感兴趣. 但如果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二)适时评价,及时反馈
适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 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 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 一般在课堂上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 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 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 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 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 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 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 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 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问题. 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 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整合
教师不要让学生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 让数学知识应用到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如教学三年级“有用的搭配” 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在引出问题后,依次出示了数学中数字的搭配、语文中拼音的搭配、美术中颜色的搭配、音乐中音符的搭配、 生活中衣服的搭配等等. 让数学融入各个学科和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的美, 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高效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1. 行为习惯养成
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 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考,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中,特别是大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结语
3.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六项措施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乡村学校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这类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4.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4.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
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龄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5.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
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6.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4.如何提高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篇四
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是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高素质的教师可以用其健全的人格塑造小学生的心灵;可以用其丰富的学识对小学生讲解科学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用其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上升,但距离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如教师的知识更新远跟不上时代的更新速度,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师德状况亦有令人堪忧之处,教师教育能力不强,教研能力差,教学环境不良等等。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习,注重科研,寻找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方法,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而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保证。
理解教材意图,解析编排结构
教师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结构,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作用、地位等,对整个教材进行整理和分析,为高效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还要做好教材与实际教学的衔接,以教材为基础的同时,还需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丰富教材,明确研究方向,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本质,用好、用活教材,搭建知识模块,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灵活运用,挥洒自如。纵观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他们之间均存在种.种联系,也能在学生固有的认识结构中找到与之相似或相同的经验
譬如,圆柱的体积,它是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通过把圆柱切拼推导得出,是一种集约化处理后得出的特例。又如,比的基本性质,其与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是原有认识结构中几个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的重新组合。因此,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目标和本质,适当添加生活实际案例,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沿着目标进行有效教学。
2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上设置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时,边板书边提问:“你们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是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
“对,怎么加法,我们以前学过没有?”教师巡视,见学生睁着迷惑的双眼。生:“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聪明,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想个办法,看谁想得最快,就让谁来当老师。”学生在悄悄地笑,积极动脑,相继举手。师再问:“有的同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我们请他们来当老师,大家要仔细听,看他们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道理。”生甲:“因为分母不同,分数的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我想:要先通分,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相同的。”生乙:“对!那就变成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了。”听完发言,许多学生就动手计算。通过竞争,同学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
5.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篇五
四坝小学
马瑾华
我们经常会谈到、听到的一个词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的高效性?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也就是现在说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层次的目标都达到了,才算是高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高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高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
2.提高课前预习的高效性。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等,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
二、精于设问,增强教学问题的高效性 从教学的角度说,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一个教学问题至少应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第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语文教师要努力设计出 “好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 “是”或 “错”的机械性答案上。
三、静动结合,提高教学环节的高效性。
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性。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才是一堂好课!
四、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高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l.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
4.教学方式: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相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高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高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高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
六、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6.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六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于刚刚接触各学科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显得尤为必要。“高效课堂”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具有实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学会用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小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教师要全面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当改变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趣味的高效数学课堂。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情感教育,创设良好氛围
小学生缺乏理性判断,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舞台。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热爱数学学习的榜样,以严谨的教学态度、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引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与自己产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关心。此外,通过对小学生思维形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如果题目比较接近生活或者和生活事物比较接近,或者题目在小学生的识字范围内包含一些文学性因素都会增加小学生解题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夸奖学生,不要吝啬于言语上的肯定,教师要实现“爱的教育”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可以说,数学情感教育是“生活”和“人文”的结合,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实现情感教育。
二、改变课堂形式,实行趣味教学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适当改变课堂形式,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1.采用游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是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式。可以说,游戏法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把握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每个学生都“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找十位学生分别扮演数字“0~9”并且将相对应的数字贴在胸前,下面的学生随意说出数字“20”时,两位胸前贴着“4”和“5”的学生就抱在一起;如果在说出数字“12”时,“3”和“4”可以抱在一起,抱错的学生则被淘汰。通过游戏的方式改变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开展“数学知识小竞赛”
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置“数学知识小竞赛”环节。通过竞赛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通过小竞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可以在小结学习结束的时候举行竞赛,帮助学生回顾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设置竞赛时要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小学生更加乐于听讲。
三、巧设课外作业,促进科学学习
在“减轻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的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有趣”“有效”的科学原则,我们必须做到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求知欲为出发点来进行课外作业的合理布置,设计要精简提炼。教师需要提升课外作业的质量,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作业要达到承接课程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只是简单提供一个题目“我家的厨房”,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基本资料,通过小组组合的方式一起设计属于自己的厨房。教师的要求可以是:使用合理的比例尺画在设计纸上;要求整理设计数据和演算过程。此外,作业设计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方面,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形式要多样化,要让学生喜欢上多样化的数学作业。传统的书面作业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思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减少此类作业,增加动手动脑型的作业。
小学数学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不断革新教学思想,优化教学结构,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则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7.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篇七
在所有基础科目中, 数学科目可谓是学生排斥情绪最为强烈的科目之一, 所以数学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树苗, 想要使树苗长得更加茁壮, 就需要教师这个园丁用心地去修剪与浇灌。对于教师应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本文提出如下的几点建议与想法。
一、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缺乏学习热情, 很多学生都在中小学时期就表现出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拥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才能够真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但是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时候, 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源泉。数学学科由于其严谨的思维逻辑性,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对数学科目经常望而却步, 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直停滞不前。使本就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对数学科目重新燃起学习兴趣, 这是数学教师必须克服的难关, 总的来看, 一共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 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趣的课堂氛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所以数学教师要注意积极调动课堂气氛, 将数学知识点进行延展教学, 提高数学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联性, 进行形象化教学, 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二) 引入数学发展史, 穿插趣味数学小故事
提高学生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 也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老师可以适当讲述一些发生在历史中的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数学科目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建立合理有效的学习模式
想要取得不错的学习成果, 学生就必须需要一套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是很多的学生并没有形成一套适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在平时学习中, 学生具有随意性、无规律性的学习状态,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建立起长久有效的学习模式, 教师不妨将学生分成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 彼此学习。小组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出各自的见解, 彼此之间取长补短, 锻炼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 同时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数学老师要多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学生如果能够提前熟悉知识点, 那么数学课堂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是不够的, 数学知识点要是不及时巩固, 会很快的遗忘, 所以便需要学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巩固, 教师不止需要布置课后作业, 还需要培养学生养成复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只有养成系统完善的学习模式, 才能够保证不遗漏知识点, 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多进行回顾教学, 夯实基础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很多时候学生遇到的数学学科难题都是因为以往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导致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更加困难。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够急于求成, 僵硬地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计划安排, 要懂得变通, 从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在教学中多进行基础知识的普及, 众所周知, 想要建起一栋高楼, 地基的建设是关键, 所以教师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多进行回顾性的教学。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占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 课堂上主要由教师讲解传授知识, 学生更多时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而且由于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 导致学生养成了懒于动脑、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开始会大大节省了学生了解知识的时间, 但是时间越久, 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也会越来越明显, 学生会变成只会被动接受学习知识的学习机器, 使得学生的学习僵硬化、机械化, 因为没有进行学习探究, 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停留在知识表面, 无法真正透彻地了解知识, 达到真正的掌握。
五、关怀教育, 多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的进步多加鼓励, 因为有很多的学生正是因为缺乏自信, 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 当我们遇到数学难题时, 如果没有能够解决难题的自信, 也就没有了进步的空间, 所以数学老师要对学生多加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总论
在新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 社会对于中职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职生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过关, 基础学科成绩也非常重要, 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所以中职院校教师需要认识到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建设高效型的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摘要: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 中职院校的教学形势严峻,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尤其是数学这种典型的理科性质的学科。数学老师想要打造高效型的数学课堂, 就必须正视中职院校的种种问题: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 对学习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而且没有一个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中职数学教师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秦芳, 刘亚莎.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适应性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6 (02)
[2]龚萍.优化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职业, 2016 (08)
8.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篇八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课;实践操作能力
一、有效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新课程内容的导入,要让精彩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小学生在下课之后玩得都比较开心,突然上课了注意力还很难回到课堂中来,如果教师不注重精彩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都没有放在学习内容上,学习效果将会很差。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设置情境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设疑导入等等,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悬疑布阵的方法,让学生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量出每一个角的度数,让学生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这时教师很快就说出了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提高起来了。
二、把握备课与课堂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但是教师想象中的课堂与实际课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在实际的课堂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把握好备课与课堂的关系,不仅做好备课工作,更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在实际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认知,认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例如,在学习分数知识的时候,教师请学生从六个苹果中找出三分之一,这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是花样百出,有些学生认为是一个,有些学生认为是两个,有些学生认为是三个等等,这时教师不应该及时给出答案,而应该做出引导,让学生结合分数知识认真思考,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注重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学习并不是独立的,是需要合作互动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能力,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学习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运用,但是教师应该明确意识到小组学习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因而是一个学习集体,而在这个学习集体中又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模式。因此,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要帮助学生合理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并做好组内分工引导工作,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应用题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三人一小组,分别读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优劣互补,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针对小组成员不善于合作的情况,如有些学生不主动思考问题,希望等到他人奋斗之后坐收渔翁之利,教师可以在发现学生长处的同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他们勇敢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活动方式方法,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学习中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并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将这一面积记录下来,然后再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这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无论平行四边形是否一样,也不管怎样划分,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求出三角形的计算方法,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课后的精心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都希望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而高效这一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此次教学中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进而在下次的教学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如这次课堂教学教给了学生审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的思路,教学内容也紧扣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节课抓住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关键点,学生也掌握了分数除法知识,并且会用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高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目标,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且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参考文献:
[1]何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理化学习.2014(11).
[2]李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考试周刊,2014(82).
9.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论文 篇九
高效课堂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有目地的活动。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技能上,从静态观察到动手操作,从单一活动到合作交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知;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那么整个课堂一定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也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合理有益的情境创设是高效课堂的开端
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就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我校桑巍老师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中就很好地运用了情境设计。她设置了淘气与笑笑关于讨论擦不同形状的瓷砖面积大小的情境,让学生被问题吸引进而产生学习动力,顺利进入新课教学。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有益的教学情境。
在我观摩的北大附小李老师《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通过与学生做游戏比较不同信封中物体面积的大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怎样区分两个面积相近的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为此展开积极的讨论,这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教具,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教具的帮助下,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出共同的结论。教学导入环节中问题过渡自然得体,探究方法形式多样,配以教师亲切和蔼的语态,学生纷纷自主参与质疑与探究,得出研究结果,整节课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二、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目标
首先要分配合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获得独立思考,要在所有学生都有了初步想法的前提下再进行交流、探究。
其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认识。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才能以诚相待,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团体。最后,要帮助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要努力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今后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合作互助的人才,它需要的是团队精神,因此我们现在的课堂就应该为之努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三、交往互动的师生交流是高效课堂的宗旨
课堂是教师展现教学能力的窗口,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认为教学双方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解惑,学生则应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单纯的将师生互动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北大附小校长的一句话给我启示很大,并不是充满问题的课堂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我们所期盼的课堂有思维的碰撞,有矛盾的激化,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科学灵活的练习设计是高效课堂的手段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那么设计一些智慧型的练习显得尤其重要。它能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有必要对练习内容进行重组,删去一些重复练习,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练习,设计一些新颖科学的练习,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让练习更切合我们学生的实际,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当然,我们在练习设计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练习活动中的信息反馈来调控我们的课堂,以获得实施练习的最佳效果,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10.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篇十
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比的认识》时,我拿出一瓶同学们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种早餐奶的标签写道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们的情绪更高涨了。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
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们用flash设计一些新颖动画课件,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
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挖掘教材生活因素,重视数学实际应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可以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运动鞋要96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50本,王老师要买196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就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4元;拿作业本时,先拿4捆(200本),再抽回4本。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96和966-194,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捂出“176+96=276+100-4=372、966-194=966-200+6=772”的简便算法。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方式灵巧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快乐轻松中主动学习数学。
数学论文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王营小学
11.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34-01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的课堂。在课堂上要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有效地时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都清楚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就是要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习,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
伴随着“自主高效”教育的新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必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的感觉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一门课程,生活时间的融入,也使得数学课堂不再乏味。在生活中,不断的挖掘数学、体会数学、感受数学,将生活实践真正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当中,才是高效的根本所在。对于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指教得如何,学得如何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也就是: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三、利用教学情境创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探究价值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从学生的已有水平和经验出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一再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小学生对具体事物较感兴趣,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他们好奇心的产生和求知欲的勃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性,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创设故事情境。绝大多数孩子对故事情节颇感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孩子,表现得更为强烈。为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我经常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创设教学情境。如将“喜羊羊、萌学园、大头儿子、葫芦娃”等学生熟悉的且喜闻乐见的电视剧片段进行再加工,将枯燥死板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在故事情节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欢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了“数学”。
其次要创设生活情境。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体会中,笔者发现只有将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数学知识才能彰显出无限活力,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意识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如学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布置了收银台、商品陈列柜等,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了顾客、收银员、导购员等,对超市购物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这样,生动有趣的购物情境,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使学生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大胆放手,提供学生自学探究空间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也就是“纠错”的过程,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其推导方法的共同点是将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诱导学生自觉迁移,为新知顺利的学习作好准备。然后谈话激情,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探究出好多创造性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1)拼成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面积的大小怎么样?(2)拼成图形的形状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3)从上述几种不同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采用‘分还是‘合的策略,最后都能推导出s=(a+b)×h÷2。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自主化是时代发展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其实质是教师、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自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的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提供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增强危机意识和迫切感;在认真学习、领会的同时,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坚信,这样每位教师积极构建起高效课堂,才是对每位学生负责、对每位家长负责,这样才能把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娄西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初探[J]. 新课程学习,2014,(6).
12.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十二
一、重组教材, 创设探究情境
教材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灵活地使用教材。在组织教学活动时, 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从而进一步发展其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 我首先让学生回家调查爸爸妈妈的生日。上课时借助询问生日加深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继而问学生:“你已经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这时学生都充满着因已有知识所带来的喜悦, 竞相举手说:“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大月和小月, 大月有31天, 小月有30天。”等等。我表扬他们:“你们真了不起, 知道得这么多。可你们知道的知识虽然多, 但很零碎、不够完整, 这节课我们就来将这些知识系统地整理整理。同学们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我们共同学习。”有学生立即提出:“为什么有时候一年有365天, 有时一年有366天呢?”“为什么二月只有28或29天呢?”“哪些月份是大月, 哪些月份是小月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我在赞赏的同时及时分发年历卡 (不同年份的) ,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些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导入, 学生的思维被已有知识所激活, 而且能借助已有知识所带来的自信提出问题。
二、突破重难点, 加深理解
每章节知识都有重难点, 而一些知识的重点就是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 “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 它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为了将这一对矛盾很好地统一起来, 我在学习的重难点处施导时注意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引导的起点, 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 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的方法进行推理。
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一课, 正确理解分数意义是教学的重点, 而单位“1”的抽象性又使它成为掌握分数意义的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我从观察图形入手, 进行以下四个环节的引导: (1) 观察。课本中的前六幅图形为第一组, 后两幅图为第二组, 让学生从第一组到第二组按顺序边观察边说出图中各将什么当成单位“1”, 其中的阴影部分各表示几分之一。 (2) 对比。让学生将两组图对比,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3) 概括。通过观察和对比, 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建立了关于单位“1”的比较清晰的表象,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还可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4) 运用。实际运用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的一种手段。于是我启发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单位“1”的意义。由于以具体生动的直观图形作为认知的起点, 在向抽象思维过渡过程中, 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将观察、语言及思维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学生对单位“1”含义有了较清晰而又准确的理解, 顺利突破了难点。
三、组织体验, 建立概念
“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内容, 与前面学生学过的计量单位 (元、角、分、厘米和米) 相比, 不如货币单位那样为学生日常生活所熟悉, 也不如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不能靠观察得到。它虽然“看不见”, 却“摸得着” (学生有轻、重的生活经验和肢体感觉)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活动, 在具体情境中感觉体验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 建立重量观念。例如, 课始可安排学生观察两个粉笔盒 (一个空盒, 一个装有粉笔) , 先让学生猜测它们各自的轻重, 再让学生亲自掂一掂, 使学生懂得要比较物体的轻重, 不能只靠眼睛观察, 而要采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又如, 认识重量单位“克”时, 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2分硬币, 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 或其他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教学时让学生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 以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形成“克”的重量观念。再如, 认识重量单位“千克”时, 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 (1) 让学生把大米装在塑料袋里, 并称出1千克的大米, 让学生顺次传递, 动手掂一掂, 初步感受1千克有多重。 (2) 学生分别掂一掂自带的物品 (如重500克的袋装黄豆, 重250克的袋装味精) , 比较、体会不同重量物品的感觉差异。 (3) 发给每组三个装有大米重量不一的塑料袋 (内有一袋重为1千克) , 让学生分别再手掂一掂, 找出重1千克的袋子, 看谁找得准。 (4) 让学生拿出若干课本和练习本, 先用手掂一掂, 并通过增减, 估计一下是否有1千克。再用台秤验证, 比比看, 谁拿的最接近1千克。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 让学生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感知、体验活动, 学生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就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题型开放, 灵活解答
1. 多余型开放题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
起, 产生干扰因素, 这就需要在解题时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充分利用有用条件, 舍弃无用条件, 学会排除干扰因素, 提高鉴别能力, 从而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如:一根绳子长25米, 第一次用去8米, 第二次用去12米, 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由于受封闭式解题习惯的影响, 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 不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 错误地列式为:25-8-12或25- (8+12) 。
做题时引导学生画图分析, 使学生明白:要求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实际上就是求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 这里25米是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条件, 正确的列式是:8+12。
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 可以防止学生滥用题中的条件,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
2. 隐藏型开放题是解题所需的某些条件隐藏在题目的背后, 如不注意容易遗漏。
在解题时既要考虑问题及明确的条件, 又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隐藏着的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和思维的缜密性。
如:做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面袋, 至少需要白布多少平方米?
解答此题时, 学生往往忽视了面袋有“两层”这个隐藏的条件, 错误地列式为:8×5, 正确列式应为:8×5×2。
五、动手实践, 培养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此可见, 新课程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以这么说,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 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 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例如:教学“体和体积”的概念, 我在一个盛有水的正方体缸里放入一个圆柱形铁块, 学生观察到水面上升了。这样学生就直观地理解了物体具有占据空间这一特征。然后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体验, 悟出了圆柱形铁块的大小与上升水的体积有关, 它们是相等的, 从而从感性角度得出计算液体体积的多种方法。由于学生对认识客体的考察没有脱离实践, 因此对“体”这种概念的认识就比较深刻, 而不是空洞无物的, 在认识“体”这一概念以后, 学生能主动借助于固体的体积去研究液体的体积。这种对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的愿望及能力在实践中被诱发出来, 并得到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能大胆想象、积极思维, 主动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 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 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 又用于实践, 当学生领悟到实践的价值时, 就会自觉地萌发出再创造的动力。这样循环往复进行下去, 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实践能力也会不断发展。
1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总结 篇十三
一、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多数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写作比赛等小型竞赛活动,学校可以多组织写大型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搞活学校的氛围。让学生在活跃的、再有竞争的环境中共同进步。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竞争中产生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精神。
2、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可以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3、全面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好辅导,搞好提优补差。
二、高效课堂要求我们课前做非常充分的准备
我们知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肯定是放任的,杂乱无章的,这也必然是低效的。要想创造高效的课堂,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课前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掌握难易。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恰如其分的平衡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
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另外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三、要善于营造思考的活跃的科学的课堂学习氛围。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1、我一直在实验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加愉快的融入课堂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提出疑问,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敢于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我们可以给出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先学。然后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导。
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学生学习知识有一个过程,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消化,让学生有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积极的情感得到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体现。
五、要敢于改变组织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效控制整个学习,及时调控小组中不和谐的地方;及时提醒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的学生;及时引导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的学生向纵深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9-2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10-21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7-03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5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 马俊花09-04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07-28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9-14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