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2024-06-26

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素养(精选8篇)

1.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篇一

文艺晚会主持人的素养

文艺晚会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文艺晚会又称综艺晚会,音乐、歌曲、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等都可以在晚会中得到利用和体现。文艺晚会正是以它的综合多样性、同步互动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对舞台主持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结合笔者在黔东南电视台的工作经历谈几点感受。

一、舞台主持人应有艺术气质

“气质”包括一个人的个性、仪态及语言风格。文艺节目主持人在未开口说话之前首先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仪态、形体;主持人表述和串联活动内容时,应当以什么样的举止来配合,都是在把握活动时所要细致考虑的,这是主持人是否赢得观众信任打动观众的第一步。当然,艺术型气质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它还包括内涵与口才的完美结合。传播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有两类人易被受众接受,一是在他们谈论的领域中有威望的人,另一类是与他们自己相似的人。文艺活动的主持人不是专家、学者,他(她)应亲切,平民化,是与受众相似或熟悉的人,好

像是受众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二、舞台主持应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感情和知识的最好工具。当主持人面对话筒,面对观众进行串联活动时,语言就是主持人魅力的灵魂。语言是一台文艺晚会的脉络,是渲染气氛和调动观众控制活动节奏的关键。语言的表述、停顿、节奏和音色无不展示着主持人的魅力。一个外貌和风度都好的主持人,如果在语言表达和用词上出现差错,其形象在观众中就会大打折扣。

语言风络指语言的内容和表达形态。语言的内容决定其表达形态,但语言形态有相对独立的特性。在中文表达中有许多讲究:如词汇运用的精彩,声调的起伏动听,音色的优美悦耳;句子的排列讲究对仗、排比,句式多用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等。语言形态本身就有一定的魅力。当然,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形态在不同类型的节目当中各有特点:新闻类节目语言讲求精练准确,生活类节目语言讲求亲切自然,文艺类节目语言讲求浪漫动听。所以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情绪的表达上咄咄逼人、感情控制强、语速较快而稳。音色不一定要求如何优美,发音硬实,多用中低音区,而文艺活动主持人常常追求散文和诗化的语言,或机智幽默给人以娱乐消遣之趣,故感情起伏较大,语气更委婉,语调抑扬顿挫,语速有快有慢,音色一定要优美,发音以悦耳的中音区为多。一般有经验的主持人在拿到稿件后,往往还要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重写或进行调整,把它化为带有个人习

惯的语言。

三、舞台主持人应具备多方面的素养

在气质的各元素当中,人的外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很快改变。而语言风格的依据是内在修养,却不能只靠一时的修炼和工作热情就能具备,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并随时随地地加以丰富。主持人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门类的历史、现状或将来、表现形式或理论特征,进行系统学习并有一定程度的钻研。实践中

我们可以随处发现许多文艺活动的主持人有文艺特长,是行家。他们能把艺术表演特长与活动更好地融合,一旦展示,很得观众的心。这非常有利于主持人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所以我们主张文艺节目主持人应该有音乐、舞蹈、美术、表演

等方面的素养。

四、舞台主持人要有表演才能

在各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中,舞台主持人的表演成分更重要。因为活动本身主要就是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完成,与新闻等节目依靠现实生活本身就可构成或完成是有很大区别的。文艺活动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再创造,这类活动的内容往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主持人的言行,也于事先做好了安排。主持人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在确定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于是,所有美丽的女主持人都要把自己扮演成“天使”或“女神”,或活泼大方、清纯亮丽,或亲切温柔、韵味十足,而无论好在生活中有多么泼辣、干练,不够美丽的也要在包装上下功夫,扮成独具魅力的艺术品。而男主持人一般也都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成为现实中众望所归的形象,或者就是“丑”星形象,以诙谐、机智、幽默见长。

无论如何,言谈举止皆是经过思考或平时自觉训练的结果,或事先已有大致的设计,而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在演播之前,主持背诵台词、走台、彩排、选择服装、寻找镜头内的最佳形象角度、与对手交流等等,都与表演是相通的。在演播中,主持人也随时处于自己理智的监督之下,主持人语言行为的情感把握、轻重缓急,演播区人员方位的调度,都与节目整体节奏和气氛有密切联系,对观

众也起引起和暗示的作用。

有的主持人对表演的钻研非常认真,甚至去寻求应该属于哪一个表演的流派。从根本上说,主持人的表演,最重要的是要有主持人本人的真情实感,以自己的真实个性作为表演的出发点来真切感受活动内容与现场气氛,才能焕发出自然、真切、动人的表演,这也许和中国戏曲表演“当众自如”的所谓“真情体验,理智把握”更为接近。

2.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篇二

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直播过程中, 主持人会遇到各种情况。怎样在听众和嘉宾面前处变不惊地处理问题, 需要主持人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自我的心理应变能力, 用一颗“勇敢的心”, 大胆地进行语言创作。

1. 过硬的心理素质

杨澜曾说过:“我觉得当主持人最重要的就是心态, 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很多主持人在第一次上直播或主持大型直播活动时都有紧张的经历。紧张的两个原因包括不自信和太在意, 这两方面问题会导致主持犹豫不决, 举步不前。而解决紧张的一个好方法就是要学会———不在意。中国传媒大学王明军教授, 更是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他说, “大家在照了集体照后, 拿到照片的那一刻, 大家先看的是不是就是自己。所以请相信,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像你自己这样在意你, 不要认为自己活在所有人的瞩目中, 要学会不在意, 这样可以减轻负担, 避免紧张。要在生活中体会专业, 在专业中愉快生活。”

当然直播前充分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更好地在直播过程中表达观点, 增强自信心。同时, 长期的直播实践, 通过实战的考验, 在工作中积累各种主持经验, 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能在历练中得以增强。

2. 要“勇敢放”

如今优秀的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 虽然在节目中显现的个性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节目中做到了“勇敢放”, 个性、才能得到尽情地发挥。如浙江之声的主持人小路路、FM93交通之声主持人许诺, 听她们的节目, 总会被她们散发的个性魅力所吸引。

许多主持人在直播工作中, 缺乏“勇敢放”的态度。比如在语言角色化的把握方面就很欠缺。假设要模仿一个小孩的声音, 觉得自己已经有意识地变声“装可爱”了, 可出来的声音听起来却感觉麻麻的, 甚至自己都不愿意再听下去。这就说明还是拿着捏着, 端着架子, 根本没有让自己变可爱, 没有把内心情感给调动起来。这里就要求主持人在语言的创作中要勇敢, 放得开, 不要担心自己播不好。

艺术创作以惊人为主, 要凭着自己的联想、想象, 勇敢地塑造声音。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 若要变声先变状态, 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因为外部技巧是根据内在技巧而生出的, 一定要重视内在感情的燃烧。这就要求平常多加以训练, 要多学习相关艺术。例如多读诗, 诗是能让我们内心丰富起来的一种方式, 用通感来进入诗中的感情状态。在广播直播过程中, 语言的创作有了这样的大胆地释放激情, 才能释放主持人的人格的认识, 以情感人。正所谓, 情感深厚, 才能让语言丰富。

当然, 任何一次创作要富有真情实感都需要注意平常的积累。可以在平常生活中, 注意不同的语言态势, 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 自如地将生活语言用在播音创作中才能出采。同时, 作为新闻工作者, 更要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要做好任何节目, 文化是后劲。要对节目内容、形式有深刻理解, 才能在传递内在信息时准确无误地“说话”。

二、要有“对象感”

对象感是解决对谁说的问题。它由我们的工作性质要求来决定, 根据工作环境的要求, 通过“在场”的人服务“不在场”的受众。特别是广播直播过程中, 主持人只有把握好对象感, 才能更好地激发播讲愿望, 也更有助于把握语气, 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让受众“乐于”接受。那么如何获得对象感呢?

1. 设想对象

设想首先要具体, 设想越具体越不影响其他人收听。从量上来说, 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可以设想节目收听的可能人数、年龄、性别、职业;从质上来想, 可以设想听众是在什么环境中收听, 是伴随收听还是其他方式, 收听节目的受众的爱好等, 把握受众心理, 设想受众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节目直播前, 在内容与形式上做足准备, 与设想对象尽可能地形成思想上的统一。

2. 熟悉对象

主持人走进一线, 贴近群众, 深入生活, 了解受众对象的真实情况, 这样能更好地把握控制节目走向。如女主播电台将女主播打造成“公益宣传大使”, 她们是献血志愿者, 她们是文明出行、健康环保倡导者。她们涉身公益事业的同时, 也能切身体会到受众的工作生活状态, 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3. 把握“感”

对象感的核心就是“感”。广播直播过程中, 怎样把握”对象感”, 首先要与听众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主持人与听众是真诚的朋友, 是“挚友”;受众有问题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提出问题并教其改正, 成为“诤友”。我们的职能之一是“引导”, 只有把握好“关系”, 才能在节目中游刃有余。

同时要理清“语脉”。思维的脉络要自己掌握, 做到说时心中有数, 深入人心。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就要破除原有的习惯, 建立新的艺术的习惯。比如, 正确的呼吸、口腔、吐字状态;话筒前“说”的感觉, 注意挖掘内在语与受众“交流”起来。这些有别于生活中的自然的艺术中的自然, 都需要用心汲取生活中的优势, 通过大量的实践去巩固。正所谓“言为心声”, 我们无论表达什么内容, 都要散发出人的全身心的投入与感受。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三、要会“讲故事”

一档优秀的广播直播节目, 首先形式非常重要, 形式好, 才能吸引注意力。而主持人的魅力在于是否能把内容创造性地表现在形式中, 从传播的目的出发, 掌握信息。这就要求主持人要会“讲故事”, 不说空话、理性的话, 做到“没有故事不说话”, 用生动的细节感染人。

1. 做好策划及“选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今的广播直播节目, 与听众开展手机短信、微信等各种形式的“互动”, 已然成为了节目播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节目中互动的内容怎样选择, 就关系到策划及“选题”, 这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也非常具体。

策划的目的就是要迎合市场, 从听众的需求出发, 使节目得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主持人首先在语言表达上要求心气要足, 以内容为王。特别是关注有时效性的, 富有时代特点的, 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在选题上, 也要“出彩”。一个好的选题是能让我们或节目发光的。例如, 节目中互动话题的选择, 就要注重选择能与听众真正展开交流的, 通俗易懂, 能说开去的话题。笔者曾在直播中选择过一题“世界上最耐寒的花”, 这看似简单的谜面, 让听众参与。因为“花”名品种繁多, 普遍性强, 答案也比较有方向性且字数不多, 当天两个小时地直播, 听众的参与量突破了以往的三成。另外, 好的选题, 要求我们将方案扩张到事件与诸多方面的联系, 全方位地掌握信息, 捕捉对人最有冲击力的东西, 这样才算是把一个选题给做透, 才能具有深刻性。主持人更要抓住典型信息, 案头的准备也要很充分。因为那些创新的东西就是看谁掌握的信息最多。这就要求我们用创造性的思维来完成策划活动。

2. 用心讲故事

每个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 听众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节目是否吸引人, 就要求主持人有一定的个性, 并让节目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主持人怎么样追求个性化?首先要从表达技巧上获取, 用心讲故事, 用生动的细节来吸引人、感染人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听陈丹主持的《有声音乐杂志》栏目中的一期节目《雪》, 就从一张微博上的雪景照片说起, 讲到了发现雪花的形状的第一人, 拍雪花照片的第一人, 喜欢研究雪花的人;从六边形雪花讲到了三角型雪花, 再配以“雪”为主题的音乐, 节目内容丰满而生动, 加之陈丹富有磁性的声音及出色的讲述, 节目听起来很有故事性且环环相扣。除了节目内容信息量大之外, 也获得了听众的最大期待。这样的故事片段, 不仅能吸引听众注意, 也更容易让听众记住, 而且能更好地突显节目的主旨。“故事”就像一根“引线”, 将所蕴涵的观点清晰地带出, 这样的传播方式听众也更乐于接受, 也更具说服力。

当然, 在“故事”的选择上, 要选择短而有力、能表达节目中心思想的内容, 运用鲜活、形象的语言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并融进自己的感情, 感染听众, 达到让听众领悟的效果。

3.论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篇三

关键词:访谈节目;主持人;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131-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促进我国的访谈节目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访谈节目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节目数量迅速增多,访谈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也不断壮大。访谈节目如何能得到观念喜爱,成为强势品牌,这与主持人自身体的气质、风度、阅历、学识都密不可分。但是很多节目主持人魅力不足,不能与节目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对现场的掌控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与受众沟通,影响了访谈节目的质量。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素养,希望提高主持人的品牌影响力,给观众带来更高品位的享受。

一、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主持人是访谈节目的核心,能否成功地主持一档谈话节目是衡量主持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一)有較强的口语表达

访谈节目主持人通过与嘉宾进行沟通,互动,如何叩开嘉宾的心扉,成为访谈节目主持人必备的基本功,主持人一定要具备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用受众最易接受人语话进行沟通,从而引起嘉宾的共鸣,促进访谈节目的顺利进行。

(二)思维严谨

任何一档访谈类节目的主题都会贯穿始终,主持人需要事前分析主题的内涵、背景、涉及的层面,从经济、文化、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加以分析评论,从而理出基本的访谈框架,即制定基本的谈话层次,如何开头、结尾等。

(三)有控场能力

为了保证嘉宾对谈话内容的新鲜与投入,对谈话内容有感觉,能直接进入谈话内容。主持人要让嘉宾领会谈话主旨,同时随时了解嘉宾对话题的关注程度。主持人的控场能力除了语言之外,还包括形态、情感、动作等方面的无声语言,它们无时无刻在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传递信息。

二、访谈节目主持人素养的现状

(一)语言素养问题

近年来,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的主持人队伍的急剧膨胀,大量未经过严格选拔和岗前培训的主持人活跃荧幕。他们语言素质良莠不齐,造成广泛而深入的语言污染。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具有稳定与演变两重特性。电视语言作为有声语言,在表达情感、沟通心灵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但是有的主持人却把它当作法宝,用娇滴滴的声音和受众套近乎,造成了与受众的隔膜。

(二)主持人的涵养有待提升

主持人不仅是节目的组织者,而且是节目的形象代表,主持人就是栏目的核心和灵魂。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相比普通节目的主持人会更高,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访谈节目主持人整体水平不高,非常成熟的主持人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主持人不具备个人魅力,谈话的说服力就会受到影响。一个好的主持人需要有较强的控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所谈论或要进行的节目有一个比较全面与独到的认识。现实中有些谈话节目主持人,对话题无体验更无热情,倾听别人的谈话,不知道如何点评。笔者认为主持人必须是一个“亲切、睿智”的人,一个有知识有涵养的普通人。

(三)主持人的品牌影响力不强

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不断有新的谈话节目诞生。但一些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毫无魅力可言,以至影响到整个谈话节目的质量。著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在一篇名为《一吐为快》的文章中尖锐地指出:“谈话谈成这样,让人想起打鸡血、甩手疗法,都是一哄而起,都是无所不能,都是灰头土脸。”我国的访谈类节目突出的问题在于,除了少数几个节目主持人成了栏目的品牌,成为该谈话节目的标志,如《非常静距离》、《鲁豫有约》、《天下女人》等,大多数节目主持人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三、提高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素养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语言素养

1.提高文化品位,注重知识积累。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良好的文化素质是节目主持人智慧的源泉、魅力的根本。节目主持人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广泛积累知识,提高文化素质。主持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的基本要求。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是指主持人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机能,是主持人心理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统一体,是他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心理因素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培养的过程,因此主持人要注重对心理素质的培养。3.丰富人生阅历,增加人生体验。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运用理论,还要将自己的人生经验融汇其中。

(二)培养倾听的技巧

电视访谈节目成功的原因,是主持人在充分体会嘉宾的感受的同时,带有感情地去听,促成了有效的听的结果。主持人虽然是谈话节目的核心,要学会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这样才能将谈话节目主持好。主持人在倾听的同时,需要思考话语的衔接、贯穿。观众是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交流对象,因此主持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在驾驭自己主持的节目时,要尊重观众,尊重嘉宾。在倾听的同时,要能控制谈话现场,当跑题时,要自然地将话题引回到正题上来。

(三)增强主持人的品牌效应

对电视节目来说,主持人,尤其是名牌主持人是栏目最生动形象的品牌符号,可以缩短栏目创名牌的时间。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博闻强记的能力加强自己在文学、美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悟性,提升气质,塑造职业形象。主持人的个人气质与节目的内容相符是谈话节目品牌成功的关键。主持人一定要有更专业的主持水准,同时要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思潮,给观众与采访者一种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的心灵对话的感觉。

(四)真诚心灵交流,注重人文关怀

访谈类的主持人能在舞台和屏幕上成功的与观众进行心灵交流,最好的境界就是能与观众心心相印。要想与观众进行心灵交流,首先要自己真正进入观众的心中,要先让自己与采访对象心灵相通。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真诚、谦和可以激活受众的收视心理,使受众进入开放的接受状态,并由于对主持人的信赖而产生强烈的期待。主持人要注重人文关怀,能让大家感到亲切和放松、把自己也当作观众的一颗平常心。其次,主持人还要尽可能将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和嘉宾对他们产生最大的信任。在交流过程中,主持人更要具备很强的听、说能力,明白观众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表达观众此时此刻最想听的话。

(五)提高控场的能力

1.控制节目的时间。电视访谈节目最主要的特点是直播节目,直播节目对时间的要求很严格,如何控制节目的录制时间,使节目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秒不差地播放,是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在平时的工作中,主持人要不断提高说话技巧,提高对时间的把握能力,当时间快要到的时候,引导嘉宾用最简洁的话表达内心的想法,同时主持人也要力求用最简炼的语言对节目做总结。2.主持人及嘉宾情绪的控制,营造节目的良好氛围。主持人是谈话过程中的主要掌控者,他承担着连接嘉宾和受众、受众与媒体的重要桥梁作用。主持人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节目过程中不断提升应变能力,充分展示个人魅力,灵活运用主持技巧,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建立和谐的谈话氛围。节目刚开始时要设法消除参与者的怯场心理和紧张心态,让其以平常心来参与接下来的话题讨论,说真话、实话。由于很多谈话节目都会涉及嘉宾的隐私问题,这时嘉宾和主持人都容易激动,如何控制情绪、稳定情绪成为主持人提高控场能力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主持人提高自我修养,培养沉着冷静的处事风格。3.话题的掌控。主持人要懂得“控场”,除了思维活跃反应快之外,能控制自我及嘉宾情绪外,还要很好的充当话题组织者的角色。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整个谈话节目的灵魂。所有人的发言都在节目制作的策划之中,又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彩闪现出来,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要看主持人是否有能力和实力来驾驭现场,把握好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所以说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表现是关键中的关键。

(六)形成个性魅力

一个出色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就是一个能够真实交流且具有个性魅力的人。鲜明的个性既是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自身体特征,同时也是访谈类节目存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主持人只有在节目中要突出其个性风采,才能充分展示自我魅力,取得他人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个性”不仅包括主持风格、语言、状态,更是其自身成长经历、情感感悟及知识阅历积淀的一种表现。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个人在自己的节目中打下的烙印是其他节目类型无法比拟的,主持人是一个媒体的代言人,往往代表着一个栏目,主持人学识渊博,社会经验丰富、睿智,对一个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

电视谈话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的后起之秀,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如何履行传播先进文化、提高生活品位的责任。电视节目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主持人在主持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笔者对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提高素养提出几点策略,希望节目主持人通过坚持学习,不断提升主持人的素质与控场能力,促进节目的品质不断提升,满足观众更高的欣赏品位。

参考文献:

[1]吴云涛.浅谈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J].才智,2010(36).

[2]曹子仪.浅议电视节目定位与主持人的现场掌控能力[J].江南论坛,2009(2).

[3]李冬蕾.试论访谈类节目对于主持人语言素能的要求[J].活力, 2011(5).

[4]刘庭康.电视情感类电视节目要有亲和力[J].新闻窗,2010 (1).

[5]冯大为.人物访谈节目主持艺术分析.现代商贸工业[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6]申宁宁.浅谈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J].新闻传播,2011(1).

4.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 篇四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1

论文摘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教师素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越发被重视,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指出,我国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加以提升。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学科素养、中学教师、音乐学科。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音乐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为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音乐课程改革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根据我们在西北及西南共计九个地区的问卷调查和反馈结果来看,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就目前来看,一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思想陈旧。在我国部分地区,音乐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给学生开设音乐课。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一般停留在对歌曲的教唱,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引导;而高中由于在高考指挥棒导向作用下,多数学校存在经常挤占音乐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其次,教学设计欠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不当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散。比如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还可能对音乐课产生逆反情绪。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立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再次,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多媒体喧宾夺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它能将文本、动画、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音乐教学更添活力。但有的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单靠播放现成的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互动减少了很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件制作上牵强附会,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音乐之外的东西上。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学生的体验与思维,弱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要知道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

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更好地推动新课改发展,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音乐学科特征的基本品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书育人是一项影响社会和个体,具有重大社会责任的职业。因此,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精神陶冶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是教师恪守职业规范、坚持高尚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因此,要使每个学生的情操都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20xx年8月,笔者作为会议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会议的主题是“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次与会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他们大多思想先进,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希望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世界接轨。会议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学者的直接交流与观摩,使大家近距离地感受了世界音乐教育潮流,领略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及其魅力,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我们与先进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存在的差距。笔者认识到,通过对当今先进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标准》的解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新课程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二、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

(一)传统音乐技能。

音乐是横跨多学科的一门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传统的音乐技能包括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如器乐演奏技能和视唱练耳能力是从小培养且需要不断反复练习,“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传统音乐教学,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这些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的载体,这些载体不坚实、不丰富,教师就无法把美的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学生。

(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

新课改逐步深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掌握中学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课件制作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1.课件制作。

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科学应用,必然给音乐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思路制作音乐课件。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

2.音频处理。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对一些音频的剪辑处理,如音乐片段的截取或连接、曲调的升降,等等。合理地利用一些设备及软件,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或剪辑音频素材,可以使音乐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因此,具备基本的音频剪辑处理能力是必要的。

3.音乐制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电脑音乐创作凭借其方便的操作、丰富的音响效果被人们喜爱并迅速推广。因此,教师学会使用一些音乐制作软件,会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些音乐制作软件种类很多,如Nuendo、GoldWave、Sonar、CoolEdit等。

(三)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社会音乐教学的桥梁和有效补充,是中学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音乐教师指导课外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包括合唱组织及训练能力、乐队组建及训练能力、舞蹈创编能力、晚会组织能力等等。

三、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

音乐教学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艺术学科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每一次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的过程,这既是音乐教学自身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怎样更科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应该用什么方式呈现音乐的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学习、审美、认知的方法,关系到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与体验、审美情感的深入与升华和对蕴涵其中的美的认知。

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也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同时,努力调控情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因势利导地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指令。

四、科研创新与终身学习能力

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信息更替频繁,社会变化加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位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此外,教师终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长远的意义,培养该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现代社会,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美国学者史密斯(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所以,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音乐教师更应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上述几个方面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只有教师全面提升其学科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4]王玉华.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2

[论文摘要]钢琴伴奏是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论文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职业素养

钢琴伴奏是使声乐、器乐、舞蹈等相关表演艺术焕发艺术魅力的催化剂。只有当钢琴伴奏与器乐、舞蹈、声乐融合起来时,音乐才会富有生气和感染力,音乐内容才会得到完整的表现。钢琴伴奏是一门与独唱或独奏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它们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抒发和表现音乐内涵,是表演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钢琴伴奏是一门包容性强、涵盖面宽的艺术,钢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它要求伴奏者,即执教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教育底蕴、较高的音乐艺术素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具有正确的艺术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一、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

钢琴伴奏与独奏相比,除了一些共同的钢琴技术、技巧外,像钢琴触键的方法、踏板的运用、钢琴伴奏作品的整体艺术处理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技术内涵。钢琴艺术是一个细微的艺术,尤其是它的触键方法,在钢琴演奏中是十分讲究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钢琴伴奏中,伴奏者不仅要顾及自身弹奏音乐的音色效果,还要兼顾音质、音色和音量方面的特殊合作要求,以求达到整体音响效果上的均衡与和谐。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在钢琴弹奏中的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如果在钢琴伴奏中应该使用踏板,那么是全踏板、1/2踏板还是1/3踏板以及何时踩下去、何时放掉等问题,都必须认真推敲,并非常讲究地去使用。

二、高效的弹奏能力

钢琴伴奏始终是伴奏主体的陪衬,其不可能像独奏独唱那样一味去追求作品的精雕细刻。在高等音乐院校从事钢琴伴奏的人员往往会遇到大量的曲目需要你去伴奏,而且曲目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此时,提高伴奏者快速掌握音乐作品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它就要求钢琴伴奏者能够“多”“快”“好”“省”地掌握音乐作品。“多”即尽可能地增加伴奏曲目数量;“快”即上手快,能够很快地熟练曲目;“好”即尽可能地处理好伴奏曲目,与伴奏主体配合好;“省”即能够有效地省去烦琐的艺术处理过程,抓住曲目的主要特点,与伴奏主体相配合。视奏能力强,应变能力快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这能为歌者、舞者以及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失误起到及时的补救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讲,批量性、快捷性、灵活性和应急应变能力是钢琴伴奏者特有的、必备的职业素养。

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如音乐作曲理论、音乐史学理论、音乐美学理论、音乐教育学理论等。如果一名钢琴伴奏教师欠缺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配置等作曲理论知识,或对这些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那就无法真正弄清作品的内在音乐结构和艺术逻辑发展关系,更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并使之艺术化。这样,在面对复杂的音乐时就会束手无策,无从“弹”起,弹出的伴奏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杂乱无章,全然达不到应该具有的艺术效果。另外,只有音乐作曲理论作为知识支撑是远远不够的,钢琴伴奏者还必须具有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文献等方面的相关音乐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伴奏者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蕴涵的哲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等,使其对伴奏作品做出优化的艺术处理。同时,对伴奏者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意义也大有裨益。只有挖掘出自己所伴奏的作品本质中更深一层的音乐思想,才能够把作品的`实质展现给听众,从而与听众产生高层次的情感共鸣。

四、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是表演者内在素养的集中反映。钢琴伴奏的弹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弹文化”,出色的钢琴伴奏离不开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加深了,音乐感受力才会随之丰富起来,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修养常常制约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人文功底,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历史、戏剧、电影、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自身理解作品、剖析作品的能力。众多音乐作品涉及的背景知识是多样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阅读大量音乐文献、音乐历史与文化,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判断不同时代不同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准确而完美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不少中外名曲都与文学、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一些标题性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或诗歌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去理解这些作品。例如,钢琴家傅聪之所以能把中华民族的戏曲、诗词、哲理、绘画在其钢琴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得益于他的父亲——傅雷先生自幼对其传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培养了其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所以,全面加强文化素养,从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激发灵感,是所有钢琴伴奏者终生的必修课。

五、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教育理论,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基本的钢琴伴奏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才能够完成“钢琴伴奏”这门与众不同的课程教学。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告诉学生。钢琴伴奏者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钢琴伴奏应该具备执著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伴奏任务都要一丝不苟,积极配合,要具有善于与人合作,时刻保持谦虚、随和。在与合作者进行再度音乐创作时,应将自己的情感与合作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在演唱(奏)中得到音乐的提示和烘托。所以说,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其钢琴伴奏教学工作的保障。

六、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钢琴伴奏教师需要演奏以及教授的伴奏作品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跳出钢琴的局限,甚至跳出钢琴伴奏的局限,像指挥家研究总谱那样去分析音乐作品,力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伴奏曲目有着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构思,这种整体性构思恰恰是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另外,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养成一种随时总结构思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习惯,不断探索、发现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相关的教学理论,然后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再指导教学实践。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寻找问题、产生课题,并最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这样一个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一方面锻炼了钢琴伴奏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主动性,维持了自身钢琴伴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钢琴伴奏学习做出了表率,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5.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篇五

摘要 音乐教育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 要内容,更是提升自我,丰富内涵培养全面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对音乐素质教育的定位 1999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它标志着我国 21 世纪的教育,将进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 段。我国古代曾提出礼乐治国,可见音乐的重要性,从清朝末年兴办新兴学堂开始,我国的国民教育就与音乐有很深的缘分。建国后很长时间以来,音乐课基本上一 直被列为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而且被看作我国“德、智、体、美和综合基础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门课程,是一种知识和技能,就像在中小学校乃至普通高校开设音乐课,用来普及识谱、视唱、乐器演奏等知识和技能技巧。不能否认,积累丰富的音乐知识、掌握熟练 的音乐技巧等,确实也是音乐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它远不能代表音乐 的真正价值,更不能概括音乐素质教育的全部内涵。简单地把音乐素质教育等同 于一门课程或一种技能的培养,无疑从根本上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有些老师认为在高校中迅速普及强化音乐教育是一项非常急迫且具有深远历史 意义的工作。针对于现在大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是完全没有音乐知识的非 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如何把音乐鉴赏课讲得生动有趣,是提升大学生音乐素质的 实际环节,我认为音乐教材要具有一定蕴含一些专业知识,但也不能太难,对于 非专业的学生来讲太难,他们很难理解而且也会打消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其次 我们应该在书中增强一些趣味性教学,让这些非专业的大学生学习音乐时更具有 趣味性。最后我认为应该提高音乐教师素质,要做到针对不同系的学生,教师应 该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不同教学手段,一定 要做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做到深入浅出。教师本人应该扩大知识面,面对不同 系的学生降一点他们的专业知识,我想他们会很喜欢的。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教 学方法,吸收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等前人音乐教育家的经验,运用他们 的方法,选择最适合各个年龄段大学生的授课方式。有关媒体调查显示大学生十分渴望加强自身音乐素养。吴晨彪是江科大南 徐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南徐之声”广播站站长,也是这次“我的 音乐我做主”校园音乐研讨会组织者。他说:“在广播站工作中,对音乐的选择 有点棘手,因为总有同学提意见: 广播站播放的音乐,我们不喜欢; 我们喜欢的,你们又不放。同时由于自身音乐欣赏水平的局限,和自身音乐素养的限制,看着 各个形态的音乐作品,时常感到不知所措。”

没有音乐方面知识的学习,他们无从分辨音乐的好与坏。没有提高大学生音 乐审美能力,所以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势在必行,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物流专业的蔡同学则反映,平时 mp3 里放的全是流行歌曲,很多歌曲听几遍 感觉就没有味道了,很想听一些经常能打动人心的耐听的歌曲,但又不知道哪些 歌曲才真正耐听。其实他不知道这是他鉴赏能力的提升,歌曲的旋律走向简单,听几遍就会听 腻了,而有些歌曲由作曲家精心编排,运用和声、曲式相关音乐知识与伴奏的结

合,创设出一首好听的歌曲,这样的歌曲或许你不了解作曲家的创设意图,不知 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它,但是你却因此而百听不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余同学称,大学生活压力也不小,听说音乐可以调节人 的心情,甚至有音乐疗法,可是哪里有这样的音乐呢? 音乐疗法兴起好多人都只是听说,但他们不知到底哪里能接受到这样的治 疗。这方面的文化传播不够广泛。

某日,该研讨会工作小组开展的四百人校园音乐问卷小调查显示,在“我喜

欢的音乐类型”一项中,除了“流行音乐”占绝对优势外,还有近三百人选择了 “古典音乐”和“外文音乐”。这说明大家还是喜欢古典音乐和外文音乐,可是他并没有流行音乐的传播 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只要学校组织音乐文化活动,大学生们反映都特别强烈。”南徐学院团委 书记赵敏老师介绍说,去年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顾欣教授率团,在江科大礼堂 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合唱音乐会,“到老师办公室来要票的学生不断”;布树乐队 的校园演出结束后,热情的同学们把他们堵在门口半个多小时。有一场音乐文化 讲座是7点钟开始,可半个小时前就坐满了人。还有一次音乐晚会,当时是许飞 来吉大,票都已卖完了,不少同学站在门口不走,“哪怕站着看也行”,最后看 门的阿姨见同学们如此想看晚会,迟迟不走。阿姨最后方所有孩子们进去看节目 了。这些事情在我们音乐学院也时常发生,我们学校每次举办大型晚会时都来了 许多其他系的同学前来观看,我与其他系的大学生交流时发现他们对音乐的渴 求,只要他们知道音乐学院举办活动,在他们没有课的的情况

下哪怕是不吃饭,他们也愿意来观看节目,他们很喜欢这种接触音乐的方式,并且希望这种活动能 更多一些,聆听到更多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专业性表演。曾有一大学生组织了一场校园文艺晚会,他们租用的是容纳二千人的大 会场,记者担忧“场地有点大”,对方却说:“这个不用担心,哪怕是三千人的 会场,我们的大学生都会把这里坐满!”音乐活动在大学校园里受欢迎程度可 见一斑。

我认为大学生主动想提高音乐素养,但是为大学生提供的途径太少,每个月 能接触一场晚会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了。虽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音 乐,可是大部分大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音乐,鉴赏音乐,应该为大学生多开设关 于这方面的课程使他们感受音乐的真谛。“我深感音乐知识严重缺失。”南徐学院计算机专业的金同学称,从小学开 始,音乐课就经常被其他课老师占用,自己成了大学生后,很多音乐知识也不知 道,甚至连什么样的音乐是摇滚,什么样的音乐是古典都不明白。“不少大学每 周仅开设一堂音乐素养选修课,这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需求。”一大学老 师遗憾地说。这说明音乐课堂中老师教授的知识有限,学到的知识还是太少,满足不了学 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采访中,吴晨彪同学感慨,汇丰银行总裁曾说过,他们招聘职工不都是学经 济、学金融的,还要招一些学艺术的,因为这些人想像力和创造力特别强。一些 具有艺术特长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优势,这一现象应该 引起学校与社会的重视与思考。作为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我深感搞音乐的人思维方式非常活跃,不会局限于某 种思维模式,新颖思维视角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现今时常举

6.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养 篇六

音乐教育是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启人类知识宝库中数学、文学和音乐的三把钥匙。而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根据我多年的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修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表演作用

做一个敬业爱岗的好音乐教师,必须挚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爱学生,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教育理论水平,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专多能的本领。音乐老师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对主要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等很多方面也切实掌握,在音乐欣赏方面,要能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发展他们形象思维和欣赏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开拓视野,广泛涉猎,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此外,对指挥、创作、配器等技能也应有所选择地掌握。音乐教师还既是教师,又应该是演员。

二、情感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先导

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语言,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种情感语言,正确感觉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就需要有生动精炼的语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音乐是情感艺术,情感艺术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教学中的情感陶冶是通过学生复杂的情感体验实现的,而音乐对人的情感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一节音乐课,利用包含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情感的歌曲,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的艺术形象,调动学生内心情感上的共鸣,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用音乐这把钥匙去开学生情感的大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美好感情,从而培养出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树立高尚的道德、远大的理想,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通过音乐欣赏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音乐欣赏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贯彻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育对青少年思维力、创造力潜能的激发,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有着极其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

四、丰富的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

音乐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还要延续到课外音乐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既是课堂活动的延续,也是发现、培养和造就音乐人才的好园地。课外活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文艺会演,举办校园歌手赛,音乐故事演讲,诗歌朗诵音乐会,音乐欣赏会,课前一歌等。这样既可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动中还可发现和培养人才。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的特长,组织音乐兴趣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乐器队,这些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时间、定地点开展活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能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等。也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加强音乐素养教育,挖掘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十分亲切,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还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艺术的综合。

六、把器乐引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7.浅议科技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篇七

关键词:科技,主持人,素养

自“科教兴国”战略规划实施以来,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需求,极大地促进了科普教育以及相应传播的平台的发展。近10年来,一大批以传播科学知识,启迪培养科普兴趣为主要内容的科普类电视专栏节目应运而生,特别是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创立开播,更是将科普传播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一大批科教类的专栏、专题节目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渠道,一批为广大观众所称道的栏目已经牢牢地占据了收视平台,同时一些科教节目主持人也得到大批观众的喜爱和称赞。现代观众以及社会各界对电视科教类节目的内容需求在不断提升,相应地对科教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和欣赏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不断巩固科普教育的宣传阵地,需要从事科普节目制作的电视工作者,特别是作为科技类节目形象代表的节目主持人,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要认真梳理科技节目的发展脉络,调整契合科技节目的定位风格,方能在变幻万千的荧屏上不断巩固发展科普教育节目的一席之地。

1 科技节目主持人的素养及要求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视媒体,主持人往往是一个节目的制片人、总策划、总编导,应该具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和实践经验的。他要在这大千世界中找到他这个栏目的有价值的选题,为此他要读很多书,要采访各种人物,包括这一领域内具有绝对权威的专家学者,要能和他们对话。要熟悉选题本身的各种背景,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话要问得尖锐,哪些话问来看似平淡,其实伏线千里等等。科技节目主持人除了一般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必须懂得科技,科技渗透与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术业有专攻,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极少见的。那么一个科技节目的主持人应具备哪些主要素养呢?

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在《美学》一书中曾这样描绘他心目中的专栏节目主持人形象:“理想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是姿态活泼、不带框框和未经训练的人……应具有迷人的风采、渊博的学识、轻松自然的交际风度、敏锐的反应能力、机智、风趣、即兴表演的才能以及公众热情宣传鼓动能力”。真、善、美,是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与美学价值取向。具体到主持人,从外表到修养,从言谈举止到音容笑貌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应该得到由内而外的体现。也就是说科技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主持人应当有的基本素质,其次专业节目主持人只有自身拥有较高的素养,其在专业节目中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归纳起来,我认为一个优秀科技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如下一些素养: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一定的思想政策水平。节目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一方面代表着自己;另一方面代表着整个电视台,所以也有人把他们称做电视台的“活台标”。节目主持人的水准往往体现着一个电视台的水准。因此,科技节目主持人,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水平;具有独立制定相应的报道计划和栏目选题的能力;具有选择富有宣传价值的素村并制成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观众的本领。二是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以观众为友的服务精神。科技节目主持人的特征是人格化传播和对象化传播,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观众,只有具备美的人格、优良的道德作风,才能被观众认可和喜爱。三是亲和力。如何使观众对深奥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并保持良好的收视,主持人对观众的亲和力非常重要。中央台科教频道的主持人王筱磊、于胜春将所主持的节目内容娓娓道来,讲述式的主持方式深受观众喜爱,尤其为孩子们所熟知,一个科技节目的主持人所主持的风格和节目内容能让孩子们接受喜爱,这位主持人无疑是成功的。主持人具有亲和力的良好引导,是整场节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四是丰富的知识底蕴。知识,是科技节目主持人同各界人士特别是专家学者交往的桥梁。一个文化知识素养丰富的主持人,在向高层次领导人和专家学者采访的时候,就能产生一种吸引对方的魅力,使他们愿意把真话讲出来。科技节目主持人应涉猎广泛、触类旁通,应是一个复合型人。

同样,科技节目也需要明星主持人来带动,用明星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扩大科技节目影响。比如《动物世界》,作为一个非常严肃的科普电视节目,连设立主持人的必要都没有,更不要奢望产生明星主持人了。然而,赵忠祥仅仅凭借他的声音魅力就能感染上亿的观众。

2 科技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定位及表述方式

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对主持人的作用、风格、定位又有了新的定义和要求,以突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对不同的节目类别要求有端庄型、睿智型、活泼型等不同的职业要求。具体到对科技节目的主持人,基本上大家都要求主持人走“知识型”、“学者型”路线。诚然,对于职业主持人而言,需要全面出众的能力素质来驾驭节目,也需要以不同的主持风格来适应不同的节目类别。近来对于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过分强调“专家”型主持人的目标要求。无论是科技节目的创作人员还是主持人本人,都在尽力地扮演一个权威学者的角色,外在形象严肃老成,语言表述艰深晦涩,本意是塑造高端权威的品位形象,实际效果是疏远了和观众的距离。

作为一名科技节目主持人,要改变目前的节目主持和表述方式,不必过分专注或追求对于科技专业术语的掌握,对于学科领域或理论的精通。主持人最重要的是激发、引导观众对节目的兴趣,要有恰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诱发、感染观众,只有观众有了观看的欲望,节目才有了生存发展的可能。“兴趣”是科技节目的生命,不管是主持人的语言组织,还是节目编导的内容表述,所谓内容的权威精准程度并不重要,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能否激发受众的兴趣,这也是科普教育的根本宗旨,不在于让大家了解掌握多少科学知识技能,最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事实上,不仅是普通观众,就连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专家学者在内,他们对于自身领域之外的专业也并不熟悉了解,但他们都有兴趣去发现、了解,大学者也有普通人的好奇心。所以,如何顺应观众的心理需求去组织节目,并按照常人的好奇心理去表述、告知观众,是主持人的责任所在。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身份不在于他定义了什么概念或事件,而在于他要引导观众去了解发现什么,如果达到了观众想知道“看看他又要告诉我什么”这样的效果,那么一个合格的并且充满魅力的科技节目主持人就诞生了。充分调动观众的兴趣是由于科学思想的深奥和科学技术的枯燥,观众往往对科教类电视节目产生距离感。

3 结语

目前,困扰科技类节目及其主持人的根本问题是专业性和普及型之间的矛盾。很多节目都认为通俗化的节目显得不够专业,会降低节目品位;可是高端专业术语化的节目又面临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今后科技节目比较可行的主持风格和发展方向是让主持人与学者主持互相辅助结合,将需要调动、引导的工作由主持人完成,那些需要表述、解答的由学者对应。这样,节目形式也丰富一些,交流互动气氛也好一些,参与性也增强了。可能更符合科学普及的要求与发展方向。

8.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篇八

关键词: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前期准备

中图分类号:G224

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十分迅速,它的出现并非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具有社会演进和电台发展的必然性。这类节目既补充了广播节目的空白,也丰富了整体节目层次。广播谈话节目不像制作其他娱乐节目那样需要高额的经费,短平快的制作过程符合广播及时传播的要求。广播谈话节目涉及的题材广泛,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生活,灵活多样的访谈内容涵盖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访谈节目深受听众欢迎。

在节目互动中,访谈形式比较常见。在广播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存在着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彼此有相同的责任,可以对人生体会以及对信仰、感受与动机进行分享。分析广播节目,主持人想要发挥自身才智,那么非访谈节目不可。在台词没有先行写好,以及文稿不固定的情况下,访谈就要铺开,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对嘉宾循循善诱,便于顺利地展开节目。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主要职能要落实到主持上,引导的节目走向。为此,主持人的责任在于气氛协调、情绪调度上,以及话题引导,让听众与嘉宾之间有话可说,整体把控节目进度。以上都是对主持人能力的基本要求。所以,访谈节目彰显了主持人的操作水平。因此,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就必须做到细致充分。

第一,要准备好选题。访谈节目的话题一定要贴近听众的日常生活,让听众有兴趣听下去,只有有针对性的选题才可以留住听众,并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其次,选题还要有社会性,选择社会上的热点话题。除此之外,在对节目内容进行准备时,主持人还要提前设想节目在进行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应注意将话题矛盾降低到最小,让访谈能够顺利的进行,避免出现人身攻击等情况。

第二,准备搜集资料。参考选好的节目题材,主持人要做好背景音乐、录音素材以及文字资料等的准备。如果可以,主持人最好准备好开场白、结束语,对话题提出、开展以及最后的总结都要提前设计演练,以胸有成竹之态主持节目。另外,也可估计听众参与后的内容,并对他们的问题想出各种解答。

第三,要做好心理准备。不同类型的谈话节目会有不同的访谈对象和话题,做好谈话前的心理准备是主持人必要的功课,尤其是情感类节目的主持人在学会倾听的同时还要学会忘记。节目主持人在接到听众的电话或短信时,听众大多讲到的都是自己面临的压力、困惑、一些不满和负面情绪,在自己的倾诉中,在和主持人的沟通中,不满情绪才得以宣泄,生活压力才会得到释放。

第四,访谈话题涉及知识的准备。新闻行业要求从业人员都要成为杂家,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知识面应该更要宽泛些,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每期节目的谈话内容和邀请的嘉宾都会不同,主持人如果对谈话的内容不作深入的了解,会很容易说外行话,使节目的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做节目前主持人要提前备课,这样整个节目中交流起来会更加轻松和谐,嘉宾也才能谈出真知灼见,谈话才能深入,听众才能从节目中受到启迪。

第五,邀请嘉宾的备选准备。谈话类节目所邀请的嘉宾是否到位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同时也要做好备选嘉宾的准备,谈话类节目邀请的嘉宾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担负的社会活动比较多,有时会因为其他原因而不能按时应约做节目,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做好备选嘉宾的邀请工作。对嘉宾的备选工作,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主持人要时常留意备选嘉宾的基本情况,掌握他们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方向,一旦邀请的嘉宾失约,要及时邀请备选嘉宾到场,这应该也是一个称职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所具备的基本功。

第六,细节的准备。有些细节看似与访谈内容无关,但如果忽视了,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如果有效利用起来,则可能起到深化主题、感染受众的作用。比如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往事》节目,是口述历史类的一档节目。嘉宾年龄普遍较大得老年人。为此,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编导在约见嘉宾时总要了解这样一些细节:嘉宾年龄多大、健康情况如何,这关系到访谈时间控制在多长合适;耳背吗、耳背到什么程度,这关系到访谈现场的座位是否要调整距离,以及主持人音量需要放大到怎样的程度,还要考虑到收音的效果问题;善于表达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因为面对一个善谈的人和内向的人,讲话比较有逻辑的人和比较感性的人,主持人发挥的引领作用是不一样的。通过编导察言观色得来的这些“情报”,为主持人了解嘉宾、安排访谈现场提供了很大帮助,在访谈节目进行时,也会使嘉宾对谈话的兴趣大增,增加节目效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谈话节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保证节目准时高质量播出的关键环节,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核心和灵魂,是节目播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凡事要准备周全做到环环相扣万无一失,是主持人对广播事业和听众的尊重,也是主持人职业精神的一种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冬青.广播谈话节目的成功要素[J].记者摇篮.2009(04)

[2]韩菊.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J].中国广播.2007(03)

[3]朱红.新时期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如何为受众代言[J].中国广播. 2005(11)

上一篇:中秋节礼品方案表下一篇:当天值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