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环境优美的古诗(精选9篇)
1.描写环境优美的古诗 篇一
描写大寒的优美古诗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释祖钦
天寒人寒,大寒小寒。
热则普天匝地热,寒则普天匝地寒。
热不自热,寒不自寒。
红日上三竿,当阳仔细看。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 释可湘
一年十二月,过了无多日。
乃事竟如何,茫然黑似漆。
休休休,空悠悠,
前许多时何处去,大寒然后索衣裘。
偈颂二十二首
宋 释道生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村居苦寒
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岁寒知松柏
宋 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 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读书堂五首
宋 叶子强
少长事壮厉,意气弥九州。
鞭车踏长路,渠料能夷犹。
困此九折坂,嵚崎不容辀。
彼须匪所强,此售宁或求。
犹有读书心,大寒索衣裘。
贱嗜匪贵献,一拂销百愁。
宝此清净退,相从赋归休。
农圃雅所问,同一壑一丘。
大寒出江陵西门(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示福孙井示喜曾(陆游)
北商久不通,犁枣罕登盘;
山舍惟有橘,琐细如弹丸,
此外则柿栗,收拾猿鸟残。
虽无庞翁话,儿孙亦团栾。
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
二稚乃可怜,不诉衣襦单。
地炉有微火,诵书到更阑。
我老多感慨,赖汝差自宽。
大寒(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壮士吟次唐人韵(陆游)
士厌贫贱思起家,富贵何在发已华。
不如为国戍万里,大寒破肉风卷沙。
誓捐一死报天子,兜鍪如箕铠如水。
男儿堕地射四方,安能山栖效园绮!
塞云漠漠黄河深,凉州新城高十寻。
风餐露宿宁非苦,且试平生铁石心。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宋代:苏轼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
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
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蛩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大寒呈张太博
宋代:郑獬
寒风怒蓬勃,排户入吾室。
沙灰涨天黑,白日赤黄色。
捉衣拥肩坐,心脾寒憀栗。
须臾天气变,阴黯如涂漆。
跳空雨雹飞,四走珠玑出。
数子方叹惊,共怪天公逸。
先生携书来,昂颐杖飞策。
乃召二三子,环坐与之席。
呼童令取酒,盘饤杂梨栗。
酒行寒气除,春阳生四壁。
先生说大义,驰骛何纤悉。
洞彻人精神,两耳飞霹雳。
老语植根节,九牛不可屈。
尧眉与舜目,缅若曾相识。
如当夜黑中,光耀见赤日。
退思圣贤业,所积在劘剔。
韦皮画山龙,块泥亦瓦砾。
人固有识智,非如物之植。
而不自刻苦,昼夜如刀尺。
年齿方壮健,男儿宜努力。
方今太平民,尚未获苏息。
谁能拱两手,看人树勋绩。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代: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山居大寒雪
明代:张嗣纲
山居逢岁腊,衣薄觉严寒。折竹声催听,飞禽影断看。
僮仆痴环户,牛羊懒出栏。最疑天气极,指日转春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元沙院
宋·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回次妫川大寒
宋·郑獬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
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
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
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
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
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
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唐·耿湋
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连滩。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交参盛府,新角耸危冠。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干。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2.描写环境优美的古诗 篇二
古代诗词的细节和小说、戏剧中的细节毕竟是有区别的,它不可能有连续的细节,也不可能有过多的细节。诗词中的细节常常是孤立、跳跃的,更典型化的,往往含有更丰富的内容。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高中语文5》)一文中,深刻精辟地总结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其一就是富有暗示性。用钱先生自己的话说:“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映射着说不出的话……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际涯……”这“怀孕的静默”体现在细节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有包孕的片刻”。由此可见,诗词中的细节应该是最有含义、最耐人寻味、最能引发人们联想和想象的片刻。
诗词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抓住这些细节描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一字一句枯燥低效的讲解,在探幽索微中,把握人物性格,解读诗词的主旨,逐步养成精读的良好习惯。
古诗词中的精彩细节常常能多层次地展示出人物的鲜明性格。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焦仲卿向母亲申述要挽留刘兰芝却遭拒之后,兰芝决定回娘家。此时,课文是这样写的:“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严妆”,课后的注释是:“盛妆,仔细地梳妆打扮。”这是一个十分精彩的细节。教学时,我就追问了这样一句:“在那个时代,离婚是十分痛苦而又特别不光彩的事情,避人唯恐不及,被弃的媳妇刘兰芝应该是赶紧夹着包裹,低头跑回娘家才对,可是她为什么偏偏要‘仔细地梳妆打扮’起来呢?这么在意离开婆家的形象,是她不知羞耻呢,还是她有意在气婆婆呢?”问话刚落,争论之声四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根据前文“十六诵诗书”及婚后在婆家的一贯表现,可以肯定地说,刘兰芝绝不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人,她清楚地知道被休弃回娘家绝不会被别人认为是光彩的事情。她对婆婆一直孝顺尊重,也不会去做特意气婆婆这种村妇所为的不孝不敬的事情。深入探究后,我们发现,这个细节特别精彩地表现了刘兰芝性格中极其感人的一面,即刚毅与自尊。嫁得体面,走得也要有自尊。不是因为“我”刘兰芝无才无德才被休的,实在是“君家妇难为”。既然我没有过错,那么为什么要狼狈逃窜呢?刘兰芝要让婆婆及婆婆的一家,还有左邻右舍、父老乡亲,都能看到她正如来的时候一样,从容自信,自尊自爱,不给自己,也不给娘家丢脸。一个梳妆的细节能这样生动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鲜明性格,作家的写作功力确实令人叹服。
诗歌在描写盛妆的过程中,还展现了一个更精彩的细节。“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阳光初照的房间里,丈夫焦仲卿悲伤地坐在炕的另一边,一个被休弃即将回娘家的小媳妇刘兰芝,一件上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一件下裙也要在身上左比划右比划,几次三番的,这是何等催人泪下的场景!这表面平静重复的动作里,含有多么激烈的内心斗争!其一,这毕竟是自己的家,曾经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处处都留有许多美好的记忆,现在马上要离开了,自己是多么舍不得;其二,丈夫是很爱她的,想到就要和他离别了,心绪自然烦乱,抓起哪件衣服,似乎都觉得不合自己此刻的心意;其三,自己这样被打发回去了,家人会是什么样的态度,自己心里实在是不托底,妈妈也许还行,那个脾气秉性不太好的哥哥能容留自己吗?其四,憨厚孝顺的丈夫,能有办法争取到婆婆的同情,进而转变她对自己的看法吗?夫妻还有团圆的机会吗?其五,依据对婆婆性格人品的了解,聪慧的刘兰芝心里早已判断出,此次一别,应该是再难登此门了。虽然新婚不久,兰芝对丈夫、对这个家的情感却是深厚的,这又使得她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存有种种的幻想,这二者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她无法摆脱,烦恼无比,这一切外化出来,就是“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一个刚强又柔情的小媳妇形象,全在这“事事四五通”里鲜活起来了,仿佛我们就站在她的身旁,看着她收拾完这里收拾那里的情景。这正如现代著名作家赵树理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作用胜过一大片笼统的叙述。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诗词中的细节就是这样,它常常含有丰富的意蕴,特别耐人寻味,往往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给人以启迪,引人去探索。
诗词中精彩的细节,常能更生动地再现出人物的丰富内心世界。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还有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细节。当所有生存之门都被堵死之后,这个对爱情忠贞,对长辈孝顺,对丈夫留恋,才貌双全的女子,被逼上了绝路。这时课文是这样写的:“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揽裙,就是收拢、拉紧自己的裙子;脱丝履,就是脱掉脚上丝绸做的鞋子。跳河之前,兰芝为什么要做这些举动呢?这个细节表现出了她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再婚仪式已经结束,刘兰芝已经进入洞房,此夜正是新婚之夜,男方又是这样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可以想见,参加婚礼的亲朋有很多还没走,家丁仆人也不会少,眼见着新娘子这个时候往外跑,一定会有许多人呼喊追赶,身处深府大院之中,本应该是以最快的速度跳入河中才对,这样紧张慌乱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做这些繁琐的动作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兰芝下定决心,今夜必须死,决不能辜负了自己的丈夫焦仲卿,自食与其共死的承诺。
系紧裙子,一则不兜风不绊脚,跑起来快,也不容易被后面的人踩住,二则会挤出身上的空气,跳到水里的时候,裙子就不会散开而漂浮在水面上,这样就能减少整个身体在水中的浮力。同样,脱掉紧系在脚上的丝履,也是为了跑得快,又能减少下身的浮力,这样就能更快地下沉,也能沉得更深,最终最大程度地减少被抢救的机会,这个动机十分确凿地证明了,刘兰芝就是要堵死自己的活路,绝不能被新婆家的人救起来。死,就死得彻底干净,死得有尊严。
刘兰芝对死竟然早就有着这样精细的考虑和准备,其死的决心真的是如铁一般。恰恰是从这赴死的细节里,一个光辉的形象站起来了:不为富贵引诱,不为权势胁迫,忠贞于爱情,坚守尊严。
再看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的一个精彩细节:浔阳江头,晚风习习,一轮明月高挂天空,白居易正要和客人道别时,一曲琵琶使得“主人忘归客不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的时候,诗中写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两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教学时,我就紧紧抓住了这一句,引导学生做深度的挖掘,还原琵琶女的现场心理。
通观全文,我们发现这个细节包含的信息量其实是很大的。其一,“千呼万唤”,表明了白居易和客人实在是喜欢琵琶女的弹奏,听者很坚决,非听不可。这正反衬出了司马青衫确实是很长时间没有耳福倾听优美的音乐了,此刻正如饥似渴。这也很好地照应了后文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两句诗。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琵琶女的演奏艺术是高超的。其二,这般的千呼万唤之后方才出来的琵琶女,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难言之隐吗?是演技不好,只能够弹奏好刚才的这支曲子呢,还是她颜值太低,怕吓跑了听众呢?这一切都令读者揣测不已,急于要阅读下去。其三,人都出来了,本应该大大方方地演奏曲子,为什么还要把脸半遮半掩上呢?这种似隐似现,朦朦胧胧,绝不是为了追求现场表演的特殊艺术效果,而是另有隐情。耳音很强的琵琶女很容易从谈吐判断出白居易一行人的身份。这个昔日“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的大红大紫的京城琵琶演奏家在这样一个小地方遇到了这样的人,其内心的反应是极其复杂的:他会不会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一位五陵少年;他会不会是“钿头银篦击节碎”的一位粉丝;他会不会是“血色罗裙翻酒污”的一位发烧友;他会不会是……那时的我是风光无限,而此刻的我人老珠黄,孤独悲伤,一想到这里,她的心颤抖着,刚刚要斜伸出去的琵琶琴板马上被拉了回来,紧紧地遮挡住了自己的半边脸。平直光滑的琴板后面,跳动着的是一个极其不平静的心。
在还原琵琶女心理状态的过程中,读者只有一次次精读文本,一步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才能越来越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性格。
这样的精彩细节就像是散落在作品中的颗颗宝石,晶莹剔透,熠熠闪光。可惜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不善于引导学生去捡拾这些宝石,错过了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好机会。
精彩的细节还能更形象地揭示出诗词的深刻主题。
选在《高中语文4》第二单元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早年的一首佳作。上片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看似随笔而至、平凡普通的两句词,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剑,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把吴钩看了”这一细节里,显然有这样的几个意思,一是,表明武器已经拿在手里,意味着早已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出发,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二是,选的是吴钩拿在手里,这锋利无比的武器,表明了一定要致敌人于死地。其无比坚定的决心,其战之必胜的信念都在尖锐的刀刃上闪闪发光。三是,形象地表现出了急迫的心情,“看了”,就是无数次地凝视宝剑,暗示了英雄按捺不住,急于和敌人拼杀的昂扬士气和饱满的斗志。
而“栏杆拍遍”,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此处的栏杆是建康赏心亭高处的栏杆,站在这样的栏杆旁边,遥望自己的故乡,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此刻美丽的家乡,正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着,亲人们正日夜遭受痛苦的折磨,生命朝不保夕,作为儿子,作为一名军人,他就感到了无比耻辱,肝肠寸断,痛不欲生。一个备受折磨的热血军人,就像疯了一样,双手猛击这些栏杆,一遍又一遍。义愤填膺,怒发冲冠。但朝廷无能,安心偏于一隅,根本无心北上抗金。万般无奈,他徒有一腔报国热血,无处倾洒。那啪啪的拍击声,就是心肝撕裂而喷血的声音。
尽管作者在全词中,运用了点染、陪衬、借景抒情等一系列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突出主题,但是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的还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两句。仅仅9个字,一位拔剑四顾心怆然的悲情英雄一下子就站在了读者面前;仅仅两个小细节,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全词的深刻主题:时光流逝,生命空耗,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3.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篇三
[关键词]古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表现技巧
景物描写,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的声、色、形、态。空山之白雪青松,尽显境之静谧;江中百舸游鱼,毕现境之生机。当诗人以丹青妙手的独到眼光观察景物,以淡雅浓丽的笔调描摹景物时,自然景物便幻化成优美的文字,以仪态各异的形象承载着诗人的感情,喜怒哀惧之情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尽管诗人们运用的表现技巧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景物来表情达意,恰如异曲却同工。古诗词中描摹景物常见的表现技巧如下。
一、以色彩渲染意境
采用最富张力和最能符合自己心境的颜色进行描画,以渲染出强烈的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似乎是诗人们偏爱的技巧。鲜妍明媚的色彩往往表达欢快热烈之情,晦暗阴冷的色彩通常表达伤感悲戚之情。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绪。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色嫩绿,柳色鹅黄,桃花娇红,李花胜雪,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
二、多角度表现特征
自然景物总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出变幻多姿:飞瀑湍流磅礴,明月清风静谧,黄莺杜鹃婉转。当诗人以或远眺、或近观、或谛视、或静听的不同视角欣赏眼前之景,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特征时,变化万千的景物中也就溢满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的是浔阳一带的秋景,由近处长江水写到远处黛色淮山,由低处山水江帆写到高处晚云新月和飞鸿,高低远近天上地下,尽收笔端,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诗人描写景物时也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既能以静写动,以动写静,还能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从变化中尽显景物特征。
三、虚实结合拓意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与回忆、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实景是虚景的引导,虚景是实景的升华。
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梅花落》曲调;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此诗虚实结合,抒写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凄清的意境中渗透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衬托对比抒衷肠
对比与衬托是诗词中的常见技巧。情随事迁,情随景移,面对眼前衰败或繁盛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相应地伤感或喜悦的情绪。于是眼前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落于笔下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正面衬托诗人情感。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涨,水色天光,黄莺欢快鸣唱,燕子啄泥筑巢。西湖边嫩草如毯,白沙堤垂杨拂堤。诗人面对早春的西湖,想起自己在任时的政绩,欣喜之情难以自抑。西湖明媚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然而,为了突出内心的愁苦或愉悦之情,诗人有时也用看上去具有相反情绪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字面上写了梦中往昔的繁华:游上苑时的浩大声势,和煦的春风,皎洁的月光,鲜艳的花朵。而现实处境只字不提,却通过梦境的繁华来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越能反衬出梦醒后现实的浓重;对旧时繁华的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衬出亡国后的凄凉。
优秀的诗歌字字如珠玑,值得细细品味。出色的景物描写更是珠玉成串,读之如珠落玉盘,赏之如暖玉生烟,引人遐思联翩。在赏析诗词时,除了关注叙事和抒情外,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景物描写了。当读者能用以上手法去理解景物描写时,景物的妙处便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古诗词这颗明珠也将更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周正旺
4.描写夏天的优美古诗诗句 篇四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句出自于:杨万里《小池》
2、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诗句出自于:高骈《山亭夏日》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出自于: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出自于:王籍《入若耶溪》
5、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诗句出自于: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出自于: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出自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8、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诗句出自于: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诗句出自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1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诗句出自于:范成大《喜晴》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出自于:赵师秀《约客/有约》
1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诗句出自于: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3、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出自于:高骈《山亭夏日》
14、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诗句出自于:陈文述《夏日杂诗》
15、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诗句出自于:陶渊明《四时》
16、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诗句出自于: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句出自于:司马光《客中初夏》
18、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诗句出自于:李商隐《赠荷花》
19、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句出自于: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诗句出自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1、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诗句出自于: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2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句出自于:王昌龄《采莲曲》
23、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诗句出自于: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24、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诗句出自于: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25、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诗句出自于:苏舜钦《夏意》
26、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诗句出自于: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7、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诗句出自于:白居易《观刈麦》
28、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诗句出自于: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29、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诗句出自于:苏舜钦《夏意》
30、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诗句出自于: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31、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诗句出自于: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3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诗句出自于:王安石《初夏即事》
33、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诗句出自于:秦观《纳凉》
34、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诗句出自于:李商隐《晚晴》
35、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诗句出自于: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36、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诗句出自于: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37、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诗句出自于: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38、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诗句出自于: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39、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诗句出自于:白朴《天净沙·夏》
40、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诗句出自于: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41、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诗句出自于: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42、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诗句出自于:杜甫《夏夜叹》
43、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诗句出自于:李白《渌水曲》
4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诗句出自于:曾几《三衢道中》
45、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诗句出自于: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46、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诗句出自于:阎选《定**·江水沉沉帆影过》
47、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诗句出自于:陆游《幽居初夏》
48、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诗句出自于:杨万里《夏夜追凉》
5.描写冬天的优美古诗词 篇五
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5、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6、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长征》
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6.描写泰山优美的古诗词 篇六
1、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3、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4、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5、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6、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7、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8、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9、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10、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1、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12、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元·杜仁杰《天门铭》
13、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14、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15、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6、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17、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18、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19、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元·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20、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21、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22、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元·王珩《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23、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2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25、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26、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27、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元·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28、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晋·谢道韫《泰山吟》
29、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元·张养浩《登岳》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31、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2、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33、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34、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35、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36、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37、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38、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39、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40、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41、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42、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元·李简《登岳》
43、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44、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李白《游泰山》
45、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46、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李白《游泰山》
47、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48、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陆机《泰山吟》
49、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50、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
51、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李德裕《泰山石》
52、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谢灵运《泰山吟》
53、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其二
54、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施闰章《雪中望岱》
55、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李白《游泰山》其六
56、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李白《游泰山》其五
57、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其一
58、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59、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7.从《边城》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七
本文就以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为例, 探讨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渲染营造某种氛围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 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 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沈从文先生用清新质朴的语言营造出湘西小镇的清秀、简朴, 宁谧、和谐。在《边城》里, 他选择了富有湘西色彩的景物:石头、泥土、草木、竹篁、甲虫、草莺、月光、白雾等, 这些景物柔美而宁静, 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 似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 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桃源仙境中, 但愿长“留”不复醒。
然而, 这些恬静秀美的景物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较好地烘托了本文最终的悲剧气氛。
二、烘托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衬托人物心理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描写, 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 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环境, 从而展现其性格。
在《边城》中, 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述, 给我们展现了翠翠的心理活动, 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如:“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 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天已快夜, 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 只杜鹃叫个不息”写出了黄昏时淡淡的凄凉, 这种凄凉不同于“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惋惜, 也不同于“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 而是一种心灵上的躁动, 一种暮色中难以言表的孤寂, 一种在月色里的怀想与期待, “杜鹃不息的叫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扰乱了翠翠的心绪。“桃红”让我们感到温暖, 想到浪漫, 在《诗经》里, 我们感受到“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的热情, 在《桃花朵朵开》的旋律中, 我们不难发现“暖暖的春风迎面吹, 桃花朵朵开, 枝头鸟儿成双对, 情人心花儿开”的娇羞。云朵被印上了桃红的色彩, 揭开了翠翠的心理的秘密—对爱情的渴望。
这些环境描写使得人物的活动和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 为翠翠的性格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三、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可以为后文埋下伏笔, 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 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边城》中写道:“翠翠坐在溪边, 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 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 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 把烟杆在船边剥剥的敲着烟灰, 就忽然哭起来了。”翠翠觉得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 看着周围平静而简单的环境, 生意人的杂乱声音, 更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和惆怅。在这样的心境下, 祖父却在渡船上忙个不息, 顾不上她, 一向乖巧懂事的翠翠才会埋怨地喊道“爷爷, 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 正因为这样的声音才让祖父发觉了翠翠跟以往的不同, 所以才在吃饭的时候, 给翠翠讲许多趣味的事情让她开心, 因此提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 触动了翠翠的情愫, 让翠翠对爱情更加的向往与期待。
四、暗示社会特征
优秀的作家, 总是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 为读者提供一幅沉郁的社会历史图画。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写的小镇, 河川明澈纯净, 沉淀了许多的厚重与清灵。这份厚重与清灵浸渍在人们的心灵之上, 让我们感受到了茶峒小镇仁厚、纯朴、勤俭的乡风民情。
五、深化作品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除了从人物和情节出发外, 也应从环境出发, 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
在欣赏《边城》时, 我们会为山间的清风﹑江上的明月驻足观赏、喝彩, 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穿越千山万水, 寻找那份久违的人性的美丽与芬芳。
很多人透过《边城》平实的语言找到了“现代的桃花源”。在偏远的茶峒小镇, 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沉稳的山载满了老船夫厚重的爱, 灵动的水浸入了翠翠轻秀的美, 水流有声, 山却无言, 山水相绕, 天地相依, 情真意切, 其乐融融。这里的人们纯净可爱, 没有任何的污染, 只有真情, 只有真爱。正如批评家刘西渭所说:“这些可爱的人物, 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 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在这样一片净土上, 人们忘记了城市的喧嚣与浮华, 忘记了一切如“丑恶、肮脏、野蛮”这些污秽的词汇, 忘记一切的压力与负担, 心灵得到了释放, 找回了人性本真的东西:善良。这就是环境描写的妙不可言之处。
总之, 环境描写就是小说的窗户, 打开它, 我们能徜徉在画卷中;触摸它, 我们能拥有“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欣喜;关闭它, 我们能陶醉其中的温馨与浪漫。环境描写的重要并非以上内容所能言尽,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渗透这种思想,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小说内容。
摘要: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担负了艺术重任。它完美地诠释了小说的内容, 能让读者在千变万化的环境描写中得到视觉上的冲击, 填补读者无法亲身踏足美好世界的缺憾, 给读者心灵上的慰藉, 更重要的是丰富恰当的环境描写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提高读写能力、陶冶情操、感悟生活。
8.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渲染气氛 深化主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及表现的主旨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小说阅读中,不可孤立地审视环境描写,要把它和人物、情节及主题结合起来分析其作用。
那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1.奠定小说的情感基调(通常在开头)
例: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祝福》
解析:灰白色沉重的晚云、爆竹的钝响,暗示封建礼教下的旧中国沉闷的社会氛围,奠定小说沉重、压抑的感情基调。
2.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解析:阴晦的天气、冷风、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渲染了阴冷、凄凉、萧瑟的气氛。
3.揭示时间、时代背景或社会关系
例: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药》
解析:兵勇衣服上画着大白圆圈,这一服饰特点说明故事应该发生在清末。
4.增强美感、情趣,展示地域风光、民风民俗
例: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边城》
解析:富有诗意的山水风物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既展现了凤凰特有的风土人情,也传达了作者对这一方山水的热爱。
5.揭示人物的身份及社会地位
例: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林黛玉进贾府》
解析:“敕造”二字表明贾家身份不一般,是皇亲国戚。府中建筑之富丽堂皇再次印证其贵族身份。
6.衬托人物的性格
例: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祝福》
解析:悬挂的对联“心气和平”与之后鲁四老爷大骂祥林嫂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其虚伪,两部书说明其顽固、守旧,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说明其是假学究。
7.衬托人物的心理
例: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林黛玉进贾府》
解析:以上之景皆为黛玉眼中之景,观察可谓仔细之极,体现其寄人篱下时“惟恐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被人耻笑了他去”的谨慎心理。
8.展开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雪下得紧——买酒御寒——压塌草厅——借宿山神庙——偶听真相
9.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例:这里只说李逵怕李达领人赶来,背着娘只望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看看天色晚了,但见:暮烟横远岫,宿雾锁奇峰。慈鸦撩乱投林,百鸟喧呼傍树。行行雁阵,坠长江形入芦花;点点荧光,明野径偏依腐草。卷起金风飘败叶,吹来霜气布深山。——《水浒传》
解析:暮色笼罩的荒山野岭中,枯枝败叶遍地,杳无人迹,为下文老虎出没吞食李逵老母作铺垫。
10.暗示小说的主题或结局
例:大约在夜里十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最初只是辨认得出,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亮。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波涛汹涌的时候,才能从海上把灯光看得清楚。——《老人与海》
解析:映在天上的红光是城里的灯光,暗示经过一夜的搏斗,老人即将要靠岸了。
11.升华主题,深化主旨(通常放在小说的结尾)
例: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祝福》
解析:在富人们连续不断的爆竹声中,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一个鲜活的生命消逝了。以乐景衬哀情,突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深化文章反封建的主旨。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市高级中学。
9.古诗词赏析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九
一、景物(环境)描写赏析法。
(一)古诗词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一般答题步骤:①点明时令②渲染了„„氛围③烘托了作者„„感情。
(二)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作用。
内容:写出了„„内容。点明中心(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为下文„„内容蓄势;承上启下;照应前文,(下文);总结全文
(一)1.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开头——下者飘转沉塘坳。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3.“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4.(2017·淮安)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课内链接:
1.“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3.“塞下秋来风景异”的作用是什么?
4.“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5.简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诗中的作用。
6.简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试分析其作用。
10.“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1.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昏鸦”一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效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十始得归。6.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泪落沾我衣。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耸峙。9.树木从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1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15.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2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26.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30.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3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35.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38.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4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47.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53.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5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56.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58.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60.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6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6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6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6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8.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7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只)缘身在最高层。7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日遣冯唐?
7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___________。74.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_。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76.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7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7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7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81.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眼风光北固楼。8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答案:(1)1.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开头——下者飘转沉塘坳。)
①“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②“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③“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④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 遇之惨蓄势。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①“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 谐地融为一体,②贴切传神地匀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③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3.“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①“霜”字描写了萧瑟苍凉的景象,②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③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④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4.(2017·淮安)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①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②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 象,③渲染了凄伤忧愁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课内链接:
1.“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①点明时令②渲染凄清的气氛。③衬托离情别绪。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①点明时令②烘托一种凄凉的氛围③表现对妻子的思念之情。3.“塞下秋来风景异”的作用是什么?
①点明地域、季节,②高度概括了景物“异”的特点。③统领上阕内容。
4.“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点明离别的季节②渲染离别的气氛③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5.简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诗中的作用。
①点明时令②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③烘托词人孤独、寂寞、凄凉的心情。
6.简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①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③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②渲染凄苦的氛围;③烘托了诗人悲凉、凄凉的心情;④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景物描写。②点明了时节,③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氛围和色调。④烘托了主人公的伤感之情。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试分析其作用。
群山连绵,烟雾茫茫,夕阳西下,孤城紧闭。作用:①是表现了边塞的悲凉,戍边生活的艰辛,军事态势的严重;②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10.“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并非月圆团聚之时,②营造了悲凉的气氛。③烘托了作者的离愁别恨。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②国家的山河依旧,可沦落后的国都却残破不堪,乱草丛生(内容)。③这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的反差,痛彻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2)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1.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诗中的作用。
结构上:①这两句诗从咏雪过渡到送别;②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③为下面写送别做了铺垫。
内容上:①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②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③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2.简析“昏鸦”一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①内容上:黄昏时分乌鸦归巢的情景更衬托出游子漂泊天涯的悲凉和惆怅。②结构上:“昏鸦”和后面的“夕阳西下”相呼应。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效果。