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2024-08-29

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共9篇)

1.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篇一

一、东莞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原本是一门优美的艺术,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却普遍沦为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的简单“临摹”与“套用”,教法单一、滞后。据悉,东莞很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授课存在“搬用”初、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现象,千篇 一律的教师主导式“口授”教学,按部就班地讲解书中内容,完全脱离学生专业具体实际,教法单一,枯燥无聊。有些民办职校语文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忽视教学质量,某些担任多个班级授课任务的语文教师,无视各专业间迥然不同的知识需求,授课时一份教案,四遍复述。这种教法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严重滞后于专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违背了语文课程“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及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功能定位,阻碍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对接专业转型升级,改革中职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适应中职专业建设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突破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瓶颈,采取可行性策略,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1.管理者加强重视,突显语文重要性

要挽救中职语文学科边缘化趋势,首先需要市教育局、各中职学校管理者端正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重视语文课程建设,强化语文师资培养及语文教法培训,突显语文在中职学科版图中的重要地位。主管部门可组织召开中职语文教学研讨会,相互交流经验,提高教师授课水平;还可组织中职生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挑战赛等活动,旨在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而各中职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民办中职学校管理者,更应及时抛弃“语文杂科论”、“语文无用论”的思想,重视本校语文教材建设及师资培养,完善对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加大经费投入,推动语文学科建设教科研活动,激发全校师生教、学语文的积极性,形成重语文、爱语文的良好风气,真正发挥语文对中职生人格修养及学习就业的基础性作用。

2.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需要脱节,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千篇 一律、枯燥无聊的困境。要突破语文教学与专业需求脱节的瓶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结合专业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应深入了解授课专业的知识需求,进而对接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科学增删。对与该专业关系疏远,对未来就业作用甚微的偏难内容,可适当删减;而对那些与该专业知识需求结合紧密,对就业影响较大而教材中却只略微甚至未能涉及的内容,可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视情形而增补,以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需要。另一方面,还需加强语文教材建设。响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基本质量”的要求,确保中职专业转型顺利进行,市教育局及各中职学校应倡导、组织专家及一线中职语文教师,立足各校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编选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切合专业实际的中职语文教材,如可按文科、工科的分类来编,还可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具体专业编选语文教材,力争做到语文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具体需求及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语文对中职生人格修养及职业技能的润化、滋养作用。

3.加强教研沟通,优化语文教学

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方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各中职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交流中总结实践教学经验,适应专业实际需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如东莞市中职教研室于2012年4月27日在黄水职业中学召开的“东莞市中职学校语文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会”,邀请全市各中职学校语文教师代表共聚一堂,交流中职语文教学经验,探讨改进语文教学的建议,对东莞中职语文课程建设意义重大。此外,各中职学校也应加强对语文教科研的重视,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强化奖励,带动语文教学质量提升,适应专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动学校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更上一层楼。中职教育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东莞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适应东莞产业、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需要,结合东莞中职发展的现状,加快东莞中职专业建设从数量扩张向特色品牌的转型升级,已势在必然。对接东莞专业建设转型的现实需要,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中职语文课程促进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及为中职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对推动东莞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

2.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篇二

一、语文创新教学的要点

(一) 基础知识

知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石。学生需要牢固掌握知识基础, 为培养创新思维做好积极的准备。语文创新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出“真的吗?”“又怎样?”的疑问。

(二) 创新思维和能力

语文创新教学需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让学生能够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在遇到问题时, 能够用创新思维来解决。

(三)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影响着语文创新教学的施行, 影响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环境主要是针对教学气氛, 师生关系而言的。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创新型的教学。

(四) 活动参与

教学活动不仅是老师的“教”, 也不只是学生的“学”, 而是“教”与“学”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参与。

二、职高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 我国职高语文教学整体效果不够理想,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学生方面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 部分学生就连基本的字词都会写错, 甚至不知道怎么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 一部分学生有着明显的厌学思想, 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学生忽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用处不大, 语文知识简单, 而不重视在课堂上的学习。

(二) 教师方面

由于语文科目是我国的传统教育科目, 教师的教学理念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 重视对学生的“教”, 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学”;由于我国应试化教育的大背景一直没改变, 教师在语文教学上, 始终以考试为准则, 以考点为要求, 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学校方面

中职学校与传统学校的定位有着明显的差别, 中职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相比文化课程, 学校更注重技能培训, 语文课程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课程, 相应的不会被引起关注;学校领导忽视语文教学, 对语文课之类的文化课程的关注度较低, 也谈不上关注学校的语文教学创新工作。

三、职高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 学生重视语文课学习

中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主体, 学生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中职学生首先应该清楚知道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语文不仅是一门母语课, 更是每个中国学生都必须要学好的课程;中职学生要努力掌握基础知识, 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都是起源于学生掌握的牢固知识。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语言文学的元素, 平时多开展一些古诗文诵演、话剧表演、规范字竞赛等有趣而参与度高的竞赛, 每天设立读书读报时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中也可以增加课前小活动等环节来提升学生品味, 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

(二) 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1) 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教师是学生的“指路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如果教师的引导方向有问题, 那么学生是最大的受害群体。因此, 中职老师必须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做起。一方面, 中职老师要清楚高职语文课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 中职老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体, 老师在课堂上单纯的教知识, 不重视学生的学。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思考为主, 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他们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激情, 诱发积极的创造思维。沉闷严肃的课堂氛围, 会加深学生的厌学思想, 限制活跃的思维能力。因此, 中职老师需要重视课堂的良好氛围, 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只有这种关系, 更多的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 敢于和老师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创造良好学校氛围的前提条件之一。

(3) 借助科技设备教学。教师在语文课教学课程中, 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可以积极地运用多媒体等科技设备进行现代化教。多媒体教学更符合现代化教育趋势, 并且由于教学过程中包含了音视频、图片等信息载体,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领导重视语文教学创新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更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校领导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校领导应该重视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学课程, 并从切实行动上来落实。

四、结语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我国中职学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使命, 但社会需要的人才, 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性人员, 更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中, 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很重要的一方面, 因此, 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学校, 教师, 学生的共同努力, 也离不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摘要: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 人们常常都会关注科技创新成果。其实, 不仅是科技方面需要创新, 教育方面同样需要创新。笔者针对职高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路问题, 从语文创新教学的要点、职高语文的教学现状以及职高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为职高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创新,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梁赛霞.职高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才智, 2013 (05) .

[2]方以苏.回归语文本源, 追求简约教学——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实效性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2) .

3.创新思路 强化诗歌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中学 诗歌 教学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几千年优良的诗歌传统。诗歌孕育了民族精神和情感,丰富了祖国文化和语言。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诗教,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不学诗,无以言”。①按照中学语文课标的要求,传承和发扬我国诗歌、诗教的优良传统,其途径之一就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引导。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诗歌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个人的见解。

一、利用“比较法”进行诗歌教学

钱钟书在给郑朝宗的信中说,他的研究方法是求“打通”,把文学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的上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惟其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进行,所以能“钻出新意”。②可见,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有助于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

其一是意象对比。意象是解读一首新诗最好的切入点,正如陈良运所说,“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达诗人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情态与形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达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快感。”③教师在新诗教学时,就要善于把握意象,抓住意象,并能将之与其相关的意象进行对比。例如,教师在讲授戴望舒的《雨巷》中丁香的意象时,可以将之跟金克木的《雨雪》中,同样写雨中油纸下的明丽清新、欢快活泼、稚气可掬、心无纤尘、玲珑剔透的姑娘进行对比;可以将之与五代十国时期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中愁肠百结,固不可解的丁香进行进行对比;还可以将之和南唐时期李商隐的《代赠》中美丽、高洁、愁怨的丁香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课文中的丁香的意象,以此把握好对全篇的掌握,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把握文中的意象,更好地鉴赏诗歌。

其二是朗读对比。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人朱自清说:“只有朗读才能玩味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的节奏。”④由此可以看出“朗读”在学习新诗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看作家王宏印对古、新诗朗读的差异性的比较分析:“读古诗的习惯:大声朗读,轻声诵读,虽有不同,但大体不差(因为古典诗歌音韵和谐,意味贴切,容易认同);阅读的过程,伴随着对诗歌的理解和原诗意义的索取或挖掘,毕竟假定有一个正确的意义范本,作为理解的根据或尺度,于是诗就可以讲解,可以传授,因而可以不朽;阅读的时候,当然也伴随着读者个体经验的介入,和心境的影响,而允许诗歌意义的流动,所谓“诗无达诂”,即有揣度,有臆说,有猜测,有穿凿。⑤现代诗的阅读建议:慢慢地阅读,不出声,只体味,不要求记住什么是名句;摆脱头脑中机械划一的诗歌排列和韵律形式,只专注于品味和欣赏诗的境界,同时感受诗人的情怀,但也要思考他所提出的问题;你可以不同意诗人的观点,可以和他进行争辩,但你知道有一种另一样的生活和生活态度值得你去关注和理解;没有一个诗人要求你完全喜欢他和他的诗,也就是说,作为读者完全有你自己的阅读选择和审美评价;读完了,只留下一个模糊和清晰的印象,词语可以忘掉,于是,你晓得,读诗是一种体验,如看一幅画或一幅风景,或者听完一场音乐会。⑥可见在正确的“读”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为此,我们在新诗教学中务必掌握正确的“读”法,在“读”中分清古诗和新诗在读法上的差异性,在“读”中去体味诗歌的意蕴,正确地鉴赏和分析诗歌。

二、运用“透析法”进行诗歌教学

一切典范之作都有一定难度,有多重含义,有多种解释。⑦ 因此,我们教师给学生讲解、分析诗歌作品时,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挖掘、透析作品多重、更深层的含义。例如,在卞之琳的《断章》就有这几层含义——其一:通过“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被别人观赏;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这一切有可能成为他人梦境的装饰”,两组相关联的意象,表达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其二:由从相对平衡的观念可以推理出世界的万事万物息息相关、互相依存的哲学思考。其三:可以从诗歌从的“装饰”二字上着眼,推理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即说明人生的无可奈何。

三、巧用“趣味法”进行诗歌教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意义重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⑧由此,我们在诗歌教学时,有必要先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着手。当下多数学生对影视、歌曲的喜爱,这是不容置否的事实。我们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便可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之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中。一方面,巧借电视节目。譬如,我们可以将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新年新诗会》介绍给学生,唤起他们对中国百年新诗的庄严记忆,以此激发他们隐藏在诗歌中最普遍、最深刻、最能激动人心的思想和情感。另一方面,巧借历史剧、偶像剧、日常歌谣。例如,我们可以将《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明代杨慎的《临江仙》)、《书剑情侠柳三变》 中的插曲(宋代柳永的《雨霖铃》)、《七子之歌·澳门》、《义勇军进行曲》等当中的用诗歌谱成的歌曲来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他们喜爱的这些东西其实就是诗歌(诗词),让他们对学习诗歌的功用和价值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悟,拉近他们与诗歌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

著名学者、教育家朱光潜先生说:“诗是文学的精华,一切文学都有诗的特质,好的艺术都是诗,不从诗入手,谈艺的根基就不深厚;要養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⑨由此可见,诗歌既是我们文学的根基,也是我们文学的顶峰,更是培养我们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正所谓教无定法,搞好诗歌教学,方法不仅如此,笔者仅在此抛砖引玉。

注释:

[1]郭绍虞等编著:《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7页。

[2]陆衡:《现代新诗教学刍议》,《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月第16卷第1期。

[3]谭晖:《意象是解读新诗的金钥匙》,《读写天地》2005年第9期。

[4]朱自清:《新诗杂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5]王宏印:《新诗话语》,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228页。

[6]王宏印:《新诗话语》,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233—234页。

[7]龙泉明,左晓光:《语文教学与研究》,《读—诗歌教学之魂—龙泉明教授访谈录》2001年第12期。

[8]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4.创新管理思路 狠抓教学质量论文 篇四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课堂教学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在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激励性教育,发现激励性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中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有“我要学”的欲望,才能打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一、启发性教学,激发兴趣

“志从趣生”,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卢俊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投影、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形、声、色、体的.直感,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可采取设疑、布谜、创设悬念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成功的欲望

新理念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要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情”让学生自己抒、“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在“情”中自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

三、团队协作,竞赛激励

例如在研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课时,因为本节内容比较浅显,并且学生以前对这个内容就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我事先将同学分成了五大组,给每个小组定了一个学习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团队学习。在规定时间内,每个组员必须认真自学完新课内容。

第一阶段,老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给每组打分。由于身处在一个集体中,所以即使原来上课不太认真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也被慢慢影响、带动起来,谁也不想因为自己让小组扣分。

第二阶段,每个组派一到两位同学完成老师出的典型例题,并进行打分。

第三阶段,小组根据本课所学互相讨论,总结知识点,请一位同学进行总结陈词,并进行打分。

5.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篇五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现象.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课堂内外进行的一些实物观察,对物理现象及物质形态的变化作出总结,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下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进行探究.

一、开展探索式教学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探索性实验方式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浮力的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对物理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敢于对实验设计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物理实验现象从一种非常规的角度进行思考,研究出物理现象的多面性,从而透过现象看到物质的本质.

二、创设实验情境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求异,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不因循常规地思考问题,并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的设想.初中物理课本中介绍了很多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其中包括浮力、大气压强、光与声音的传播以及电学等知识.这些都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们面前有一个很大的抽空气泵,充上电以后用它来抽取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会发生怎样的现象?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压强,所以脸上都一片茫然.可能有些学生听到过相似的故事,回答“教室会倒”.然后追问:为什么会倒?这时学生就解释不出来了.这时候,我拿来一个塑料袋,先把里面充满空气,然后把它紧紧封住,用手使劲地按压塑料袋,空气却出不来;再把袋子打开,挤出里面的空气,塑料袋就会变瘪.接着提出问题:谁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学生不能给出准确、清晰的答案.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而且能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默契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拓展实验空间

如果在学校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学生就能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虽然教师带领学生做实验的传统的实验模式能够保证实验室内的卫生清洁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性想法并渴望去探究它的学生,传统的实验室模式不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打击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障碍.而建立开放型实验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实验室的缺点.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穿插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的方式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实验室中缺少的一些实验器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实验器材,能使学生在实验时不会显得陌生,操作更方便.这种课外实验趣味性强、制作简单、经济实用,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尝试,研究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学周刊,2017(24).

2.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6.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篇六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得到提高,增加物理知识储备,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而言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实验平台,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物理实验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但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知,强化了学生对物理的主体印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习热情。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的是主体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由传统课堂上的主导者变成了现在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改变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传统模式。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转变成吸引学生兴趣和专注力的物理趣味实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物理现象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

1.探索式实验的教学方法。我国的教育深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形成了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并占据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因此,长期以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学不会自己动用大脑进行独立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目前学生们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如果教师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转化为通过实验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那么就会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时,根据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相关联的因素这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定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分组探讨的时间,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深度、密度、形状相关联的猜想,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内提出的猜想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做教材中没有的实验。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物理课本上,有些物理实验甚至都没有在物理教材中涉及到。因此,教师可在教堂上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物理实验。拓展实验教学主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要懂得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慢慢地将整个物理学体系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实验教学用到的物理器材非常多,教师可以用学校中实验室内的教学器材,也可以自备一些小的器材,更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巧妙地用来进行实验活动。事实证明,优秀的学生并不是靠自己的死记硬背来获得好成绩的,而是他们都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物理,是具有很强的突破性的;而部分学生物理成绩差的原因并不在于智力水平上的高低,而是在于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缺少了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认知。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奇特的物理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3.提高实验教学的自主性,突出教学的“新颖”。在初中物理试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物理现象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要在一旁不时地加以指导或者给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就物理现象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的一些新颖的问题,更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4.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根据初中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特点,教师不光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更要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占据首要地位的一大方面,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求新求异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了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的事业,鼓励学生换个角度对物理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可以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物理实验现象从一种非常规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出物理现象的多面性,从而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善于思考和乐于思考的催化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试着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新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方面必须改变以往的用传统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教授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转变成更为开放、自由的新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制定,通过使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教学活动的环节和教学目标后,让学生对物理教学有了深刻的把握,并且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方便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我国沉重的课外作业负担也是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将部分课外作业转化为课堂上的物理实验。同样是巩固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但在本质上却大不相同:课外作业多了,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且会造成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并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物理成绩。但是如果完全放弃布置课外作业,则会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将部分课外作业当作物理实验课上的实验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失为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2.保证物理实验设备满足物理实验课上的需要。实验设备和工具是保证物理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是只有符合数量、质量和规格的实验设备才能够用于物理实验,一方面是处于对学生安全的保护,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实验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初中生正是处于接受和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所以,为了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物理知识,学校一定要在物理设备的购买和维护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保证所有的设备能够随时正常投入使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3.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学校的实验室能够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就表明学生能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虽然传统的实验室模式是由教师带领进行物理实验并且保持了实验室内的卫生整洁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性,但是却阻碍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脚步,对于学生中的一些创新性想法和实验,传统的实验室模式并不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削弱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日积月累会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很大的阻碍。相反,开放式的实验模式恰恰能弥补传统实验室模式的不足,所以,开放式的实验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有良好的帮助作用的。

4.对实验过程中的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可以转变自己的思想习惯,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对实验中的方法进行创新,敢于对实验设计进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在进行气体压强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易拉罐中的水,等到罐口出现白雾,再用面团堵住罐口,让易拉罐冷却,会发现易拉罐会出现变形的现象。这是理想中的实验,但是在实际上在进行气体压强实验时常常会发生易拉罐漏气等问题,针对这一实验,我们就可以换一种角度来进行这个实验,并不一定非要在这一种方法上反复实验。

7.创新思路,让作文教学“动起来” 篇七

农村孩子见识少, 视野不开阔, 在写作中经常觉得无话可说, 从事语文教学六年来我深深地觉得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茫然。那么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要完成哪些任务呢?我觉得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说话, 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关键, 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种文体。在学写说明文的时候, 要教会他们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 这一目标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却很难完成, 尤其在农村,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学生怕写作文, 教师怕改作文的现状, 从而使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首先, 农村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 学生在写作中找不到切合自己的话题来写, 语文老师基本都凭课本上单元阅读来组织作文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就缺少一些作文教例和教案。这时老师往往觉得作文课难备、难教, 本身作文教学的弹性是非常大的, 可以多讲, 也能少讲, 甚至不讲, 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一写, 然后整堂课时间都交给学生自己支配。这样在整堂课上学生会觉得没事干, 教师再怎么提示学生都会觉得干巴巴的无话可说, 有的学生就干脆坐着等下课。这样一堂作文课, 不仅学生觉得枯燥, 连老师也觉得没意思。

其次, 农村学生的生活面相对狭窄, 又忽略对生活的观察, 对生活的感悟不是很深, 在他们的大脑中不会搜索对自己有用的素材, 觉得没话写。不会审题, 看到一个话题作文不知道从何下手, 立意不准确, 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立题。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驾驭语言能力不高, 词汇量少, 也就写不好一篇作文。

二、寻找办法, 走出新路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困难呢?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呢?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说呢?

1. 从课文里找作文教材

作文教学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做讲课内容永远是不够的。这就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材作为作文教学呢?这就要看老师如何选择了, 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 达标要求, 都要心中有数, 并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的作文计划, 确定几篇课文作为作文教学的课例, 首先让学生自己模仿写作, 仿写的对象可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比如怎样开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色, 学生在模仿写作的时候吸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尤其议论文, 学生初步接触的时候无法很快地掌握, 但学过一篇课文之后, 他们会一下子明白怎么议论才会更有说服力, 采取什么方式议论才能更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写议论文中论证的展开时, 学生通常不知论证时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问题, 使用怎样的论证思路最好。针对这种情况, 可先引导学生看两篇课文的论证思路。《谈骨气》一文, 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然后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这三个方面各用一例, 事例从时间上纵贯古今, 这种三足鼎立的论证结构和精当的举例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2. 作文课上要讲求实效

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要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有所收获就要让他们“动起来”, 如何能让他们在这四十五分钟里有所收获呢?这就要求老师全面发动学生, 首先老师确定写作的主题, 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应该怎样立题, 从哪些角度进行选材又从哪方面入手写起, 开头和结尾如何做才能前后照应, 这样在大框架下老师就确定了学生写作的方向, 学生写作起来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在具体事例的充实中, 老师要鼓励学生挖掘自己最熟悉的材料进行加工提炼。“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事写起, 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就不会感到生硬无味。有一次, 我在八年级的学生过完寒假之后的第一次写作中, 我要求他们写一篇命题作文“寒假趣事”。主题确定之后, 就让他们先写开头, 可以在课本上找与之相似的开头也可以自己想象描写, 有的学生就仿照朱自清的名篇《春》的开头来引出想要表达的话题。在老师提示讲解完之后, 学生动手写作老师巡回观察哪些学生的开头新颖吸引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 老师讲解和学生的开头用时为二十分钟, 接下来就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写作方法互相学习, 老师也挑一些学生写得好的进行点评欣赏。继而用同样的方法写中间叙事和结尾。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就会感觉忙忙碌碌非常充实, 并且谈到收获的时候都感觉在这节课上学会了写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利用地域优势结合实际指导写作

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相对于城镇的学生而言, 所接触的写作材料或许要窄一些, 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独特的优势———乡土性。因此, 我们要好好地把握这一优势。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要利用地域优势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写作, 农村的孩子周末和假期经常要帮大人干农活, 在参加劳动的亲身体验中他们会对农村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八年级学习完说明文之后, 学生在写说明文时, 有一个学生介绍洋芋, 写得非常成功, 把种洋芋的全过程用非常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并且在最后的延伸中也高度赞美了自己的家乡。学生利用地域优势写出了自己最熟悉的话题,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作文考试的不断变化, 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更新寻找属于适合农村学生的素材, 让他们的思维和作文内容取得发展就要让他们彻底“动起来”, 手、心、文一起舞起来以挑战新的考试模式, 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8.高中地理创新教学思路探析 篇八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91-01

《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教学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借鉴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幸福中学习,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地理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问题情境进行抛砖引玉

我们许多学生上课很被动,加之老师授课条理不清晰,一堂课下来,许多同学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甚至不能有效解决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对地理的兴趣,增强求知欲,让学生动耳,动脑,动嘴,动手,甚至让学生既能依托书本,又能游离书本,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设置问题情境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我利用多媒体显示课堂研讨:水循环示意图。我设置六个问题,让学生观看思考,然后问题激趣:

(一)根据水循环过程,请学生箭头标出图中水循环过程

(二)请学生在图中写出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名称

(三)目前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为密切

(四)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原因

(五)虽然地球上的水可以不断地循环和更新,但由于地球上的水储量中,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多数水以固体形式存在什么地区

(六)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内容自然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逐步展开,在看书、查资料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化解了难点和重点,并通过师生的辩论和相互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对水循环的认识,同时思维走出书本,进行了思维创新,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了地理知识,教学效果显著。

二、鼓励学生对地理知识预测和想象力

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就某些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四步教学法:即预测一说明一观察或实验一解释。对某一问题的答案,教师不直白地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先预测一下,结果可能会是什么,在小组内讨论说明。然后让他们通过观察教师实验,或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实验,或通过观看录像、借助其他教学手段,更直观、更生动地加以体验。再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结果再进行解释,最后总结。尤其重要的是,在观察或实验以及教师讲解之前,教师要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来预测实验的结果,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加以解释。接着,在观察或实验操作之后,再让学生对比前后的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异同加以总结归纳。

如在学习“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时,关于风化作用的影响,教师提问:“白天,太阳照耀在岩石上使之受热,晚上受冷。当雨水打在岩石上,当动植物生长在岩石中,当氧气对岩石产生作用,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预测,并进行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预测结果。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自己的预测来进行观察,判断自己的 预测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再通过小组讨论,汇总观点,针对教师的提问完善自己的回答。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潜能

当知识的学习告一段落,需要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考试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当课堂教学达到某一进程,需要巩固所学知识,做作业就成为一个必须的步骤。然而,在这些司空见惯的教学环节中,是可以转变思路,找寻其他用途,挖掘潜在功能的。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发挥潜能、展现自我。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组织学生进行天文科技活动和野外地质地貌考察活动。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完教材的相关内容后,都有天文观测和外出考察的作业。把学生带人大自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崭新的场景。曾有一位学生在《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中这样写道:“从连云港云台山结构,可以隐约看到地壳运动的结果背斜、向斜和断层。它们初看与课本上所画的相差甚远,经过仔细观察和老师的指点,最终还是辨认了出来”。学生获得了与课堂上、书本上完全不同的体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时;要求学生对天文望远镜视域中的大行星(如木星和土星)进行识别和特征描述,学生感到所看到的情况与教材或天文图册上的景象有差别。于是,可引导学生根据光环、表面条纹和大红斑、卫星等特征综合分析,同时要努力避开干扰(如大气不稳定而使得视域中的天体有晃动感)。在观测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

四、从地理错题集中得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上的错误,生成于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中,教师和学生对它的处理,往往停留在找错、纠错和改错的简单层面上,往往忽视了它的其他作用。实际上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值得教师珍惜它并努力探索它的多种功能。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故缪法”。教师在教学中故意出现自我混淆的教学错误,引发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或其它知识储备提出质疑,通过辨认和引导,强化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运用有关地球表面某点冬至日、春秋分日和夏至日太阳升落轨迹图设疑的问题,学生总是在细节上认识模糊而导致出错。通过示意图设疑,故意出错,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关注细节和联系,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9.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篇九

——学校教学工作经验材料

平陌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0年10月28日

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教学质量

——平陌二初中教学工作经验材料

一年来,在教体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平陌二初中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一、创新思路,为凸显中心“定靶子”

思路决定出路,在管理中,我们吸纳历届领导好的做法,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方法,逐步形成了一揽子合乎校情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路,坚持教学管理的“六个一原则”,强化“五种管理”模式,深入贯彻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二十四字方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扎扎实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管理”和“保障”。努力做到“围绕中心抓管理,服务中心抓保障”。

“六个一原则”

1、认准一个思路。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路。

2、秉承一个理念。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是学校的名片;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质量关乎生源,质量关乎声誉,质量关乎发展)。

3、坚守一个准则。认清角色,摆正位置,明确职责,努力工作。(所有老师都要做好三问:我是谁,我干啥,我咋干。)

4、优化一个过程。即各处室、级段、教研组要围绕学校工作中心抓管理,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努力使教学管理做到“五有”,即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评价。

5、做好一个评价。凡有打分职责的管理者要做好平时记录,依据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做到问心无愧。

6、达到一个效果。确保教学秩序稳定,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十四字方针”

精备讲,多训练,重补差,抓基础,勤反馈,短流程,善协作,求共赢。

“五种管理”模式即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中心的教师队伍管理,以养成教育为中心的学生管理,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的后勤管理。

新的管理思路,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每周坚持召开校委会、教师例会、教学教研会、值周总结会各一次,对学校重大工作坚持集体订原则,分头做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整体配合。在各项工作中,学校班子均能协作一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

二、身先士卒,为服务中心“搭台子”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认为,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家庭成员,学校的兴衰关系到每个师生。我们细化了岗位职责,努力使广大教职工树立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坚持教代会参与并监督学校管理,审议学校工作要点和财务状况,讨论通过学校重大举措和各项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加大监督力度,重大决策及时通报,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求同存异,减少决策的失误,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我们还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虚心接受合理化建议,召开学生家长会3次,师生民意调查多次,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逐项落实。关心、爱护师生,处处为全体师生着想。真正做到了用事业凝聚人,用感情凝聚人,用政策凝聚人,校领导吃苦在前,事业为先,无私忘我,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为教职工思想上释疑解惑,生活上排忧解难,心里装着教职工的冷暖,走近教职工,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要,比如教师或他们的父母等有病住院时,王校长带领班子成员一起前往看望,并给予支持和帮助,受到全体教职工的信任和拥戴。同时,班子成员还注意加强个人修养,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强化改革意

识、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思想水平、管理艺术,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大家都能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语文老师离职学习王校长带其上课;校委会成员都能以校为家,白天和老师一起办公,晚上和老师一起夜巡;各处室主任积极协助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防患于未然。正因为如此,使得学校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教学质量再创佳绩,荣获郑州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我们认为,领导作风直接影响着校风建设,而校风是一个学校内在和外在的整体作风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学校无形的镜子、无形的脸面,校风的好坏,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高低。

三、精细管理,为坚守中心“铺路子”

我们始终坚持教学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研兴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丰富理论知识,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根本,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组织教学,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创新”的校风。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激励措施等,加强了管理和运作的规范化,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是强化课堂教学,狠抓双模推进,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及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通过组平、校评评出学科教学能手6人,达标课教师10人,并对其进行了隆重表彰。二是强化教导处的管理职能,要求流程管理中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做到五有,即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评价。做到“三到位三准确”(记载到位,采集数据信息准确;管理到位,检查结果准确;责任到位,预测分析准确)。这些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今年中招被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64人,创近年来统招生录取人数之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四、校本教研,为确保中心“寻点子”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校在落实好“备、讲、批、辅、考、评、培、补、研、思”常规管理环节的同时,还加大了教研工作的力度,提出了教科研工作的新思路,实施教研计划,坚持全程教研,全员教研,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1.研究课堂效果。

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发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在课堂。小小的课堂,无限的知识空间,只有牢牢抓住了40分钟,才能实现“减负增效”。然而,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新手逐渐增多,老手逐渐退化,“上了一节课”跟“上好一节课”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所需的态度、水平和能力就大不一样。当然,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优化课堂是我校教研教改的主旋律,是我们二中人不懈的追求!于是我们严格要求教师深钻课标,深钻教材,认真备课;做到提早一小时熟悉教案,提早十分钟准备教具,提早三分钟到达教室;把激情带进课堂,把智慧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找到学科研讨的切入口。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全力打造“优质课”“示范课”。

为了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在教研状态下上课,主管教学的张校长带领教导处、教科室一班人,立足校情想了很多点子,安排每科一周举行一次集中的教研活动,兼顾老中青教师,兼顾不同的课型;每次课评认真而又热烈,既有书面评价又有当面交流,对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给予通报批评。教导主任,教研主任,他们虽然事务繁杂,仍然和主要领导一起坚持实行“推门听课”,掌握教学的前沿信息,了解教学的最新动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这些举措对课堂改革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研究学习动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两次问卷评教活动,具体办法是:各班派出不同层面的学生代表,填写书面表格,对本班科任老师进行客观评价;他们就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老师们研讨;教导处汇总梳理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效果十分明显。

为了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课间、饭后总有许多同学自觉到办公室追问老师,许多老师自发到教室答疑。在九年级老师的带动下,七八年级课间辅导的风气也不断掀起。一年来,老师们争先恐后,废寝忘食,坚持午间一小时,晚前三十分钟的辅导。这样不仅用足了时间,激活了思维,更为中考争取了主动。同时还有许多班主任或老师课间找学生谈话,他们态度是那样的亲切和蔼,点拨是那样的清晰到位。通过零距离的师生交流,优胜者增添了竞争的动力,意志薄弱者增添了信心,学困生得到了鼓励,贫困生受到了关爱。

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不管是月考还是抽考,每考一次,年级组长会对考试成绩进行表格式分析。透过数据,纵向可以发现学生的变化,横向可以看出相互的差异。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年级为单位,或以班为单位,或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全面的慎重的质量分析,分析到科,分析到人。班主任、科任老师都能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是年级组长,也能对各班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做到如数家珍。

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也在不断拓宽,八年级加物理,九年级添化学。一般情况下,女生重文,男生重理,有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口味投其所好,结果就出现了“偏科跛腿”的现象,缺任何一科总分就拿不上来。即使是七八年级很优秀的学生,到了九年级也会出现成绩的不稳,升学的压力也会使他们出现情绪的波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培优补差措施,抓两头促中间,确保了中等生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研究中考环节。

毕业班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中考质量的突破是我们管理的终极目标。新学年开始,我们就组织召开了各学科复习备考会议,制定了教学复习计划;学校与年级组长,年级组长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别签订了“中考责任状”,极大地调动了毕业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不负众望,为了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全体老师变压力为动力,不甘居平庸而拼搏进取。

中考涉及到的内容覆盖面广,千头万绪。只有整合资料、提炼信息才能提高复习效率。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将任务化整为零,每个人精编教案,精选习题,然后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团结协作,定

期进行全真模拟与质量分析(包括体育达标和理化生实验)。还在校际间研讨中考,知己知彼,互通有无。

我们还积极做通学生及家长工作,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流,确保职高入学人数达97人,为中考质量锦上添花。

中考是个系列工程,我们学校在体育加试、试验操作、保送生录取、中招送考、学生入校等程序上,有条不紊,步步为营,把集体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五、总结反思,为实现中心“洗脑子”

一年来,在教体局及中心校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在教学的微观管理方面,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尤其在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方面,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方面还缺乏力度,缺乏细致的监督,存在着工作不到位,新学年我们将在这些方面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①加强微观管理,从“细、严、实”入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②全校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探讨解决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明确岗位责任,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④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目标考核,使全体管理人员勤政廉政,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管理水平。⑤加强教师培养,对热爱学校、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乐于奉献的人进行重点培养使用,使学校充满活力。⑥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不断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不断反思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得到提升。⑦加大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资源,拓宽教学容量。⑧加大绩效改革力度,进一步修订《教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建立充满活力富有竞争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上一篇:春节期间走访慰问活动安排下一篇:软件项目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