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好写作角度

2024-09-06

选择好写作角度(精选9篇)

1.选择好写作角度 篇一

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善于变换角度,会见到不同的景象。文章的“变脸”在于根据题意在视角上做到寻找与选择的问题。首先是要寻找感觉和记忆,选取那些能激起写作冲动的材料。其次是选择角度,如果你对每个视角以及具体内容都掌握了,那么就可以从中选一个最适合的,反之选择的范围就极有限。

例文《头发之美》是写母爱的伟大,这类文章已有许多人写过了。但本文作者却寻找与选择了母亲头发的视角来作描写与渲染,写出了新意。你看,母亲的头发散发出柠檬草的清香,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黑发中冒出了白发,就如自己成长的烙印,那头发之美就蕴含在母亲是帮着撑起我世界的人,那头发间柠檬草的香味依然迷人。读罢全文,母爱的伟大是多么富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由此可见,抓住人物的某个特征来变换视角,其表情达意的效果会迥然不同。

例文:头发之美

我俯下身,闻到你头发里柠檬草的`清香,妈妈,每当我一遍一遍用手指抚过你发丝的时候,我总觉得,那头发是世间的美丽。

小时候,我头发长及腰处,你每天早早地帮我把头发打理好。你用梳子在温水里浸一下。一下一下地理着我的长发。我总是一梳就叫疼,你却总是无动于衷地继续着。

流年偷换,我的长发如杂草般疯长,我把它剪了。你常站在镜子前面,拔弄着你齐耳的短发。你叹口气说,哎,有白头发了,我那一刻只是很吃惊。我的妈妈,怎样的妈妈,我从心里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是一个受了委屈回家就抱着妈妈哭的人,没事就撒娇和妈妈粘在一起的人,我的世界永远被她撑着。你的眼神不必游离,不必逃避,我已读懂你眼里的伤悲,还有你若隐若现的浅笑轻颦。

直到我帮你拔头发的时候,那时,我真不敢相信我掀开你头发深处时,会有那么多的白头发冒出来,白头发,我讨厌这三个亵渎的字眼。你怎么……我的声音有几分颤抖。“太辛苦了”,你说得如此轻松,淡定。我不敢动你的头发,我怕弄痛了你,我又想起小时候你帮我梳头的样子,很久以后我才发现,觉得梳子好重。我觉得我该补回你些什么,我的头发,岁月或快乐。

我情不自禁说,妈妈,你以前有没有留过长发呀。你说,当然,还很喜欢留长头发。自古女子,无不惜发如金,但又有谁可以偷溜过岁月的羁绊。你如今头上丝丝的白发,就如我成长的烙印,一点一滴,你用你的光辉色彩,来润色我的岁岁年年,不过,不要皱眉头,不要伤感,那才是最最美丽的。那像是中国画中的皱笔,棱角分明,墨韵淋漓其中浅吟低唱。那又如一种烟淡云疏的滋味,濡染着你发间的香气,使发丝更加轻盈。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所以,那很美丽,如琵琶乐曲。就算哪一天,黑发会沦为一片空白,也将是我心中的一片圣洁。就像你永远是我的好妈妈,帮着撑起我世界的人。

让我们回到开头:我俯下身,闻到你头发间柠檬草的香味,其实,那头发是世间的美丽。

2.选择好写作角度 篇二

著名作家魏巍在谈他的通讯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创作过程时讲到, 他在朝鲜战场采访, 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思想、情感, 深深打动, 甚至情不能自已。写作时, 从采访得来的七十多个材料中, 精选了十几个材料, 但写成后自己不满意。经过反复思考, 最后选定了三个材料:松骨峰战斗;马玉祥舍身救朝鲜小孩;战士就冰雪吃炒面。这样, 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诞生了。文章发表后, 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 一时之间, “最可爱的人”就成了志愿军战士的代名词。这三个材料, 分别从对敌的“狠”、对朝鲜人民的“爱”和对祖国的“忠”三个侧面, 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文章取得成功的原因, 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角度之巧, 则是最根本的。三个材料, 都以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忠”为内核, 出发点, 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 形散神聚, 浑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的角度, 也就是作者如何选材、立意、组织材料, 进行表达, 其中, 最本质、最核心的是如何立意。意高则文胜, 意新则文妙。所谓巧选角度, 就是在立意上, 要打破常规, 独出心裁。

课文《华南虎》, 没有从虎的威猛、力量着笔, 而是描写一只被囚禁于笼中的华南虎, 趾爪破碎, 鲜血淋漓, 但它维护尊严, 向往自由, 藐视世俗, 威武不屈, 勇于抗争。诗人以华南虎为象征, 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巧妙的角度, 使得诗歌意蕴丰富, 给读者以深深的震撼和多方面的启迪。

人世间, 万事万物总是多方面呈现的:历史的, 现实的;时间的, 空间的;正面的, 侧面的, 反面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结果自然不同。这样, 就有了新旧之别, 高下之分, 甚至迥然易趣。写作的角度, 其实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场、方法, 即认识问题的角度。认识的区别、差异、高下, 往往也就决定了文章的优劣、好坏。

写作角度的巧, 就巧在角度的新, 角度的高。

“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来自于“旧”, 是“旧”的改造、发展或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展变化, “旧”的思想观念被否定、扬弃, 新的思想观念诞生、传播、渗透。比如读书, 封建社会把读书当做做官的门径, 孔子就公开说“学而优则仕”。文革十年, 受极左思潮影响,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人们又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 社会上流行读书无用论。改革开放后, 中国开始融入世界, 人们思想觉醒了, 又推崇知识就是力量, 时间就是效率。二十一世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发展性学习理论, 渐为大多数人认同。随着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大学生就业难, 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开始泛滥。如果我们写“读书”方面的文章, 还抱着“读书做官、知识就是力量”这样的认识, 文章就肯定写不出新意来。

我们从正面的角度去写作, 角度的“新”就要多在发展前人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比如我们经常写老师, 这类文章可以说是连篇累牍, 但归纳起来无外乎在老师的无私奉献、教育技巧、人格魅力上做文章。就以无私奉献为例, 大多数人把老师视为园丁, 比作蜡烛、春蚕, 这固然不错, 但千篇一律, 文章再好, 也让人反胃。有一位作者却能别出心裁, 他把老师比作树根, 源源不断地吸收才有源源不断地输出, 赋予老师时代特点, 揭示老师的时代精神,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又比如, 古人有“一字之师”之说, 著名作家贾平凹《我的老师孙伯涵》一文, 把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当做自己的老师, 极力颂扬孩子的童真, 冲击读者心灵。文章的立意, 可以说是“一字之师”的发展。推而广之, 凡是“从其善者而学之”的“善者”, 我们都可以视为老师。人如此, 动物亦如此, 天地万物我们都可以以师视之。视野开阔了, 思路打开了, 我们就可能找到新的写作角度。

对于生活中的事物, 由于固有的思维惰性使然, 我们往往不以为意, 或习以为常。其实, 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思考, 常常会获得别有洞天的喜悦。见到一株垂柳, 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垂柳旺盛的生命力, 古人折柳的习俗, 垂柳风流美丽的形态, 轻薄的性格等, 但丰子恺却独独从柳枝的下垂, 洞见垂柳的感恩, 谦逊, 十分新颖。课文中, 有许多文章写作角度非常巧妙, 值得我们学习揣摩。刘成章从“安塞腰鼓”中挖掘出陕北人元气和神魂,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并上升到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丰子恺借孩子们画“竹影”的游戏, 表达中国画的艺术体验;冰心观赏印度舞, 反映印度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表现中印两国人们的深厚情谊……由于角度的新颖, 表达的美妙,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 可以横向拓宽, 可以纵向深入。要表现人民子弟兵爱人民, 写他们救灾抢险, 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 固然可以, 大多数文章就是这样写的。有一篇散文《在山的那一边》, 却另辟蹊径。先极力写小山村的偏僻、闭塞、贫穷、落后, 然后笔锋一转, 写解放军住进小山村, 帮村民盖起了厕所, 办起了学校, 修通了公路, 村民们养成了洗脸的习惯, 女孩子破天荒的上学读书, 村里人学会了做买卖, 有人外出打工, 还买来了拖拉机……解放军用实际行动改变村子面貌, 改变了村民的精神观念。人民子弟兵爱人民这一主题, 不仅得到了很好地彰显, 更主要的是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这是横向拓宽的典型例子。同样是这一主题, 有一篇叫《鞋》的小小说, 则写人民子弟兵重信守诺, 没了双腿, 躺在病床上仍不忘让战友捎去修鞋的一元钱, 这是纵向深入。

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 可以以大视小, 也可以以小见大。

邓稼先是一位众所周知、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 被誉为两弹元勋。要在一篇千字小文章中写这样一位万众瞩目的历史人物, 难度不可谓不小。这样的人物, 一生的辉煌, 写一本传记, 还难免挂一漏万, 未必能写出他的精神品质, 人格魅力, 何况是一篇小文章。选择怎样的角度入笔, 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写, 要表现人物什么, 这都是作者必须解决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家又是邓稼先好友的杨振宁先生, 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力, 在处理这样一个大题材时, 显得很聪明, 很睿智。在题材的处理上, 他以大见小, 将邓稼先的事迹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把邓稼先的形象放到历史大背景中来展示, 这样就举重若轻。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 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 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文章先回顾历史, 将邓稼先的成就置于历史高度, 用历史的视觉来看待;然后概述其生平, 表现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再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揭示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和奉献精神;继写作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给作者情感的震撼, 进一步表现其非凡的创作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最后饱含深情地评述邓稼先, 视作永恒的骄傲。这六个部分紧密关联, 浑然一体。

巧妙的角度, 以大视小的写法, 横式的结构, 主题式的小标题的运用, 很好地表现了邓稼先的形象:为中华民族的崛起, 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

《最后一课》要表现的是一个大主题:爱国。作者把视点聚焦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 写小弗朗士的转变, 写韩麦尔先生的沉痛、悲愤, 写镇子里老老少少对法语的热情, 以小见大, 把法国人们不甘心做亡国奴的爱国情绪表达得酣畅淋漓, 十分动人。

反向思考, 是写作角度出新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 反向思考, 如果人多, 不能一条心, 不能抱成团, 人再多也只不过是一盘散沙, 毫无益处。反弹琵琶, 往往能够推陈出新。

写作角度的巧妙, 还依赖于角度的高。所谓高, 是指思想的高度。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失败, 全军覆灭, 这是一个悲剧, 但是作家茨威格却从这个悲剧中看出了伟大。斯科特一行所表现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使作者深深地认识到: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变得无比高尚。挑战自然, 挑战人类自我, 实现生命的价值, 这正是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之所在。由于作者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来审视斯科特一行的探险, 因此, 我们说这一写作角度的巧妙就巧妙在思想具有高度、深度。

摘要:写作的角度, 它不仅涉及到立意选材, 还涉及到结构表达。从立意的方面来探讨写作角度, 主要是要解决写作上的思想认识问题。因为立意的角度是最本质的、最核心的。立意和选材组材、结构表达, 是“源”与“本”的关系。或者说, 选材组材、结构表达, 是方法问题, 是技术技巧问题。要注意的是, 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 它们处于同一思维的运动中, 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很难截然分开。

3.如何正确选择摄影角度 篇三

正面角度

是指与被摄对象正面成幢角度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某对象的正面具有典型性的形象。例如建筑,无论古今在设计上都注重正面的样式与装修,如北京的天安门以及各展览馆、博物馆等。正面角度能够表现对像的本色。人物相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面形象更具有人物相貌的特点。正面角度的构图,主要是表现对象多处在画面的幢中心分割线上,常是对称的结构形式,一般说来正面的构图形象比较端庄、稳重。

斜侧角度

是指偏离正面角度,或左、或右环绕对象移动到侧面角度之间的拍摄位置。偏离正、侧面角度较小时,往往对正侧面的形象变化不大,可在正、侧角度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拍摄位置,既能表现对象正或侧面的形象特征,且物体形象又有丰富多样的变化,往往能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侧面角度

一般是指与被摄对象侧面成垂直度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某些对象的侧面具有典型的形象,

例如在人像摄影中,侧面角度能看清人物相貌的外部轮廓特征,使人像形式多样变化。在客观对象中,有许多物体是只有从侧面才能看清它的相貌的,例如人走动时的身影,各种车辆的外贸以及某些用具都有这样的性质,在这种条件下侧面角度就能更好地表现对象的特色了。侧面角度较之正面角度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侧面垂直度左右可有一些变化,以获得最能表现好对象侧面形象的拍摄位置。

反侧角度

是指由侧面角度环绕被摄对象向背面角度移动的拍摄位置。它有反常的意识。往往能将对象的一种特有精神表现出来,在与常用的正面、侧面、斜侧面角度的对比下,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能获得很生动的形象。当然对于某些对象来说有如斜侧的形象相似。因此反侧角度对摄影对象是有要求的,或者说是只有适当的对象才可选择反侧的方向。

背面角度

选择何种拍摄方向,不仅是主要被摄对象的形象有变化,构图的形式有变化,更主要是表现内容也可能有变化,因此考虑拍摄方向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被摄对象和主题表现的要求而变化。至于正面角度、斜侧角度、侧面角度、反侧角度、背面角度,没优劣之分,运用得当,都会获得成功的构图。

★ 从价值角度看待管理会计信息化

★ 多方面看待议论文

★ 从文化选择的角度探求青年张闻天世界观的转变

★ 有关角度作文600字

★ 不同角度议论文

4.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篇四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就这两篇文章或其中的某一篇做个评价,比如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或需要改进之处,比如这两篇习作与你以前写老师的习作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可能有如下几种答案:

①《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语言生动,富抒情性;《肥公正传》语言活泼、有幽默感。

②《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用第二人称来写,好像与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很强的抒情效果。

③《肥公正传》写出了老师的个性,让人感觉这是个活生生的有亲切感的老师。④两篇文章都写了很多细节。等等。教师总结:

这两篇习作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其中有两点大家应该注意:一是人称的变化,这在写作学上称为“视角”,《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用第二人称,不仅便于赞颂,也更便于把众多闪光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而省去过渡的麻烦。二是切入点的选择,《肥公正传》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写活了一个个性鲜明的语文教师。

二、深入探讨 1.视角与切入点

(一)关于“视角”

①同学从书中找出教材对“视角”的解释并谈自己的理解。(教材过于简单化,此问目的是让学生对相关概念有清晰的了解)

教师补充并明确:视角一般指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②各种人称的效果分析:

如果把《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一文中的“你”都改成“他”,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a、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这篇习作中的“你”也可以换成“他”。但换后在抒情效果上可能要打些折扣。而一般意义上的第三人称的记叙。指的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即文中不出现“我”),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很多小说就采用这种视角。教材中把这种视角成为“全知视角”。采用这种视角记叙的好处什么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积累谈谈。(教材对此有明确表述)

b.写老师能否用“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来写可收到怎样的效果? 试写一段文字:完成课后练习题一或练习题三。

交流讨论后明确: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文中的“我”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自己,在这类习作中,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如鲁迅小说中的“我”。其实刚才的两个片段练习已经有了文学创作的意味,这需要大家合理想象,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心理才能写好,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写作也是师生沟通的一种途径。

·三种视角谈不上孰优孰劣,运用得当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即是最佳选择。

(二)关于“切入点”

教师:“切入点”即狭义的角度,教材在这点上混淆了视角与角度这两个概念。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记叙类文章而言,“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的启发意义。就像摄影,可正面,可侧面,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艺术效果的照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请同学具体谈《肥公正传》在“记叙角度的选择”上值得借鉴的地方。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答案:

①选择“肥公”最与众不同的细节,突出夫子的与众不同。

②选择“肥公”作为教师最平凡最普通的一面,③避开了思维定势,没有写成“优秀教师风采录”。等等

教师总结:选择“切入点”的基本原则:新,奇,小、深。做到这几点,就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个性鲜明的佳作。请同学想一想,要写出老师的个性,还有那些“角度”或“切入点”可供选择? 师生共同得出: 写老师的眼睛。写老师的手。

写老师的记心与忘心,比如“我的老师忘心大”。写老师的孩子对妈妈的看法。

写老师的衣着,老师很会打扮,很爱美,每天总让我们感受到青春活力。等等。2.例题演练:课后练习五

说明:此练习视课堂具体情况而定(如时间不允许就留作课下作业)。

三、小结

视角的选择更多的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绝不能忽略内容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而切入点的确定则更多地体现了观察、思考方面的深度与敏锐度,其中也有技巧方面的影子。写文章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写出美文,才能出精品,★经验交流通过这次写作实践,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写作经验:

1.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写赞颂老师的文章,最主要的就是写出老师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品质,抒发对老师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做到以以情动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2.精心选择毒刑事例,做到点面结合。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仅做好份内事们而且做好份外事,其事迹感人,因此我们必须精心选取典型事例,否则会偏离中心。如果只对老师做简单介绍,老师的形象就显得单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通过“面”的介绍,可以使读者了解老师的概貌和事情的基本情况,通过“点”的具体、细致的描述可以从各个侧面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这样,可以使文章收到“窥一斑可见全豹”的效果。3.要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穿插议论、抒情。作文题目

选择老师作为记叙对象,抓住老师的某一突出的个性和精神品质,写一篇文章。★审题思路 写赞颂老师的文章,首先要确定中心,就是说这个老师是谁,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其次,要选好材料,这样,才能透过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老师的品质和特点。再次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只有选取好记叙的角度,才可以有利于感情的充分抒发。★范文评析

教我采花酿蜜的人

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我手捧

《采花酿蜜集》慢慢地走向季老师。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思绪的溪水向远方淙淙流去„„

开学后第一个清凉的早晨,我正翻着油墨芳香的语文课本,门口进来一个人—年近六旬,中等个子,穿一身半新的灰色中山装。他步履稳健地走上了讲台,戴着老花镜,那眼镜似乎爬在鼻梁上显得很吃力。

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了,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颇大的“季”字,说:“我姓季。”接着就讲课,季老师声音洪亮,朗读富有感情,课讲得很细,讲完课就提问。他上课没半句废话,也不开玩笑,有一股“夫子”味。碰上这样的老师,我真有点怕。

倒霉的事来了。第二天,他叫我到办公室,指着我的作业薄上面的“自由体”说,“这样潦草的字,是给谁看的呀?”说完叫我重做。我边做边想:这老“夫子”真厉害。等我做完了,他说:“你的语文基础不够好,一开学就要抓紧。像蜜蜂一样辛勤地采花粉,才能酿得出甘醇的蜜来呀。有问题多来问问,啥时候都行。

一次,我从书上读到一句话,有“他们俩个”的说法。我想起电影片名《她俩和他俩》,就去问季老师,季老师正在吃午饭,见了我,已搁下碗,兴致勃勃地讲起来:“‘俩’字,就是两个,后面不用‘个’字或其他量词,所以‘他俩’是对的,‘他们俩个’是错的。还有‘仨’字,也同样。”季老师说我看书细致,善于思考,鼓励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我心里美滋滋的,从此对语文发生了兴趣。

在《童年趣事》的作文中,我写了孩提是要当解放军,缠着妈买军装,盯着爸做手枪,生了病都瞒着大人,怕人家说我生病不能当解放军„„季老师说为写得生动,有感情,但又说我错别字太多,要我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他又特地送我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封面上题了“采花酿蜜集”五个大字,要我博览群书,积累生活,勤摘录,常练笔,还建议我开设“病字医院”呢!。在学习语文经验交流会上,季老师举着我的《采花酿蜜集》,对大家说:“人日积月累辛勤采撷,终于酿出了知识的琼浆。大家都应这样,争做知识的富户啊!”老师有点激动,低低地爬在鼻梁上的眼镜突然滑了下来,正好落在那集子上。大家笑了,季老师也笑了。

就这样,我的写作有了进步,好几篇作文登上了班级《学作园地》。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更深深地爱上了季老师。

高中升学考前那个星期天的夜晚,季老师旧病复发,累倒了。半夜,老师们把他送进了公社卫生院。第二天,同学们都悄悄去卫生院看望。我去的时候,季老师正在挂滴流。可是,下午季老师又出现在讲台上,他脸色憔悴,声音沙哑„„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走近季老师,思绪的溪水从远方流了回来。“季老师”,我把本子捧给老师,深情地叫了声。季老师接过本子,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像是闻到了郁郁芳香的蜜汁似的。“进步不小呀!”季老师说着,又在本子扉页上题了——

飞鄙,小蜜蜂,采更多的花粉,酿更甜的蜜。

我是只遨游知识花海的小蜜蜂,季老师不正是勤勤恳恳“教我采花酿蜜的人”吗?

5.2013宁夏高考作文的写作角度 篇五

全国大纲卷2013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要求以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作文,那么考生从哪些角度去写才算不跑题?下面请看名师给出的3种立意角度: 全国大纲卷2013高考作文题: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点评:名师点评(于海生): 点击查看: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写作要求

这篇作文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很明显,这道作文题切合了室友投毒事件,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所以,在开始以优美抒情的文字抒写同学关系,“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从给出材料,考生可以从3个方面去立意:

1、同床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同学关系往事给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书信等体裁。

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写法同第二点。

从总体上说,本文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不禁诗歌。

6.CRM选择,从战略的角度出发 篇六

为了CRM的成功实施,也为了企业真正提高竞争力和利润,我们需要从战略出发,思考问题,才能使我们实施的CRM贴近企业的业务实践,

一个典型的CRM软件包括以下功能:

一、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说到底是增加利润,然而适合某个企业的具体方法却不尽相同。相同的目标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实施策略。[next]

1、以增加收入为企业的战略目标

收入的增加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维度来实现。

事实上,不同的企业,处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行业生命周期,考虑的问题都不一样,企业只有在确定了战略方向以后,才能真正了解CRM中哪些组件是现在企业亟需的功能。

采取不同的增长战略,需要考虑不同的维度来谋求发展。

2、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企业的战略目标

在降低成本方面,可以考虑的因素有:

业务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

更有针对性地市场推广策略,优化营销和媒体投入的效果

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可能产生效益最大的地方,释放瓶颈制约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策略,

而不同的战略就直接影响到CRM实施中应当重视哪些部分。事实上,希望CRM面面俱到,既不现实,也容易给企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二、市场推广策略的选择

市场推广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推”和“拉”。

7.高考议论文写作之展开角度 篇七

现在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而议论文正是检测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的最好手段。现在高考作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绝大多数省市在高考中甚至明文规定考生写作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二、议论三要素,样样要抓牢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看法、观点、主张、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在文章题目,或第一句话,或结尾提出或表明论点。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是指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1.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归纳法,后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2.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便可推出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3.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驳论有三种方法,即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性、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三、结构有三种,熟悉好行文

剖析名家所写的经典议论文,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种基本的结构模式:

(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

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首先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论点一定要用一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自然段的末尾,也可单独放一段(第二自然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构成排比。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作文题目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

(二)六段综合式,其结构特点和操作要点如下:

第一自然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拖泥带水。

第二自然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可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自然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自然段: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自然段: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加上这段辨证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自然段: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读后感式。要诀如下:读懂原文是首要,抓住重点定基调;引议联结重感想,围绕中心细细表。即:

第一自然段:引用原文材料(社会现象)

第二自然段:一针见血亮明观点。(中心论点)

第三自然段:联系古今中外类似人物事件,正反对比分析。

第四自然段:得出结论,点醒世人。

四、思维健美操,成就好眼光

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考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理性思考就是见微知著。作文不能局限于写一人一事一花一草,而要由点及面、由树木到森林,揭示或印证某一规律。能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考生在写作时,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要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说,作文不仅要让读者知其然,还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理性思考还要求观点具有启发性,立意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境界。尽量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理性思辨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要多讨论、多辩论。有意识收集并精选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生活材料,展开讨论或者辩论。要在讨论或者辩论的过程中,找到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方法。有人总结了“顺”“逆”“引”“喻”“释”“比”“问”七字法。“顺”即顺着题目、立意阐释观点,“逆”即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引”即引用论证,“喻”即比喻论证,“释”即阐释题目含义破题。“比”即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问”即通过一问一答来分析议论。当然,最关键的是考生自己有没有批判性思维,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能不能用逻辑和恰当的、清晰的例证支持自己的观点,论题是不是统一在焦点上,能不能自如地推理演进。

8.何从人力资源专业角度选择跳槽 篇八

我虽做了多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在年终员工的流动与异动上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事前控制,但,当几份离职申请流转至我处,仍让我有些局促、有些失落、有些难舍。原以为,这种不稳定的无形压力于我来说更重,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在上周参加完HR沙龙后,才方知,其他公司的这种现象也同样的乐此不疲,他们的这种压力与我来说却是有增无减。

我静静地沉思了两天,一种想要和员工、同事、朋友分享“如何从人力资源专业角度选择跳槽”的激情极具膨胀。于是,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在此畅谈一下我对“跳槽”的理解。

员工跳槽的原因不胜枚举,待遇问题、发展问题、环境问题,往往成为多数离职者的主因或用以宣泄的主要借口。其实,当我们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不防多分析个人的原因或多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因为,既然走上打工的道路,注定了要碰到种种逆境:业绩的压力、人事关系的困境、上级工作方法的不得当、对薪水和职位的失望、机制的复杂或不健全等等。成熟的员工会尽力去化解这些矛盾、适应这种压力,找到可以着力的地方进行改善,不仅能在工作中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更能尽快适应打工的游戏规则——学会建议胜过意见的道理,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说服上级采纳自己的建议,学会合作精神,学会和尽量多的人友好相处使自己的工作阻力更少,学会忍耐今天的种种艰辛和拮据,为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仅仅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不经审慎思考的离职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因为不管在哪个企业,都有可能碰到相同的问题或者这样那样不同的问题。这世界没有“桃源”,更没有绝对的顺境。

一、员工跳槽的决策

跳槽的诱因之一:薪水。

很多员工都遇到一个难题,终于拿到了薪水更高的新OFFER,却开始左右徘徊。一方面无法预知随之而来的职业风险,另一方面又不舍得放弃手中待遇尚可又驾轻就熟的工作,跳或不跳,往往让你很纠结。我不是专家,在此,我只能提供我自己的想法:如果新工作的薪水是现在的1.5倍以上,其他方面条件相当甚至更好的话,那就大胆地跳;如果达不到,请你千万慎重考虑——跳槽有成本。

因为,千里马需要伯乐赏识,跳槽损失的不仅是人际成本、在原公司辛苦打熬的隐性资历,还要付出开拓新领域的不可测成本。如果你的新老板只多给你500块或涨幅低于20%,相信我,扣除上述成本,你绝对亏了。

跳槽诱因之二:升职。

升职是好事,但要有风险意识。你或许在自家羊圈里苦熬死磕却不见曙光,突然有机会去别家羊圈当带头羊,会顿时感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是,别家的羊圈是否舒服、别家的羊儿是否好带,你想过没有?成熟的老公司,往往不鼓励空降兵,因为他们要给自己的员工升职空间。往往只有新公司,才会大张旗鼓地对外招聘主管人员。而新公司的各项制度往往不够健全,薪酬福利未必比得上原公司,此外还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你总不希望工作没多久就被迫失业吧?你也不希望名为主管实际上却是光杆司令,所有活都得自己干吧?所以不要为一个虚名去跳槽,除非你确定你所得到会名副其实。

跳槽诱因之三:新鲜有趣的工作领域。

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如果你实在不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道路,决心想换个行业重新开始。可以,请你务必先做好心理准备。跳槽之前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脸皮够厚吗?如果你脸皮薄,就不要随便换行业,因为你做不到不耻下问、忍辱负重。你在现在的行业不是第一名,在新的行业就更不会是。新鲜有趣的东西,往往伴随着挑战和压力。求职靠的不只是努力,你缺乏相关的经验和背景,它们和你在大学所学似乎毫无关系,你底气不足、有时会笨手笨脚、觉得自己像个新人,一切都得从头来过。如果你有职业规划,你就应该像只田鼠早早打洞储备过冬粮食——去结识你想从事行业的人、去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当有一天你真正触摸到梦想中的新鲜职业时,你才会挺直腰板、充满自信地说——我是有备而来。

二、跳槽的理性

明智的打工者应当铭记一点,至少在35岁之前,在没有达到自己的学历、能力、精力所能达到的事业顶峰之前,打工决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如果仅仅得到几百元、几千元钞票而没有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你的打工生涯一定是一个亏本的生意——因为青春无价,你付出的是无法唤回的时间。如果你不想蚀本,不想“单方面被老板剥削剩余价值”的话,就要学会从工作中掠得更多薪水之外的收获:

1、学习:进入一家企业,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和工作岗位,如果你感到可以从目前的工作内容、企业提供给你的培训以及上级同事给你的诸多指导中学到有用经验,就尽量的去“掠取”新知。请记住“用高考补习生的勤奋和心态去工作”。

2、发展:大多数企业用人时,都很关心你的工作年资、职业背景,那么在一个职位上一段时间内的停留也是一种增值,只是不要等太久。同一个企业内,在同一职位徘徊三年以上就是一种低级重复,一种贬值。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工作业绩不能给自己升职提供充分理由,就应该加倍努力;如果在同等职务中已经是佼佼者,仅仅因为管理职位没有空缺或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造成困境,就要权衡一下,下一个升职的机会还要等多久,这种等待还有没有意义,因为——时间的付出才是最昂贵的成本。

3、磨练:我见过不少自以为聪明的员工,总是想办法和公司周旋,钻管理制度的空子,不思进取,对工作得过且过。管理者的疏忽和软弱给了这些人生存的土壤,他们的工作总是轻松而且没有压力。但这些人的结局往往是很少有升职的机会,变成5年工龄的老业代、8年工龄的老主管,最终成为被裁员的对象。有一天他们会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下属成为自己的经理,甚至开始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因为没有人愿意聘请一位 40多岁甚至50岁的老业代。相反,几乎所有成功的打工者,都有一个共性——“庸人自扰”。这种人对待工作永远是主动的,不会推卸责任,永远在寻找、尝试业绩提升的机会而不是找借口为自己辩护。当然这些人有更多的加班和辛苦,做的事多了难免有疏漏,也难免会有扣款,运气不好还会招来非议,甚至不公平的对待,但他们的职位、薪资、能力的提升一定是最快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历程中有更多磨练、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的经历有更多的含金量。

三、跳槽是一种手段

在我身边,也不乏有太多没有太高职业理想的同事和朋友,他们对工作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吃饱、穿美、玩爽就够了。老板不喜欢我,我就换个老板;同事排挤我,我就换帮同事;或者压根不为什么,干腻了就走人。我也羡慕这样洒脱的人,但我自己绝不会这样想。25岁时这样想没有问题,年轻人多换几家

单位也可以丰富阅历。30岁时还这样想,只能说你童心未泯。如果你35岁了还是没有方向,对不起,你该找个职业顾问了。

跳槽是个人职业发展当中的一种手段。既然是手段,就应该有较好的目的性,而且是一种清醒、理智的选择,仅仅因为不能适应这个环境或者有另一家薪水更高的企业在招手就跳槽,那是失败的。尤其对年轻人而言,路还很长,跳槽应当是深思熟虑的选择,是转折点,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提升,更高的职位、更高的待遇固然重要,但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才是选择跳槽的根本。

9.选择好写作角度 篇九

张一宁

[摘要]目前,建构主义的发展对英语习得研究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了过程写作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对过程写作和传统成果写作的理论和实验进行对比,强调过程写作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特点及它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过程写作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一宁(1974-),女,黑龙江双城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语用学。(吉林长春1 30022)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164-02

新世纪的外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教学模式的严峻问题,国内的诸多研究表明英语写作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的讲解,尤其是语法结构的讲解,而缺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真正参与,因此,亟须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构建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将以英语写作教学为出发点分析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过程写作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即知识的获得是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和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英文写作不是单纯的语法知识的堆积,而是思维和语言能力的结合,思维和逻辑的连贯性要超于语言的语法性。所以,建构主义者认为写作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写作题材进行加工而成的,强调学生思维上的交流和组织。英文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运用、理解、组织从而生成新的信息的过程,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选择和自我建构。

二、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

在传统英语写作中,多数教师认为写作侧重句型的运用以及语法的完善,将写作课当成精读课或语法课的延续,导致学生对写作课的误解,认为英语写作更多的只是强调语言的评判。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强调写作是一种个人行为,是个人思想和观点的表达以及流露,写作的成果写在作文本上,只需交给教师打分来判断文章的好坏,教师是写作任务的布置者、写作成果的唯一评判者和权威。而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一种任务,他们只是写作任务的被动接受者。交上作文后,大多数学生在乎的只是最终的分数,而不是如何去提高和改进已经完戍的、经过评判的作文。由于是进行被动写作,老师的评语并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取得多大进步。所以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强调写作的成果,而不是写作的过程。

三、过程写作教学法

(一)建构主义的指导意义

多数英语学习者将外语学习当作一项任务,或是作为脱离现实生活而独立存在的学科来看待,导致学习者思维拘谨、信息量少、缺乏基本的交际应对能力。就英文写作的学习而言,道理亦然。曾盛行一时的所谓黄金模板,使许多英语学习者机械地套用模板行文只是语言的堆砌,缺乏思维与认知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把重复语句,而非学会了语言的灵活运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教学也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更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在英语教学方面出现了过程写作教学法。与传统的写作成果教学不同的是,过程写作强调导致最终成果的写作过程,强调互动性,它不仅注重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也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合作,学生可有各种机会将与同学一起将已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并且扩大在进行小组交流(交谈)时的知识。

(二)过程写作的不同阶段

写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将题材从潜意识中提取出来,并且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写作之前的阶段的交流是对写作题目的观点进行切磋,从而确定和扩展了各自的观点,进行过程写作中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在总体上控制学生观点和写作方向,以免出现文不对题或题材挖掘偏差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准确充分挖掘写作题材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能力。过程写作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文章修改三个阶段。传统成果写作只强调了写作阶段,而往往忽视了过程写作中的写前阶段和文章修改阶段。

1.写前准备阶段。写前阶段强调的是学生对于题材的挖掘,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挖掘题材的能力。教师提出文题后,通过集体自由讨论( brainstorming)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写作前与人交流观点、进行合作,可以扩大视角,借鉴其他学生的写作方法,从而进一步构建、确定写作方向和写作思路,突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点,从而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言之有物,并且思路清晰,通过自身的不断挖掘以及他人的帮助实现对知识的最终认知和构建。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不同写作题材和写作方向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者的共同体中便构成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无疑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这种合作与相互学习很难达到和实现。

2.文章修改阶段。写作是一种递归活动,作者不断地拟稿、修改,不仅应该进行写前准备和讨论以及重要的写作阶段,而重点还在于文章修改阶段。在过程写作中的文章修改阶段,学生先把初稿交给老师,也可发给其他同学。教师给出评语或建议,更为主动、便捷地分享学生的写作观点、经历以及感受,学生们可以互相阅读作文,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共同分享观点。课堂讨论能积极地鼓励学生审阅自己的作品,并根据反馈反复修改。总之,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全程参与其中,并且不断地思考写作内容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保证最终交上一份真正符合自己水平的、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写作成果,成为真正的创作者和语言的使用者,从而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这样一来,通过教师提供反馈意见帮助学生修改文章,还可加强英语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尤其是略差的学生正确地提高写作水平。

3.过程写作中教师的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重新认定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所以,在过程写作的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教授者,而是真正的读者、指导者和评判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写作题材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在此(fwsir.com)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开阔思路,从而指导学生顺利地完成写作过程。当学生们对写作题目和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而某些知识的缺乏又严重地阻碍了文章的写作时,学生们要分头去探索他们所确定的写作要点。在教师的监控下由每个学习者主动地参与并发布与写作题目相关的独自见解与评论,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保证了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写作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偏离写作主题。

四、实验与分析

笔者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进行两次过程写作训练实验,分为非实验组(第一组)和实验组(第二组)进行。(见表l,表2)

研究显示,实验组(第二组)和非实验组(第一组)写作习惯和写作困难的认知在实验前后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过程写作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写作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写作中的自我意识以及自主能力有所提高,写作水平得以提升。最后笔者对两组学生2009年专四考试写作成绩平均分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第一组作文写作平均分为10.6,而第二组则为13.0(满分为25分),便条写作部分第一组平均分为5.2.而第二组为6.1(满分10分),进行过程写作练习的实验者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未进行过程写作练习的非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如下图所示)。

五、结论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资考试重点下一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古代汉语习题集(王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