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卷

2024-08-27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卷(精选3篇)

1.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卷 篇一

第九教时

(可以考虑分两个教时授完)

教材: 单元小结,综合练习

目的: 小结、复习整单元的内容,使学生对有关的知识有全面系统的理解。过程:

一、复习:

1.基本概念:集合的定义、元素、集合的分类、表示法、常见数集2.含同类元素的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子集、等集、真子集3.集合与集合间的运算关系:全集与补集、交集、并集

二、苏大《教学与测试》第6课习题课(1)其中“基础训练”、例题

三、补充:(以下选部分作例题,部分作课外作业)

1、用适当的符号(,,,,=,;0  ; {x|x2=0};

{x|x2-5x+6=0} = {2,3};(0,1) {(x,y)|y=x+1};

{x|x=4k,k Z};{x|x=3k,k{x|x=2k,kZ}; {x|x=a2-4a,aR} {y|y=b2+2b,bR}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然后说出其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① 由所有非负奇数组成的集合; {x=|x=2n+1,nN} 无限集② 由所有小于20的奇质数组成的集合; {3,5,7,11,13,17,19} 有限集③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 {(x,y)|x<0,y>0} 无限集④ 方程x2-x+1=0的实根组成的集合; 有限集⑤ 所有周长等于10cm的三角形组成的集合;

{x|x为周长等于10cm的三角形}无限集

3、已知集合A={x,x2,y2-1}, B={0,|x|,y} 且 A=B求x,y。解:由A=B且0B知 0A

若x2=0则x=0且|x|=0 不合元素互异性,应舍去 若x=0 则x2=0且|x|=0 也不合 ∴必有y2-1=0 得y=1或y=-1

若y=1 则必然有1A,若x=1则x2=1|x|=1同样不合,应舍去

若y=-1则-1A 只能 x=-1这时 x2=1,|x|=1A={-1,1,0} B={0,1,-1} 即 A=B

综上所述: x=-1, y=-14、求满足{1} A{1,2,3,4,5}的所有集合A。

解:由题设:二元集A有 {1,2}、{1,3}、{1,4}、{1,5}

三元集A有 {1,2,3}、{1,2,4}、{1,2,5}、{1,3,4}、{1,3,5}、{1,4,5} 四元集A有 {1,2,3,4}、{1,2,3,5}、{1,2,4,5}、{1,3,4,5} 五元集A有 {1,2,3,4,5}

5、设U={xN|x<10}, A={1,5,7,8}, B={3,4,5,6,9}, C={xN|0≤2x-3<7}求: A∩B,A∪B,(CuA)∩(CuB),(CuA)∪(CuB),A∩C, [Cu(C∪B)]∩(CuA)。

解:U={xN|x<10}={0,1,2,3,4,5,6,7,8,9},C={xN|3

≤x<5}={2,3,4}

A∩B={5}A∪B={1,3,4,5,6,7,8,9}∵CuA={0,2,3,4,6,9}CuB={0,1,2,7,8}

∴(CuA)∩(CuB)={0,2}(CuA)∪(CuB)={0,1,2,3,4,6,7,8,9}A∩C=又 ∵C∪B={2,3,4,5,6,9}∴Cu(C∪B)={0,1,7,8}∴[Cu(C∪B)]∩(CuA)={0}

6、设A={x|x=12m+28n,m、nZ}, B={x|x=4k,kZ} 求证:1。8A2。A=B 证:1。若12m+28n=8 则m=

7n2

m均不为整数当n=3l+2(3

当n=3l或n=3l+1(lZ)时 lZ)时 m=-7l-4也为整数 不妨设 l=-1则 m=3,n=-1∵8=12×3+28×(-1)且 3Z-1Z

∴8A

2。任取x1A即x1=12m+28n(m,nZ)

由12m+28n=4=4(3m+7n)且3m+7nZ 而B={x|x=4k,kZ} ∴12m+28nB 即x1B 于是AB 任取x2B即x2=4k, kZ

由4k=12×(-2)+28k 且-2kZ 而A={x|x=12m+28n,m,mZ} ∴4kA 即x2A 于是 BA 综上:A=B7、设 A∩B={3},(CuA)∩B={4,6,8},A∩(CuB)={1,5},(CuA)∪(CuB)

={xN*|x<10且x3} , 求Cu(A∪B), A, B。

解一:(CuA)∪(CuB)=Cu(A∩B)={xN*|x<10且x3} 又:A∩B={3}U=(A∩B)∪Cu(A∩B)={ xN*|x<10}={1,2,3,4,5,6,7,8,9}

A∪B中的元素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A不属于B;一类属于B不属于A;一类既

属A又属于B

由(CuA)∩B={4,6,8}即4,6,8属于B不属于A 由(CuB)∩A={1,5}即1,5 属于A不属于B 由A∩B ={3}即3 既属于A又属于B ∴A∪B ={1,3,4,5,6,8} ∴Cu(A∪B)={2,7,9}

A中的元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A不属于B,另一类既属于A又属于B∴A={1,3,5}

同理B={3,4,6,8} 解二(韦恩图法)略

8、设A={x|3≤x≤a}, B={y|y=3x+10,xA}, C={z|z=5x,xA}且B∩C=C求实数a的取值。

解:由A={x|3≤x≤a} 必有a≥3 由3≤x≤a知 3×(3)+10≤3x+10≤3a+10

故1≤3x+10≤3a+10 于是 B={y|y=3x+10,xA}={y|1≤y≤3a+10} 又 3≤x≤a∴a≤x≤35a≤5x≤8 ∴C={z|z=5x,xA}={z|5a≤z≤8} 由B∩C=C知 CB由数轴分析:3a108

5a1且 a≥3

 2 综上所得3

≤a≤4 且都适合a≥3

:a的取值范围{a|23

≤a≤4 }

9、设集合A={xR|x2+6x=0},B={ xR|x2+3(a+1)x+a21=0}且A∪B=A求实数a的取值。

解:A={xR|x2+6x=0}={0,6}由A∪B=A 知 BA

当B=A时B={0,6}

3(a1)6

当BAa10

 a=1此时 B={xR|x22

+6x=0}=A时

1。若 B 则 B={0}或 B={6}

由 =[3(a+1)]24(a21)=0 即5a2+18a+13=0 解得a=1或 a=

当a=1时 x2=0∴B={0}满足BA 24

当a=12

时 方程为 x2∴B={

5x144250x1=x2=125

2。若B=5

}则 BA(故不合,舍去)即 0 由 =5a2+18a+130解得

此时 B= 也满足BA 5

a1 

综上: 

1310、方程5

a≤1或 a=1 x2ax+b=0的两实根为m,n,方程x2bx+c=0的两实根为p,q,其中m、n、p、q互不相等,集合A={m,n,p,q},作集合S={x|x=+,A,A且},P={x|x=,A,A且},若已知S={1,2,5,6,9,10},P={7,3,2,6, 14,21}求a,b,c的值。

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m+n=amn=bp+q=bpq=c又: mnPp+qS 即 bP且 bS

∴ bP∩S 又由已知得 S∩P={1,2,5,6,9,10}∩{7,3,2,6,14,21}={6} ∴b=6

又:S的元素是m+n,m+p,m+q,n+p,n+q,p+q其和为

3(m+n+p+q)=1+2+5+6+9+10=33∴m+n+p+q=11即 a+b=11 由 b=6得a=5

又:P的元素是mn,mp,mq,np,nq,pq其和为

mn+mp+mq+np+nq+pq=mn+(m+n)(p+q)+pq=732+6+14+21=29 且 mn=bm+n=ap+q=bpq=c

即 b+ab+c=29再把b=6 , a=5 代入即得c=7 ∴a=5, b=6, c=7

四、作业:《教学与测试》余下部分及补充题余下部分

2.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卷 篇二

第05课时: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简易逻辑

一.课题:简易逻辑

二.教学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复合命题的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理解由“或”“且”“非”将简单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 2.由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3.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二)主要方法: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集、交集、补集有着密切的关系,解题时注意类比;

2.通常复合命题“p或q”的否定为“p且q”、“p且q”的否定为“p或q”、“全为”的否定是“不全为”、“都是”的否定为“不都是”等等;

3.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比较的简略,此时应先分清条件和结论,该写成“若p,则q”的形式;

4.反证法中出现怎样的矛盾,要在解题的过程中随时审视推出的结论是否与题设、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矛盾,甚至自相矛盾.

(三)例题分析: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并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1)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2)“23”

解:(1)这个命题是“p且q”形式,p: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p为真命题,q也是真命题 ∴p且q为真命题.(2)这个命题是“p或q”形式,p:23;q:23,∵p为真命题,q是假命题 ∴p或q为真命题.

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首先应看清该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然后判断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再由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例2.分别写出命题“若x2y20,则x,y全为零”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解:否命题为:若x2y20,则x,y不全为零 逆命题:若x,y全为零,则x2y20 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零,则x2y20 注:写四种命题时应先分清题设和结论.

例3.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吗?证明你的结论.

解:方法一:原命题是真命题,∵m0,∴14m0,因而方程x2xm0有实根,故原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根”是真命题;

又因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故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方法二:原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若x2xm0无实根,则m0”.∵x2xm0无实根

∴14m0即m0,故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例4.(考点6智能训练14题)已知命题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负根,命题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先分别求满足条件p和q的m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复合命题的真假进行转化与讨论.

m240解:由命题p可以得到: ∴m2

m014由命题q可以得到:[4(m2)]2160 ∴2m6 ∵p或q为真,p且q为假 p,q有且仅有一个为真 当p为真,q为假时,当p为假,q为真时,m2m6

m2,orm6m22m2

2m6所以,m的取值范围为{m|m6或2m2}.

例5.(《高考A计划》考点5智能训练第14题)已知函数f(x)对其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数a,b,当ab时,都有f(a)f(b),证明:f(x)0至多有一个实根. 解:假设f(x)0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x1,x2,不妨假设x1x2,由方程的定义可知:f(x1)0,f(x2)0 即f(x1)f(x2)

由已知x1x2时,有f(x1)f(x2)这与式①矛盾 因此假设不能成立 故原命题成立.

注:反证法时对结论进行的否定要正确,注意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例6.(《高考A计划》考点5智能训练第5题)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数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有理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A.假设a,b,c都是偶数 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 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是偶数

(四)巩固练习:

1.命题“若p不正确,则q不正确”的逆命题的等价命题是()A.若q不正确,则p不正确 B.若q不正确,则p正确 C 若p正确,则q不正确 D.若p正确,则q正确

2.“若b24ac0,则ax2bxc0没有实根”,其否命题是()A 若b24ac0,则ax2bxc0没有实根 B 若b24ac0,则ax2bxc0有实根

3.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卷 篇三

一.集合

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

① 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3】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如A={0,1,2,3} ; ②描述法:{(x,y)|y=x2}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 或表示,当A 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 B时,称A是B的真子集。6】集合运算

(1)交,并,补集:定义:A∩B={x|x∈A且x∈B};A∪B={x|x∈A,或x∈B};CU A={x|x∈U,且x A},集合U表示全集;(2)运算律:如A∩(B∪C)=(A∩B)∪(A∩C);CU(A∩B)=(CUA)∪(CUB);CU(A∪B)=(CUA)∩(CUB)等。

二.逻辑与命题

1】逻辑连接词:或,且,非

2】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都为真时,才为真;对p或q而言,只要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3】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上一篇:幸福基金人员须知下一篇: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