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法指导(共8篇)
1.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篇一
在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 找出它的指向性。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
教师通过认真研读《考纲》, 便会清醒地发现它的指向性和发展等级规定:“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性”“有创新,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 写好作文。
一、大气的题目——注重思辨, 显示价值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命题时, 要注重思辨力量和价值取向, 除具备语句形式的简洁、新颖之外, 还要使用“大气”的题目, 使读者所感到的或哲理或情感的震撼力量。例如, 《行善让我有理由趾高气扬》《是河流就应该激荡》《母亲把苦难“打扮”成笑容》《敬畏执着与坚韧的品格》《让梦不再“蹒跚”》《玩弄忧伤是可耻的》《做“愤青”不如做“奋青”》《让灵魂保持站立的姿势》, 这些题目都彰显了“大气”, 做到了从题目开始就引人注意。
二、大气的开篇——落笔定调, 显示思想
教师要让学生用一个精彩的瞬间, 一个片段来显示所要表达的思想。例如, 楚望台《陕北的土地》中的精彩描写:在靖边县往青阳岔走的路上, 我们看见有人在牧羊。十一二岁的孩子, 穿着小褂, 提着鞭子, 哼着小调, 快乐地把一群羊往山坡上赶。羊们快乐地边走边啃草。孩子站在山坡上打唿哨, 羊们一下子抬起头来看他, 孩子骄傲地挺起胸膛如一个君王。而这个地方, 并不欢乐, 也并不祥和。通过仔细研读这些美文, 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大气的场景——挖掘底蕴, 提升动感
在作文描述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小事, 能从小事中发掘深刻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细致的描述语言进行场景描写。例如, 铁凝《麦秸垛》中的场景描写:太阳很白, 白得发黑。天空艳蓝, 麦子黄了, 原野骚动了。一片片脊背亮在光天化日之下。男人女人的腰们朝麦田深处弯下去。镰刀嚓嚓地响着, 麦子在身后倒下去。队长派了杨青跟在大芝娘后头搭麦腰儿, 捆麦个儿。大芝娘边割麦子边打腰儿, 麦腰打得又快又结实, 一会儿就把杨青丢下好远。杨青先是弯腰捆, 后来跪着捆, 后来向前爬着捆。
四、大气的议论——触动心灵, 思索人生
在《一封家书》里, 朴素真切的议论, 字字有味, 句句有情。作者朴实却深刻的议论, 催人泪下, 引人深思。普通家庭的孩子成长, 更需要一种生活的思考与把握, 这样就熔铸了作品厚重的思想容量。其中的内容为:我们父子, 我们全家, 都是平头百姓, 都是普通劳动者。普通人的劣势, 是你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生活清苦艰难了一些, 自然眼界的长度与宽度难免受到限制;但它的优势是, 只要你奋斗, 便是向上。它释放给你的刺激, 容易让你想入非非, 永远产生那么一点点奢望。 (苏以真《一封家书》)
五、大气的收尾——卒章显志, 一石千浪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 学习模仿名家名篇的结尾方式。例如, 尚立富《走西部》的精彩结尾:有好多人认为西部人观念落后, 人懒惰, 贫穷是理所当然的。朋友, 当你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以后, 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很伟大。他们在靠天吃饭的环境里, 一次次播种, 又一次次补种, 有时春天种800斤种子, 可秋天只收回了200斤, 甚至颗粒无收。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我们有资格责怪他们吗?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帮助他们, 理解他们, 支持他们!
“大气”不是一种表达方式, 不是一种写作技巧, 不是一种具体的方式方法。
“大气”就是抒发健康美好的情感, 颂扬奋发向上的人生;就是见解新颖, 思想深刻。
“大气”是一种敏锐的眼光, 一种人生的品格, 一种生活的智慧, 涵养“大气”的境界, 必定使你打破俗套, 下笔超凡, 使你的写作跃上全新的台阶。
在写作中, 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因为当学生具备了作文的诸种能力之后, 文面的地位就提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在作文写作中, 教师要教给学生作文的正确格式, 题目必居中, 首行空两格。另外, 书信体、日记体、说明体以及其他的创新文体, 要以符合文体格式为原则。同时, 书写要认真整齐。优秀的作文需规范靓丽的文面来装饰。尤其需要提醒的是, 自从2005年实行网上阅卷以后, 卷面、文面的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文面的水平, 就是学生的作文素养, 就是他们的文化素养,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文面水平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部分, 作文成绩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师, 正确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至关重要的。
2.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篇二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水平;指导;思维能力;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4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有创造性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这一教学要求与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语言与思维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写作水平获得进步,语文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教师如何通过提供灵活的写作指导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1.高中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积累的素材不够
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了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并且现在的家长将孩子保护得太好,以致学生的社会经历也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写作过程中就出现了严重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时,大多数情况都是在模仿,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这种严重缺乏写作素材的情况还会影响学生的写作速度,在绞尽脑汁拼凑字数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逐渐流失,对语文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
1.2 缺乏创新
虽然高中学生的写作离不开模仿,但是创新才是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途径,只有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写作思路、构思、语言等方面的创新,学生的语言以及思维能力才能获得锻炼,才算是达到了学生写作训练的目的。但是我国高中学生所写的文章严重缺乏创新,模仿痕迹严重。
1.3 缺乏真实感受
高中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学生在表达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写出来的语句往往会存在词不达意的情况,句子读起来干瘪、没有营养。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在没有亲身经历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回去额发感染力,无法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策略
2.1 同时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学生的作文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因此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针对学生的情况展开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过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教师需要从修辞、意蕴、句式、词语等方面着手同时对学生开展语言与思维训练。举例来说,在学生学习完《滕王阁序》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语言将这篇文言文进行改写,然后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朗诵出自己改写之后的文章。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根据文章意境斟酌用词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可以在构思文章上下文衔接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2.2 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高中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较少,因此对很多事情的认知都不够全面,在写作过程中也就很容易出现堆砌材料、就事论事地表达干瘪的观念等问题,致使文章严重缺乏饱满度。生活是一切灵感的源泉,而写作属于灵感创作过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激发写作灵感才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即便教师可以给与学生一些写作方法上的指导,但是灵感却是无法传递的。因此,教师在知道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同时学生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在学习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提升写作水平以及语文素养。具有可以组织学生去郊外郊游,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既能够放松身心,也能为写作训练提供素材,这样学生在表达自身感受的时候不会觉得无词可用、无话可说,文章内容自然也就更加饱满。
2.3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与思考空间
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思路才能更加流畅。高中学生正处于花样的年纪,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也是最丰富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强、生动等优点为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让学生可以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深思的机会。学生想得多、相得深,写作的时候立意与深度自然就会随之提高,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积累的素材不够、缺乏创新以及缺乏真实感受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灵活的写作指导必不可少,具体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写作指导策略加以指导:第一,从修辞、意蕴、句式、词语等方面着手同时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根据文章意境斟酌用词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第二,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比如组织学生去郊外郊游,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既能够放松身心,也能为写作训练提供素材;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强、生动等优点为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让学生可以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深思的机会。写作的时候立意与深度自然就会随之提高,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参考文献:
[1]叶继锋.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J].青年文学家,2010(12)
[2]杨保云.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之我见[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5)
[3]陈锐.拾得金粉 铸成蔷薇——谈高中作文素材来源及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3)
3.状物作文写法指导详解 篇三
所谓状物作文,就是对某种物体的描摹和介绍。如果按内容分,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建筑物的、器物的(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等;如果按写作形式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记叙为主,二是以说明为主。状物可以帮助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务。如何写好状物的作文呢?
首先,观察是获得状物作文材料的最重要的途径。
观察,就是看,仔细地看。外界物体反映到我们眼睛里,还只是大略的形象。如果不看仔细,不研究,也就倏忽而过,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产生写作冲动,而想办法把物的“倩影”留下来,成为写作的素材了。要使读者对描摹的对象产生深刻印象,就要写出对象的外在和内在特点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各种事物也都有各自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物体本身就具备的,我们只要通过语言把它如实地反映出来,比如水是流动的,糖是甜的;有的则是写作者从自己主观情感出发,强加于物体的,比如用“挺且直”来形容大雪中的青松,从而表现作者对不向压力屈服、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赞美。状物文就是要写出各种物体之间的这种种不同来。准确地把握物体的外部特点,仔细观察十分重要。观察物体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整体到局部、从形状到色彩,观察没有一定之规,关键在于掌握物体的特点。抓物体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看物体的形状,长短、方圆、肥瘦、大小等;
二是看物体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各有不同;
三是看物体的质地,粗糙、细密、坚硬、柔软等;
四是看物体的数量,一个、两个、一条、两条等;
五是看物体的功能用途。如果是动物,还可以通过它的生活习性来说明。
其次,要对物体分析比较,找出其特征。
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物征,抓住了它,你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并正确地描写出来,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常见的平常事物中看出引入入胜的一个侧面。”这里的“一个侧面”就是事物的特征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类的物,特征区别当然是很大的。同一类的物,各自的特征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你要介绍“家猫”,你就要抓住家猫的特征。家猫的特征与狗不同,与兔子不同,即使与野猫相比也有很大的区别。家猫的特征是会捕老鼠,性子温顺,爱亲近人。把这些特征写清楚,文章不点明是写家猫,读者也不会领会错。再比如说,你要写自己饲养的一只小花猫,那你不但要写清楚这只小花猫与一般小狗、小兔的区别,更要写出与一般家猫的区别,要写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即区别于一般家猫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为你的小花猫“立传”的目的。
物的特征主要有外形特征、功能特征和情态特征等。外形特征显着的,如“棱皮龟”,它的外形特征,一是大,是龟中的最大个。二是没有坚甲硬壳,而是裹着一层厚皮,所以又叫“革龟”,这两点外形特征就把棱皮龟与一般的龟区别开来了。功能特征,就是物的作用,物具备的某些能力、本领等。功能特征明显的,如,大象的鼻子。它的功能特征,是其他动物的鼻子无法匹敌的。把这些功能特征写清楚,象鼻子与其他动物的鼻子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情态特征,主要是物对人的感情,或人对物的观感。情态特征明显的,如家猫对人的亲近、温驯,大熊猫的憨态可掬,小花狗的善解人意等,都是有别于一般动物的情态特征。
抓物的特征,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可以在一篇文章中都出现,也可以抓一二个方面来写。
第三,整体勾勒与细部刻画相结合。gua亲子资源网
勾勒,勾,就是画出轮廓;勒,就是刻,刻画。状物说明文,首先,要求把物的大体形象轮廓刻画出来,给读者以大致印象。
要做到准确勾勒,必须把握住整体。任何一个物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这时,要求我们应从大处着眼。急于盯住某些细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顾此失彼,读者对介绍的物的印象肯定是支离破碎,不会有整体感的。比如,一只文具盒,它由盒体、盖子、垫板、衬格、插销、磁性搭扣等构成。如果要介绍它,应该首先告诉读者这文具盒的大致形状、大小、总体色彩等等。再如,一头水牛,它有头、颈、背、腹、尾巴、四肢;头上有角、眼、鼻、口、耳等等。你首先应该告诉读者的是这头水牛的体态大小,这头水牛的头、颈、腹、背的形态特点,而不是头部的五官位置等等。总之,必须让读者获得的第一印象是你所介绍的物的整体形象。
状物文章在交代了物的一般形状、特征后,特别要注意细部的刻画。因为一般形状和特征,只能给读者以大体印象。这种状物文章一般适用于写某一类的物,比如说,笼统地介绍某一种动物,如家猫、鲨鱼、马等等。即使是介绍某一类物,有时也不乏作细部的刻画描写。如果写具体的某一物时,就必须在细部刻画上下功夫,只有细部刻画,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
怎样作好细部刻画呢?毫无疑问,首先,要对物作细致的观察,对物的细部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抓准。因为,所谓细部就是我们要描述的物的细小部分。而物的细小部分是很多很多的。如果不分巨细,统统写在文章,那肯定是不得要领,起不到说明的效果,不能加深读者对物的印象。因此,细部刻画,就要抓最传神的细部来描述,这样,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给文章注入感情。
古人云:“假物以托心。”你之所以要写这个事,就是因为你喜欢它,或者不喜欢它,这就是你的情感,状物作文与说明文不同,就在于作文里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客观描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把你的这种感情流注笔端,融进字里行间,使得所写的事物不只是你看到的事物,而是你心中的事物,事物仿佛有了生命,不光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一个愿望,一个理想,这样就能打动读者,和你产生共鸣。一般状物的作文通过借物寄情和托物言志来表达思想感情。JQ7亲子资源网
借物寄情,一般来说,在文章中详细地状写一种事物,总是有言在物外的用意的,最常见的就是借物寄情。这就是寄托、寄寓之意。因此,表达时往往会含蓄一些,多是将物的某一属性强调一下或故意渲染一下。如古人常借月来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他们把月亮描写成清冷的,忧伤的,孤独的,它高在中天,同时映照着相思而又在异地的亲人。古人对月亮这样看,这样写,显然是把无限的思念托付在凄清的月光里了。也许有同学会说,那太阳也高在中天,也同时照耀着相思而在异地的亲人呀,干吗不写太阳呢?这其实点到了写借物寄情类文章的关键:那就是所借之物必须与你要表达的某种感情有联系,即这件物的某一属性要与所抒之情合拍、默契。月亮幽幽的白光、阴晴圆缺的规律以及日日挂在寂静的夜空这些特点与深切静谧的思绪太合拍了,而太阳火热的外表和灿烂的容颜则不适于表达那种悠长的思念。正如我们不会说:这人性子真急,像水似的,而说,这人脾气像团火。
托物言志是人们在表达自己志向时常用的手段,比如红领巾宣誓时握紧了拳头,高举在肩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让红旗永远鲜红,永远不倒!”这儿是借着永远高举的红旗来表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但更多的是在文章中着力地描写某物,尤其突出这一事物可以生发出较大意义的属性,借以言明自己的一种志向。选择什么物来描写才能更好地表明自己的心迹,这是写好这类托物言志的文章的关键,下笔前一定要先理顺思路:比如,我要写的这件物外形特点有哪些可以夸张或描述的;内在特点又有什么可以生发的?与我要表明的某种志向在哪方面可以联系等等,然后再写就不会卡壳,而且丝丝入扣了。
第五,要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来写。
修辞运用得当,文章就更有韵味。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使写作对象更加形象生动,使读者感受更深刻。
4.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法指导 篇四
y℡小翔执笔
(一)——
中考作文复习
——如何写好开头
引言
“写好中考作文的两个基本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中考高分作文偏重于真情实感,如上文所说“真实才能动情,妙语才能煽情。”而第一点需要练习,第二点则需要积累。
高分作文=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而真情实感最重要的体现便是细节描写。)最后一点,语文学习重点的办法便是阅读+积累,开头(介绍)
如果把作文比做人,开头就是脸,先不讨论外在和内在美,你说,假如一个人连基本的外在都没有,谁会有心情去看你的内在,不管内在有多美,先被打了五折,那么,你离xx不远了。所以,一个好的开头是有多么多么重要啊!!(本人在开头挺小白的,教不了你们太多,自己领悟吧,不管怎么说,开头这种东西就算不出彩,也不要一看到就被人踩死啊!)
现在进入正文,我来介绍几种常见开头:
第一式:思绪飘啊飘„„(回忆式开头)
一般记叙文采用这种开头的情况偏多,我们就先来说说回忆式开头。文章通过对某件事的回忆来表达某种主题或思想感情,从现实到回忆的过度就尤为重要。要求过渡自然,又不能与中心脱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段结束加上思绪不禁飘到了远方(之后,不管你思绪飘到了哪,结尾要点一下你的思绪要飘回来啊!)还有一系列的句子,像是:那件事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无法忘怀;只要一想起那件事,我便久久不能平静and so on.我们来看看例子:
1.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那棵老树上,仿佛磨去了老树干上的创痕和岁月留下的沧桑。面对此情景,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 ——《那棵树》
这是一个典型的回忆式开头,精彩的是,结合了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动人的气氛,为下文的会议作了很好的铺垫。对文体做了很好的诠释,巧妙设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正是我们该学的。假如是你,对于《那棵树》你会写下怎样的开头呢?
2.又是落叶时节,片片金黄的树叶幽幽的自枝头飘落,坠入大地的怀抱,化作春泥,等待着生命的又一次轮回。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感受落叶季节那隐隐的心跳,任思绪在脉络中延伸„„ ——《记忆深处的那片落叶》
并不是最后一句都是思绪飘到了远方,稍作修改就变得更加意味深长,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每一种开头都要使用得融会贯通,关键是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方式才能不落俗套,新意这种东西很重要的。
第二式:环境引入(经常也用于回忆+抒情)
上文两个例子也是环境描写的好例子,环境描写可以很好渲染气氛,能让改卷老师感受到你的语言功底。一般来说,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你作文的开头。譬如说,看着阳光,月亮,月光,星星,树木,绿草,小花,水滴,公园,清晨漫步,刮风下雨,季节变化„„(一个人在享受自然的时候总会发生感慨的,也可以和事件有极大的联系,譬如说你要写的那天刚好也是阳光灿烂,风雨雷电,也有美丽的花啊草啊,也是在某个季节,也是在某个公园,思绪就很容易飘到那一天,合情合理。)如何巧妙运用这类开头,就要靠自己的积累和 语言的功力了,多练习也是中不错的选择。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睡觉前躺在床上,自己想个作文题,问问自己要为这篇作文写怎样的开头。下面我们看看例子:
1.冬季,雪花翩然飘向大地,窗外是一个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眼前是一片晶莹的白,我的思绪也如同轻灵的雪花,舞动起来。
作文题目是《财富》,小作者写了雪花纷飞的冬季里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伟大的母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开篇描写了特殊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为后文对人物的描写,事情的记叙做了铺垫。
2.夜好静好静,月光悄悄洒进我的房间,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的事情,久久不能入睡。
作文题目是《我做的对》,小作者写的是有一定朗诵水平的自己在朗诵比赛的复赛中被淘汰了,心情不好,但当进入决赛的同学需要帮助练习时,自己经过思想斗争,毫无保留地去帮助同学。同学在比赛中胜出,自己在分享别人的快乐的同时也慨叹自己做的对。文章开头只一句话,描写了“静静的夜”,“悄悄洒进房间的月光”,营造了一个恬静的夜晚,一如小作者“做对了”后那颗坦然、满足、平静的心境。
第三式:开头点题
这一类的开头需要根据不同的文题进行变动,根据作者要描绘的事例进行更改,所以,作者对文题的理解就变得相当重要,所以省题加构思是极度必要的。这类开头可结合各类开头进行描写,但最重要的便是要将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想法和主题相挂钩,做到点题很重要。有一种抽象的理解就是将你所理解的主题进行扩写(看不懂就忽略它吧)。现在看例子吧:
1成功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孩子,你是我的骄傲!”失败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别灰心,下次一定行!”骄傲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作文的题目是《声音》,小作者紧紧围绕“声音”两个字开篇,“声音”一词出现三次,每一次还都直接写出了“声音”的具体内容。让读者感受到成长中的小作者在关键的时候总会得到来自妈妈的赞扬、鼓励、提醒的声音!显示了审题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2生命是一段牵挂的行程,即使是一把伞,也是父母对儿女一份暖暖的爱。在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是可以淡忘的,但是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譬如这生命中的伞。
这是一篇课外阅读《生命中的伞》的开头,作者紧紧围绕自己的题目中“生命”和“伞”开篇,强调了一把蕴含父母之爱的伞令作者终生难忘,开篇点题,引人深思。
第四式:哲理开头(不建议使用)
这种开头很多中学生驾驭不了,却又有很多中学生喜欢使用。个人最反感这类开头,这样的开头一旦与你所要表达的主题不符,就容易出现偏题之感。以下例子,我就不多做点评了。以下是例子:
1日子一叶一叶地从生命之树飘落,不经意间,才蓦然发现岁月已给它套上了16圈年轮。
好沧桑的开头,现在就写这个你是有多老啦,正青春的同学!
2它曾是千年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身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哑哑学语的孩子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它就是诚信。(《千年的呼唤》)
第五式:排比句开头
这种开头很受大家喜欢,但是重点是你要排比也要看看主题对不对啊,比如说题目让你写自信的力量,你却写自信,这就不好了吧。还有,你怎么也要凑个三句啊。没三句排比排个毛啊,还有,排比句式开头要有总结的,要点题的啊!看例子吧:
1母亲,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绿油油的禾苗;您是早晨的太阳!我是一株刚冒出嫩芽的小草;您是湛蓝的大海!我是一条小小的鱼儿„„妈妈呀!请接受女儿的这份爱!
文题为《„„笑了》,小作者写自己为妈妈做了一件事情,看到了妈妈欣慰的笑。在开头中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直抒胸臆,赞美了妈妈,也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为什么我觉得它偏题了啊啊啊啊!!不过,排比完要稍微总结下,排比的字数不要太多,不然读起来很烦哦!
第六式:„„(加油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开头方式哦)
总结:以上归纳的几种开头,想要驾驭它们就要多练习多积累,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写开头方式。加油哦,同学们,做做接下来的练习吧,熟能生巧哦!
开头(练习)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练练笔吧。不要求多空闲时做一题,做完你可以来找我面批哦,免费滴。
一.文题《那是一本 笔记本》补好题目,事例自己想,为它写一个合适的开头。二.《我会记得》 三.《那件小事激励着我》
四.《 的风景》 五.《爱,还要会爱》 运用细节描写使内容充实起来
如何做到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最重要的就是细节描写。将你的真情实感渗透到你的细节描写中。我们来说说何为细节。在百度百科中,对细节是这么描述的:①不容易起眼的小环节,小事,需要细心去做的事。②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很显然,这就是细节。
现在来说说怎么做到细节描写吧,最简单,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将一个东西仔细刻画。通俗的说就是把一个东西写的无比无比具体。例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人的外貌,心理……事无巨细,能做到这点,你基本就成功了。话不多说,看例子:
一句话:妈妈叫我去睡觉。
细节刻画后:忽然听见耳膜一振,一串细细的脚步声,那么脆,那么轻,生怕打扰了我。这声音再也熟悉不过了,它承载了数不尽的爱,奔走在两扇门之间。“吱”,门轻轻的开了,母亲走到我身边,轻轻的说:“不早了,睡吧,别累坏了。”“要睡你去睡,没看我正忙着么!”我没好气的说,似乎能把所有闷在心里的气全部发泄。母亲无语。随后又是一阵脚步声,还是那么轻,那么脆,不同的是那声音越来越远了。
又是一个人独处,唉,我怎么能那么跟妈妈说话呢?这样妈妈会伤心地。我眼前一阵模糊两滴泪落在眼前的书上。
这时,又响起一阵脚步声,只是比刚才更轻,更脆……这回,母亲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放在我的书桌上说:“孩子,喝茶吧,提提神别累坏了身体。”
这便是同学们需要提高的地方:会细节的刻画,把一件普通无比的事加上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就会变得无比生动,你会明显感到真情流露,表达感情,心理描写极为重要,我们能向这位小作者学习的便是他的细节描写,在看别人的作文时,不应该注重内容,因为素材只是自己的,否则便是抄袭,我们看作文能学到的只是,写作的方法而已。
一句话:我流泪了.细节刻画: 我不经意的看见父亲的脚流血了,我想:“那应该是被玻璃划破的吧?”泥水不断像虫子一样往里渗透,腐蚀了父亲的脚,也腐蚀了我的心。我扭过头去,偷偷地擦去脸上的泪,笑着扶着父亲回家去。
有些辞藻需要积累,只有积累好的语言才能适时的表达自己心中所想,要做到胸有成竹不容易。
细节描写(练习)
请根据文题和所给的话进行细节扩写,加油啊,童鞋!一.题目《微笑面对生活》一句话:我失败时死党给我鼓励。
5.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篇五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特别是近年来将这个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更为青少年了解传统佳节提供了好的机会。
1、同一个话题,在审题时应注意从不同角度立意,要独出心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泛泛地写流水内容,以免让人读来无味。
2、要突出特定情境,就要调动各种写作手法,特别是景物的描写,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可尽情地渲染烘托。
3、要以情感人,那么就应该从自我的角度来感受这个节日,以真情实感来表现节日的感受,让记忆的浪花传递出中秋的内涵,让情感的笔触描绘出团圆的深情。
中秋的记忆
凉爽的秋风吹走了夏日的浮躁,让我们尽享天高云淡风清的熏陶,让五谷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沉浸在这秋高气爽之中,我知道,中秋节快到了。
我深深的陷入了对中秋佳节的期盼,去年中秋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
夜已深,月正圆,一份感激涌上心头。那是一份亲情,那是一份至爱。我愿将这份情与这份爱收藏在怀,化作一份动力,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中秋的记忆很深很深,同为那份记忆中有爷爷对我的一份激励。
那年中秋
中秋节的夜晚特别的宁静,无聊的我与父母一起漫步在静悄悄的江畔,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圆圆的月亮在头顶跟随……
一样的月亮,一样的地点,一样的宁静,使我想起了那一年的中秋。……
一阵开门声将我拉回了现实,哦,是爸爸妈妈回来了。我静静地递上两杯水,看到他们眼中的欣慰,我突然发现我是如此的幸福。是爷爷跟我说的话让我感受到身边的幸福。
爷爷啊,月圆之夜,此时的你在天堂做什么呢?
记忆中的红豆沙
又是一个中秋节,又到了阖家欢聚的日子,看着那轮明月,我想起了儿时的那份月饼。
小时的记忆大都是关于外婆的,仍记得外婆家那张又大又舒服的床,仍记得外婆那精湛的厨艺,还有那令我回味多年的红豆沙馅……
……
随着岁月的流逝,姥姥的身体再不如从前那么硬朗了,外婆牌的月饼我也好久没有吃到了。如今,又值中秋佳节,但我却没有了从前的那份兴奋之感。
看着那些被精美包装后的月饼,我全无当年的那种感动,依旧还是金灿灿的外皮,依旧还是香甜的红豆沙。卖相比姥姥做的完美,味道也比姥姥做的好。但它却没有外婆的爱。
每每吃到这种月饼,我就会有深深的落寞……
一个人的中秋节
皓月当空,稀疏的星星三三两两的散落到天边。今夜的月亮如玉盘般皎洁、明亮。一阵风吹来,吹走月亮四周的浮云,掀起了她神秘的面纱。
……
在这万千思绪中,我不禁有了一丝倦意。起身回到屋中,我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与家人围坐在桌旁,一起说说笑笑,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一直在笑,笑的是那样美,那样甜……
中秋赏月
当桂花的清香弥漫整个宁静的夜空的时候,当淡淡的月光轻轻地洒在我肩上的时候,我坐在摇椅上,默默的凝望着夜空中的那一轮中秋明月。
……
此时,爷爷,你在干什么呢?是否与我在一起赏明月呢?远在异乡的我,现在正在想念着你呢!你是否也在想念着我呢?
月亮啊!你如此千年万年地陪伴着多少人啊!我只能对你说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是中秋月圆时
夜,静的深邃,月,洒下点点光辉,月光透过树枝,透过窗纱,透过心田,略带暖意,包裹着我那颗思念的心。
中秋的雨滴,那是相思的眼泪…… ……
6.高考材料作文复习指导 篇六
一、成也审题, 败也审题
审题是写作的门槛, 通过审题可以检查出作者的思维走向和思维能力。当前学生在审题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1) 眼光狭窄, 想不到更广的范围; (2) 认识肤浅, 想不到更深的内涵; (3) 理解错误, 想不到命题者的意图, 导致失分。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
1. 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内涵。
全面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内涵就要在所给材料上下功夫。准确全面至少包含以下因素: (1) 内容要求, (2) 范围要求, (3) 立意构思, (4) 格式, (5) 字数, (6) 其他要求。有了这些因素, 全面具体就变得比较具体了, 学生的审题也就容易操作了。
2. 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材料的内涵。
作文材料来源广, 材料有一定的隐蔽性, 也要经过一番审视。本次六区联考作文所给材料主旨本不难理解, 而且角度多样, 谈团结、爱心、互助、坚持、领导等皆可, 尽管这样, 仍然有部分学生甚至文笔还相当不错的学生写偏题, 造成非常遗憾的失分。怎样审视材料呢?对单则材料, 我们可以用多项思维来分析, 挖掘其内部蕴涵, 下面通过实例具体说明。
材料:有一个鲁国人, 擅长编织麻鞋, 他的妻子擅长纺织白绸。他们想把家搬到越国去, 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是穷困不堪了。”鲁国人问是何道理, 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 而越国人却赤脚走路;白绸是做帽子用的, 而越人却不戴帽子, 你们夫妻在越国无用武之地, 怎会不穷呢?”
横向分析: (1) 从鲁国的角度看, 鲁人的特长是什么?以他们的特长到越地会有怎样的结果? (2) 从劝告者的角度看, 她劝鲁国人不要搬到越地去的理由是什么?这使你认识到什么道理?
这样横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思索材料的含义。
纵向分析:设想鲁人听了劝告后, 是去还是不去越国?各有怎样的结果?
这是用恰当的想象作深入思考。
综合分析:将横向和纵向思考综合思考, 可以比较准确深刻地确定作文的立意;如何发挥才干, 如何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 以及掌握信息的重要性, 等等。
逆向分析:如果想求得新意, 还可以逆向分析:鲁国人到越地去一定会受穷吗?鲁人可能会富起来, 因为越人不戴帽子, 不穿鞋子, 鞋帽业更有广阔的市场;正因为披发赤脚并非文明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必将逐步改变, 所以鲁人特长也可能会大有用武之地。
用以上的多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作文立意也就容易确定了。
但是有时候作文提供的材料不止一则, 这时又如何审视材料呢?这里最关键的是要找出一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概括出这组材料的一般道理。
寻求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定要异中求同, 异中求同的思考主要依赖发散思维, 跳出材料本身, 在更广阔的范围思考。
有这样一组材料: (1) 作家丁玲, 十年浩劫的折磨, 使她留下了难以忍受的腰痛病, 不能伏案写作, 但她不甘心文学生命的终结, 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 凿上四个眼, 系上两条带子, 套在双肩上, 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2) 杨荫榆自“女师大”事件被“打落水”后, 先后在苏州女师, 苏州东吴大学任教, 日寇攻陷苏州时骂敌, 于1938年被日寇杀害; (3)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 晚年被解职后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 处境尴尬, 但断然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
这三则材料虽然庞杂, 看似有不同的命题,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保持晚节, “夕阳无限好, 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此类材料作文虽然内容烦杂, 实则与单一的材料作文差异不大, 因为它是在同一观点下统辖的众多材料, 好比我们选用一个观点, 论述过程中引用众多材料一样, 只是调换了位置而已。
二、调动储蓄, 冲出平凡
在本次作文阅卷过程中, 许多教师都有共同的见地:出彩的作文太少, 太多人云亦云, 比如“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筷子易折断, 十根筷子难折断”这些句子, “汶川地震”“蚂蚁抱团闯过大火”等事例被考生滥用, 造成阅卷老师视觉疲劳, 因此都只能得个中庸的分数。
人云亦云是一种保守的思维方式, 它限制了思维者的活动, 总是在固定的圈子进行, 怎样才能“出新”呢?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
1. 组织学生多读书。
不读书或少读书必然缺乏原材料, 也就会出现别人想到的材料你也想到, 当然就人云亦云了。比如有个考生谈到张爱玲和顾城的例子, 这位考生一定是读过两位作家的作品, 或者看过介绍他们的有关书籍, 这样的文章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这篇文章显然就在众多的平凡的考卷中脱颖而出, 获得较高的分数。当然, 只读书还不行, 还要边读边想。读书好比工厂进材料, 分析就像对材料的加工。如果只读不分析, 就无法汲取写作的营养和方法, 就无法下笔如神。
2.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个人要有独到的思想认识, 就必须对周围的人事热情关注。现在的中学生一谈到作文就头疼, 认为无话可写, 这就是生活的贫乏。
三、积极防止, 冲出误区
1. 题目俗套雷同, 拟题不当。
自拟题目首先要准确, 其次要生动形象。可是有的学生为了讲准, 就选一个说错不错说好不好的题目, 比如这次的六区联考就有不少这样的题目《谈团结》、《团结就是力量》等, 这就犯了俗套的毛病。俗套与新颖之间虽然很难用语言表达来区分, 但两个题目放到一起比较, 谁优谁劣还是很容易区别出来的。
有些学生的拟题甚至出现不准确的现象。题目与内容不合或者用词过大或过小的现象都有。
2.“三段”模式。
每次考试, 不少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总跳不出“三段”模式,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选用具体事例论证, 第三段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
复习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但不是唯一的形式, 比如贾谊的《过秦论》, 其论点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总结出来的。又如, 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的论点却是在批判送去主义以后, 也就是在“破”之后才“立”出来的。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这样的现象, 有些学生无话可说, 就拼命用例子来填塞, 一个不行两个凑, 两个不行三个够, 看看约摸字数差不多了就匆匆结尾, 缺少必要的道理分析, 简直就是故事大串连。还有些学生估计是积累不够, 在一篇文章中反复空洞地说教, 翻来覆去就是那些话, 凑足字数完事。对于以上情况, 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一篇文章中论证方法综合使用, 论证方法不是只有举例论证或者道理论证一种, 两者应兼而用之。另外,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也是很好的论证方法。对于后一种情况, 还应该指导他们多读书, 加强知识储备, 实在不济, 大脑中强行记住十几则材料, 到时候灵活运用即可。
7.谈小学数学日记的写法指导 篇七
关键词:数学日记;写法指导;教学内容;真实感受;课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79-01
如今的数学课,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一定渗透,数学语言的适当训练。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发现的意识和能力没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因此,要想让学生和老师得到及时的沟通,既有利于老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给数学学习增添一些人文味,我想到借鉴语文学科记日记的方式,给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就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可能这些日记质量不是很高,但那些知识的获得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在生活中寻找的结果,因此,它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日记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数学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例;以及发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趣事、对数学老师倾诉的话语等,采用日记的文体形式记录下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日记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数学日记能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业形式单一、呆板、内容单调的状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常常在数学课上,听到这样的小结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找生活中的数学,有时哪怕就在他的身边,只要老师没点出来,也不能发现。记数学日记后,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对于生活中的数学也留心了。在教完“认识时间”后,学生们用“我的一天”为题,用记“流水账”的形式完成了第一篇数学日记。对如何准确地认读时间进行了巩固,同时还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那么如何写好数学日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教学内容写
小学阶段,教师要求不能过高,要切合实际,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指导写作。例如教完《圆柱、圆锥的体积》之后,我让学生观察身边与圆柱、圆锥有关的生活元素,写一篇数学日记。其中一位学生写道:今天放学回家,我在小区的一栋楼下发现有一堆沙子,于是就想:“这堆沙子有多少立方米?”为了找到答案,我急忙回家找了根绳子、晾衣杆和卷尺,下楼动手测量。先用绳子围了一圈,量得沙堆底面周长是6.3米,再把晾衣杆从顶端插入沙堆,量得高是1.2米,然后迫不及待地回家,一口气算出沙堆的体积:(6.3÷3.14÷2)2×3.14×1.2≈3.768立方米。哈哈,我成功了!
我讀完这篇数学日记,也不由得笑了。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其乐无穷。
二、记录自己真实的感受
写数学日记时,可以把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经常体验到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或者是失败的懊恼写出来。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我去卫生间洗手的时候,看到爸爸正接满多半桶水准备拖地。想到干干净净的一桶水一会儿就会浑浊不清被倒掉,我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拖一次地板需要多少升水呢?”通过测量得知水桶底面周长是90厘米,水高52厘米,一次用水:(94.2÷3.14÷2)2×3.14×52=36738立方厘米=36.738升。拖一次地竟然需要这么多水呀!一个星期拖两次,一个家庭一年拖地的用水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遇到像云南前几年的旱灾,这可是能解救很多庄稼的。明天我要把这个数据告诉同学们,让他们和我一起节约用水。
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理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节约用水,关注社会,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记录课外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为了使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可以鼓励他们把网上查到的、书籍上找到的、从长辈那里学到的、从社会中调查到的、从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记录下来。通过交流让全体学生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同时学习的方式在交流中就会悄然无声地发生变化。如一位学生在超市里发现:一袋面粉的净含量是25±1.5千克,一袋大米的净含量是10±1千克等等。为什么要这样标示呢?通过询问售货员得知这些食物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包装后搁置时间久了失去一点水分会影响到它的净含量,所以这样标示更准确。这样,再学习《正负数》时就容易多了。
8.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篇八
hgb
【回眸考点】
国家考试大纲对作文的“基础等级”作出明确规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这就强调了“中心突出”是作文内容的关键表现。中心突出要求作文能够表现出作者基本的观点或鲜明的意图,其特点是集中、鲜明。
为了使文章中心明确和突出,内容充实与丰富,我们可围绕明确的中心论点不断点题,多处点题;也可以在写作时根据材料确立自己的中心论点后,适当地设置分论点,并要让它们与材料相互照应,相互紧扣,相互关联起来。
【写作指导】 简练地表明观点。任何时候,作文的中心论点都应旗帜鲜明,自己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决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一般情况下,文章的论点应用经济或简洁的语言来表述,最好能开门见山,言简意丰。因为在行文时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语句放在最为显豁的位置,就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清楚地了解文章的观点或主旨。
论述时一以贯之。要想使文章内容丰富,我们就必求中心突出。当下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标题作文内涵都相对比较宽泛,我们在行文时就应从不同的解读角度、不同的剖析层面来厘清其具体内涵。但无论文章的内涵多么丰富,其中心都应该与命题者所规定的“范围”的中心意思直接相合或相扣。而文章一旦集中到一个具体的内涵上,就得展示自己的写作中心。写作时,千万不能出现与中心论点完全对立或完全矛盾的内容,以避免论述过程中稍不留神就“转移论题、偏离题意”现象的出现。如果文章写得生拉硬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让读者不得要领,不明就里。我们在写作时就应对自己所写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段落进行反扣,使其时时处处都受中心的“左右”和“限制”,以更好地都为表现和深化自己文章中心服务。
表现形式多样化。对不同文体而言,中心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议论文应尽量多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或认识,用饱含逻辑性的语句来表述,最好用肯定的判断形式来表明中心论点;而在记叙文中,则要表现为某种感受或表象,少用逻辑概括的语句,有时也可以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点明或揭示写人记事的寓意。【新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与梦想相伴,能使荒漠上升起一片绿色,空白处填充一片色彩,孤独时呈现一片喧闹。与梦想相伴,大地就会多一份生机,生命就会多一份鲜活,心灵也就会多一份归宿。与梦想相伴,前程会更加灵动。
你对“与梦想相伴”有什么体会、经历或见解呢?请以“与梦想相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病文展示】
与梦想相伴
什么是梦想?梦想是一个人从心底里憧憬着要去做的事,它能使人拥有要求它的不懈动力并且在其中享受到很大的乐趣,它也会让人望而却步,遥远而不能及(解释“梦想”太随意,句子不通顺)……实现梦想,就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没有中心,没有点题)为了追求梦想,很多人做出了不断拼搏的努力,源源不断的奋斗。(分析道理过于简单)《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源(知识错误)小时候家贫要常借别人的书,并手抄下来才可读。长大后又要挨冷寄宿在外去阅读更多的书。但他却从来未感到疾苦而放弃读书,反而更加渴望读书,这里因为读书的梦想不断给予他巨大的精神动力。(叙述事件时有议论)刚在800米自由泳赛场上为中国勇夺时隔40年的男子游泳金牌选手张琳在此前曾经经历了非常艰苦的训练过程以及很多次的失败,但它从来未气馁,因为他的梦想就是要在世界级赛事上夺金。(宋濂与张琳事例没有任何衔接过渡)
由此可看出梦想能激法出人的潜能,使人把付出的痛苦抛到脑后,为此无条件地投入。(句子不通,分析问题没有条理)当梦想成真之时,便是苦尽甘来,收获甜蜜的一刻。(对宋、张事例缺乏分析)
但是美好梦想,也未必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要盛开,需要充足的阳光,温度,养料……实现梦想也会受制于诸多的因素,比如:物质的条件亲朋的意见,承担的责职等。(对“梦想”有所涉及,但脱离与“梦想相伴”的深入分析)许多美丽梦想到后来还未来得及开花就先枯萎了,再也没有开花的机会。李白本是性情洒脱,醉心于山水的诗人,却走上了仕官,(用材缺乏真实)虽有丰厚的俸绿,却丧失了最渴望的自由放纵,与梦想背离,何会真正快乐?陶渊明虽是“箪瓢屡空”,但仍能每天沉醉于大自然闲适之中,远高官场,无所牵挂。(按照历史来看,李白、陶渊明事例颠倒了)虽没有吃好的穿好的,却实现了自己与大自然为伴的梦想,精神得到满足,也就快乐了。所以梦想有大有小,每个人性格不同,梦想也会不同。不管大小,能实现梦想就是幸福的事。
拥有梦想是件容易的事,实现梦想却很困难,但曾经的努力也是追求幸福快乐见证,无论结果怎样,能拥有梦想不放弃就是人生的意义,请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吧!(阐释道理没有突出中心,缺乏逻辑性;全文自始至终没有点题,字数也严重不够,只有720字)
【升格指导】
本文被老师判为38分,是中心不突出的一篇典型病文。命题者明确要求以“与梦想相伴”为标题,作者却根本没有提及其内涵,没有任何明确的中心论点。
1.没有中心。作者没有形成明确的写作意识,对材料和标题没有任何思考的痕迹。纵观全文,作者动笔的时候没有“与梦想相伴”的清晰写作对象和对材料寓意进行必要思索,而是简单地揭示“梦想”,随意列举四个与“梦想”有关的例子,分析不透彻,造成了“中心不突出”的毛病。
2.笔墨散乱。就全文而言,作者思路零乱,思维散漫,笔墨不集中,没有中心论点。对“与梦想相伴”置之不理,甚至完全抛开到一边,大加“论述”有了梦想之后如果能努力奋斗,就会获得成功的道理。文章开头结尾没有照应,行文时对事例“熟视无睹”,给人感觉其含义有头无尾,若隐若现。
3.阐理不明。行文时,作者简单地追求内容的充实,忽然宋濂、忽然张琳,忽然李白、忽然陶渊明,基本不顾是否对中心有利,以致出现了材料衔接不当、主次不清、事件混乱等严重问题。全文根本没有考虑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分析时阐释道理不明确,缺乏必要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如果本文作者能紧扣命题,顺着材料含义和标题内蕴旗帜鲜明地提出个人观点,就会避免写作开始时明确“写什么”和“为什么写”,写作过程中清楚“怎么写”等问题的出现。本病文告诉读者,只有明确中心,写作时才能做到中心突出。
【升格例文】
与梦想相伴
梦想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憧憬,让我们拥有无限动力。与梦想相伴,我们的生命旅程中就不再荒凉,不再单调,不再孤独,而是处处充满生机,时时拥有活力。
能与梦想相伴,我们更需不断努力,不懈奋斗,不停拼搏。若是生活在梦想中,我们会很兴奋,但缺乏朝着梦想奔跑的动力,那它永远也只能停留在空想的“温床”上,枯死在瞎想的荒野中。
朝着心中梦想奋进的人,他们常常能以此为动力,最终攀援上成功的巅峰。明朝文豪宋濂小时候就能与梦想相伴,虽然家贫,也要想方设法借别人的书并手抄下来,刻苦攻读可读。与梦想相伴,宋濂更能在求学路上强忍住饥寒,不羡慕别人优越的生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从而成就了自己,让生命的质量更丰实。与梦想相伴的结果,使我们现在能美滋滋地享受到宋濂千古流传的美文《送东阳马生序》,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奋斗不息的精神,汲取无限的动力源泉。
与梦想相伴,宋濂使自己人生的荒漠升起一片片绿色,我国当今游泳健将张琳也给祖国大地增添了一份喧闹。张琳与梦想相伴,历经非常艰苦的训练,历练诸多的失利,他也绝不气馁,而是不断地在生命的色彩中涂抹努力拼搏、不懈奋斗的彩色,从而在200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800米自由比赛中将世界记录提高了6秒53,并获得泳冠军。张琳的成功,也像宋濂一样,伴着梦想,实现了歌星张韶涵所唱的《隐形的翅膀》“所有梦想都开花”的愿望。
可以设想,如果宋濂眼见自己家境贫寒,读书毫无条件可言,就孜孜于温饱,愍愍于哀叹,他就根本不可能“与梦想相伴”,根本不可能借书来读,根本不可能忍饥挨饿苦求学,我们就无法看到明朝文坛上那颗闪亮的明星。
我们还可以想象,张琳如果看到我国男子游泳项目从来没有出现过世界锦标赛冠军和奥运冠军的“严酷现实”,就放弃与梦想相伴,就悲叹“生不逢好地方”,就不去刻苦训练,如此下来,世界男子泳坛上就肯定会缺少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高亢的国歌声。
与梦想相伴,经过努力、奋斗和拼搏,我们的世界处处是绿色,处处是绚丽的色彩;与梦想相伴,我们人生的大地就会多一份生机,生命就会多一份鲜活,心灵也就会多一份归宿。与梦想相伴,宋濂走向了成功;与梦想相伴,张琳登上了世界男子800米自由泳的最高领奖台。
【升格回顾】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领,是文章的红线。修改后的文章,在中心论点的提炼上,在选材的取舍方面,在结构层次的照应方面,在语言表达的艺术化处理上,都得到了最根本的体现。所有这些,就突出了其中心。
修改后的文章,能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不断论述揭示题旨。一句“与梦想相伴,我们的生命旅程中就不再荒凉,不再单调,不再孤独,而是处处充满生机,时时拥有活力”,既是中心论点,又是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更是阐释材料的绝好注脚,显示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增添了表述的力度。
原先的材料还有李白、陶渊明,再加上那些不切实的分析,给人感觉材料是多,却论述欠广度和深度。修改后,作者砍掉了这些,集中笔墨,用假设关系来论述宋濂、张琳“与梦想相伴”的另一面,这就显示出了文章论述问题的精深和精湛。
至于文章修改后的层次鲜明性和清晰度,还有语言的丰富性和磅礴气势,也是原文所无法比量的。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三07-13
【文摘参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11-07
话题作文写法指导07-18
中考作文专题指导材料:学会提出论点08-03
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10-26
高考叙事类材料作文题命题理由及写作指导09-10
完整的入党自传材料的写法和要求09-13
领导指导检查归档材料08-26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证明材料11-06
新农村指导员先进材料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