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作品经典句子(精选7篇)
1.老舍的作品经典句子 篇一
三毛在她一生的作品中说过的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话:
伤心是一种最堪咀嚼的滋味。如果不经过这份疼痛——度日如年般地经过。不可能玩味其他人生的欣喜。 ——三毛 《亲爱的三毛》
四周的窗全开着,雨做了重重的帘子,那么灰重的掩压了世界,我们如此渴望着想看一看帘外的晴空,它总冷漠的不肯理睬我们盼望。而一个个希望是如此无助的否定掉了,除了无止境的等待之外,你发现没有其他的办法再见阳光。 ——三毛 《雨季不再来》
事实上,我十分安然于一本好书,一个长夜和一杯热茶的宁静生活。对于人生,这已是很大的福分,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战乱和极权统治的国家里,这份自由是我十分感激而珍爱的。 ——三毛 《亲爱的三毛》
云淡风轻,细水长流,何止君子之交。爱情不也是如此,才叫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三毛 《亲爱的三毛》
你快乐吗?你快乐吗?你快乐吗? 试试看,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三毛 《亲爱的三毛》
我看书,这使我多活几度生命。 ——三毛 《亲爱的三毛》
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三毛
沙漠阿拉伯人形容他们也必喝三道的茶:第一道苦苦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三毛 《送你一匹马》
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 ——三毛 《亲爱的三毛》
挫败使人苦痛,却很少有人利用挫败的经验修补自己的生命。这份苦痛,就白白的付出了。小聪明人,往往不能快乐。大智慧人,经常笑口常开。伤心最大的建设性,在于明白,那颗心还在老地方。造化弄人,人靠自我的造化弄天。 ——三毛 《伤》
在这里,与各位再共同勉励一次,我们要做聪明的人,做有智慧的人有慈爱又肯诚实对人对己的勇者。就算天大的事情来了,也不逃避它,心平气和地为自己争取最合理的解决之道,不可以做一个弱者,凡是不顺心便跌倒的人是要被社会淘汰的,做一个有弹性的人,当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 ——三毛 《亲爱的三毛》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的消失过去。 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三毛
耐心,韧性,谅解,宽容,包涵,都是爱的代名词。 ——三毛 《亲爱的三毛》
如果爱情不落到--洗衣、做饭、数钱、带孩子这些零散的小事上,是不容易长久的。 ——三毛 《随想》
这时候我注视着眼前的雨水,心里想着,下吧、下吧,随便你下到哪一天,大地要再度绚丽光彩起来,经过了无尽的雨水之后。 ——三毛 《雨季不再来》
后来,我有一度变成了一个不相信爱情的女人,于是我走了,走到沙漠里头去,也不是去找爱情,我想大概是去寻找一种前世的乡愁吧 ——三毛 《沙漠》
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三毛 《梦里花落知多少》
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空间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三毛
我愿意在这步入夕阳残生的阶段里, 将自己再度化为一座小桥, 跨越在浅浅的溪流上, 但愿亲爱的你, 接住我的真诚和拥抱。 ——三毛 《亲爱的三毛》
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三毛 《哭泣的骆驼》
所以,我是没有选择的做了暂时的不死鸟,虽然我的翅膀断了,我的羽毛脱了,我已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可是那颗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有他们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 ——三毛 《梦里花落知多少》
我不问别人的故事,除非她自己愿意。 ——三毛 《万水千山走遍》
我们的父母是恒星,我们回家他们永远是在的;我们的朋友是行星,有的时候来有的时候去,但是他们也是天空中的星;在我们的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一些可能在今生你再也不会碰到的人,我将他们叫做流星。 ——三毛 《流星雨》
伤心最大的建设性,在于明白,那颗心还在老地方。 ——三毛 《亲爱的三毛》
钟敲十二响的时候,荷西将我抱在手臂里,说:”快许十二个愿望。”心里重复着十二句同样的话:”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三毛 《梦里花落知多少》
每次考试就像是一种屈辱 你说你会了 别人不相信 偏拿张白纸要你来证明。 ——三毛 《雨季不再来》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三毛
负担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单单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的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的踏实,将分内的工作,做的尽自己能力之内的完美,就无愧于天地。 ——三毛 《亲爱的三毛》
对我来说,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赚的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三毛 《送你一匹马》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 《亲爱的三毛》
毕竟,先走的是比较幸福的,留下来的,也并不是强者,可是,在这彻心的苦,切肤的疼痛里,我仍是要说——“为了爱的缘故,这永别的苦杯,还是让我来喝下吧!” ——三毛 《梦里花落知多少》
用一秒钟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三毛
生活是好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前面总会有另一番不同的风光。 ——三毛 《送你一匹马》
人生的许多大困难,只要活着,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时间和智慧而已。 ——三毛 《亲爱的三毛》
没有条件的朋友,不叫朋友,那叫手足了。 ——三毛 《随想》
我喜欢你 你叫我向东,我羊羔一样给你青草 你让我向西,我夕阳一样映你彩霞 你叫我向北,我是你冬风中的百合 你让我向南,你就是我空中的新娘 东西南北,你是我柔情的爱人 我思念中星星的星星 我喜欢你 你是我硕果的丰润,血液里流淌的思念 你是我梦中牵手的温情 我喜欢你 有分寸的、节制的、狂喜的、哭泣的 我喜欢你 ——三毛 《我喜欢你》
2.老舍的作品经典句子 篇二
通俗易懂
老舍先生说:“我无论是写什么, 我总希望能够充分的信赖大白话。” (《我怎样学习语言》) 综观他的作品, 语言通俗易懂, 生活气息浓。在老舍的笔下, 表面上平淡无奇, 里面包含的美妙意境却一层套一层。无论是叙事还是状物或者刻画人物, 都十分惟妙惟肖, 逼真生动。
《我这一辈子》写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北京的自述。小说言简意赅, 明白如话。信手拈来, 如开头一部分写到:“我学的是裱糊匠。在那太平年月, 裱糊匠是不愁没饭吃的。那时候, 死一个人不象现在这么省事。这可并不是说, 老年间的人要翻来覆去的死上好几回, 不如干脆的一下子断了气……一个死人到六十天后才和我们裱糊匠脱离关系。一年之中, 死那么十来个有钱的人, 我们便有了吃喝。”简简单单的百来个字, 就把那个年代民俗的, 经济的, 乃至阶级关系方面的内容都涉及到了。而且一点都不枯燥, 正是一个裱糊匠应该说的话。好象人物就站在我们面前似的。即使在今天的北京大杂院里, 象这样的大白话仍然随处可见。可见这样的语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个性鲜明
老舍不但能利用对话写出较为明显的人物的音容笑貌, 还能单靠人物语言写出差别不大的人物性格。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里有四位年龄相仿、地位相当的老太太。李四大妈的心宽体胖、古风侠肠;天佑太太的慈祥和蔼、心中有数;马老寡妇的胆小怕事、畏畏缩缩;日本老太太的见多识广、世事洞明。她们之间的性格差异与老舍的得当处理使人联想到《红楼梦》里的晴雯与袭儿、袭儿与平儿等人物的精当描写,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在《茶馆》里象这样高明的对话与描写随处可见:在常四爷和松二爷溜完鸟儿提着鸟笼到裕泰茶馆歇脚时老舍这样写道:
“松二爷好象又有事儿?
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 要真打的话, 早到城外头去啦, 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 一位打手, 恰好进来, 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 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 你问我哪?花钱喝茶, 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 我说这位爷, 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 坐下喝一碗, 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几句简单的对白就话到人到的把常四爷的耿直不服软, 松二爷的“惟恐树叶掉下来砸破了脑袋”和二德子的恃强凌弱蛮不讲理的性格表现得鲜明形象。
情景交融
相对于第一人称叙述的情景交融来说, 第三人称的叙述语言则很容易忽略当事人的感情色彩。但是老舍在这方面却“把眼睛紧紧的盯在人物身上, 绝不让自己的笔滑向无的放失的平庸叙述上去”。记得中学在课本上学的写北平夏天的烈日和暴雨的那一段 (《骆驼祥子》的第十八章) 这样写到:“六月十五那天, 天热得发了狂”;“在这个白光里, 每一个颜色都刺目, 每一个声音都难听, 每一气味都混合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处处干燥, 处处烫手, 处处憋闷, 整个的老城象烧透的砖窑, 使人喘不出气”。忽然, 人们觉到有了一点凉风, “街上突然加多了人, 铺户中的人争着往外跑, 都攥着把蒲扇遮着头”本来是纯属大自然的天气, 被老舍融入自己的感情来写, 就变得让人心绪浮动, 难以承受。究其原因, 还是老舍把自己的感情和人力车夫祥子的感情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感同身受的来写。因此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样的写景, 饱含了作者本人的深沉感情。是老舍写景的高明之处, 更是老舍先生伟大情感的真实写照。
通俗幽默
幽默是老舍先生语言的一大特色。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俯拾即是。这种幽默不同于世俗的打情骂俏与嬉皮笑脸, 而是作家在深刻的洞察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与人生之后, 从社会与生活中悟出的具有深刻内涵而又富于智慧的表达。在短篇小说《柳屯的》里, 人称“柳屯的”的财主小老婆, 为人处事就象个“女拿破仑”, 天不怕地不怕而又损人利己。老舍以亲眼目睹的旁观者笔法, 给了这个粗俗乖戾的母老虎一段形象生动的描写:“她有多大岁数, 我说不清。也许三十, 也许三十五, 也许四十。大概说她在四十五以下准保没错。我心里笑开了, 好来的白粉, 可是并不见得十分白;鬓角和眉毛都用墨刷得十分整齐:好象新砌的墙, 白的地方还没全干, 可是黑的地方真黑真齐。眼睛向外弩着, 故意的慢慢眨巴眼皮, 恐怕碰了眼珠似的。头上不少的黑发, 也用墨刷过, 可是刷得不十分成功;戴着朵红石榴花。一身新蓝洋缎棉袄棉裤, 腋下搭拉着一块粉红洋纱手绢。大红新鞋, 至少也不过一尺来的长。”这样的描写, 既富含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情趣, 又把“女老虎”柳屯的的粗俗与霸气轻松呈现在字里行间。令人百读不厌。
简洁凝练
3.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篇三
关键词:老舍;系列作品;京味语言
作者简介:韩泽宇 (1995.2-),男,本科,籍贯:河北省衡水市,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1
“京味”语言在老舍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其独有的语言表达力,形成了现代文学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并在“京味”小说的创作源头上,形成了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艺术特点,在整个语言魅力的构成中,体现出一种丰富的韵味。
一、北京独有韵味的特征表现与深厚的“京味”表达
老舍作为一个出色的作家,大家对他的了解应该算比较多。老舍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民家庭之中,小时候大半时间都是在大杂院中度过的。因此,在老舍的思维意识中,这种生活的积累让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地层百姓的生活。譬如,在老舍《四世同堂》中多处写到了老北京的一些传统习俗。例如,过“八月节”的讲究。在老北京,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一种纸上绘制的神像)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等贡品祭月,贡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分好的月饼则谓之“团圆饼”。老舍在作品中这样描写:“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有小三瓣嘴 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绘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 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这些京味十足的场景与语言表达,正好诠释出北京独有的味道,并将这种浓厚的京味通过艺术的表达,在创作中更好的展现。“京味”成为了老舍作品中独有的标签,通过其小说化的描写,对北京独有的历史文化、特有的人文景观等形成鲜活的文化趣味体现。
在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表达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结合创作中景物描写的体现,将北京的特有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表达出来,并将主人公的人生展现在北京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呈现出一种浓浓的“京味”。譬如,在老舍作品《茶馆》中,将王利发的一些台词: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人们听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这些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二、北京方言的独有魅力与作品语言传达的融合与应用
在老舍的作品中,“京味”语言的艺术特点是重头戏。在语言表达中,对北京市民语言相当的熟悉,并且对各种人物的状态语言也有很大的了解,因此,老舍能在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中采用朴实通俗的语言,鲜活生动的将“京味”表达出来。其中,老舍作品中人物语言有些都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在创作的过程中,老舍善于运用北京市民中俗白、简洁的方言方式,能将平凡的故事在方言表达中烧出一种原汁原味的“北京味道”。譬如,在《茶馆》中出现的叠音词有近五十处,如:管教管教、可怜可怜、算算命、帮帮忙、说说理、照顾照顾、活动活动、硬硬朗朗、外边蹓蹓、表表功、跳跳舞、玩玩牌、喝喝咖啡等。这些词把老北京人的悠闲、懒散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北京市民的人物特征与作品中多元化形态的传递和表达
京味语言的表达离不开人物的描写。老舍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北京语言的表达,在人物身上展现出来,同时,在浓厚的北京风土、风俗习惯等人情世故的传递中,形成综合性的表达。譬如,在在长篇小说《二马》中,老舍就塑造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马,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得过且过,这样一个角色,容易使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还有譬如:“杀好了腰”、“鸡肠子”、“大脚”等语言表达,就是典型的北京方言中的儿化韵,这种特殊的风味,形成一种独有的语言表达。还有,在《正红旗中》写到过年送灶,规 矩颇多:定更之前要祭灶王,到了酉时左右,连铺户带人家一齐放鞭炮,象征着把灶王请到院中来。作品中的“姑母”“讲究”吃喝穿,春夏之交,要买些用小蒲包装着的,头一批成熟的十三陵大樱桃;该穿亮纱就万不穿实地纱,该戴翡翠就绝不戴金的,宁愿服装首饰循环入铺,也不能忽视了打扮。更好地将人物形象放在北京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中,也写出了旗人独有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老舍创作作品中独有的“京味”语言,主要是将语言、句式以及话语间透漏出的北京风貌、地方语言等,以及渗透在其中的北京文化,都是老舍作品创造的独有韵味,也是其“京味”的主要体现,更加让我们看到了老舍语言大师对北京人真善美的全面描述,提供了更多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郭凯.漫不经心中的强化——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之一[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5期.
4.小说作品中的经典爱情句子摘抄 篇四
2、没有什么比失去更痛彻,没有什么比回忆更绝望。尽管记忆再悲伤,我却笑着,不愿遗忘。——夏七夕《后来我们都哭了》
3、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尼采
4、不求浓烈相守,但求淡淡相依。——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5、我好像好想你,真的好想。等待是痛苦的但也许也可以是幸福的。勇敢面对每一个明天吧亲爱的,我一直都在。早安我一直喜欢的,放不下的每个你。——吴亦凡
6、你燃烧,我陪你焚成灰烬。你熄灭,我陪你低落尘埃。你出生,我陪你徒步人海。你沉默,我陪你一言不发,你欢笑,我陪你山呼海啸。你衰老,我陪你满目疮痍。你逃避,我陪你隐入夜晚。你离开,我只能等待。——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7、有些人,你对他,不是爱,而是他曾给过你温暖或恩泽,于是你就可以将他铭记很久。24岁女孩所嫁之人,都不是17岁时最刻骨的那一个。——夏七夕《我的吻注定吻不到最爱的人》
8、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九夜茴《匆匆那年》
9、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万叶集《言叶之庭》
10、我不在意任何世俗的牵绊,我所希望的,就是能够,陪你走到生命的尽头!——高渐离《秦时明月》
11、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一辈子,就做一次自己。这一次,我想给你全世界。这一次,遍体鳞伤也没关系。这一次,用尽所有的勇敢。这一次,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但只是这一次就够了。因为生命再也承受不起这么重的爱情。愿意为你丢弃自尊,放下矜持,不管值不值,不管爱得多卑微。
12、年轻的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你将会得到这世间最幸福的一份爱。——席慕蓉《透明的哀伤》
13、直到某天,我会把你忘记。直到某一天,当我再想起你,心不会再痛。直到某一天,我若再遇见你,心里不再勾起从前,像个陌生人,擦肩而过。直到某一天,翻开那本尘封的日记,看着一笔一字,一句一伤,我没别的思绪,只会觉得很傻,很可笑。直到某一天,若弹出消息对话框,看到那么一句,你如今好吗?我不会再理会。我过得好不好,已与你无关。直到某一天,当我再躲在角落,不是为了你拼命的哭泣,而是寻找属于我的幸福。直到某一天,我关心体贴的对象,不再是你。你是谁,我为什么要对你好。直到某一天,经过和你走过的熟悉街头,心不会再泛起涟漪,只是漠然的走过。直到某一天,朋友谈起我的过去,提起你。我不会再心乱如麻地转移话题。而是心如止水,微笑带过。
14、爱情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明灭千年的欢笑,右岸是烛光下永恒的沉默,中间流淌的,是年年岁岁淡淡的寂寞——耳根《仙逆》
[
5.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 篇五
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1102010146 张玲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宛如烂漫云汉,群星璀璨,交相辉映。老舍便是其中最灿烂、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1925年,老舍开始正式进行创作,那时他正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在伦敦的五年里,他写了《赵子曰》、《二马》和《老张的哲学》三篇长篇小说,都是写一般市民的生活。写这些市民的遭遇、梦想、挣扎和相互的倾轧;1930年老舍回到了国内,他先后在济南大学和山东大学从事文学教育工作,但仍然利用寒暑假时间写出了长篇小说《牛天赐转》、《大明湖》、《骆驼祥子》、《猫城记》;短篇小说《黑白里》、《微神》等;他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幽默、质朴简练的语言风格。老舍个性色彩鲜明的语言,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同时也使老舍的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典范意义的白话作品。老舍的作品对于研究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将结合老舍先生各个时代的作品,参考前人研究的成果对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加以分析并探究其成因。
二、文献综述
引言
老舍的语言风格体现在: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语言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小说从北京为背景,例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等。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儿。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儿,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描写北京的人,北京的事,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
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作者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老舍“俗白”的小说语言,是北京话中最生动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它就想一条小溪流水,清澈见底,自然流畅。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若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老舍的语言风格相关文献:
1、1996年严光文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中发表的《试论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中认为,老舍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质朴自然,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质朴简练是老舍语言艺术重要的特色。他用凝练的语言摹写人生,勾画情景,表现内涵,传达思想。简洁植源于深刻的思想见解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而精心选择和锤炼词语,则是简洁风格的言语作品重要的修辞方法。独特的幽默风格是老舍语言艺术的又一显著特色。老舍幽默的总体特征是“寓哭于笑”,他的幽默建立在融汇中西的文化心态和对生活的真知灼见的基础上。他“善于捉到人类的幽默”,又用语言的变异创造幽默,形成了独具风采的老舍幽默。
2、2010年湖南科技大学的王晓在《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中认为,俗白凝练的语言是老舍备受称赞的艺术特色,老舍语言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北京韵味,使他的文章通俗质朴;在视觉和听觉上,老舍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描绘,注重声调的平仄和韵脚的谐调,这让他的文章朗朗上口,有着诗一般的旋律;在词语和句式的使用上,老舍注重对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善于打破语言常规进行超常搭配,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这让他的文章在通俗质朴里又不失典雅精致,正是这些特点使老舍的作品语言适合各种层次的读者共同阅读达到雅俗共赏的效应。
3、2009年南京大学文学院陈莉在《从老舍的语言风格追溯其文化基因》中认为,语言风格往往是人格内涵的显现,而人格的形成又取决于作家息息相关的生活事实。因此每位风格作家的身上都有不为他人所共有的特殊文化因子。文章从老舍外在语言风格入手,探讨地域环境、民族出身和教育背景三方面文化基因对其的影响。
4、1983年翟文在包头师专学报上发表的《浅谈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中认为,老舍,在现代文坛上是被公认的一位语言艺术大师。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以悲喜交融、深
沉幽默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用传神的大笔,饱蘸着自己的爱憎和激情,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为我们塑造了一大群性格迥异、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因此,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象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
5、2012年扬州大学的李俊在《论老舍的白话语言观》中认为,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享有“语言艺术大师”的美誉,作为一名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对文学的语言问题有其独到见解。老舍对语言的理解与阐释,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中外研究老舍语言观点的也大有人在。白话语言在老舍语言运用与文学创作中处于中心地位,老舍白话语言观念的形成与晚清名士提出的文字改革,以及五四时期文人志士兴起的白话文运动密切相关,正是这一特定得历史语境,为老舍白话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有力契机。在这一历史契机的影响下,老舍自觉摒弃了自幼熟习的古代文言,选择了白话语言,并形成了他以“白”、“俗”为核心的白话语言观。老舍在白话语言话语体系建构中所坚持的语言纯净化与民族化观点。在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取得胜利后,白话语言取代了文言,成为文学的正宗,但白话语言话语体系的建构却仍处于初创期。对于如何提升白话,许多人提出了引进古代文言、古代白话、西方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的方法。一时间,白话语言的建构呈现出混杂、欧化的倾向,对此,老舍提出了批评,倡导白话语言必须纯净化、民族化,用纯净的、民族化的白话语言也可以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完成白话语言话语体系以及白话语言艺术审美性的建构。写出白话语言的文艺审美性一直是老舍语言运用的不懈追求,但老舍所追求的语言之美并不在于用过多的修辞、形容对口语白话进行藻饰,而是仅就“白”、“俗”、纯净化、民族化的白话语言本身,写出它自然的简劲之美、动听的音乐之美和风趣的幽默之美。
6、2012年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的赵丽娟在关于老舍《茶馆》的语言词汇分析中认为,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非常擅于使用自然流畅,纯净漂亮的北京语言词汇,尤其是富有口语色彩的语言非常精彩,将作品《茶馆》表达得生动、传神,语言词语的使用与言语题旨情境相适应,形成极具北京口语色彩的语言词汇风格,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大众化、民族化。
7、2012年天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的林哲及岳静在《论老舍文学作品中“V+他+NumP”结构的特点》中认为,作为北京话中的典型表达,“V+他+NumP”结构在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在形式、语用、表达方面独具特色,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作出了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作品更加生动、通俗、诙谐。
8、2013年集宁师范学院的张炜在《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文化》中认为,“京味儿”作为一种基于老北京生活和文化中演变而来的语言艺术,其风格内容广阔的涵盖了书籍、音乐、戏曲等各个方面,以至于这一地标性的风格出现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之中时我们就可毫无思索地辨认其特征。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京味儿的聚集地。
9、2013年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的余洪涛在《试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中认为,老舍小说最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其小说散发出的浓郁的“京味”。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对北京的景物和市民的生活场景的描写、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和独特的语言艺术上。
10、2013年南开大学文学院刘帆的从《骆驼祥子》到《正红旗下》——探讨建国后老舍写作语言京味儿变化兼论其原因中写道,老舍作品大多用北京方言写作,以渗透着浓郁的京味儿著称。该文试从建国前后老舍写作语言中京味儿浓淡变化入手,探讨作家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对其写作语言的影响。
11、2013年安徽大学的胡磊在《从茶馆到大院——浅谈老舍与王朔京味小说的同与异》中认为,作为一种文学风格的“京味”,指以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为主要文学叙事,并在其中蕴含着北京文化的风采和神韵。因创作题材和语言与北京地域文化有着共同的联系,老舍和王朔都进入了“京味”文学的谱系。但与老舍所建构的“京味”叙事比较,王朔的叙事题材和语言风格与其存在着明显差异,二者创作所蕴含的“京味”也不尽相同。
12、2013年保定市北市区铁路第一中学的吴艳芳在浅谈《骆驼祥子》对京味文化的体现中认为,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为京味儿文学的集大成者,老舍以自己的创作成就为京味儿文学树起了一面旗帜。他用京味儿语言写尽人间百态,用现代文化意识的独特眼光确立了现代京味儿文学的完美形象,成为京味儿文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
13、2011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崔志远在《京味小说新论》中认为,京味小说表现的是北京普通市民生活,其京味是以独特的京味语言描绘出北京独特的文化景观、文化风俗和文化性格;它萌生于清末民初的报人小说,老舍以发掘和表现四合院文化竖起难以逾越的高峰,邓友梅等承袭老舍的四合院文化开掘,王朔等则以大院文化的描写创造出新京味;京味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却不能视为一个流派。
14、2012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李姃宣在《论老舍的幽默》中认为,老舍早年深受“幽默”这种特殊的艺术的思想表现形式的影响,其小说作品非常契合西方关于“幽默”的观念。作者对中外老舍研究史进行了回顾,认为关于老舍的小说美学及幽默关系的课题迄今
尚未成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作者亦对“幽默”这个新词在中国的引进史进行了追溯,认为老舍的幽默观与林语堂、鲁迅存在着差异。为了系统地研究老舍的幽默观,必须关注可能给予作家以影响的出身因素(民族、家庭、童年、环境等)及各种文学传统(中国、北京、满族、西方等),还须审视作家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作品的各种艺术要素,等等。
15、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李烨在“把白话真正的香味烧出来”——老舍的语言艺术中认为,老舍对语言有独特执著的美学追求,主张:“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把白话真正的香味烧出来”;“好的文字是由心中炼制出来的”。因而其语言风格自成一家:运用纯净口语,融会欧化句式,饱含哲理性,富于音乐美,为中国20世纪文学语言的创造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总结: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谈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离不开它;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自然不可绕开老舍;而要认认真真地总结中国现代白话的历史,想像我们每个人今天嘴里说的或笔下写的现代语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视他的存在。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语言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同仁们共同商榷。综上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炼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之所以有这样的特色,是因为他有着高尚的爱国思想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来读他的作品,广大的学者来研究他的作品的语言。因此我们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的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实在不多。老舍是其中一个。他的作品值得人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即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目录:
【1】《试论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严光文四川师范大学1996年
【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王晓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从老舍的语言风格追溯其文化基因》陈莉南京大学2009年
【4】《浅谈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翟文包头师专1983年
【5】《论老舍的白话语言观》李俊扬州大学2012年
【6】关于老舍《茶馆》的语言词汇分析赵丽娟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
【7】《论老舍文学作品中“V+他+NumP”结构的特点》 林哲、岳静天津大学 2012年
【8】《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文化》张炜集宁师范学院2013年
【9】《试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余洪涛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
【10】从《骆驼祥子》到《正红旗下》——探讨建国后老舍写作语言京味儿变化兼论其原因
刘帆南开大学2013年
【11】《从茶馆到大院——浅谈老舍与王朔京味小说的同与异》 胡磊安徽大学 2013年
【12】浅谈《骆驼祥子》对京味文化的体现吴艳芳保定市铁路第一中学2013年
【13】《京味小说新论》崔志远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4】《论老舍的幽默》李姃宣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2012年
6.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 篇六
祥子是旧时代北平城的一个人力车夫。他原来生活在乡间,18岁时,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壮健与诚实,凡是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都做过。但不久他看出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于是他拉上了洋车。祥子做事认真要强,当他拉着赁来的新车时,就在心里下了决心,他一定要有自己的车。
整整三年,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自从有了这辆车,祥子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挣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因为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祥子心想,照这样下去,至多二年,他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慢慢就可以开车厂了。
没想到好景不长,北平城外军阀开始了混战,大兵到处抓人抓车。祥子明知危险,但为了多挣两块钱,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了。走到半路,连人带车就被十来个兵捉去了。祥子的衣服鞋帽甚至系腰和布带,都被抢了去。他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这些祥子都不怕,他只是心疼那辆自己用血汗挣来的车。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祥子喊了出来。后来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乘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了三匹骆驼,卖了35块钱。从此他落下“骆驼祥子”的外号。
祥子的铺盖一直在西安门大街的人和车厂放着。车厂老板刘四爷,年轻时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高利贷、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是土混混出身,懂得怎样对付穷人。他开的车厂有60多辆车,女儿虎妞协助他管理。虎妞长得虎头虎脑,是个三十七八岁的老姑娘。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管外、虎妞管内,父女俩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厂子里常住有20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只有祥子不愿闲着,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刘家父女很喜欢他住在车厂里,因此有时祥子虽然不拉刘四爷的车,刘四爷仍允许他一直住在厂里。祥子回到人和车厂,把卖骆驼的35块钱交给刘四爷存着,他要从头做起,再买一辆自己的车。即使今天买上,明天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祥子一天到晚思索着这回事,算计着他的钱。每天早出晚归、省吃位用。为了多挣几个钱,他甚至和那些老弱的车夫抢生意。在同行们一片骂声里,他像一只饿疯的.野兽飞奔。心里说:“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但祥子并非为了挣钱就丢失了所有的人格和尊严。在杨宅拉包月时,他不堪忍受对方牲口似的使唤,孙起赏钱摔在杨太太的胖脸上;他辞工了。从杨宅回到人和车厂时,已是深夜11点多。虎妞的屋里仍亮着灯,打扮得有些妖媚的虎妞把祥子叫进屋,强迫他喝了酒,然后和祥子同居了一夜。
自从和虎妞发生了关系,祥子心里十分憋闷,他觉得虎妞把他从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祥子开始竭力躲避虎妞了,正好老主顾曹先生要他拉包月,祥子欢天喜地地搬到了曹宅。曹先生在大学教书,思想进步,夫妻两人都很和气,祥子打算长期在这过下去。年关越来越近了,祥子对新年充满了新的希望。然而虎妞出现了,她挺着肚子说已怀了祥子的孩子,威胁祥子和她结婚。祥子只好听从她的摆布。一天晚上,祥子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饿晕倒地的车夫老马。祥子为老车夫买了10个羊肉包子,老车夫只拿了两个,其他全给了自己的孙子小马。祥子仿佛从老车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祭灶那天晚上,祥子拉曹先生回家,路上被侦缉队盯上了。原来曹先生经常宣传社会主义言论,他被一个叫阮明的学生告发了。曹先生赶忙远走避难,他让祥子回家送信。一到家,祥子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敲榨去了他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又一次肥皂泡似地破灭了。
祥子没有别的路,只好又回到人和车厂。虎妞与祥子的关系,引起车夫们的讥笑。刘四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儿和臭拉车的勾搭上,他要女儿在他和祥子中间选择一个,结果虎妞要了祥子。刘四当时就与虎妞翻了脸,并把祥子撵出门去。虎妞索性自己租房子、雇花轿,嫁给了祥子。婚后,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怀孕。她在裤腰上塞了个枕头,故意诱祥子上圈套。祥子不愿陪虎妞玩乐,一心想去拉车。虎妞要他去向刘四告软服输,祥子不去。后来刘四卖掉了车厂,不知到哪里玩乐去了,虎妞打探不出消息,这才绝了回家的心。她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祥子买了一辆车。车是同院车夫二强子的,他酒后揍死了老婆二强嫂,二强嫂的娘家要打官司,二强子只好卖掉车,用钱私下了结这件事。祥子知道这车的历史,不很喜欢要它。他拉这车,总感觉像拉口棺材似的,可是虎妞图便宜,祥子也无法说什么。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祥子拼命拉车、干活儿。累得病倒了。这场大病不仅使他体力消耗过大,而且把虎妞的积蓄也用光了。为了生活,祥子硬撑着去拉车,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也帮忙买东西做饭。但虎妞还是因为难产死去了。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埋葬了虎妞,祥子一头倒在炕上,眼泪一串串流下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却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小福子对祥子有情有意,祥子也很喜欢她,可负不起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祥子只好对小福子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一定来娶你。”然后离开了小福子,他又找了一个车厂,拉车去了。
过去那个要强、忠厚、努力的祥子不见了。他开始混日子。抽烟、喝酒、赌钱。在夏宅拉包月时,年轻的夏太太引诱祥子,使他梁上了淋病。祥子不再爱惜车了,他还跟巡警吵嘴打架,成了巡警眼中头等的“刺头”。
但祥子并没完全堕落。他常想照旧去努力自强,小福子的存在也常给祥子某种希望。曹先生避难回来,要祥子再来拉包月,还答应他把小福子接来同住。祥子高兴极了,他带着这个好消息去找小福子,却得知了小福子被卖进妓院后自尽的消息。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地走,遇见了小马的祖父老马。老人因没钱买药,眼睁睁看着小马死在自己怀里。他叹道:“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祥子从此之后彻底变了。他没有回到曹先生那里,却变看法串宅门去骗钱花。怎么能沾点便宜,他就怎么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挣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得满意。为了一点赏钱,他还出卖了阮明。最后,祥子的信用丧失得已赁不出车来,他的病也渐渐严重。于是,他又靠给红白喜事做杂工来维持生命,他成了个还有口气的死鬼。
7.老舍的作品经典句子 篇七
1 从性别视角看虎妞悲剧性格形成的影响
虎妞出生在剥削者的家庭, 其父车行老板刘四是一个惟利是图的人, 他做任何事情都以金钱利益为基础。他把自己的女儿虎妞也看成一种商品。他不让女儿出嫁, 让她为自己去挣钱, 根本不去顾及虎妞的青春与幸福。以至于虎妞耽误了婚嫁的年龄, 成了没有人敢要的“老姑娘”。
虎妞“又丑又黑, 长得虎头虎脑, 眼泡儿浮肿着些, 黑脸上起着一层小小的鸡皮疙瘩, 像拔去毛的冻鸡。”在她的身上没有一点中国传统女性所应有的美貌, 而且她肩负着承担管理车厂的工作。正是在这自身不足以及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 虎妞在长期的压抑中形成了精神的病态。我们不能用传统的伦理意识解读虎妞, 对于虎妞来说, 她也不希望自己面貌丑陋, 她也渴望幸福的婚姻。但不良的家庭环境注定她不能像传统妇女那样具备所应有的贤德。在虎妞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先生从她的身上所挖掘出的传统文化中“恶”的因素。而这种“恶”的因素在虎妞的身上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了她的男性化的角色, 因为虎妞在管理车行的过程中长期与男人打交道, 从而逐渐形成她强悍、粗犷的男性特征;另一方面, 即具有泼妇、悍妇的粗野性格, 而这种性格又是在充满金钱利益的社交中所形成的, 并在此中学会了精明和狡诈。以上的种种使虎妞违背了传统女性所应有的温柔、善良、恪守礼节以及贤惠的道德规范。也许虎妞身上的这些缺点在男性的身上微不足道, 但她毕竟是个女人, 在男权意识为中心的世界里, 她的这些行为根本不被社会所容。她成了恶女人的代名词, 对她进行批判和抨击。可她的这些所谓的“恶习”, 正是在那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 更进一步说, 是在男权意识为中心的伦理观念下所形成的人性异化。
2 从祥子的视角看男权意识下的虎妞形象
在作品中, 祥子对虎妞几乎没有什么好感, 他更想不到会娶虎妞为妻。他认为虎妞离自己理想中的伴侣的标准太远了。他是按照传统观念的标准作为衡量的尺度的, 即具有勤劳、本分、坚忍的美德, 而这些虎妞一点都不具备。首先, 祥子认为虎妞长的一点都不美。老舍先生这样写:“她也是即旧又新的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 是姑娘, 也是娘们;像女的, 又像男的;像人, 又像什么凶恶的走兽!”这是从祥子的视角来看虎妞, 在他的眼里, 虎妞简直成了人不像人, 鬼不像鬼的妖怪。就连虎妞打扮起来的样子也同样被祥子看不入眼:“她的脸上大概又擦了粉, 被灯光照得显出点灰绿色, 像黑枯了的树叶上挂着层霜。”“她的脸红起来, 黑红, 加上半残的粉, 与青色的灯光, 好象一块煮老了的猪肝, 颜色复杂而难看。”这“黑枯了的树叶”、“煮老了的猪肝”一连串难听的形容词来形容虎妞, 可见祥子对她的憎恶到了极点。从容貌这一点祥子就把虎妞给否定了, 在他的意识中只有像小福子那样靠男人养着、温柔善良、身材瘦小并且非常软弱的女人才符合他的标准, 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丑而黑”的虎妞。但事与愿违, 他却偏偏娶了她, 祥子的苦痛之深就可见了。从祥子的视角看虎妞, 也隐含着作家老舍先生对于虎妞这类女子的厌恶之情, 而这种厌恶产生的原因也正是男权思想对于作者价值判断的影响。
其次, 祥子对于女性“贞操观”的看重。在祥子看来, 忠贞、温顺、贤淑是女性所应有的美德。女人的贞节是最主要的。而虎妞却设下圈套让他上床, 而且祥子却发现她“早已不是处女”。这让祥子感到非常痛苦, 作为一个受封建传统意识影响的农村人来说, 他无法忍受娶一个不守贞节的女子为妻, 他把这作为人生最大的耻辱。“不管模样吧, 想想她的行为。哼!就凭自己这样要强, 这样规矩, 而娶那个破货, 他不能再见人, 连死后都没脸见父母!”祥子觉得自己是个“戴绿帽子”的人, 他认为自己娶了虎妞根本对不起父母, 可见其对这段婚姻的不满之极。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中, 男性可以纳妾、嫖娼, 想尽一切方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但他们却要求女人为自己“守贞洁”, 把不贞的女人看作是“淫妇”、“祸水”。这种极端的男权思想对于女性的迫害是相当深的。“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意识, 而对于较少接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老舍先生, 这种对虎妞的描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于他男权意识思想的思考, 从中可以看见其相对保守的女性观。
3 虎妞的反男权中心意识
虎妞的性格中具有强悍的一面, 而这一点完全违背了传统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定位。她的出身、经历与素养决定了她具备着男性并且强于男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祥子所不能接受的。小说中这样写:虎妞“长得虎头虎脑, 因此吓住了男人, 帮助父亲办事是好手, 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 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 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虎妞正是在父亲刘四男性为中心的绝对控制权下, 使她对于权利欲有着一种很深的渴望。而这种权利的获得是以强大的经济权为基础的。从表面上看, 虎妞用假怀孕的骗局逼祥子成亲, 但经济贫困才是祥子屈从虎妞的一个深层原因。在他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勒索后, 他的所有希望都付诸东流。他“没有别的方法, 只好去投降, 一切的路都封上了, 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然而, 经济地位的悬殊使虎妞对祥子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祥子觉得“就完全不能再拿自己当个人, 你空有心胸、空有力量, 得去当人家的奴隶;作自己老婆的玩物, 作老丈人的奴仆。”虎妞凭借经济上的优势, 强迫祥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她不让祥子去拉车, 让他学做生意。由于长时期的压抑, 虎妞对于性的欲求也愈发强烈, 而这一切都使祥子觉得自己成了她的玩物, 而虎妞也被看视“吃人精血的妖精。”在男权中心的社会里, 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属品, 永远只能为男性服务。而虎妞对于家庭的领导权的争夺, 显然是对男性中心意识的一种颠覆, 而这一颠覆也给祥子带来一种深深的危机感、恐惧感。
4 结论
老舍先生对于虎妞这种“女强人”的姿态显然是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从男性的视角出发, 他无法理解虎妞对祥子身体的摧残, 更不能容忍虎妞一个女人家对家庭经济大权的垄断。因为在中国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根本不允许一个“什么都和男人一样”的, 甚至比男人更有能力的女人都存在。所以以虎妞在饱受生育之苦, 还让他在生育后死去。著名学者赵国园曾说:“老舍用以观察女性的眼光, 显然是男性社会所通用的, 爷们们的, 他所写的婚姻痛苦多半是男性一方所承受的, 他很少由女性方面思考婚姻伦理问题, 即有也难以深思”。
摘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女性悲惨的命运引起了很多作家的关注。因为“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民主意识, 是尊重生命主体意识的自由观念、个性解放观念。而“五四”人的发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女性的发现。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虎妞”形象, 一方面表现出对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压抑的抨击, 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老舍先生对于这种悍妇女性形象的反感, 从而进一步看出老舍先生创作主体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关键词:老舍,女性观,男权思想
参考文献
[1]老舍.骆驼祥子, 老舍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2]赵园.城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老舍的作品经典句子】推荐阅读:
老舍的作品猫读后感06-23
老舍作品的儿童教育观内涵08-22
作家老舍经典语录07-12
温庭筠的经典作品10-17
老舍的《茶馆》读书心得06-30
刘同作品经典语录08-20
老舍猫课文08-29
荆棘鸟经典作品阅读感想10-19
老舍散文集06-16
标准试讲教案老舍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