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共15篇)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篇一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有“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之称的彼得·德鲁克的大作。畅读三遍,获益匪浅。
一
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管理一个组织,管理一项事务,管理自己的生活。因此,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先生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并指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五个习惯,即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善于利用所有人的长处、善于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二
本书第二章的标题就是“掌握自己的时间”。诚然,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一项特殊的资源,它没有任何替代品,它的供给也不具备丝毫弹性。任何人,任何事,要去的成功,必须很好的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彼得·德鲁克先生指出有效利用时间的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有人说,没有时间是最可笑的借口。的确,当一个人能够有效的掌握和安排自己的时间的时候,他就能从容的应付各种事情。
通过阅读彼得·德鲁克的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我认为,要真正掌握自己的时间并合理安排利用,应该要做好如下几个步骤。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往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任务,有哪些事情需要做,也就是说,时间将要被哪些事情所分配。这个目标时间段,在纵向上,既要包括长期目标,也要包括短期的具体目标;在横向上,就必须包括生活、工作、休闲等等全部的内容。知道所有的项目,预计所有项目将要占用的时间。其次,要善于分配时间。在知道所有将要占用时间的项目和每个项目要占用的时间之后,根据每个项目的紧迫性程度和弹性程度,来进行时间分配,项目的先后,项目用时的弹性,机动时间,等等。第三,要尽力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进行实践,这样才能是合理的安排得到有效的践行,才能真正实现时间的合理利用。最后,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生活和工作中总会有许多意外和变动,这就必须结合实际,来及时的对时间安排进行调整,这一方面要求在前期安排的时候要预备一定的机动时间,另一方面要明确事务的轻重缓急,能够及时选择取舍。
彼得·德鲁克先生指出,“要想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这是因为零星的时间,最容易被消磨。在一定的时间内,只做一件事,集中精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每块时间的作用。此外,整块运用时间,更重要的是运用与和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安排都不会完全相同,在合作中,有时候需要两个人乃至多数人同时进行一项或配合的工作,这就需要时间上的配合。这时候就必须着眼与整个多人的组织的成果和绩效,必须注重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协调,使组织中的个体,能够相互配合,有效利用整体时间。彼得·德鲁克先生还提出“诊断自己的时间”,所谓诊断自己的时间,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支出。在明确项目时,首先要明确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根本不必做,对每个项目逐项思考:这件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认为不会有什么影响,就应该立即取消该项目。其次是明确什么事是必须自己做,哪些事可以由他人代劳,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做必须亲力亲为的事情。最后,要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要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要安排最能有效利用时间的人数,人太少和太多都会浪费时间,而组织不健全,会议过多,也是浪费时间的原因,此外,信息功能不健全,也是时间浪费的重要原因。
本书第五章“要事优先”,其实这是和掌握时间紧密相关联的。要妥善安排和利用时间,发挥时间的价值,就必须做到要事优先。区分事务的“大小多少,轻重缓急”,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小多少”就是各种事务的价值和必要性的大小,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可做可不做,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样有助于明确在价值上对事务进行孰轻孰重的取舍;“轻重缓急”则是各种事务在时间紧迫性上的排序,什么事必须马上做,什么事可以稍后做,什么事可以最后做,把任意两件事对比一下,就知道应该先做什么,这有助于对事务进行孰先孰后的选择。事务轻重先后的选择,事实上是一种利益衡量,一言以蔽之,“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这种时间和事项的安排,我觉得其实有点类似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所谓“执两用中”,即知道事务的各种极端,而取其中庸温和。而我所谓时间和事项的安排也类似中庸之道,可以称之为“知两用重”,所谓“知两”,就是知道所有可以分配的时间资源和所有需要时间的项目,而“用重”,则是在比较“大小多少,轻重缓急”之后的时间先后多少分配。
三
本书第三章题为“我能贡献什么”,第四章题为“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其实第三章可以并入第四章,只不过前者立足于自我,而后者立足于他人,事实上都是如何发挥人的作用,这个“人”包括“我”。要发挥人的长处,即通常所谓的“知人善任”。知人,既要知其长,又要知其短;而善任,则要善用人之长,善避人之短,长短之间,反应结果的利弊大小多少,衡量而任人。当然,用人之道,关键还在于用人之长。用人之长,首先要有一个思想定位:即用人是用人来做事的,而不是用来投管理者之所好。彼得·德鲁克先生提出用人之长的四个原则:第一是职位设计的要求不能太高,要不是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第二是职位的要求要严格,但涵盖要广;第三是用人时,首先考虑这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职位要求什么;第四用人之长,必须能够容人之短。
此外,用人之“人”包括各种人,而管理者与这些人的关系,也多种多样,比如级别的高低,关系的亲疏,等等,如何妥善的发挥不同关系的人的长处,用好各种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不同的人,自然应该根据关系的不同,来加以利用,即使他们的长处相同,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使用。
“我能贡献什么”,在用“我”之时,首先要客观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能够做什么。其次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组织需要我做什么。前者是客观能力,后者是主观需要,两相结合,才能真正相得益彰。彼得·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者的贡献的有效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自己的工作,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作为管理者的“我”,应该常常问自己:我能贡献什么。因为管理者是一个创造型的职位,需要根据组织的利益来创造和调整各种策略,发挥自己和他人的价值。我能贡献什么,是一个工作目标,也是管理者对组织和他人的承诺。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贡献,包括三个方面:直接成果,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培养和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用人之道,有所谓“因人设事”,也有所谓“因事设人”。前者,是为发挥人的长处,而设定某种事务和职位;而后者则根据事务和职位的要求,来寻找和安排合适的人。前者重在知人,后者则首先要知事、知职,然后知人善任。不同的组织需要不同的用人模式,而归根结底,都在于组织的整理利益,即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而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正是每个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人设事也罢,因事设人也罢。用人之道,贵在知人善任。而知人善任,则是主客观相结合的。知人,是客观方面知道人的长处和短处,知道人的客观能力;善任,则是要知道组织利益需求和职位的需要。知人善任,就是要根据组织利益最大化要求和职位要求,来使用适当的人,发挥人的长处,使人的客观能力和组织的主观需要想契合,这样才能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完成管理者的使命。
四
作为一个管理者,不管是善用时间资源,还是善用人力资源,其落脚点都在于有效地决策。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决策者。本书第七章题为“有效的决策”,第六章题为“决策的要素”。
彼得·德鲁克先生认为,决策的要素有如下五项:一是要了解问题的性质,二是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即边界条件,三是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决策能被接受,四是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五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要进行“有效的决策”,彼得·德鲁克认为在决策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简介和决策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运用反面意见;再次要正确处理决策和技术的关系,比如决策和电脑的关系。
根据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见解,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我认为,决策的本质,是寻找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决策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大小多少,轻重缓急”的判断之后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是”与“非”的选择,而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所以,决策的方案会有很多种,殊途同归之义。此外,决策又不止是一种方向的选择,更是一种具体途径、具体步骤的规划,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反馈的调整规划。所以,决策不是一个时刻性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时段性过程性的选择。决策的前提,是搜集事实信息,事实是决策的依据,决策就是要主观利益和客观事实想符合,以最大限度的使客观事实来实现主观利益,因而,对于个人见解和反面意见,都要进行慎重的分析,以最大限度的找到符合利益需求的途径。而且,尽管决策的程序大体相似,但我不认为可以有一种电脑程序来代替人来决策,因为人是有感情思想有价值选择的。这也是为什么“量刑机器”不能够在现实中代替法官来量刑。
五
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结论是: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其结论部分,是对整本书的内容的总结和概括。如期所言,本书讨论的两个前提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在事实中,他的两个前提都是成立的,所以,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我在上文已经说过,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哪怕只是管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管理者的卓有成效,不仅对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和社会的管理者而言,也是对个人而言,因而如彼得·德鲁克先生所言,它对个人的提高、对机构组织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生存和运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篇二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的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还是立意的深刻、新颖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引领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读什么”往往比“读多少”更重要。初中阶段应当让学生读一些打基础的书,这些书应该是精品,对学生文字功底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我反对读中考优秀作文,而是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敢于阅读难懂的精品。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如初一重点读写人记事的作品,初二读经典小说,初三读精美的散文。
比如初一暑假,我布置的读书作业是:至少读一遍《水浒传》,写十篇摘抄或读后感,每篇400字左右。
教学中,我还随课推荐阅读,效果更佳。在教授《端午日》时,我推荐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二)根据阅读水平有针对性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读书少的学生,或许没有享受过读书的乐趣。我就从学生最喜欢的领域入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比如,一个学生喜欢读推理小说,我就推荐他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浅阅读的学生,要么喜欢读书却不会选择适合的书,要么是不会读书,读得浮光掠影。于是我一边推荐一些书给他看,一边在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对那些喜欢阅读且读书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生,我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读了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引导他们向纵深处思考。有个初三学生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写作风格近似鲁迅,充满阴暗色调,连性格也很孤僻。我就引导他读一些明快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和陈丹青的《大先生》等,有读书底子的他,把安徒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回过头来读鲁迅的文章,人就变得乐观平和多了。
二、指导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在指导写作上,必须明确要求,加强和学生点评交流。
1.片段简评与读后心得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等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我要求学生写片段摘评和读后心得。片段摘评,要求多摘多评,重在评,每则摘抄不多于300字。摘的是作品中触动自己的地方,或是赞同之处,或是质疑之处;评的是自己的思考、联想,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的理由,强调的是思考和内化。读后心得,就是一种小议论文。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书后,在简评的基础上,找一个中心,提炼出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每周我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五篇摘评和一篇心得,“五摘评”是写300字的摘抄加点评,“一心得”是写一篇600字读后感。摘评与心得的作用是互补的,摘评强调读书时的碎片式的灵光,心得强调走进书的深处。两者都是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少学生写了系列性的读书笔记,有摘评,有心得。请看金婉丽同学写的评论林黛玉的一个片段:
黛玉爱使小性儿也是一大特点。她对宝玉、宝钗,甚至还有湘云、袭人都有“含酸”的尖刻言词,一张嘴不饶人,伶牙俐齿,嘴尖舌利。有时故意挑刺儿,甚至都让人难以忍受。对丫环、婆子们也常是如此。但她也有温柔随和、天真可爱的一面,如钗黛和好,宝黛读曲等。其真率坦诚,有如霁月光风。
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地记着自己阅读时的心情、心境、思考与心得,班级里出现了一批研究《红楼梦》《水浒传》的“小评论家”。
2.口头点评与师生交流
口头点评。我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在课前演讲,然后由同学点评,我再作深度引导。比如,毛蔚同学在推荐洪应明的《菜根谭》时,一位同学就演讲本身给予点评:“讲稿简洁清晰,观点明确,但对书的内容陈述过多,造成后面的演说有些仓促。”针对他的评点,我追问质疑,继续挖掘并提出建议:“你去看看洪应明的《菜根谭》,或许你会更喜欢这本作品。”后来,她把这本书买来阅读,并写出了专题读书笔记。
除了课前这种口头点评外,我更多的是和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进行交流。
比如,王菲同学点评任强的《课堂上》:
任强的《课堂上》的前言写得极漂亮,可是接下来,我开始怀疑我的初读感受,这不是流水账吗?等我看完才发现——哇,真的全是流水账。
我回复她:
是流水账,但又绝不仅仅是流水账,而是她教育生活的记录。作为一名教师,透过任强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颗悲悯的心,不光是为师者的心,还是一颗入世者的心。再去读读《山那边的孩子》,也许,你就不认为这仅仅是流水账,而会另一番感受了。
下周的摘抄本上,她用文字告诉我:
老师,按您的要求,我去读了《山那边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悲愤。我才知道,在中国,在我身边原来有那么多我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他们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挣扎在生活的艰难处。作者人在其中,却也无能为力,这更让我切身感到无力。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
这样的读书交流,是思考,也是写作。也许,学生起初的思考是幼稚的,但有了幼稚才会有成熟,写作也将越走越远。
3.搭建发表的平台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收获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所以,我从多方面为学生发表文章搭建平台。
一是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每周的读书笔记我都认真批阅,从中选出3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先刊发在每周一期的班刊上,再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一方面鼓励了发表文章的学生,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另一个是口头发表。每天的课前演讲,就是最好的口头发表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初一年级第一个月演讲主题定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演讲内容上,我都做具体要求,分成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我的感想等几个板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发表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一个学生对梁实秋《谈时间》做了摘评,演讲出来,那字字珠玑般的思想,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班级里,学生主动买书,在书上做点评,一时蔚然成风。
只站在班级的讲台上还不够,我又把他们推向学校的北中讲坛。寒假后的第一周是读书汇报交流周。各班在读书汇报交流会的基础上,选出一名学生登上北中讲坛,展示读书成果。我们邀请校内的老师进行评奖,设置多个奖项,如最佳人气奖、最佳解读奖、最佳展示奖、最具哲理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这些平台的搭建,让每个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素材提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相互感染激活思维,在写作中锤炼语言学会表达,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 篇三
在刚接触心理學的时候,对它充满了好奇,并在老师的推荐下看了《登天的感觉》这本书,于是对心理咨询充满了兴趣,以为自己懂得了很多。然而在两年过后,学习了很多理论,也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考试,我开始感到一阵的迷茫和无措。总觉得各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在脑子里打转,我应该在咨询中怎么做?怎么样才是有效的心理咨询?我应该怎样去避免那些咨询中常犯的错误?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咨询不落入俗套--不是说教,不是劝慰?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在面对心理咨询时感到退缩与胆怯。这时我又拿起了这本书,重新开始细细阅读。有人说,书应该反复阅读,才能看出其中真味。在这本非学术专著的心理学读物里,我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豁朗和启发。
《登天的感觉》是岳晓东博士在哈佛大学作心理咨询的一本咨询案例集。他精选了10个在哈佛大学期间做的、较有代表性咨询案例,来告诉读者自己对心理咨询的方法理论和体会,及在咨询中常遇到的问题,利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介绍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虽然这是一本非学术专著,但却可以纠正非心理学人士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以及引导一般咨询者咨询过程中走出常见误区,又可以让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入理解。该书的篇幅不长,但在10个案例里却已经涵盖了心理咨询许多方面,包括对人本疗法,分析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交叉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释。而且岳晓东博士把心理咨询的理论巧妙地贯穿在各个案例中,显得具体形象生动易懂,同时他还把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融会其中,令人深受启发。它被称为所有心理咨询爱好者的入门首选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它的长期热销,证明了人们对真正优秀的心理学图书的渴求。
在书中,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岳晓东博士在乘飞机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求学的途中,他和一个美国心理咨询教授谈话的内容。从谈话中,岳晓东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心理咨询的描述--那就是登天的感觉。 “感到在腾云驾雾”,“感到自己站在世界之顶”,“自我感觉良好”……而也正因为这种描述,使人不由想一步步了解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心理咨询的真正面目。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禁不住被岳晓东博士那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所打动,同时也深深的感动与他那种帮助别人疏导心理,带来幸福,助人自助而拥有的“登天的感觉”!
“我恨我自己,我实在太愚蠢了”,“我们的爱情还有救吗?”……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妨碍着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人生的幸福不是金钱名利的角逐,本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平静,天堂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处理这些心理案例的过程中,作者展现了心理咨询的神奇技巧--原来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可能因为几句话而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这让我又仿佛重新从心理咨询中得到帮助别人的力量!还记得老师问过我们,觉得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答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答案。不过老师笑一笑,说:“我们都是善良的人。”是啊,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给人帮助,这不就是我们心理咨询人员的初衷吗?然而心理咨询之妙,就在于他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自己帮助了自己。这便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验到的快乐与力量。
在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老师说过可以多种心理理论的灵活运用,你觉得哪种适合就用哪种。《登天的感觉》通过案例分析让人感到心理咨询并不是简单的某一理论的运用,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万般内疚为了谁》中,本来岳晓东博士运用的是现实疗法,但是后来发现来访者还是无法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后来运用分析疗法终于发掘出问题的根源。在《问你是否还爱我》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认知疗法但是在咨询的过程中,作者穿插了分析疗法。当我们在处理个案的时候,如何正确选用相应的心理理论,需要我们有相当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个案咨询经验。这还有点像练习武功的境界,充分掌握各种理论,在运用的过程中,于无形在有形之中,以有形变无形之法。好像有人说过,最厉害的咨询方法就是已经没有具体理论方法了,可见各个理论都融会贯通了。
很多事情,“知”与“做”是两码事,心理咨询亦然。学过心理咨询的人一般都知道:在咨询中不是劝慰,不是给建议,不是帮忙做决定。但是很多人在咨询过程中还是不自觉或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在《登天的感觉》中,岳晓东也很坦白地告诉读者他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犯的一些错误,例如在《我想从哈佛大学转学》中,岳晓东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一个反移情倾向的问题。我想这是咨询者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咨询中较难处理的一个问题。因为咨询的原则是:不要给来访者建议,不要帮来访者作决定,但是实际上现在所谓的咨询者可能会再自觉不自觉中就已经帮来访者作了决定。岳晓东在书中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这些错误是很微妙的,它要求咨询者要细心,在咨询的时候必须时刻保持客观的态度,时刻注意自己咨询的原则是要“助人自助”!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心理咨询读物,因为每读一次你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可能会有新的领悟。它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
十个案例一口气读下来,我也终于慢慢明白为什么此书的名字为“登天的感觉”。因为那些长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问题的人们,在别人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地狱当中走出来,迈向自尊自信的天堂的时候,心中升腾的不就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作者亲身感受着这些来访者一天天的开心起来,一天天成长起来,不也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而读者从本书中不也是体验到一种像飞翔在云端般的美妙感受,那也是登天的感觉啊。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篇四
思想上应养成的习惯:
1.知道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善于利用长处
4.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1时间:
1)记录时间
2)管理时间
3)统一安排时间
要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
一项重复出现的危机应该是可预见的;
同一个危机如果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2贡献
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地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对成效的要求三方面:
直接成果;
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的人才。
正确的人际关系:
在以工作或任务为主的环境下,如果我不能有所成就,就算我们能与人和谐相处,愉快交谈,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说,如果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即使偶尔疾言厉色,也不至于影响人际关系的。
3长处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
求其人能发挥所长,而不求其人是个完人;
“无缺点”会败给“一技之长”;
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
卡内基墓志铭:“这里躺着的人,知道选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 你要雇用一个人的手,就得雇用他整个的人。
职位的设计
1)不会设计一个“常人”不可能胜任的职位;
2)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
3)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所谓“别人不让我干”,恐怕是惰性和没有勇气的借口。
4要事优先
First things first.Do one thing at a time.一次只做好一件工作,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
5决策
决策的要素
暂时性的事物往往具有永久性。
反面意见的运用:
1)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
2)反面意见本身,正式决策所需的“另一方案”;
3)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
4)反面意见能把“言之有理”者转化为“正确”,再把“正确”转化为“良好决策”。
做决策时问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有时候不做任何新决策,可能正是最好的决策。做一项决策像动一次外科手术。任何新的决策都不免影响既有制度,因此多少得冒风险。什么时候做决策?如果继续保守成规情况下就会恶化,那就必须做出新的决策。遇到新的机会来临,而且这新的机会至关重要,稍纵即逝的时候,也必须做出新的决策。
行政长官不宜考虑鸡毛蒜皮之类的事情。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总结,怎么做到卓有成效。
1.首先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分析时间记录;
2.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重视的不仅是“方法”,而是“目标”和“结果”;
3.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篇五
2、中国的发展固然需要大公司和精英人才,然而中国90%的组织都是中小型和地方性的,他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满足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
3、中国最大一个弱点就是作为一个大国,就是没有足够受过教育的人,但中国有一大批能干的人学会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取得成效。这样的人可以领导中小企业和地方性组织,建设一个发达的中国。
4、德鲁克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来解决发展问题,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变革手段,而延续的根基在于普世价值观。
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篇六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
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并获得诺贝尔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标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
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组织、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下属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7.浅谈语文阅读中的读书笔记 篇七
善于读书的人, 总是在书上勾勾画画, 圈圈点点, 书写提纲, 加注批语, 从而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益和收获。在书中做笔记, 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读书方法, 用好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读书笔记的好处很多:
1. 随读随写的好处有。
随读随写, 帮助理解;随读随写, 启发思维;随读随写, 产生联想;随读随写, 产生创造;反复批注, 升华创新。
2. 随读随划记号的好处有。
随读随划, 巩固记忆;随读随划, 思想集中;随读随划, 重点突出;随读随划, 便于重读;反复勾划, 不断深化。
二、读书笔记的常见形式
做读书笔记形式应根据阅读的需要而定, 常用的形式有:
1. 记号式。
就是在书上用图示符号表示自己思索的内容, 也就是做记号, 这样做有利于明确重点, 加深印象, 加深理解。在读书的时候, 就要善于用记号标出书中的重点字、词、句、段, 要善于运用一些图示符号促进阅读质量。如: (1) 需要重读或摘抄的, 可以在前边加△。 (2) 需要特别引起注意或记住的, 可以在后面画上一个“★”。 (3) 用“——?”表示有疑问;用“——!”表示感叹或惊奇。 (4) 节内分层可以用‖隔开, 在逻辑段末尾可以加√, 并写上 (一) 、 (二) 、 (三) 等序号。 (5) 标自然节可以用1、2、3……用这些图示符号把疑点、重点、难点、收获表示出来, 留下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轨迹, 一旦进入对课文的深层探究, 这些直观形象的符号便迅速刺激思维神经, 让学生思维立刻有所警觉。
2. 批注式。
指在阅读过程中, 对文章内容、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评注。批注可以是“眉批” (文头) , 也可以是“旁批” (文侧) , 还可以是“尾批” (文后) 。批注多是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 佳句妙用等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 这种形式有利于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揣摩、体会语言的内涵与精妙, 往往闪现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 摘录式。
就是选择需要的部分记下来, 便于今后的查阅与运用。摘录内容非常广泛:好词佳句、哲理性的段落、文章知识、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等等, 把它记录下来, 记在搜集本上, 对今后的学习用处特别大。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储蓄力量。
4. 摘要式。
摘要又称概要, 是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 用确切简明的语言记述文章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对象和范围、手段和方法、结果和结论, 有时也包括具有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这种笔记形式能让学生很快把握住内容的精要部分, 让阅读更省时、更有效。
5. 提纲式。
是一种概括地叙述文章纲目、要点的结构式文字。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 只把那些主要内容, 概括式地写出来。记这种笔记, 能帮助我们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和结构。
6. 概述式。
是对文章的一种概括表达, 就是把全篇文章或全书内容用自己的话精炼扼要地叙述出来。它比提纲详细, 比原文简要。这种笔记既可检查对已读内容的真正理解程度, 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心得式。
是在读书后产生的心得与感受, 以及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这种笔记形式能帮助学生获得创造性的知识, 特别对学生的写作、情感表达、观点阐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经常写读书心得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读书笔记的注意事项
1. 做记号要精少醒目。
做记号要精少。要切记做记号不宜过多, 过多不但不能显出重点, 反而会弄得眼花缭乱。记号也要醒目。每一次阅读时,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以勾划, 记号明显醒目, 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2. 批注要精准简明。
写批注时, 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写批注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 要写到点子上。要选择好角度, 要有侧重点, 评论要精准, 不能泛泛而谈。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 联系生活实际, 适当引用名言, 引用读书时读到的有价值的例子。
3. 摘录要省时简短。
摘录的原文文字如果简短, 要求求全, 如果摘录的文字过长, 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 也可以采取缩写的办法, 然后在笔记本上做个索引, 以备以后查考使用。
4. 提纲要详略得当。
提纲的详略要根据需要来决定。如果原文有提纲, 就可以按原文提纲记, 有些句子也可以照抄。如果没有, 在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提纲一般要有一定层次性, 要体现详略得当的特点。
5. 心得要联系实际。
8.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与益处 篇八
一、做摘抄
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名言。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非常集中,值得摘抄。学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把文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同一主题的名言。如学习《理想》,有“理想”的名言5则。学习《我的信念》后,摘抄有关信念的名言。
可以摘抄同一作家的哲言。如学习《人生寓言》,我建议学生选择周国平的哲理语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生活中的语言。广告词、标语、对联、生活中的小故事与感悟、商店匾额、宣传语、报纸刊物、互联网语言、鲜活的口语、不规范的现象等。
可以摘抄名篇名文。比如,名著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写出它的寓意。
二、写心得
学完《论语十则》,可要求学生对感悟最深的一两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启示。或结合生活实际谈看法、体会。有的学生在摘抄了“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这一句后,写道:我知道了中年闰土遇到鲁迅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摇头、摇头”,像个木偶似的。闰土是真实的,他是苦的。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闰土再说什么,我感受到了闰土心里的苦,苦得不再有言语。在沉默中我倾听着他的灵魂。
三、写批注
每篇文章我都力图找到几个点,让学生写批注。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我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结尾写上批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也暗示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和思考,同时引出下文。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和开头首尾呼应,写出了自己受到紫藤萝精神的鼓舞。另外一些精美描写的句子和段落,比如第二到六段我就着重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要求学生做了批注。学生抓住了修辞、准确生动精妙的形容词、动词、叠词等角度做批注,收效显著。
对文章内容相对较长的我就让学生做提纲。比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通过做拟提纲的学习笔记,学生很快知道的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的情节发展,同时明白本文由事及理的逻辑层次。
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行道树》和《紫藤萝瀑布》以后,我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自命题写作。有的写到了梅花,有的写了竹子,有的写的铺路石,并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
四、评注读书笔记
这是我采用的一种交流方法。在小组同学的读书笔记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自己的评价甚至是质疑。对周国平名句“心静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和热闹对于他的确都成了无关紧要之物”,一学生对此做了这样的评注:这一句不正好是居里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一个佐证吗?
做读书笔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首先,读书笔记能帮助消化知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比较难懂的文章不容易消化,读书笔记就是消化酶。读名著《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学生写几百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或简评、或写推荐词。还可以把这些简评分享在微博上,跟大家进行讨论和沟通。
其次,做读书笔记具有健脑功能。人的脑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综合组成的。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几种能力都在发挥作用,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智力的发展。
做读书笔记对锻炼和培养记忆力有很大帮助。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仅凭大脑记住学过的所有知识。要想让自己学过的知识不被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动手”不仅会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按照自己的观念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然后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再次,做读书笔记具有整理思维的功能。常常抄记名人名言,经典故事,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思考问题,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能给我们指引方向,边抄边记边理解感悟,我们会不自觉地受到美德的鼓舞激励。由于其中的暗示作用,我们会因此而反观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以他们的话作为自己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从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
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篇九
本书一共八章,前五章讲述管理者如何自我管理,后两章特别讲了决策。首先提出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管理者拥有的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输出,这是需要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锻炼与学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谁掌握了时间,谁就掌握了自己,卓有成效从掌握自己的时间开始。我感觉自己工作中,经常会有时间不够用,忙完一天发现已经下班了。开始培训后,加上课题任务,更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读了这章之后,我开始尝试集中时间,每周每天提前把待办事情分类。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当前最需要解决的。
第二步,是管理者应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现代社会,是一个由组织化的机构形成的社会。我们需要学会自我管理,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由程序进入到观念,由机械性工作进入到分析性方法,由效率进入到成果。就像书中讲的“只有对组织真正做出功效,才能算是有效”。从而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上下一致,使个人能力与组织成果相互进步,也能使个人成就与组织发展相融合。
第三步,充分发挥人的长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个人的长处,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不能只抓住缺点和短处,培训的时候杜老师让我们结合SBI反馈技巧,描述具体的情境行为,表达影响。不能扯旧事,不能批评队友。这也是对人的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是一种行为的态度问题,是管理者的价值观在行为上的体现。我觉得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还是挺难的,需要有实际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才能掌握。
第四步,“要事优先”。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与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时间相结合。必须“抓大放小”,分清“轻重缓急”,集中时间精力,选择关键的事情去做。并且将复盘运用在工作中,1、回顾目标2、评估结果3、分析原因4、总结规律。复盘时实事求是,检查工作中方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在反思中找到问题真正的原因,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书中讨论的有效的决策,其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有效的决策在本质上是一种行动的规范。培训中也增进了我们相应的知识和技巧,利用工具软件,养成一些新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
10.《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篇十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2014.3重印)
书摘: P1 他既然学识渊博,就应该比其他人更具有做正确决策的能力。他的决定可能会被取消,他也可能受到处分,甚至可能丢掉饭碗。但是,只要他有一天身为管理者,他就不能忘记他的标准、目标和贡献。P15 真正的问题是,外部情况往往是质的性质,难以量化,它们还不能称之为事实。所谓事实。应该是已经认定,已做分类,并且已确知其关联性。在我们对其量化之前,必须先掌握一个概念,那就是:必须先从无数现象中抽象出某一具体的特性,并对其命名,然后才能进行计算。P21 但是我终于明白了世上并无所谓的“有效的个性”。我认识许多有效的管理者,他们脾气不同、能力也不同;他们所做的事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同;他们的个性、知识和志趣,也各不相同。事实上他们几乎在每一方面都各自不同,但却有一项共同点: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P23 下列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2.重视对外界的贡献。3.善于利用长处。
4.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其中有优秀绩效。要事第一。5.关于做有效的决策。P31 组织的人数越多,有关人事的决策也肯定越多。对人事的问题决定得太快,很容易铸成错误。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P33 东欧斯拉夫人有句谚语:“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这句谚语,我们不妨把它视为“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颇为新奇的解释,但它也有“时间守恒定律”的意味。意思就是说一件工作,用“脚”的时间越少(体力劳动)、则需用“头”的时间肯定越多(“脑力劳动”)。我们为了使一般工人、机械操作员以及一般职员的工作变得更容易,就必须更加重视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是脱离不开脑力劳动的,必须把脑力劳动放回到工作中去,而且必须让脑力劳动占更大的分量。P49-50 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总而言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而分析自己的时间,也是系统地分析自己的工作,鉴别工作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认识你自己”这句充满智慧的哲言,对我们一般人来说,真是太难理解了。可是,“认识你的时间”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之路。P83-84 有效的管理者,通常总有他自己的一套与众不同的考评方式。这套方式,第一步是列出对某人过去职务和现任职务所期望的贡献,再把某人的实际绩效记录与这项期望贡献相对照,然后检讨下面的四个问题:
(1)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2)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3)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4)如果我有个儿子或女儿,我愿意让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 a.如果愿意,理由是什么? b.如果不愿意,理由是什么?
这样的考评方式,显然与通常的做法不同。这套方式以当事人的长处为重心,以当事人能做些什么开始。而当事人的缺点,只是视为他发挥长处和力求成就与有效性的限制而已。P95 在讨论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时,人们很少考虑到上述这些情况。他们想到的通常只是针对一门学问的知识,或是一种艺术才能。但是,人的性情却往往是事情成败的重大关键。成年人一般都能了解自己的性情。我们要求有效,就要以了解自己能做些什么为基础,然后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做下去。P96 领导人和一般人之间总有一段差距。领导人的绩效高了,一般人也竞相争高。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明白这层道理:提高领导人的水平,但提高全体人员的水平很难。所以,他一定要找出有条件做出突出贡献,并能起带头作用的人才,赋予他们领导人的地位,把他们安置到能“制订标准”并能创造成绩的位置上。这就要求管理者能重视人的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当然,如果缺点足以阻碍其长处的发挥,则另当别论。P108 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同样的道理,在企业经营方面,成功的事业,不是迁就现有产品线来开发新产品的事业,而是以开发新技术或开发新事业为宗旨的事业。当然,如果说创新有风险、有艰辛、有不确定性,那么不管创新是大是小,同样是有风险、艰辛和不确定性。化机会为成果,肯定比解决旧问题更有生产性。解决旧问题,总不过是恢复昨天的平衡而已。P119 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P125 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一项事实是:暂时性的事物往往具有永久性。P143 管理者的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的。好的决策,应以相互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判断中选择。所以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是决策的第一条原则。P151-152 在这种情形下,有效的管理者会做比较:做了新决策,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至于如何比较,通常没有一定的公式。但是,实际上只要遵循下面的两项原则就够了:
1.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2.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读后感:
记得还在读大学时,父亲有一日手持一页不知从哪里剪辑下来的资料强烈推荐我阅读,带着不情不愿的心态,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德鲁克回忆录》(杨斌作,刊载于2006年《好书》杂志)。第一印象是觉得此人很牛,第二是对之精神很佩服,但当时也没做多想,也没有要将其著作拿来细细品读的欲望,直到今日利用闲散时间读完作者的代表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后,深觉一代管理大师思想之严谨深邃,不禁想起最初知道大师是通过一篇不起眼的文章,耗费一番力气,将资料倒腾出来,时隔近址年,再细读一遍,韵味感觉截然不同。
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1993年的《经济学家》评论说:“在一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中,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
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在今后五十的内,要取得德鲁克式的成功是困难的。我们且不说当代公司管理的课题已经越来越技巧化,商业思想的制造越来越商品化,单是就一个人的生命而言,那也困难到了极点——它要求一个人在四十岁之前就完成他的成名之作,接着在随后的五十年里不断有新的思想诞生(起码每一年半出版一部新著),他要能够每隔五年把《莎士比亚全集》从头至尾重读一遍,另外,最最困难的是,他要活到95岁,目睹自己的所有预言一一正确,而此前的一年,还能够从容应对《华尔街日报》记者的刁钻采访。
我想,德鲁克在任何一位学经济、金融、管理的人来说都是神祇一样的存在。回到此书,本书主要分为七章,前五章主要讲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最后两章讲管理者如何做决策。也许有些读者会有疑问,管理者不就是管人的吗?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篇幅讲管理自己?德鲁克在书中对管理者的定义远远超出了我们一般理解的范畴。管理者,在此书中,即为知识工作者,不管一个管理者是在企业工作或者是大学、医院、部队工作,他首先要去做“做正确的事”。而想要达到在成效,有绩效,都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随后作者从管理时间、贡献、发挥长处、要事优先几方面谈如果管理自我。最后,作者重点强调了决策的组成和如何做有效的决策。
11.小学生读书笔记的分段训练 篇十一
关键词:读书笔记;写作水平;语文素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笔者六年来对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写读书笔记的分段训练,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了不同年龄学生的课外读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初级中学输送了一批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
我的分段训练步骤如下:
一、低段(一、二年级)读书笔记训练
1.训练前期准备
培训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助手,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2.训练形式
表格导向,家长周一至周五每天用20分钟左右陪孩子按表格要求读课外书,周一至周五口头完成表格内容,周末用书写形式完成表格内容(时间30分钟左右)。
3.表格内容设计如下
4.检查手段
每个周一教师收一次书面作业检查评比,张贴好的作业;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情况汇报,让学生慢慢总结读书经验;每期开展一次“亲子”读书活动交流,让全体家长、学生和老师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中段(三、四年级)读书笔记训练
1.训练前期准备
培训家长,提出课外阅读新要求,达成共识,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优秀督导。
2.训练形式
表格导向,家长逐步放手让孩子独立按表格要求阅读,周一至周五每天30分钟以上在阅读文章里批注,家长随时抽查。周末用书写形式完成表格内容(时间40分钟左右)。
3.表格内容设计如下
4.检查手段
每个周一教师收一次书面作业检查评比,张贴好的作业;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情况汇报,让学生阅读水平不断提高;每期开展一次“亲子”读书活动交流,评出“阅读小明星”,让全体家长、学生和老师在互动中取长补短,让全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迅速成长。
三、高段(五、六年级)读书笔记训练
1.训练前期准备
培训家长,提出课外阅读高要求,达成共识,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优秀督导和孩子课外阅读的欣赏者。
2.訓练形式
表格导向,家长完全放手让孩子独立按表格要求阅读,周一至周五每天40分钟以上在阅读文章里批注,家长随时抽查,让孩子口头向家长汇报读书情况。周末用书写形式完成表格内容(时间1小时以上)。
3.表格内容设计如下
4.检查手段
每个周一教师收一次书面作业检查评比,张贴好的作业;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情况汇报,让学生的阅读水平迅速提高;每期开展一次“亲子”读书活动交流,评出“阅读小明星”“习作小明星”,让全体家长、学生和老师在互动中取长补短,让全体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素养底子。
六年来,我坚持先培训家长再让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如果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成一朵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在家长的关注下采集六年的蜜,学生受益匪浅,这批学生2010年7月小学毕业后,分别到了重庆市一、三、八中学、巴蜀中学、西师附中育才中学和城口中学等学校就读,最近得到信息反馈,我们的学生虽然在偏远的山区读的小学,但读初中这一年多来作文整体水平很不错,这都归功于六年来分段进行写读书笔记的训练。
12.要学会写读书笔记 篇十二
一、写心得
心得, 也叫读后感, 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经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一种形式。可以针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 也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问题、某些观点发表看法。紧扣原文, 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实际写心得, 能使学生练习写作, 提高修养, 对书中的内容和道理理解得更透彻。
二、抄摘要
摘抄式读书笔记, 是抄录原文有关内容的一种方法。就是教学生将书中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论点、结论、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下来, 便于继续钻研或随时查考。必要时, 在摘录后结合所摘录的内容写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三、列提纲
学生阅读时, 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逐段分析原文的每一部分要点, 写出各部分的标题和大意。这有助于学生分清层次, 抓住中心, 记住要点。我引导他们借鉴文章和书前的内容提要和内容梗概练习, 在训练中使他们逐步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四、记日记
这种形式易把一点一滴的读书体会记下来。如果学生每天能结合读书, 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会慢慢地积累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五、下批语
就是教学生在原文顶端、原文后面、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或者文章的佳妙处、精辟处, 加上眉批、尾批、旁批、旁点、旁圈等。这有助于培养言简意赅的好文风。
六、画符号
1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十三
近日,再次阅读享誉世界的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先生50年前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收益颇深。
管理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管理是有方法和技术的。要成为对组织有贡献、能为组织创造效益的管理者,不仅要学习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更需要把学习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并在工作实际中不断地总结、创新。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作为生产管理者要从管理方向和渠道中寻求成功的方法,从时间、效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做工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从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人员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方法技巧。
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对于管理者而言,决定工作能否有成效,不只是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也包括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把握时机才能创造无限生机,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一开始就从工作本身着手的人,他们往往会从时间的安排上入手,他们善于管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他们将可以自由支配的零星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并通过记录、管理等手段进行科学地分配和规划,减少对工作开展无实际效能的事务所占用的时间。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把握每一分钟,利用好时间是通向贡献和效率的路径。“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德鲁克先生的这句话直接道出了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重视贡献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期望为组织做出贡献的人才会主动去思索“我能贡献什么”,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自己的工作、行为、采取的方法或措施对组织是否有所贡献或影响;
2、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包括上司、同事和下属的贡献是消极或是积极的影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注重团体和长远利益的,他们所作出的每一决定或行为都是站在组织的立场进行的。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所以卓越,是因为拥有更高的视野,他们注重自己的贡献,更注重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组织的长远目标。一个人如果只局限于自己的本质工作,为完成工作而工作,只考虑自己或短期的利益,那不论其现在职位有多高,最终也可能成为别人的下属。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来共同完成任务”、“组织的突出特点正是内部成员所有长处的总和,发挥每个人的所长,也就是善用人才。“,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这些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管理的目标。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能让每个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能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作为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所在,并且想办法使其长处充分地发挥出来,要充分发挥上司所长、自己所长、同事所长,才能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战斗力更强,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使组织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德鲁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决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在做出决策之前,都着眼于具有战略性的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随后,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时的五大特征,即:一是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二是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三是要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四是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五是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一项有效的决策常常在多种不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这是做出有效决策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决策才是成熟的且经得起推敲的决策。作为管理者,在做决策时要容得下异己意见的存在,并充分考虑不同对象提出异己意见的真实原因。
冉
刚
1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十四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15.语文图表式读书笔记学习法 篇十五
语文图表式读书笔记学习法既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又将语文学习真正引进了生活化之路, 既易操作又成效显著。几年来, 我采用语文图表式读书笔记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 积极响应。我多次应邀为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介绍这种语文图表式读书笔记学习法, 均受到了广泛关注, 产生了强烈反响。
一.关于语文图表式读书笔记学习法的理性思考
教育以人为中心,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又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研究学生、指导学法。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生活化”之理念, 即把语文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以学得促进习得, 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新课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尤其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不断开发创新潜能, 不断增强实践能力, 形成健全的人格, 做一名语文素养高、进取心强,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复合型人才。
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 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 学生也是知识的发现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会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语文教学必须突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 追求高效率, 不断弘扬其主体性, 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
语文教学需要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不断激发其从事语文学习的兴趣, 发挥其主动性, 视学习活动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而不是一种负担。变厌学为乐学, 变乐学为会学, 越学越想学、越爱学, 并且事半功倍。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注意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 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 不仅如此, 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 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 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 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 因此,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时, 就必须遵循“规则+自由”的原则, 让学生有体现个性的空间, 有发展的空间, 有创新的空间。语文教师还应正视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学贵有疑。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 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 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 也就不能作深入思考。在指导学生从事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 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语文图表式读书笔记学习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使其学习成为真正有效的学习。语文教师要在任务完成后适时反馈, 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机会,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图表学习法具有开放性,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把语文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语文图表式读书笔记学习法不能只流于形式, 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 关键是做好初期的细致的工作, 及时总结, 展示成果, 奖励优秀学生。让学生感到这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对完成图表中的各项内容有足够的信心并有持久的动力。语文图表学习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尊重、关注每一位学化、健康的发展。
二.语文图表式读书笔记学习法中的“图表”使用说明
这张笔记式质疑卡, 一般是每节课都用的。课前要用, 课上也要用。课前发此表, 用于预习, 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尤其提倡合作解决那些自己经过研读课文就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就存疑。教师在上课前或上课之初将表收上来, 找出共性的问题、重要的问题用投影放给学生看, 让学生广泛参与, 积极探讨问题的质量、价值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课中用此表意在及时反馈,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或针对教学的盲点, 组织有效的教学, 或对课文的某些方面作进一步探究。没有愚蠢的问题, 只有不会提问的愚蠢的人。质疑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让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并维护相互信任, 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交往过程。
文言文阅读要突出积累性和鉴赏性。这张表主要就是进行文言文教学时用, 也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文言文时用。从表中可看出, “言”一定要落到实处, 如“重难点句子翻译”、“成语典故”等, “文”则必须重在赏析和感悟。“名句赏析”既要求学生能从自身的理解视角来赏析, 也鼓励学生参照或摘录名家的赏析。赏析要求显示个性, 要言不烦。“阅读感悟”可多可少, 可就整篇而言, 也可就某一点生发。从实际效果看, 只要学生按表上要求坚持不懈去做笔记, 不仅能学好文言文, 而且能提高思维品质, 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 会有助于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读本》是与语文课本配套的语文课外读物, 选文新而美, 不仅能开拓视野, 而且能有效地进行阅读迁移, 提高阅读能力。但因选文面广量大, 有100余篇, 且有不少文章很长, 如果语文老师不能把对《语文读本》的阅读指导落到实处, 就难以达到新课标所提倡的课外阅读的明确要求。坚持用好该阅读卡就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能真读进去, 又出得来。每天完成一份这张笔记式阅读卡, 能有效地保障学生按时完成《语文读本》的阅读, 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就意识。表中的“相关链接”和“质疑、释疑”是至关重要的, 是实行阅读迁移和培养问题意识及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每学期必须阅读几部名著、经典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怎样让学生读得有效, 又能外显, 往往成了教师头疼的问题。名著导读卡就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让学生在读过名著、经典后留下深刻的记忆。名著导读卡要求每月完成一份, 可以改为报纸式, 把表中的六项内容列为六个重要栏目。名著导读卡中的“精段赏读”、“金句选录”、“名家点评”尤其重要, 能有效检测学生是否是真阅读, 同时在提高学生的积累习惯、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及阅读方法等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成效。
除上述所列图表式读书笔记要让学生坚持做好外, 学生课余还会涉猎许多读物, 且有的读物的获得还会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可制做课外阅读卡, 既能及时记载下学生阅读前后的整个过程, 又能让学生有发表见解的广阔空间。其中“阅读机缘”栏的内容应该是值得珍藏的记忆, 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习惯, “阅读评价”、“阅读感悟”对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都具有很大的益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读书笔记10-29
读《卓有成效的变革管理》有感08-16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07-0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900字06-26
6s管理的内容及成效08-20
卓越成效的管理读后感06-20
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实践和成效07-13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及成效06-17
专家大院成效总结08-28
预期建设成效分析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